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长三角地区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问题及优化研究

长三角地区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问题及优化研究

长三角地区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问题及优化研究作者:刘睿智赵守香张铎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19年第05期摘要:长三角地区物产丰富,生鲜农产品众多,随着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支持,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迅速崛起。

在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存在着成本高、配送范围有限、损耗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冷链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耗,降低物流成本;实时监控生鲜农产品,便于追溯和召回,保证质量安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客户服务水平。

希望冷链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推动长三角地区生鲜农产品电商行业的发展,为长三角农村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生鲜电商;农产品;冷链;供应链;管理系统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物流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快捷、方便的网络购物形式,电子商务以突飞猛进的态势不断向前发展。

《2018中国电商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1月~9月,超过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是由电商推动的,电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87%。

农产品是指农业生产中产出的各种动物、植物的相关产品。

在这些农产品中有一部分是非常容易變质腐烂的,对储存环境是有一定要求的,例如蔬菜、水果、花卉、肉、蛋、奶以及水产品等,我们称之为生鲜农产品。

收入的增长使消费者不断追求更高的消费目标,人们逐渐树立健康、绿色的消费理念,对生鲜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同时由于现在人们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人们出门购物的时间越来越少,网上购物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应运而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长三角地区气候宜人,温湿度环境好,适合农产品的生长,物产丰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往世界各地,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在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运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生鲜产品的物流问题,存在着一些困境亟需解决,冷链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嘉兴物流业在长三角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

嘉兴物流业在长三角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
3 . ,货 物集 装 箱 5 . 28 % 1 5万标 箱 ,增 长 4 .%。 71
运输 车 辆 技 术 等 级 提 高 ,货 运 车 辆 逐 步 向重 型化 、特 种 专 用 化 、普 通 厢 式 化 发 展 。2 1 0 1年 上 半 年 全 市 8吨 以上 重 型 货 车 78 9辆 ,厢 式 货 车 1 6 8辆 ,两 者共 占营 运货 车 的 4 .% ,专 用 货 车 和 集 装 箱 车 辆 比例逐 步提 高 。 1 10 8 9 预计 到 “ 十二 五 ”期 末 ,嘉 兴 市 将 基 本 形 成 现 代 物 流产 业 框 架 体 系 ,物 流 业 增 加 值 达 到 16亿 元 ;嘉 兴 港 吞 吐 能 力 为 1 7 亿 吨 以上 ,集 装 箱 吞 吐 量 达 到 2 0万 标 箱 ;嘉 兴 内河 港 吞 吐 能 力 达 到 1 0 . 吨 ,集 装 箱 吞 吐量 达 到 3 2亿 5万 标 箱 。预 测 2 2 0 0年 嘉 兴
嘉 兴 物 流 业 在 长 三角 地 区发 展 的 S T分 析 W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空 港 :嘉 兴 军 民 合 用 机 场 也 已获 国务 院 、中 央 军 委 批 准 ,可 填 补 嘉 兴 空 中 货 运 方 面 的 空 白 ,2 1 年 ,嘉 兴 市 秀洲 区 区 委 01 出 台 了 《 于 构 筑 “ 核 两 翼 ” 组 团 式发 展 平 台 的决 定 》 关 一 ,将 王 店 、洪 合 两 镇 规 划 为 “ 翼 ” 南 ,合 力 打 造 南 部 空 港 物 流 平 台 从 客 货 运 辐 射 范 围来 看 ,客 运 可 以覆 盖 到 嘉 兴 、湖 州 、苏州 等 地 ,货 运 可 以覆 盖 到 更 广 的 区域 。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一、地理优势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毗邻上海,与中国内外重要港口遥相呼应,构成了中国最重要的经济走廊之一。

长江三角洲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资源,使得农业、渔业等传统产业得以蓬勃发展。

同时,区域内还聚集了众多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全球产业链的重要节点,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的汇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崛起长江三角洲地区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了一大批制造业企业。

这些企业涵盖了钢铁、汽车、化工、船舶等多个领域,产品品质好、技术先进,出口量居全国前列。

同时,长江三角洲地区还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包括金融、信息技术、商贸物流、科技研发等领域。

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和长三角地区整体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繁荣。

现代服务业的崛起为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

三、创新驱动推动经济持续增长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新发展,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一系列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该地区落地生根,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保持了竞争优势。

四、城乡一体化助力农业现代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

通过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农业的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

农业机械化、水利设施建设、种植结构调整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提高了农业的效益和产量,并且为大中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农产品供给。

