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与处理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处理分析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处理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中,感染一旦发生常导致手术失败,且治疗比较困难,多数感染病例最终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假体和骨水泥,以控制感染。
临床表现常是多样化的,感染表现因感染细菌的不同而有不同表现。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必须抓好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
1 临床特点人工关节感染的临床表现常是多样化的,感染表现因感染细菌的不同而有不同表现。
人工关节感染后不一定像化脓性关节炎一样出现高热、关节红肿、剧烈疼痛等症状,有些人工髋关节感染后可能只有关节疼痛而持续数月或数年。
1.1 Ⅰ期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急性感染临床表现与一般化脓性感染一样,急性炎症的体征明显,术后体温持续性增高,患肢疼痛,尤其被动活动关节时疼痛更剧。
少数病人可出现局部及切口分泌物。
在早期血液检查可以正常,但血沉通常增快。
X线检查通常为阴性。
此期诊断最困难是确定感染局限于软组织还是已经深入到髋关节内。
如局部软组织感染明显则应先处理伤口,先切开伤口,充分引流并以防止感染扩散到筋膜层以下,如未侵入深层则充分清理伤口组织并大量冲洗、引流,松缝皮肤。
1.2 深部迟发性感染(Ⅱ)期深部感染虽然常表现在术后即开始有疼痛症状,而常在术后6~12个月因症状明显就医。
可以表现为急性和暴发性,也可以是低毒和隐匿性感染。
患者常见局部或全身感染的炎症表现,手术后即开始的、持续性、无法解释的疼痛,提示可能有隐匿性感染存在,在大多数病人,休息及负重时均有疼痛,患者常述术后“没有不痛的时候”。
如伴有假体松动时,髋部被动或主动活动引起相当剧烈的疼痛,在髋部出现症状前可能有其他感染病史,切口有长期渗出或间断出现皮肤窦道。
体温不高或轻微升高,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中性升高。
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
1.3 晚期血源性感染(Ⅲ期) 患者手术后并无感染表现,但术后2年以后髋关节突然出现疼痛,在这种情况下感染可能由远处病灶通过血源性播散引起。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

No e fnet nrc r n e so n nlolwu . o cuin T —a e e i no te net nh sfl n ecssrae n if i ur c u da f a fl C n ls wos g vs f fc o i iue dt ae et o c o e e wa f t i o p o t r o h i i p s ua h t d
【 关键词 】 人工髋关节置换 ;感染 ;翻修
中图 分 类 号 :R 8 . 67 4 文献 标 识 码 :A d i 033 /i n17 — 6 92 1. . 3 o 1.9 6 .s.64 4 5 . 1 20 7 : js 0 0 2
Tr a me tf rI f c i n a t rToa e t n o n e t fe o t lHi Ar h o l sy p t r p at
成;②有急性感染征象;③周围软组织水肿较严重 ; ④术中关
・
2 8・ 3
I 殊医 程 21年2 第1卷 期 l 刍 学工 01 月 8 第2
节 周 围脓 液 较 多 。暴 露 髋 关 节 后 ,取 感 染 组 织 行 细 菌 培 养 ,清 术史 、无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史 、无皮肤 、胸腹慢性感染史等
T N C i , I ase g C N i h , H N i w , I n A a u L Xi hn , HE T z u Z A G J n u LUJ g f o e a i
(aha U i ri, ega g4 1 0, hn) N n u n esy H nyn 2 0 1 C i v t a
的治 疗 方 法
人工 关节 置换术 后感染 的治疗 非 常棘手 ,病程 长 ,费用 例的跟踪观察 。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一、症状与体征假体周围感染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其特点是呈持续性,有“夜间痛”和“静息痛”。
体征除了关节表面广泛压痛外,常伴有关节肿胀、皮温升高及皮肤发红,甚至有窦道形成,但一些低毒性感染、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上述红、肿、热等炎性症状表现并不明显。
另外关节活动度可有不同程度减少。
二、血清学检查常用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
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对于诊断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意义不大,多数感染病人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并不增高,尤其是低毒性感染或慢性感染。
ESR、CRP以及IL-6对于诊断感染敏感性很高,一般血沉术后3个月、CRP术后3周、IL-6术后3-5天左右恢复正常,如果术后超过上述时间范围,上述炎性指标仍然增高或下降后又再度升高,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后应高度怀疑手术部位感染。
