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蜜蜂的筑巢行为
蜜蜂行为大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蜜蜂作为自然界中最重要的传粉者之一,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农业。
通过对蜜蜂行为的大数据分析,可以揭示蜜蜂的行为规律,为蜜蜂养殖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将对蜜蜂行为大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规律和影响。
二、蜜蜂行为大数据概述1. 数据来源蜜蜂行为大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蜜蜂养殖场监测数据:包括蜜蜂种群数量、蜜蜂活动范围、蜜蜂寿命等。
(2)野外调查数据:包括蜜蜂种群分布、蜜蜂传粉效率、蜜蜂栖息地环境等。
(3)遥感数据:通过遥感技术获取蜜蜂栖息地、植被覆盖等环境信息。
2. 数据类型蜜蜂行为大数据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结构化数据:如蜜蜂种群数量、蜜蜂寿命等。
(2)半结构化数据:如蜜蜂活动轨迹、蜜蜂传粉效率等。
(3)非结构化数据:如蜜蜂栖息地环境、遥感影像等。
三、蜜蜂行为大数据分析方法1.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数据分析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清洗:去除无效、错误和重复的数据。
(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集。
(3)数据转换: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转换为统一格式。
2.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蜜蜂行为大数据分析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方法:(1)关联规则挖掘:找出蜜蜂行为之间的关联关系,如蜜蜂采蜜与蜜源植物的关系。
(2)聚类分析:将蜜蜂行为进行分类,如蜜蜂种群、蜜蜂活动区域等。
(3)时间序列分析:分析蜜蜂行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形、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便于理解和分析。
蜜蜂行为大数据可视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蜜蜂种群分布图:展示蜜蜂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2)蜜蜂活动轨迹图:展示蜜蜂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轨迹。
(3)蜜蜂传粉效率图:展示蜜蜂在不同植物上的传粉效率。
四、蜜蜂行为大数据分析结果1. 蜜蜂种群数量与分布通过对蜜蜂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大数据分析,发现蜜蜂种群数量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主要受蜜源植物、栖息地环境等因素影响。
分析蜜蜂行为学对建筑设计的启发

