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必修三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中生物高考必修三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中生物高考必修三选择题专项训练

必修三选择题专项训练2018.11.151.下列有关人体维持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B.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C.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

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值不会有明显变化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代谢活动都会减弱

B.缺水时,人体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C.长期缺少食物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D.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因部分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

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中发生的有氧呼吸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D.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4.下列有关生理过程,不在人体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A.抗体和特定的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C.骨骼肌产生的乳酸与酸碱缓冲物质中和反应

D.蛋白质在消化液的作用下最终水解成氨基酸

5.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是由血浆蛋白浓度决定的

B.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

C.内环境中的组织液和淋巴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界环境因素的稳定及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B.“摄入过咸食物→……→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这一过程只涉及体液调节C.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内环境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

D.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只能在消化道中进行,不能在内环境或细胞内进行

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较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D.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后,将导致细胞内液中Na+浓度大于细胞外液8.下列关于渗透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出汗可以使散热增多,同时也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血浆渗透压越大,抗利尿激素分泌越少,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

D.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可引起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形态和功能改变

9.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性激素、抗体、溶菌酶、淀粉酶等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C.血浆蛋白可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调节,而与免疫无关

D.完成膝跳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1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不可能仅由一个神经细胞来完成

B.树突增大了神经细胞的膜面积有利于酶附着以提高代谢速率

C.特定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

D.内分泌腺能分泌激素,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分泌激素

1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内的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B.突触后膜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只有神经元上才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必然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

12.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B.盐酸进入小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属于体液调节

C.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只有反馈抑制下丘脑活动才能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

D.寒冷环境中,神经调节和激素共同发挥作用,动员几乎所有细胞共同抵御寒冷

13.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不自主颤抖、面色苍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自主颤抖是受大脑皮层调控的结果

B.面色苍白与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有关

C.该过程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增加

D.该过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增加

14.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的分泌受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作用

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

C.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D.婴幼儿经常尿床是因为其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

15.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能产生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患者体内会发生( )

A.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会减少

B.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会增加

C.患者的细胞代谢往往比正常人要快

D.该抗体由浆细胞识别抗原后分泌

16.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请据图判定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假如细胞1是甲状腺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垂体细胞

B.假如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C.该图可以表示激素、CO2等化学物质的调节过程

D.细胞1的分泌物之所以能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是由于靶细胞有特异性的受体

17.电流计与神经纤维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图2是在箭头处施加一定的刺激后,根据电流计指针的变化作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无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是静息电位,且图1中a、b两处膜内K+浓度均比膜外高

B.若在ab中点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在箭头处施加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C.若减小图1中ab间的距离,则刺激时图2中的d也随之减小;当ab=0时,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D.若将a点处电极移向膜外,在箭头处施加刺激,电流计指针变化曲线图与图2不同

18.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参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不参与体液免疫

D.二次免疫的特点是更快、更强,原因主要是记忆细胞会快速产生抗体

19.下列有关T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细胞中合成、加工、运输淋巴因子的细胞器都含有RNA

B.T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HIV识别并结合T细胞表面受体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AIDS患者易发恶性肿瘤的直接原因是HIV使T细胞原癌基因突变

20.有研究认为,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使释放的淋巴因子增多,引起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死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裂解死亡

B.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

C.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D.该病患者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低于正常生理水平

21.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一个新的T细胞亚型主要通过与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合作,从而导致外周组织产生炎症引起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病是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B.与该新的T细胞亚型合作的免疫细胞主要是浆细胞

C.该病与艾滋病都是因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

D.药物定向作用于此T细胞亚型有望成为治疗该病的新方法

22.2017年1月7日,江西省卫生计生委通报江西新增3例H7N9病例,九江暂停活禽交易,全国死亡10人。下列有关流感疫苗和人体对流感的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某些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而且变异频率比其他生物高,导致之前研制的疫苗无效

B.体液免疫通过抗体对流感病毒起防御作用

C.效应T细胞能使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和病毒一起裂解死亡

D.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也能作用于侵入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

23.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

合减少

2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的作用都表现为顶端优势,都具有两重性

B.植物激素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但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同一植物细胞可能含有多种植物激素的受体

D.适宜浓度的赤霉素通过促进植物细胞伸长进而促进果实成熟

25.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所致

B.去掉顶芽将抑制侧芽的生长

C.生长素是由植物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

D.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扦插的枝条越容易生根

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

B.植物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C.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D.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内分泌腺产生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

27.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方式

B.在植物体内植物激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C.在休眠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较高

D.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

28.下列有关我国农业生产措施或作物生理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将成熟木瓜与未成熟柿子一起放置,促进柿子成熟。其原理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B.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C.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水稻植株高50%以上。其原因是水稻合成、分泌过多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导致植株过度增高

