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综述

合集下载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研究——以衢州为例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研究——以衢州为例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尤其在21世纪以来,由于国际逐渐趋于多元化状态,英语已成为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通用语言。

英语是我国的第二外语,是学生必学的科目之一。

然而在我国,能够用英语自然流畅交流的人不多,而且在周围充满方言的环境下,对英语语音产生的一些影响值得研究。

吴方言,作为中国第二大方言,对吴地学生的英语语音发音有着重要影响力,而衢州方言,作为其中的一个代表,与其他方言的字母发音有着一些差异。

所以本文将以衢州方言的几个典型的字母发音特点作为研究着手点,研究当地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做出其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分析,并提出发音建议。

1吴语衢州方言及其语音特点“吴方言是我国七大汉语方言之一,其发音规律和语音特征与英语有着很大的差异。

正因为如此,吴方言区的学生学习英语语音时也往往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其方言的影响,不自觉地把吴方言的发音习惯搬到英语中去,却忽略了其语音系统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少发音偏误,音段音位(segmental phoneme)上的发音偏误尤甚。

”(王宏军,2007)“处衢方言系吴语的二级分类,处衢方言分布于今浙江省西南部山区的处州和衢州,衢州则大致为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衢江、开化、常山、江山、龙游等县。

”(刘雅雯,2011)本文研究的衢州方言在各地也存在较小的差异,但语音特点大多类似,且传承了吴语的大部分发音特点,这对英语语音发音也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下面将举例描写衢州方言的一些语音特点:1.1许多字的大多为浊音字衢州方言有着吴语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大部分都保留浊音。

“吴语处衢方言中有[b]、[m]、[v]、[üe]、[iê],所以吴语衢州方言区学生在读含有[^]音的英语单词时没有困难。

”(刘雅雯,2011)1.2通过舌尖和齿龈发音衢州人的很多发音不会过于卷舌,一般通过舌和齿龈的接触发音,而不通过舌和牙齿的摩擦发音。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迁移作用及教学策略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迁移作用及教学策略研究——以无锡方言为例

吴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据21世纪初时的保守估计,当时吴方言的使用人口约7,700万,占汉族总人口的72.2%[1]。

从吴方言使用的地域范围看,赵元任先生在做调研时将吴语区“假设”为江苏的东南部和浙江的东北大半部[2]。

而袁家骅等认为,现代吴语的分布区域包括江苏省镇江以东区域直至崇明岛,长江以北的南通、海门等地,以及浙江省的绝大部分,并认为靖江和丹阳是吴语的“北极”,而温州、金华、衢州是吴语的“南极”[3]。

可见,吴方言涉及范围广、使用人口众多,且使用区域难以做绝对的界定,使用区域内部存在着多个子区域。

一、吴方言对英语学习迁移效应及其注意问题吴方言区属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达,对外交流频繁,使用英语的频率很高。

一些学者指出,吴方言地区学生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吴方言对于英语的迁移作用,其负面效应甚至妨碍了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正确表达,并给教学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较大困难。

[4-9]传统的语言迁移理论指出,语言迁移是指:相对于学习者的母语而言,其在对第二语言(或目标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中,借助自己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等特点或语言习惯来进行表达。

传统的语言迁移理论认为:如果在某项表达规则上(语音、语义等)母语和目标语言是一致的,那么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目标语言的学习、使用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效应称为正迁移,反之则称为负迁移。

[10-11]具体到吴方言区的本地学生而言,吴方言一般是他们的第一或第二语言,学生是在本地方言的系统基础上进行英语学习的,且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一直受到周围吴方言使用环境的影响,学习者正是在此背景下进行外语的规则系统的构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构建过程一定会产生语言迁移的效应。

在研究吴方言对于英语学习的迁移效应时,有两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在教学中应同时重视吴方言对英语学习的正、负迁移作用。

“人类语言是一个按规则组成的系统。

方言和英语之间既存在一些共性,也存在着不尽相同的构成方式和规则体系。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综述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综述

14三个方面的负迁移影响加以总结和讨论。

1吴方言对英语辅咅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吴方言对英语辅咅习得的负迁移作用主要体现在两种语言中相似或相近辅咅的混淆方而。

