禽巴氏杆菌病的流行与诊断

合集下载

鸡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与防控措施

鸡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与防控措施

鸡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与防控措施【摘要】鸡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鸡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本文通过对鸡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研究发现,鸡巴氏杆菌病主要通过食物、水源等途径传播,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流行特点;患者常表现为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甚至死亡。

针对鸡巴氏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的研究不断完善,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控。

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鸡巴氏杆菌病的病因机制、疫苗研发等方面,为该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建议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健康教育等措施,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关键词】鸡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防控措施,研究结论,未来研究方向,防控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鉴于鸡巴氏杆菌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趋势逐渐增加,成为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鸡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能够引起多种机体感染,包括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鸡巴氏杆菌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和耐药性,使其在临床上治疗逐渐变得困难。

随着全球范围内旅游与贸易的频繁交流,鸡巴氏杆菌病的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给疾病的流行和防控带来挑战。

由于该病在早期症状不典型或隐匿,导致部分患者经常无法及时被诊断和治疗,从而延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

深入了解鸡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对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中,我们将重点探讨鸡巴氏杆菌病的现状及其相关问题,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鸡巴氏杆菌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为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减少病患的痛苦和死亡率。

鸡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与防控措施

鸡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与防控措施

鸡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与防控措施鸡巴氏杆菌病(Campylobacteriosis)是一种由鸡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通过食物或饮水传播。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本文将就鸡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鸡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常常存在于动物的肠道内,特别是家禽的肠道。

饮食中未经充分煮熟的禽肉或食用未经充分加工的禽肉制品是感染鸡巴氏杆菌的主要方式。

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也是传播鸡巴氏杆菌的重要途径。

鸡巴氏杆菌病的流行具有季节性,主要在夏秋两季发生,这与气温升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有关。

鸡巴氏杆菌病对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偏好,但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受到感染。

二、临床症状感染鸡巴氏杆菌后,潜伏期通常为2-5天,但也可能长达10天。

患者通常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在某些严重病例中,可能出现肠道出血、血尿和关节炎等并发症。

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症状可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长期慢性腹泻,甚至格林-巴利综合征。

三、剖检变化鸡巴氏杆菌病的剖检变化主要体现在消化道黏膜上。

镜下观察可见肠道黏膜糜烂、炎症细胞浸润、黏液和出血。

在严重病例中,还可见到肠壁坏死、溃疡形成等病理变化。

四、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是确定鸡巴氏杆菌病的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两个方面。

病原学检测可以通过培养法、PCR法等明确鸡巴氏杆菌的存在,而免疫学检测则是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特异性抗体来确定感染情况。

临床检验中还可以结合症状和病史来进行综合诊断。

五、防控措施鸡巴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禽肉和禽肉制品的彻底煮熟,避免生食。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3. 强化公众健康宣教,加强人们对饮食和个人卫生的健康意识。

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断方 法和防治手段进行分析 ,希望通过 出血点 和坏死病灶 。9只病死鸡 心脏严 天。同时患病鸡 口服补 液盐 ,补 液盐 是
本次具体 案例研究能够为养殖户 寻求更 重扩张 ,心脏 内存在大量淤血 ,心冠脂 由氯化钠 3.5g,小 苏打 2.5g,氯化钾 1.5g,
好 的 防 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段 。
别患病鸡死亡 。出现发 病情 况后 ,兽医 变组织 ,肺脏组织 ,制成触 片后 用火焰 力 ,只有 当精神身体抵抗能力下降 ,才
立即将患病鸡 隔离 ,并使用 常规消毒剂 固定 。用瑞 氏染色剂 和碱性美 兰染色剂 会为该种疾病传播提供条件 。因此 , 日
对鸡舍进行一次全 面消毒 ,使用 青霉素 进行染色 ,镜检发现两级浓染呈 现卵圆 常要加强饲养管理 ,做到科学养殖 。要
较多 ,最容易导致该种疾病发生 。本次 肝脏 表面呈现棕黄色或者棕红色 ,在被 肌 肉注射 ,每 天两 次 ,连续使用 三天为
研究 主要结合实际病理 ,就禽 巴氏杆 菌 膜下和肝实质 区域存在弥漫性 ,数量较 一 个疗程 。同时 ,全群鸡用 卡那 霉素粉
病 的临床症状 、病理学变化 、实验 室诊 多密集的黄 白色或者灰 白色针尖大小 的 剂 ,每升水 中添加 100mg,连续使用 五
力 ,属 于条件致病菌 ,当鸡群受N ̄'f-界 上 ,全身肌 肉抽搐 ,挣扎拍动翅膀 ,在
本 次诊 治共 出现 患病 鸡 1036只 ,
一 切 应激 因素影响 ,使得身体抵抗能力 很 短时间 内死亡。
治疗 前死亡 433只,治疗无效死 亡 396
下降后 ,就会导致该种疾病发生 。巴氏
3 病 理 学 变化
该养 殖场主要采用 网上平养 ,饲 喂正 大 度淤血水肿 ,气管 中存在大量粘液 ,气 继续 出现患病 鸡 ,病情 得到有效 控制。

