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充血性心衰合并肾衰的诊治原则

合集下载

慢性肾衰竭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竭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会有该系统的体征。

如:浮肿、贫血貌、心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

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持续<60 ml/min/1.73 m2≥3个月。

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1.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GFR50—80ml/min),血肌酐维持在133—177umol/L,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50%(GFR50—20ml/min),血肌酐达186-442umol/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451-707umol/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umol/L,肌酐清除率在l0ml/min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本病可分为正虚证及邪实证,临床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

l.正虚诸证:①脾肾气虚证;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②脾肾阳虚证: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新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新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新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心血管病学目录一、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概述 (1)二、心力衰竭管理指南解读——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 (3)三、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5)四、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7)五、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 (9)六、心力衰竭合并非心脑血管疾病的管理 (11)七、心力衰竭常见合并症的临床管理 (14)八、慢性心力衰竭人群运动处方的制定及实施 (16)九、晚期心力衰竭的机械循环支持治疗 (17)十、心衰患者容量管理策略 (19)十一、冠心病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21)十二、正性肌力药物在晚期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23)十三、心力衰竭的实验室诊断 (25)十四、心脏超声基础 (27)十五、急性右心衰竭的规范化治疗 (29)一、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概述1.在心衰的分期中,哪一期患者表现为有心衰风险因素但无症状和体征?()A.A期B.B期C.C期D.D期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A2.基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心衰分为哪几个类型?()A.急性心衰、慢性心衰B.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C.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D.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E.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中度降低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参考答案:C3.以下属于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II级的是()A.休息时也有症状B.活动明显受限C.活动轻度受限D.活动不受限E.不能下床并需静脉给药支持参考答案:C4.我国心衰的主要病因是()A.高血压和冠心病B.瓣膜病C.扩张性心肌病D.内分泌代谢性疾病E.肺部疾病参考答案:A5.慢性心衰的治疗目标是()A.预防住院B.改善临床状态C.降低死亡率D.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二、心力衰竭管理指南解读——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1.对心衰“易损期”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指心衰住院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内B.发生心血管死亡或心衰再住院的风险较低C.推荐住院期间临床稳定后或出院前尽早启动GDMTD.出院前应该仔细评估容量负荷状态,优化减容治疗方案E.推荐在患者出院后 1-2 周内进行早期随访参考答案:B2.以下哪项措施不是心力衰竭A期患者一级预防的推荐?()A.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B.高血压患者,推荐积极降压治疗C.定期使用利尿剂D.2型糖尿病,推荐SGLT2iE.高心衰风险T2D患者使用沙格列汀参考答案:C3.以下哪个药物在HFrEF、HFmrEF、HFpEF治疗中均得到I类推荐A.SGLT2iB.β受体阻滞剂C.MRAD.ACEi/ARB/ARNIE.维立西呱参考答案:A4.对于HFrEF药物管理建议,不是I类推荐的是()A.维立西呱B.ACEI/ARB/ARNIC.MRAD.β受体阻滞E.SGLT2i参考答案:A5.以下对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管理错误的是()A.维持药物治疗B.可以停用改善疾病预后“新四联”药物C.定期随访D.继续生活方式管理E.避免大量饮水,过度输液、酗酒参考答案:B三、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1.关于SGLT2i在HFrEF人群中开展的大型3期临床研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究目的均为探索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SGLT2i对射血分数降低性H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B.EMPEROR-Reduced研究及DAPA-HF研究的主要终点均达成C.EMPEROR-Reduced研究及DAPA-HF研究均纳入了LVEF小于40%的心衰人群D.EMPEROR-Reduced研究及DAPA-HF研究的研究对象均合并糖尿病E.EMPEROR-Reduced研究及DAPA-HF研究的研究对象包括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参考答案:D2.以下对VICTORIA研究和对维立西呱相关推荐错误的是()A.研究纳入近期发生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低于45%的患者B.研究证明维立西呱可降低高风险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和首次因心衰住院发生风险C.推荐近期发生过心衰加重事件、NYHA II - IV级,LVEF<45% 的心衰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尽早加用维立西呱(IIa)D.低血压不是维立西呱的禁忌症E.妊娠期妇女是禁忌参考答案:D3.关于ARNi在HFrEF中的应用,描述错误的是()A.对于症状性 NYHA Il-Ill 级的 HFrEF 患者,建议使用 ARNi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1A类推荐B.ARNi有ARB和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作用,后者可升高利钠肽、缓激肽和肾上腺髓质素及其他内源性血管活性肽的水平。