前人的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对辅咅的辨识上:/n/和/l/;/f/和/h/;/h/和/w/;/n/和/g/。

胡琦蓉(2009)、顾亮(2012)都明确列出了前三组辅咅的发咅混淆问题。

最后•组前后*咅的发咅问题也冇不少研究者在论文中指出,如:顾琰、谢丽-、引目随着吋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英语学习,教育部也早已把英语列入学校教学课程之中。

经过长吋间的英语推广和学习,虽然民族整体的英语水平冇显著提高,但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依然难以摆脱母语的影响,被戏称为“中式英语^(C h i n e s e English)。

目前,很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方言对英语语咅习得的影响,其中不乏冇关吴方言对英语语咅习得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从迁移理论出发,某十吴方言对英语语咅习得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两个方而的影响,分析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虽然结论大抵•致,但因吴方言内部差异明显,这些结论是否完全符合吴语区英语语咅习得的真实情况尚待进•步讨论。

二、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1)吴方言对英语语咅习得的负迁移影响从迁移的角度来看,方言对英语语咅习得的影响应当从正、负迁移两个方而进行研究。

但从研究的实际情况看,由十英语教学过程中遭遇的实际问题和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关十吴方言对英语语咅习得负迁移作用的研究相较正迁移更多。

下而从吴方言对英语辅咅、兀咅以及重咅茜(2008)通过对吴方言地区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调查发现,吴方言地区中学生不能正确区分/n/和/g/。

从造成的原因来看,这些辅咅的混淆主要归结为吴方言木身不对这几组辅咅加以区分。

但是这结论并不适用十吴方言区整体,稍嫌笼统。

虽然很多相关的研究都指出吴语区/n/和/l/不分,但是蒋慧等人就江苏三大方言区(江淮方言、吴方言、北方方言)的发咅特点进行归纳吋却发现,吴方言能够区分/n/和/l/。

浅谈南北方方言对高中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以广东方言和东北方言为例

浅谈南北方方言对高中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以广东方言和东北方言为例

外|语|教|学—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8期/3月(中)—107浅谈南北方方言对高中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以广东方言和东北方言为例吴昊(德庆县孔子中学广东·肇庆526000)摘要英语语音习得是高中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更是重中之重。

它影响着高中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和词汇积累,更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因此,英语语音习得在高中英语语言学习中极其重要。

然而,由于受地方方言的负迁移影响,高中英语语言学习者不能简单地区分某些发音的区别,而无法学得正确的语音发音,对南北方教学环境互换的学生学习正确的英语语音更是困难,因此,笔者将对于以广东和东北方言为例分析南北方方言对高中英语语音的影响,进而对实现有效的南北方地区英语语音的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二语词汇习得英语语音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我们都知道,语音对于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一个英语语音不正确的人与他人用英语交流,英语本土人会觉得他说的是某种方言,而其他人会认为他说的是外语,仍然是没有人能够理解。

由于受地方方言的负迁移影响,高中英语语言学习者不能简单地区分某些发音的区别,而无法学得正确的语音发音,对南北方教学环境互换的学生学习正确的英语语音更是困难,下文介绍的是母语负迁移对英语语音习得各方面的影响:(1)元音、辅音和声母、韵母。

英语有20个元音、28个辅音。

汉语中的代表语言是普通话,即声母22个,韵母31个。

(2)音节对比。

音节是超音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单位,汉语中音节的构成是,声母在前韵母在后。

而英语中音节的构成是,通常由节首和韵基构成,韵基中含有节核和节尾,节核是音节的核心,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结尾却有两种情况,"没有结尾的音节叫做开音节",如:go ,"有结尾的音节叫做闭音节",如:bed.音节结构存在跨语言差异。

音节可以没有节首,而且节首的位置最多可以有3个辅音,如:split/split/,而节尾最多可以有四个辅音,如:sixths /siks?s/.而在汉语中,对应于节首的位置最多有一个辅音,也就是声母,并且对应于节尾位置的只能有鼻音。

