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网约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网约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内容目录

引言:天下苦滴久矣&反滴滴联盟的围剿 (5)

1. 源起共享经济,网约车行走在分享与出租的边界 (6)

1.1. 渐行渐远的共享经济 (6)

1.2. 一超多小的网约车市场竞争格局或将延续 (7)

1.3. 网约车模式之辩:C2C和B2C的融合与分化 (9)

1.3.1. 模式对比:从商业理念到运营模式 (10)

1.3.2. B2C模式:广积粮高筑墙优势尽显 (10)

1.3.3. C2C模式:互联网流量下的马太效应 (12)

1.4. 网约车时代的中场战事:服务/价格并重,B2C/C2C均有一席之地 (13)

2. 海外对比:星星之火遍布大洲,各国监管态度不一 (14)

2.1. 网约车鼻祖:Uber (14)

2.2. 后起之秀:Lyft (17)

2.3. 全球C2C专车平台如星星之火遍布各大洲 (18)

2.4. 政策对比:各国对网约车平台的态度不一 (19)

2.5. 小结 (20)

3. 要素分析:网约车的本质 (21)

3.1. 产品:同质化、评价体系弱化 (21)

3.1.1. 朴素的出行服务:实现A地到B地的位移,同质化较高 (21)

3.1.2. 低效用的评价体系:滴滴用户,总是被选择,社交基因弱 (22)

3.2. 客户:打车非大众品,受众有限,客户敏感度较高 (22)

3.2.1. 用户群体观察:白天不懂夜的黑 (22)

3.2.2. 敏感客户群忠诚度:美团进击下的补贴实证 (24)

3.3. 国情:价格管控、公用属性 (25)

3.3.1. 出行费用阈值:价格管控 (25)

3.3.2. 出租车业的公用事业属性 (25)

3.4. 政策:影响网约车市场的命门 (25)

3.4.1. 网约车新规细则相继出台:C2C平台或受最大影响 (26)

3.4.2. 监管风险使得司机和车辆数量减少,市场供给或将不足 (28)

4. C2C模式的护城河:不够宽,也不够深 (29)

4.1. C2C商业模型:补贴决定短期用户黏性,技术反哺行业壁垒 (29)

4.2. C2C市场的跨边网络效应明显 (30)

4.3. 以滴滴为例,政府管控+资本寒冬+竞争格局较好+与AT为伴+运营有方,短期无

虞 (32)

5. B2C模式的前景:精细化运营终成小而美平台 (33)

5.1. B2C模式的烦恼 (33)

5.2. 精细化运营或将带来超越传统出租车的收益 (34)

6. 结论 (35)

附录:滴滴、神州、首汽、曹操、嘀嗒 (36)

滴滴出行:过关斩将一家独大 (36)

神州专车:B2C模式的异军突起 (37)

首汽约车:国家队选手顺势而为 (38)

曹操专车:“新能源汽车+公车公营+认证司机”的B2C运营模式 (39)

嘀嗒出行:单一拼车业务向出行平台的升级 (40)

图表目录

图1:微博大V通过对滴滴App相同行程及时间的打车实验论证其“滴滴大数据杀熟” 5图2:滴滴出行CTO回应《滴滴从未有过“大数据杀熟”,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5图3: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示意图 (6)

图4:全球共享经济规模及分领域企业名录 (6)

图6:2014-2017年专车市场份额变化 (7)

图7:网约车app渗透率及用户规模变化 (8)

图8:网约车app渗透率 (8)

图9:网约车app MAU(单位:万) (8)

图10:网约车app 月均DAU(单位:万) (8)

图11:网约车企业相继入局 (9)

图12:网约车平台B2C以及C2C模式 (9)

图12:现入局网约车B2C平台的产业背景 (11)

图13:Uber商业逻辑 (14)

图14:Uber2013-2017年全球平台交易总额 (14)

图15:2013-2017年UBER营收及YoY情况 (15)

图16:2013-2017年UBER净利润及YoY情况 (15)

图17:Uber融资&开支(单位:亿美元) (15)

图18:Uber部分海外业务与竞争对手合并 (17)

图19:Uber Eats (17)

图20:2017年订单规模、营收与Lyft对比(单位:亿美元,亿单,%) (18)

图21:全球C2C专车平台 (19)

图22:专车平台用户细分项满意度比较差异并不大 (21)

图23:滴滴出行评价体系 (22)

图24:美团外卖评价体系 (22)

图25:2018H1网约车平台用户收入分布 (23)

图26:农村&城镇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元) (23)

图28:2018H1滴滴出行服务使用频率 (23)

