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荆州中学、

孝感高中、鄂南高中、黄石二中

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B.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C.《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D.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C.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D.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C.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D.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人们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部署、持续推进。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平可及、

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被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二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理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三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四要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8年10月13日刊文)

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虽然仪器不会检测出病症,但人体却会有各种不适感,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所承受的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普遍拥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现代社会亚健康群体增多,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等问题日趋泛滥。

随着各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隐患日益严重,一种富有全局性的健康理念——“大健康”应运而生。它倡导人们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过渡到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树立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接收科学的健康指导,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走得安”。“大健康”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追求精神上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健康。当今医学界,单因单病的生物医学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因多病的“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大健康模式转变。大健康模式研究的不是病因,而是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其核心是通过个人健康管理,科学地排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摘编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材料三:

2013-2018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材料四:

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导致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从鸿茅药酒到权健事件,暴露出的是整个保健品行业普遍性的问题——不少保健品生产企业打着“高科技”“祖传秘方”等旗号,制假售假,甚至把产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诱导消费者上当。一些保健品在销售过程中,与消费者大套近乎、嘘寒问暖,“专家免费会诊”“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套路重重……种种乱象,坑害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

针对保健品市场乱象,必须加速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专项条例及配套实施细则,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强保健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要建立从原料到生产再到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明晰相关部门审批、监督和处罚职责,建立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出现问题,要露头就打、一查到底,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取缔违规企业;同时进行警示教育,要让公众客观认识保健品的“疗效”,以科学的理沦知识作正确的消费引导。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1月10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人民身体健康当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和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B.快节奏的生活,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业健康,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等问题频发。

C.材料三显示,近五年中罔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说明人民健康保健意识增强,保健品市场需求旺盛。

D.目前我国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主要包括制假售似、虚假宣传、欺骗性营销等,严重扰乱了行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应达到的水平。

B.“大健康”关注身体、精神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健康问题,该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C.鸿茅药酒和权健事件暴露了整个保健品行业都存在的违规生产和虚假销售的问题,尤其是用“疗效”欺骗消费者。

D.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原因是企业为了追求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而违规生产经营,与相关部门权责不清,监管不力也有关。

6.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请结合材料分角度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活着的仪式

王溱

听说相亲对象是位诗人时,我脑子里快速涌现出很多关于诗人的负面形象:贫困潦倒,愤世嫉俗……

不过我还是答应见见——这人长得太帅了,你看那照片,匀称的倒三角体形,脸部线条像用炭笔勾勒出来的,这简直就是中国版贝克汉姆嘛。

约定的那一天很快到来,诗人从照片里走了出来。他给我看他拍摄过的照片,或雄山峻岭,或一江春水,或落叶飘忽,都是他去过的地方;他给我描述他与美景的对话,那些对话使他诗情满溢;然后他把脸朝斜四十五度一仰,开始吟诗了。

我窃喜,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是穷光蛋嘛!你听,那些词从他嘴里迸出来,在我耳边绕一圈,两圈,我轻飘飘地就把自己塞入那些诗和画的意境中了。

我开始憧憬跟着他游山玩水拍照作诗的生活。然而每次我在微信里跟他提出见面,他都会以各种借口岔开话题,或者干脆打开语音功能吟起诗来。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都活在他的诗中了。

熬过几十个不能自拔的夜晚后,我决定去找他。我没有他确切的地址,只能天天到他所在的那个区去轧马路,一边走一边在脑中想象着:偶遇那一刻,他会吟出怎样一首令人惊喜的诗?

我忘了,马路可不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一辆大货车在距离我不到半米的地方刹停,扬起满脸灰。

货车司机噌噌下了车,张口就道:“不要命呀!”

我抬头一看,乱糟糟的胡须,发黄的T恤上沾着各种污渍,裤子被灰尘泼出奇怪的图案,大皮鞋已辨不清颜色,以致我盯着他看了半天才认出来,是诗人!

他也认出我来了,有些发慌,用最快的速度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拉拉衣角,脸向斜四十五度一仰,又摆出了诗人的姿态。

我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愤愤地问:“你到底是货车司机还是诗人?”

他一字一顿,说了一句诗一样的话:“开车,我活着的方式;诗,我活着的仪式。”

“活着还有仪式?”我惊讶地问。

“当然有!”他指了指副驾驶位说,“上车,我带你去看看。”

车子开得很慢,他一路沉默,始终保持着那个半仰着头的姿态,腰绷得笔挺,双手优雅地左右扭动着方向盘。若不是那身装扮,他还真像个优雅的指挥家。后面的车喇叭震天,有人伸出头来骂:“你丫散步哪?!”

他置若罔闻,缓缓开了口说:“生活,不易。”

他叹了口气说:“以前,我也一样,急,做什么都急,急了就骂,前面车开慢了骂,有人超车了骂,赶不上绿灯,也骂。”

“然后我的生活就只剩下骂了。”

“那又怎样?”我问。

“生活就不乐意了啊,人活一遭,怎么都是件值得好好对待的事吧?它不乐意也是正常的。”他说。

我开始觉得他脑子不太正常了,我扒拉着车门把手,颤抖地说:“停,停车。”

他没有停,继续说着:“为了安抚生活,我决定给它举行个仪式。”

“什么仪式?”我问。

“写诗呀!仪式的地点是很讲究的,你看,必须是最纯净的场所,不被浮躁的人类所污染的。”

我想起了他相机里的照片,问:“所以你就到处去旅游?”

“干吗要去旅游?”他奇怪地看着我说,“我开着车,每天都在旅游。”

“快看快看,夕阳!”他兴奋地指着前方说。

没等我回过神来,他已经开始吟诗:“落日!红了脸,躲起来,它要躲起来……”

不躲才一怪!我趁机跳下了车,头也不回地往人多的地方躲去。

“神经病!”这是我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

几个月后,我如愿跟一个算是事业有成的相亲对象结了婚。婚后生了第二个孩子之后,我辞去了工作,做起了全职家庭主妇。

这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了,大娃捣蛋,二娃哭闹,锅里的菜烧焦了,我蓬头垢面,呵斥着大娃,哄着二娃。当我手忙脚乱地解开二娃的尿裤,被一泡温润的童子尿喷得满脸都是的时候,忽然,我嘴里迸出了一句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19期,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拒绝和“我”再见面,是想维护自己的尊严;“我”骂他“神经病”,是因为“我”无法接受“诗人”对“我”的欺骗。

B.文章多次写到“诗人”“脸朝斜四十五度一仰”这个细节,突出了一个卑微困窘的货车司机内心深处隐藏着的自尊与倔强。

C.小说中的“我”在与“诗人”相亲前、相亲时、相亲后、马路相遇,直到“我”做了母亲后,心理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

D.小说以“我”的视角,采用抑扬结合的艺术手法,使“诗人的形象”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掀起波澜,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8.请从不同角度赏析小说结尾的划线句子。(6分)

9.“诗”是本篇小说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上官均,神宗熙宁亲策进士,擢第二。元丰中,蔡确荐为监察御史里行。时相州富人子杀人,谳狱为审刑、大理所疑,京师流言法官窦莘等受赇。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坐是,谪知光泽县。