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论文

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论文

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论文目录一、前言 (2)二、迁移学说及方言情况基本介绍 (2)(一)迁移学说基本介绍 (2)1.迁移学说的基本概念 (2)2.迁移现象形成的原因 (3)(二)方言语音特点基本介绍 (3)三、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 (4)(一)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语音影响 (4)(二)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语调影响 (5)四、学生学习应对策略分析 (7)1.明确学习目标,从根本上端正思想态度,克服情感因素的障碍 (7)2.系统学习英语发音发音方法,切实落实正音工作 (7)3.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好听音训练和模仿训练 (8)五、结语 (9)参考文献 (9)致谢 (10)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一、前言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自然界中个体之间交流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独特载体;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前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21世纪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交流语言,在我国进行的各种国际合作交流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例如2010年我国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正是我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表现;而就东北地区而言,2009年在哈尔滨举办的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更是为当地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国际交流的机会,显示了英语交际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许多在校大学生来讲,学习英语至少已有六年的时间,但实际掌握、运用情况并不是很理想。

究其本质,最大因素是母语(这里指汉语普通话)和各地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本文将依据语言学习迁移理论,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过对现有资料、文献的查阅及通过方言的语音特点研究,将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对方言语音对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音学习造成的影响作分析。

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学习应对方法,希望能为广大英语学习者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二. 迁移学说及方言情况基本介绍(一)迁移学说基本介绍1.迁移学说的基本概念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

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摘要:语言,作为媒介,是一种以任意发音符号组成的系统,是人类交流的手段,而语音在交际语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及国内外经济贸易、文化、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学习,学习英语已经成为必须。

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当以语音为首要学习任务,因为语音关系到发音、听力、背诵、口语等诸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交流和理解。

然而,学生在学习语音的时候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在我国一些地区,地方母语方言的负迁移始终困扰着广大英语学习者。

本研究将问卷调查及教学实例相结合,通过观察及列举,分析方言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语音;方言;负迁移;英语学习1 四川、陕西两省的方言实例:笔者接触过四川、陕西两省份的学生,结合教学实践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来自于农村地区,从小他们的汉语发音就有些许方言的味道。

四川学生和陕西个别地区的学生,很多人将发音 [ai]和[an]不分,音节[ai]和[h][b][p][m]相拼时,就容易将[ai]发成[an]。

[zh][ch][sh]和[i]相拼,容易读成[zi][ci][si]。

例如,将还(hái)读成hán,徘(pái)读成pán,是(shì)读成sì,水(shuǐ)读为(suì)。

宝鸡、汉中农村一带方言将拼音/l/和/n/混淆,例如,来(lái)读成nái,南(nán)读成lán,老(lǎo)读成nǎo。

在我班学生关于青岛崂山游记的英语作文中,崂(láo),大部分学生写成náo。

因此,导致崂山的英文Mount Lao 读成Mount Nao,引起了误解。

目前,高中生的发音也存在类似问题。

由于受地域、经济、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初学英语时(农村学生小学很少接触英语),他们往往不太重视对字母,音标和单词的正确读音,有的学生用汉字或汉语拼音标注读音,再加上方言的混淆,容易形成错误的拼读。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研究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研究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研究【摘要】英语是一门综合多个领域的实用语言学科,而且掌握好英语的语音发音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七大方言的一个分支——吴方言,在语音等方面都与英语发音有较多的不同点,对于学习英语语音发音的吴地学生来说,在这充满方言的学习环境下,会对学习第二语言—英语产生重大滞碍。

因此,本文将以吴方言中的一个代表——衢州方言为例,以几个典型的字母发音作为研究着手点,研究当地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做出其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分析,并提出发音建议。

【关键词】衢州方言;语音特点;影响分析;发音建议0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尤其在21世纪以来,由于国际逐渐趋于多元化状态,英语已成为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通用语言。

英语是我国的第二外语,是学生必学的科目之一。

然而在我国,能够用英语自然流畅交流的人不多,而且在周围充满方言的环境下,对英语语音产生的一些影响值得研究。

吴方言,作为中国第二大方言,对吴地学生的英语语音发音有着重要影响力,而衢州方言,作为其中的一个代表,与其他方言的字母发音有着一些差异。

所以本文将以衢州方言的几个典型的字母发音特点作为研究着手点,研究当地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做出其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分析,并提出发音建议。