研究表明,当排除了诸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全身性疾病或近期外科手术等因素后,ESR >30mm/h及CRP>10mg/L时,它们对于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85%、95%和96%、92%、99%。
Ghanem 等研究得出,ESR的阈值为31mm/h时诊断感染的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72.2%,阳性预测值(PPV)为71.5%,阴性预测值(NPV)为94.3%;CRP的阈值为20.5mg/L时,诊断感染的敏感性为94.3%,特异性为81.0%,PPV为80.5%,NPV为94.2%。
当IL-6≥13pg/ml时,检出感染的阳性预测值为90.9%,当IL≤8pg/ml时,排除感染的阴性预测值为92.1%。
另外降钙素原(PC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感染诊断的特异性较高(98%和94%),但敏感性极低(33%和43%)。
因此对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ESR、CRP及IL-6具有较好的筛选价值,而降钙素原及TNF-α只在筛选阳性后才有意义。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临床诊断与治疗论文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临床诊断与治疗【摘要】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普遍伴有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
它不仅仅会因延长治疗周期而加重病人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致使手术的彻底失败,造成严重残疾。
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感染已成为困扰临床医学界的难题和挑战,即使近年来因科学的发展使感染率显著降低,但由于手术数量的大大增加使得感染病例的相对数量日益加大。
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解决该问题的唯一正确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诊断;治疗1致病菌及其感染途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所感染的致病菌只有极少部分是革兰氏阴性球菌,大多是由革兰氏阳性球菌造成的。
根据相关的统计,手术后早期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绝大多患者会出现急性感染,而晚期由于患者的抵抗能力明显下降,造成感染的多数为毒力较低的致病菌,如白色葡萄球菌。
另外手术中切口感染,呼吸、泌尿、生殖系统等的感染也是人工关节置换术造成感染的途径。
2感染的预防感染的预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包括控制感染源、改变细菌生长环境抑制其生长和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具体措施如下:2.1术前预防术前需做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治疗手术患者所带的感染病灶,例如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
注意预防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男性患者尤其要注意禁止无必要的插管导尿,同时根据病患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手术时间,并提前做好各项安排措施。
如:例如:糖尿病、肥胖及高龄、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等,以上均为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合并症。
2.2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根据关节置换易感致病菌谱,预防性使用抗菌素一般选用二代头孢,对其过敏者可改选万古霉素等。
术前24h-48h使用,术中需再次追加,以保证手术区域有充足的抗菌素聚集;在进行腕、肘、踝、膝等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时,需要在充气止血带前15分钟时静脉注射抗生素。
术后一般使用4-6d,二次翻修的患者或初次置换后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要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将延长用药时限(2-5周)。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翻修治疗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翻修治疗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感染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收治并处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6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翻修手术(一期2例,二期4例)且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7个月,Harris评分术前(37.5±12.3)分,翻修术后平均(77.4±8.6)分。
结论:只要诊断明确,术中合理选择术式,THA术后感染的翻修手术治疗是可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感染是全髖关节置换(THA)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随着THA手术人数的增多,所遇到的感染例数亦不断增加。
