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课件:3-5-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课件:3-5-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基础梳理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考点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科研的起步 1.措施 (1)成立科研机构:1949年,成立中国________; 1958年,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此后逐步形成完整 的科研体系。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兴
工业的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 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 的世界高新科技。拉特瑙带回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 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 成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 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 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电子计算机由美国人制造,细胞学说由德 国人提出,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只 有B项是由中国参与各国共同努力的科技项目。故答案为 B项。
【答案】B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2】(2009· 广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
(2)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回国,李四光、华罗庚、 ________、吴阶平、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 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同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3)编制科技发展远景规则:1956年,科学规划委员 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国家重 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在全国范围内 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3-5-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3-5-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3-5-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一、选择题1.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工程的终极梦想。

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解析】题干中有两大信息:第一是“一轮圆月”,四个选项均符合;第二是“一双脚印”,只有B项比较鲜明,而这样的组合又神似“月”字,能很好地体现“探索月球”的意境。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2.顺应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新中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①原子能技术②航天技术③电子计算机技术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②④【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它的标志主要就是上面所列几个方面,中国方面,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③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I 号”;④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故答案为A项。

【答案】A3.(2011·潍坊3月)一团蘑菇云伴随惊天动地的巨响翻腾而起,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泱泱大国走进了新时代。

这反映了() A.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B.导弹核试验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解析】第一团蘑菇云的升空指的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答案】C4.(2011·东莞)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时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

人民版 必修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人民版 必修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③教育发展会促进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依赖于经济发
展这一物质基础,只有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采取正确的发展教育的战略,重视教育,教育才能得以发 展。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 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 原因 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 境,必须发展高新科技,以巩 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 一个安定的环境
三、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科技、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社会经济的需求是 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经济发展才能为科学研究 提供各种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只有同经济密切结合,其价 值和作用才能充分显示出来。教育也离不开经济建设,经
济投入的多少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要适应经济的
发展适时作出调整。 (2)教育也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教育内容的更新、 教育手段的改进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要发展,必须培养 出高素质的人才。
(3)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教
育的发展。
①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产生新科学技术的工 具,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要提高劳动者的素 质 ,是离不开教育的。 ②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21世纪的挑战是人才 的挑战,也是一场教育的挑战,必须发展教育以适应知识 经济的时代。
1950年美国对朝鲜 进行大规模军事干 涉,并派兵侵占我 国领土台湾,直接 威胁我国安全。
1950年,中国人民志 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 参战,保家卫国。
苏军装甲部队参与进攻珍宝岛
我解放军战士在珍宝岛执勤
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对中国 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成为双 方边界斗争的焦点之一。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情景问题切入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送入太空。

16日,杨利伟在完成预定任务后乘返回舱安全返回地球。

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我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同时送入太空。

这是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又一次重大成果。

2011年9月29日21时许,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视科学事业发展的措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学习目标引领本课第一目“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着重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对科学创新的重视以及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课第二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则讲述了“文革”结束后,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做出的政策调整,着重讲述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对新中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

本课第三目“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则重点讲述了新时期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突出的科技成果。

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自力更生②中国科学院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④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⑤实验性原子反应堆⑥原子能⑦1964 ⑧1967 ⑨长征一号⑩东方红一号○11结晶牛胰岛素○12袁隆平○13籼型杂交水稻○14文革○15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6经济建设○17科学技术○181980 ○19当代生产力○20社会经济发展○21科教兴国○22农业○23医疗卫生○241984 ○25神舟五号○26航天技术○27运载火箭○281983 ○29基因测序○30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程序图○3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难疑点探究1.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国防领域成就重大的原因(1)新中国取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民族智慧得以最大发挥。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2004年 感动中国”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 评语: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 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 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 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 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 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 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 重浪, 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什么是火炬计划? 什么是火炬计划?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 业的指导性计划, 年 月经中国政府 业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 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 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 实施。 实施。 火炬计划的宗旨 宗旨是 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 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 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 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 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钱学深
“我带了几双眼下 我带了几双眼下 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 袜子送给父亲, 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 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 识献给祖国。 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 为了祖国的强盛, 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 学位后的第 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 了轮船返回祖国。 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 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 上奋斗几十年, 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 两弹元勋” “两弹元勋”。
“我在美国待了 我在美国待了20 我在美国待了 年中, 年,20年中,前三四 年中 年是学习, 年是学习,后十几年 是工作。 是工作。所有这一切 都在做准备, 都在做准备,为了回 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 点事。 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 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 父”。

人民版必修三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练习题

人民版必修三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练习题

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此卫星是A.东方一号B.东方红一号C.神舟一号D.神舟五号【答案】B【解析】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故B正确,其他说法错误。

