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发展史

合集下载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教育技术发展简史2.2、中国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两个⼤的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和改⾰开放以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发展阶段。

2.2.1、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教育技术作为⼀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20世纪初叶,幻灯传⼊我国,开始了最早的⽆声电影和幻灯教育⼿段,随着外国视听教育的发展,30年代视听概念引⼊我国,受到当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者的注意,确⽴了“电化教育”名称。

1936年,教育部在南京成⽴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机构。

解放前当时经济、教育、科技发展落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只是星星点点,在少数⼏个城市,学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积推⾏。

中华⼈民共和国成⽴以后,电化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北京,天津,上海,⼴州等地办起电视⼤学,⼴播函授⼤学等学校。

⼀直到1965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很⼤的成绩,发展也很迅速。

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966年开始的“⽂化⼤⾰命”使我国教育受到了严重摧残,整个电化教育事业也处于瘫痪、停⽌状态。

1976年⼗年动乱结束,党和政府采取了⼀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和措施,我国的教育⼯作逐步得到恢复,电话教育也重新得到起步。

2.2.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发展阶段1978年召开了⼗⼀届三中全会,电化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78年教育部成⽴了电化教育局,中央电教馆,中央电视⼤学,建全了各级电化教育机构,装备了⼤批电教设备建起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创办了⼀批电化教育刊物,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建⽴了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开展了⼤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

在这段时间⾥发⽣了三次⽐较⼤的事件:1)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从 1982年开始,1984-1986年进⼊⾼峰期。

这场讨论后,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布了“⾼师本科专业⽬录”,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教育技术硕⼠专业,教育技术学也就正式在我国建⽴起来了,同时出现了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科⿍⽴的同步发展的格局。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程序教学(50年代)
计算机辅助教学(60年代)
一、早期的个别化教学阶段特点:1、教学目的明确2、试图使学习适合学生的个别差异,打破传统教学固定步调模式,学习者能自定步调,3、采用掌握学习法(即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教学要求才能下一步的学习)4、重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1、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设计了第一个自动教学机,实现了测试的自动化。2、1930年,彼特逊的化学板3、1954年,斯金纳发表了《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提出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思想,推动了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斯金纳被称为当代程序教学运动之父。4、程序教学运动的特点:1)各种教学机器纷纷问世2)程序设计广泛开展,并得到了一定的效果3)一些教学系统进入了学校程序教学的新领域。
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从技术的角度
传统的教育技术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技术
★从教学方法实践的角度
视听教学方法 个别化教学方法 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从技术的角度
发展阶段技术特征
传统教育技术(手工技术时代)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
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
从20世纪的视听教育运动 演变而来
依靠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思想
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和传播教育信息的教学方式
一、视觉教学——教育技术发端(20世纪初,1918-1928年)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17世纪,“图解”教科书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视觉教学运动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思想的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性原则,17世纪50年代第一本带插图的课本:《直观的图画世界》(又称为《世界图解》)瑞士教育家约翰。裴斯泰洛齐提倡一种叫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福禄培尔基于卢梭的思想:主张一切教育应是令人愉快的,教育中思想和行动两者不应割裂。

第三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教育技术是指将科学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

下面将从教育技术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探讨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一、教育技术的起源教育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石板和棕榈叶作为教学工具,将知识记录下来并传播给学生。

这是教育技术的最早形式,称为“口耳相传”。

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对话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来传授知识,被认为是古希腊教育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二、教育技术的发展1.机械教育技术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机械教育技术开始兴起。

这一时期,使用幻灯片、录音机、电影等机械装置来进行教学已成为主流。

这些机械装置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学习知识,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多媒体教育技术时代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引发了教育技术的新一轮变革。

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互动学习。

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如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元素的结合,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

3.网络教育技术时代21世纪初,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网络教育技术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网络教育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在线课程、教学软件和互动教学工具等。

三、教育技术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技术将继续创新和演变。

未来,教育技术有望实现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同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变教育的形式和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增强学习的真实感和体验度。

教育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教育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教育技术的历史与发展教育技术,这个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的概念,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并且在不断的发展与变革中持续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体验。

回首过去,教育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当人类的祖先开始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来记录和传递信息时,教育技术的雏形便已悄然诞生。

在古代文明中,如古埃及和古希腊,人们使用石板、羊皮纸等工具来书写和保存知识,这在当时就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

而在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中,先生使用戒尺、笔墨纸砚等教具进行教学,也是那个时代特定的教育技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刷术的发明无疑是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能够大规模生产和传播,知识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

这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近代,教育技术迎来了新的变革。

黑板和粉笔成为了教室里常见的教学工具,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幻灯片、投影仪等光学设备的出现,则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视觉元素,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

20 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开始被应用于教育领域。

通过广播和电视节目,学生可以在家中接受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的出现则给教育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从最初的大型计算机到个人电脑,信息技术逐渐融入教育的方方面面。

教育软件的开发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个性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进度进行学习。

互联网的普及更是将教育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线课程、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世界各地的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

慕课(MOOC)的兴起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惠及全球的学习者,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就能享受到顶尖学府的课程。