分析蜜蜂行为学对建筑设计的启发作者:蔡秋磊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7年第08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其所居住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各大建筑企业以及相关企业大力改造居住周边环境,致使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被大力的破坏,严重的破坏了周边的生态平衡。
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如何确保周边自然环境不被破坏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蜜蜂行为学,对建筑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从蜜蜂繁殖开始,到蜜蜂采集食物,构筑蜂巢,一直到蜜蜂死亡为止,在其过程中,蜜蜂的分工合作模式非常明确。
通过蜜蜂行为学的启发,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不断地变废为宝、因地制宜,有效地利用废旧材料使建筑的寿命得到延续。
关键词:蜜蜂行为学;使用周期;良性循环;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7)08-0224-01引言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在提高。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大力的展开居住周边环境的改造,表面上看,居住区周边的环境欣欣向荣,但实质上,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而且,为了追求豪华、阔气的居住空间,进行了大量的建筑建设,其中避免不了出现一些烂尾楼的情况,这些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周边的自然环境,破坏了其周边的生态平衡。
1.人们理解中的建筑1.1经济形势的影响下,人们眼中的建筑。
人们受经济形势以及商业性质的企业家影响,对于建筑有着近乎病态般的追求,此时,人们眼中的建筑的好与坏的评价标准是此建筑的豪华程度以及尊贵程度等,只要能够彰显其地位的建筑都是好建筑。
这种对于居住空间的追求目标和方式是错误的,应进行有效的改变,只有将人们的思想改变了,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的建筑设计方向错误问题。
1.2历史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眼中的建筑。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虽然时代在不断地改变,但是人们的封建遗留思想仍然没有根除,人们对建筑好坏的评判标准并非是适不适合,而是耀不耀眼。
蜜蜂的生活习性

蜜蜂的生活习性
1. 群居性:蜜蜂是一种典型的群居昆虫。
蜂群由工蜂、雄蜂和蜂王组成。
工蜂负责收集食物和喂养幼虫。
雄蜂只负责与新蜂王交配并在交配后不久死亡,而蜂王则负责产卵并分泌“蜂王信息素”,以维持蜂群的秩序。
2. 排他性:虽然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昆虫,但它们除了雄蜂之外,彼此之间不交流。
在蜂群内部,它们依靠独特的“群体风味”来区分异同。
当“群味”不同时,两组蜜蜂会下大功夫。
同时,蜂房门口也有守护蜜蜂来守护。
当其他蜜蜂群接近大门时,它们会被守卫蜜蜂驱赶或攻击。
3. 筑巢:蜜蜂是一种典型的筑巢昆虫。
无论是喂食幼虫还是储存食物,它都需要一个蜂巢。
蜂巢由若干个或十几个平行垂直的脾脏组成,脾脏由一系列排列紧密的巢室组成。
此外,蜜蜂建造蜂巢的材料是工蜂分泌的蜂蜡。
