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的防治与危害

地膜的防治与危害
地膜的防治与危害

地膜的防治与危害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使用地膜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地膜覆盖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极易造成地膜污染。

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保水保肥、保持湿度,有效地增加和延长作物生长期,确保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然而,塑料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熔融指数(MI)高,极难降解,既不受微生物侵蚀,也不能自行分解,其降解周期一般为200~300年,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三四十万吨,残膜率达40多,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隐患。随着使用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若得不到及时回收,必然给后人带来难以解决的污染危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一、残留农膜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土壤渗透是由于自由重力,水向土壤深层移动的现象。由于土壤中残膜碎片改变或切断土壤孔隙连续性,致使重力水移动时产生较大的阻力,重力水向下移动较为缓慢,从而使水分渗透量因农膜残留量增加而减少,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导致地下水难下渗,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严重后果。另外,残农

膜影响土壤物理性状,抑制作物生长发育。农膜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高聚物难以分解,若长期滞留地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土壤水肥的运移,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正常土壤结构形成,最终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2是对农作物的危害。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凡具有残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响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作物株间施肥时,有大块残膜隔离则隔肥,影响肥效,致使产量下降。据兵团环境部门测定〔1〕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率达6.92,烂芽率5.17,棉苗侧根比正常减少4.8~7.6条,2~3片真叶期棉苗死亡1.19,子叶期棉苗死亡3.08,现蕾期推迟3~5天。株高降低 6.7cm~12.9cm,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残膜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公顷有187.5Kg残膜的土地,生产9420kg玉米,比无残膜的对照田减产玉米909kg。减产率8.8。

3是对农村环境景观的影响。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加上处理回收残膜不彻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残膜弃于田边、地头,大风刮过后,残膜被吹至家前屋后、田间、树梢、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

4是对牲畜的危害。地面露头的残膜与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误吃残膜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

总之,从地膜污染对环境和作物产量产生的危害可以看出,地膜栽培农田中残留地膜量,大都接近或达到了能使作物减产的临界值。因此,防治地膜污染已经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二、残膜处理存在的四个问题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益是显著的,所以发展快速,但残膜处理及回收由于涉及经济利益,所以比较困难。就目前情况而言尚存在以下问题:

1是农膜质量较差。国内农膜强度低,耐用性差,使用寿命短。其主要原因是农膜的熔融指数(MI)高,极难降解。一些不宜用作农膜的树脂(如耐老化性差的高密度聚乙烯)也被用作农膜原料,其用量占农膜总量的1/5。这些劣质农膜易破碎,不易清除,这是造成农膜污染的主要原因。

2是残膜的环境管理薄弱。目前农民对地膜污染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长远观念差,注重当年效益,忽视长远效益,也不彻底。棉花收获完毕时间已经很晚,并紧跟着就要秋翻秋耕为来年生产打好基础,残膜来不及人工捡拾就被翻入耕层。来年开春春播紧张,土地耙平紧跟着就要抢墒播种。秋末、初春虽然可以安排劳力捡拾残膜,但天气情况给人工回收残膜造成一定困难。

3是法规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农膜环境方面的法规及农膜土壤残留标准,土壤残膜污染实际上处于放任自流

的状态。而国外一些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不论使用何种农膜,农作物收割后不许有农膜存在,否则将罚款。

4是污染面扩大,污染量增加。我国农膜年产量百万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随着农膜产量的增加,使用面积也在大幅度扩展,现已突破亿亩大关。无论是薄膜还是超薄膜,无论覆盖何种作物,所有覆膜土壤都有残膜存在,污染量在不断的增加。

三、防治农膜污染的几点建议

要防治地膜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积极防治残膜污染,主要通过清理和回收利用来减少污染,并依靠有利于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提高回收利用率。

1是加强宣传教育。防治地膜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恢复困难性的认识,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觉性。

2是加快制定有关回收残膜的经济政策。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利用废旧地膜的企业的发展,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谁

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要求地膜销售部门和地膜消费者自

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

3是建议制定残膜残留量标准。要制定必要的农田残膜留量标准和残膜留量超标准收费标准,使农田地膜污染早日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4是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所谓适期揭膜技术是指把作物收获后揭膜改变为收获前揭膜,筛选作物的最佳揭膜期。具体的揭膜时间最好选定为雨后初晴或早晨土壤湿润时揭膜。地膜棉花应在头水前揭膜。适期揭膜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适期揭膜技术可缩短覆膜时间60~90天,所以地膜仍保持较好的韧性,容易回收,一般回收率达到95以上。基本上消除农田土壤的残膜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第二,适期揭膜技术,由于提早揭膜能够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抑制作物的病害,可减轻玉米纹枯病。

第三,适期揭膜技术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和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第四,适期揭膜一般是在作物的生殖生长期前或生殖生长期间进行,这时作物需要大量的水分,此时揭膜有利于根系对水分的直接接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第五,适期揭膜有利于作物后期田间管理,便于中耕除草,便于中后期作物追肥和雍蔸培土防倒伏。

