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烟烟草年鉴》

合集下载

烟草行业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建模与应用研究

烟草行业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建模与应用研究

烟草行业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建模与应用研究作者:杜炳涛李宁丽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年第11期摘要:数据要素已成为驱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与培育新型动能的关键引擎。

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利用烟草行业的内部数据,并将其与宏观经济指标、人口统计学数据、社会舆情等多种外部数据源相结合,在严格遵守数据隐私保护及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用多模型融合技术构建烟草市场信心指数。

这一指数旨在服务于对烟草和茶饮市场的运行状态评估、销售趋势预测、智能投放决策、货源精准配置、品牌建设以及金融信贷等多个应用场景,从而有力支撑数据交易流通场景的构建与发展。

关键词:数据交易;多源数据融合;数据建模;市场信心指数;烟草行业;茶饮市场;智能决策支持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4)11-0060-030 引言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并提出了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方向。

随后,又陆续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以及中央深改委第二十六次会议上,进一步提出要促进数据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旨在促进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健康发展,并构建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

2023年,国家数据局发布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征求意见稿)》,简称《行动计划》,并向公众征求意见。

该计划鼓励各方积极参与数据要素的开发和利用,专注于重要行业和领域,挖掘高价值数据要素的应用场景。

本文拟以烟草行业为例,探索运用烟草内部数据、宏观经济数据等多源数据,基于多模型融合的技术,在保证数据隐私安全及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构建烟草市场信息指数数据产品,服务于烟草和茶饮市场状态评价、销售预测、智能投放、货源精准投放、品牌培育、金融贷款等场景。

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

目录
企业基本信息 .................................................................................................................................1 一、采购需求 .................................................................................................................................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2
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河南 厦门海晟融创信息 智慧烟叶信息化平台项目中标结 技术有限公司 果公告
TOP3
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河南 烟草全国统一卷烟营销管理平台 省级营销子系统建设项目中标结 果公告
浪潮软件股份有限 公司
TOP4
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企业 中移系统集成有限 门户及移动办公平台项目中标结 公司 果公告
(2)运行维护服务(7)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 2022-2025 年度信息系统运维服 务(六标段:生产经营决策等应 用系统运维)中标结果公告
பைடு நூலகம்
中科朗智(北京)科 技有限公司
TOP2
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 厦门海晟融创信息 2022-2025 年度信息系统运维服 技术有限公司 务
一、采购需求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9~2023-08):

中国烟草物流发展历程

中国烟草物流发展历程

一、2006年—2010年中国烟草生产发展分析近年来,中国烟草生产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增长速度在3%—6%之间波动,根据《中国烟草年鉴》的统计,2010年中国烟草总产量达到23752.73亿支,同比增长3.71%。

烟草总产量的稳定增长表明中国烟草行业物流量近年来也呈稳定增长态势(参见表2、图2、图3)。

表2:2006年—2010年度中国各类烟草总产量(单位:亿支)数据来源:《中国烟草年鉴》图2:2006年—2010年度中国烟草总产量变化情况(单位:亿支)来源: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图3:2006年—2010年度中国烟草总产量增长速度(单位:%)来源: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二、烟草流通量发展变化分析根据《中国烟草年鉴》统计数据,2006年—2010年中国烟草流通量呈现逐年稳定增长态势,增长速度在2.41%—4.56%之间,2007年是近些年增长速度最高的年份。

烟草行业流通量反映了在流通环节物流量的变化趋势,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烟草流通物流量在近几年也呈现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参见表3、图4、图5)表3:2006年—2010年度烟草流通量变化情况(单位:亿支)来源:《中国烟草年鉴》图4:2006年—2010年度烟草流通量变化情况(单位:亿支)来源: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图5:2006年—2010年度烟草流通量增长速度(单位:%)来源: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三、烟草原料供应量发展分析根据《中国烟草年鉴》数据分析,2006年至2010年中国烟叶供应总量呈现在波动中增长的态势。

从增长速度看,2009年同比增长14.94%,为增长速度高峰,2007年与2010年分别出现负增长4.37%和0.006%,而2008年和2009年均出现10%以上的增长速度。

中国烟草原辅料供应量的波动表明,中国烟草原辅料供应的不稳定性,这与我们前面的分析是一致的,这与烟草行业周期以及国家资金调控相关,同时这也是中国烟草行业需要面对及解决的问题。