元祐初,议者请兼用诗赋取士,宰相遂欲废经义。均言:“经术以理为主,而所根者本也;诗赋以文为工,而所逐者末也。今不计本末,而欲袭诗赋之敝,未见其为得也。”自熙宁以来,京师百司有谒禁。均言:“以诚待人,则人思竭忠;以疑遇物,则人思苟免。愿除开封、大理外,余皆释禁,以明洞达不疑之意。”遂论青苗,以为有惠民之名而无惠民之实,有目前之利而为终岁之患,愿罢之而复为常平籴粜之法。又言官冗之弊,请罢粟补吏,减任子员,节特奏名之滥,增摄官之举数,抑胥史之幸进,以清入仕之源。

又言:“治天下道二,宽与猛而已。宽过则缓而伤义,猛过则急而伤恩。术虽不同,其蠹政害民,一也。间者,监司务为惨刻,郡县望风趣办,不暇以便民为意。陛下临御,务从宽大,为吏者又复苟简纵弛,猛宽二者胥失。愿明诏四方,使之宽不纵恶,猛不伤惠,以起中和之风。”诏下其章。

蔡确弟硕盗贷官钱以万计,狱既上,均论确为宰相,挟邪挠法,当显正其罪,以厉百官。张璪、李清臣执政,与正人异趣,相继击去之。监察御史张舜民论边事,因及宰相文彦博,舜民左迁。均言:“风宪之任许风闻,所以广耳目也。舜民之言是,当行之;其言非,当容之。愿复舜民职。”不从。

时傅尧俞为中书侍郎,许将为左丞,韩忠彦为同知枢密院。三人者,论事多同异。均言:“吕大防坚强自任,每有差除,同列不敢异,唯许将时有异同。(苏)辙素与大防善,尽力排将。臣恐纲纪法令,自此败坏矣。”绍圣初,召拜左正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

B.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

C.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

D.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策,古代科举考试殿试中以写策论方式进行考试,上官均在皇帝亲自主持的策试中考取了进士第二名。B.经义,是古代科举考试巾的一个重要科目,宋代经义文在题型、结构等方面已具备八股文的一些特征。

C.风宪,是古代掌管风纪法度、检举弹劾百官、整治地方官吏作风和考核治绩的官职,亦称御史,隶属吏部。

D.枢密院,古代官署名,宋代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大权,其设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军权的控制。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官均敢于直言进谏。他为法官窦莘之事上疏被贬为光泽县县令后,还进言阻止宰相废除经义。

B.上官均主张为政考虑民生。对于青苗法,他认为没有给了百姓真正的实惠,应该恢复为常平籴粜之法。C.上官均决不徇私枉法。存审理蔡硕非法借贷官府钱币的案件中,上官均不因其曾推荐自己为官而徇私。D.上官均言论切中时弊。他指出谒禁让人只想苟且免于罪罚,冗官之弊要从根本上整治,政令要有中和之风。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不计本末,而欲袭诗赋之敝,未见其为得也。(5分)

(2)吕大防坚强自任,每有差除,同列不敢异,唯许将时有异同。(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江城子

【金】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注释】“西北神州”二句:金朝曾占有南宋西北疆域,当时又被元人所占,词人与金朝有志之士痛心国丧,欲救国而不能,只得聚会新亭,一洒忧国之泪。三十六峰:指嵩山。钓鱼坛:在浙江富春山,相传是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起句突兀,写醉中闻鸡起舞,表示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自己心系社稷,欲有所为。

B.“古来豪侠数幽并”一句承上启下,既谓己尚存豪侠气概,又引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C.下阕“他日封侯”一句,舍我其谁的自信豪壮溢于言表,体现了词人清雄豪放的风格。

D.全词情感多处顿挫起伏,而贯穿其中的基调是理想与境遇的矛盾所带来的深沉痛楚。

15.全词两处写景,即上阕“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与下阕“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的师生关系。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表达的感慨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类似。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依赖创始于美国军方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无论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和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都需要GPS导航定位授时,而我们只能接收到数据粗糙的民码GPS信号,还存在被阻断的危险。近年来,从“中国奇迹”到“中国分享”,快速发展的北斗系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今年年初,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建设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不能,依循他国道路,而应自主创新。与之前发射的卫星相比,()。近年来,北斗系统在智慧城市、减灾救灾、精准机控等领域,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带来技术创新和突破。开放的北斗,还与世界携手共赢。北斗基础产品已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不少沿海国家的舵手们指引方向,赢得海内外。“2035年前,我国将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空天地海、高精

度安全可靠、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时空体系,从而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总设计师杨长风地说。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还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

B.无论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或者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

C.无论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和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

D.无论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还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更高精度氢原子钟的配置,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的实现,使北斗三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B.北斗三号配置了更高精度的氢原子钟,实现了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C.北斗三号更高精度的氢原于钟的配置,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的实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D.配置更高精度的氢原子钟,实现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使北斗三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胶柱鼓瑟初露锋芒交口称赞毋庸置疑

B.胶柱鼓瑟脱颖而出拍手称快信誓旦旦

C.邯郸学步初露锋芒交口称赞信誓旦旦

D.邯郸学步脱颖而出拍手称快毋庸置疑

20.下面是一位高中生写的请假条,在语言表达上有五处不得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请假条

王老师:

昨晚我受凉感冒,贵体欠安。作为您的高徒,我本不应该耽误学业,但病情严重,急需到医院诊治。故向您请假,务必批准,不得延误。

学生:小明

×年×月×日

21.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于2019年10月中下旬在武汉市举行。假如开赛后某一天,来自外地的小明要从仁和路出发,依次观看帆船、篮球和羽毛球比赛。请你依据“武汉市地铁线路图”编一条短信,告诉他如何乘坐地铁前往观赛。不超过150字。(6分)

武汉市地铁线路图(部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时代,要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需要别人全面客观地看,更需要我们生动准确地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

请以“讲好中国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D(应是:叙述口吻越轻松,矛盾冲突越激烈,才能带来更大张力。也扩大了范围,原文仅以《孔乙己》为例,并非所有小说如此)

2.C(夸大作用)

3.D(A.“只有……才能”太绝对B.范围扩大。原文是“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C.无中生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B(强加因果。“导致”错,原文意思是说“与之有关”。)

5.C(“整个保健品行业都”以偏概全,“尤其是用‘疗效’欺骗消费者”无中生有。)

6.政府(政策):政策导引,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完善服务体系。理念:宣传“大健康”理念,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行业(市场):对保健品行业要加强保健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范保健品企业主体行为,坚决打击保健品市场乱象。(每点2分,答出角度给1分,分析给1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7.A(“诗人”并没有“拒绝”再见面,而是逃避见面。“我”骂“诗人”是“神经病”的根本原因是“我”理解不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与体悟。)