总之适期揭膜技术不但能提高地膜回收率,节省回收地膜用

工,而且还能使作物增产。因此要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5是采取人工和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措施,加大残留地膜回收力度。除头水前揭膜措施外,还可组织人力和劳力通过手工或耙子回收残留地膜,在翻地、平整土地、播种前及收获后可采用地膜回收机回收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如辽宁省农机化研究所研制的ISQ-20型地膜消除机,新疆麦盖提县研制出的环形滚动钉齿式残膜清除机,推广使用效果很好。 6是增加地膜韧性,以利残膜回收。目前,农村普遍使用的农用地膜都为超薄膜,厚度为0.007cm易破碎,难回收。而国外及内地一些省市使用的地膜都较厚,兄弟省区使用的地膜厚度为0.015cm,它不易破碎,因而易回收。建议增加地膜厚度以增强地膜韧性利于残膜回收。

7是研究开发新材料,寻找农膜替代品。实践证明,研制出易降解,无污染的新材料才能根除地膜污染。目前使用的地膜都为聚乙烯农膜,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和降解,因而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故应鼓励开发无污染可降解的生物地膜,替代聚乙烯农膜。目前,生物农膜强度不够或成本较高而难以推广,应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生物农膜的性能,逐步降低成本,以利推广和应用。

8是优化耕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倒茬轮作制度,通过粮棉、菜棉轮作倒茬减少地膜单位面积平均覆盖率,进而减轻残膜

污染危害。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达到增温保墒而增产丰收的目的。同时,留在土壤中的残膜也使耕地受到污染。长此下去,土壤物理性质变坏,肥力水平下降,作物根系生长困难,苗禾发育迟缓,造成减产。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残膜长期堆积有可能完全破坏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使大片良田变为荒芜的寸草不生的荒漠土地。所以,治理地膜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是地膜种植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在可降解,无污染的地膜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情况下,适期揭膜技术是防治残膜污染的有效措施。此技术提高回收率,防治地膜污染,保护耕地地力,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大力推广适期揭膜等地膜污染防治技术,减少残膜留量,确保农业持续丰收。

参考资料:毕业论文《浅谈农村地膜污染与防治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等作用。 地膜覆盖对环境的危害 1 难降解 农用塑料薄膜都是聚乙烯烃类化合物,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在土壤中可存在200~400a,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提高,就会有大量地膜碎片残留在土壤中,大量的残膜存在就会导致土壤的物理结构层次改变,使得土壤水分、养分向下运输受到阻碍,土壤间隙和通透性降低,不利于土壤空气循环和浇灌,最终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影响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充分利用,从而造成作物营养不良,产量下降。据测定,残膜污染严重的土壤会使小麦产量下降2%~3%,玉米产量下降11%~28%,棉花产量则下降10%~23%。 2 缠绕根系 由于这些残留地膜的存在,导致作物在生长时其幼小的根系被残膜缠绕,从而导致水分、养分的吸收被阻碍,造成死苗。 3 影响农事操作 如果土壤中残留大量地膜,还会影响农事操作,在进行整地、耕地、播种等农事时残膜经常缠绕在农具上或堵塞播种机,从而影响农事操作或播种的质量。 4 影响土壤肥力 残膜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导致肥力下降。由于大量残膜在土壤耕作层内构成的薄膜隔离层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不利于土壤养分的矿化释放和肥力的提高。 5 地面污染 地膜残留在土壤中或者丢弃在田间地头会造成白色污染,破坏环境景观。如果被牛羊等牲畜误食,阻隔食道影响消化,还可能引起牲畜中毒死亡。 保墒 含义:保持土壤的一定水分,以利农作物生长发育。保墒的主要方法是耙地、中耕或增加地面覆盖物。如:积雪保墒。(百度汉语)在中国甘肃、青海等地区的“砂田”就使用卵石来覆盖地表,竟然也能在极度干旱的环境中生产出西瓜、蔬菜等高水产品。 意义 保墒在作物的几乎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北方,种子播下后要保持土壤中一定的水含量,就要把地面的土块以耙、磨的方式搞平,搞细,阳光和风对水分的蒸发作用减轻,为种子发芽赢得时间,等种子发芽后根系向下后,保墒作用就不是太急了,但冬小麦春天起身和玉米灌溉后蒸发非常快,也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墒。 锄地保墒:通过锄地保持土地水分.土壤中有很多小缝隙如同毛细管,会把深层的水分输送到土壤表面,锄地可以破坏土壤中的毛细管,从而使土壤中的水分得到保持.

农用塑料地膜污染现状与防控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439864.html, 农用塑料地膜污染现状与防控对策 作者:刘赟朋赵建明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1期 摘要:农用塑料地膜具有保温、保墒、防寒、防冻等作用,但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 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大量的残留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环境。本文分析了塑料残膜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阐述了塑料残膜在农村生活环境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且提出了农用塑料地膜农田污染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塑料地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塑料残膜;防控措施 20 世纪中期,日本最先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我国于20 世纪80 年代从日本引进该技术。首先在蔬菜上开展栽培研究,均获得高产、早熟、品质优良的明显效果,到1982 年地膜覆盖面积达11.9 万公顷,发展应用到瓜菜、花生、棉花、水稻、糖料等多种作物,地膜覆盖 技术由此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到2002 年使用面积高达11.70×106 公顷。我国地膜覆盖技术发展之迅速,应用领域之多,以及所产生的效益之大,在我国农业新技术推广史上十分罕见。据估算,在1984 年~1993 年的10 年间,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已达到2553 万公顷,共增产蔬菜1587 万吨,粮食2107.4 万吨,西瓜、甜瓜3709 万吨,皮棉、花生、糖料等均有很大程度的增产,所增产值576.28 亿元,新增纯收入488.15 亿元,相当于多播种853.3 万公顷的耕地。 虽然我国地膜覆盖技术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势头极其迅猛,很大程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由于我国现阶段使用的塑料地膜多为单体聚乙烯塑料,其是由一种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加聚乙烯而制成的有机化合物材料,具有不易腐烂、性能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其生物分解性及光分解性较差,即使经过几十年时间,残留塑料地膜仍存留在土壤中,严重影响土壤含水率、土壤空隙率、土壤容重、渗透性和土壤透气性,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当前我国所使用的塑料地膜主要是12μm 以下的超薄地膜,这类地膜强度极低、极易破碎、极难回收。根据农业部门研究显示,在我国农田地膜残留量大多在60~90 公斤/ 公顷,最多可达160 公斤/ 公顷。我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有40 多年的历史,累计使用面积2000 万平方公里,已超过2000万吨塑料地膜进入土壤,而地膜残留量约为使用量的1/4~1/3,若依此 计算,我国塑料残膜在农田中的数量非常庞大,这主要是与地膜用量、厚度降低、降解能力差和残膜回收率低有关。 1 塑料残膜污染的主要危害 1.1 塑料残膜对土壤的污染