4. 蜜蜂分居:蜜蜂利用蜜蜂分居来扩大种群。
自然蜜蜂分离一般发生在春季,此时蜂蜜来源丰富,温度适宜。
当蜜蜂分离时,老蜂王和一些工蜂离开蜂巢,寻找新的地点筑巢,而原来的蜂巢留给即将离开蜂巢或已经离开蜂巢的新蜂王。
此外,蜜蜂分离后,蜂群的潜力至少会减少一半。
5. 食物储藏:蜜蜂是完全以花为食的昆虫。
当蜂蜜来源丰富时,蜜蜂会收集大量的花蜜和花粉,并将其储存在蜂巢中。
当蜂蜜来源稀缺或不适合蜜蜂出蜂箱采集时,蜜蜂会储存蜂蜜作为食物。
此外,蜜蜂可以将采集到的花蜜酿制成蜂蜜,充分酿制后,工作人员会用蜂蜡将其密封起来。
蜜蜂的生活习性

蜜蜂的生活习性蜜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昆虫,它们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模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蜜蜂的生活习性,包括其社会结构、食物来源、巢穴建筑和繁殖方式等方面。
社会结构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它们生活在由女王蜂、工蜂和雄蜂组成的社会结构中。
女王蜂是蜜蜂群体中的唯一交配能力的个体,她负责产卵以延续种群。
工蜂则负责搜集花蜜、花粉和水等食物,并且构筑巢穴和照料幼蜂。
雄蜂则负责交配,并且在生殖季节出现。
整个蜜蜂群体由上百只工蜂组成,它们具有严格的分工和协作。
工蜂会根据任务的需要分为不同的角色,如搜集蜜蜂、守卫蜜蜂和巢穴建造蜂等。
食物来源蜜蜂的主要食物是花蜜,花蜜富含糖分和其他营养物质,是蜜蜂生存所必需的能源来源。
工蜂会从许多不同的花朵上采集花蜜,然后将其带回巢穴存储。
为了获取更多的花蜜,蜜蜂经常会跨越较长的距离去寻找花蜜资源。
除了花蜜外,蜜蜂还会收集花粉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工蜂会在搜集花蜜的同时,将花粉粘附在身上,然后将其带回巢穴供给正在发育的幼蜂。
蜜蜂还会从水源中收集水分,并将其用于巢穴的保湿和蜜蜂体内的新陈代谢。
巢穴建筑蜜蜂会在树洞、岩石裂隙、建筑物的空腔等地方筑巢。
它们使用自己的唾液和蜂蜡来构建巢穴。
工蜂会用蜂蜡从巢穴的入口开始建造蜂巢,形成一些蜂房。
蜜蜂蜂巢内部的结构非常精细,每个蜂房都由六个六边形蜜蜂蜂房组成,蜂房之间被称为“蜜蜂蜡架”。
蜜蜂蜡架之间的空隙被用作蜜蜂的通道和存储花蜜和花粉。
蜜蜂蜂巢内部还设有几个孵化室,幼蜂将在这里通过完整的发育过程。
繁殖方式蜜蜂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交配来完成。
女王蜂可以在交配飞行中与多个雄蜂交配,将精子储存在自己的体内。
然后,女王蜂会回到巢穴中开始产卵,每天可以产下数百个卵。
这些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孵化成幼蜂。
在幼蜂孵化后,工蜂会负责照料它们的生活需求,包括给幼蜂喂食、清理巢穴和保护巢穴安全等。
经过一段时间,幼蜂最终会进入成虫阶段并加入到工蜂群体中。
结语蜜蜂的生活习性包括其社会结构、食物来源、巢穴建筑和繁殖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昆虫记三四章概括

昆虫记三四章概括
摘要:
一、昆虫记三四章的内容概括
1.蚂蚁的生活习性
2.蝉的幼虫蜕皮现象
3.蜜蜂的筑巢和采蜜习性
4.螳螂的捕食习性和繁殖方式
正文:
《昆虫记》三四章主要描述了蚂蚁、蝉、蜜蜂和螳螂的生活习性和特殊行为。
首先,作者详细介绍了蚂蚁的生活习性。
蚂蚁是非常勤劳的昆虫,它们喜欢群居,善于寻找食物。
蚂蚁通过分泌信息素来传递信息,指引同伴找到食物来源。
此外,蚂蚁还会饲养蚜虫,以获取它们的蜜汁作为食物。
其次,作者讲述了蝉的幼虫蜕皮现象。
蝉的幼虫会在地下度过漫长的岁月,经过多次蜕皮,最终成为成虫。
