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会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正确解读图中的信息。
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 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统计数据,用于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 学生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直观地表示这些数据。
2. 新课: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讲解绘制方法。
3.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4.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正确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
5. 巩固: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加深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理解。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学生回家后,根据家庭成员的身高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解读图表信息。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条形统计图,还有哪些方式可以用来展示数据?2. 介绍其他类型的统计图,如折线图、饼图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八、教学反思:1. 回顾课堂教学,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寻找改进教学的方法。
九、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提高他们的技术操作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绘制和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数据对比和分析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绘制和解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方法。
3.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案例等。
2.准备计算机和投影仪,以便进行案例展示和操作演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场促销活动的统计图、班级学生身高的统计图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复式条形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然后,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向学生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解读技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第6单元第2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第2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 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说出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提问:如果我们要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集,单式条形统计图还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吗?为什么?3. 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来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集的一种图表。
2. 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3.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个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 让学生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理解。
2. 强调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讲解”和“课堂练习”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关键步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2 复式条形统计图-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2 复式条形统计图-苏教版一、教学目标•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能够根据已有数据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二、教学内容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两组或多组条形统计图并列或重叠构成的一种统计图表。
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如下:1.根据数据制作每组数据的条形统计图2.将每组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并列或重叠放置3.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应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用于比较两组或多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和变化趋势,也可以用于分析和判断数据的大小和优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已有数据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信息。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对已经学过的统计图的回顾,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应用。
2. 课堂探究步骤一:概念讲解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组成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通过教材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步骤二: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针对某些实际的数据,让学生自行制作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关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步骤三:分析信息通过已经制作好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从中获取有关数据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 课堂巩固步骤一:共享思考选择一组数据,让学生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和判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分析过程。
步骤二:学生练习提供多组数据,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巧,自行制作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4. 课堂延伸针对学生在制作和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项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学生在制作和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对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帮助。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及作用。
2.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及特点。
2.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 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制作方法及分析方法。
2.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制作合适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分析数据。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类型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示例。
2. 学生准备数据收集表格、画笔、直尺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及制作方法。
3. 实例演示:教师展示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收集数据,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讨论分析图表信息。
5. 解决问题: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解决。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尝试分析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结合其他学科,如科学、社会等,让学生了解统计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组织学生参加统计图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2)》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归纳四则运算的运算规律,正确使用四则运算符号。
2. 综合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和符号,巩固计算技能。
2. 复习单一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读图技巧。
3. 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读图技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 处理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能够准确统计和分析数据。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
2. 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 课堂互动、讨论。
五、教法手段1. 多媒体教学。
2.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3. 制作实物模型。
六、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上一课单一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并预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
2. 新知讲解(20分钟)(1) 四则运算的运算规律和符号教师先讲解四则运算法则和符号,让学生回忆并举例说明,巩固计算技能。
(2)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教师通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展示,示范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读图技巧。
(3) 给出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自主尝试读取数据进行分析。
(4) 学生解答问题,巩固思想。
3. 组织实验(2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题目,分小组讨论分析。
(2)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根据讨论结果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3) 将所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其他小组比较,再次进行分析和比较。
4. 课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课堂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作业。
5. 课后作业(10分钟)让学生回家根据所学知识练习和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巩固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读图技巧。
七、板书设计四则运算的运算规律和符号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读图技巧八、教学反思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一类较为复杂的数据展示形式,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数据的规律性和差异性,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读图技巧,并能够准确统计和分析数据,提高了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复式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复式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并加以解决。
3.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使学生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准备】挂图、实物投影【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教师:同学们,上次我们完成了游园的喜好情况的统计,受到了学校的表扬.现在我们又有一个新任务,要调查本班同学对水果的喜好情况,为购买水果作参考,大家愿意吗?二、探究新知1.调查数据.教师:你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①西瓜,水份充足,特别解渴.②香蕉,里面有快乐元素,每天早上吃一个香蕉,整天都会很高兴.③桔子,富含维生素C,对皮肤有好处.……根据学生回答,选择5种水果“西瓜”“香蕉”“桔子”“梨”“葡萄”作为调查项目,填写在统计表中.学生活动:统计以上5种水果喜爱的人数,填入统计表中.五(1)班同学水果喜好情况统计表西瓜香蕉桔子梨葡萄男13 5 1 2 5女8 3 2 4 8 2.讨论思考.(1)学生讨论:以上数据,除了制成统计表,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比较好呢?学生交流:·创设情境,引起统计兴趣.学生对“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情况”比对教材提供的“平均气温统计图”更为熟悉,更有亲切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更有兴趣.因此本课以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材料作为开展统计活动的素材.•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因为表中是人数,只要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就行了,所以画成条形统计图比较好……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2)(出示统计图框架)小组讨论:单式统计图中的数据用一种直条来表示,那么在水果喜好统计图中,能用一种直条既表示出男生人数,又表示出女生人数吗?怎么办?学生讨论后交流:①用一根直条不能既表示男生人数,又表示女生人数.②要用两根直条表示两种性别的人数.③为了区别,可以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男生人数的直条画绿色,女生的画红色.④也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条纹表示,表示男生人数的用斜纹,表示女生人数的用网纹.⑤为了画起来比较简便,男生的人数用空白直条表示,女生的人数用斜纹直条表示.教师小结:用两种以上的直条表示不同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画图例.完善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3.动手制作.展示尚未完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小组讨论: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画完了吗?还有哪些工作要做?学生讨论交流:①图中只有三种水果喜好人数的直条,还要画出表示喜欢吃梨和葡萄的人数的直条.②男生和女生的直条都是空白直条,还要用不同的图例加以区别.③要在右上方标出表示男生的图例和女生的图例.④统计图的名称和填写日期要写上.⑤还要在每个直条上方标出数据.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运用了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2 复式条形统计图-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2 复式条形统计图-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如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运用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提高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运用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准确地从图中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引起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际操作,制作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引导学生总结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数据分析与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获取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总结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2.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评价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评价学生的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本数学第110页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产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要,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用数据来说明、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认识、分析、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感受到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形成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目标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说你到过哪些地方?老师也喜欢旅游,给大家看两张照片。
这张是暑假去北京拍的天安门,这张是寒假去桂林拍的象鼻山。
美吗?我们外出旅游在选择目的地时,气温也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气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着我们旅游的心情。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两个城市2008年各季度的平均气温情况吧。
(课件出示)
二、复习旧知,产生合并的需要:
(1)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各部分名称及特点
师:熟悉这样的统计图吗?说说它叫什么?这样的条形图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标题、日期、横轴、纵轴、直条。
其中重点指出:纵轴边上有具体温度,每个单位长度表示(5°C),直条越长说明气
温越(高),直条越短说明气温越(低)。
师:象这样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气温的高低或数量的多少,你觉得有什么优点呢?(板书:形象、直观)
(2)回答问题
师:从这么直观的图中你能一眼看出北京市哪一季度的平均气温最低吗?(引说:其实就是看直条中最(短)的那一季度。
)你也能一眼看出桂林市哪一季度的平均气温最高吗?(其实就是看直条中最(长)的那一季度。
)那么,你还能一眼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一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小吗?(指名说,并提问是怎么知道的?如果是比较数据得知,就追问;为什么不继续比较直条的长短来判断呢?)师:看来啊,在两幅图中比较直条有些麻烦,那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也能让人们从直条的长短上一下子看出结果呢?