此外,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督,推动了农业与现代市场的对接,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良好发展。

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崛起、创新驱动和城乡一体化的农业现代化,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2022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情况及形势分析

2022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情况及形势分析

2022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情况及形势分析作者: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来源:《水运管理》2022年第08期2022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超预期。

俄乌冲突给世界经济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全球通胀超出预期,IMF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从6.1%调低到3.2%。

我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呈多点散发、多地频发态势,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严重冲击,第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

经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GDP为562 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2.5%;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9.80万亿元,同比增长9.4%;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75.77亿t,同比下降0.82%。

1 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走势受俄乌冲突和西方制裁的影响,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产出有所收缩,全球通胀超出预期引发融资环境收紧;此外,高企的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更多负面溢出效应。

需求下降、通胀、地域冲突和供应链等问题,导致全球贸易增长速度的放慢幅度也超过预期。

4月,作为全球主要供应链中心的上海实施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全市经济活动暂停了8周左右;美元的升值(截至2022年6月,美元的名义有效汇率相比2021年12月升值了5%左右)也減缓了世界贸易的增长;俄乌冲突不断升级,对俄实施制裁国家之多、制裁强度之大,达到冷战后历史最高水平:这些都给全球贸易带来极大的冲击。

2 我国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态势自2022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呈多点散发、多地频发的态势,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严重冲击,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

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及时果断施策,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政策效应显现较快。

5月份我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第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

经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GDP为562 641亿元,同比增长2.5%。

我国粮食物流行业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粮食物流行业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粮食物流行业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传统农业生产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使中国粮食产量与需求存在地区、品种间的差异,需要调剂余缺来确保各地区粮食供需平衡。

而粮食运输是保证全国粮食市场供求平衡、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粮食物流方式的演变使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效率提升、粮食市场的灵活性和流通性增强。

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北粮南运的粮食流通格局,黑龙江、河南两省分别占我国粮食产量的11.3%与10.2%,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而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等人口聚居地区是主要的粮食输入地。

而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凸显,国家不断增加粮食战略储备,新建粮食储备设施数量不断增加,相应配套的粮食输送系统需求随之增加。

现阶段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形成了庞大的粮食商品流通网络和基础设施格局。

我国已经拥有6万多个粮库、2万多家粮食工业企业,还有60万套稻谷加工机组和4万套面粉加工机组。

其中2018年全国仓储企业个数达到17228个,而粮食仓储总容量达到63235.5万吨,有效容量为48748.9万吨。

二、我国粮食运输现状铁路、汽车、水运是我国粮食运输的三种主要方式,其中铁路与水运是大宗商品运输的主流途径。

而我国铁路粮食运输方式主要有3种:传统包粮运输、散粮运输和粮食集装箱运输。

其中,包粮和散粮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运输工具,包粮运输主要由通用敞车和篷车运输,散粮运输主要使用L18型散粮专用车。

近年来我国铁路粮食运输保持平稳态势,2019年全国铁路粮食货运量达到7835.66万吨,同比下降7.3%,相比于2014年之前总体水平有所回落。

主要是因为粮食运输具有淡季和旺季特征,在粮食季节性集中运输时期,铁路同时承担着煤炭、钢铁等大宗货物的运输,在有限的运输能力下造成运力相对紧张,较难满足粮食运输需求。

另外相比于汽车与水运而言,铁路运输价格不能灵活调整,因此造成季节性波动比较大。

我国长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区域一体化促进长三角物流业发展

我国长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区域一体化促进长三角物流业发展

十张图带你看我国长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区域一体化促进长三角物流业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规划范围包括26个市。

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长三角GDP为23.73万亿元,GDP占全国的比重达23.94%。

江苏省物流业发展现状2013年开始,江苏省货运量逐年增加。

2019年江苏省全年货物运输量为258659.1万吨,比2018年增长4.6%。

2011-2019年,货物周转量呈波动趋势。

2019年货物周转量为10095.4万吨,比2018年增长4.3%。

2018年,江苏省社会物流总额为302131.6亿元,同比增长8.1%。

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为243953.8亿元,同比增长7.6%,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80.74%,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进口物流总额17144.7亿元,同比增长13.4%,占社会物流总额的5.67%,同比上升0.27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3123.6亿元,同比增长3.8%,占社会物流总额的1.03%,比重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外省市商品购进额36201亿元,同比增长9.4%,占社会物流总额的11.98%,同比上升0.15个百分点;再生资源总额、单位与居民物流总额两项共1708.5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的0.57%。

