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设计-第15章--望远镜物镜设计

第十五章 望远镜物镜设计

望远镜一般由物镜、目镜、棱镜或透镜式转像系统构成。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将远方的物体成像在目镜上,经目镜放大后供人眼观察。如图15-1所示。

图15-1 望远镜系统

§1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

一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参数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由焦距、相对孔径、视场等参数表示。 1 焦距

望远镜物镜的焦距/物f 等于目镜焦距/

目f 与望远镜倍率的乘积,因而,一般望远镜的倍

率越高,物镜的焦距越长。高倍望远镜物镜焦距可达到一米左右,天文望远镜物镜焦距可达到数米。望远镜物镜的焦距大多在mm 500~100之间。 2 相对孔径

在望远系统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过系统后仍然为平行光束,因此物镜的相对孔径

/物

f D 与目镜的相对孔径/

目f D /是相等的。目镜的相对孔径主要由出射光瞳直径/D 和出射光瞳距离/p l 决定,目镜的出射光瞳直径一般为mm 4左右,出射光瞳距离/

p l 一般要求mm 20。为保证出射光瞳距离,目镜的焦距/目f 一般大于或等于mm 25,这样,目镜的相对

孔径约为71~41。所以,物镜的相对孔径不大,一般小于5

1。但当物镜的焦距很长时,

物镜的光瞳口径却可以很大,如天文望远镜中有口径为几米的物镜。 3 视场

望远镜物镜的视场ω2与目镜的视场/

2ω以及系统的视放大率Γ之间有如下关系:

ωωtg tg ⋅Γ=/

目镜视场因受结构限制,目前/2ω大多在0

70以下,这就限制了物镜的视场不会很大,一般在0

12以下。

二 望远镜物镜像差校正要求

由于望远镜物镜的相对孔径和视场都不大,同时允许视场边缘成像质量适当降低,因此它的结构型式比较简单,故望远镜物镜要求主要校正球差、慧差、轴向色差,而不校正对应于像高/

y 二次方的各种单色像差(像散、场曲、畸变)和倍率色差。

由于望远镜要与目镜、棱镜或透镜式转像系统组合起来使用,所以在设计望远镜物镜时,应考虑到它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像差补偿关系。在物镜光路中有棱镜的情况下,物镜的像差应当与棱镜的像差互相补偿,即棱镜的像差要靠物镜来补偿,由物镜来校正棱镜的像差。而棱镜中的反射面不产生像差,棱镜的像差等于展开以后的玻璃平板的像差,由于玻璃平板与它的位置无关,所以不论物镜光路中有几块棱镜,也不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只要

它们所用的材料相同,都可以合成一块玻璃平板来计算像差。另外,目镜中通常有少量剩余球差和轴向色差无法校正,也需要依靠物镜的像差给与补偿。所以,望远镜物镜的像差常常不是真正校正到零,而是要求它等于指定的数值。

望远镜是目视光学仪器,设计目视光学仪器(包括望远镜和显微镜),一般对)13.486(nm F 光和)28.656(nm C 光计算和校正色差,对)3.589(nm D 光校正单色像差。

在系统装有分划镜的情况下,由于要求通过系统能够同时看清目标和分划镜上的分划线,因此,分划镜前后两部分系统应当尽可能分别消像差。

§2 望远镜物镜的类型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和像差校正要求决定了它的结构型式和类型。主要有双胶合物镜、双分离物镜、三片式物镜、三分离物镜、摄远型物镜、对称型物镜、反射式及折反射物镜等。

1 双胶合物镜

双胶合物镜是最常用的望远镜物镜,它由两块透镜胶合而成,其中一块为正透镜,通常用冕牌玻璃制成,另一块为负透镜,通常用火石玻璃制成。其在望远镜中放置时,有的使正透镜面向物体,有的使负透镜面向物体,如图15-2所示。

图15-2 双胶合物镜 图15-3 双分离物镜 图15-4 三片式物镜

由薄透镜系统的初级像差理论知道,恰当地选择玻璃组合,一个薄透镜组除了能校正色差而外,还能校正两种单色像差,正好符合望远镜物镜像差校正要求,因此望远镜物镜一般由薄透镜组构成。最简单的薄透镜组就是双胶合透镜,在军用光学仪器中被广泛采用。

由于双胶合物镜的结构简单、参数较少,所以可以消除的像差是有限的。当正确设计双胶合物镜时,可以满意地校正球差、色差、慧差,但不能消除带区球差、像散及其他像差,也无法控制孔径高级球差,因此它的相对孔径和视场受到限制,其视场不超过0

12~10,相对孔径不大于3

1。大量设计的经验得出双胶合物镜在不同焦距时,所能允许的相对孔径

视场可达到0

20~15。

当物镜口径太大时,不宜采用双胶合物镜,一般双胶合物镜的口径不超过mm 100。口径太大时,胶合不牢,容易脱胶。同时,当温度改变时,胶合面容易产生应力,影响像质。 2 双分离物镜

如图15-3所示,双分离物镜由一个正透镜和一个负透镜组成,两透镜之间不胶合,而是有一定的空气层隔开。

在双分离物镜中,两透镜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变量,可以利用这一变量减小孔径高级球差,相对孔径可能增大到2

1~31。双分离物镜对玻璃组合要求不像双胶合物镜那样严

格,一般采用折射率差和色散差都较大的玻璃对,这样有利于增大半径,减小高级球差。双分离物镜的色球差并不比双胶合物镜小,另外空气间隙的大小和两个透镜的同心度对成像质

量影响很大,装配调整比较困难。实际上,双分离物镜在望远镜中应用不多,主要用于平行光管物镜。 3 三片式物镜

如图15-4所示,通常由一个单透镜和一个双胶合透镜组成。单透镜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因为由两个组分分担光焦度,在同样的条件下,半径可以较大些,可以减小高级像差,且校正像差的变量较多,能提高相对孔径,可应用于相对孔径较大的情况。相对孔径可

以达到3

1,口径不超过mm 100,视场角0

52<ω。

4 三分离物镜

如图15-5所示,这种物镜的特点是能够较好地控制高级球差和色球差,相对孔径可

以达到3

2~21,视场角0

42<ω。缺点是,装配调整很困难,光能损失和杂光都比较大。

三分离物镜在适当选择玻璃和分配光焦度的情况下,可以校正二级光谱,但只在相对孔径不大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因为校正二级光谱常常导致各个透镜光焦度太大,半径太小,不能适合较大相对孔径的要求。 5 摄远物镜

一般物镜的长度(物镜第一面顶点到像面的距离)都大于物镜的焦距。在某些高倍率的望远镜中,由于物镜的焦距比较长,为了减小仪器的体积和重量,希望减小物镜系统的长度,这种物镜一般由一个正透镜组和一个负透镜组构成,称为摄远物镜,如图15-6所示。

图15-5 三分离物镜 图15-6 摄远物镜 图15-7 对称型物镜

这种物镜一般由两个双胶合透镜构成,前组分的复合焦距为正值,后组分的复合焦距为负值,这样可以使得整个物镜的后主面前移。系统的长度L 可以小于物镜的焦距/f ,一般/

f

L

可以达到4

3~32

。 由于这种物镜有两个双胶合透镜,因此除了校正球差、慧差、轴向色差外,还有可能

校正像散和场曲,因此它的视场角比较大。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它的校正像差的能力来补偿目镜的像差,使目镜的结构简化或提高整个系统的成像质量。