天然气价格弹性实证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天然气价格弹性实证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现代经济信息天然气价格弹性实证研究——以上海市为例邓冰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摘要:随着天然气工程的相继建成以及天然气消费量的迅猛增长,天然气价格弹性研究对于天然气市场发展战略的制定及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但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旨在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上海的天然气消费数据为依据,分析上海天然气需求价格弹性特征。

结果表明,上海市天然气价格缺乏弹性,且需求价格弹性为正,天然气价格受政策影响较大,这一结果能够为未来上海乃至全国天然气价格政策和战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量化基础。

关键词:天然气需求;天然气政策;天然气价格弹性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494-02一、天然气供求状况天然气被誉为“21世纪最清洁的能源”,以其清洁、高效、污染小等优势受到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可。

《BP能源统计年鉴》显示,截止2014年12月31日,我国天然气产量为1345亿立方米,而需求量为1855亿立方米,缺口达510亿立方米。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公民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更多的关注和使用天然气。

根据《2035年BP能源展望》预测,到2035年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达到30%左右。

天然气用户众多,主要包括大工业用户、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和发电用户,这些用户对天然气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自1999年东海平湖天然气开始供应浦东地区起,上海已经形成了“5+1”天然气供应格局:东海天然气、川气东送、洋山LNG、西一线和西二线五大气源和五号沟LNG站。

构成了多气源供应,市场规模一定的天然气供应体系。

虽然有众多的气源供应上海地区,但是长期的以成本加成法确定的价格导致天然气使用成本较其他燃料低。

这种偏离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导致了需求的急剧膨胀和供给的长期短缺,一方面使得天然气资源由于价格过低难以提高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天然气市场难以通过价格调节达到平衡而产生“气荒”。

7参考文献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于立,《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龚仰军,《产业结构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胡建绩,《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王庆成,《财务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高程德,《现代公司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与中国烟草百问。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北京:_商务印书馆汪世贵.《全球烟草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其未来走势.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报告》。

2001第7号.吕忠信,李保江.《对中国卷烟工业企业规模与绩效的实证分析》.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报告.2000年第1号.毛正中,蒋家林等,《卷烟需求与价格政策》中国卫生经济,1997年。