畜禽巴氏杆菌感染的诊断及综合防制

畜禽巴氏杆菌感染的诊断及综合防制
兽 医 临 床
畜 禽 巴 氏 杆 菌 感 染 的 诊 断 及 综 合 防 制
韩 少辉 吴 民 张金峰
(. 1黑龙 江省克 山县动 物检 疫站 1 1 0 ,. 江省 大庆粮食 局 第五粮 库 1 3 5 , 6 6 0 2黑龙 6 4 3
3黑龙 江省龙 江县 畜牧局 1 10 . 6 10)
液 定期进 行 消毒 。
兽 医 临 床


染性ຫໍສະໝຸດ 浆膜炎的


孙 治 敏 马 连 兰 ( 山东省安 丘 市畜牧局 2 2 0 ) 610
镜 检 ,可 对 原 始 病 料 涂 片进 行 革 兰 氏染 色 、 镜
本 病 可得 到有 效 控制 。现 国 内有 较好 的禽霍 乱 蜂胶
灭活疫苗 , 安全可靠 , 可在 0 ℃下保存 2 , 于注 年 易
射, 不影 响产 蛋 , 毒副 作用 , 有效 防制该 病 。 无 可
22 猪 .
杆菌 荚膜 血 清群 和 血清 型 。用 间接血 凝 试验 测 溶 血
性 巴氏杆 菌 的血 清 型 ,根 据生 化 反应 鉴 定 该 菌 的生
物型。
24 革 . 搞好 圈舍 环境 卫 生 , 期 用 2 4 定 % %苛性 钠 溶 液 进行 消毒 。注意 环境 的改 变 , 如气 温突变 、 输 、 料 运 饲 改变 等 要采 用 药 物预 防 。 治疗 及 预防 可 用抗 生 素 和
对 常发 地 区或鸡 场 , 病 很难 得 到有 效 地控 制 , 丽 由于疫苗 免疫 期短 , 治: 防
养殖技术 问 2 1 . 聂 0 17
25 兔 .
兔 场 应 自繁 自养 , 引进 种 兔要 严 格 检查 , 离 观 隔

鸡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鸡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鸡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1实验目的1.1观察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1.2掌握巴氏杆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2实验材料2.1实验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病鸡2.2实验材料2.2.1 实验用品:普通肉汤,普通琼脂斜面,普通琼脂平板,血清营养琼脂培养基,生化微量发酵管,麦康凯培养基,半固体琼脂培养基,药敏试纸2.2.2 实验用具:剪刀、镊子,记号笔,接种环,接种针,移液枪,酒精棉,酒精灯,显微镜,载玻片,革兰染色染料,香柏油等。

3实验方法3.1临床症状观察取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病死鸡一只,对其进行临床症状的观察,包括肉冠,肉髯,被毛,粪便等。

3.2病理剖检变化对上述病死鸡进行解剖,观察其主要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常无特征性变化。

急性型主要为皮下、腹腔浆膜和脂肪有小出血点,肝肿大,表面布满针尖大小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灶;肠道出血、充血,成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产蛋鸡卵泡充血、出血、变形,呈半煮熟状。

慢性病变可见鸡冠和肉髯淤血、水肿、质地变硬,有的可见关节肿大、变形,有炎性渗出物和干酪样坏死;多发性关节炎时可见关节面粗糙、关节囊增厚,内含红色交流或灰白色、混浊的粘稠液体。

3.3 微生物学诊断3.3.1细菌的分离培养无菌取病鸡病变组织,如肝、脾、心血、肺、淋巴结等接种血清营养琼脂培养基,将培养皿标记后置于37℃温箱,培养24小时后观察菌落形态并涂片、染色、镜检。

3.3.2病料涂片检查对于液体病料,可用无菌接种环取一环液体病料在载玻片上涂抹成适当大小的薄层即可病料涂片;对于实质脏器,可用镊子夹持病变组织,然后用灭菌剪刀剪取一小块,夹出后将其新鲜切面在载玻片上压印即成触片。