这种物镜的缺点是,相对孔径比较小。因为前组透镜的相对孔径一般要比整个系统的相对孔径大一倍以上,而一个双胶合透镜所能承担的相对孔径不大,这就限制了摄远物镜的相对孔径,一般约为8

1。

6 对称型物镜

这种物镜如图15-7所示,一般由两个双胶合透镜构成。主要用于焦距短,而视场要

求较大的情况,视场角0

202>ω。当焦距mm f 50/

<、相对孔径51/

D

时,视场角

可以达到0

302>ω。

7 反射及折反射物镜

利用反射面构成的物镜称为反射式物镜;物镜中既有反射面又有折射面,则称为折反射物镜。它们主要用于长焦距物镜(焦距可以达到数米)和大相对孔径物镜。在天文望远镜中普遍应用反射和折反射物镜。

反射物镜比较著名的有:卡塞格林系统,如图15-8所示;格列果里系统,如图15-9所示。

图15-8 卡塞格林系统 图15-9 格列果里系统

在折反射物镜中比较著名的有:施密特物镜,如图15-10所示;马克苏托夫物镜,如图15-11所示。

图15-10 施密特物镜 图15-11 马克苏托夫物镜

§3 双胶合望远镜物镜初始结构设计

双胶合物镜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望远镜物镜。

在设计望远镜物镜之前,首先应明确对物镜的要求:

外形尺寸要求:对望远镜外形尺寸计算,可以求出物镜的焦距、视场、相对孔径、入射光瞳的位置。多数情况下,入射光瞳的位置就在物镜上。

物镜像差要求:望远镜主要校正球差、慧差、轴向色差。当对物镜单独校正像差时,可以要求它们校正到容限以内或校正到零。如果物镜后面有棱镜时,则希望物镜像差与棱镜像差互相补偿,即要求物镜的像差值与棱镜的像差值等值反号。

一 双胶合望远镜物镜的设计大体步骤

1 由望远镜的外形尺寸要求,确定双胶合物镜的焦距/

f 、光焦度Φ、视场ω2、口径D 、入射光线高度h 、像方孔径角/

u 、像高/

y 、拉赫不变量J 、第二近轴光线高度p h 等。一般情况下入射光瞳与物镜重合,则0=p h 。有些系统中要求入射光瞳在物镜的前方或后方一定距离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物镜要求球差和慧差都等于零,则可以假定光阑在任意位置而不会影响求解结果。因为球差与光阑的位置无关,虽然慧差与光阑位置有关,但当球差为零时,慧差也与光阑位置无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求物镜的初始结构时,光阑可以根据简化求解过程的要求,假定在任意位置,通常都假定与某个透镜组重合。

2 如果有棱镜,还要计算棱镜的初级像差:ⅠS 、ⅡS 、ⅠC 。可以把棱镜展开成玻璃平板,由玻璃平板的初级像差公式计算棱镜的像差:

d u n n S ⋅⋅-=4321Ⅰ、d u u n

n S p ⋅⋅⋅-=3

3

21Ⅱ、d u n n C ⋅⋅⋅-=221νⅠ 3 确定双胶合物镜的像差:ⅠS 、ⅡS 、ⅠC 。如果有棱镜,则希望物镜补偿棱镜的像差,

即双胶合物镜的像差与棱镜的像差等值反号即可;如果没有棱镜,则由给定的像差值确定。

4 由双胶合物镜的像差ⅠS 、ⅡS 求出双胶合物镜的P 、W :

h S P Ⅰ

=

、J

P h S W p ⋅-=Ⅱ 5 把P 、W 规化为∞P 、∞

W 由于在望远镜中,物面位置在无穷远,P 、W 就是∞

P 、∞

W

,因此得到:

3)

(Φ⋅=

=∞h P P P 、2

)(Φ⋅==∞

h W W W 6 由∞

P 、∞

W

求0P

冕牌玻璃在前,则

20)1.0(85.0-⨯-=∞∞W P P

如果火石玻璃在前面,则

20)2.0(85.0-⨯-=∞∞W P P

7 把ⅠC 规化为ⅠC

Φ

⋅=

2h C C Ⅰ

Ⅰ 8 根据0P 和ⅠC 值选玻璃:查表的步骤一般是根据要求的ⅠC 值用插值法求出不同玻璃

组合的0P 值,如果与要求的0P 值之差在一定公差范围内,这样的玻璃就能满足要求。对一般双胶合物镜0P 值的公差大约在1.0±左右。相对孔径越小,0P 值允许的误差越大,因为它对P 的影响就越小。通常可以在表中查到若干对玻璃能满足0P 、ⅠC 的要求,然后再在这些玻璃对中进行挑选。挑选的原则是要求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工艺性好、球面的半径大,以便于加工。一般0Q 绝对值比较小、两种玻璃ν值相差比较大的玻璃,球面半径比较大。根据这些要求,就可以从表中查到几对较好的玻璃组合,找到0P 、1ϕ、0Q 、0W 。

9 确定双胶合物镜形状系数Q 值

35

.20

0P P Q Q -±

=∞,和67.100W W Q Q --=∞ 由前一个公式可以求出两个Q 值,选取与第二式求出的Q 值相近的一个,然后它们取平均,作为Q 值。

10 由Q 、1ϕ值求出曲率半径1r 、2r 、3r 的规化值

Q r +=12

1ϕ,

Q n n r n r +-⋅=+-=1

1111112111ϕ

ϕ, 1

1

111111111221221121222233--

+-⋅=---+=---=--==n Q n n n Q n r n r C r ϕϕϕϕϕ 11 恢复双胶合透镜曲率半径的实际值

将得到的双胶合透镜的曲率半径乘上透镜的实际焦距/

f ,得到曲率半径的实际值:

/11f r R ⋅=、/22f r R ⋅=、/33f r R ⋅=

12 对双胶合透镜加厚度

在光学系统初始设计时,为了计算方便往往是把透镜看成是没有厚度的薄透镜。但任何实际透镜总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光学系统初始计算得到的结果,必须要把薄透镜变换为厚透镜,其具体要求为:

(1)光学元件外径的确定

根据通光孔径D ,查下表,确定光学元件外径φ:

(2)光学元件的中心厚度和边缘最小厚度的确定

也可以由计算得到。这是考虑到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使透镜不易变形,其中心厚度和边缘最小厚度必须满足一定的关系:

对正透镜:高精度 D t d ≥+73

中精度 D t d ≥+146

其中 还必须满足D d 05.0>

对负透镜:高精度 D t d ≥+28,且D d 05.0≥ 中精度 D t d ≥+416,且D d 03.0≥ 如图15-12所示,对前面的透镜,其中心厚度为: 12x x t d +-=

对于后面的透镜,其中心厚度为:

23x x t d +-= 其中,d 为中心厚度,t 为边缘厚度,1x 、2x 、3x 为弧高,其计算公式为:

22)2(D

r r x i i i --= (0>i r )

22)2

(D

r r x i i i +-= (0

其中,i r 为各个折射球面的曲率半径。

这样,就可以由透镜的通光孔径和各个折射面的曲率半径求出各个透镜的最小中心厚度和最小边缘厚度。

如图15-11所示的双胶合透镜,前透镜为正透镜,其最小边缘厚度和最小中心厚度为:

10331

21x x D t -+=

,1211x x t d +-= 图15-12 透镜厚度计算

后透镜为负透镜,其最小边缘厚度和最小中心厚度为:

10

882

32x x D t -+=

,2322x x t d +-=

13 验算像差

物镜的结构得出后,即可以用光线光路计算的方法,计算此结构的像差,进行像质评价。如果像质不合格,可以对结构进行一定的修改,直至像质合格为止。

14 缩放焦距

当物镜像质合格后,由于加入厚度及修改结构,其焦距可能与要求值有所不同,此时需要进行焦距缩放。即将双胶合物镜的各个曲率半径、中心厚度、边缘厚度乘以一个缩放系数K ,K 是所要求的物镜焦距与所求出的焦距的比值。

15 若有必要,还可以对像差微量进行校正。

二 设计举例

设计一个双胶合物镜。要求焦距mm f 100/=,口径mm D 20=。物镜要求本身校正球差、慧差、轴向色差。入射光瞳位置在物镜上。

1 求双胶合物镜的像差特性参数

由于物镜要求本身校正球差、慧差、轴向色差,即0=ⅠS 、0=ⅡS 、0=ⅠC ,则

0=∞P 、0=∞W 、0=ⅠC

2 求0P 值 选择冕牌玻璃在前,则

0085.0)1.00(85.00)1.0(85.0220-=-⨯-=-⨯-=∞∞W P P

3 根据0P 值ⅠC ,选择玻璃对

根据0085.00-=P 、0=ⅠC ,查表,选玻璃组合

29ZF K -,其对应于0=ⅠC 的038.00=P ,与要求的接近,而且9K 和2ZF 为常用玻璃。为方便计算,取00=P 。 同时查得2841.40-=Q 、0094.21=ϕ、5163.11=n 、6725.12=n 4 确定双胶合物镜形状系数Q 值:

2841.435.20

02841.435.200-=-±-=-±=∞P P Q Q ,

2242.467

.11

.002841.467.100-=+--=--=∞W W Q Q

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Q 值: 2541

.4-=Q 5 由Q 、1ϕ值求出曲率半径1r 、2r 、3r 的规化值: 2447.20094.22541.4112

-=+-=+=Q r ϕ 6472.12447.21

5163.10094

.21112111=--=+-=r n r ϕ 7438.01

6725.10094

.212447.21112223-=----=--=n r r ϕ 6 恢复双胶合透镜曲率半径的实际值:将得到的双胶合透镜的曲率半径乘上透镜的实际焦距mm f 100/

=,得到曲率半径的实际值:

71.606472.1100

/11==

⋅=f r R

55.442447.2100

/22-=-=⋅=f r R

45.1347438

.0100

/33-=-=⋅=f r R

取标准半径(查手册):67.601=r 、57.442-=r 、59.1343-=r 。

7 确定透镜外径和厚度

采用压圈固定,透镜外径222=+=D φ。

正透镜边缘最小厚度5.11=t ,计算出弧高11=x 、38.12-=x ,正透镜的最小厚度为:

88.3138.15.11211=++=+-=x x t d 可以取正透镜的厚度为41=d

负透镜的最小厚度,查表得到5.1min =d ,可以取负透镜的厚度32=d 。

8 验算像差

9 缩放焦距

根据加上透镜厚度后的数据,计算得到焦距变化为77.100/

=f

,得到缩放因子:

992.077

.100100

==

K

缩放后,各个折射面的曲率半径为22.601=r 、19.442-=r 、37.1343-=r 。 取标准半径(查手册):26.601=r 、26.442-=r 、66.1343-=r 。

双胶合物镜的厚度比焦距小很多,对焦距和像差影响不大,可以不缩放。

双胶合物镜设计完成,其参数如下: 玻璃:29ZF K -

透镜厚度:mm d 41=、mm d 32=

曲率半径:mm r 26.601=、mm r 26.442-=、mm r 66.1343-=

三 设计举例

如图15-13所示的潜望镜系统。假如物镜焦距mm f 100=,相对孔径4:1=f D ,视场为0

3±,物镜与直角屋脊棱镜的距离为mm 35,棱镜材料为玻璃。设计其物镜。 1 求棱镜的尺寸和像差

处在平行光路中的棱镜或平板玻璃是不会产生像差的,在会聚光路中的棱镜或平板玻璃是则会引起像差。在图15-13所示的潜望镜光路中,只有直角屋脊棱镜处在会聚光路中。

我们把光阑放在物镜上,由此可求得

通光口径为:mm f D 2541

10041=⨯=⋅= 像方孔径角:125.01005.122//

====f D f

y u

视场角:052.03tan 0

/

==p u

直角屋脊棱镜的光路长为:

M M D D p L ⋅=⋅=732.1

式中:p 为表示光路长度的系数,M D 为棱镜的通光口径。

确定棱镜的通光口径时,不但要考虑轴上

光束,还要考虑轴外光束。这时要分别求出棱 图15-13 潜望镜系统 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的口径,取其较大者。

棱镜的入射面的通光口径为

)2(0

/01f

D u d D D p M -

⋅+= 式中:mm D 250=,052.0/=p u ,mm f 100=,mm d 35=,则

mm D M 2089.19)25.0052.02(35251≈=-⨯⨯+=

对于出射面的通光口径,有 /0/0022)2(p

p M u f p D p f n d f u d D f D n D ⋅⋅-⋅+⋅⋅⋅+⋅-⋅⋅=

052.0100732.1225732.11005163.1)

35100052.023********(5163.1⨯⨯⨯-⨯+⨯⨯⨯⨯+⨯-⨯⨯=

mm 05.17=

取上面计算的较大者,即mm D M 20=。

因此,棱镜中,光线的光路长度为

mm D p L M 64.3420732.1=⨯=⋅=

棱镜可以等价为平板玻璃。由平板玻璃的初级像差表达式可以求出棱镜的初级像差系数。求得的平板玻璃初级球差、慧差、轴向色差为:

003152.0125.064.345163.15163.1114

3

24/32-=⨯⨯-=⋅⋅-=u L n n S Ⅰ 001311.0052.0125.064.345163.15163.1113

3

2/3/32-=⨯⨯⨯-=⋅⋅⋅-=p u u L n n S Ⅱ 001897.0125.064.345163

.107.645163.1112

2

2/2-=⨯⨯⨯-=⋅⋅⋅-=u L n n C νⅠ 上面求出了在会聚光路中的直角屋脊棱镜初级像差系数。这些像差需要在其前面的物

镜来补偿。

2 根据对物镜的像差要求,求P ,W ,ⅠC

由003152.0=⋅=P h S Ⅰ,mm D

h 5.122

== 得0002521.05

.12003152.0===

h S P Ⅰ 由001311.0=⋅+⋅=W J P h S p Ⅱ,

/

/////p p h u n h u n J ⋅⋅-⋅⋅= 0/

==p p h h ,1/

=n

得6551.0)3tan 100(125.00=⨯-⨯-=J

故002.06551

.0001311.0===

J S W Ⅱ 另001897.0=ⅠC 3 求P ,W ,ⅠC 的规化值

由于在望远镜中,物面位置在无穷远,P 、W 就是∞

P 、∞

W

125.01005

.121==⋅

=Φ⋅f h h 129.0125

.00002521

.0)(3

3==Φ⋅==∞

h P P P

128.0125.0002

.0)(2

2==Φ⋅=

=∞h W W W

00124.001

.05.12001897.022=⨯=Φ⋅=h C C ⅠⅠ

4 求0P 值,选择冕牌玻璃在前

128.0)1.0128.0(85.0129.0)1.0(85.0220=-⨯-=-⨯-=∞∞W P P

5 由128.00=P ,0012.0=ⅠC 查表, 找出两对冕牌玻璃在前的玻璃组合,如下表

6计算双胶合透镜各个面的曲率半径 (1)对于第一组(K9,ZF1)玻璃组合

⎩⎨⎧--=-±

-=-±

=∞2673

.45499

.435.2082049.0129.04086.435

.20

01P P Q Q

5266.467.106910

.0128.04086.467.1002-=---=--=∞W W Q Q

取上述两个值的平均值

5383.4-=Q 求出曲率半径

4877.25383.40506.21

12

2-=-=+==

Q r c ϕ 4020.02-=r

4835.14877.215163.10506

.21121111=--=+-==c n r c ϕ

6741

.01=r 8656.016475.10506

.215383.40506.211121133-=----=---+==n Q r c ϕϕ

1554.13-=r (2)对于第二组(K10,ZF3)玻璃组合

⎨⎧--=-±

-=-±

=∞91912.322496

.435.207405.0129.007204.435

.20

01P P Q Q

17897.467

.105058

.0128.007204.467.1002-=---=--=∞W W Q Q

取22496.4-与17897.4-的平均值

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20197

.4-=Q 求出曲率半径

25766.220197.4944301.1112

2-=-=+==

Q r c ϕ 44294

.02-=r 4945.125766.21

51818.1944301.11121111=--=+-==c n r c ϕ 66912.01=r

9414.01

71741.1944301.1120197.40944301.111121133-=----=---+==n Q r c ϕϕ 06225.13-=r 7 求双胶合透镜的实际结构参数

已知:mm f 100=,4#f f =,mm D 25=,03±=p u

第一组的实际曲率半径

mm R 41.671006741.01=⨯=

mm R 2.401004020.02-=⨯-=

mm R 54.1151001554.13-=⨯-=

第二组的实际曲率半径

mm R 912.6610066912.01=⨯=

mm R 294.4410044294.02-=⨯-=

mm R 225.10610006225.13=⨯-=

关于透镜的厚度,中心部分应大于或等于透镜口径的(15

1~101)。对于正透镜,边缘厚度不应小于mm 2。据此,取正透镜的中心厚度为mm 5,负透镜的中心厚度为mm 3。 8 光线的光路计算,计算像差,进行像差平衡

用上面的方法得到的初步结果,通常是不会满足要求的,还要进行像差平衡。

首先采用修改光焦度分配的方法把色差校正好,在一般情况下,C 光线在0.707带相交为好。如果在0.707带以下相交,则为过校正,这时要减少负透镜的光焦度。如果在0.707带以上相交,则为欠校正,这时要减少正透镜的光焦度。

校正好色差之后,在保证光焦度分配不变的前提下,弯曲曲率半径,校正球差和慧差。

光学设计报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光学系统设计》 题目:望远镜的设计 姓名:刘琦 学号:1050730017 班级:10应用物理学

目录 望远系统设计............................................................................................... 第一部分:外形尺寸计算 .......................................................................... 第二部分:PW法求初始结构参数(双胶合物镜设计) ....................... 第三部分:目镜的设计 .............................................................................. 第四部分:像质评价 .................................................................................. 第五部分心得体会 ..................................................................................

望远镜设计 第一部分:外形尺寸计算 一、各类尺寸计算 1、计算'f o 和'f e 由技术要求有:1 '4 o D f = ,又30D mm =,所以'120o f mm =。 又放大率Γ=6倍,所以' '206o e f f mm ==。 2、计算D 出 30 3056 D D D mm =∴= = =Γ物出物 3、计算D 视场 2'2120416.7824o o D f tg tg mm ω==??=视场 4、计算'ω(目镜视场) ''45o tg tg ωωωΓ?=?≈ 5、计算棱镜通光口径D 棱 (将棱镜展开为平行平板,理论略) 该望远系统采用普罗I 型棱镜转像,普罗I 型棱镜如下图: 将普罗I 型棱镜展开,等效为两块平板,如下图:

望远物镜设计

1.望远物镜有什么光学特性和像差特性? 望远物镜的光学特性有以下两点: 1.1相对孔径不大 在望远光学系统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过系统以后仍为平行光束,因此物镜的相对孔径(D; f物)和目镜(D"目)的相对孔径是相等的。目镜的相对孔径主要由出瞳直径D和出瞳距离l z 决定。目前观察望远镜的出瞳直径D—般为4mm左右,出瞳距离l z一般要求20mm左右,为了保证出瞳距离,目镜的焦距f目一般不能小于25mm,这样目镜的相对孔径为D电1 f目25 6 所以,望远物镜的相对孔径小于1/5。 1.2视场较小 I 望远镜的视放大率为tanW,目前常用目镜的视场2w'大多在70以下, tan w 这就限制了物镜的视场不能太大。如一个8的望远镜,可得物镜视场2w为10。通常望远物镜的视场不大于10。 像差特性: 由于望远物镜的相对孔径和视场都不大,因此它的结构形式比较简单,要求 校正的像差也比较少,一般主要校正边缘球差L m,轴向色差L FC和边缘孔径 的正弦差SC m。而不校正X s,X p和y Z以及垂轴色差y Fc。 由于望远物镜要和目镜、棱镜或透镜式转像系统组合起来使用,所以再设计物镜时,应考虑到它和其他部分之间的像差补偿。在物镜光路中有棱镜的情形,棱镜的像差要有物镜来校正。另外,目镜中常有少量球差和轴向色差无法校正,也需要物镜的像差给予补偿。所以物镜的L m,L FC,SC m常常不是校正到零, 而是要求它等于指定的数值。

望远镜属于目视光学仪器,设计目视光学仪器(包括望远镜和显微镜)一般 对F (486.13nm)和C(656.28nm)校正色差,对D(589.3nm)校正单色像差。 2.设计一个周视瞄准镜的双胶合望远物镜(加棱镜),技术要求如下: 视放大率:3.7 ;出瞳直径:4mm;出瞳距离:大于等于20mm;全视场角: 2w 10 ;物镜焦距:f物 = 85mm;棱镜折射率:n=1.5163(K9);棱镜展开长:31mm;棱镜与物镜的距离40mm;孔径光阑为在物镜前35mm。 为了保证补偿目镜的像差,要求物镜系统(包含双胶合物镜和棱镜)的像差 为.5L m=0.1mm SC m 0.001 L FC0.05mm 要求:(1)计算棱镜的初级像差(2)双胶合物镜的初级像差求解 (3)利用ZEMAX自动设计程序进行优化设计 解答: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一、设计题目:光学课程设计 二、设计目的: 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三、设计原理: 光学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被组合在其它光学仪器中。为了观察远处的物体,所用的光学仪器就是望远镜,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其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观察远处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距和目镜的物方焦距重合,光学间距为零.在观察有限远的物体时,其光学间距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间距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常见望远镜按结构可简单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和牛顿式望远镜。常见的望远镜大多是开普勒结构,既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组),这种望远镜结构导致成像是倒立的,所以在中间还有正像系统。 物镜组(入瞳)目镜组 视场光阑出瞳 1 '1ω 2 '2'ω3 'f物—f目'l z '3 上图为开普勒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