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

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

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诊断依据】(一)慢性心力衰竭1.左心衰竭:分左心室衰竭和左心房衰竭。

(1)左心室衰竭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肾炎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脚气病、动静脉瘘等病史。

左心房衰竭由严重二尖瓣狭窄所致。

(2)常因感染、过度劳累、血压增高、心律失常、血电解质紊乱、洋地黄过量或不足、妊娠、心肌缺血、容量负荷过重等透发。

(3)劳力性或阵发性呼吸困难,后者多在夜间出现,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咳嗽及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4)双肺或双肺底出现湿罗音及哮鸣音;心脏扩大,心率快,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交替脉等。

(5)X线检查见心影增大、肺淤血、叶间裂增粗等。

(6)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均不同程度增高。

2.右心衰竭(1)多由左心衰竭引起,单纯右心衰竭多由急性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致。

(2)右上腹痛、腹胀、食欲差、恶心、呕吐、少尿等。

(3)发绀,颈静脉怒张,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

重者可有胸水、腹水、全身水肿,心脏扩大,剑突下心脏搏动,三尖瓣区可有舒张期奔马律及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收缩期杂音。

(4)X线检查见心影增大,有时可见上腔静脉扩张及搏动;如为单纯性右心衰竭,则肺野较清晰。

(5)静脉压增高,血流动力学监测示中心静脉压、右房压增高,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肺动脉压增高,未合并左心衰竭时,肺毛细血管楔压多正常。

3.全心衰竭,左、右心衰竭同时存在。

按心脏功能情况,可分4级(纽约心脏病学会,即NYHA分级):I级:有心脏病的客观证据,但一切体力活动不受限,无呼吸困难、心悸、浮肿等症状;Ⅱ级:能胜任一般日常活动,无异常感觉,但稍重体力活动即有心悸、气促等症状(即心力衰竭I度);Ⅲ级:日常活动即有症状,但休息时无任何不适(即心力衰竭Ⅱ度);Ⅳ级:任何活动均可引起明显症状,甚至卧床休息仍有症状(即心力衰竭Ⅲ度)。

(二)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1.常见病因有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或急性乳头肌功能不全,输液过多或过快,急性心包填塞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六大治疗原则

慢性肾功能衰竭六大治疗原则

慢性肾功能衰竭六大治疗原则(一)治疗基础病和纠正肾脏病加重因素:1.治疗引起慢肾衰的基础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如果临床和肾脏病理检查提示疾病活动程度高,治疗后往往使肾功能部分恢复。

2.纠正可逆因素是治疗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例如控制高血压、治疗感染、降低尿蛋白、解除尿路梗阻、防止脱水等。

(二)延缓肾脏病进展速度:1.慢性肾衰的饮食治疗原则:是延缓肾功能进展的重要措施。

2.控制全身性高血压和肾小球内高压:首选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三)治疗并发症:并发症的治疗能明显减少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病人存活率。

水肿:限制钠盐的摄入、间断使用袢利尿剂、透析治疗。

高钾血症:保守治疗无效时立即紧急透析。

高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治疗,严重时需要紧急透析治疗。

高血压:控制钠、水;部分高血压与动脉硬化和肾素活性增高有关,需要使用降压药物治疗(首选ACEI);当有禁忌症或单药不能很好控制血压时考虑选择其他药物。

尿毒症性心包炎:透析治疗;明显心包填塞症状时应当紧急心包穿刺或引流;透析导致的心包渗液往往与血液透析使用肝素有关,可改为无肝素透析。

心力衰竭:适当减少洋地黄类药用量。

贫血:血色素小于60g/l时需要输血治疗。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肾性骨营养不良:治疗的第一步是纠正钙磷代谢紊乱。

纤维性骨炎病人可使用活性维生素D,并根据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活性调整用量。

(四)药物用量的调整:肾衰竭时经肾代谢和排泄的药物在体内蓄积,在使用药物时应当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五)随诊:监测疾病的发展。