长期使用地膜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长期使用地膜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娅指导老师:徐文修 摘要:地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随着地膜应用面积和使用 年限的不断增加,负面报导不断增加。本文通过收集不同使用年限、不同地膜残 留量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进 行了综合分析: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影响农业环境、破坏土壤 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应合理使用地膜,增加地膜 厚度,及时揭膜和加大地膜回收管理力度,有效保护土壤永续利用。 关键词:地膜;土壤环境;防治途径 Abstract: The technical application of plastic film that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e of our country maximumly ,But along with the plastic film applications and tenure use of the increased,negative reports increase.This article by collecting different tenure use of plastic film and different quantities residual plastic film of influenc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damage soil structural,and for crop development impact of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conducted comprehensive analysis:large quantities residual plastic film which causes “white pollution” Not only affect agriculture, soil, the destruction of crops normal growth and caused crop yield reduction. We should be rationally using plastic film thickness, and increase the membrane in time to get the recovery management and plastic film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soil lasting use. Key words: Plastic film; Soil environmental; Prevention means 地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我国每年地膜应用量近百万吨,地膜覆盖作物达40多种。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确保农业生产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它以增温、抗旱、保墒、抑制杂草生长、促苗早发、增加作物产量等显著特点为优势,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益显著,所以发展快速. 但由于长期使用地膜,农膜在土壤中年残留量不断增加,重污染区已达近130 kg·hm-2—270 kg·hm-2.多数农膜是由一种由高分子碳氢化合物(聚氯乙烯)组成,性能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光解性较差,也不易通过细菌和酶等生物方式降解,即使降解也将产生有害物质。因而在土壤中长期积累,造成“白色污染”,如此下去就会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的生长产生较大影响,譬如土壤透气性变差,水分、养分的流动受阻,土壤板结,根系得不到正常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等。本文阐述了地膜残留量对于土壤环境质量和作物生长的之间关系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途径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 1 我国地膜的应用现状 何文清研究表明,地膜在我国应用已将近30年。地膜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之一。目前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已经达到0.13亿hm2,每年用量近百万吨。棉区是我国地膜应用的主要区域,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田每年地膜用量为37.5~45 kg·hm-2,西北内陆棉区每年地膜用量为79~90 kg·hm-2。随着地膜应用量和应

高中地理3.地膜覆盖

课外地理 | 农业中的塑料薄膜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常会用到塑料薄膜。地膜覆盖栽培又叫护根栽培,就是将一层薄膜铺设在地表以促作物生长的一项现代农业技术,能起到保温、保墒、防止土壤板结和肥料流失、灭草、防虫等综合作用,从而改善和调节作物核心生存的土壤环境,可以使作物成熟早、品质好、增产增收。 1.农业中塑料薄膜的主要作用 塑料薄膜在农业中的作用主要有“提高土温、保持土壤水分、保持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光照、抑制杂草”的作用,并可使农作物达到早熟的增收目的。棉花、花生、水稻、玉米、西瓜、蔬菜地里均有薄膜覆盖使用。 地膜有无色与有色之分。无色地膜即透明地膜,透光率和热辐射率达90%以上,广泛用于低温、保温、增温上。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有色地膜已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薄膜有的直接覆盖在地表,也有的是以大棚的形式出现。 2.各种颜色膜的应用 乳白地膜主要作用:抑制杂草。可较好地解决透明地膜覆盖草害严重的问题。因为其热辐射率达80%~90%,接近透明地膜,透光率只有40%。 绿色地膜的作用是除草为主、增温为辅。因为绿色地膜对自然光透射有选择性,能抑制杂草叶绿素形成。绿色地膜热辐射透射率明显不如乳白地膜,但比黑色地膜明显要高。 黑色地膜用于除草降温,还可用于瓜菜的软化栽 培。黑色地膜在阳光照射下,本身增温快、湿度高, 但传给土壤的热量较少,故增温作用不如透明膜,白 天还有降温作用。由于它不透光,因而除草效果显著。 黑色地膜透光率只有1%~3%,热辐射只有30%~ 40%。 黑白两面地膜降温除草效果比黑色地膜更好,主要用于降温除草。黑白两面地膜一面为乳白色,另一面为黑色,覆膜时白色面朝上、黑色面贴地,白面增加光反射、黑面阻止阳光透射,因而白天降温效果比黑色地膜要好。

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地膜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公开招投标书范本