1 吴语衢州方言及其语音特点“吴方言是我国七大汉语方言之一,其发音规律和语音特征与英语有着很大的差异。

正因为如此,吴方言区的学生学习英语语音时也往往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其方言的影响,不自觉地把吴方言的发音习惯搬到英语中去,却忽略了其语音系统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少发音偏误,音段音位(segmental phoneme)上的发音偏误尤甚。

”(王宏军,2007)“处衢方言系吴语的二级分类,处衢方言分布音的英语单词时没有困难。

”(刘雅雯,2011)1.2 通过舌尖和齿龈发音衢州人的很多发音不会过于卷舌,一般通过舌和齿龈的接触发音,而不通过舌和牙齿的摩擦发音。

如生活中的“生”字,原本普通话发音为(sheng),但在衢州方言中,则为(seng)。

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

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

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作者:顾健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第06期摘要英语是一种世界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英语的学习对中职生来说至关重要,而正确的发音又是英语学习的关键。

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泛,方言种类很多,而方言的发音与英语语音有很大的不同,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较大障碍。

本文以吴方言中的衢州方言为例,从部分字母的发音入手,研究方言对中职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方言;发音;英语语音;影响;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国家很重视英语的教学,是中职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良好的英语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由于缺乏英语语境,再加上方言发音的影响,很少有学生能讲流畅的英语,发音并不规范。

吴方言是我国第二大方言,衢州方言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在字母发音上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别,影响着该地学生的英语语音,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

1 方言的语音特点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在发音上与英语语音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以吴方言中的衢州方言为例,研究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

衢州方言传承了吴方言的发音特点,影响了衢州地区学生的英语发音。

总的来说,衢州方言的语音特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存在很多浊音字。

吴语的典型特点就是保留了浊音,衢州方言也传承了这一点,有[b]、[m]、[v]、[üe]、[iê]等浊音发音,因而该地区在读含有浊音的英语单词不存在困难。

第二,借助舌尖和齿龈发音,比如“生”发音成(seng),舌尖不接触上腭,而接触齿龈。

第三,将平翘音混淆起来。

衢州方言没有舌尖后音,比如讲“找朋友”说成“早(zao)朋友”。

第四,[l]和[n]分不清,这也是南方方言普遍存在的特点。

第五,存在拖音现象。

第六,容易混入[u]、[e]的发音。

第七,没有[r]的发音。

2 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语言的学习会受语境的影响,方言对普通话的学习都有影响,更何况是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呢?衢州方言的声母大概有36个,部分元音和辅音与英语发音类似,但仍有不少声母的发音与英语不同,甚至有的声母找不到对应的英语发音,这对衢州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综述吴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和英语语音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区别。

在英语语音习得的过程中,吴方言者往往会带有方言语音的特色,给英语语音的习得带来正迁移和负迁移影响。

近年来,虽然关于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研究很多,但对吴方言内部语音特点的看法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歧。

吴语区语音的特点并非完全一致,因此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不可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到更小的方言地域进行调查和研究。

标签:吴方言英语语音习得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英语学习,教育部也早已把英语列入学校教学课程之中。

经过长时间的英语推广和学习,虽然民族整体的英语水平有显著提高,但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依然难以摆脱母语的影响,被戏称为“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

目前,很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其中不乏有关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从迁移理论出发,基于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两个方面的影响,分析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虽然结论大抵一致,但因吴方言内部差异明显,这些结论是否完全符合吴语区英语语音习得的真实情况尚待进一步讨论。

二、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一)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从迁移的角度来看,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应当从正、负迁移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但从研究的实际情况看,由于英语教学过程中遭遇的实际问题和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关于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负迁移作用的研究相较正迁移更多。

下面从吴方言对英语辅音、元音以及重音三个方面的负迁移影响加以总结和讨论。

1.吴方言对英语辅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吴方言对英语辅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主要体现在两种语言中相似或相近辅音的混淆方面。