姜成康同志在2009年第三季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时的讲话(摘要)胡文龙,《卷烟市场零售渠道的整合战略》《上海商业》:2005年9期陈超,《加强卷烟零售终端控制力》《上海商业》:2005年9期陶明、胡建绩,《中国烟草产业组织和产业管制问题研究《生产力研究》:2005年6期张田勘,《烟草在中国为何难禁?》《世界科学》:2005年8期彭继增,《新贸易壁垒的内容、特点及其对策》《价格月刊》:2005年9期韩家才,《试析环境壁垒的形成特征及我国的对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期《烟草行业应当如何规范卷烟零售价》《糖烟酒周刊》:2005年19期杨晓鸿,《W’HO烟草控制框架下中国烟草业的发展模式选择》《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肖山,《烟草专营垄断之法律性质再辨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年3期唐桂娥、徐东明,《烟草商业税后利润清缴与会计处理》《税收征纳》:2005年6期王延芹,《贸易壁垒下我国企业的选择》《新东方》:2005年6期刁萃,《别让中国企业成为贸易壁垒中的‚替罪羊‛《环球工商》:2005年7期姚剑锋,《肉品出口如何打破贸易壁垒的若干思考》《食品卫生》:2005年7期于爱芝、吴傲然,《多角度看技术性贸易壁垒—一个经济学分析框架》《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7期夏芳,《我国目前新贸易壁垒的问题与对策》《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1期张鼎如,《构建我国农产品垄断竞争市场结构》《莆田学院学报》:2005年4期魏子来、谢瑞娟:《籽O条件下的农业保护问题》《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4期王吉绊,《需求垄断论》《竞争力》:2005年9期刘志云、郑鲁英,《WTO规则与国内宏观调控制度的创新》《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5期杨晓玲,《垄断势力、市场势力与当代产业组织关系》《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4期曾诚、张灼,《从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看其与市场竞争的关系》《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8期周小梅、王俊豪,《论垄断产业有效竞争的若千问题—兼与彭武元、方齐云先生商榷》《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孙潇乱,《重构营销管理机制,增强有效竞争优势》《经济师》:2004年12期刘宁元,《论保护有效竞争的基本方法》《河北法学》:2004年12期寿岚,《我国卷烟市场现状透视》《经济论坛》:2005年2期莫响,《被误读的中国烟草》《糖烟酒》:2004年31期张仁才,《经济全球化下的我国烟草市场战略》《学习与研究(北京)》:2003年1期郁慕湛,《中国烟草市场将有‚龙虎斗‛《沪港经济》:2003年9期刘建华,《论中国烟草专卖体制下的行政垄断》《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4期“美)艾略特.艾登伯格.4R营销.第1版.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美)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第10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美)罗纳德.5.史威福特.加速利润和优势提升.第1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美”弗列德.威尔斯马,客户联盟.第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国家烟草总局统计年鉴》张世明.中国经济法历史渊源原论.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133经济法辞典编撰委员会.经济法辞典.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367 国家烟草专卖局法规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释义.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3蒋岩波.论国家垄断的法律规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符启林.经济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388杨兰品.中国行政垄断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6郑鹏程.行政垄断的法律控制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5 烟草专卖管理编写组.烟草专卖管理.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3-6蒋海岩,张卉.浅析烟草专卖制度.山东经济,2005(1):25王勇.对当前烟草立法工作的思考.重庆烟草,2002(2):32姜成康.2008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讲话摘要.中国烟草,2008(2):11 陈家乾.烟草专卖若干法律问题探讨.政法论坛,2003(10):157顾阿朝.关于烟草行业打破地区封锁问题的初步思考.见中国烟草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2002年学术年会会刊.中国烟草学会网,2003-03-12Laffont J.J,Tirole J.Access Pricing and Competit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38,1994,1673-1710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册).三联书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18韦红泉.烟草行业的体制困境.燎望新闻周刊,2005(7-8):55王树文.我国烟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与政策分析思考.CPA中国行政管理,2004(9):37刘伟.论中国烟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get/lgxd,2007-07-17闰军.烟草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与过错追究违法查处法律依据及处罚标准实用手册.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4,87China sparks revival in US growers'fortunes.World Tobacco,2006(210):44-44China streamlines for world success.World Tobacco,2006(210):4 龙怒.中外烟草业发展比较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04(2):61Industry monitor,Business China,1998,6(24):10吴健安.中国烟草行业为何‚大而不强‛.思想战线,2000(2):38李保江,黄朝晖.全球烟草行业重组整合历程及趋势(下),烟草在线,2008-09-21刘炼,杨翔.论废除烟草专卖制度.调查与思考,2002(7):4章鸿.中国烟草专卖制度质疑.安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6):36彭兴庭.烟草专卖,该推出历史舞台了.观点,2006(9):11陶明.专卖体制下的中国烟草业.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372陶明,杨振.WTO框架下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发展前景.世界经济文汇,2004(2):53何泽华.在2008年全国烟草行业卷烟营销网络建设工作会议讲话摘要.中国烟草.2008(7):6丹思贝.对烟草行业管理体制的再认识./blog/u,2008-03-25Monopoly being squeezed out.World Tobacco,2001(185):6 Ihlwan,Moon.Icahn:A Korean Welcome Is Unlikely.Business Week Online,2006(3):9Johnson,Paul R.The Social Cost of the Tobacco Program.Journal of FarmEconomics,1965(47):242Slaven,A.France and the Chesapeake.A History of the French Tobacco Monopoly,1674-1791,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Tobacco Trades(Book).Economic HistoryReview,1974(27):507-509刘方明.英国烟草大见成效.经济参考报,2003-05-31为盟友们共同对抗烟害.法国建议在全欧盟范围内提高烟草税.中国税务报,2004-02-13张蕴萍,蒋海岩.日本烟草管理体制变革及对我国烟草专卖制度改革的启示.理论学刊,2005,9(9):61-62毕长敏.日本烟草管理体制及JT公司管理运行机制.中国烟草,2006(8):37Platt,Gordon.Ministry Sells Stake In Japan Tobacco.Global Finance,2004,(18):51-51李保江,黄朝晖.全球烟草行业重组整合历程及趋势(上).烟草在线,2008-08-21汪世贵.日本烟草产业改革与发展模式及其经验研究.烟草在线,2002-05-10李保江.日本烟草改革与发展模式及其经验研究.经济研究报告择要,2002(15):23汪世贵,李保江.烟草行业‚强者趋弱‛的制度性梗阻—从烟草税收及相关财政政策角度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2(4):41廉春慧.我国烟草业财税体制改革思路和方案设计.经济工作,2006(11):53汪世贵.把卷烟消费税独立出来如何.中国烟草(经济版),2002(6):47 赵华民.突破体制障碍推进烟草业改革.中国烟草在线,2004-11―17周阳敏.中国烟草的工商分离及其困境与根本出路.中国烟草在线,2004-10-08李景武.中国烟草政企不分还能撑多久.博锐管理在线,2007-01-22 吴应禄.关于烟草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和集约化经营的几点思考.中国烟草学会网,2003-05-21杨晓鸿.从工商分离到联合重组及中国烟草业改革的根本方向.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6):44张全在.中国烟草产业的价值取向初论.中国烟草学报,2006(6):47 梅立岗.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与中国烟草.中国经济周刊,2005(5):28 何乃文.对烟草专卖行政法规若干条款修订的探讨.烟草在线,2004-10-22杨小平.论市场经济下的烟草专卖制.华东经济管理,1996(5):22 宁金明.我国烟草行业发展己进入转折关头.广西商业经济.1998(5-6):62王树文,张永伟,郭全中.加快推进中国烟草行业改革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5(2):12吴建荣.入世对卷烟销售网络建设的挑战.统计与决策.2002(7):37。