千里马招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21439864.html, 夏津县年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地膜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招标文件 项目编号:DZXJZC- 招标人:夏津县农业局 代理单位:济南众志招标投标代理有限公司 二○一八年十月

目录 第一部分招标公告..................................................... 3第二部分投标人须知................................................... 7 一、说明........................................................... 13 二、招标文件....................................................... 13 三、投标文件编制................................................... 14 四、投标文件递交................................................... 17 五、开标与评标..................................................... 18 六、合同签订....................................................... 23 七、代理服务费..................................................... 24 八、处罚、质疑..................................................... 24 九、保密和披露..................................................... 25 十、解释权......................................................... 25第三部分项目要求................................................... 25第四部分合同格式................................................... 27第五部分投标文件格式 ............................................... 30第六部分评分标准................................................... 43

农用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回收技术的分析研究

中国农机化-C/tI/怔SEAGRICumfRAL^iECHAN啪ON 农用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回收技术的分析研究 刘伟峰赵满全田海清马彦华 摘要:讣对农州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现象.i仑述了清理残儿夔的方法以及情理中存在的归J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污染舫冶的应儿i研究. 关键词:农_L}』地膜;环境污染;回收技术 中图分类号:¥23S19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05(2003)05—0034—02 AnalysisofEnvironmentalContam/nationCausedbyFarmFilmandRecoveryTechnologyfILIUWei-feng,ZHAOMan-qtlan,T1AOHai-qing,MAYan-hua Abstract:Inaccordancewiththephenomenonofenvironmentalcontaminationcausedbvhrmfilm.thepaperdaboratessDmeme曲odsmharnessplastic6ima.dp”hlemRintheprocess.Atthes&metime.applicationstudyonpollutioncontt、olismso8e?complished. Kcywords:farmfilm;environmentalcontamthadon;recoverytechnology 1引言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迅速在欧美、日本等国家普及.80年代以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应朋地膜覆盖技术的农田面积不断扩大。诙项技术可使很多作物的适作区域向北推移.无霜期延长10—15d.提高旱地水份利用率30%~505'o.因此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农业产量和效益成倍增长,称作为农业中的“白色革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据统计,1986年我国地膜使用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一位,1994年发展到5.3Mhmz.据预测.到2010年全国覆膜栽培面积将达到lOMhmL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发展的同时随之出现了残膜对农田的污染问题,不易分解腐烂的农用地膜留在农田土壤中,污染土壤,妨碍耕作,耕作层结构受到破坏,阻碍水肥输导,影响土壤通透性和作物的生长发育,最终造成作物减产已成为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一夫障碍。目前.我同的农用地膜的残留量相当严重,每年残存于土壤中的农膜占总量的10%,截止1998年累积残存量已在1Mt“1-_.严重破坏了农田的生态环境,造成“白色污染”。由此可见.治 理残膜污染、清除污染隐患,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将是地膜覆盖裁培技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治理残膜污染的方法 农刚地膜的残留回收问题是世界各围面临的…大难题.,由于罔情不同,使用条件的差异.农刚地膜陛能区别,从而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回收方法。一是适期揭膜,即在作物收获前最佳时问揭膜,一般是在作物的生殖生长期前或生殖生长期间进行。二是作物收获后回收,利用人工捡拾和机械回收的办法清理残膜。三是使用新型降解地膜,如生物降解膜、光降解膜,此类地膜经过一定的时间裂解成碎片,或者全部分锯溶于土壤内,从而清除污染。 3治理残膜污染存在的问题 随着地膜作物面积的逐年扩大和使用年限的增加。残留在农田土壤中的地膜越来越多,逐渐造成对农田土壤的污染,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提出~些综合治理的办法.但截止今日大面积地膜形成的污染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追其原因分析如下。 3.1适期揭膜难度大 适期揭膜是解决地膜残留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残膜的回收率。但是我国生产的农用地膜普遍偏薄,强度差.虽在田间停留时问较短,但依靠机械收卷回收仍容易断裂,影响机器连续工作.难以发挥效益。其次适期揭膜阶段正处于劳动力紧张.时问也紧。因此针对不同的作物应考虑不同的回收办法,区别对待,才能有效解决农用地膜的回收问题。 3.2作物收获后回收机械适应性差 目前在我国应用较普遍的是作物收获后收膜,研究出了不同机理、不同类型的农用地膜回收设备。但由于地膜较薄、强度低、抗老化性差、田问停留时间较长,回收中易破碎,造成机器设备回收难度大,回收率较低,并且适应性差。 33已回收的残膜处理问题没有解决 无论上述两种当中的哪一种方法,都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田间回收以后堆放在地头.松敞的农用地膜随风飘荡再次出现农田污染,从根本上没有

地膜覆盖与污染现状调研报告

地膜覆盖与污染现状调研报告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各行各业都在走低碳经济之路,节能减排,注重环保,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去冬今春,我办根据工作职能,赴部分乡、村、农户、田块开展地膜对农田污染专项调查,广大农户普遍反映地膜覆盖技术好,增产增效,给他们带来了实惠。当问到残膜是怎样处理的?老百姓回答的非 常简单,“庄稼收了以后,地用牛一耕,把它翻到田里就完事了,哪还有闲功夫把残膜捡起来”。万事万物都是双刃剑,只知地膜覆盖的好处,而不知残膜的危害,真是令人担忧。 一、地膜覆盖现状与污染 地膜覆盖现状 我区的地膜覆盖技术大面积推广始于年,当年推广地膜玉米8000多亩,后逐年 递增,高峰期达到了万亩,占玉米面积的60%,二高山村农户种植地膜玉米基本上是100%,

