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时空坐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秦的统一1.条件(1)必然性⎩⎨⎧①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2)可能性⎩⎨⎧①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②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③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2.过程(1)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3)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了万里长城。

3.巩固(1)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①确立皇帝制度: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定名为皇帝,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

“朕”“玺”“诏”②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指丞相(协理政务)、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③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郡、县行政机构的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2)巩固统一⎩⎪⎨⎪⎧①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小篆 圆形方孔半两钱②修建驰道、直道,颁行法律。

③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

4.意义(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2)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二 秦朝的暴政1.表现 (1)秦始皇⎩⎨⎧①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求仙访药,巡游、封禅,征发繁重;刑法严苛。

②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焚书坑儒”。

思想专制的体现(2)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

02秦汉时期阶段特征和思维导图

02秦汉时期阶段特征和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时空观念】秦朝建立西汉建立新朝建立东汉建立东汉灭BC221 BC209 BC207 BC206 BC202 9 25 184 220 大泽乡起义秦灭楚汉之争文景之治王莽光武中兴黄巾起义曹丕篡汉【阶段特征】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阶段。

·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汉承秦制并巩固。

·经济: 铁犁牛耕普遍推广,小农经济发展;豪强地主经营的庄园经济兴起;强化重农抑商,实行盐铁官营。

·文化:百家争鸣→文化专制,独尊儒术;科技文化发展,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盛世修史。

·外交:丝绸之路开通,“中华文化圈”酝酿。

★总结: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演变:1、个人权利由分散到集中:由三周天子权利善为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2、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有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3、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到秦朝皇帝任免官员,形成官僚政治;4、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到秦朝皇帝任命的官僚执政。

★总结:汉代政治的特点:汉承秦制汉朝基本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等。

布衣将相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没有贵族头衔。

外戚干政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强大,受到充分重视,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专权。

重用儒生汉初重视黄老之学,并不排挤儒学。

汉武帝“独尊儒术”,重用儒士,几乎垄断汉代官僚体系地方势大汉初王国威胁中央集权;豪强地主逐渐威胁中央集权,最终导致东汉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

秦汉时期(思维导图)

秦汉时期(思维导图)

