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机理
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

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姚泾利;曾溅辉;罗安湘;杨智峰;邓秀芹【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8段致密油是中国典型的致密油分布区.源储紧密接触是致密油的典型特征与成藏条件.致密油层非均质性强,石油运移多以垂向短距离为主.已有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对合水地区储层含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通过分析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研究其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复杂,长7段为源储一体型岩性组合,可细分为源夹储型、源储互层型与储夹源型3种类型,长6与长8段为研究区主要储层,与烃源岩形成邻源型岩性组合,细分为源储接触型、源储过渡型与源储间隔型3种类型;长7段源夹储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长6与长8段源储接触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最有利于致密油聚集;长6~长8段形成干酪根网络→孔隙+微裂缝型、干酪根网络+构造裂缝→孔隙+微裂缝型两种石油运移通道组合,为致密油充注提供有利的通道网络.【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14页(P267-280)【关键词】源储结构;岩性组合;通道类型;含油性;致密储层;裂缝;合水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姚泾利;曾溅辉;罗安湘;杨智峰;邓秀芹【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 引言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热点。
鄂尔多斯盆地长6致密储层特征及主导因素

目前,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延长组勘探开发获得了较大的成就,鄂尔多斯盆地在东南边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位的正宁地区,位于盆地生中心部位,在此处,含油层系为三叠统长8、长6等层系。
然而,长6油层组是产油的中间位置。
在正宁地区长6油层组埋藏较浅,且储层空间分布繁琐,沉积多样,所以,勘探以及开发受到限制。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长6致密储层岩石特点,并以正宁地区为例,研究了储层集性能主要控制因素。
1 鄂尔多斯盆地概述我国的中部便是鄂尔多斯盆地,地处于中西部,从整体看如同从南向北延伸的矩形盆地,从东部看是有吕梁上至西部抵达贺兰山。
由于鄂尔多斯盆地多年受到构造的运动影响,西部地区相对陡峭,东部地形较为宽缓,在盆地油气中,资源较为丰富,我国不可多得的能源基地。
形容三叠系一般是盆地最为主要的含油层系,都是以岩性油藏以后岩性油藏为主,研究与经济价值不可估量[1]。
2 致密砂岩储层特点2.1 储层岩石学特征从分析岩心和岩屑以及薄片可以了解到,位于正宁地区长6致密砂岩岩石中的类型都是以长石岩屑砂岩以及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在如上砂岩中,石英的含量相对来讲较低,岩屑以及长石等含量高,一些石英、长石和岩屑平均质量值在37.1%,20.11%,23.99%等百分比。
然而,变质岩屑与沉积岩屑的主要材质为岩屑。
含有的火山岩屑相对来讲较少,填隙物质含有量大约在15%左右,物质中有黏土矿物、碳酸盐、硅质等构成。
在研究区域内长6储层碎屑一般颗粒较为小且相对粒度细,颗粒沙度一般是是细砂岩为主要材料,磨圆度是的形状为棱角性状,一些沉积物多半是颗粒作为支撑,能有效看出层积背景下,存在的源垮塌岩石学。
2.2 储层物质存在的特征从正宁区域长6储层12531致密堆积的砂岩样品中可以看出,长6储层物性不高,在平面上储层的非均质性能强。
如果从纵面看去,3个小层物性整体相差不大[2]。
2.3 储层孔隙结果特点储集空间发育程度与配置能看出储层能力的大小。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致密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致密成因张晓磊;章辉若;刘鑫;张忠义;李继宏【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黄陵油田延长组长6段为一套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结构以小孔微喉及小孔微细喉型为主.受东北和南部物源影响,储层填隙物含量高,为压实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长6储层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经历了较大的埋深和较强的压实作用,视压实率为75%,处于强压实程度.胶结作用主要以碳酸盐胶结为主,其中铁方解石为主要的碳酸盐胶结物,胶结物对粒间体积的丧失率为20%~50%,极大地降低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黄陵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致密的重要原因.【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14(028)006【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黄陵油田;长6储层;致密成因【作者】张晓磊;章辉若;刘鑫;张忠义;李继宏【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1 研究区概况黄陵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区域地质构造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南部,邻近渭北隆起。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沉降较大,沉积物呈南厚北薄分布特征,黄陵油田临近沉降区,具有多物源供屑的条件[1-2]。