号称是“白色的技术革命”。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玉米单产,增加了总产,解决了农民的温饱。地膜覆盖技术从单一的地膜玉米,地膜马铃薯向地膜蔬菜延伸。到中期,高山的地膜白菜、地膜萝卜种植技术在我区安家落户,每年种植面积2万多亩,亩产值翻几番,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繁荣了农村经济,带动了相关的产业发展。 残膜污染现状 据查,凡是种过地膜覆盖的田块,到田间一看,除土壤中的地膜看不到以外,田边地角地膜随处可见,迎风招展,非常招眼。我们过细算一笔账,一亩地膜玉米需地膜公斤,累计用地膜800吨,一亩地膜蔬菜需地膜3公斤,累计用膜1200吨,还不计算地 膜马铃薯等其它作物覆盖用膜,仅两项地膜覆盖用膜就超过2000吨。这些地膜基本都 被农民耕地时翻在20CM土壤的耕作层中, 这些地膜被埋在土壤中,久而久之,其污染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二、地膜覆盖的主要优点

地膜的防治与危害

地膜的防治与危害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使用地膜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地膜覆盖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极易造成地膜污染。 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保水保肥、保持湿度,有效地增加和延长作物生长期,确保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然而,塑料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熔融指数(MI)高,极难降解,既不受微生物侵蚀,也不能自行分解,其降解周期一般为200~300年,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三四十万吨,残膜率达40多,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隐患。随着使用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若得不到及时回收,必然给后人带来难以解决的污染危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一、残留农膜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土壤渗透是由于自由重力,水向土壤深层移动的现象。由于土壤中残膜碎片改变或切断土壤孔隙连续性,致使重力水移动时产生较大的阻力,重力水向下移动较为缓慢,从而使水分渗透量因农膜残留量增加而减少,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导致地下水难下渗,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严重后果。另外,残农

膜影响土壤物理性状,抑制作物生长发育。农膜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高聚物难以分解,若长期滞留地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土壤水肥的运移,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正常土壤结构形成,最终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2是对农作物的危害。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凡具有残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响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作物株间施肥时,有大块残膜隔离则隔肥,影响肥效,致使产量下降。据兵团环境部门测定〔1〕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率达6.92,烂芽率5.17,棉苗侧根比正常减少4.8~7.6条,2~3片真叶期棉苗死亡1.19,子叶期棉苗死亡3.08,现蕾期推迟3~5天。株高降低 6.7cm~12.9cm,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残膜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公顷有187.5Kg残膜的土地,生产9420kg玉米,比无残膜的对照田减产玉米909kg。减产率8.8。 3是对农村环境景观的影响。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加上处理回收残膜不彻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残膜弃于田边、地头,大风刮过后,残膜被吹至家前屋后、田间、树梢、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 4是对牲畜的危害。地面露头的残膜与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误吃残膜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

地膜覆盖对烟草的影响及应用

地膜覆盖对烟草的影响及应用 作者:河南农业大学烟草系张凤侠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地膜覆盖对植烟土壤、烟田小环境以及烟草本身的影响。针对目前地膜覆盖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烟草不利的影响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本文还介绍了烟田地膜覆盖技术,希望能对烟农科学管理烟田提供帮助。 关键词:烤烟;地膜覆盖;生长发育;产量;质量 地膜覆盖最早是由日本于1955年开始用于农业生产的。之后,法国、美国、意大利和前苏联等国也相继采用了该技术。我国自70年代末期从日本引进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1]。烟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于1957年首先在日本鹿儿岛试验成功,1978年传入中国,80年代后随着塑料产业的发展地膜覆盖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覆膜栽培对生产香味好、劲头足的烟叶有影响。虽然自地膜覆盖技术出现以来,国内外众多的学者对其增温保墒效应做出了大量研究。但各家研究众说纷纭,地膜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影响的好坏也是意见不一。为此,本文对地膜覆盖技术在烟草上的应用以及地膜覆盖对烟田生态效应、烟叶质量的影响做一简单介绍。 1、烟草地膜覆盖的作用 1.1 增温,保温效果显著 烤烟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烤烟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据对5~10cm 地温观测,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可提高地温4.2℃~6.4℃。 我国烟区的分布十分广泛,各烟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生态条件对烟草品质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栽培措施对烟草品质形成的起着重要的修饰作用。就温度而言,烟草原产于亚热带,是喜温作物,温度对烟草的分布、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都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烟草在22-28℃生长良好,在31最适宜烟草根系的生长发育,无霜期≥120天、≥10℃积温>2600℃、日均温≥20℃持续日数≥70天的情况下最适宜烟草生长[2]。而我国的高山丘陵地带和一些北部烟区,在烟草的生长季节常有低温寒冷侵袭,尤其在一些山区和丘陵地带,最适合优质烤烟品质的形成。但时常发生的低温冷害导致产区的产量和质量起伏不定。因此,那些年平均气温低,无霜期短,日照时数短的地方,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显得至关重要。 夏自强等[3]研究表明,地膜覆盖在低温期具有保温和增温作用,在20cm以上土层,地膜覆盖下的土壤平均温度比无覆盖时高3~5℃。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 地膜覆盖是利用很薄的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进行蔬菜等农作物的栽培,以改善作物地下部分生态环境的一种简易保护地形式。 用于地面覆盖栽培的“地膜”是一种专用的聚乙烯膜,厚度仅有 0.015-0.02毫米,故成本较低。 地膜按颜色分有无色透明膜、黑色膜、绿色膜、黑白双面膜、银灰色膜、银色反光膜等;按用途分有普通膜、除草膜、光降解膜等;此外,还有最近试制成功的高强度、厚度为0.005-0.007毫米的高分子低压膜,以及国外新开发的红外膜(比普通膜增温效果提高20%)等。 一、地膜覆盖产生的环境效应 蔬菜的生长于发育出售地上部环境的影响外,同时也受地下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蔬菜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养分的能力,以及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而需要微生物的活动等,都受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地膜覆盖是改善作物地下部生态环境的有效技术措施。 1、增温与保温效应 地面覆盖地膜后,白天太阳光的短波辐射可以顺利地透过薄膜,使土壤温度增高,夜间当土壤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散发热量时,薄膜可以起到阻拦保温的作用。所以,无论白天或夜间,覆盖地膜的土壤温度都高于不覆盖薄膜的露地,其增温幅度一般为3-6oC。 2、保墒效应