2018年,江苏省社会物流总费用12863.2亿元,同比增长6.0%。

其中,运输费用6521.5亿元,同比增长5.2%,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0.70%,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保管费用5001.6亿元,同比增长7.1%,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38.88%,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340.1亿元,同比增长5.9%,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10.42%。

中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作者:张涛王仁国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38期[摘要]随着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上涨,粮食供需逐渐呈现紧平衡状态,粮食物流的作用日趋重要。

当前我国粮食物流主旨在解决北方有粮运不出、南方无粮进入的尴尬局面。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粮食主产区空间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粮食生产重心由南方持续向北方转移,由东部、西部不断向中部推进。

随着北方灌溉、仓储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商品粮基地建设以及农用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建议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8-0231-011、粮食物流的发展现状1.1、粮食物流规模持续增长经济持续发展、消费水平提高及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使得粮食消费数量迅速上涨,国内市场粮食物流规模逐渐扩张作为小麦主产区的黄淮海地区,小麦流向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通过铁路运往周边省及华南、华东及西北地区,二是经沿海港口中转经水路运至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

总体来说,随着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主销区需求量的上涨,我国粮食外运量及流通规模逐年增长。

1.2、目前已形成多种粮食物流模式目前重要的粮食物流模式已是纵向直达的北美模式以及横向递进的东亚模式。

在我国主要是以后者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但也正在向两者结合的模式发展,后者的流通过程主要是:粮食在生产出来后就经过收购商以及粮食加工企业,分销商以及粮食批发市场,最后到零售商等等多个环节,才会到消费者手中,这样的流通时间比较长而且成本高,存储的环节相对较多。

我国的粮食供需正在不断增长,区域的供需失衡使粮食物流的市场扩大的很快,直接促进了粮食物流向前发展动力,满足了市场需求。

通过运输方式就可以知道,在我国的国内长距离地运输主要物流模式使铁路运输,跨省的粮食运输必须要依靠铁路才能使成本降低。

长三角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

长三角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

长三角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作者:蒋国萍来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31期[摘要]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领先的区域,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长三角的区域物流业随之迅速发展。

本文提出长三角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指出长三角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长三角物流业区域经济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的T型接合部,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身,目前已成为中国经济、亚太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制定中,长三角被正式列入区域规划编制,2008年9月1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和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这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已进入国家级的发展战略。

一、长三角物流业发展现状由于物流总量的持续增长,长三角各地港口、公路、内河及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呈快速发展态势。

以港口战略合作为重心、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

1.长三角物流业发展迅猛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强劲,根据《2009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2008年长三角25座城市GDP达到65185.07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1.68%。

长三角城市群已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落。

有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仅国务院批准的一类口岸就有35个,其中包括19个沿海港口、10个内河港口、5个国际航空港口和1个国际临时铁路口岸。

2007年长三角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107.2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约占全国的37%。

2007年全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为64.1亿吨,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5亿吨,占了全国港口总吞吐量的39%。

在全国14个亿吨大港口中,长三角地区港口占5个,分别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南通港、南京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以及对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的关注,粮食物流已经成为我国物流发展和研究的热门话题。

然而由于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时间尚短,流通体制和法制建设需待完善,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并不乐观。

同时由于粮食种植分散,粮食流通监管难度大,流量统计困难等特点,使得我国粮食物流现状更加复杂。

因此,有必要通过合理方法及统计资料的整理对我国的粮食物流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粮食物流流体、流量与流量现状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粮食主销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集散地。

粮食调运主要是从东北三省,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山东、河南等地通过铁路、海运和内河航运进行运输。

运输方式也以铁路包粮为主,散粮运输所占比重很小。

1.长三角粮食流向流量
2004年,长三角地区粮食流入总量达到2030万吨,其中浙江省873
万吨、江苏省695万吨,上海市470万吨(估计)。

主要流入粮食品种为:玉米(485万吨)、小麦(448万吨)稻谷(935万吨)、大豆(145万吨)、其他(25万吨)。

具体情况见表1。

1
资抖来源:抿船脱计年險爭相关爺抻蔓理而稈
该地区粮食来源中,玉米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南、山东、安徽是小麦主产区,成为长三角小麦的主要粮源;稻谷的供给除了东北三省外,江西、湖南、湖北的部分稻谷也通过铁路和公路运往长三角。