根据古流向、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分析,认为黄陵油田长6期沉积受东北物源和南部物源共同控制,沉积过程中长6期湖水变深,大面积深水区呈北西-南东向延伸。
该区临近生烃中心,烃源岩发育,油层厚度大,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3],是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后备领域。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成藏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田的开发潜力巨大,预计未来将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开发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技术挑战包括:提高气田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保护环境等。
开发前景看好,但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盆地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地处黄河中游地区,东临晋陕峡谷,西接贺兰山,南靠秦岭,北连阴山
地势平坦,海拔在1000米至1500米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盆地的气候条件多变,对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盆地的地质构造复杂,包括褶皱、断裂、岩浆侵入等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
天然气的生成和运移
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条件
致密砂岩的形成和分布
天然气藏的类型和特点
天然气藏的开发和利用
保存条件:地层压力、温度、岩石孔隙度等
保存机制:吸附、溶解、物理封闭等
散失机制:扩散、渗流、溶解等
散失途径:裂缝、孔洞、渗透率等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田的勘探与开发
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田的概念和特点
准连续型气田是指在鄂尔多斯盆地中,由致密砂岩构成的大气田。
致密砂岩是一种细粒、低孔隙度、高渗透率的岩石,具有较高的储气能力。
准连续型气田的特点是储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储气空间连续性好。
准连续型气田的形成与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构造、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盆地内沉积岩层丰富,包括砂岩、泥岩、页岩等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是典型的陆相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1 致密油的概念
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生油岩中 或 与 生 油 岩 互 层 、紧 邻 的 致 密 砂 岩 、致 密 碳 酸 盐 岩 等 储集岩中,未 经 过 大 规 模 长 距 离 运 移 的 石 油 聚 集。 一 般 来 说 ,致 密 油 具 有 4 个 明 显 的 标 志 :① 大 面 积 分 布的致密储 层 (孔 隙 度 小 于 10%、地 面 空 气 渗 透 率 小于1×10-3μm2、孔 喉 直 径 小 于 1μm);② 广 覆 式 分布 的 成 熟 优 质 生 油 层 (Ⅰ型 或Ⅱ干 酪 根,平 均 TOC 大于1%,Ro 为0.6%~1.3%);③连续性分布的致密 储 层 与 生 油 岩 紧 密 接 触 的 共 生 层 系 ;④ 致 密 储 层 内 原 油 密 度 大 于 40°API或 小 于 0.825 g/cm3,油 质 较 轻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层石油成藏规律

1461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属于我国第二大内陆沉积盆地,同时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的能源需求。
盆地内的西缘断裂褶皱较发育,其余部分结构简单,地层较为平缓,一般的坡度较小。
根据盆地现有的构造形态以及构造特征,可以分为6个构造单元:伊盟隆起、渭北隆起、伊陕斜坡、晋西挠褶带、天环拗陷以及西缘冲断构造带。
延长期原形盆地存在多个沉积沉降中心,延长组沉降期是一个多物源沉积盆地。
2 鄂尔多斯盆地成藏条件1)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区是低渗透油层的发育区,其储层物性较,砂岩发育,储层的发育良好。