当蝉觉得时机成熟时,它们会爬上树干,蜕去外壳,变成拥有翅膀的成虫。
这时,蝉会通过高声鸣叫来吸引配偶,进行繁殖。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蜜蜂的筑巢和采蜜习性。
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它们分工明确,共同维护蜂巢。
蜜蜂会采集花粉和蜜,用以酿蜜和繁殖。
蜜蜂还具有独特的舞蹈能力,通过跳舞向同伴传递食物来源的信息。
最后,作者讲述了螳螂的捕食习性和繁殖方式。
螳螂是一种捕食性昆虫,
它们善于利用拟态来捕食猎物。
螳螂的前肢强壮有力,能够捕捉并固定猎物。
在繁殖方面,螳螂雄性会在交配后立刻死去,而雌性螳螂则会产卵,继续生活。
《神秘的蜜蜂王国》 导学案

《神秘的蜜蜂王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社会组织。
2、掌握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认识蜜蜂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保护蜜蜂的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蜜蜂的社会分工和交流方式。
(2)蜜蜂的繁殖和生命周期。
2、难点(1)理解蜜蜂舞蹈语言所传达的信息。
(2)探讨蜜蜂面临的威胁和保护策略。
三、知识储备(一)蜜蜂的种类世界上已知的蜜蜂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等。
不同种类的蜜蜂在外观、习性和产蜜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蜜蜂的身体结构蜜蜂的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头部有复眼、触角等感觉器官;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是蜜蜂飞行和活动的主要部位;腹部则包含了消化、生殖等器官。
四、学习过程(一)蜜蜂的社会组织1、蜂王蜂王是蜂群中唯一能正常产卵的雌性蜜蜂,其主要职责是繁殖后代。
蜂王的寿命通常比普通工蜂长,它通过分泌信息素来控制整个蜂群的活动。
2、工蜂工蜂是蜂群中数量最多的成员,它们承担着采集花粉和花蜜、哺育幼虫、建造蜂巢、守卫蜂巢等多种任务。
工蜂的寿命相对较短,通常只有几个月。
3、雄蜂雄蜂的主要任务是与蜂王交配,在交配完成后,雄蜂往往会很快死亡。
(二)蜜蜂的生活习性1、采集行为蜜蜂通过敏锐的嗅觉和视觉寻找花朵,采集花粉和花蜜。
它们会将采集到的花蜜带回蜂巢,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酿造,最终形成蜂蜜。
2、筑巢行为蜜蜂的蜂巢由六边形的巢室组成,这种结构既节省材料又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工蜂会分泌蜂蜡来建造蜂巢,并不断对其进行维护和修缮。
3、通讯方式蜜蜂通过舞蹈语言来传递信息,例如,圆形舞表示蜜源距离蜂巢较近,摆尾舞则表示蜜源距离较远且方向明确。
(三)蜜蜂的繁殖和生命周期1、蜂王的繁殖蜂王在交配后,将精子储存在体内,然后根据需要选择受精或未受精的卵来产下不同类型的后代。
受精卵发育成工蜂或蜂王,未受精卵则发育成雄蜂。
2、工蜂的发育工蜂从卵到成虫需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整个过程大约需要 21 天。
简述蜜蜂的筑巢行为

简述蜜蜂的筑巢行为营巢是蜜蜂典型的群体活动之一。
蜜蜂营巢首先选择良好的蜜源和小气候环境,然后再选择适宜营巢的场所,如洞穴、岩壁、树干、草茎等。