透镜形式。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在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 伽利略望远镜是以会聚透镜作为物镜、发散透镜作为目镜的望远镜(会聚透镜的焦距要大于发散透镜的焦距),当远处的物体通远物镜(u>2f )在物镜后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这个象一个要让它成现在发散透镜(目镜)的后面即靠近眼睛这一边,当光线通过发散透镜时,人就能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虚象。伽利略望远镜的优点是结构紧凑,筒长较短,较为轻便,光能损失少,并且使物体呈正立的像,这是作为普通观察仪器所必需的。其原理图如下: 物镜组 目镜组 出瞳 '1 F F 2 f 2 d '1 f 伽利略望远镜示意图 为了更好的了解望远镜,下面介绍放大镜的各种放大率: 望远镜垂轴放大率:代表共轭面像高和物高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1 '2 'f f -=β 望远镜角放大率:望远镜共轭面的轴上点发出的光线通过系统后,与光轴夹角的正切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2 '1'f f -=γ 望远镜轴向放大率:当物平面沿着光轴移动微小距离dx 时,像平面相应地移动距离dx',

伽利略望远镜设计

伽利略望远镜设计报告 1. 总体设计要求及方法 课题要求设计一个伽利略望远系统,要求:放大倍率为5X,筒长为250mm,物镜最大直径不大于25mm,接受器为人眼。 伽利略望远镜是由正光焦度的物镜和负光焦度的目镜组成,其放大倍率大于1。光路图如下: 图1 伽利略望远镜光路图 为对光学系统进行迭代设计和优化,采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对望远镜的物镜、目镜分别进行建模和优化,以取代繁琐复杂的光路计算。之后再将二者组合建模,并对最后的成像质量进行详细的评价。 2. 光学系统设计 2.1 初步参数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要求,镜筒长度250mm,而物镜到目镜的间距为:

视觉放大率要求为5x ,故有: l 应当略小于筒长,因此将l 设计为240mm ,计算得出物镜焦距f o ’为300mm ,目镜焦距f e 为60mm 。伽利略望远镜一般以人眼作为视场光阑,物镜框为视场光阑,同时为望远系统的入射窗。由于视场光阑不与物面重合,因此伽利略望远镜一般存在渐晕现象。出瞳应位于人眼观察处,为方便观察,设定出瞳距离目镜15mm 处,物镜的直径为25mm ,因此出瞳据物镜距离为: 当视场为50%渐晕时,望远镜的视场角为: 计算得出望远镜的视场角ω为2.8°,可见伽利略望远镜的视场非常小。 2.1 物镜设计 2.1.1 结构选择 一般有三种结构形式:折射式、反射式和折返式。而一般军用光学仪器和计量仪器中使用的望远镜物镜为折射式物镜。单透镜的色差和球差都相当严重,现代望远镜一般都采用两块或多块透镜组成的镜组。其中又可分为双胶合物镜、双分离物镜、三分离物镜、摄远物镜,如下图所示。

图2 常见的物镜结构 双胶合物镜是最简单和常用的望远物镜,由一个正透镜和一个负透镜胶合而成。双胶合物镜的优点为结构简单,制造和装配方便。通过选择材料以及弯曲镜面可以矫正透镜组的球差、彗差和轴向色差。 2.1.2 优化设计 根据前面的计算,物镜焦距f o’设计为300mm,最大口径为25mm。目视光学系统,波段选取为可见光波段0.4μm-0.75μm,并将人眼敏感的绿光0.55μm设为主要计算波段,如下图所示: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说明

——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设计背景: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 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 〔1、熟悉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2、综合应用所学的光学知识,对基本外形尺寸计算,主要考虑像质或者相差; 〔3、了解和熟悉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高 斯公式、牛顿公式等对望远镜的外型尺寸进行基本计算; 〔4、通过本次光学课程设计,认识和学习各种光学仪器〔显微镜、潜望镜等的基本测试步骤;三设计任务 在运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 转像系统的简易或者原理设计。并介绍光学设计中的PW 法基本原理。同时对光学系统中存 在的像差进行分析。 四望远镜的介绍 1.望远镜系统: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 镜的光线折射或者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又称"千里镜"。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采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 8 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 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 2.望远镜的普通特性 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用在观测无限远物体时, 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 d=o。当月在观测有限距离的物体时, 两系统的光学问隔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作为普通的研究,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问 隔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这样平行光射入望远系统后,仍以平行光射出。图 9—9 表示了一种常见的望远系统的光路图。为了方便,图中的物镜和目镜均用单透镜表 示。这种望远系统没有专门设置孔径光阑,物镜框就是孔径光阑,也是入射光瞳,出射光 瞳位于目镜像方焦点之外,观察者就在此处观察物体的成伤情况。系统的视场光阑设在物 镜的像平面处,入射窗和出射窗分别位于系统的物方和像方的无限远处 ,各与物平面和像平 面合。 三望远镜的分类 广义上的望远镜不仅仅包括工作在可见光波段的光学望远镜,还包括射电,红外,紫外,X 射线,甚至γ 射线望远镜。我们探讨的只限于光学望远镜。 1609 年,伽利略创造出第一架望远镜,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此间经历了重大的飞跃, 根据物镜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 1,折射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的物镜由透镜或者透镜组组成。早期物镜为单片结构,色差和球差严重,使得观看 到的天体带有彩色的光斑。为了减少色差,人们拼命增大物镜的焦距,1673 年,J.Hevelius 创造了一架长达46米的望远镜,整个镜筒被吊装在一根30米高的桅杆上,需要多人用绳子 拉着转

光学设计实验望远镜系统设计实验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望远镜系统设计 姓名:任定伟 学号:B09010312 班级:B090103

目录 一、ZEMAX仿真 二、设计优化 三、数据比较和优化后参数 四、公差分析 五、光学系统图 六、设计心得体会

一ZEMAX仿真 一、本次设计要求如下: 1.焦距为100mm; 2.光源为无穷远处; 3.像空间F/﹟=4,相对孔径1/4 4.前一块玻璃为BAK1,后一块玻璃为F2 5.全视场角为8度 先打开ZEMAX软件,根据设计要求修改系统设定,包括系统孔径,镜头单位,视场,和波长。 望远镜物镜要求校正的像差主要是轴向色差、球差、慧差。 根据要求采用的是折射式望远双胶合型 (1)修改系统设定。 首先,根据要求的设计参数计算物方孔径EPD。提供的有效焦距efl为100mm,像空间F/﹟=4。 由公式,得物方孔径EPD约等于25。 在ZEMAX主菜单软件中,选择系统>通用配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图象空间F/#,数值选择4。

(2)视场设定。 在ZEMAX主菜单软件中,选择系统>视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视场类型选择角度,并输入三组视场数据,(0,8), (0, 2.8)和 (0,4)。 第三步,波长设定。 在ZEMAX主菜单软件中,选择系统>波长,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选择完成配置,然后单击确定。