前人的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对辅音的辨识上:/n/和/1/;/f/和/h/;/h/和/w/;/n/和/?/。

胡琦蓉(2009)、顾亮(2012)都明确列出了前三组辅音的发音混淆问题。

最后一组前后鼻音的发音问题也有不少研究者在论文中指出,如:顾琰、谢丽茜(2008)通过对吴方言地区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调查发现,吴方言地区中学生不能正确区分/n/和/?/。

从造成的原因来看,这些辅音的混淆主要归结为吴方言本身不对这几组辅音加以区分。

但是这结论并不适用于吴方言区整体,稍嫌笼统。

虽然很多相关的研究都指出吴语区/n/和/l/不分,但是蒋慧等人就江苏三大方言区(江淮方言、吴方言、北方方言)的发音特点进行归纳时却发现,吴方言能够区分/n/和/l/。

顾琰等也表示,单旭珠(2003)和王宏军(2007)提到的吴方言区学生/n/和/l/不分现象并未在本次研究中发现。

虽然这与之前的许多研究结论出现了不一致,但这恰恰是值得研究者再做一番思考的地方。

从海门方言来看,/n/和/l/发生混读的例子实际上很少,如“na”这个音节,只有组成“na li(哪里)”这个音节组时才念成“la li”,而/l/在海门方言中几乎不会与/n/发生混读。

再者,就单旭珠研究中所举的“need”和“leed”,“night”和“light”产生误读的例子,在海门方言者的英语习得中其实也并不常见。

至于/h/和/w/,/h/和/f/,虽然在海门方言里有时不加区分,但这种情况也只是集中在某些音节组合中,如吴语“王黄不分”,并不具有广泛性。

还有一些所谓的混淆,如/f/和/h/,很可能是由不地道的方言采集造成的,因为个人在方言学习的过程中本身也会出现一些偏误。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当将这些语言现象和真正的吴方言加以区别。

其次,在英语辅音习得的偏误中,探讨频率相对较高的是英语辅音/r/。

吴方言区是/r/发音谬误的重灾区,研究发现,吴方言者主要将辅音/r/与/l/混同,其原因仍旧归结为两者的高度相似性。

但对于这种混同现象还应当考虑到辅音在音节中所处的位置,并非在所有情况下两者都会混同。

之前的研究所举的例子基本都是/r/和/l/位于音节首的情况,如:鲍春妹列举的“light,life,red,road”,顾亮列举的“将right[rait]读成[lait]”等。

对于/r/和/l/在音节中间混淆的情况很少有研究涉及,这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2.吴方言对英语元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关于吴方言对英语元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关注最多的是长短元音的问题,这一点可以说是各方言区英语语音习得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法小鹰(2011)认为,英语的长短元音在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上是有区别的。

蒋慧等也认为,这是因为学习者误以为短音就是将长音读短,从而造成长音和短音在发音上的混淆。

从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这一角度来分析吴方言者长短元音不分的情况具有创新性,突破了仅从吴方言的表面语音特点研究语言迁移的框架。

具体到个别英语元音的发音问题上,主要涉及到吴方言者对英语中单元音的发音偏误,如/?/,/?/,/?/等,以及双元音发音不完全问题,如/i?/,/?u/,/??/,/ai/等。

单元音的发音偏误主要是因为吴方言本身没有这些元音,导致吴方言者在习得过程中难以适应和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双元音发音不完全问题受吴方言的迁移影响较为明显。

从方言本身的特点来看,吴方言中存在着明显的复元音简化现象。

鲍春妹(2008)指出,吴方言具有“单元音韵母丰富而复元音缺少”的特点;顾亮(2012)认为,在韵母方面,吴方言的最大特点是单元音为主,复元音少。

双元音韵母往往省略后面的韵母或通过音变发成鼻韵尾或干脆发成鼻化元音,胡琦蓉(2009)举例“来[1e]”和“刷[so]”说明了这一点。

在海门方言中也确实存在着此类复元音简化的现象,如“白”,在吴方言中不仅声母是浊辅音,韵母[ai]也发生简化,读音近似[ba]。

另外,双元音韵母[ai]在“埋”“买”“卖”等字的音节中也如是发生了简化。

3.吴方言对英语重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汉语对英语重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较突出,吴方言也不例外。