由于地区储层的低渗透以及运移通道平缓制约了地下油层的长距离运移,油层以近源充注形成储藏为主,单斜坡的地形构造下,地形构造圈闭不发育,地下油层主要分布于岩性圈闭中。
由此可见,该区域内的长藏主控条件是:近油源、砂岩与烃源岩有良好的倾向接触,使其具备了很好的石油运移通道条件以及发育岩层的圈闭性。
2)延长组油层的成藏形式:陕北地区构造东高西低,整体走向沿北北东向南南西延伸,沉积相与地形走向一致,主河道的方向沿构造高的区域向低的区域延伸,通过研究发现主河道的圈闭不发育。
但沉积相与构造走向一致,多为成藏的富集区域,具有很好的预勘性。
3)鄂尔多斯延长组发育的沉积体系形成了西倾大单斜的地质条件,使得该区域内的油藏类型主要以非构造油藏为主。
储层多以低孔、低渗砂岩为主,发育成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的岩砂成藏。
主要存在两种成藏模式:①由于成藏期储层成岩演化程度低,孔隙渗透条件较好,在异常高压的作用下,油层易发生横向运移,遇到泥岩遮挡或砂岩密集带可形成岩性油藏。
②由于构造活动强烈,高压油流沿微裂缝充注到储层内,然后在浮力作用下进行分移。
裂缝的开启和关闭称为充注式油藏形成的条件。
3 结束语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成藏条件以及成藏模式的分析,不难发现:延长组油藏属于典型的低渗油藏,砂岩层以微细孔喉为主。
地质运动形成的微裂缝是充注式油藏的形成条件,剧烈运动形成的异常高压是成藏的主要动力。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湖盆中部长6油层组致密油藏优质储层形成机理探讨

[ 5 ] 李 树 同 ,王 多 云 ,王 彬 ,等 .坳 陷 型湖 盆 缓 坡 边 缘 沉 积 坡 折 带 的 识 别 —— 以 鄂 尔 多 斯 盆地 三叠 纪 延 长 期 沉 积 坡 折 带 为 例 [ J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2 0 0 8 ,1 9( 1 ) :8 3 ~8 8 . [ 6 ] 邹 才 能 ,赵 政 璋 ,杨 华 ,等 .陆相 湖盆 深 水 砂 质 碎 屑 流 成 因 机 制 与 分 布 特 征 — — 以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为 例 E J ] .沉 积 学 报 , 2 0 0 9 ,2 7
绿 泥石 、伊利 石包 壳发 育 ,包裹 原 生孔 隙 ,使 之在 成 岩作用 后期 得 以保存 。
3 )受沉 积 、成岩 作用 共 同控制 ,湖 盆 中部长 6油 层组 优 质储 层 在 平 面上 主要 分 布 于三 角 洲 前缘 砂 体 和砂 质碎 屑流砂 体部 位 。 [ 参 考 文献]
5 结 论 1 )形成来自低孔一 超低 渗致 密储 层 的主要 原 因为 :研 究 区砂 岩储层 粒度 细 ,原生 粒 问孑 L 相对 不发 育 ;较 高含 量 的云母 、千枚 岩 、泥板岩 等 塑性组 分 的存在 ,在 地层 压力 作用 下发 生压 实变形 ,充 填孑 L 隙 ,使 储 层致 密 ;后期 铁方 解石 、铁 白云石 等碳 酸盐发 生较 强 的胶 结 作用 使储 层进 一步 致密 。 2 )形成 相对 高孔 一 高渗优 质 储 层 的原 因 为 :研 究 区单 砂 体 相 对 较 厚 的相 带 ,其 孔 隙度 和 渗透 率 较 高 ,物性 较好 ;成岩作 用早 中期 ,酸性 流体溶 蚀 易容成 分 ,形成 大量 次生 孔 隙 ,扩 大孔 隙喉道 ;早期 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THANKS
感谢观看
烃源岩普遍进入成熟阶段,部分达到高成熟 阶段,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排出。
储层条件评价
01
02
03
04
岩石类型
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 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 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 熟度中等。
物性特征
储层物性较差,孔隙度和 渗透率普遍较低,属于致 密储层。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 孔为主,喉道细小且连通 性差,导致储层渗流能力 较弱。
构造特征
02
东南部地区构造相对简单,主要表现为一系列鼻状构造和局部
低幅度背斜。
沉积相带
03
该区主要发育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等沉积相带,为油气
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
延长组地层发育情况
地层厚度
延长组地层在东南部地区厚度较大,一般可达数百米至千余米。
岩性组合
延长组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煤层等岩性组成,其中砂岩是主要的 储集层。
开发技术优化与提高采收率途径探讨
水平井钻井技术
针对致密油藏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的特点,采用水平井钻井技 术,增加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量。
压裂增产技术
通过水力压裂、酸化压裂等压裂增产技术,改善储层渗透性,提高 致密油藏的产能。
注水开发技术
在致密油藏开发中,采用注水开发技术,补充地层能量,维持地层 压力,提高采收率。
03
成藏条件分析
生烃条件评价
烃源岩分布
有机质丰度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烃源岩主要为 长7段和长9段的暗色泥岩和油页岩,具有 厚度大、分布广的特点。
烃源岩中有机质丰度较高,氯仿沥青“A” 和总烃含量普遍较高,为生油提供了良好 的-腐殖型为主,具有较好的 生油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 复合连片分布的致密储 集体是 长 6 准连续 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 的外部 因素 ; ( 3 ) 长7 油层组成熟烃源岩大面积连续 分布 , 高