8.(1)情节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引人深思。(2)结构上与前文“诗人”“生活不易”的感慨遥相呼应,突出当下人们普遍的生活状态。(3)情感上,含蓄地表达了“我”对“诗人”生活态度的认可,使文章又生一层波澜。(4)动作描写,突出我生活的忙碌混乱,而“我嘴里逬出了一句诗”含蓄地暗示主旨,面对纷乱糟糕的生活,寻求精神层面的寄托才是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5)语言含蓄蕴藉,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又意味深长。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9.(1)“诗”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我”因为喜欢“诗人”的诗而急于去见他,才发现他的真实身份;我因被他开车时吟诗的举动惊吓而逃之夭夭。

(2)“诗”是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渠道。它是人物活着的仪式,也是对抗生活的方式,是超脱现实困境的出路,爱诗吟诗更是他们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的象征。

(3)“诗”是表现作品主题的关键所在。它象征着人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作品借此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不易要善于发现其中的美与诗意,以此安抚生活,抚慰现实。

(4)在小人物平凡、忙碌、糟糕的生活中融入“诗”这个反差性很强的要素,在诗意的雅与生活的俗的交锋中,让人深思。(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B

11.C(御史不属于六部)

12.C(曾推荐上官均为官的是蔡硕的哥哥蔡确)

13.(1)如果不考虑本末(的区别),而要承袭考试诗赋的弊端,我看不到这么做可以得到什么。(句意3分;“计”:考虑,1分;“敝”,弊端,害处,1分)

(2)吕大防性格强势刚愎自用,每当任职官员,同僚都不敢表示异议,只有许将有时发表不同意见。(句意3分;“坚强自任”:性格强势刚愎自用,1分;“差除”:官职任命,1分)

【参考译文】

上官均字彦衡,是邵武人。神宗熙宁年间皇帝亲自策试进士,选为第二名。元丰年间,蔡确推荐他为监察御史里行。当时,相州富家子弟杀人,案件的审理受到审刑、大理寺的怀疑,京城中谣传法官窦莘等人接受贿赂。蔡确安排猜忌阴险的官吏几十人,残酷地整治窦莘等人,没有人敢申明冤情。上官均上疏说明情况,请求下诏让大臣参与审理,但因此获罪,被贬谪为光泽县县令。

哲宗元祐初年,有谏官请示兼用诗赋来考试录取士人,宰相就想废除考试经义。上官均说:“经学以理为主,使人得到的是根本;诗赋以文为主,使人追逐的是末梢小节。如果不考虑本末(的区别),而要承袭考试诗赋的弊端,我看不到这么做可以得到什么。”从熙宁时期以来,京城众多官府禁止接待外人。上官均说:“以诚待人,别人就会竭力尽忠;用怀疑的态度待人接物,人们就会只想苟且免于罪罚而得过且过。”希望除了开封、大理之外,其它地方都取消禁令,以表明胸襟磊落,对人不疑之意。接着又评论青苗法,认为它只有惠及百姓的名声却没有惠及百姓的实际,虽有眼前利益但却成为常年的祸患,希望停止青苗法而恢复常平籴粜法。又进言说官吏冗多的弊端,请求停止入粟补官,减少任命子员,控制过多的"特奏名",增加代理官职的数量。抑制办事人员做官,从根本上来整治冗官的现状。又进言说:“治理天下无非宽和猛两种方法,过于宽松则(好的)政令就会推行缓慢,太严厉就会过激有损德惠。方法虽然不同,但危害国家和人民是一样的。近来,监司(监察官吏)用法严酷苛刻,郡县等地方官员(也就)跟风催促办理(强行推行政令),来不及把便利百姓放在心上。陛下亲自主持朝政时,力求宽大为怀,官吏们就又草率简略,放纵松懈,(这样)政令在宽猛两方面都有所失。希望皇上明令诏告天下,使政令宽松而不纵恶,严厉而不失恩德,以此来兴起中正和顺之风。”皇帝按他的奏章之意下诏书。

蔡确的弟弟蔡硕非法借贷官府的钱币数以万计,他的案件呈上后,上官均抨击蔡确身为宰相,却伙同坏人犯法,应当揭露他的罪行,来告诫百官。张璪、李清臣等人掌权,与正直的人的志向不同,将正派的官员相继排挤出朝廷。监察御史张舜民议论边塞的事情,因为涉及宰相文彦博,张舜民被贬官。上官均说:“御史官员可以议论传闻的事情,这有利于增长见闻。张舜民的话正确,就应当听从;他的话不对,就应当宽容。希望恢复张舜民的官职。”但他的建议没有被批准。

当时傅尧俞任职中书侍郎,许将任职左丞,韩忠彦任职同知枢密院。这三个人论事多有不同意见。上官均说:“吕大防性格强势刚愎自用,每当任职官员,同僚都不敢表示异议,只有许将有时发表不同意见。苏辙与吕大防交好,尽力排挤许将,我担心国家的纲纪法令,从此败坏了。”绍圣初年,被任命为左正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

14.C(并非自信豪壮,而是壮志难酬,青史无名的愤懑不甘)

15.上阙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剑气直冲星斗的宝剑,渲染出豪壮的意境。(2分)体现词人渴望大展拳脚,收复失地的凌云壮志。(1分)下阙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描写钓鱼台上风雨如磐,天地迷冥,营造出悲戚迷茫的氛围。(2分)强调词人壮志难酬,年华空老,不得已而隐逸的忧愤和感伤。(1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D(关联词搭配不当“无论”不能与“和、或者”搭配,排除B和C;逻辑不当,“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应放在“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之前,排除A。)

18.B(由前一句“与之前发射卫星相比”,此句主语应为“北斗三号”,故排除A、C和D。)

19.C(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胶柱鼓瑟:现含贬义,比喻拘泥陈规,不能灵活变通。初露锋芒:比喻初次显示出棱角或刚开始表

现出力量或才能。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交口称赞:异口同声地称赞。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信誓旦旦:誓言说得极为诚恳。毋

庸置疑:理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一般作谓语、补语,不作状语)

20.“贵体欠安”改为“身体不适”;“高徒”改为“学生”;“务必”改为“请”;把“不得延误”删去;请假时间要明确,可改为“请假一天(或X天)”(每答对一处给1分,只指出错误,没作修改或修改有误,均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小明,你可以)在仁和路站搭乘地铁四号线,在岳家嘴站换乘地铁8号线,于梨园站下车,前往东湖比赛场地观看帆船比赛(2分);之后返回岳家嘴站,换乘(搭乘亦可)地铁4号线,在洪山广场站下车,到洪山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2分);最后在此站搭乘2号线,于广埠屯站下车,至武大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观看羽毛球比赛。(或答:最后在此站搭乘4号线,到中南路站转乘2号线到广埠屯站下车,至武大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观看羽毛球比赛。)(2分)

四、写作

22.(60分)

作文审题要点:

1.三个关键点:“讲”、“中国故事”和“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

2.“中国故事”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群体的;可以是历史、文化、科技、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但应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故事。