从传统语音学来看,重音应从词重音和句重音两个方面来考虑。

吴方言对英语重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音不突出,二是重音指派错位。

关于造成英语重音不突出的原因,莫铮宜(2012)从音长决定重音、重读元音与轻读元音发音不协调两个方面作出解释,这对于吴方言对英语重音习得负迁移的研究具有启发性。

吴方言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地延长某些发音,从而造成重音处不明显,如将“forgive”[f?’giv]读成[f?’gi:v]时,因为延长了重音音长,从而使得重音不突出。

关于重音指派错位,其原因也应从吴方言本身所具有的重音特征着手。

在英语的双音节名词和形容词中,重音一般置于词首音节。

而在吴方言中,大多数重音置于后一音节上,即重音后置。

在句重音方面,汉语总体上讲究“字正腔圆”,受汉语和方言发音机制影响,发音者为把音节发得清楚,往往会出现重读元音和轻读元音趋同的问题。

吴方言者在读英语句子的时候,也会有一个音一个音往外蹦的现象,英语中的一些介词和连词,如“at,of,and”等,在句中应轻读的音不明显,导致整个句子给人一种不分轻重之感。

(二)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正迁移影响对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正迁移影响加以强调的是王文胜,在《浅谈吴语区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迁移问题》一文中,王文胜将现代汉语普通话、吴方言和英语的语音情况进行列表分析,发现吴方言语音与英语语音具有更多的一致性,积极主张发挥吴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正迁移作用主要体现在英语辅音的习得上。

吴方言的最大特色莫过于保留了一部分浊辅音,理论上给吴方言者英语浊辅音的学习带来了积极影响。

从吴文胜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英语中的许多浊辅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系统中并不存在,但却存在于吴方言中,如/b/,/d/,/g/,/v/,/z/,/?/,/?/,/?‘/,/?/,/?/。

但在研究中却发现,母语为吴方言者在这些英语辅音的习得过程中仍存在大量的误读现象,这与理论上的正迁移不相符合。

根据王文胜的解释,这是因为吴方言者受到了汉语普通话系统的干扰。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很多方言特征确实会受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影响,导致方言特征模糊,甚至逐渐消失。

如吴方言中本来保留了一些入声调的字,但现代的吴方言者大多无法判断和辨别这些入声字。

关于语音方面的特征也是一样,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吴方言语音存在逐渐同化的倾向。

三、结语目前关于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地区差异导致吴方言内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n/和/l/不分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吴语区都会出现。

研究者切不可囿于前人所总结的方言特征,应该考虑到实验中被试者所属的具体吴方言区域。

其次,在被试者的选择上,应该注意到被试者的吴语水平,注重被试者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对方言语音产生的影响。

对于实验结果中出现的一些与前人研究或者理论上不相符合的现象,应该考虑到被试者的吴语是否纯正的问题,因为普通话的学习以及人口的迁移很可能造成被试者吴音不纯,这样对英语语音习得所造成的影响并不能完全归结于吴方言,将导致其原因分析更加复杂。

最后,得益于语音软件的研发,更多的研究应该通过软件分析产生更加精准的数据。

对一些英语教师凭借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所得出的结论,如果再通过计算机语音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和验证,其结论能够更加令人信服。

参考文献:[1]顾琰,谢丽茜.基于语音库的吴方言地区中学生英语音段特点研究[C].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2008.[2]张玲,江洁,陆亚玲等.试析浙方言对二语习得者语音学习的影响[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3):355-359.[3]鲍春妹.吴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对策[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2008.[4]顾亮.吴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及教学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8):134-135.[5]莫铮宜.宁波方言对英语重音习得的负迁移及对策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2,(1):102-106.[6]施莹弘.方言对英语重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J].语文学刊,2008,(23):151-153.[7]胡琦蓉.吴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及应对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119-120.[8]法小鹰.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音段音位习得的负迁移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4):133-138.(叶蓓蕾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00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