当涂片或触片干燥后,即可进行染色检查,染色主要采用革兰氏染色法,具体方法如下:(1)涂片经火焰固定,加1液(结晶紫溶液)染1-2分钟,用清水冲去染液;(2)加2液(碘液)染1-2分钟,水洗;(3)加3液(脱色液),不时摇动玻片越10-30秒,至无紫色脱落为止,水洗;(4)加4液(复染液),染1分钟,水洗;(5)干后油镜镜检。

禽霍乱诊断要点

禽霍乱诊断要点

急性发病死亡的鸡:脾脏肿大,有 许多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点
急性发病死亡的鸭:卵泡出血、破裂、溶 化、变形
急性发病死亡的番鸭
发病死亡鸡:心脏冠状沟脂肪及心外膜有大量的块状或点状出血
急性发病死亡的鸭:心脏冠状沟脂肪及心外膜有大量的点状出血
急性发病死亡的鹅:心脏冠状沟脂肪及心外膜有 大量的点状出血
急性发病死亡的鸡:肝脏肿大,表面有许 多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斑和点
急性发病死亡的鹅:肝脏肿大,表面有许多密集、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
3、本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创伤传播,健康禽通过采食或吸入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饮 水、空气而发病。发病急,死亡快。
二、临床诊断要点:
本病潜伏期为2~7天。由于病菌致病力的强弱不同,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病型。
1、最急性型:多见于暴发最初阶段,几乎见不到症状,病鸡突然倒地死亡,一般在早晨突然发现 死鸡。产蛋鸡发病较多。 2、急性型:病鸡剧烈下痢,排出绿色或白色稀粪,有时有血液,恶臭。有的突然不安、抽搐、痉 挛,双翅扑地,约1~2天死亡。
急性发病死亡的鸭:肝脏肿大,表面有许 多密集、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
急性发病死亡的鸭:肠道浆膜有出血
急性发病死亡的鸭:十二指肠有出血、内有血样内容物
急性发病死亡的鸡:肠道出血,十二指肠尤其严重,肠内容物带血
急性发病死亡的鸭:胸气囊膜有大量的出血点
急性发病死亡的鸭:腹有大量的出血点
急性发病死亡的鹅:脾脏肿大,表面有 许多密集、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
(1)、10%氟苯尼考,加水饮用,连用5~7天。 (2)、10%乳酸环丙沙星,加水饮用,连用5~7天。
(3)、10%盐酸洛美沙星,加水饮用,连用5~7天。
(4)、10%安普霉素,加水饮用,连用5~7天。

鸭疫巴氏杆菌病诊断方案

鸭疫巴氏杆菌病诊断方案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病鸭和带菌鸭是主要的传染源, 其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
菌。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 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侵入机体 。
易感动物
各日龄和各品种的鸭均易感,但以 雏鸭和青年鸭发病较多,死亡率也 较高。
临床表现与危害
临床表现
病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缩颈闭眼,不愿走动,排黄绿色 稀便。部分病鸭出现神经症状,如头颈震颤、摇头摆尾、共济失调等。
制定免疫程序
结合鸭群生长规律和疫苗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免疫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鸭群免疫水平,评估免疫效果,及时调整免疫策略。
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案
01
药物预防
在疫情高发期或受到威胁时,可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降低发病率。
02
治疗方案
一旦发病,应立即隔离病鸭,选用有效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疫情扩散。
05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清理鸭舍
清除鸭粪、残料等废弃物,保持鸭舍内部清洁干 燥。
消毒处理
定期对鸭舍、饮水器、料槽等养殖设备进行彻底 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
控制饲养密度
合理调整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减少疾病传 播风险。
疫苗接种与免疫程序制定
选用合适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鸭群情况,选用针对鸭疫巴氏杆菌病的有效疫苗 。
基因芯片技术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 菌特异性基因,实现快速、高通量检 测。
03
样品采集与处理
采样时间与部位选择
采样时间
通常在发病初期或急性期进行采样,此时病原体含量较高, 易于检测。
采样部位
可选择心血、肝、脾、脑、关节液等作为采样部位。这些部 位在发病过程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病原体。

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作者:李荣正来源:《福建畜牧兽医》 2018年第1期禽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禽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致死率高、病程短、高热、腹泻、呼吸困难、急性败血症为主,对养禽业造成严重影响。

笔者从事动物防疫诊疗三十余年,现就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流行特点该病无十分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和流行,但在高温、潮湿、多雨的夏秋季以及气候多变的春季多发。