《中国烟草年鉴》(2007版)简介

《中国烟草年鉴》(2007版)简介

【公司书库】《中国烟草年鉴》(2007版)简介内容简介《中国烟草年鉴》是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组织编纂,全面反映中国烟草行业改革和发展情况,以及所属各企业发展概貌的专业性、权威性行业综合年鉴。

《中国烟草年鉴2007》设有领导讲话,重要文件,大事记,行业概览,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机构,省级局(公司),工业企业,科研机构,统计资料,人物,文化,公益事业,论点摘要,论文索引,附录,索引共计16个栏目。

本年鉴“栏目”下设“分目”和“条目”。

本年鉴主要收录了2007年全国烟草行业发展的主要工作情况,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特别突出了资料的权威性、延续性,反映行业改革发展的历程,并配有大量彩图。

目录领导讲话重要文件大事记行业概览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机构省级局(公司)工业企业科研机构统计资料人物文化公益事业论点摘要论文索引附录索引图书详细描述:一、《中国烟草年鉴2007》是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组织编纂,全面反映中国烟草行业改革和发展情况,以及所属各企业发展概貌的专业性、权威性行业综合年鉴。

《中国烟草年鉴》自1996年创刊以来,已先后编纂出版了1981~1990年、1991~1995年、1996~1997年、1998~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等1 1期。

从《中国烟草年鉴》2004年版起,由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杂志社《中国烟草年鉴》编辑部具体负责年鉴的编辑工作。

二、《中国烟草年鉴2007》设有领导讲话,重要文件,大事记,行业概览,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机构,省级局(公司),工业企业,科研机构,统计资料,人物,文化,公益事业,论点摘要,论文索引,附录,索引共计16个栏目。

本年鉴“栏目”下设“分目’’和“条目”。

三、本年鉴主要收录了2007年全国烟草行业发展的主要工作情况,内容充买,信息量大,特别突出了资料的权威性、延续性,反映行业改革发展的历程.并配有大量彩图。

《中烟烟草年鉴》

《中烟烟草年鉴》

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概况】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询身为成立于2003年的广西中烟工业公司,2008年9月260,广西中烟工业公司完成公司制改造,更名为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设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宇卷烟分厂、柳州卷烟分厂2家卷烟生产企业和广西甲天下纸品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中天下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真龙国际大酒丿占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全资子公司及广西真龙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广西中天下水松纸有限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

截至2009年底,公司拥有总资产8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3. 04亿元、流动资产44. 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3. 90% (原为28.35%)。