秦汉时期政治秦首都咸阳,今陕西西安中央集权权力高度集中制度皇帝制度秦王嬴政改称“皇帝”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权总览于一人之身三公九卿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集决策,司法和行政大权于一身),由皇帝直接控制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与丞相相互牵制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形同虚设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延尉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郡县制在地方分郡和县两级郡守和县令直接由皇帝任免,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统一措施颁布秦律对商鞅变法的继承和发展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文字(小篆,后有隶书),车轨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大规模移民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主要指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中央集权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受制于中央政府暴政严刑酷法焚书坑懦,钳制思想,璀璨文化修阿房宫,骊山陵墓,长城阶级矛盾激化,爆发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灭亡积极影响促进秦朝国力增强,初步奠定祖国疆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及中华民族的形成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朝首都西汉-长安东汉-洛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建制皇帝中朝(决策)外朝(执行)御史大夫丞相太尉九卿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出现王国问题为七国之乱奠定基础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诸侯王国逐渐被削弱,诸侯王特权被夺,王国地位降级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欢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王国约分越小力量削弱选官察举制孝廉成为做官的主要途径(自下而上举荐)征辟制征(皇帝特征某人为官),辟(长官自行征用士人)自上而下选官经济秦承认土地私有,按亩纳税,移民垦荒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有利于密切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及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统一车轨,修驰道促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汉农业重农抑商兴修大型水利漕渠,六辅渠,白渠推行铁犁牛耕确定二十四节气,根据节气安排生产手工业纺织业冶铸业西汉煤成为冶铁燃料,发明淬火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青铜器使用鎏金,鎏银,镶嵌等装饰工艺制漆业制瓷业东汉出现青瓷造船业技术成熟,发明橹,舵和帆,使用锚煮盐业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山东海燕,山西盐卤,四川井盐商业重农抑商以法律困辱,苛以重税货币继承秦制黄金和铜钱为主丝绸之路西汉开通陆抛和海上两条外贸道路,与东亚,南亚,中亚和西亚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赋税制度编户齐民田租,人口税,更税,田亩附加税徭役,兵役,各种杂役文化秦思想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文字统一文字小篆为基础,统一标准字体,出现秦隶书法三大石刻艺术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绘画颁秦律汉西汉初无为而治,道家思想积极:适应统治者“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促进生产的恢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消极土地兼并,商贾膨胀,中央软弱无力边疆不宁,导致和亲放任和姑息王国问题,出现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儒家成为正统董仲舒新儒学糅合道,法,阴阳五行家,形成新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三纲五常,稳定统治秩序东汉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反对天人感应,反对有鬼论,人为精神依附于形体,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客观的物质科技天文立法《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张衡地动仪浑天说,地球是圆的,最早解释月食医学西汉《黄帝内经》东汉《神农本草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望闻问切,医圣东汉华佗庥沸散,五禽戏数学西汉《周髀算经》勾三股四玄五东汉《九章算术》造纸术西汉前期出现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宗教西汉末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东汉明帝建白马寺道教形成,《太平经》史学司马迁《史记》西汉班固《汉书》文学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美人赋》汉字书法东汉隶书标准,草书,隶书,行书兴起音乐楚歌,楚舞绘画墓室壁画,画像石等历史事件(情况)文景之治历史背景长期战争使社会生产力遭受极大破坏,经济困难秦灭亡,吸取教训措施重农抑商鼓励生产,改革律法王莽篡汉东汉建立背景王莽改制失败,农民起义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措施优待武将,重用文臣,扩大内朝权利,加强监管制度解决奴婢问题,恢复农业生产总结秦朝完成统一,建立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的一些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继承和改进万里长城暴政,灭亡汉汲取秦灭亡教训,休养生息汉初轻徭薄赋慎刑,重农抑商汉末统治阶级生活奢侈腐化,到时阶级矛盾激化分裂军阀割据,黄巾起义名存实亡,三国两晋南北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思维导图课件(共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思维导图课件(共8张PPT)

交通上:统一车辆 和道路的宽窄
军事上:南伐越族修灵渠; 北击匈奴筑长城(西起临洮, 东至辽东)
赋税沉重;徭役、兵 役繁重;刑法残酷; 秦二世更加残暴
直接原因:遇雨 误期,按律当斩
时间: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领导人:陈胜、吴广
过程:在陈建立 张楚政权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原因
项羽
巨鹿之战:前207年, 以少胜多
作用: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大大加强
采纳董仲舒“罢 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建议
在长安兴 办太学
作用:从此,儒学居于 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 所推崇,影响深远。
汉武帝巩固 大一统王朝
思想
军事
统一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
派卫青、霍去病 反击匈奴
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 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后期:项羽、 刘邦起义
刘邦
攻占咸阳, 秦朝灭亡 (前207年)
秦末农民 大起义
时间:前206-前202年 双方:项羽和刘邦
前期:陈 胜、吴广 起义
楚汉 之争
目的:争夺帝位 结果:刘邦胜利
结果:失败
刘邦胜利原因:得 到民心;招揽人才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农民大起义,革 命首创精神。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时间:前202年
措施:重视农业生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都城:长安
西汉的建立
产,提倡以农为本;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 徭役;重视“以德
化民”,废除严刑
休养生息政策
苛法;提倡勤俭治
原因:经济凋敝;
国,反对奢侈浮华。
秦亡教训
西汉建立和
措施:让士兵还乡 务农;将奴婢释放

高中历史必修一思维导图-(1)

高中历史必修一思维导图-(1)