覆盖地膜可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据试验,沙田覆盖地膜比不覆盖地膜的土壤含水量高6.1%。同时,覆盖地膜后,地表温度增高,加大了土壤的热梯度,使土壤水分的上移量增加,即增加了耕作土壤的含水量。 3、土壤改良效应 由于土壤水分的蒸发减少,故可防止土壤表面的板结、保持土壤的疏松和增加土壤中氧的含量。这样不仅有利于蔬菜根系的发育,还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据测定,地膜覆盖土壤中消化细菌含量比露地高10倍。 4、除草效应 地膜覆盖可有效的抑制杂草生长,其中以除草膜和黑色膜效果最好。即使是普通膜,只要保证覆盖严格、紧贴地面,地膜下的杂草由于高温和不透气环境,大部分会逐渐枯死。 二、地膜覆盖形式 地膜覆盖主要有平畦覆盖、高垄覆盖和改良式覆盖三种形式。 1、平畦覆盖:地膜覆盖在平畦上,四周用土压实,这种覆盖形式整地做起比较省工,适于栽培密度较大的芹菜、大蒜、胡萝卜等蔬菜生产应用。 2、高垄覆盖:地膜覆盖在中间略高、梁变成缓坡状的高垄畦床上,垄高一般为10-15厘米。由于高垄畦比平畦的地表面积大,故这种覆盖形式对土壤的增温效果比平畦覆盖高,它适于黄瓜、番茄、甜椒、茄子等多数蔬菜生产应用。 3、改良式覆盖:栽培畦宽度为80-90厘米,畦的两侧做20厘米底宽、25厘米高的土垄,地膜初期由土垄支撑对秧苗进行近地面覆盖,断霜后将地膜落于地面进行覆盖。这种改良式覆盖始于早春甜椒等蔬菜的生产应用。

地膜覆盖作用及其相关地理试题

地膜覆盖的作用与温室效应相关习题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后可以改善土壤和近地面的温度及水分状况,起到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肥料利用率,改善光照条件,减轻杂草和病虫危害等作用。 1. 保温增温,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和释放 2.保湿,提高成活率:农田的土壤水分,除灌溉外,主要来源于降雨。盖膜后,一方面因地膜的阻隔使土壤水分蒸发减少,散失缓慢;并在膜内形成水珠后再落入土表,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损失,起到保蓄土壤水分的作用。另一方面,地膜还可在雨量过大时,防止雨水大量进入垄体,可起防涝的作用。 3. 促进生长发育:应用地膜覆盖,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增高,有利于早生快发,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覆膜比不覆膜的大田生育期缩短到一周左右。 4. 减少杂草和蚜虫的危害:地膜覆盖可以抑制杂草生长。一般覆膜的比不覆膜的杂草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如结合施用除草剂,防除杂草的效果更明显。喷施除草剂后,盖膜的比不盖膜的杂草能减少89.4~94.8%。地膜具有反光作用,还可以部分地驱避蚜虫、抑制蚜虫的滋生繁殖,减轻危害及病害传播。 5.地膜覆盖的负效应:地膜覆盖既有正效应又有负效应,例如:地膜覆盖虽具有保水的作用,但是却阻碍了外界降水进入垄体,部分地区若不采取相应的垄型或其它措施可能会导致烟株在旺长期发生水分亏缺,影响正常生长;若遇到连续降雨时则易造成严重的水渍,使土壤通透性变坏,水分蒸发受阻,同样影响烟株的生长。因此,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趋利避害,制定切实可行的地膜覆盖生产技术,充分利用好地膜的作用,采取相应地配套技术措施是地膜覆盖种植成功的基础。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等方面。