有在岗员工2541人,其中聘用员工445人。

2009年,公司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授予“第八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 称号;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质量奖鼓励奖”、“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特别奖”、“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称号;被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授予“2008年度优秀信息化建设团队奖”称号;被共青团广西区委授予“广西希望工程贡献奖(集体)”称号。

【领导成员】董事会2009年12月前董事长:徐王莹董事:李晓兵舒明李世胜廖中浩罗毅张雨夏王全陈峰2009年12月后董事长:徐王莹董事:李晓兵舒明李世胜廖中浩张雨夏刘湘源覃荣陈峰监事:王全(2009. 12—)班子成员总经理、党组书记:罗毅(一2009.3)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雨夏(2009年3月起主持工作)纪检组长、党组成员:王全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刘湘源(2009.3—)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覃荣(2009.3—)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袁汉辉(2009. 10—)总会计师:陈仲良【机构设! 公司设有办公室、企业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安全保卫部、法律与改革部、财务管理部(投资管理部)、审计部、人力资源部、思想政治工作部(机关党委、工会)、监察部、市场营销部、物资供应部、原料供应部、后勤服务中心、技术中心、信息中心、品质保障部、南宇制造部'、柳州制造部等19个部室、中心。

烟草调查报告3篇

烟草调查报告3篇

烟草调查报告3篇关于《烟草调查报告3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京发布《XX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称,我国人群吸烟率与5年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为27.7%。

由于人口总数增长,根据当前吸烟率推算,中国现在的吸烟人数比5年前增长1500万,已高达3.16亿。

吸烟者每天平均吸烟15.2支,与5年前相比,增加了1支。

XX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是针对15岁及以上中国城乡常住居民开展的一项入户调查,旨在准确了解中国烟草流行状况、估测烟草使用对公共卫生及经济的影响、评估控烟政策的有效性。

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烟草使用、戒烟、二手烟暴露、烟草经济、媒体传播及人们对烟草使用的知识与态度等。

前次调查发生在XX年。

报告称,与5年前相比,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没有提高。

同时,烟草广告和促销仍广泛存在,烟草零售点成为重灾区。

另外,卷烟平均价格有所上升,但相对于居民的购买力,烟草反而变得更加便宜。

不过,也有一些可喜的变化。

报告称,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改善,特别是学校、卫生计生机构和政府大楼。

与XX年相比,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居民家中的二手烟暴露率均有所下降。

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节支增效工作调查报告小节约省出大效益—对****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节支增效工作的调查**市地处湘东北,人口仅48万,年辖区销售计划16000大箱,过来,省外烟在辖区的补充销售计划不足XX大箱。

有限的18000大箱计划,要实现年利润超过1000万元谈何容易,但****市局(公司)却奇迹般地连续两年实现年利润过千万元,并顺利通过****市文明标兵单位验收,在****市系统七个单项工作评比中,XX年获得四个第一,XX年获得六个第一,整体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系统第一名。

****市局能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靠的是什么呢?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该局在深化两网建设、规范企业管理的同时,突出做好了节支增效这篇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概况】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成立于2003年的广西中烟工业公司,2008年9月26日,广西中烟工业公司完成公司制改造,更名为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设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卷烟分厂、柳州卷烟分厂2家卷烟生产企业和广西甲天下纸品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甲天下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真龙国际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全资子公司及广西真龙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广西甲天下水松纸有限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

截至2009年底,公司拥有总资产8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3.04亿元、流动资产44.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3.90%(原为28.35%)。

有在岗员工2541人,其中聘用员工445人。

2009年,公司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授予“第八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称号;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质量奖鼓励奖”、“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特别奖”、“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称号;被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授予“2008年度优秀信息化建设团队奖”称号;被共青团广西区委授予“广西希望工程贡献奖(集体)”称号。

【领导成员】董事会2009年12月前董事长:徐王莹董事:李晓兵舒明李世胜廖中浩罗毅张雨夏王全陈峰2009年12月后董事长:徐王莹董事:李晓兵舒明李世胜廖中浩张雨夏刘湘源覃荣陈峰监事:王全(2009.12—)班子成员总经理、党组书记:罗毅(—2009.3)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雨夏(2009年3月起主持工作)纪检组长、党组成员:王全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刘湘源(2009.3—)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覃荣(2009.3—)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袁汉辉(2009.10—)总会计师:陈仲良【机构设置】公司设有办公室、企业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安全保卫部、法律与改革部、财务管理部(投资管理部)、审计部、人力资源部、思想政治工作部(机关党委、工会)、监察部、市场营销部、物资供应部、原料供应部、后勤服务中心、技术中心、信息中心、品质保障部、南宁制造部1、柳州制造部等19个部室、中心。