1、营巢习性:蜜蜂对营巢地点的选择十分严格,要求蜜源丰富、小气候适宜、目标显著、飞行路线通畅,因此,野生蜂群常穴居在周围有较丰富蜜粉源的南向山麓或山腰中能避日晒、防风雨、冬暖夏凉,且能躲避敌害侵扰的地方。
孤岩和独树,是它们最喜欢和营巢目标。
在密林茂竹的地方,因环境闭塞,蜜蜂一般不来投居。
不同种的蜜蜂,其营巢场所不同。
东方蜜蜂、西方蜜蜂、沙巴蜂等选择洞穴筑巢,大蜜蜂、黑色大蜜蜂、小蜜蜂和黑色小蜜蜂则露天筑巢。
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和沙巴蜂要求蜂巢密闭、干燥,并有适当大小的空间和洞口。
野生状态的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多在树洞、岩洞、土洞或古坟内筑巢。
野生蜂洞穴的出人口直径多为10~20 mm,这样有利于防止敌害侵袭。
凡黄喉貂、鼠类、大胡蜂等敌害能闯入的洞穴,蜂群不能安居。
大蜜蜂夏季在高大的阔叶乔木的大树干分叉处的下方筑巢,蜂巢多距地10 m以上。
大蜜蜂的蜂群喜群居,常有数十群乃至数百群同栖于一棵大树或相邻的几棵大树上。
秋冬季,大蜜蜂迁至低海拔河谷,在浓密的灌木丛中筑巢。
黑色大蜜蜂多选择岩壁筑巢,蜂巢距地面多在10~20 m。
50 m宽的同一岩壁上,可栖息20多群黑色大蜜蜂,蜂巢间常距离很近,有的仅1 m左右。
小蜜蜂多在较隐蔽、背风向阳、近蜜源和水源处营巢。
巢脾附着于较低的灌木丛枝条和草茎上,距地面冬季一般在O.6 m以下,夏季为1.O~3.O m。
黑色小蜜蜂多在次生稀树的小乔木的枝条上筑巢,一般距地面2.5 ~3.5 m。
2、蜂巢:巢房是构成巢脾的基本单位。
蜂巢由单片或多片平行排列的巢脾构成,是蜂群繁衍生息和贮存食物的场所。
巢脾纵向,垂直于地面,由工蜂分泌的蜂蜡筑造。
巢房可分为工蜂房、雄蜂房和王台,此外还有过渡型巢房和临时筑造的台基。
工蜂房和雄蜂房均为尖底的六棱柱形,除大蜜蜂和黑色大蜜蜂的雄蜂房和工蜂房大小无明显差别外,多数蜂种的雄蜂房比工蜂房大。
昆虫记蜜蜂内容概括

在《昆虫记》中,法布尔详细地描述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内容的概括:蜜蜂的筑巢习性:法布尔详细描述了蜜蜂如何寻找合适的地点筑巢。
它们通常选择在隐蔽的地方,如树洞、石缝或建筑物的小裂缝里,以确保蜂巢的安全。
蜜蜂还会利用自己的唾液和蜂蜡混合构建坚固的蜂巢,以保护蜜蜂家庭免受外部侵害。
蜜蜂的社会结构:蜜蜂社会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由一只蜂王、几只雄蜂和大量的工蜂组成。
蜂王是整个社会的主宰,负责产卵繁殖后代。
雄蜂数量较少,主要任务是与蜂王交配。
而工蜂则是社会中的主要劳动力,负责采集食物、照顾幼虫和保卫蜂巢。
蜜蜂的采蜜行为:法布尔描述了蜜蜂如何从花朵中采集花蜜并返回蜂巢的过程。
工蜂会利用其长长的口器吸取花蜜,然后将其存储在蜂巢的蜜房中。
这些蜜房由六角形的蜂蜡组成,可以长期储存花蜜供蜜蜂家庭使用。
蜜蜂的繁殖过程:法布尔揭示了蜜蜂的繁殖过程。
在春季,当天气变暖时,蜂王开始产卵繁殖后代。
卵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后,会成长为幼虫。
幼虫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并由工蜂照顾和喂养。
最后,幼虫会化成蛹,并最终羽化成为成年蜜蜂。
蜜蜂的天敌:法布尔还描述了蜜蜂的一些天敌,如黄蜂、熊和人类的捕杀。
这些天敌会威胁到蜜蜂的安全,破坏它们的蜂巢并捕食蜜蜂。
然而,蜜蜂也会采取一些防御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它们的蜂巢,如用刺蜇敌人并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来警告其他蜜蜂。