判断并发症控制情况。

判断是否开始肾脏替代治疗。

(六)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治疗可以替代肾脏的排泄功能,但不能替代肾脏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

肾脏替代治疗的指征是Ccr<10ml/min。

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成功的肾移植能恢复正常的肾脏排泄和内分泌代谢功能。

如何做好心衰合并肾衰患者的护理

如何做好心衰合并肾衰患者的护理

如何做好心衰合并肾衰患者的护理心衰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在病情恶化过程中容易合并肾衰。

合并肾衰的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以帮助他们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如何做好心衰合并肾衰患者的护理:1. 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症状对于心衰合并肾衰患者,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等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水肿、呼吸困难、乏力等情况。

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可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2. 控制饮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心衰合并肾衰患者饮食中应控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量。

钠会导致水潴留,加重心脏负担,而蛋白质过多则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仅有助于减轻症状,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保持水盐平衡心衰合并肾衰患者的水盐平衡关系到病情的稳定。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尿量等情况,合理控制水分的摄入量,避免脱水或水肿的发生。

同时还要避免过度排尿,预防肾功能的损伤。

4. 规律服药,按时复诊心衰合并肾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减少或停止药物。

另外,定期复诊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专业医生的监控和调整,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

5. 注重心理护理,提供支持由于心衰合并肾衰患者病情较为复杂,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护理人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6. 定期做康复训练,保持身体活动心衰合并肾衰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适量的康复训练,如散步、瑜伽等。

适当的身体活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减轻疲劳感,改善生活质量。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综上所述,做好心衰合并肾衰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全面、细致地关注患者的生活情况,定期监测病情变化,提供专业的护理和支持,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只有通过科学的护理和综合治疗,才能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慢性心衰诊疗流程

慢性心衰诊疗流程

慢性心衰诊疗流程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肌损伤导致心室充盈和/或泵血异常的临床综合征。

它可以逐渐发生,也可以由急性心衰渐变引起。

初诊或急诊的患者通常因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乏力或下肢水肿等症状前来就诊,或者因其他病症就医时发现心脏扩大。

临床评估是确定是否存在心功能受损的关键。

如果确诊,患者应该接受治疗,包括治疗心脏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肺部和其他非心脏疾病。

射血分数降低是心衰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射血分数低于45%,则需要进一步评估心衰的分期和病因。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和并存疾病的同时,给予患者一般处理措施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降压药、利尿剂、治疗病因和并存疾病的药物,以及其他药物,如硝酸酯类和阻断神经内分泌激活的药物。

随访是治疗心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评估心功能、体液潴留和血容量状态、异常状态以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同时,需要进行辅助检查,如常规监测心衰的生化指标、血电解质和肾功能,必要时复查左室射血分数。

预后评估有助于决定是否实施心脏移植术、采用其他治疗方式或决定住院治疗的时间。

对于仍有心衰症状的患者,需要加用附加药物治疗,如地高辛,以改善症状、控制心率等。

在急性心衰时,应在使用其他合适的治疗措施(常为静脉给药)的基础上加用地高辛。

心衰是一种心脏疾病,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使用心脏毒性药物、心肌病家族史等人群。

治疗心衰的关键在于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首选可同时控制血压和治疗心衰的药物。

此外,改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合适患者可采用ACEI或ARB等药物。

心衰分为四个阶段,其中阶段A为无症状性心衰阶段,有心脏结构异常但无心衰症状/体征;阶段B为有心脏结构异常但无心衰症状/体征,如患者有心梗病史、左室重构、无症状瓣膜性心脏病等。

所有阶段A措施可采用β-受体阻滞剂,合适病例可采用冠脉血运重建、瓣膜滞缓或修补、植入心率转复式除颤器(ICD)等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诊疗规范(标准版)

慢性心力衰竭诊疗规范(标准版)

慢性心力衰竭诊疗规范【概述】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在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病情缓慢加重,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代偿机制,当发生代偿失调即出现的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血流动力学机制是肺淤血、肺水肿;而右心衰竭则是体循环静脉淤血和水钠潴留。

常发生左心衰竭后,右心也相继发生功能损害,最终导致全心衰竭,而出现右心衰竭后,左心衰竭症状可有所减轻。

【临床表现】1.左心衰竭(1)症状:①呼吸困难:轻者仅于较重体力活动时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后很快消失,为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即在熟睡中憋醒,被迫坐起,为左心衰竭典型的临床症状。