虽然无菌技术的发展,感染率下降到0~4%[1-2],可病例数仍在增加。
2008年10月-2011年12月笔者收治THA术后感染患者6例,分别给予一期或二期翻修,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THA术后感染患者6例,男1例,女5例;年龄53~88岁,平均69.3岁。
6例均有中、重度关节疼痛,主要表现为静息痛,且均为初次THA。
初次置换的诊断: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1例,髋臼发育不良1例。
初次置换到出现症状的时间为(0~13)个月,初次置换到翻修手术的时间为(5~27)个月,2例曾有发热(<38.5 ℃),均无窦道形成。
6例患者感染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关节穿刺液培养、术中探查结果和术中冰冻组织切片检查。
其中5例血WBC均正常,1例WBC轻度增高,6例ESR和CRP均增高。
X线均有不同程度骨膜反应,假体周围骨质吸收,骨密度减低。
关节穿刺液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大肠杆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阴沟杆菌1例。
1.2治疗方法术前依据关节腔穿刺液细菌培养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各项检查结果回报,各科室医疗会诊,术前3 d停用抗生素,依据X线选择合适的假体备用。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病人的护理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增强 免疫力和促进康复。
处理关节感染
处理关节感染
及早识别并确认关节感染的存 在。
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根据 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药物 。
处理关节感染
防止感染的扩散,采取合适的隔离措施 。 定期复查,监测治疗效果和感染情况的 变化。
处理关节感染
在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 来清除感染部位。
预防关节感染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减少感 染的风险。
定期更换导尿管,避免尿路感 染的发生。
预防关节感染
术后及时拆除引流管,防止局部感染。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监测患者体温和炎症指标,及 时发现感染的早期征兆。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手术切口 的干燥和清洁。
术后护理
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 和功能障碍。
康复和后续护 理
康复和后续护理
关节感染治愈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锻 炼和功能训练。
定期复查关节功能和感染指标,确保康 复进展顺利。
康复和后续护理
给予患者心理和情绪支持,帮 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康复态度。
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可能会 对患者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密切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并 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人工关节置换 术后关节感染
病人的护理
目录 介绍 预防关节感染 术后护理 处理关节感染 康复和后续护理
介绍
介绍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 手术,但手术后关节感染可能 发生,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来 预防和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预防关节感染
预防关节感染
患者入院前进行细菌筛查,确保手术前 没有感染。
在手术过程中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消 毒程序。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T A术后疼痛 的感 染诊 断, H 其特 异性 为
10 0 %,但 两 者 都是 非 特 异 性 炎 症 指 标 , 必 须 排 除诸 如类 风 湿 关 节 炎 、 风 、 身 痛 全
放 性皮 肤 损 伤 病灶 、 前有 牙 龈 炎 、 术 甲沟
fm) 认 识 足 近 2 i 的 l 0年 来 研 究 人 工 关 节 度 ,所 以只 有 综 合 临床 表 现 、实 验 室检
感 染 的… 大 进 展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表 查 、 织 病理 学检 查 、 生 物学 和 影 像 学 组 微
能够提供 ’ 个准确的诊断。 1 流行病学 }前随着 刚手术 期采 皮葡萄球菌以及绿脓杆菌等均是菌膜形 检查结果才’ . 1 1
于手术相关感染的预防、 诊断和治疗都应 类细菌。 有时存在厌氧菌 如肠球菌 及消 22 诊 断 目前 , . 对假体感染 的诊断还
成 为 T A 的重 点 。现 就 T H HA术 后 假 体 化 球 菌 等 混合 感 染 。 周 围 感染 的诊 疗进 展 作 _‘ 。 综述 1 危 险 因素 及 病 原 学 没 有 一 项 临床 或 实 验 室 枪 查 在 灵 敏 度 、 对 细 菌所 产 生 的 菌 膜 (atr l i。 特异度 和精 确度 上达 到令人满 意 的程 bcei o ab
见代 宴 用 医 学