3.“讲”指的可以是态度、方式、平台、工具等等。

4.“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让世界人民了解、理解正面的中国形象。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 . . . . . .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 四市一模语文试卷严格按照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的范围及要求来选材、命制的。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基本仿照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按照考点要求,本试卷分别考查了语音辨析、成语使用、设置情境写排比句、压缩语段概括要点、文言实词、筛选信息作出判断、文言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提示性命题作文。文科加试题考查了文言语段的断句、文学常识、概括内容、名著阅读和材料分析鉴赏。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考查成语使用,选用了中国足协严厉处罚涉赌球队的材料,春节黄金周刚流行的新游戏、美国和中国在金融行业的较量、90后青年对《论语》的阅读和理解都有所涉及。12岁的徐州少年主动照顾患病的母亲,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奉献的是可贵的爱心,以此为材料命制的一道情景写句题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会引发考生长时间的思考,又为考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此外,文学类文本“另一片天空”、论述类文本“公众掌控遥控板是最大的时务”和作文“眼光”都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模拟和预测结合 模拟试卷既要有模仿性,即紧跟上一年高考试卷的命题,又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当年试卷的些微变化,起到一定的前瞻性,对考生有所启发、思考,提高考生的应试备考能力,提高得分。本试卷的语音辨析没有完全按照09高考试题的模式命制,而是考查了两组多音字和两组形近字(去年高考全部考查多音字),这样至少考查面广了一些。压缩语段,去年高考时一句话压缩,而且选用材料大多采用科技类较多。本试卷采用著名作家严文井有关寓言的形象描述,要求考生既要压缩内容进行概括,还要用简明直白的语言转述,与高考命题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去年江苏高考语文均分96分,无锡市均分102分。本卷经过200份试卷的抽样统计,均分为100.85,难度高于去年高考。因为一模考试有一个检测、诊断功能,重点是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

六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检测试卷 时量: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 .枯涸(h é) 踱步(d ù) 戛然而止(g á) B .伎俩 (zh ī) 要挟(xi é) 不屑置辩(xi è) C. 颓唐(tu í) 蜷缩(ju ǎn ) 忐忑不安(t è) D .阻挠(n áo ) 岔道(ch à) 寝食难安(q ǐn )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脉博 静谧 唏嘘 焦躁不安 B .摩挲 璀璨 青睐 谈笑风生 C .伶俐 仓穹 慷慨 甘败下风 D. 铿锵 懒惰 防碍 世外桃源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是一个计算机专家,我们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请教,不耻下问。 B.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C.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D.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小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句子是( )(2分) A.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既要独立思考,又要相互合作,积极探索。 C.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D.各地中小学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电话号码 家长 姓 考号 考室 姓 学校 装 订 线

5、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2分) A.草木皆兵何乐不为色厉内荏 B.怒发冲冠一发千钧肝肠寸断 C.口是心非炮火连天伶牙俐齿 D.呆若木鸡一日三秋如虎添翼 6、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是()(2分) (1)瞬间,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一线光亮。 (2)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泽,变成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宝蓝色的天幕上。 (3)渐渐的,渐渐的,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似乎比先前更明亮,更皎洁。 (4)为了看月食,人们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 (5)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眼前。 (6)周围的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 A.(4)(6)(5)(2)(1)(3)B. (4)(5)(2)(6)(1)(3) C. (4)(5)(6)(2)(3)(1)D. (4)(5)(6)(3)(2)(1) 7、下面句子中,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2分)A.他不能给你讲真话。B.难道他能不给你讲真话? C.他能不给你讲真话吗?D.他不能不给你讲真话。 8、下列四句中,和“风来花自舞”对仗最工整的一句是()(2分)A. 千树落花红B. 云傍马头生C.山高月上迟D.春到鸟能言 9、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 (1)拈轻怕重()(2)举一反三() (3)犹豫不决()(4)囫囵吞枣()

山西省孝义市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孝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公共福利支出有刚性特征,表现为公共福利支出规模在一个较长时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不依赖经济周期的变动。政府支出规模在经济衰退期扩张,在繁荣期却削减不多,导致政府支出呈长期向上趋势。福利刚性源于公众对公共福利的刚性依赖。民众期望公共福利越来越高,能升不能降,否则产生不满。 福利刚性抑制了政府灵活调整支出结构、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能力。当经济衰退和财政收入下降时,若政府不能削减福利支出,就只能通过加税、缩减公共投资支出或举债来维持。公共福利刚性的存在最终拖累经济增长,使政府陷入了“两难”:一方面,在财力不足时,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福利支出将抑制经济增长,从而抑制财政收入增长和公众长期福利的改善;举债则会加大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甚至破产或垮台。另一方面,若削减公共福利支出,则将引发公众不满,也可能导致政府垮台。此即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公共福利陷阱”。 所有国家都可能落入公共福利陷阱,而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更易落入这个陷阱。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是指人均而非绝大多数人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少数人高收入或超高收入,而多数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未摆脱贫困。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前,多为落后农业国,为摆脱普遍贫穷和实现追赶,不得不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010级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三集备组) 【得分情况】 1——7题满分23分,年段有四、五十位同学得满分,每班近二十位同学得20分以上(含20分),十几位同学得15分(含15分)以下。 【评分情况】(按评分要求评分) 1、2题必修一课内必修一文言文阅读(4分) 这两题完成很好,基本上都选对了,个别学生做错一题,第2题错得较第1题稍多些。 默写名篇名句(6分) 第3题默写名篇名句得满分的同学较多约占三分之一,失分的原因主要是错别字,以(4)(6)句最甚,主要错误有如下:(1)“夙”错写成“宿”(2)“长”错写成“常”、“陆”错写成“路”(3)“尘”错写成“陈”、“庭”的广字头里面写成“延”字(4)很多同学句前漏了“又有”、“激”错写成“急”(5)“槊”错写成“塑”或“朔”(6)“无禁”错写成“不尽”;也有少数同学背错句子造成失分。 选择题4、5两题百分六十的同学全对,错一个的主要是第5 题错选为其它项。 第6题翻译句子5分,全对的占五分之一左右,此题可以看出学生认真复习与否,第一小题“道”“进”翻译错误“道义”“进一步”,第二小题“无厚”“有间”“游刃必有余地”也翻译不准确。 第7题半数学生断句三处全对,得3分,造成失分的错误主要是断在“以”、“有涯”和“为知者殆”后;另外有些同学漏做此题、只断一处或多断了两处。 【复习建议】 1、默写小测要坚持,可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进行。同桌出题互考,课代表课前三分钟出题写在黑板上,每册一张试卷测试等等。 2、历来是文言文是考测的重点,也是学生得分的难点,也最能反映学生古文阅读水平的高低。做好注重必修课本课内文言文知识复习,注重向课外文言阅读进行能力迁移。 3、不断做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不让语文拖后腿,尽量减少失误,这也是提高薄弱科成绩的最有效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8、(1)“思归之念” 【得分情况】 这道题四分,学生得满分的很少,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大多数学生拿2分与三分。【评分标准】 1)否定“思归之念”的,扣一分。 2)没有具体分析全诗的,要酌情扣分。 3)分析为归乡之情的得2分。 4)单纯分析景物描写,认为就是抒发闲适之情的,得1分。 (2)理解“合”字的含义: 【得分情况】 大多数学生得1分。 【评分标准】 以下两种答案打2分:1)准确写出“合”的字面义和句中义,以及手法和表达效果;2)写出“合”的意思,并结合“飞鸟望田飞”分析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 1、教授学生诗歌鉴赏的审题步骤和解题模式。