D.玉米即将成熟时,若经历干热后又遇大雨,种子易在穗上发芽。其原因是高温降解玉米产生的脱落酸,解除了种子休眠,种子吸水萌发

29.下图表示用不同浓度NAA处理金露梅插条生根的情况,其中一级根是指直接从插条切口生出的新根,从一级根上长出的新根称为二级根,以此类推。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插条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时,需注意区别插条的形态学上下端

B.不同浓度NAA处理对金露梅插条各级根的发生影响程度相似

C.本实验中,不同浓度NAA处理均能促进一、二级根的发生

D.综合实验结果,本实验中200 mg·L-1的NAA处理效果最佳

30.为验证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下图进行了实验。其实验结果应为()

A.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B.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C.胚芽鞘直立生长

D.胚芽鞘不生长

31.下图是植物体内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GA与ABA的形成途径相似,都受光照的影响

B.GA与ABA的形成从根本上来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C.GA与ABA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共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

D.夏季植物体内ABA产生增加,生长加快,冬季GA产生增加,抑制生长

32.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科学家在该植物某一生长周期内,发现茎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和茎段生长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茎的伸长只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有关,与乙烯无关

B.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C.茎段中乙烯含量增高,会增强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D.图中a、b两个时刻,该植物茎段的生长速度相同

33.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总是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稳定化的方向演替

B.环境因素是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的因素之一

C.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消费者是植食性动物

D.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的积极影响

34.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种群自身密度最大,种内斗争减弱B.种群增长率为0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K值将一直保持不变

35.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密,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密林熊蜂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C.该盗蜜行为不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D.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

36.某农场管理人员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200只鼠笼,捕获136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200只鼠笼,捕获108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24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约为612只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

C.草原上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若部分个体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可导致调查结果

偏小

37.对土地或其他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对种群和群落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只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B.对于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煤矿塌陷区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D.一块玉米田中的玉米高矮不齐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3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低于K值

B.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呈“J”型增长

C.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逐渐增加

39.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调查,计算出其λ值(λ=当前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λ值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λ值即为自然增长率

B.前4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下降

C.从第5年开始,直到第9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D.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

4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抵抗力稳定性弱

B.湖泊的水体自净能力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草原上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强抵抗力稳定性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41.下图为一个简单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B.若植物被农药污染则雀鸟是最严重的受害者

C.若甲虫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能呈现指数增长

D.若动物获取每种食物的比例相等,则雀鸟增加4Kg体重最少需要植物100Kg

42.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人类的广泛重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退耕还林时,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降低物种多样性

D.退耕还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43.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利用性引诱剂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B.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

C.多为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D.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

4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45.为提高农业产量,农民采取了如下手段:①人工除草;②使用农药消灭害虫;③温室种植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④对农作物施肥。某同学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为了减少营养级,从而降低能量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损失

B.②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③是为了提高农田生态系统能量输入问题

D.④是为了给农田生态系统额外补充能量,从而提高农业产量

必修三选择题专项训练答案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 在37C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 的渗透压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 .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5. 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 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 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 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6. 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 泡在任氏液 (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 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 如卜图,卜列各诰顶分析不用确的是 () A. 分别刺激A 、B 、C G H 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 5处 B. 在B 、C 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 A 和G 点:电流计指针祁能慌转 C. D 、E 、F 共同构威了两个神经兀相连接的邦位叫突触 D. 刺激E 、F 点,弓I 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 .体温调节 B .水平衡调节 C .内分泌调节 D .血液pH 值的调节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 脑皮层的 A . W 区 B . V 区 C . S 区 9?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1.5分,共60分)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C 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 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 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A.A 、 B. A 、 C. B 、 B 、 B 、 C 、 B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D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生物必修三50道选择题及详细讲解

答案 1.(2013海南卷·T17)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 【B】 【解析】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糖原正常情况下不出现在内环境中。 2.(2013海南卷·T20)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D】 【解析】细胞外液包括淋巴、血浆、组织液,A正确;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和血浆中,B正确;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C正确;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淋巴和组织液,D错误。 3.(2013北京卷·T3)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答案】A 【解析】病毒感染,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但分泌抗体的只能是浆细胞,A错误;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体液-神经调节,使体温稳定,B正确;摄入高糖食品,血糖增加,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血糖水平回落,C正确;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向光弯曲,D正确。 【试题评价】此题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 4.(2013山东卷·T3)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 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 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 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答案】B 【解析】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但不具有特异性, A错误;由图可知内吞泡和溶酶体融合,将抗原处理成片段,所以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B正确;加工处理后的抗原要呈递给T细胞,C错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第一阶段都是对抗原的识别、处理和呈递过程,D错误。 【试题评价】本题通过图示考查学生有关免疫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 5.(2013四川卷·T2)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的免疫调节知识。病毒侵入人体后,先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并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和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分泌抗体。由上述过程可知A、B、D项均正确,而浆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所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非选择题经典大全