21 0 0年 7月 第 2 2卷 综述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 围感染 的诊断与治疗
付有伟 张前法 ,
d i 03 6 /.s. 7 —8 02 1.7 6 o: .9 9jsn1 10 0 . 00 . 4 1 i 6 0 0 【 中图 分 类 号 】 R 8 【 献标 志码 】 C 63 文 【 章编 号 】 17 —8 02 1 )70 3 —3 文 6 100 (0 00 —8 30 . 3 全 髋 关节 置 换 术 ( H 是 目前开 展 1 病 原 学 T A) T A 术后 感染 词’ 于 术 或晚期发生 , H 源 患者有 时在术后功能恢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处理

· 101·
· 综述·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处理
张晓岗 曹力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仍是术后最严重的并 发症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并发症,虽然目前采用很多 预防措施,但目前初次手术感染发生率仍在 0畅5% ~1%,翻 修手术甚至可以达到 16%。 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不仅给患者 带来多重的手术打击,而且耗费了巨大的医疗资源,而随着 我国社会人口逐渐老龄化,其绝对数字正逐年增高,因此如 何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骨科医师 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表 1 Tsukayama 感染分类法
时间
Ⅰ型 术中培养 阳性
Ⅱ型 术后早期
Ⅲ型 急性血源性 播散
Ⅳ型 晚期慢性感染
定义
2 个以上标本 感染于术后
(含 2 个)培 1 个月以内
养阳性
发生
功能良好的 手术 1 个月 关节突发血 以后发生 源播散的感染
治疗 静脉应用 抗生素
清创保留 假体
清创保留 假体
取出假体、 清创、二期 置换
切开清创保留假体适应证:( 1) 感染症状、体征持续时间 在 3 周以内的术后早期深部感染或急性血源性感染;(2) 无 假体松动或感染的影像学改变;( 3) 软组织条件尚好,无大量 疤痕及窦道形成;( 4) 病原体对药物敏感。
相对禁忌证:其他关节有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史,有人工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史的患者。 为了避免感染累及到这些假 体,不建议保留假体。
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原则 人工关节感染的治疗目的是消除感染、解除疼痛、最大 限度恢复患肢功能。 一旦确定人工关节感染,选择具体治疗 方案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是表浅的还是深部 的;(2)感染发生的时间;(3) 患者自身条件对感染治疗效果 的影响;(4)假体是否松动;(5) 感染的致病菌( 种类、毒力、 对抗生素的敏感性);(6) 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7) 患者 的期望值和对关节功能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
具备下述5项标准中的3项: CRP>10mg/L ESR>30mm/h 关节穿刺细菌培养阳性 术中组织脓样表现 术中细菌培养阳性
张先龙-人工髋关节外科学:从初次置换到翻修
诊断
ESR和CRP对于诊断感染的敏感性较高为 96%,但特异性较低,仅有59%,阴性预测 值为95%-排除感染
之间间隔时间长短
处理
二期翻修
二期翻修的优势: 置入假体时可再次充分清创 如发现仍然存在感染,可再次清创植入占
位器或关节切除成形 迁延不愈的感染病灶可以被切除。
处理
关节切除成形
其他治疗无效的感染(包括抗生素骨水泥 占位器植入)
没有任何重建方法可以挽救感染病例的关 节功能。
处理
关节离断
严重感染威胁患者生命。 因感染而反复翻修手术失败导致软组织和
髋关节置换术后一般是没有疼痛的,如果 出现疼痛,就必须考虑感染的可能性
诊断
Meehan等认为,如果临床证实以下3项中的 1项,可以诊断为感染:
关节液或假体周围组织连续2次或2次以上培 养出同一微生物
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急性炎症 出现与假体相通的窦道
Clin Infect Dis,2003,36(7)
MRI和CT对于诊断感染没有多少价值
处理
感染的处理方式包括: 抗生素治疗并保留假体 开放清创冲洗,保留假体,更换内衬 取出假体。包括一期翻修置换、二期翻修
置换、关节切除成形、或关节离断术。
处理
在选择处理方案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很多相 关因素,包括:
感染的深度和出现时间 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 假体有无松动 致病菌种类 宿主抵抗感染的能力 患者的期望等
引起感染的原因
术中污染 体内他处有感染性病灶。如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系感染、疖 肿等 病人体质差、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过于肥胖、高龄等 长期服用激素 既往髋部手术史,如髋部截骨术等 手术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则感
染率升高1倍
感染的分期
Coventry分期 早期(急性)感染:发生于术后半年内的
术前已明确革兰氏阳性致病菌感染且对抗 生素敏感、无窦道形成、长时程(12周)静 脉抗生素治疗
处理
二期翻修
取出感染假体,清创,植入抗生素-骨水泥 占位器
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经典的治疗方 案是静脉应用6周
处理
二期翻修