重者休息时也感呼吸困难,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称为端坐呼吸。

②咳嗽:其特点是劳力性咳嗽或卧位后不久咳嗽,尤其是夜间刺激性干咳,可咳泡沫样痰,严重者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状痰。

③咯血:由于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引起,多并呼吸困难。

④疲乏无力、失眠、心悸等。

⑤潮式呼吸:见于严重心力衰竭,预后不良时,老年患者更易出现。

(2)体征:除原发心脏病的体征外,有呼吸急促、发绀,高枕卧位或端坐体位。

触诊心尖冲动可向下移位,可出现交替脉。

心界扩大,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

随心力衰竭程度不同,两侧肺底可闻及不同程度对称性湿哕音,可伴有哮鸣音。

2.右心衰竭症状:主要为慢性持续性体循环淤血,并引起其他各脏器功能改变,如上腹部胀满是右心衰竭较早的症状;胸骨左缘可听到右心室舒张期奔马律,三尖瓣区可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除以上体征外,有原发心脏病体征和诱发心力衰竭疾病体征。

3.全心衰竭可同时存在左、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也可以左或右心衰竭的表现为主。

4.辅助检查(1)心电图:可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劳损,右心室增大,有既往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广泛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等表现。

(2)X线检查:左心衰竭可有左心房和(或)左心室扩大及肺淤血、肺水肿。

心衰治理原则

心衰治理原则

心衰治理原则
1. 早期诊断和干预
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衰是关键。

定期监测心脏功能,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减重、戒烟、控制血压等,有助于减缓病情进展。

2. 药物治疗
心衰的标准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遵医嘱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调整用药。

3. 器械治疗
对于某些患者,可考虑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装置、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或进行心源性移植等器械治疗措施。

4. 自我管理
患者应积极学习疾病知识,掌握自我监测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定期测量体重、限制盐分和液体摄入、适度运动等有助于控制病情。

5. 综合治疗
心衰是一种综合性疾病,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采取全面的药物、器械、营养、心理等综合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6. 持续随访
定期随访是心衰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生需根据患者情况动态调整治
疗方案,同时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发生。