必修三非选择题 1.(8分)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 (1)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____mol·L-1。 (2)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促进生 长,___________则抑制其生长。 (4)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5)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根 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侧除有较多的生长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7分)如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 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________。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 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若某人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________中的蛋白质含量下降,从而导致________中的水分含量增多,这种现象称为组织水肿。 3.(10分)右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 ]内填序号) (1) 突触由[ ] 、、[ ] 三部分构成。 (2) ③的名称是____,③中所含的化学物质称为______。 (3) 右图中神经兴奋传递的方向是向__________(左/右),因为 (4) 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为[ ] _______ (5)缩手反射属于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 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 的低级中枢要接受的控制。 4.(11分)如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淡水虾 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 A.海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真菌 (4)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一段时间内大鱼数目_____,水藻数目_____,淡水虾数目_。 (5)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 ________。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上图中只体现了两种成 分,未体现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8分)如图所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 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于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

最新生物必修三试题

2013----201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月考 生物试卷 第Ⅰ卷(客观卷) 一.选择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2.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道 B.细胞内液和血浆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3.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 B.H2O、Na+ C.C6H12O6、尿素D.血红蛋白、氧化酶 5.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 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7.产生抗体的细胞() A.吞噬细胞 B.靶细胞 C.T细胞 D.浆细胞 8.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9.下列不属于淋巴器官的是() A.胸腺B.脾C.骨髓D.垂体 10..扦插时,保留有芽和有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 C.产生生长素 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 11.如右下图所示,在燕麦胚芽鞘的下部插入云母片,从右侧照光,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A、直立向上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不生长12.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解释是()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 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 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 13.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收块放在下端;另一实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的实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收块甲和接收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4.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等处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D.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含答案)

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姓名: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1.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不断释放入血液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和葡萄糖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 2 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 ③葡萄糖、CO 2 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4.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5.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 6.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7. 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 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 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 8.右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 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 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9.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完整版)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期末考试题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 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 C.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不断释放入血液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 B.H2O、Na+ C.C6H12O6、尿素 D.血红蛋白、氧化酶 4.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 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 5. 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 B.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6.右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7. 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 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 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 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 8.右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三章测试题

第一、二、三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2.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 ①血友病②色盲③糖尿病④尿毒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 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 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4.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5.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6.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 7.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多 选)() A.②可以进入A、C、D B.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B中 C.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8.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尿素过多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 9.学生甲在进行1500 m比赛时,刚跑至1000 m左右,感觉腿部肌肉酸痛难忍,欲放弃比赛,老师安慰说:坚持一下,过一会儿就会感觉好点了。学生甲遂继续比赛,过了一会儿,果然感觉又有劲儿了。试问,引起学生甲肌肉酸痛的物质是() A.碳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胃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阶段检测(1~2章)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 ④Na+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2.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B.T细胞 C.B细胞D效应T细胞 3.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D.乳酸与血浆中NaHCO3反应 5.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6.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7.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D.尿量增加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高中生物高考必修三选择题专项训练

必修三选择题专项训练2018.11.151.下列有关人体维持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B.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C.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 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值不会有明显变化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代谢活动都会减弱 B.缺水时,人体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C.长期缺少食物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D.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因部分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 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中发生的有氧呼吸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D.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4.下列有关生理过程,不在人体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A.抗体和特定的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C.骨骼肌产生的乳酸与酸碱缓冲物质中和反应 D.蛋白质在消化液的作用下最终水解成氨基酸 5.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是由血浆蛋白浓度决定的 B.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 C.内环境中的组织液和淋巴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界环境因素的稳定及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B.“摄入过咸食物→……→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这一过程只涉及体液调节C.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内环境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 D.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只能在消化道中进行,不能在内环境或细胞内进行 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较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复习一二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消化液 D .细胞外液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C .正常人血浆的PH 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 3-、HPO 42-等离子有关 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 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 .组织液增加 B .组织液减少 C .血浆量增加 D .淋巴减少 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 液、B 液和C 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 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 原因是( ) A .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 .形成Na 2CO 3排出体外 C .H 2CO 3 / NaHCO 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 .很快排出体内 6、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 D .生长激素 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8、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 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不可能的原因是() 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B.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C.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9、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10、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1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 A.比较缓慢 B.比较广泛 C.时间比较长 D.迅速准确 1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 变化依次为( ) 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13、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 A.体液免疫 B.自身免疫 C.细胞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1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 A.体液大量流失 B.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C.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D.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15、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16、为了观察小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病变,可以采取哪项实验措施 ( ) A.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体 B.向甲状腺功能不足的小狗注射一定剂量的甲状腺激素 C.用碘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生物必修三试题及详细答案