移动技术的发展也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育类 APP 层出不穷,涵盖了从语言学习到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下面将为您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
一、20世纪初至50年代
1.投影机:电影机和幻灯机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教学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投影来进行视觉学习。

2.录音机:录音机的发明让学生可以回放老师的教学内容,对理解有所帮助。

3.电视机:电视机可以把遥远的地方带到教室中。

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展示遥远地方的文化和知识。

二、60年代至80年代
1.计算机: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变革了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

2.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3.激光光盘:激光光盘技术的推广,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90年代至今
1.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快速、便捷的传递与交流,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交流。

2.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普及,让学生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和程序教学运动,在中国则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发展为教育现代化注入了活力,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产生了积横的作用与广泛的影响。

1.新中因成主前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1)“电化教育”的产生“电化教育”的产生与“电气化”有关。

“电气化”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具有“高科技”的含义,幻灯、电影、广播以及电视都和“电”有关联,教育电影、教育广播、教育电视、幻灯片等利用电力,通过教育影响一个人与其世界的相互关系。

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前下引入的,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出现之初由学校、学者倡导,从社会教育实验到学校教育推广。

在当时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政府不重视、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电化教育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大规模推广。

(2)兴办电教专业随着电影和广播教学的开展,一些学校开始开设电影播音课程,开办电影播音专业,培养专门的电教人才,主要有:1936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开办的电影播音教育专科;1939年金陵大学开办的电影播音专修科:1940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开办的电化教育专修科等。

(3)兴办电化教育出版物20世纪40年代电化教育出版物主要有金陵大学的《电影与播音》、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电教趟讯》和社会教育司的《电化教育》等。

2.新中国成立初朝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1)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949年11月,新中国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电化教育处(后为幻灯处),负责全国电教工作。

1950年,文化部商同教育部把所属各省、市文化馆划归文化部领导,以利推动电教工作。

我国的电教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开始起步和发展。

(2)社会电化教育的发展开展播音教育:1949年,北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俄语广播学校”;1953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文化补习学校”;1958年天津举办“广播函授大学”。

开展电视教育:1960-1966年,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地相继举办”电视大学”,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中文、政治、俄语、英语等课程。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及概念界定一,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
1. 视觉教育发展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2. 视听教育发展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3. 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极端(20世纪70年代~)
4. 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极端(20世纪70年代~)
①媒体观:教育技术是以各种教育机器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幻灯,电视,计算
机,电视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②过程观:教育技术是教学信息由信息源(教师或教材)传递给受者(学习者)的整个
传播过程。

③系统观:教学过程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系统,教育技术即是一种教学过程
的系统方法,起核心是对教与学进行最佳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二,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
1,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
2,信息化教育教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三,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变
1. 视觉教育(杨•阿姆斯•夸美纽斯T 《大教学论》)
2. 视听教育(视听教育运动美国教育家埃德加•戴尔著述《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3. 视播传播
4. 教育技术(①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②媒体观,过程观,系统观)
5. 现代教育技术
结论:视听教育代替视觉教育,二者没有质的飞跃,关注和研究的核心都是多媒体技术
二视听传播取代视听教育,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关注和研究的重心从媒体转向了教学传播
过程。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1978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 1995年调查, 1978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据1995年调查,我国已 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 年调查 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 74849个 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 20万人 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 从1978年开始,几所高等院校着手开设电化教育专业。1984年,创 1978年开始,几所高等院校着手开设电化教育专业。1984年 年开始 电化教育专业 建的我国第一批电化教育本科正式招收学生。 电化教育本科正式招收学生 建的我国第一批电化教育本科正式招收学生。 1986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 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硕士学位授予点。 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1993年 国家教委正式把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1993年,国家教委正式把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到2000年,近30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近20所高等院校 2000年 30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 20所 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博士学位授予点。 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到2006年9月,15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共69所高等 2006年 15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 69所 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 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博士学位授予点。
行 主 为 义 自 化 学 器 动 教 机 个 化 学 别 教 20年 代 50年 代 程 教 序 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90年代,幻灯介入教育领域, 揭开了电化教育的序幕。幻灯在教学中的 应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 其获得 “百闻不如一见” 的感受,教学获得 了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
01 02
”1905年,第一家学校博物馆在圣· 路 易斯开办。 此后不久,在宾西法尼亚洲的 雷丁和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也开办了学校 博物馆。1908年,美国一家公司出版《视 觉教育》一书,这是一本有关幻灯片和立 体照片使用方法的小册子。



第 11 页
11
05
网络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后)
• 教育技术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媒体技术的发展
• 新理论的产生和引入
• 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史实
LOGO
正文 . 第五部分
第 12 页
萌芽阶段
起步阶段
迅速发展阶段
国际互联网(Internet)作为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 一;与此同时,个人计算机 性能的不断提高,使得多媒 体技术引入教育领域成为可 能
LOGO
第1 页
教育发展史 技术
汇 报 人:傲娇的小羊羔子mm 小组成员:
CONTENTS PAGE LOGO



第2 页
2
萌芽阶段
01
02
迅速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
03
04
网络发展阶段
系统发展阶段
05
TRANSITION PAGE LOGO