总的来说,《昆虫记》中关于蜜蜂的内容非常丰富和详细,法布尔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实验揭示了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展现了其高超的观察技巧和科学素养。
这些内容对于理解昆虫的生活方式、生态角色以及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蜜蜂的筑巢行为
营巢是蜜蜂典型的群体活动之一。
蜜蜂营巢首先选择良好的蜜源和小气候环境,然后再选择适宜营巢的场所,如洞穴、岩壁、树干、草茎等。
1、营巢习性:
蜜蜂对营巢地点的选择十分严格,要求蜜源丰富、小气候适宜、目标显著、飞行路线通畅,因此,野生蜂群常穴居在周围有较丰富蜜粉源的南向山麓或山腰中能避日晒、防风雨、冬暖夏凉,且能躲避敌害侵扰的地方。
孤岩和独树,是它们最喜欢和营巢目标。
在密林茂竹的地方,因环境闭塞,蜜蜂一般不来投居。
不同种的蜜蜂,其营巢场所不同。
东方蜜蜂、西方蜜蜂、沙巴蜂等选择洞穴筑巢,大蜜蜂、黑色大蜜蜂、小蜜蜂和黑色小蜜蜂则露天筑巢。
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和沙巴蜂要求蜂巢密闭、干燥,并有适当大小的空间和洞口。
野生状态的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多在树洞、岩洞、土洞或古坟内筑巢。
野生蜂洞穴的出人口直径多为10~20 mm,这样有利于防止敌害侵袭。
凡黄喉貂、鼠类、大胡蜂等敌害能闯入的洞穴,蜂群不能安居。
大蜜蜂夏季在高大的阔叶乔木的大树干分叉处的下方筑巢,蜂巢多距地10 m以上。
大蜜蜂的蜂群喜群居,常有数十群乃至数百群同栖于一棵大树或相邻的几棵大树上。
秋冬季,大蜜蜂迁至低海拔河谷,在浓密的灌木丛中筑巢。
黑色大蜜蜂多选择岩壁筑巢,蜂巢距地面多在10~20 m。
50 m宽的同一岩壁上,可栖息20多群黑色大蜜蜂,蜂巢间常距离很近,有的仅1 m左右。
小蜜蜂多在较隐蔽、背风向阳、近蜜源和水源处营巢。
巢脾附着于较
低的灌木丛枝条和草茎上,距地面冬季一般在O.6 m以下,夏季为1.O~3.O m。
黑色小蜜蜂多在次生稀树的小乔木的枝条上筑巢,一般距地面2.5 ~3.5 m。
2、蜂巢:
巢房是构成巢脾的基本单位。
蜂巢由单片或多片平行排列的巢脾构成,是蜂群繁衍生息和贮存食物的场所。
巢脾纵向,垂直于地面,由工蜂分泌的蜂蜡筑造。
巢房可分为工蜂房、雄蜂房和王台,此外还有过渡型巢房和临时筑造的台基。
工蜂房和雄蜂房均为尖底的六棱柱形,除大蜜蜂和黑色大蜜蜂的雄蜂房和工蜂房大小无明显差别外,多数蜂种的雄蜂房比工蜂房大。
巢房的正面观为正六边形。
巢房底由3个菱形面组成,每个菱形的钝角为109°28',锐角为70°32',两个菱形面的夹角为120°。
经大数学家麦克劳林和华罗庚研究证实,这种巢房结构在保证同等容积的前提下,最节省材料。
东方蜜蜂雄蜂封盖巢房表面有气孔,而西方蜜蜂则没有。
在工蜂房和雄蜂间以及在巢脾的边缘,有形状不规则的过渡性巢房,有的呈四面体,有的为五面体等,主要作用为加固巢脾、连接不同类型巢房和贮存粉蜜。
工蜂房、雄蜂房及过渡巢房的房口均不同程度向上倾斜,其倾角为9°~14°。
王台为蜂王卵虫蛹发育的场所,常位于巢脾的下缘或边缘。
分蜂王台和交替王台的台基呈圆杯状,台口向下,随着台内幼虫的生氏,工蜂在台口堆筑蜂蜡,王台向下伸长,直至将台口封盖。
封盖王台外表有凹凸皱纹,形似带壳花生。
改造王台在工蜂巢房的基础上改造而成,与前者相比,台基底部仍为六角形的工蜂巢房,王台略向外倾斜。
王台大小与蜂种有关,中蜂
和意蜂王台内径分别为6~9 mm和8~10 mm。
2.1 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的野生蜂巢
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和沙巴蜂的蜂巢由平行排列的多个巢脾组成,中间的巢脾较大,两侧巢脾依次减小。