时空定位 原始就会 夏朝 商朝 公元B (f2070年公元前1召00年 禅计制 兵商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西周 春秋.. ....... ............ ~1 ......公元前1f>4石年 公元削T71年公元前4%年公元前47予年宗法制 分封制战国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公元前亦旳观年两汉H --------- 一十-9年 25年皇帝制度 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中外朝制度 刺史制度 察举制 东汉220年九品 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框架结构 王位世袭制常嘲统治晚期明明 淸钥统治前期陶宋元朝一卜_| -------960年为9年 1127年 1276年 二府制⑵1年 -------------- _I ------- 1 ------90了年中国齐代专制主文中央集权制度丨丄-扌交履―一ffi分封制H宗法制JL一13阴年163白年1644年 行省制度1840 年内阁制度军机鸦片 战争处设 立1911年 1912年 辛亥君主专制 革命政体结束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 六个阶段<她方机构设置沿革 (中央集权与她方分权的矛盾)(秦:三公九卿制 西汉:中外朝制度 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三衙 明:废丞相,设内阁 I清:军机处 [秦: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削藩策" 篁七国之乱"卜推恩令"、刺史 元:行省制 I明:地方设三司思维导图秦朝郡县制汉代削藩[仲央集权中央集权宋代收归军权、孔不断加强丿~X -------- « 行政权、财权:.元朝行省制度©"••察举制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秦汉: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叫--- ---------------------------- q.(君主专丽.君巽制h宋代畫中书省、参知政事、 枢密使、=司使明朝:废丞相,设内阁■r«清朝:南书房[军机处丄亠------------------ - ----------------«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时空定位 荷马时代古风吋代____ -古典时代希腊时代I ■& 4 ■&—11^. - I 1^— + 1^— —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 3000# 1150年 1100 年 冏0年’I --------- v ---------- 雅典城爱琴文明一I三 +公元前公元前 予09年 449年 克利斯 郭萌芽城建立 罗马共 提尼改革750年 罗马 刖 594年 按伦改革公元前 Btr 4知年 400年MR 年 《十二铜表法》 马其顿上国公兀前 300年公元兀年200年 27年万民法出现罗马帝 国精品文档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蒸汽时代的资本主文£ ----------------------------------------------------------- 八 ---------------------------------------------------- X1---------- 、1「1 --------- ----------- 1----- 1 ------- -------- 1— ----- 1——1---- —1---- IT11巧00年1隔0年168R 年16曲年1775 年17M年17即年1789年1ROO年176丐年1翻1年1X7右年英国资光荣革命《权利迭案》美国独立美国独立美国17新法国大工业革德国统一法国1875产阶级英国资产阶颁布战争开始战争结束年宪法革命开始命开始徳国1曲1年宪法革命开始级革命结束年宪法共和制确立空想社会普法巴黎俄国十月革命,主义山现战争公社世界现代史开端1825 年1830 年论必年1844 年1848 年1870 年1871 年1900年1914 年1917 年1918 年资本主义世欧洲三大《共产党宣言》第一次世界第次世界界第一次经工人运动发表,马克思主大战爆发大战结朿济危机义诞生蒸汽时代的资木主义电气时代的资木主义框架结构精品文档思维导图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英一德一美一法—共利制王朝统-战争君主立宪制《权利达案》渐进性创新性4《德意志帝国宪法》一专制主义军圉主义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人禹主权原则年宪法艰难的共和之路古希腊民主政治J古代希醸]罗马的政治制度,.过程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初克里改革.杜皿地理条件空J匾邦国家拔伦改革习愤法t十二铜表法》万民法復孫天全》发展发展英国的君主立宪制C西方代议制的起源、发展利社会主文从理J论到实践\_J近代芮芳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芙国的总统制法国断兵和制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精品文档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IH 民主主义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平天第二次八国联军愛夕国运动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 侵华战争1840 战争 184218511856 I8601894^1895 1900 1901--一一亠一I I _I —■一 ________ IIlII新民主主义革命框架结构 时空定位1911 1919 兒燃乂19271936 1937 19451949南昌 西安七七 日本 渡江起义 事变事变投降战役!三元里人民i抗英斗争1921 1924国民党 一大SR 匚农武 抗口 革命I 装割据I ]战争思维导图鸦片战争(开始沦为“戏半社会J1 ~第二次鸦片战争L双半社会“程度加深}F甲午申日战争~(半舗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栈华(完全沦为“戏半社会")I耳本全面叱—4-精品文档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枕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吋期十一届 社会主文民主政治 三心全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978-K 1979------------------------- 1_ -19901997i^MI ' --- '1999 20002012(年叭-国两制” 新时期外 中董正式建交成为举足 香港 澳门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 伟大构想提山 交政策调整轻重的力最回归回旧 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 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时空定位新民主主文社会向 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吋期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的十年时期欄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时期19491953 1954 1955 1956台湾问題产牛、中和平共处 人民代表大 鑫加万 社会主义 共领导的多党合作 五项原则 会制度基本 隆会议制度确立和政治协商制度初形成;民族区域 步建立、曲立自主自治制度形成、的和平外交方针参加H 内瓦会议1966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建艮出现曲折1971 19721976(年)中国在联中美关系 合国合法正常化 借位恢复中日邦交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第一部社会 主义宪法颁布社会主义 改造完成I ... ................ k .............+ .............. ..... .......框架结构思维导图多党合柞和政治协商制度、建國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釦:现代中国的、L政治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统一和外交卜年“文革"曲折1民主法制■遭到践踏“一園两制"祖国统一大业建国初*完善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改革开放以来严主制度的逐步完善香需、澳门的冋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H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独立自生的和平外交方针精品文档时空疋位H 框架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4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949 年1955^19卵年不结'盟运欧共体的成立一欧洲H本的崛起亚洲实力迅—「不结盟运动业1卜―1*速上升中国的振兴亚洲美国的强大美洲实力相1-- 苏联的衰落欧洲-r对下降*•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欢迎下载[刃吟[9E0年H本「欧共体崛起V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卜-----■ * ■ F1?甲年19?1年2012年东欧苏联廁丞|。