广州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广州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 1、命题依据 广东省语文科试题考点安排科学得体,内容难易得当,秉承了科学高考稳中有变,及继承传统和改革变更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试卷内容设置,分值分布,均严格遵守《广 东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做到与新课标《考试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基本保持一致,体现继承长处的特点;而另一方面其变化主要体现在考点轮考,和题目设置思路的更新(具体体现为题目的具体化、人性化、梯度化和公道化——突现了高考的检测和筛选功能。 2、趋势变化: 高考试卷较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在具体的题型设置上有细微的改动,其余的仍旧依据高考大纲的精神进行设题。 3、试卷结构 (一基础部分(选择题1—4题和22、23两小题 1、语音部分。试题内容全部出自考纲要求所掌握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里。形式为沿袭08、09年的比对考查形式(音近字、形近字、多音字,如“皎洁/打搅”“业绩/污渍”“埋伏/埋怨”;还是要注重积累啊! 字形题已多年未考,此考点往往被集中隐性体现在作文错别字的扣分里边;但效果不好——评卷场中,(组长们反复强调但仍有不少老师忽略找错别字。估计广东要率先回回。 2、词语部分。沿袭广东传统,继续采用情景语段判别词语的方式;对象也还是成 语。实词和虚词?鋈匆押镁貌患儆傲耍蝗咦酆系比皇亲詈玫男问剑逑秩嫘宰酆闲裕还讯瓤赡芙档汀? 3.病句部分。这是非常好的一道题目;语文教学的目的除了学习语言之外,还有就是训练人的思维逻辑(句子的连贯衔接、阅读、写作更是如此;它可以说是必考的!这次的题目设置是常见病句类型里边的“句式杂糅”“概念混淆”“搭配不当”;总体难度不大。温习时我们只要抓住病句的类型一一排查即可。题目中的“没有语病的一项”设置也是很科学的,使考查具有了全面性和灵活性! 4.连贯衔接题。这种题型考查能力是很强的,要完成它需要有较强的语文素养和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但选择题的形式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一般找出暗示性的关键词语即可,合适尽大部分的考生解答,也属于基础题。但此类题型已“老化”,缺乏创新,另外该次此题,与后面题目考查内容上有重复;可能置换,如语言表达委婉类。文学文化常识题回回?估计还要过一段子! 5.语言运用与表达题。22题约考生0分,均匀分3.31分略高于去年的1.73分;而23 题近人0分,均匀2.56分。 难易设置公道,今年的语文平均成绩达91.6分;纵观整张试卷,相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题目都是不大的;但这样往往就不容易拉开考生的间隔!于是出题者在语用题中加大了难度——高分不容易了,“蒙”就更不可能了!是比较好的题目估计继续维持现状(只是考点有重叠,都包含了连贯得体的因素——还有选择题4,作为语文压轴题

高二英语六校联考答案

2009—2010学年度六校联考 高二英语参考答案 听力理解 1—15 ABACC BBACB BAAAB 听取信息 16. colleges 17. 1840s / 1840’s 18. dinning room 19. directions 20. floor 单项选择 21—35 DCBDA CBDCA CDABA 完形填空 36—45 BDABC ABBDD 语法填空 46. a 47. donated 48. so 49. largest 50. as 51. to speak 52. for 53. Since 54. is involved 55. which 56—70 DBAAB DCABB ACCCB 信息匹配:71—75 CEDFA 单词拼写 1. poems 2. predicted 3. bled 4. mud 5. wrist 6. architecture 7. Judging 8. eruption 9. branches 10. lack / shortage 完成句子 1. first aid 2. contribute / donate … to 3. made up of 4. put up with 书面表达 As we all know, Helen Keller is a great American writer, but she was deaf and blind and couldn’t say a word because of a terrible fever at the age of two. With the help of her teacher, she overcame all the troubles she met and studied hard. She wrote a lot of books, the most famous of which is “If I had the power of sight for three days.” When I first knew about her, I was moved by her optimism, her determination and her kindness. I even felt ashamed, a disabled woman could do like this, I should do it better. She set a good example for me and became my favorite. From her, I know that laziness and pessimism are more terrible than physical and mental disadvantages. If we are determined, nothing is impossible. I will study hard to make achievements like Helen Keller. 1

2020.2021河北衡水高三语文一模模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2020(202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学》以“明德”作为思想的聚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明“明德”。历代的学者对“明德”概念做出不同的解释,东汉儒者郑玄释为“至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释为“光明之德”,清人唐文治释为“君德”。这些阐释看似不一,但是都反映出“明德”与先王政教之间1A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结合“明德”思想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大学》文本来看,《大学》中的“明德”思想实际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1B 其一,“明德”指理性的政治美德,“明明德”就是要彰明、弘扬这种美德。从《大学》中的阐发来看,从政之人要心怀仁爱百姓之心,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君主和百官应以义制利,不以个人私欲损害百姓的利益和福祉;君主百官要做到内心公平中正,一言一行为百姓起到示范作用。《大学》中将“明德”指向“明政之德”,是对早期“明德”传统的继承。“明德”最早出现在金文中,指承自先祖、以威仪和勤政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品格。在《国语》《左传》《康诰》等早期文献中,“明德”也多次出现,用以颂扬古代圣王的美好德行 3B。在这些文献中,“明德”常与“幽昏””无礼”等词对举而出现,凸显出“明德”是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等非理性的政治品性的对立面。 其二,“明德”也指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就是通过教育和自明,使人所本有的光明德性得以显明。《大学》对早期的“明德”乃“明政之德”的传统进行了继承,但同时对“明德”的主体和“明德”之“德”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在西周及更早的时期都是推行王官之学,早期的“明德”具有着鲜明的贵族性,但是在《大学》中,“德”不再被认为是君主、官员、贵族所独享,而是属于所有人。对“明德”的主体进行扩充,一方面体现出人文秩序的构建、