【卷烟生产经营】 2009年,公司生产卷烟686.25亿支(137.25万箱),同比增长4.97%,其中联营加工卷烟277.58亿支(55.52万箱)。

生产一类烟3.75亿支(0.75万箱),同比下降19.68%;生产二类烟20.06亿支(4.01万箱),同比增长122.89%;生产三类烟190.25亿支(38.05万箱),同比增长5.97%;生产四类烟310.29亿支(62.06万箱),同比增长17.08%;生产五类烟161.9亿支(32.38万箱),同比下降17.19%。

全年销售卷烟686.71亿支(137.34万箱),同比增长6.05%;实现卷烟销售收入104.68亿元,同比增长15.64%。

根据国务院有关精神,为应对金融危机,调整卷烟消费税,部分利润转为税赋,全年新增卷烟消费税6.94亿元。

实现卷烟税利69.69亿元,同比增长15.69%,其中,实现卷烟利润13.62亿元,同比下降15.14%。

公司三项费用率为9.73%。

全年卷烟生产综合能耗3.66千克标煤/万支,平均消耗烟叶7.26千克/万支、盘纸630米/万支、滤棒1844支/万支。

1南宁制造部、柳州制造部对外分别称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卷烟分厂、柳州卷烟分厂。

【百亿税利工程】2006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与国家局就加快广西烟草发展达成共识,并共同制定了到2010年实现广西烟草“百亿税利”目标的发展规划。

200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提前一年实现“百亿税利”目标,得到国家局支持。

公司按照“百亿税利”目标要求,围绕“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竞争实力、全面提升水平”,着力做好品牌发展、市场营销、结构调整、强化管理、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工作,生产经营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经济效益不断迈上新台阶。

2007年,“真龙”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2008年,“真龙”品牌进入前20名全国性卷烟重点骨干卷烟品牌行列;2009年,年产量由2006年的13.13万箱增长到20.52万箱。

公司卷烟年产量由2006年的110万箱增长到2009年的137.25万箱,实现税利由2006年的35.5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69.69亿元。

截至2009年底,广西烟草工商业税利总额为100.8亿元(其中广西烟草商业实现税利31.2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百亿税利”目标。

【主要产品】公司生产“真龙”、“甲天下”2个品牌共19个规格卷烟产品,其中,“真龙”系列卷烟主要面向高档和中档卷烟市场,“甲天下”系列卷烟主要面向低档卷烟市场。

“真龙”系列卷烟市场覆盖全国33个省(区、市)、206个地市。

全年生产“真龙”系列卷烟102.58亿支(20.52万箱),销售103.9亿支(20.78万箱);生产“甲天下”系列卷烟306.09亿支(61.22万箱),销售302.42亿支(60.48万箱)。

公司联营加工的卷烟品牌主要有“双喜”、“大红鹰”(原为“大红鹰”、“双喜”,修改原因为双喜产量比大红鹰大)、“白沙”、“雄狮”。

全年完成“真龙(珍品)”、“真龙(天翔)”、“真龙(娇子)”、“真龙(祥云)”等4个规格的提质改造,使其具备了高香高浓特征,更加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

开发出含有生物薄片成分、能有效降低焦油含量的“真龙(轩云)”及采用分组加工工艺和生物补偿技术的“真龙(佳韵)”两个新规格。

【市场营销】2009年,公司将品牌发展战略由“做强做大真龙”调整为“做精做强真龙”。

5月,成立品牌发展规划委员会,分析公司卷烟品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品牌的发展思路、战略任务和市场支撑,从完善品牌规划的决策机制、健全产品质量的保障体系、建立原料的保障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夯实基础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和发展规划。

公司确定了“区内市场加快发展、区外市场平稳发展”的市场战略,把企业发展建立在尊重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良好经营秩序、保持价格稳定、切实加强管理的“五个基础”之上。