中国古代史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史思维导图

• 官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 刑罚与法律的规定
宋朝的社会结构
• 阶级与等级制度
• 贵族与平民的地位
• 家庭与家族的关系

⌛️
辽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与民族融合
辽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
辽金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辽金元时期的社會结构
• 宋朝的衰落与辽金元的崛起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巩固
• 阶级与等级制度
• 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变化
• 贵族与平民的地位
• 家庭与家族的关系
汉朝:文景之治与汉武帝的扩张
汉朝的历史背景
汉朝的经济与文化
• 秦朝的衰落与汉朝的建立
•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 文景之治与汉武帝的扩张
• 商业与贸易的兴起
• 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变化
• 文化与教育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 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 贵族与平民的地位
• 家庭与家族的关系
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度的确立
西周的政治制度
• 分封制的实施与影响
•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 官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西周的社会结构
• 阶级与等级制度
• 贵族与平民的地位
• 家庭与家族的关系
• 宗法制度的确立与影响
03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争霸
与思想争鸣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崛起与争霸
• 官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 贵族与平民的地位
•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 刑罚与法律的规定
• 家庭与家族的关系
•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08
明清时期:帝国的最后辉煌与
衰落
明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与对外扩张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过程与方法:本课理论性强,内容较枯燥,要学生深刻理解不太容易。

因此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探重要。

本课可以通过创设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抓住两条线索:及中央和地方矛盾: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政治文明发展国热情和自豪感。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单元综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现。

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西周宗法制对今天又怎样的影响?2.如何看待持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怎样一步步解决中央与地方、皇权和相权两对矛盾的?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表专题划分专题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课时)专题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课时)专题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课时)专题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课时)专题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理解“家天下”制度出现的意义。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国共再次合作 实行全民族抗战
日本 无条 件投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解放战 争
国民党进攻中原 解放区
(爆发)
转战陕 北
(防御)
挺进大别 山
(进攻)
三大 战役
(决战)
渡江 战役 (胜利)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思想文化
近代经济
近代 经济 和社 会生 活及 科技 与思 想文



古代医学


古代建筑

文 化
科技著作
古代思想
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九章算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
华佗 张仲景 李时珍 《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都江堰 大运河 赵州桥 长城 故宫 《齐民要术》《水经注》《天工开物》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文学艺术 史学巨著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书法绘画雕塑 《史记》《资治通鉴》

第七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胜利
革命兴 起
五中 四共 运成

动立

创建黄埔军校进行 北伐战争
九一事变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长征
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
政权




命 的 兴
抗日战 争

日本侵 华
中国抗 战
卢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
西安事变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中国丧失大片领土 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生活变化 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
实业家张謇

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会 生

交通通讯工具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