农业污染现状调研报告

农业污染现状调研报告 景色优美,空气新鲜,水质清洁,生态良好,到处都是绿色植被,是人与自然和谐共 处的乐园。人们来这里旅游,吃的放心、玩的开心、住的舒心。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化肥、农药和地膜的大量使用,农业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已成 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的难点之一。我区农业污染现状 如何?通过一年来对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1000多个普查对象调查分析,农 业污染虽然小于江汉平原和长江流域,但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农业污染现状 地膜污染。我区推广地膜玉米历史较长,地膜基本未有回收,残留在土壤之中。近几 年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山反季节蔬菜技术的推广,面积不断扩大,用膜量逐年增加。高山反季节蔬菜每年至少2万亩,每亩用膜量2公斤,仅蔬菜用膜量就达40吨,这还不 包括其它地膜种植面积。通过调查,70%的蔬菜种植农户,地膜大多都没有回收,每年有 几十吨地膜残留在农田中。 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还很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缺乏迫切的要 求和污染后果的危机感,因此人为地、随性地破坏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几个方面:一是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 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 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二是要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培养 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三是要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 设项目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 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 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 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 交流。 农药污染。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年销售农药12~15吨。全区二轮土地承包面积近6 万亩,亩平用药量达1~2公斤。其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 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 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地膜覆盖技术探讨

地膜覆盖技术探讨 摘要:地膜覆盖技术是通过创造不同于露地栽培的农田土壤环境,达到增温保墒、蓄水防旱、抑制杂草、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改善作物品质等目的。简述地膜覆盖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分析其促进作物增产的机理,介绍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技术要点,供农业生产者参考。 关键词:地膜覆盖;技术;薄膜;增温;应用 中图分类号:S6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1161(2016)03-0049-03 地膜覆盖技术是用透明的塑料薄膜把适播农田从地面 上封盖起来,造成不同于露地栽培的农田土壤环境,通过增温、保墒、蓄水、防旱及保持土壤疏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生长、压碱、促进作物根系发育,从而促进作物增产和改善作物品质,进而提高种植效益。 1 地膜覆盖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地膜覆盖技术作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一项重大技术措施,具有增温、保水、保肥、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害、提高产量等特点。该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当时,随着农用塑料薄膜的出现,日本于1948年最早尝试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进行作物生产。1955年将该技术应用于草莓生产并取得较好

效果。1965年正式开展地膜覆盖技术方面的研究。1977年,在日本120万hm2旱田作物中,地膜覆盖面积占16%,其中,保护地的地膜覆盖面积达到93%。法国于1961年开始在东南部地区用塑料薄膜覆盖瓜类作物;意大利于1965年对蔬菜、草莓等作物进行地面覆盖栽培;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用黑色薄膜覆盖栽培棉花;前苏联主要在低温干旱季节进行地膜覆盖栽培。 我国地膜覆盖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主要是利用废旧薄膜进行小面积尝试,针对的作物主要是蔬菜和棉花。1979年开始在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进行试验示范及推广。目前,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国不仅用于蔬菜、花卉、果树等经济作物,还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及林业生产,尤其在我国北方旱区应用更为普遍。 2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效果 实践证明,农作物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后,可获得早熟、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例如,可使蔬菜提早成熟5~20 d,增加产量30%~50%,增加产值40%~50%;花卉开花期提前,花朵颜色鲜艳等。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使作物增产的原因在于: 1)增温保湿,利于养分吸收。春季低温期间采用地膜覆盖会明显提高土壤温度。据测试,阳光照射可使0~10 cm 深土层温度提高1~6 ℃。塑料地膜气密性强,可明显抑制

农用地膜污染危害和防治措施

HEBEINONGYEKEJI 经验交流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途径1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种植业收入,同时减轻焚烧带来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方式: 1.1墒沟埋草还田。稻麦轮作田块,麦收后在麦田原有墒沟内埋麦秸,经浅耕整地,放水栽秧。在高温季节水沤一段时间后,秸秆腐烂,沟泥下沉,自然形成稻田沟。 1.2留高桩机械化返转灭茬还田。禾本科作物收割时留高茬30厘米左右,用返转灭茬机械一次完成旋耕、灭茬还田。 1.3铺盖还田。在农作物播后的田面或株行间,将禾本科农作物的秸秆均匀铺盖还田。1.4玉米秸秆还田。玉米棒收获后,将秸秆用旋耕机推倒,放水纵横旋耕,直至将青玉米秸秆切碎并翻埋,然后正常栽插水稻,湿润管理。 2秸秆饲料 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以及不等含量的粗蛋白和矿物质,可以采用一定方式处理,提高其消化率、可储藏性,用作牛羊的粗饲料。 2.1氨化。在玉米、小麦等秸秆中加入氨源物质密封堆制,释放其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使之更易于被牲畜消化吸收。 2.2青贮。玉米秸、高粱秸,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发酵形成酸性环境,抑制微生物的繁衍,从而达到保持营养、保存饲料的目的。 2.3微贮。在玉米、小麦等干秸秆中加入秸秆快速微贮生物添加剂,密封发酵后具有酸香味,可改善秸秆适口性,提高其消化率。3秸秆气化 新型秸秆生物气化技术是以秸秆为主要原料,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料,以村为单位进行集中供气,发展前景广阔。具体做法:将稻草、玉米等秸秆粉碎后,用生物制剂“结秸灵”加定量氮肥,搅拌、湿润、堆沤后入沼气池,2 ̄3天后即可产生沼气,一次填料可供气6 ̄8个月。 这种比用人畜粪便作原料产气更多的“秸秆气”沼气工程目前已在很多地区成功推广,有效解决了建设沼气无原料和已建沼气池原料紧缺问题。既有原料,又得肥料,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一个创新。 4秸秆栽培食用菌 以秸秆为原料栽培食用菌形成的菇渣密布菌丝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加工后可制成菌体蛋白饲料喂养家畜,从而形成“秸秆→蘑菇→饲料→粪便→回田”的能量多级利用、物质链式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既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又可引导农民致富,出口创汇,是处理秸秆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5秸秆生物反应堆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即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转化为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和有机无机养料等有益物质,进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防病抗病能力。 秸秆生物反应堆有内置式和外置式2种形式,内置式即在种植前农作物的行内开挖宽60厘米、深30 ̄40厘米的沟,内放秸秆,压实,均匀撒入微生物菌种,浇足水后覆土。外置式即在大棚一头或果园中间挖1条宽1米、深0.8 ̄1米、长8 ̄12米的沟,在沟底中间通出1个长1.5米、宽0.5米、深0.5米的气道,通过二氧化碳交换机和微孔输气带将有益气体和营养物质输送给作物。该技术操作简单,投资少,秸秆转化量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此外,秸秆还可用于发电、建材、化工、草编等行业。 064400河北省迁安第一初级中学李宏彬 农用地膜污染危害和防治措施 1农用残膜的主要危害 1.1农用残膜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农用地膜一般是石油加工产品,而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目前石油极其紧张的情况,如果不对农用残膜进行有效的回收,势必造成地膜的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1.2农用残膜严重破坏土壤环境。由于大量农用残膜的存在,破坏了土壤的原有结构,使土壤失去了保水保肥特性,严重时会引起地下水难于下渗和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严重后果,造成农作物减产。 1.3农用残膜严重阻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由于土壤结构的变化及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造成农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影响正常的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主要表现在种子发芽困难、生长势弱、抗逆性弱、产量低、品质差等方面。 2农用残膜的综合治理对策 2.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地膜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恢复困难性的认识,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觉性,特别是应该加强新技术、新材料的宣传推广。2.2加快制定有关回收残膜的经济政策。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利用废旧地膜的企业的发展,同时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要求地膜销售部门和地膜消费者自行回收利用。鼓励农民自行进行回收,实行以旧换新 51 ??