2.“北京大学自称在半个月内完成680项科研项目,超过了过去三年科研项目的总和,其中100多项是尖端技术科学,有5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半个月之后,有报道说北大的科研成果达到了3406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处在A.维新运动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之中C.大跃进时期D.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的信息表明北京大学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在半个月的时间内,有了相当快的增加,这明显符合大跃进时期高指标,浮夸风的现象,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3.下列科技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④①②D.①②④③【答案】C【解析】原子弹爆炸实验是在1964年,氢弹爆炸实验是在1967年,“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是在1982年。

4.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

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

这说明A.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B.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答案】A【解析】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科技实力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体现的是我国当代科技发展的成就,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三、新中国科技之走向世界篇
(1976年—今)
(一)原因 1.“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1995)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3.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863计划” “火炬计划
什么是火炬计划?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 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准,由科 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火炬计划 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 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 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 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什么是863计划? 指1986年3月3日提出,经论证后中
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 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 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 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 先使用核武器。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走向世界
奠基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求强
年份
求富求强
探究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 的原因。
A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发展的促进 B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和规 划,重视科技人才 C科技人员的爱国奉献和努力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感悟体会?
• 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 科学家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 科教兴国;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景海鹏

2012百度参赛教案——专题五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

2012百度参赛教案——专题五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学课题】§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材依据】新课程人民版必修三《思想文化模块》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三子专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习目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获得了真正的独立自主,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成为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

50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以“两弹一星”为代表,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最好的时期。

为什么科技发展的如此迅速,又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是我们这节课重点探究的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1、针对高二学生特点,喜好新奇事物,求知欲强,主动探究精神足,在这节课的设计上一定要体现一个理念:充分让学生动起来。

2、针对这一节的内容,如果没有丰富详实的图片、史料,课堂一定毫无生趣意义。

所以,我搜集了各种各样的图片、史料,以求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彩。

3、针对我们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的这节课,没有拘泥于严格意义上的“六环节”,而是把学生精彩展示与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在一起,让课堂随时随地的精彩。

每一环节紧密相连,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果。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导入新课】〖音乐一首——彩云追月〗追月的又岂止是彩云,还有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国人。

〖图片一组,配文字解说〗百度搜索/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CF%B6%F0%B1%BC%D4%C 2&in=19842&cl=2&lm=-1&st=&pn=2&rn=1&di=63315946950&ln=1992&fr=&fm=hao123&fmq=133125568259 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3&-1&di33764400315&objURLht tp%3A%2F%%2Fsheji%2Fpic%2F200711%2F20071101234429125.jpg&fromURLhtt p%3A%2F%%2Fsheji%2Fjieri%2F200711%2F2556_2.html&W400&H496&T8704&S10 0&TPjpg公元9年,西汉时期的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子篇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教材版本:人民版必修三
学校:昆明十六中学
年级:高二年级(复习课)
教师姓名:谢云祥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归纳总结。

要结合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二、学习过程
(一)建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宏观体系
(二)准确认识科学技术的概念
1.(个人原创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
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
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英国·丹皮尔《科学史》(1)根据材料,指出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三)明确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2.请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概括现代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3.(个人原创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 年11 月,中国科学院成立。

1956 年,国务院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中共中央颁布了“863计划”。

1988年中央提出了“火炬计划”。

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1995年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摘编自人民版教材《必修第三册》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4.(2015年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5.(个人原创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9年10月6日,钱学森夫妇和中国留美学生商议如何早日回国服务。

第二年夏末,钱学森准备回国。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指示,美国海关非法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境。

美国一位海军次长甚至咆哮道:“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美国移民当局最终不得不同意放行钱学森。

钱学森回国时,一二等舱船票已卖完,他不顾远涉重洋的辛苦,毅然而然买了几张三等舱的船票。

——摘编自郭梅《钱学森传》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简要分析。

(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经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以上均据新华社电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
的国际格局?
(2) 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三、知识体系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
(一)表现:核技术、医学、农业、空间技术、运载火箭、信息技术、生物工程
(二)原因:
1.国家的独立、党和政府的重视;
2.科学家的努力;
3.发展经济的需要;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影响:
1.巩固了国防,提高了国际地位;
2.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课后练习
1.2008年3月29日,“世界因你而美丽— 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成为继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后,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

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在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2.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3.进入2l世纪,月球探测出现了新一轮的热潮,美国提出了重返月球计划,欧洲制订了月球和火星探测的”曙光女神”计划。

印度也宣布开展月球探测活动。

这些表明了:A.世界多极化趋势
B.各国加强科技合作
C.各国高度重视科技发展
D.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五、学习收获及困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