高中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纵观整套试卷,整体来讲,难度适中,无偏难怪题,从基础知识到能力考核再到文章的写作,从古文、古诗歌到现代文阅读,从题型到题量,各个方面把握的都很好。总体来说,语文试题基本成功。下面我将重点从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文默写以及作文这四个方面对这套试卷作具体分析如下。 这则文言文首先考察了学生对实词的理解,属于传统上对实词意思的理解考查;其次是断句,断句题须在学生读懂、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才可能作对。本次考试没有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但文化常识是近年来高考的新考点,文化常识题仍需在以后的复习中给予关注;然后是对文章的有关内容考查,是个传统题,难度也不大。在学生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是可以答对的;最后是两句翻译,难度也不大。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学生对重点字的理解有些偏差,如“恩遇弥厚”中的“弥”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得理解出来,其实学生如果能够联想到“欲盖弥彰”这个词语的话,那么这个“弥”更加的意思就相对好理解了。从出题的角度看是符合考试规则的,从答题的考生的角度说,基本没增加什么难度。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仍需注意,如“释褐”中褐指的是粗布或粗布衣服,依照旧制,新进士必须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来比喻做官或者进士及第授予官职。这样的词语积累多了,也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这次考查的是一首古诗,是唐朝白居易《夜筝》,而且有一问是这首诗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哪几句诗,这个出人意外,却也是情理之中。用这一方式,考查的是平日里考生对古诗,对课本,对基础的学习掌握程度,更为关键是,如果考生没有将《琵琶行》背下来并且理解,此题则全然无法下手。由此看,基本功的扎实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基础知识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是这首诗中的“紫袖”代指的是弹筝人这一点大多数学生的学生没有读数来,他们把紫袖的称谓纷纷指向作者。在评讲试卷的过程中,我会把“紫袖”代弹者,和“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这些特指的指代对象告诉学生。其次重点分析第二句中的炼字,两个“自”字,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自弹”,是信手弹来,得心应手;“自感”,则见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旧时的乐伎大多有一本辛酸史,诗中的弹筝人虽未像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但是从“暗低容”三个字就能使读者想象无穷。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去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是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让读者去领悟,去想象那筝曲的绝妙之处,着一点和《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诗文默写题考得都是刚讲过的古诗文,分别是杜甫的《登高》,李白的《蜀道难》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几个名句,原则上考察的常见名句,提示语简单明了,难度不大,但是学生这道题答得并不好,平均分3分4分左右。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将句子锁定准确,但是有个别字确实不容易写对。这也给我以后的教学提了个醒,以后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抽查学生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背诵等记在心里,同样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其中的重点字词书写出来,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卷面上,争取做到这样的题一分不失。 最后说作文,这是占半壁江山的一个大题。这次的作文仍是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一则寓言材料。一只小蚂蚁跟着哥哥去寻食,突然天下起了大雨,哥哥对着蚂蚁喊“快跑”,小蚂蚁却看到蜗牛在雨中慢悠悠爬着,不慌不忙。就问哥哥:“为什么蜗牛不跑?”哥哥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而且题中明确要求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也就是对文体特征有了明确的规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题材不限了。在我们这个物质相对丰富的社会,社会的层级差别也依然存在,有些人依仗上辈资本,过着得风得雨的生活,有些人出生于社会底层,便牢骚满腹,却不知行动。面对现实,青年们要有怎样的姿态生活才更有意义?这也是考生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则材料要求写议论行文:我们可以试着分析现实是怎样的,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生命更加丰富有厚度。这里的“伞”是个喻体,比喻的是可以给人提供保护的外部条件,如富裕的家境、杰出的父母、个人的天赋、超人的优势等,也就是没有这些外部条件的人就必须努力拼搏。

高三语文试题试卷分析

高三语文试题试卷分析 第四题 13题,文言文翻译 (1)彦超翌日奉表待罪,帝遣中使慰谕,令赴朝谒。(3分) 译文:王彦超第二天献表请罪,皇帝派中使前去劝慰他,让他到朝廷进见。(3分。“奉表待罪”“慰谕”“谒”各1分) 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句中重要的实词不能根据语境准确地翻译出来,而是很随意地译出大意,如把“慰谕”译成“告诉”“下旨给他”等。 该题多数学生得1~2分。 (2)彦超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居处服用,咸遵俭约。(4分) 译文:王彦超全部辞退了吃闲饭的男女仆人,日常生活穿戴费用,都遵循节俭的原则。(4分。“斥去”“服用”“俭约”各1分,“仆妾之冗食者”句式1分) 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①翻译时句式落实不到位,题中的“仆妾之冗食者”是典型的定语后置句,很多同学不能在译文中体现。 ②译文不通畅,“咸遵俭约”应译为“都遵循节俭的原则”,不少同学不能补充出句子的中心词。 该题多数学生得2~3分。 (3)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3分) 译文:现在我已经老迈无能,希望能够告老退休返回家园,这是我的愿望。(3分。“衰朽”“乞骸骨”各1分,“臣之愿也”句式1分) 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重要文言知识积累不够,如:“乞骸骨”,在《张衡传》中学习过,很多同学不能准确翻译。题中的“臣之原也”是判断句,有不少同学没在译文中体现出来。 该题多数学生得2~3分 建议: 学生翻译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学生对重点课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够,掌握不扎实,灵活运用能力差。 14题,诗歌鉴赏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下句写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一道白练。(4分,“高远明净”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①审题不清,很多同学没审清本题的落脚点是对景物特点的概括,竟答成了情感基调。 ②答题不规范,大部分学生答题没有小标号,没有步骤,只是笼统地写感受。 ③鉴赏性的词语匮乏,答题时表述不够准确。如对于画面特点的概括,不少学生用了“美丽”“诗意”等笼统的词语。 该题多数学生得1~2分。 (2)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前两句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4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①审题意识不强,题中明确要求“联系全诗”,但是很多同学没有联系诗中的具体诗句去分析情感。 ②答题时缺乏步骤,没有序号标注,得分点很容易隐于纷杂的卷面中。 ③对诗歌整体把握能力不够。从试卷上呈现的答案看,不少学生没有准确地把握住这首诗歌,竟出现了“壮志难酬”“思乡”“对朋友的思念”等不准确的情感判断。 该题多数学生得2~3分。 建议: 加强训练,增强学生审题意识、规范答题意识,形成答题模式;准确理解诗意,掌握答题术语。 15题,名句名篇默写 学生答卷存在问题: 书写不规范、潦草,字迹不清,识记不牢,错别字多,几乎每一句都会有错别字。((1)也—者;鹃—娟;(2)齐—其;(3)夙—素,砧—毡、拈;(4)义—亦) 该题多数学生得3~4分。 建议: 名句名篇要强化背诵,更应重视书写,写规范,写正确,重在抓落实,坚持不懈。 第五题 16题,参考答案:③⑥①④②⑤(4分。答对3项得1分,4项得2分,全对得4分)

天津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初检测(六校联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初检测六校联考 数学学科试卷 第I 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1.已知集合{ } {}2 2|, |g 14lo A x x B x x ==<≤,则A B =I ( ) A .(),2-∞ B .()0,2 C .()2,0- D .(]2,2- 2.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2c a =,则cos B =( ) A . 34 B . 14 C .4 D .3 3.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为( ) ①“函数sin 2y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2 π ”为真命题; ②对于命题p :0x R ?∈,20010x x ++<,则命题p 的否定:x R ?∈,210x x ++≥ ③若,m n R ∈ ,“ n m ln ln <”是“n m e e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④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2,σ2 ),P (ξ<4)=0.8则P (2≤ξ<4)=0.3. A.0 B. 1 C. 2 D.3 4. 函数()()R x x x x f ∈+= 2cos 232sin 21,将函数()x f 的图象向右平移3 π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x g 的图象,则()x g 在区间?? ? ???20π,上的最小值为( )