系统配置完毕,即可在LDE中输入数据。 选择分析>草图>2D草图,将出现2D草图LAYOUT。 第二部分设计优化 从2D草图可以看出,镜头的性能参数并非最优。 选择编辑——》优化函数,反复进行修改权重,直到mtf达到最优。

选择工具 > 优化 > 优化在弹出的窗口中执行最终优化 当优化开始时,ZEMAX 首先更新系统的评价函数。第四部分:数据比较与优化后参数 优化后2D草图: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docx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设计题目:光学课程设计 设计目的: 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 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V法基本原理。 二、设计原理: 光学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被组合在其它光学仪器中。为了观察远处的 物体,所用的光学仪器就是望远镜,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望远镜是一种用于 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 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 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其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观察远处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距和目镜的物方焦距重合,光学间距为零•在观察有限远的物体时,其光学间距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 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间距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常见望远镜按结构可简单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和牛顿式望远镜。常见 的望远镜大多是开普勒结构,既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组),这种望远镜结构导致成像 是倒立的,所以在中间还有正像系统。 上图为开普勒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

透镜形式。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在 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 伽利略望远镜是以会聚透镜作为物镜、发散透镜作为目镜的望远镜(会聚透镜的焦距要 大于发散透镜的焦距),当远处的物体通远物镜(u>2f )在物镜后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这个象一个要让它成现在发散透镜(目镜)的后面即靠近眼睛这一边,当光线通过发散透 镜时,人就能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虚象。伽利略望远镜的优点是结构紧凑,筒长较短,较为 轻便,光能损失少,并且使物体呈正立的像,这是作为普通观察仪器所必需的。其原理图如 下: 物镜组目镜组 伽利略望远镜示意图 为了更好的了解望远镜,下面介绍放大镜的各种放大率: 望远镜垂轴放大率:代表共轭面像高和物高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望远镜角放大率:望远镜共轭面的轴上点发出的光线通过系统后, 与光轴夹角的正切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光学设计-第15章--望远镜物镜设计

第十五章 望远镜物镜设计 望远镜一般由物镜、目镜、棱镜或透镜式转像系统构成。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将远方的物体成像在目镜上,经目镜放大后供人眼观察。如图15-1所示。 图15-1 望远镜系统 §1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 一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参数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由焦距、相对孔径、视场等参数表示。 1 焦距 望远镜物镜的焦距/物f 等于目镜焦距/ 目f 与望远镜倍率的乘积,因而,一般望远镜的倍 率越高,物镜的焦距越长。高倍望远镜物镜焦距可达到一米左右,天文望远镜物镜焦距可达到数米。望远镜物镜的焦距大多在mm 500~100之间。 2 相对孔径 在望远系统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过系统后仍然为平行光束,因此物镜的相对孔径 /物 f D 与目镜的相对孔径/ 目f D /是相等的。目镜的相对孔径主要由出射光瞳直径/D 和出射光瞳距离/p l 决定,目镜的出射光瞳直径一般为mm 4左右,出射光瞳距离/ p l 一般要求mm 20。为保证出射光瞳距离,目镜的焦距/目f 一般大于或等于mm 25,这样,目镜的相对 孔径约为71~41。所以,物镜的相对孔径不大,一般小于5 1。但当物镜的焦距很长时, 物镜的光瞳口径却可以很大,如天文望远镜中有口径为几米的物镜。 3 视场 望远镜物镜的视场ω2与目镜的视场/ 2ω以及系统的视放大率Γ之间有如下关系: ωωtg tg ⋅Γ=/ 目镜视场因受结构限制,目前/2ω大多在0 70以下,这就限制了物镜的视场不会很大,一般在0 12以下。 二 望远镜物镜像差校正要求 由于望远镜物镜的相对孔径和视场都不大,同时允许视场边缘成像质量适当降低,因此它的结构型式比较简单,故望远镜物镜要求主要校正球差、慧差、轴向色差,而不校正对应于像高/ y 二次方的各种单色像差(像散、场曲、畸变)和倍率色差。 由于望远镜要与目镜、棱镜或透镜式转像系统组合起来使用,所以在设计望远镜物镜时,应考虑到它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像差补偿关系。在物镜光路中有棱镜的情况下,物镜的像差应当与棱镜的像差互相补偿,即棱镜的像差要靠物镜来补偿,由物镜来校正棱镜的像差。而棱镜中的反射面不产生像差,棱镜的像差等于展开以后的玻璃平板的像差,由于玻璃平板与它的位置无关,所以不论物镜光路中有几块棱镜,也不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只要

光学设计

现代光学设计作业

一、掌握采用常用评价指标评价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方法,对几何像差和垂轴像差进行分类和总结。 常用指标评价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方法: 用于在光学系统实际制造完成后对其进行实际测量:分辨力检测和星点检测星点检测:实际上每一个发光点物基元通过光学系统后,由于衍射和像差以及其他工艺瑕疵的影响,绝对地点对应点的成像是不存在的,因此卷记的结果是对原物强度分布起了平滑的作用,从而造成点物基元经系统成像后的失真,因此,采用点物基元描述成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卷积成像过程,通过考察光学系统对一个点物基元的成像质量就可以了解和评价光学系统对任意物分布的成像质量,这就是星点检验的思想。 分辨力检测:所谓分辨力就是光学系统成像时所能分辨的最小间隔,它是衡量图像细节表现力的技术参数。测量分辨力所获得的有关被测系统像质的信息量虽然不及星点检验多,发现像差和误差的灵敏度也不如星点检验高;但分辨力能确定的数值作为评价被测系统的像质综合性指标,并且不需要多少经验就能获得正确的分辨力值。 用于设计阶段的像质评价指标主要有几何像差、垂轴像差、波象差、光学传递

函数、点阵图、点扩散函数、包围圆能量等。 任何一个实际光学系统的实际成像总与理想成像存在差异,实际成像不可能绝对地清晰和没有变形,这种成像差异就是所谓的像差。 下面对几何像差和垂轴像差进行分类和总结。 几何像差主要分为两种:轴上点像差和轴外点像差。 (1)轴上点的像差又分为:轴上点的球差和轴上点的色差。 轴上点的球差: 由物点A发出与光轴夹角相等为在同一锥面上的光线对经系统以后,其出射光线同样位在一个锥面上,锥面顶点就是这些光线的聚焦点,而且必然位在光轴

望远镜系统光学设计

精心整理 内调焦准距式望远系统 一、技术参数选择; 选择技术要求如下: 放大率:?=24?加常数:c=0 分辨率:??4?最短视距:Ds=2m 视场角:2w=1.6?筒长:LT=160mm 乘常数:k=100 ? ?=-24?,L=170,Q=0.60 f? 12 =233.33,d0=111.48 f? 1=140.50,f? 2 =-57.57,f? 3 =11.80 代入检验公式为:

() 2 22 212 2142f -f -f L-f δ-f c ' '''+'=(2-4) 将所确定的参数代入,得: c =0.00254 由此可见,系统满足准距条件,其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二、外形尺寸计算; 1、物镜通光孔径及出瞳大小 为了满足分辨率的要求,即??4?,由 得: ,则: 2D 2=D 1-d 034tg w ?=-?出瞳距 因l z 2=l ?z 15取l 1 于是得调焦镜的调焦量: ?d =d –d 0=128.77–111.71=17.06mm 三、结构选型; 在本设计中,主物镜的相对孔径约1:4,调焦镜的相对孔径1:5.6,因此,主物镜和调焦镜均可选用最简单的双胶合物镜。目镜在光学设计手册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目镜,并用缩放法调到合适尺寸。