饲养管理不良、闷热潮湿、禽舍通风不良、冷热交替、饮水污染以及转入带病的新禽,都能加快此病的流行发生。

患禽的排泄物以及分泌物、受病菌污染的羽毛、饲料、笼具、饮水和环境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

该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口腔黏膜以及伤口进行传播。

苍蝇、吸血昆虫和猫等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2 临床症状由于所感染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和禽体自身的抵抗力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2.1 最急性型患禽不出现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

多发生在该病流行初期且肥壮高产家禽,表现突然倒地挣扎,双翼扑动几下即死亡,如有的家禽傍晚进禽舍时无任何症状,第2 d早上即出现大批死在禽舍中,有的蛋禽在产蛋中就突然死在蛋箱中。

2.2 急性型此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患禽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颈闭眼、离群呆立、不愿走动、剧烈腹泻,排黄色、灰白色或绿色的恶臭粪便,体温升高至43 ℃以上,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多,最后衰竭昏迷而死,病程0.5~3 d。

2.3 慢性型多见于患病后期,由急性型转变而来。

患禽表现消瘦、腹泻、关节肿大,行走困难甚至瘫痪,临床上以慢性肺炎、呼吸道感染以及胃肠炎较为多见,并可见排绿色或灰色稀粪,粪中混有血液,鼻腔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不断摇头,并企图甩出分泌物,最后衰竭而死。