A.0 B.23- C.-1 D.2 1 5.已知双曲线()0,01:2222>>=-b a b y a x C 的右焦点为F ,抛物线x y 162 =与双曲线C 共焦 点,点A 在双曲线的渐近线上,OAF ?是等边三角形 (O 为原点),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A. 112422=-y x B.141222=-y x C.1322=-y x D.13 22 =-y x 6.已知数列{}n a 满足() *+∈- =N n a a n n 1 11,且21=a ,则2020a =( ) A.-1 B. 21 C.2 3 D.2 7.已知函数2 ()2sin 12x x f x e =+-,15 (log 3),a f =0.5(0.4)b f -=-, 3log 3.1(3)c f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 ) A.a c b >> B.b c a >> C.c b a >> D.a b c >> 8.已知56 BAC π ∠= ,3,AB AC ==BP BC λ=u u u r u u u r ,且5AP BC ?=-u u u r u u u r ,则λ的值为( ) A. 12 B.23 C.13 D.1 4 9.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 ???<≤--≤---=)10(,12) 1(,2 7321)(2 x x x x x f x ,若关于t 的方程)()(R m m t f ∈=恰有5个不同的实数根54321,,,,t t t t t ,则54321t t t t t ++++的取值范围是 ( )

【试卷分析】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年秋季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这次考试,在考纲变化但没有标准的试卷样式前提下,我们高三没有借鉴他校的新题型来命题,而采用了20**年高考语文的试卷样式,只是要求学生选作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答题,可以说,既不变却也跟着考纲的变化在变,一方面,不作大幅改变,更不盲目改变,一切猜测的改变只会扰乱学生的心,先让学生接触小说类题型,这已经足够。所以试卷总分150分,各种试题的题型、题量、赋分值完全与云南省20**年高考试题接轨,可以说试卷中规中矩,没有偏题与怪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是一份现代气息浓、时代色彩强、人文内涵广的较好试卷。 二、试题具体特点 (1)侧重于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文言文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辨别与筛选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些试题的设置都强化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2)侧重于对学生文化积淀的考查。如名句名篇的默写6分完全选用高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古诗鉴赏11分更是直接命题,涉及古诗词部分竟达25分之多,可以说有力地考查了古典文化的积淀。 (3)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无论是成语辨析,还是现代文阅读,都显示了命题人的特点风格和文化底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再也不能在语文的试场上成为佼佼者了,这也就为高三复习时要关注热点﹑焦点指明了方向。 二、我校考试情况分析我校参考人数,理科721人;及格人数,398人;最高分 110分;最低分64;总均分90.47;及格率55.20%,在富源县六个高中排名第三,与第一名胜景中学差距比较大,与富源一中差距不大。文科634人,最高分108分,最低分66,总均分,91.45分,及格人数401,及格率63.25%,全县排名第三。各班级的状况也参差不齐,重点班均分差距不到2分,在允许值范围之内,普通理科班之间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差距近6分,文科普通班差距达2分之多,这反映出各班学生备考的状况不平衡,需要教师善加引导,全心投入,把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暴露出的问题 1、学生考试方面的问题:(1)学生对考试的重视不够。(2)个别班级有作 弊现象。(3)考试之前老师没有带领学生复习一节课,都是上到哪,就停在哪,这样,学生没有考试的整体思维。(4)一轮复习都是分专题的,学生忘记的以前学的专题的知识。 2、学生学习和知识方面的问题:(1)学生文化积淀较薄弱,中国古代文化常 识、成语题普通班据不完全统计,正确率不会高于20%,名句名篇默写平均分只有 5.6分,难度系数0.7,全校重点班班平均分未达到6分,而理专平均分竟只有3分 多。如此低难度的题目考试效果却不十分理想,原因是一方面教师检查背诵的力度不大,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态度存在功利性,不肯下功夫背诵,对语文学习总的时间投入不多。 (2)学生鉴赏能力不强,表述欠规范、欠准确,特别是古典诗词怎么应对,无所适从,学生既不懂如何鉴赏诗词,不懂诗词本身的内容和情感,更不懂按照什么步骤组织语言,有没有具体的套路,这道题均分1.1分,有的班级只有0.5分、0.8分。学生头脑中没有积淀诗词鉴赏必要的专业术语,不会说行话,下笔多正确的废话,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3)应试技巧掌握不够到位,如选择题不少同学选中某项,一见钟情后不再用别的选项来检验,以致出现差错。现代文阅读解题时

高三语文试卷分析报告(梁经旭)

高三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题简评 本次语文试卷题型包括基础知识题、古诗文阅读题、阅读题、语言表达题、作文题等六大题,总分150分。考试题型与高考稍有不同,总体难度不高。 二、成绩统计 人数 班别7 0分 以下70- 79分 80- 89分 90- 99分 1 00分 以上 参 考人 数 及 格 人 数 最 高分 最 低分 平 均分 8 1 1 13 8 6 1 3 9 7 1 11 6 1 7 7 1 1 1 9 16 14 4 1 5 4 5 1 05 2 4 7 3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是基础知识题,重点考了字音的考查,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别,句子衔接。涉及到的考试能力要求包括:识记、理解和表达、应用。这一大题难度不大,学生一般能答对2题以上,最好的是全部答对。 第二大题是第二大题是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默写三部分。文言文阅读节选自《隋书》,考查对文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等综合能力。从答题情况看来,这一题也答得

较理想,4道选择题中学生普遍能答对2—3题,还有同学拿到满分。8分的翻译与断句题最高拿了6分。诗歌鉴赏比较简单,考的是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学生能体会人物的情感,对画面的描述也比较到位,6分的题目较多同学能得5分。默写题都是出自课内要求背诵的诗文,学生基本能背出来,但错别字依然比较严重。 第三大题、第四大题是现代文阅读。第一篇阅读学生在选择题方面做得较好,但问答题基本没得分。本人认为这是这张试卷中最难的一道题,且出得不够理想,不是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而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第二篇阅读考的是新闻,这道题非常契合必修五的内容,但学生对专业术语把握不够,且不能很好理解题目要求,体现出理解能力偏低。 第五大题是语言表达题。这是一道非常好的题目,体现了语文生活化的趋向,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从答题情况来看并不理想。从中体现出学生的视野比较狭窄,表达能力较差。 第六大题是作文题,要求学生以“寻找”为题写一篇文章。本以为这是学生比较容易写的一个话题,但实际情况却不断提醒我们,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任重道远。在写作中,离题、错别字、语言不通顺、立意不深等问题普遍存在。 四、今后教学建议 1、针对学生答卷上出现的问题,要重视、要分析,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和学生一起制定改进提高的目标,要让学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会提高得分。