心衰治疗需要遵循早期诊断、标准药物治疗、及时器械干预、自我管理、综合治疗和持续随访等原则,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措施,从而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关注和系统研究较少 双侧肾动脉狭窄
a
J Am Coll Cardiol, 2008, 52:1527-3292
IV 型心肾综合征
IV型CRS(慢性肾-心综合征): 慢性原发性肾脏疾病导致心功能减退、左心室
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的负相关
a
12
病情变化
喘憋有所好转,可间断平卧2-4小时 体重下降,精神好转,食欲改善 血压波动于110-130/55-65mmHg 每日出入量平衡
a
13
100
98Kg
95
90
体重变化
89Kg
85
2009-6-7
2009-6-12
2009-6-17 a 2009-6-22
2009-6-27
14
实验室检查
a
5
胸片
2009-6-6
2009-6-25
影像诊断:右肺中叶、右下肺感染,心影增大,双侧胸腔积液;慢性
支气管炎。
a
6
病情变化
喘憋略有好转,仍不能平卧 利尿效果减低: 尿量2000ml/d -->1300ml/d 高碳酸血症
a
7
实验室检查结果
129.3
94
a
8
实验室检查结果
112 97
5303
1680
ProBNP
Scr
129
a
87
105 97
15
Hb
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综合治疗
肾脏本身病变
自然衰老
强心、利尿、扩血管
心衰对肾脏影响 β阻断剂;ACEI
改善心功能 抑制神经内分泌紊乱
低氧血症
持续低流量吸氧
贫血、营养欠佳 EPO;铁;白蛋白
合理饮食的结构
严重感染
控制感染;促进排痰 (炎性因子等) 药物对肾脏影响
适当活动;下肢按摩
利尿剂 抗菌素
a
16
EuroHeart Failure survey program: 115 医院的 11,327 HF 病人中18%发生肾功
能不全
Eur Heart J 2003, 24:442–463.
ADHERE: 274 所医院105,388 的HF住院中 30% 慢性肾脏功能不全病史 20% 血清肌酐水平在2 mg/dL以上
尿液:
NGAL、IL-18、KIM-1
a
26
CRS
的 治 疗
a
27
心肾综合征综合治疗的原则
➢ 心肾联合损害时,面临的问题要远比单一疾病复杂; ➢ 不能将两种疾病分而论之,必须总体考量; ➢ 要考虑到多种可能影响的因素; ➢ 对肾脏与血液动力学指标平衡的维护时,需要针对患
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Rev Esp Cardiol. 2006;59:99-108;J Am Soc Nephrol. 2004;15:1616-22;J Am Coll Cardiol.
a
19
J Am Coll Cardiol, 2008, 52:1527-39
心肾综合征的分型
I型CRS: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引起急性肾损 伤。
血肌酐升高>0.3mg/dl(26.5mol/l)或比基础 值升高25% 对利尿剂抵抗
a
J Am Coll Cardiol, 2008, 52:1527-3290
a
J Am Coll Cardiol, 2008, 52:1527-3293
V型心肾综合征
V型CRS(继发性CRS):急性或慢性全身性 疾病所致的心肾功能不全。
诱发疾病:败血症、糖尿病、淀粉样变、红 斑狼疮和类癌样变 急性严重败血症最为常见
a
24
J Am Coll Cardiol, 2008, 52:1527-39
a
9
实验室检查结果
5303
4604
a
10
调整治疗方案
加强利尿
白 蛋 白、血浆
纠正酸中毒
生理盐水+多巴胺+呋噻米
重组人脑利钠肽
a
11
调整治疗方案
改善心肾功能
纠正贫血
EPO 3000U,皮下注射,2/周 口服补充铁剂
维持酸碱平衡
纠正高二氧化碳血症: 叩背、排痰、雾化、解痉
控制入量
每日入量:1800ml-2100ml 每日尿量:1700ml-1900ml
II型心肾综合征
II型CRS(慢性CRS):慢性心脏功能不全使 慢性肾脏病进行性恶化(25%)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是 II型CRS的独立危险因素。
a
J Am Coll Cardiol, 2008, 52:1527-3291
III型心肾综合征
III型CRS(急性肾-心综合征): 原发性肾脏功能急剧恶化导致的急性心力衰竭 (9%)。
Am Heart J 2005, 149:209–216
a
17
心肾之间的关系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下降 容量负荷增加
酸中毒 贫血
电解质紊乱
a
利尿治疗 神经体液激活 低血压/休克 机械通气 造影剂
肾脏灌注下降
18
心肾综合征的定义
Cardiorenal Syndrome, CRS
CRS:指心脏或肾脏对另一器官的功能损害不能 代偿时,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加速心 脏和肾脏功能的共同损害和衰竭。 CRS包括不同的临床急慢性心脏或肾脏功能衰竭 ,2008年欧洲学者进一步划分为5个亚型。
HF早期诊断的指标
血液:
肌钙蛋白——ACS 脑利钠肽(BNP)
超声心动图
血流多普勒, 组织多普勒 左心室肥厚
a
25
AKI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血液:
胱蛋白酶抑制剂C (胱抑素,Cystatin C)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
a
3
入院时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 9.86×109/L,N 0.862
Hb 112g/L
心肌酶谱:正常
B型脑利钠肽前体: 5303.3 pg/ml
肌酐: 107.8 umol/L
eGFR: 54 ml/min*1.732
a
4
入院时超声心动图
超声印象:1.全心扩大,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范围低限值。2.升主动脉扩 张、主动脉弓部增宽,主肺动脉扩张。下腔静脉增宽。3.三尖瓣重度关闭不 全。4.主动脉瓣轻度狭窄伴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5.肺动脉收缩期压力增 高(估值约66mmHg)。6.二尖瓣轻度返流。肺动脉瓣轻度返流。7.心包极 少量积液。
慢性充血性心衰合并肾衰 的诊治原则
解放军总医院 叶平
a
1
病情简介
男性 80岁 发作性胸痛36年,间歇性胸闷气短6年,
加重伴夜间不能平卧1月
1天前静息状态下即出现喘憋,双下肢水 肿明显加重
a
2
病情简介
1973年诊断为“冠心病” ,2003年冠脉CT示 三支血管病变;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30年 心律失常 持续性房颤 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