巢内巢脾的外观组合成球形,以利于蜂巢的保温。
自然蜂巢根据巢穴的空间可为限制型、半限制型和无限制型三种。
限制型蜂巢空间较小,蜂群的发展受限,此类蜂巢将促使提前分蜂或作为蜂群临时性蜂巢。
半限制型蜂巢的空间能够满足蜂群发展需要,在蜜蜂群势达高峰时,巢内无多余空间。
无限制型蜂巢的空间超过蜂群发展需要,如大岩洞、谷仓、橱柜、棺木等,巢脾发展除上方外均不受限制,但这种蜂巢不利于巢温的调节和蜂群御敌。
自然野生蜂巢的巢脾附着在洞穴的顶部,巢脾间留有蜜蜂活动的空间,此空间称为蜂路。
蜂路的大小与蜂种有关,西方蜜蜂蜂路约10~12 mm,东方蜜蜂蜂路约7~10 mm,海南中蜂脾间蜂路为7~9 mm,湖南中蜂贮蜜区3.3~7.4 mm、育虫区7.3~10.7 mm。
巢脾中心距约30.68~35.10 mm。
欧洲野生的西方蜜蜂蜂巢约o.045 m3,巢脾面积为2.34 m2。
非洲或非洲化的野生西方蜜蜂的蜂巢相对较小,约O.02 m3,巢脾总面积为O.8~1.1 m2。
东方蜜蜂的蜂巢空间、巢脾数量和大小、蜜蜂群势等与栖息地和蜜蜂种性有关,一般随海拔高度升高和纬度的北移而增大。
云南中蜂每群平均有巢脾5.45片,巢脾总面积约为O.27m2;安徽中蜂巢脾多为6~10片;湖南中蜂巢脾的总面积可达1.7 m2。
海南中蜂巢脾厚度为20~25 mm,
贮蜜区较厚,为25.8~28.5 mm,育虫区较薄,为22.6~24.5 mm。
工蜂巢房直径为4.81~4.97 mm,深度为10.80~11.75 mm;雄蜂房直径为5.25~5.75 mm,深度为11.25~12.7 mm。
在直径430 mlTl、高420 mm的木桶蜂巢中测定,中蜂巢脾的长、高比接近1:1。
肖洪良等对湖南野生中蜂巢脾测定,巢脾长、高比也接近1:1,长度略大于高度。
人工饲养的蜜蜂在特别没计和制作的蜂箱中筑巢,在木制的巢框上筑脾。
蜂巢可扩充,巢脾可移动、增减,脾间蜂路可调整。
2.2 大蜜蜂、黑色大蜜蜂、小蜜蜂和黑色小蜜蜂的蜂巢
大蜜蜂、黑色大蜜蜂、小蜜蜂和黑色小蜜蜂的蜂巢为单一垂直的巢脾,均露天筑脾。
大蜜蜂巢脾长约0.5~1.0 m,宽O.3~1_O m,厚O.04~0.20 m。
脾上部和两侧是贮蜜和贮粉区,下部是育虫区。
雄蜂房与工蜂房区别不明显,王台在脾的侧下方。
黑色大蜜蜂的巢脾长O.8~1.5 m,宽O.5~O.95 m,厚度为O.04~O.14 m。
小蜜蜂蜂巢的巢脾长O.12~O.22 m,宽O.070~O.196 m,其面积约为84~423 cm。
,上部贮蜜区约占总面积的19.59%~35.19%,其余为育虫区。
工蜂巢房的房径约3 mm,深约8.O~10.O mm。
子脾厚度16~20 mm,蜜脾厚度64~75 mm。
蜂王、雄蜂、工蜂巢房明显分化。
黑色小蜜蜂巢脾面积为177~334 cm2,上部贮蜜区占14.59%~19.50%。
工蜂房的房径为4.7mm,深8.9~9.1 mm;雄蜂房的房径为8.5~8.8 mm,深10.6~12.O mm;王台直径14.7~14.9 mm,深17.9~18.2 mm。
3、筑巢活动:
巢脾由工蜂用自身分泌的蜂蜡筑造。
从事造脾的工蜂都是蜡腺比较发达的泌蜡蜂,它们在蜜囊中充满蜂蜜后,安静地悬挂在造脾地点或附近,约经24 h后开始造脾。
工蜂用后足基跗节花粉栉的硬刺,从腹部蜡镜上取下蜡鳞,经前足传送到上颚。
蜡鳞经上颚的咀嚼,并混入上颚腺分泌物,成为具有可塑性的小蜡团。
工蜂将该蜡团放置在新脾上。
造脾的工蜂能把自身调整到地球引力的方向,且能对造脾过程中巢脾垂直地面的微小偏差做出调整。
自然蜂巢的巢脾从顶端附着的部位开始筑造,然后向下方延伸。
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从巢中心开始造脾,然后向两侧扩展,并始终保持中间脾大,两侧脾小,使整个蜂巢呈现球形。
人工蜂箱饲养的蜂群,加入巢础框造脾,蜜蜂则在巢础两侧同时展开造脾活动。
中蜂筑脾多从靠近巢门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