这些患禽康复后会长期带菌,并丧失部分生产性能。

3 病理变化最急性死亡的患禽无特殊病变,偶有看到心外膜有少许出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2 急 性 型
急 性 型是 最 常见 的病 型 ,主要 表 现 为病 鸡 精 神 沉郁 , 羽 毛 松乱 , 缩颈闭眼 , 弓背 , 头 藏 于翅 下 , 食 欲 减退 或 废绝 。 由于身体 发热 , 体 温升 高至 4 3 ~ 4 4 a 【 = , 饮 水 增加 , 呼 吸 困难 , 口、 鼻分 泌物增 加 。有 的病 鸡 肉髯 肿胀 , 有 热 痛感 , 死 前 可见 头 、 冠、 肉垂 发绀 。病 鸡 常 有 剧 烈腹 泻 ,排 出 白色水样 或 绿 色粘 液 ,伴 恶 臭 粪 便 。蛋鸡 产蛋 量 明显下 降 , 种蛋 的受 精率 和孵 化率 明 显 降低 , 病程 较短 , 一般 几小 时或数 天 内死亡 。
3 . 3 慢 性 型
巴 氏杆菌 对 消 毒药 的抵 抗 力 不 强 ,在 5 %生 石 灰、 1 %漂 白粉 、 5 0 %酒精 、 0 . 0 2 %升汞溶 液 内 1 分钟 即
可被 杀死 。本 菌 对热 的抵 抗力 不 强 , 加热 至 6 O ℃, 经
2 0分 钟 即可 死亡 。 一般 情况 下 , 消毒药 、 阳光 、 干燥 均 能将其 很快 杀 死 , 对 多种 抗生 素和磺 胺类 药 敏感 。将
创伤传染 。病鸡 的尸体、 粪便 、 分泌物和被污染的运
动 场所 、 土壤 、 饲料 、 饮水 、 用 具 等是 传 染 的 主 要 来 源 。维 生素 缺 乏症 , 蛋 白质 及 矿物 质饲 料 缺乏 , 感 冒
等 皆可成 为本病 的诱 因 , 昆虫也 可能成 为传 染媒介 。
1 病 原 及 其 生 物 学 特 性
作者简 介 : 朱 止南 ( 1 9 7 9 一) , : 主 要 从 事动 物
鸭霍乱多为急性 , 发病急 , 死亡快 。病鸭精神委 顿、 呆立 , 不 愿下 水 , 少食 或 食欲 废 绝 , 饮 水增 加 。病 鸭 口鼻 流 出粘 液 , 呼 吸 困难 , 不断摇头 , 企 图甩 出分
本 病 的病 原是 多 杀性 巴 氏杆菌 。多 杀性 巴氏 杆
3 临床 症 状
自然 病 例潜 伏 期一 般 为 2 - 9天 。 由于病 原 体 的
菌 为两 端钝 圆 的革 兰 氏阴性 菌 , 中央微 凸的短 杆 菌 , 无芽孢 , 无鞭毛 , 新 分离 的 细菌 有微 荚 膜 。在 动 物血 液 和 脏 器 中 的细 菌 , 经瑞 氏染 色或 美蓝 染 色镜 检 , 呈 明显 的两极 浓 染 , 但 用培 养 物所 做 的涂 片 , 两 极着 色 则不 明显 , 其具 有 多种血 清型 。 本 菌 为 需 氧或 兼性 厌 氧 菌 , 营养 要 求 较高 , 普 通 培 养 基 中生长 差 。 在麦 康凯 培养 基上 不生长 。 在 血琼 脂 平 板上 长成 露滴样 小 菌落 , 不溶 血 。在 血清 肉汤 中 培养 开始 轻微 混 浊 , 4 - 6天 后液 体 变清 ,液 面形 成菌
都可带入本病。禽霍乱的病原体在 自然界分布很广 , 是 条 件性 致 病菌 , 健 康 禽体 的呼 吸道 中就存 在该 菌 ,
但不发病 。当饲养管理不当 , 天气突然变化 , 营养不 良, 舍内空气污浊 , 机体抵抗力 减弱 , 或病原菌毒力 பைடு நூலகம்增 强 时 即可发病 。特 别 带 菌 的鸡 群 ,
曰 兽 医 临 床
禽 巴 氏 杆 菌 病 的 流 行 与 诊 断
朱止南 ’ 田 亚军 2
( 1 . 江 苏省泰 1 , l 市高港区畜牧兽医站 江苏泰 州 2 2 5 3 2 9 , 2 江苏省泰州 I 市高港区胡庄镇畜牧兽医站 江苏泰州 2 2 5 3 0 0 ) 禽 巴氏杆 菌 病是 由多杀 性 巴氏杆 菌 引起 多种 禽
浆膜 出血及肝 脏有 坏死 点 。慢 性病 例特点 是鸡 冠 、 肉
区也 容易 发生 。本病 主要通 过呼 吸道 、 消 化道 及皮 肤
髯水肿 , 关节炎 , 病程长 , 死亡率低 。禽巴氏杆菌病是 目 前 尚无较好 防治方法 ,却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的 禽类 疾 病 。本 文 以禽 巴氏杆 菌 病 的病 原 ,流 行学 特 点, 临床 症状 , 病理 变化 , 实 验室诊 断等 进行 说 明。
或 者 将 带菌 鸡 调入 其 他鸡 群 时 ,更 容 易 引起 本 病 的
发 生 与 流行 。本病 常 发生 于成 年鸡 , 雏 鸡也 有 发 生 , 发 病 季 节性 不 明显 , 但 以夏末 秋初 为最 多 , 在 潮 湿 地
类发 病 的传染 病 。急性病 例 主要 表 现为突 然发病 , 下 痢, 败血症及高死亡率 , 剖检特征是病禽全身黏膜 、
药 物 运 用 于 各 种实 验 动物 , 如小 白鼠、 家兔 、 豚 鼠等
均 可将 其体 内的 巴氏杆菌 致死 。
此 病 型多 见 于流 行后 期 ,表 现 为 病鸡 出现 慢 性 呼 吸 道 炎 和慢 性 胃肠 炎 , 病鸡 精 神 不振 , 食欲减退 , 冠 髯发 白 , 有 的发生 水肿 、 变硬 , 出现 干 酪样 变化 , 甚 至坏 死脱 落 。病鸡 关节 发炎 、 肿大 、 跛行 , 切 开肿大 的
环, 管 底 出现粘 稠沉 淀 。
毒力和鸡体的抵抗力不同,禽霍乱 的临床症状也表
现不同。
3 . 1 最 急 性 型 最 急 性 型多 发 生 于本病 流行 初 期 , 肥壮 、 高 产 的
家禽 , 病 鸡 常无 明显 症 状 , 突然 倒 地 挣 扎 , 双 翼 扑 动 几 下 即死亡 , 病 程短 者数分 钟 , 长 者也不 过数 小 时 。
2 流 行 特 点
禽霍乱侵害所有 的家禽及野禽 , 其中鸡 、 鸭最易 感 ,鹅 的感 受性 较 差 。本 病 的发 生有 时是 由外 地 传
人, 有 时可 自然 发 生 , 外 购 病 禽或 处 在潜 伏 期 的家 禽
关节时可见有干酪样物 , 有时可见鼻窦肿大 , 鼻腔分
泌 物增 多 , 分 泌 物有特 殊臭 味 。有 的慢性 病鸡 长期 腹 泻, 病程 可延 长 到几星 期 , 鸡群 产蛋 量下 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