强化调、销、存指标调控及价格信息采集与监控,推动营销管理上水平。

提出“更加尊重市场,更加尊重消费者,更加尊重经销商”的营销思路和“一省一策,一市一策,一事一策,一品一策”的差异化营销路线,实施以省级区域为营销主体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适应市场能力。

加强与各地烟草商业企业的交流和协作,实施“按订单组织生产”,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烟叶基地建设】公司主动参与、深度介入烟叶基地单元建设,建立品牌导向型的原料基地,与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广西、云南等6个烟叶产区的10个市(州)烟草公司签订中长期烟叶基地发展协议。

创建基地烟叶质量数据库,对烟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评价报告,找出烟叶生产与品牌需求存在偏差的原因,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基地烟叶质量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生产技术方案。

通过“评价——调整——跟踪实施——再评价——调整”的模式,不断完善生产技术方案,发挥品牌配方对基地烟叶生产的导向作用。

全年向烟叶基地投入科研经费1130万元,发挥工业主导、产区主体、科研主力的作用,实施“产、学、研、企”四位一体的项目联合攻关,依托郑州烟草研究院、青州烟草研究所、广西大学等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采取联合攻关、成果转让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

对烟叶生产技术员、户籍化管理员和烟农,开展了烟叶配套栽培技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及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等技术研究方面的培训。

全年共开展室内培训与现场培训260余场次,受训人员8.1万人次。

与烟叶产区建立科研项目风险基金,投入抗灾风险资金280万元,增强烟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稳定烟农的种烟积极性。

全年烟叶基地化供应率为75.94%,基本达到国家局提出的要求。

【技术改造】公司采用扩建和适应性调整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提升公司卷烟生产能力、烟叶仓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全年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32项,完成投资3.54亿元。

重点工程项目包括:南宁卷烟分厂“十一五”期完善提高项目,全年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烟草专用主机设备购置计划申报、征地拆迁、工程报建、施工预算审核和分项工程招标文件编制等工作;柳州卷烟分厂干冰膨胀烟丝生产线项目,规划建设1140千克/小时干冰膨胀烟丝生产线1条,建设独立工房及配套空调、照明、消防和供油、水、电等设施;武鸣红岭烟叶醇化库B区项目,项目基本完工,并陆续交付使用;公司研发楼内部装修项目。

【科技创新】全年共投入科研活动经费8745万元,实施项目课题式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全面推进烟叶原料、产品研发、卷烟工艺、分析检测等各项技术创新和研究工作,并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平台,开展天然香料、中草药烟用添加剂、微生物技术等项目研究。

全年共有“天然植物提取物在卷烟中增香保润作用的开发研究”等55项基础和应用项目研究,其中,中长期项目11项。

完成“滤棒发射信号系统的改造”等44项科研项目研究并通过鉴定,科研成果项目全部或部分得到了推广应用。

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科研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全年完成了“一种卷烟包装机自检提醒执行系统”等6个专利项目的申报,均已获得受理,另有5项专利获得授权。

截至年底,公司共拥有授权国家专利31项,其中,包括“一种烟用中草药添加剂”等7项发明专利,“一种GD卷烟包装机条盒缺包、玻纸检测装置”等24项实用新型专利。

全年共有《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白芍中芍药苷的研究》等56 篇学术论文在《中草药》、《烟草科技》等核心期刊发表。

【企业管理】设备管理。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四标体系”和“6S”、“TPM”等先进管理理念应用到设备管理中,在设备管理流程优化、精细化、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设备人员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设备效率稳步提高,全年制丝设备故障率为1.14%,同比降低0.32个百分点;卷包设备有效作业率为90.71%,同比提高2.33个百分点;动力保障率为99.9%;设备完好率保持100%。

质量管理。

重点加强对卷烟生产过程及卷烟成品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卷烟成品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检验合格率均达到100%。

提高卷烟检测和烟用香精香料检测领域的实验室检测水平,3月,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检测站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实现由“企业级实验室”向“国家级实验室”的升级。

全面预算管理。

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编制模块内容,将预算明确分为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及专项预算,并新增研发业务预算、专项预算等内容,突出项目预算及生产成本预算。

在预算执行考核中引入偏差率指标分析,重点针对偏差率大的指标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