(3)合并统计图
师:合并成一张图是个好策略。
需要合并哪些部分呢?标题要合并吗?怎么合并?时间呢?横轴、纵轴呢?表示气温高低的直条要合并吗,该怎么合并呢?
师:根据大家的想法,老师这把它们合并成了一张条形图,你们看。
三、引导探究,建构新知:
1、观察
师:这样的条形图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能不能把你发现与同桌说说?
2、揭示
师1:你们都发现哪些不同呢?
预设一:学生比较直条的数量及颜色。
不同点:⑴每个季度的气温都是两根直条;⑵而且直条的颜色也不一样;
师:蓝色直条和绿色直条,分别代表哪个城市呢?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出:在图的右上角用不同的颜色画了两个小方块,分别表示不同的城市,这个叫做条形统计图的图例(板书)。
预设二:学生直接说出图例的不同。
师:对呀,图的右上角用不同的颜色画了两个小方块,分别表示不同的城市,这个叫做条形统计图的图例。
通过图例,你知道蓝色直条和绿色直条,分别代表哪个城市吗?
师2:可不可以不要图例,如果图例的颜色相同行不行?你是怎样想的?(易混淆,分辨不清)
师3:正是有了图例才能分清不同颜色的直条各表示什么数量。
前面的条形图有图例吗?可见这是他们俩明显的不同之处。
像这样的
统计图,能够同时反映出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情况,我们把它称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4:根据图例、直条的长短和直条上面标注的数字,你能说出每个季度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吗?说给同桌听听。
(指名一生说)
3、填空
师:请把你了解到的这些信息有序地填在第110页的复式统计表中,然后,在小组内说说统计表下的这三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课件显示统计表和三个问题)
4、谈论
师:我们一起来核对你填写的统计表。
首先要写上填表的真实时间,千万别忘记哦。
第一季度北京和桂林的平均气温分别是,第二季度呢?……
师:说一说,
⑴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那个季度相差最小?(追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可能说从直条上的数据,要肯定;那能不能从这个季度两根直条的长短也能看出来呢:直条与直条相差最短温差也就最小)
⑵北京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桂林市呢?(追问:你又从哪儿看出来的?同上)
⑶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你能用手势比划它们的变化吗)
5、比较
师:分析上面这些问题,你觉得是看图方便,还是看表方便?(因为它既能对一组数据进行研究,又方便对两组或更多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板书:便于比较)
四、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师:既然它有这么大的优点,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画一画?
1、“试一试”
师:那好,我们先来看一张复式统计表。
表中提供了一些信息,大家去读一读。
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师:老师这画了一张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图例告诉我们什么?
师:你们觉得参加电脑组哪一个年级的人数最容易确定?为什么?(纵轴上能直接找到人数对应的数据)那五年级的人数怎样在纵轴上确定呢?(每小格表示5人,把它大概平均分成五份,从15再往上数三份)
师:如果我们要给另外三个兴趣小组也画上直条,想一想应该怎样确定直条的高度?请大家在第111页试一试的图中画画看。
师:老师这收集了几位同学的作品,我们来看看,你有什么话要说的?(生1:顶线不对;生2:没标数字;生3:与图例颜色不一致)
师:所以我们在画图时,先确定直条的高度是非常重要的,高度确定后立刻标上数字,然后画上边框涂上与图例一样的颜色。
我们一起来看看其它几个小组的人数是怎样画的。
你画对了吗?(演示)
2、“练一练”
师:现在人们对空气质量情况非常关注。
这是2004年国庆期间上海和海口两个城市空气质量统计图(课件显示)大家也去读一读吧!图例告诉我们什么?横轴表示的是?(要统计的项目)纵轴表示的是?(污染指数)
师:什么是“污染指数”?我们来了解一下。
(显示资料,指名读)
师:如果以污染指数50为空气质量优良分界线,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3、这张是某商场第一季度冰箱、取暖器销售情况统计图,缺少了图例,请你分析哪一种直条可能表示冰箱?哪一种直条可能表示取暖器?你是怎样想的?
五、学习反思,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随处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课件演示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其实,只要大家留心,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好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困难。
愿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做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