高考地理微专题4--地膜覆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小微专题(4)---地膜覆盖与农业生产 每日一个微专题,掌握共性特征,轻松应对高考! 一、试题导入 (2013新课标Ⅱ卷)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答案】AD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春种、春播时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此时需要用地膜覆盖来保温、保湿,故A项正确。 2.选择四个区域中相对最干燥且温度偏低(纬度偏高)、土壤水肥容易流失的地区,综合考虑,西北地区最符合。 二、知识链接 (一)地膜的利 1、白色地膜 2、黑色地膜 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相比,除了不能增加农作物光效之外,其它白色地膜具备的功能都具备,但是黑色地膜可以除杂草,因为黑色地膜覆盖下的地面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可以除杂草。 (二)地膜的弊 1、阻碍根系深扎,发育 2、阻碍土壤的水肥运动 三、举一反三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

品质量。读图甲、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2.山东省农民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可是山东胶东半岛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苹果树下覆盖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水分蒸发,有明显保水作用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危害D.进一步提高土温,加快生长苹果为落叶乔木,生长季为4~10月。苹果园的传统生产方式为定期松土、清除杂草(简称清耕),近年来土壤覆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南部某苹果园3~9月不同生产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月份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该果园生草覆盖下7-9月土壤水分较少的原因是 A.土壤蒸发较多B.草类生长耗水C.径流流失较多D.果树生长繁盛4.夏季晴天时,该果园白膜覆盖区较黑膜覆盖区 A.白天气温高B.气温日较差大C.白天土温高D.土温日较差小5.该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A.清耕区B.黑膜覆盖区C.白膜覆盖区D.生草覆盖区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如图2所示)。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

农膜面源污染治理方案

农膜面源污染治理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社会注意新农村。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农膜使用和回收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我地的广泛推广应用,对提高粮食产量、确保蔬菜有序供应、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XX年,我县农膜使用量2557吨,回收1893吨,回收率74.03%。 二、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创新体质机制为动力,以科学使用和加强回收为重点,把废旧农膜回收工作作为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通过推广减量替代技术和模式,减少农膜使用量,减少废旧农膜残留。积极开展试点,探索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回收机制,有效减轻农膜面源污染,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主要目标 (一)近期目标。在XX年基础上,全乡所有行政村建立一个农业废弃物回收点,对废弃农膜进行有效回收。回收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全乡农膜回收利用率达75%以上。结合城乡清洁卫生整治大活动,每年度废旧农膜清理工作集中在春播前和秋收后两个阶段

进行,并加强日常督促检查,使废旧农膜和塑料制品直接进回收站、加工厂,实现加工转化利用。 (二)中长期目标。到XX年,建立覆盖全乡所有村的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网点。全乡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白色污染”问题得到基本控制。 四、主要措施 (一)健全回收网络。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做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实施,鼓励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村大力建设废旧农膜回收站、废品回收箱和废弃物分拣点,乡要建立1处乡村物业管理站,每个村建设一批田间垃圾收集设施,对废旧农膜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方便农民和废旧农膜经纪人交售,建立完善回收服务网络。鼓励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建立专业化回收队伍,专门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同时,要加强收购网点管理,提高收购人员防火、机械操作安全意识,保证回收网点正常运 (二)强化典型示范。乡环保部门要结合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抓好村废旧农膜污染防治示范工作,使废膜回收率达到75%以上,为全乡防治废旧农膜污染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农技站要结合示范点建设,引导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加强再利用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和引进推广利用废旧农膜加工再生颗粒、生产防水防漏材料、生产塑料编织袋、裂解加工生产燃油等废旧农膜再生加工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