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 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综合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9·湖北七市协作体)“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礼时,由天子亲执耒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C)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

C.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礼时,由天子亲执耒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体现了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2.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 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血缘观念的淡化

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

【解析】从材料“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宗法血缘观念比较浓厚,同时比较重视个体家庭,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地位,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设立的,故D项错误。

3.(2019·淮南二模)《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B)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

【解析】依据材料“(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A、C两项不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是《伤寒杂病论》的影响,排除。

4.(2019·郑州考前最后一卷)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作左官之律”。应劭对此解释道,“人道上右,今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不经中央派任而私仕于诸侯即构成“左官罪”。这一措施旨在(A)

A.限制和打击诸侯势力B.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

C.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D.掌握地方官员任免权

【解析】由材料中“人道上右,今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不经中央派任而私仕于诸侯即构成‘左官罪’”可知,汉武帝以“左官律”限制诸侯网罗人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地方诸侯势力对中央构成威胁,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和打击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侧重的是官员仕于诸侯必须得经过中央派任,不是强调中央与诸侯国争夺选拔官员的权力,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地方行政效率的问题,C 项错误;材料中汉武帝的举措是掌握地方官员任免权的表现,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D项错误。

5.(2019·惠州二模)西汉初年存在三种游离于皇权的社会势力,国家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由此可知(C)

A.重农抑商存在一定的合理性B.宗法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C.解决地方问题条件日益成熟D.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解析】结合题意可知西汉初年国家对三种游离于皇权的社会势力分别采取打击、迁徙、限制、宽松的政策,这些对汉朝地方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后来的社会治理,故选C项。A项对材料的解读不全面,故错误。B、D两项题干并未涉及。

6.(2019·唐山二模)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出(C)

A.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

B.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

C.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

D.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

【解析】“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表明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

形成,故C项正确;A、B、D各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7.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租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拦。据此可知当时(A)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

C.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D.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解析】材料“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租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拦”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租佃双方毁约现象,排除C项;材料无关土地兼并现象,排除。

8.元代划分行省边界时基本不考虑山川形胜,于是出现了许多跨山越岭、逾河渡江的政区。明朝时政区划分比较符合自然山川形胜。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明代(C) A.形成了国家政治统一的局面B.经济重心南移

C.对地方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D.边患危机解除

【解析】材料“元代……出现了许多跨山越岭、逾河渡江的政区”到“明朝时政区划分比较符合自然山川形胜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明朝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元朝就是统一的国家,故A项排除;B项完成于南宋,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解除”。

9.(2019·广东六校联考三)古代中国新统一的王朝通常会编写前朝的历史,既是对前朝的“盖棺论定”,也表明对前朝正统的继承。元朝在修前朝历史时,为确定奉哪个朝代(金、辽、宋)为正朔,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元朝统治者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据此推断,该举措(C)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政治的影响B.有利于推动元朝的政教合一

C.打破了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D.激化了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

【解析】“消除了”用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该举措有利于促进意识形态和世俗权力的分离,排除B项;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说明打破了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C项正确;该举措更有利于民族融合,排除D项。

10.明朝皇帝每于郊祀上报皇天牧养有成时,都把全国的户口簿籍陈于祭台之上,即表示上天赐予他对人民、土地的所有权。这一做法反映了(B)

A.明朝天人合一思想仍很盛行B.封建统治者对农业生产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