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选择题 1.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辐射光能开始的 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 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2.某地的一种金龟子专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大象是初级消费者,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 2.5×108k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金龟子处于第三营养级②金龟子属于分解者 ③流向金龟子的能量至少为2.5×106 kJ ④金龟子从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零 A.①③ B.②④ C.只有② D.只有① 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4.某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此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c+d B.a>b+c C.a

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题

绝密★启用前 生物试卷 试 卷 说 明 1、本试卷分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 非选择题,请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交答题卡。 2、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命题范围:高中生物必修三 4、适用对象:重点部全体同学 5、出题人:高明阳审题人:陈丽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2.下列各组物质或离子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3.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6中含有激素、葡萄糖、尿素、CO2等物质 B.图中3、5、6所示的液体均不能互相渗透 C.内环境中的温度、渗透压一般保持恒定状态 D.酶促反应只发生在4中、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体内细胞能通过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C.内环境的成分随时处于变化中,但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中 D.胰岛素和胰液都是胰腺的分泌物,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5.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组成部 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突触只位于c处 B.兴奋时b处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C.Ⅱ处表示突触前膜,可发生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D.图中包括三个神经元,I与Ⅱ之间为组织液 6.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 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 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7.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 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 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 负电位 D.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8.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发生①过程的主要原因是肝糖元分解 B.正常情况下发生②过程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元与脂肪 C.图示中当由于①使血糖含量升高时A的分泌量增加,则A为胰岛素;当由于②使血糖含 量降低时,B的分泌量增加,则B为胰高血糖素 D.图示中③、④应分别为促进和抑制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综合测试试题(附:参考答案)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尿素、神经递质、氨基酸②麦芽糖、O2、葡萄糖 ③葡萄糖、抗体和胰岛素④丙酮酸、呼吸酶、糖被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不同 B.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减少 C.3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某海洋动物的体温一直保持在40℃左右,现将其组织细胞离体培养,测定细胞在不同温度下的耗氧速率,并绘出相应的曲线。该曲线应为() 4.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与BC段时间相同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降低 5.右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6.下面是有关人体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溏素对血糖浓度变化影响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当小肠大量吸收葡萄糖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 B.若数小时未进食,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 C.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脏分解糖元 7.检测某同学体内的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数目皆正常。但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后,体内抗B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数量却很低,可能的原因是() A.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B型肝炎疫苗导致B型肝炎病毒大量繁殖 C.B淋巴细胞表面没有抗体D.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无法正常增 8.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论述,正确的是() A.免疫球蛋白与某单细胞的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的繁殖属于细胞免疫 B.一种抗原只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C.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D.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等 9.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测试试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作者:————————————————————————————————日期: 2

长阳民高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3.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 4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5.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6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7.手不小心摸到滚烫的水壶,缩手反射发生与感觉疼痛的时间是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反射B.感到疼痛并同时缩手C.先缩手反射,后感觉疼痛D.依个体不同而不同 8.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a 点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而b、c、d、e四个点都能测到膜内外电位有变化,该现象说明了 3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含答案总结

高二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A.体液 B.细胞内液 C.消化液 D.细胞外液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 3-、HPO 4 2-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组织液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血浆量增加 D.淋巴减少 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液、B液和C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B.形成Na 2CO 3 排出体外

C.H 2CO 3 / NaHCO 3 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D.很快排出体内 6、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 ( ) 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D.生长激 素 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 ③④ 8、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 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 却患了流感,不可能的原因是() 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B.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C.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9、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10、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1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 A.比较缓慢 B.比较广泛 C.时间比较长 D.迅速准确 1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 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生物必修三习题

生物必修三习题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生物必修三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 1.1. 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卵巢、胃腺、肝脏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2.右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各项中正确的是() A.某人由于花粉过敏,会引起2的通透性增加,C液增加 B.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C中 C.2处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3处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 D.1处的氧气浓度高于C处,C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A处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的量大约是体液总量的1/3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4.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B.合成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 C.O 2 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5下列表示四种不同种群中的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的是() A .A B . B C . C D . D 6.与维持内环境稳定无关的生理活动是() 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B.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D.炎热的夏天,人体出汗散热使体温不至于上升 7.内环境的下列变化中,能引起浮肿的是() A.尿素浓度降低 B.血糖浓度降低 C.钙离子浓度降低 D.血浆蛋白浓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