浙江由于粮食生产相对不足,同时又是粮食消费大省,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粮食流入地,其粮食运输量占到整个长三角地区粮食运输量的一半左右。

江苏既是粮食主产区也是粮食主销
区,粮食运入量占到整个地区的31%。

2.长三角地区粮食流通方式
长三角地区由于水路运输发达,因此粮食运输中水路运输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但由于粮源地大多来自内陆省份,因此在粮食流入铁路运输所占比重仍然很大。

具体情况如表2。

由数据比较可知,浙江粮食运输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铁路和公路运输所占比重相当;江苏粮食运输中铁路运量所占比重较大,而上海粮食运输中水运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因上海粮食运输中水运的比重较大,使得长三角地区水路粮运的比重达到了42%,铁路在粮食运输中所占比重相对稍少,占到36%。

二、长三角地区粮食物流资源现状
物流资源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是物流快速高效运作的基本保障。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粮食的主销区,同时兼有江苏粮食主产区,其粮食物流资源较全国东北以外地区相对丰富,基本可以代表我国粮食物
流资源发展的现状。

1.长三角粮食物流资源现状总体分析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极为发达的地区,现有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中心的密集铁路网络,铁路运输四通八达;到2003年底,区域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79公里,公路网密度、高速公路密度分别为全国的3倍和5.8倍;内河航道总里程达到3.3万公里,其中四级以上航道1800 公里,分别占全国的30呀口12%港口生产性泊位204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53个,综合通过能力7.8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270 万TEU分别占全国沿海港口(含长江南京以下港口)的42.6%、38.8%、40.5%和39%
长三角地区粮食运输以铁路和水运为主,公路运粮所占比重相对较少。

粮食调运主要从东北三省(大米、玉米、大豆)、河南(小麦、玉米)、山东(小麦、玉米)、江西、湖南、湖北(大米)。

粮食运输通道主要是通过东北经山海关由京沪线运入;海上通道主要是起于辽宁北良港经沿途港口调入;另外有部分粮食是通过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水道进行运输。

该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流入区,同时江苏省有部分粮食
(主要是稻谷)运往周边省份。

粮食仓储条件处于全国前列,但各
地情况并不统一。

仓储以平房仓为主,粮食散储部分粮库达到90%
以上,但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平均水平一般在50%左右。

2.粮食物流运输资源
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铁路、公路网密集区域内有沪宁、沪杭和萧甬3条铁路干线,共有铁路2100公里。

高速公路密布,目前高速通车里程3779公里,并开始规划构建三角洲中心城市“三小时互通”,预计到2020年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18万公里,其中上海850公里、江苏5700公里、浙江5250公里。

水路交通是该地区的最主要的优势,长江及沿海遍布26个大小港口。

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纵横交错,内河航运便利;同时拥有上海港、舟山港和宁波港等全国性优良的港口。

各港口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专业粮食码头和装卸设备,以提高粮食装卸效率(见表3)。

3
另外,各地在其粮食物流规划中更加注重粮食专业码头和港口的建设,部分粮食专用码头以及专用铁路线已经开始建设并逐步投入运营。

目前处于规划和建设中的码头主要有:舟山港、宁波港将分别规划建设5万吨兼靠8万吨码头一个、3000吨级装船码头一个,并将分别实现港
口接卸和中转能力30万吨、10万吨;嘉兴
独山港和温州龙湾港也已经规划建设万吨粮食专业码头和中转粮库。

同时各港口还将把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和铁路专线建设作为未来重点来抓。

3.粮食物流储存资源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粮食主销区,粮食仓储资源丰富,两省一市共拥有有效仓容量1710.68万吨,其中主要以平房仓为主,占到总仓容量的95%左右。

其他仓库种类如地下仓、立筒仓、楼房仓等数量和仓容量相对较小(见表4)。

江苏仓储资源最为丰富,体现了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特
点,有效仓容量占到整个长三角地区的60%左右,远远超过浙江和上海。

长三角地区仓储资源的另一表现为粮食仓库数量众多,仅江浙两省仓库数量就达到2934个,其中2.5万吨以下仓容量的仓库达到
95.6 %,小仓库遍布各地,而大型仓库尤其是10万吨以上的仓库只有6个,主要集中在江苏境内(见表5)。

仓储规咬地戎2.5万
吨以F
2J-5
力吨
5-1() 力

以上合计
昨专用
线的
头的粮
1?
浙江1550治.12113
i r. Jj;12755口於761U
合计2KO5N934629材211673
表5江浙两省仓隔规嘆情况
■要是!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