1.求解物镜 f1 140.5 p 无穷 0 w 无穷 0 c1 0 由上20)2.0(85.0 ++=∞ ∞W P P 求得 理论p0 -0.034 选择玻璃 n1 n2 1.6725 1.5399 k7 查表 小Φ1 A K Q0 查表W0 形状Q2 Q3 Q ρ1 ρ2 ρ3 r1 r2 r3 确定透镜厚度 x1 2.662136 x2 4.963452 x3 0.023535 t1 5.441053 d1 3.139737 t2 2.103904 d2 7.090891 d 10.23063 D1 36 2.求解调焦镜 用同样的方法求解调焦镜

光学设计望远镜知识点

光学设计望远镜知识点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处物体的光学仪器,它通过透镜或者反射 镜的组合来聚集和放大光线。光学设计是指将透镜和反射镜的曲率、 材料和间距等参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成像效果和观测性能。以 下将介绍几个光学设计望远镜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和技术。 1. 望远镜光路的基本组成 望远镜光路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的主要作用是使光线在经过一 个聚焦点后尽可能地准确地再次聚焦,从而形成清晰的像。目镜的作 用是进一步放大这个像,使人能够观察到更多细节。光路的设计是望 远镜设计的基础。 2. 球面像差和色差 球面像差是由于透镜或者反射镜的曲率不合适而导致的成像不完美 的问题。为了解决球面像差,可以使用非球面透镜或者增加镜片的数量。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色差,这是由于透镜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折 射率不同而引起的。色差可以通过使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玻璃或者涂 层来减轻。 3. 畸变和像场平直度 畸变是指像中不同位置的物体放大率不同,造成成像不准确的问题。畸变可以分为柱面畸变和畸变畸变两种类型。像场平直度是指在整个 视场范围内,像点的光轴是否足够平行。通常,设计师需要通过优化 透镜和反射镜的曲率以减小畸变和提高像场平直度。

4. 换能器和增益 换能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通常使用光电倍增管或者 光电二极管。增益是指光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增加程度。一个好的 望远镜光学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成像质量,还要注意提高光电信号的增益,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观测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5. 孔径和分辨率 孔径是指望远镜物镜或者反射镜的直径。较大的孔径意味着能够收 集更多的光线,因此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清晰的图像。分辨率 是指望远镜能够分辨两个相距很近的物体的能力。分辨率与波长和孔 径的关系密切,可以通过提高孔径或者缩短波长来提高分辨率。 6. 光学涂层 光学涂层是一种在透镜或者反射镜表面添加的薄膜层,用于减少反 射和增加透过率。不同的光学涂层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如抑制残余光、减轻色差和降低反射率。合理的光学涂层设计可以大大提高望远 镜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结: 光学设计望远镜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球面像差、色差、畸变、像 场平直度、换能器和增益、孔径和分辨率以及光学涂层等。通过优化 这些参数,设计师可以实现高质量的成像和观测性能。望远镜技术的 不断发展和创新,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探索宇宙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毕业论文(设计)基于zemax的光学系统设计报告—内调焦望远物镜的设计

目录 一、前言 (1) 二、设计技术参数 (1) 三、外形尺寸计算 (2) 四、初始结构的选型和计算 (6) 五、利用zemax优化及评价 (8) 六、设计心得体会 (12) 七、参考文献 (13)

内调焦望远物镜的设计 一、前言 内调焦望远镜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使用方便的光学检调仪器,它可以作为自准直仪和可调焦望远镜使用。因此它广泛地应用于光学实验室、光学加工车间和光学装校车间作为检验和调校工具。例如,作为内调焦望远镜使用时:可以用来检验导轨、平面或直尺的“直线性”,基面之间的“垂直性”,平面之间的“平行性”以及不同直径孔径之间的“同轴性”;作为自准直仪使用时:可检测平面间的角度,光学平行平板两表面的楔角以及观测星点等等。 内调焦是针对外调焦而言的,外调焦是指通过直接移动目镜或者物镜进行调焦,内调焦是指移动镜头组之间的一组镜片来调焦.内调焦广泛运用在某类结构的防水产品上,优点是密封性好一些,但是若设计不当视野会相对窄。 二、设计技术参数 技术条件如下: 相对孔径D/f’=1/6.58 合成焦距f’=250mm 物镜筒长L=165mm(薄透镜筒长) 物方半视场角w=-2°

三、外形尺寸计算 根据上图进行光路计算 2'(101)12012 /'l f d d L f Q ϕϕϕϕϕϕ=-=+-= 式中,L ,f ’已知,当假设d0后便可由上述三式求得φ1、φ2、和l2’。 相应地,φ1、φ2可按下述二式求得 11/1'1/0/0'1/'21/2'(')/0(0)f d L d f f f f L d d L ϕϕ==-+==-- 计算结果如表所示 d0/mm 25 50 75 82.5 100 125 150 165 f1’/mm 56.818 92.595 117.18 123.13 135.14 148.81 159.57 165

望远镜物镜的设计方法

望远镜物镜的设计方法 一、引言 望远镜物镜是望远镜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起到聚集和折射光线的作用。物镜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望远镜的分辨率、亮度和视场等性能指标。因此,物镜的设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物镜设计的基本原理 物镜的设计目标是在给定的参数条件下,使得望远镜具有最佳的成像质量。物镜的设计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原理: 1. 折射原理:物镜利用透镜的折射原理将光线聚焦到焦点上。根据透镜的曲率和折射率,可以计算出透镜的焦距和焦点位置。 2. 理想成像原理:物镜的设计目标是实现尽可能接近理想成像的效果。理想成像是指物镜将入射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形成清晰的像。实际物镜设计中,需要考虑像差的问题,通过优化透镜的曲率和厚度分布等参数,减小像差的影响。 3. 光学设计软件:物镜的设计过程通常借助光学设计软件进行模拟和优化。光学设计软件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和参数输入,自动生成透镜的曲率和厚度分布,并通过光线追迹法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估和优化。

三、物镜设计的步骤 物镜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设计要求:根据望远镜的应用需求,确定物镜的参数要求,如焦距、口径、视场等。 2. 选择透镜材料:根据设计要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透镜材料。透镜材料的选择应考虑折射率、色散性能、透过率等因素。 3. 初步设计:利用光学设计软件进行初步设计,确定透镜的曲率和厚度分布。根据设计要求和透镜材料的特性,进行初步的光学系统仿真和评估。 4. 优化设计:通过光学设计软件进行优化设计,调整透镜的参数,如曲率半径、厚度等,以达到更好的成像质量。优化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等方法,寻找最优的设计解。 5. 系统评估:对优化后的设计方案进行系统评估,包括成像质量、像差分析、光学效率等指标。根据评估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6. 光学制造和测试:根据最终的设计方案,制造物镜并进行光学测试。光学测试可以通过干涉仪、星测试等方法进行,以验证物镜的成像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开普勒望远镜设计