图28:网约车app用户城市等级分布 (24)

图29:网约车app用户量占比(省份/城市) (24)

图30:2018年4/5月上海用户和司机对网约车平台使用调查 (24)

图31:北京、上海、纽约、伦敦出租车单价对比 (25)

图32:网约车新政要求与平台发展矩阵 (26)

图33:2016年网约车司机拥有本地户口及居住证人群占比 (28)

图34:网约车平台商业模型 (30)

图35:滴滴出行从用户获取到流量变现符合自正反馈 (31)

图36:专车行业价格敏感度分析 (33)

图37:专车行业价格敏感度分析 (33)

图38:神州优车近年营收情况(单位:亿元) (34)

图39:神州优车近年归母净利情况(单位:亿元) (34)

图40:神州优车17Q1-18Q1营收情况(单位:亿元) (34)

图41:神州优车17Q1-18Q1归母净利情况(单位:亿元) (34)

图42:滴滴出行全球化 (36)

图43:神州优车全产业链布局 (37)

图44:首汽约车进入城市 (38)

图45:首汽约车品牌 (38)

图46:首汽约车品质服务 (39)

图47:曹操专车 (39)

图48:吉利帝豪专车 (40)

图49:嘀嗒出行App (41)

表1:六大专车平台运营模式对比 (10)

表2:首汽约车、神州专车与曹操专车服务档次对比 (11)

表3:2014年滴滴和快的补贴大战 (12)

表4:Uber融资历史 (16)

表5:Uber投资历史 (16)

表6:Lyft融资历史 (18)

表7:交通运输部及各地政府专车行业最新政策解读 (27)

引言:天下苦滴久矣&反滴滴联盟的围剿

? 前有:滴滴大数据杀熟

根据TechWeb 的报道,3月23日一篇以“滴滴大数据杀熟”为话题的帖子引发了用户对滴滴的大讨伐:用滴滴打车,同样出发点,同样目的地,价格却不一样,且远距离来看,iOS 手机要比Android 手机贵4块左右。滴滴方面随即回应“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滴滴CTO 张博解释称滴滴“预估价”波动的原因有三,每个行程中的变量、折扣券金额以及乘客网络环境。

滴滴的窘境在于规模做大的同时,用户体验却不够理想——安全事故不断、司机管控不力、抽成比例过高,一度攻击滴滴的言论非常多,大有一种天下苦滴滴久矣的味道。事实情况是部分时点供需双方“叫苦不迭”,大众因此归咎于平台从中“作梗”。一时间,滴滴的公众形象从“消除司机与乘客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共享经济典范,被“误”认为“利用技术壁垒加剧信息不对称”的“恶意谋利”平台。

图1:微博大V 通过对滴滴App 相同行程及时间的打车实验论证

其“滴滴大数据杀熟” 图2:滴滴出行CTO 回应《滴滴从未有过“大数据杀熟”,以前没有,

以后也不会有》

资料来源:微博,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微博,天风证券研究所

? 后至:反滴滴联盟们“揭竿而起”

天下苦滴久矣,或许就有了后来的反滴滴联盟围剿。回顾自2012年小桔科技(滴滴)成立以来,已6年有余,市场经历了补贴大战、头部公司寻求合并、其余玩家悉数淘汰,本以为2018年将成为网约车行业格局已定的元年,滴滴“棋”至中局,市场将走向削减补贴、寻求盈利的下半场,却不料连续出现新的“搅局者”,2018年初以来跨界正式进军网约车行业的有美团、携程、高德地图,本预期可能退出市场的易到也重启竞争,自此网约车的“新赛季”开启。

? 其原因:出行市场,既是风口,也成众矢之的

专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产物,已成为我国城市交通除公交、出租车、私家车之外,第四大汽车出行方式。我们认为,专车的风靡,其核心原因在于解决了乘客与车辆资源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精准匹配供需,提升人们出行效率。

当前出行市场,既是风口,也成众矢之的,宏观层面政策监管口径趋严,中观层面新进入者接连出现搅局,微观层面补贴大战、大数据杀熟等事件不断。本文承接天风交运出行系列深度之网约车行业报告《专车——滴滴 vs 神州,行走在共享与出租的分界线》,以新的视角重点讨论几个问题:

1.

我国网约车市场当前一超多小的竞争格局,未来将走向何方,如何演化? 2.

如何分析网约车的本质?网约车平台的核心变量又是哪些? 3. 从美团的进击,如何看待网约车市场的护城河?C2C 模式下滴滴的窘境?B2C 模式未

来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