骨水泥中抗生素的用量: 万古霉素:5-6g/40g骨水泥 庆大霉素:0.5-1g/40g骨水泥 妥布霉素:600mg/40g骨水泥
诊断
关节穿刺液细胞计数和分类,白细胞计数 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分别大于4200个/µl和大 于80%,提示感染。
诊断
X线平片:可显示出骨膜分层、骨吸收、进 行性透亮线等现象
骨扫描:研究显示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 特异性分别为77%和86%
诊断
Parvizi 等对疑似感染的患者采用PET (FDG-PET)检测,结果发现FDG-PET对 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 93%。(Clin Orthop Reslat Res,2008,466)
取出假体,清创,植入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
4月后植入新的假体
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
谢谢
JBJS Br,2006,88
诊断
血WBC计数并非感染的可靠指标。研究结 果显示高达70%的感染病例WBC计数正常。
JBJS Br,2006,88
诊断
血清IL-6水平 术后6小时内升高达到峰值,并能在术后72
小时内下降至正常 研究结果显示IL-6用于预测感染的敏感性和
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阴性预测值 100%,准确度97%
处理
二期翻修
一般3月后复查CRP、ESR,基本正常后再 植入新的假体
某些高毒力细菌感染,如MRSA等,间隔时 间可能需要半年到1年
处理
二期翻修
目前认为二期翻修更换假体是治疗术后假 体周围感染的“金标准”
文献报道成功率达到89%
处理
二期翻修
影响成功率的因素: 清创是否彻底 骨水泥中加入的抗生素种类及剂量 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时间 一期手术清创与再次置入假体的二期手术
病例展示2
男性,70岁,双侧股骨头置换术后20年,左 髋关节疼痛3月,经检查诊断为左髋关节感 染。
取出假体,清创,植入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
3月后植入新的假体
病例展示3
男性,37岁,因 双侧股骨头坏死 行双髋关节置换 术后2年,术后右 髋关节一直疼痛, 4月前疼痛加重, 右髋关节红肿, 经检查诊断右髋 关节感染、假体 松动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的诊断与处理
济医附院骨关节科 谢士成
感染概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是极其严重的并 发症,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为1%-2%
目前,由于采取了各种防止感染的方法, 例如更加严格无菌操作、双层手套、层流 净化手术间、骨水泥内加抗生素等措施, 初次髋置换术后的感染率已控制在1%以下
Di Cesare PE,Chang E JBJS Am,2005,87
诊断
关节穿刺检查是诊断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之 一
但它也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培养阳性率57%) 假阴性的可能原因:培养基选择不当、生
物膜形成、取标本前已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或培养时间不够长等
诊断
Schafer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延长培养时间会提 高培养阳性率(培养1周的阳性率为63%, 而延长至2周则阳性率增高到77%)。
感染。大部分为术中带菌或术后切口污染。 迟发性感染:发生于术后半年到2年的感染,
主要是一些低毒力细菌经过一定的潜伏期 产生感染的症状 晚期感染:术后2年以上出现的感染,一般 是血源性感染
感染率随术后时间的推移而递减
术后2年内发生感染者占40% 2-4年为28% 4-10年为18% 10年以上14%
处理
抗生素治疗
适用于身体衰弱而无法耐受手术的病例 致病菌是低毒力细菌,对抗生素敏感 假体无松动 文献报道感染不进行手术清理而只予以抗
生素治疗的成功率约为20%(AAOS教程2012)
处理
清创冲洗
对急性感染且症状和体征的持续时间<3周, 成功率较高,60%以上。
对慢性感染或症状和体征的持续时间大于4 周,失败率较高。
周勇刚、王岩主译,人工髋膝关节置换
细菌学
35 - 40% 源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其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
杆菌、变形杆菌、厌氧菌等
诊断
尽管目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于疑似感染的 诊断,但尚无一种得到公认的有效诊断方 案
诊断
常见症状: 疼痛是术后感染最常见的症状(75%) 发热(44%)
骨质严重丢失以及血管神经损伤肢体无法 存活者。
病例展示1
男性,68岁,因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 换,术后半年出现髋部疼痛,发热,皮肤 窦道。
X线与局部情况
白箭头示窦道壁
取出假体,清创,植入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 置管冲洗引流
切口一期闭合
切口及窦道孔愈合
植入骨水泥占位器后拍片
3月后植பைடு நூலகம்新的假体
高毒力细菌感染如MRSA,大肠杆菌等,失 败率高。
张先龙-人工髋关节外科学:从初次置换到翻修
处理
一期翻修
Bucholz etal JBJS 63B: 342, 1981. report of 667 infected hips. 成功率77%
近几年没有大样本量一期翻修病例报告 适用条件:急性感染患者无明显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