开普勒望远镜设计 摘要简述了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介绍了开普勒望远镜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提供的开普勒望远镜的主要参数设计出开普勒望远镜的外形尺寸。针对物镜和目镜给出了具体的参数设计。考虑到实际应用,增加了转像系统的设计。最终对光学系统进行了像质评价。 关键词开普勒望远镜像差Matlab 光学设计 一概述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理想光学系统理论、光束限制理论和像差理论,进行实际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为光学设计打下良好基础。(2)促进协助和自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小组共同研究,促进学生团结协助精神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及自学能力。 1.2课程设计的容 开普勒望远镜典型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与分析。根据要求画出系统光路图,标识系统结构、光束限制和成像典型光线。设计思路、分析步骤和设计过程齐全,设计合理,结果可靠。 1.3题意重述

开普勒望远镜是最简单的望远镜系统,已知数据,视觉放大率6Γ=-,视场角 26ω=,出瞳直径4D mm '=,机械筒长168L mm =;画出系统光路图,并计算 开普勒望远镜的外形尺寸: (提示:目镜可选用凯涅尔型,其后工作距2F l '和焦距2f '有如下近似关系:220.35F l f ''≈;前工作距28.6F l mm =。) 二 开普勒望远镜的设计 2.1开普勒望远镜介绍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器件,物体光线通过透镜经过折射和反射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人眼看到。望远镜可以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望远镜可以放大远处物体的角,能把远处的物体很小的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得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不可或缺的工具。 开普勒望远镜是开普勒在1611年发明的。其原理是:物镜、目镜都由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地安装分划板,作为视场光阑。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转像系统。转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转像系统和透镜转像系统。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转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透镜转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将像倒转,

基于卡塞格林系统的望远物镜设计

基于卡塞格林系统的望远物镜设计 在望远镜的设计中,物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物镜的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到望远镜的成像质量。而卡塞格林系统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望远镜设计系统,由于它能够有效减少色差和减小像差,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天文望远镜的设计中。 在进行望远物镜设计时,我们可以借助ZEMAX这个光学设计软件来进行仿真和优化。下面介绍一下基于卡塞格林系统的望远物镜设计的一般流程。 1.确定设计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望远物镜的设计目标,例如视场角、放大倍数、像差控制要求等。这些目标将指导我们在后续的设计优化中进行权衡。 2.设定初始参数:根据设计目标,我们需要设定一些初始参数,例如物镜焦距、透镜数量、透镜曲率等。这些参数将作为优化的初始值,通过反复迭代进行微调和优化。 3.光学系统设置:在ZEMAX中,我们可以建立光学系统模型,添加透镜元件,并设置透镜的表面特性和材料属性。同时,还需要设定入射光源和接收面的位置和特性,以便进行成像仿真。 4.成像分析:通过ZEMAX提供的成像仿真功能,我们可以对光线经过透镜系统后的成像质量进行评估。这包括检查像差情况、确定像散和色差等指标,以及评估成像质量。 5.优化设计:根据实际仿真结果,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透镜的参数和几何形状来优化设计。在ZEMAX中,可以通过参数化的方式对透镜的曲率、厚度等参数进行微调。通过多次迭代优化,逐步改善成像质量。

6.结果分析:优化设计完成后,我们需要重新进行光学仿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这包括观察成像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视场平直度、成像质量等。同时,还要对颜色像差进行分析,确保色差控制得到满足。 7.性能评估:在设计完成后,我们可以通过ZEMAX提供的光学分析工具对望远物镜的性能进行评估。如成像分辨率、MTF曲线等。通过这些评估结果,我们可以确定设计的优劣,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总结来说,基于卡塞格林系统的望远物镜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ZEMAX作为光学设计软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光学仿真、优化和结果分析。通过不断的迭代和优化,可以设计出满足要求的高质量望远物镜。

基于卡塞格林系统的望远物镜设计(ZEMAX)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

南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绪论 (1) 1.1课程设计题目 (1) 1.2 设计要求 (1) 第二章望远物镜的设计与相关参数 (2) 2.1 望远物镜的主要参数 (2) 2.2 望远物镜结构类型 (3) 2.3 物镜的光学特性 (5) 2.3 卡塞格林光学系统 (5) 2.4 ZEMAX中的像质评价方法 (6) 第三章设计与优化 (10) 3.1设计过程 (10) 3.2优化过程 (14) 第四章运用Solid works对镜片进行绘制 (19)

第五章新得与体会 (23) 主要参考文献 (24)

摘要 由薄透镜组的初级像差理论入手,根据初级像差参量PW与透镜折射率n、孔径半径r、厚度d等关系,求出了满足初始设计的结构参数的透镜折射率n、孔径半径r、厚度d、形状系数Q、曲率p。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对所求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光学设计要完成的工作包括光学系统设计和光学结构设计。所谓光学设计就是根据系统所提出的使用要求,来决定满足各种使用要求的数据,即设计出光学系统的性能参数、外形尺寸、各光组的结构等。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根据仪器总体的要求,从仪器的总体出发,拟定出光学系统原理图,并初步计算系统的外形尺寸,以及系统中各部分要求的光学特性等。第二阶段是根据初步计算结果,确定每个透镜组的具体结构参数,以保证满足系统光学特性和成像要求。这一阶段的设计成为“相差设计”,一般简称光学设计。 评价一个光学系统的好坏,一方面要看它的性能和成像质量,另一方面要系统的复杂度。一个系统设计的好坏应该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结构设计最简单的系统。

光学设计物镜目镜结构计算

光学设计物镜目镜结构计算 光学设计是一门关于如何设计透镜和其他光学元件的学科。在光学设 计中,物镜和目镜是非常重要的元件,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光学仪器中。 物镜通常被用来聚集光线,形成实物像,并且具有较大的焦距。而目 镜则被用来放大物体的像,使其可以被观察者清晰地看到。物镜和目镜的 结构设计非常重要,它们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光学仪器的成像质量。 物镜的结构设计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焦距、光圈、像差 和畸变。焦距决定了物镜的聚焦能力,较大的焦距意味着物镜可以聚焦远 处的物体。光圈决定了物镜的透光能力,较大的光圈可以让更多的光线通过。 像差是物镜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它分为球差、色差和像散。球差是 由于物镜的球面形状而引起的,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曲面形状来减少。色 差是由物镜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焦距而引起的,可以通过使用多个 不同材料的透镜来修正。像散是物镜在聚焦不同颜色光线时形成的不同焦 点位置,可以通过适当的透镜组合来校正。 目镜的结构设计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放大倍数、视场角、调焦和透视畸变。放大倍数决定了目镜放大物体像的能力,较大的放大倍 数可以使观察者看到更小的细节。视场角是观察者可以看到的物体的范围,较大的视场角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观察范围。 调焦是目镜的一个重要功能,它可以让观察者通过调节目镜的位置来 使物体的像聚焦。透视畸变是由目镜引起的一种畸变现象,可以通过适当 的光学设计来减少。

在物镜和目镜的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透镜曲率的优化以及适当的光学涂层的应用。材料的选择可以影响光学元件的折射率、色散和机械强度。优化透镜曲率可以改善光学元件的像差和透明度。光学涂层的应用可以降低反射和增加透过率。 总之,光学设计物镜和目镜的结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要素的影响。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精确的计算,才能使物镜和目镜具有更好的成像质量和功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