第3 页
3
01
萌芽阶段(19世纪末)
• 教育技术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媒体技术的发展 • 新理论的产生和引入 • 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史实
由于电视技术不过 关,无线电广播仍一统 天下。到了50年代,电 视技术迅速发展,电视 机的质量不断提高。随 着50年代程序教学运动 的兴起,教学机器开始 进入课堂教学。
1946年,美国教育家 戴尔在其著作《视听教 学法》中提出了著名的 “经验之塔”理论, 许多教育学家开始对 教育技术的发展进行反 思,其中以研究动物学 习来了解人类学习的桑 代克和从儿童角度考虑 教育的杜威最为著名。 普莱西和斯金纳的程 序教学理论。
LOGO
正文 . 第一部分
第4 页
萌芽阶段
起步阶段
迅速发展阶段
系统发展阶段
网络发展阶段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带来了工 业领域里的划时代革命,使得整个社会都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工业革 命引起生产的巨大发展,推动经济的迅速 上升。同时,工业革命又引起人口的集中, 乡村城市化的速度加快。
第 14 页
感谢倾听!!! 您的
系统发展阶段
网络发展阶段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 的出现;自50年代以来,制 造和销售电教硬件,电教软 件的企业日益增加,特别是 进入90年代以来,电教产品 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02 01 04 03
认知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和 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这一 段时间,还引入大量新的理 论,如绩效理论、集成性技 术、行动研究等。
1932年,美国的衣 阿华州立大学利用电视 进行了教学实验。1947 年美国教育协会视觉教 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 教学部”。 1950年,美国爱勿 华专科学校创办了世界 上第一座教育电视台。 除了程序教学机器的不 断涌现,贝尔电话实验 所、休斯飞机公司都开 始试行程序教学。
01
02
03
04
TRANSITION PAGE LOGO
在这一历史时期,传播论系统论和的观点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技术领域。
70-80年代计算机教学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据统计,1984年美国中小学已拥 有电脑50万台,并以每年20至30万台的速度递增; 1969年,英国建立了开放大学,成为远程教育的典范,随后,世界各国都先后建 立了远程教育大学。
TRANSITION PAGE LOGO
03 04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班级教学理论 开始得到教育学家们的关注。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从儿童天性和兴趣入 手,着力研究如何利用教学技术提高学生 学习的效果。他认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 教学必须激发学生掌握知识和加深知识的 兴趣
TRANSITION PAGE LOGO



第5 页
5
02
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
• 教育技术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媒体技术的发展
• 新理论的产生和引入
• 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史实
LOGO
正文 . 第二部分
第6 页
萌芽阶段
起步阶段
迅速发展阶段
系统发展阶段
网络发展阶段
20世纪初,由于许多工业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是许多视觉性质的仪器专门化了,一系列 的科技进步,为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随着班级教学的普及, 义务教育在各国实施,国际间在教育质量上的竞争开始激烈。 许多媒体如模型、地图、动画片、幻灯 、立体画、无声电影、无线电广播等都走进了教 育领域,其中以无声电影和广播最为耀眼。继无声电影之后,无线广播技术也广泛应用 到教育技术中来,成为跨越地域限制的崭新技术。 众多视觉媒体介入教育领域,使得“视觉教育”一词在教育界广泛传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 教育工作者参与对新媒体的研究。 1913年及其后的10年里,美国有5个全国性视觉教育专业者组织成立;20多个教师培训机 构开始设置视觉教学课程;12所学校成立了视觉教育处,出版了5种关于视觉教育的专业 性杂志。
到2000年6月,全世界共有 93074485台主机;美国的大、中、 小学已于1997年全部接通Internet; 英、法、德、日、澳等发达国家的 各类学校也广泛使用了Internet网。
LOGO
正文
第 13 页
萌芽阶段
起步阶段
迅速发展阶段
系统发展阶段
网络发展阶段
技术无法取代,理论不可复制。
LOGO
TRANSITION PAGE LOGO



第7 页
7
03
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 教育技术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媒体技术的发展
• 新理论的产生和引入
• 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史实
LOGO
正文 . 第三部分
第8 页
萌芽阶段
起步阶段
迅速发展阶段
系统发展阶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网络发展阶段
具有视听双重特点 的媒体成为人们最欢迎 的信息传播载体。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爆发,教育的需要 骤然大增。 二战以后,随着媒 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 会对教育质量越来越高 的要求以及人们对教育 技术的热情,直接导致 了大量新的理论的引入



第9 页
9
04
系统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
• 教育技术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媒体技术的发展
• 新理论的产生和引入
• 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史实
LOGO
正文 . 第四部分
第 10 页
萌芽阶段
起步阶段
迅速发展阶段
系统发展阶段
网络发展阶段
随着视听领域中传播理论的引入和程序教学的影响,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始运用系统 方法和理论,人们重新对教育技术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的思想 和实践开始成为新时期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 最早开发出来的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是美国IBM公司沃斯顿研究所于1958年研制出 来;与此同时,通讯卫星技术用于教育,更扩大了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闭路电视系统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