高一语文六校联考答案

“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漳平一中”六校联考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廉政”卖点只是“郑家故事之所以被拍成动画剧”其中的一个原因。文章从“郑家故事所拍成的动画剧”谈起,中心论点是“家庭是社会之本”,说明该剧的教育意义远不止反腐倡廉。) 2. A(“不必遵从群体规则的限制”表述意思与原文不符,“不偏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同样要求个体应该服从群体规则。) 3. B(“就能成为……”语气显得绝对。光明中正的心性、格物致知的态度、家庭教育中的有益成分,这些都是一个治国者理应具备的一些条件,无疑会为成为合格的治国者奠定基础) 4.B.(A.谬:miù ,寒暄;义:道理;c.丧sāng; D靥:yè;更:经历) 5.C 解析:①⑥⑧名作动②④形作名③⑦名作状⑤使动 6.A解析:①③④⑤⑧为古今异义②⑥⑦古今意义相同 7.C解析:①③宾语前置②⑥⑧被动句④⑤⑦定语后置句 8.B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古典文化常识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全面结合平时所积累的相关知识和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理解。B. “陟”指升官“致政”指退休A.C.D 三项表述正确无误。故选B。 9. D(①“初露锋芒”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与前面“再次”矛盾。 ②“休戚相关”指彼此之间的喜忧、祸福互相关联、利害一致,侧重指客观存在的关系。句中应改为“息息相关”。③“咄咄逼人”形容神情或言语盛气凌人,也指形势严峻,给人压力。④“节外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产生新问题。⑤“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对象不当。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10.C(A.句式杂糅,应为“据调查数据”或“调查数据显示”。B.成分残缺, “加价”后应加上“等现象”。 D.重复赘余。“造成、遭到”,将“遭到”删去。) 11.B(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凛然正气: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浩然正气:正大刚直的气势,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箕裘相继:箕,簸箕;裘,皮袍。比喻子继父业。元龙豪气:形容性格豪放。) 12.C (“副“意为“相称”) 13.D (“或问其故”的主语是“有的人”,“曰”的主语是崔郾,“曰”应属下句;“吾抚之不暇”表意完整,“不暇”应属上句;“犹恐其扰”表意完整,另外“鄂土沃民剽”与前文的“陕土瘠而民劳”句式对称,因此“鄂”应属下句;“非用威莫能治”表意完整,“政”是“所以贵知变者也”的主语,因此“政”应属下句。)

高三语文诊断考试成绩分析

文县三中高三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高三语文试卷的命制形式采取的就是高考模式,共计18小题,满分150分。试题命制紧贴高考,很好地体现了高考的考查形式,难易程度适中。涉及的题型有: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要考察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七大能力:经典名篇名句的识记,理解分析文段的能力,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概括探究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文章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高三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全年级最高分99分,最低分60分,平均分79、3分。从试卷作答情况来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不牢靠,该识记的内容没有记住。名句默写题, 满分为6分,可得满分的人很少,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得了0分,学生的平均分为4分。 2、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不高。首先,学生的阅读水平低下,使得她们 的阅读速度不高,一篇只有500字左右、设置了三个客观选择题、满分为9分的现代文阅读竟然花费了40分钟,得不偿失。 3、学生分析问题,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低下。阅读题有三分之二 的学生照抄原文并没有对文中相关信息做高度概括。 4、学生文章写作能力低下。作文满分为60分,全年级的平均分只

有43分左右,连及格线也没有达到。 5、学生应试技巧不高。许多学生因为缺少相应的应试技巧,或不按要求涂写,或审题不清楚不能按题干要求作答。 三、改进措施 鉴于以上原因,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平时积累,抓基础知识。基础还就是基础。要立足必修课本,督促学生识记该记住的内容,理解该理解的文章,注意多积累相关知识,例如:重点成语、典型病句、名家名篇、优美文句、经典素材等。 2、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以后的诗歌鉴赏与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概括文本的大意,要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能光引导学生作答案。 3、注重训练学生的做题方法与应试技巧,促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在平时的复习备考当中,从审清题干要求,到阅读理解分析文本、到题目的解答步骤与方法等各个环节,都要注意训练,让学生形成审题习惯,明白筛选信息的方法,掌握一定题型的作答方法。 4、督促学生多读、多写。抓住课前诵读及早读,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督促学生多读经典篇目,抓住每周的作文课,训练学生审题立意、行文章法,让学生多动笔,加强学生的习作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文章写作能力。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8—9日) 试卷分析报告 一、古文翻译第7题——阅卷人: 第一个句子—— 评分细则: 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以”:认为;“或”:或许;“执”:坚持;“乃”:才,各1分。 存在问题: 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以”误译为“以……为由”或“因为”。“或”误译为“或者”。“执”:误译为“执行”。 2、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把“执不奉旨”误译为“坚决执行不遵循皇帝的旨意。” 解决方法: 1、注意掌握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 2、了解常见文言句式,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3、提倡语感阅读,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 第二个句子—— 评分细则: 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谓”认为;“大臣在禄位者”定语后置,享有俸禄和地位的大臣;“尤”:尤其;“审”:清楚,明白,各1分。 存在问题: 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审”误译为审理、审查。“谓”误译为告诉,说。 2、典型句式把握不准确,没有译出定语后置。 3、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把“不审可得在此诏不”误译为“没有审理清楚就在诏书中颁布吗?” 解决方法: 1、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 2、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3、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 二、诗歌鉴赏8、9题—— 第8题—— 评分标准:比喻手法1分,分析2分,对比手法1分,情感2分。答对偶和借景抒情结合学生的分析,如果恰当,也适当给分。 存在问题:1、艺术手法答错,比如托物言志,拟人,……。 2、答题不规范。答出手法,不做分析或分析不清楚 3、艺术手法不全面,只答比喻或是对比。 4、分不清手法,就将知道的手法全部写上,有的多达5种 应对措施:1、还应继续加强诗歌复习的讲解和练习,注意总结规律,教育学生仔细审题,注意题干的提示信息。 2、强化规范答题的思路,基础极差的学生,可以给他答题的模式,让他严格按照模式去答。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08年诗歌鉴赏:重点考查对炼字的体味 本题仍然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材料是宋代潘大临作的一首宋诗《江间作》,该诗作者并非名家。读这首诗,首先要借助于注解,了解作者曾随苏轼同游赤壁的经历。作品从怀古开始,写出了龙盘虎踞的险要地形,然后缅怀古时的英雄而结以归隐之志,具有较深的情感内涵。第三联,诗句凝练,炼字尤见功力,“明”字非常传神,“退”字使人叫绝,巧妙地写出了在江面上仰望寥廓长天时所得的印象,使人读之历历如在目前。就诗歌思想内容而言,教材中类似的作品很多,考生不难把握。炼字,历来是古典诗词鉴赏的重点,命题者在众多艺术手法中看中考查这一点,可谓抓住了诗词鉴赏的关键。 09年诗歌鉴赏【考点】第一问:考查诗歌的形象的分析,分析意境型。第二问: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个性解读 【解析】第一问:分析诗歌“意境”,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第二问: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2010年诗歌鉴赏考察的是: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这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表达技巧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我们主要要掌握:表达方式(写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四大类。【重点注意四五六】 【表达技巧之一——表达方式(写法)】 1、记叙: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倒叙”和“铺叙”(铺陈叙事)。 2、议论: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卒章显志” 。 3、描写: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视听(声色)结合、虚实结合(描写的角度);“工笔与白描”(描写的详略)、“渲染与烘托”(描写的用意)。 4、抒情: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借古抒怀”“寓情于景(物)”、“托物言志”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