强度 生 、 排烃是 长 6准连续型致 密砂岩油藏形成 的前提 ; ( 4) 长 6油藏 的形成主要是 初次运移和短距离 二次运移 的结果 , 垂向裂 缝和侧 向连通砂体有效组合 为石油优势运移通道 , 石油就近运移 聚集成 藏 ; ( 5) 石 油运移 的动力主要 是生烃作用 产生的异 常压
力, 浮力作 用弱 , 对油 藏的形成 和分 布不起 主要作用 ; ( 6 ) 长 6油藏 油水分 布规律复杂 , 无纯油层 , 油水层 、 水层 、 干层共存 , 无 统一
的油水 界面和压力 系统 , 油藏非 均质性强 , 含油饱 和度 不均一 , 储 量丰度 较低 , 存 在甜点 富集 区 ; ( 7 ) 在 石油大规模 生成运移时 , 长 6储层 已经致密化或同步致密 , 为形成长 6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创 造了条件 。 关键词 : 准连续型油藏 ; 致密砂岩 ; 形成机理 ; 长 6油层组 ; 鄂尔多斯盆地
q u a s i — c o n t i n u o u s u n c o n v e n t i o n l a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 r e s e vo r i r .I t h a s 7 m a i n f e a t u r e s a s f o l l o w e d .( 1 )T he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B a i Yu b i n ,Z h a o J i n g z h o u ,F a n g C h a o q i a n g ,L i u Pe n g
( 1 . G e o l o g i c a l D e p a n m e m /S t a t e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C o n t i n e n t a l D y n a m i c s , N o a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 a n , S h a a n x i 7 1 0 ( 1 6 9 , C h i n a ; 2 . S c h o o l o f E a t r h S c i e n c e s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X i ’ a n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 a n , S h a a n x i 7 1 0 0 6 5 , C h i n a )
Re g i o n a l r e l a t i v e l y s t a b l e t e c t o n i c 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 t i g h t s a n d b o d i e s c o n n e c t e d f o r b i g a / ' e a we r e t h e e x t e na r l f a c t o r s or f
J a n ., 2 0 1 3
DOI : 1 0. I 1 7 81 / s y s y d z 2 01 3 0 1 1 1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长 6油 层 组
准 连 续 型 致 密 砂 岩 油 藏 形 成 机 理
白玉彬 , 赵靖舟 , 方朝 强 , 刘 鹏
( 1 . 西北 大学 地质学系/ 大陆动力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 西安 2 . 西安石油大学 地球 科学与工程学院 , 西安 7 1 0 0 6 9 ; 7 1 0 0 6 5 )
摘要 :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长组长 6油藏为典型的准连续型致密砂 岩非常规油藏 , 主要具 有 以下 7个特 点 : ( 1 ) 长 6油藏形 成和分布对 圈闭无严 格要求 , 石油大面积连 片分布 , 油藏 分布范围不受 固闭 限制 ; ( 2) 区域相对稳定 的大地构造背景条件 , 以及大
中 图分 类号 : T E l 2 2 . 3 文献标识码 : A
Fo r mi ng me c ha n i s m o f qu a s i - c o n t i n uo u s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 r e s e r v o i r o f Cha n g 6 o i l — be a r i n g f o r ma t i o n,O r d o s Ba s i n
Ab s t r a c t :T h e C h a n g 6 r e s e r v o i r i n t h e Y a n c h a n g F o r m a t i o n i n t h e S h a n b e i s l o p e o f t h e O r d o s B a s i n i s a t y p i c a l
第1月
文章编号 : 1 0 0 1 - 6 1 1 2( 2 0 1 3 J 0 1 — 0 0 6 5 — 0 7
石 油 雾 鲐
沾 届
Vo 1 . 3 5, No . 1
PE TRoL EUM GEOLOGY & EXPERI M ENT
d i s t i r b u t i o n o f t h e C h a n g 6 r e s e v r o i r w e r e n o t r e s t i r c t e d b y t r a p s .O i l s s p r e a d f o r b i g a r e a a n d w e r e c o n n e c t e d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