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中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延安市志丹县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延安市志丹县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延安市志丹县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9八下·遂宁期末)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介绍有误的一项是()A .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B .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贬为永州司马后,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一篇。

C . 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

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喻,下句道出真意。

D .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分别是《礼记·学记》《礼记·礼运》中的一段。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2. (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杨先碧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

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

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一一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

陕西中考语文2024试卷

陕西中考语文2024试卷

选择题
下列哪位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正确答案)
D. 王维
下列哪部作品是贾平凹的代表作?
A. 《平凡的世界》
B. 《活着》
C. 《废都》(正确答案)
D. 《长恨歌》
下列哪个成语与“刻舟求剑”寓意相近?
A. 亡羊补牢
B. 守株待兔(正确答案)
C. 画蛇添足
D. 掩耳盗铃
下列哪句诗出自杜甫的《春望》?
A. 白日依山尽
B. 国破山河在(正确答案)
C. 海上生明月
D. 独在异乡为异客
下列哪种修辞手法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被使用?
A. 比喻
B. 拟人(正确答案)
C. 夸张
D. 对偶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散文集?
A. 《呐喊》
B. 《彷徨》
C. 《朝花夕拾》(正确答案)
D. 《故事新编》
下列哪个词语与“琳琅满目”意思相近?
A. 寥寥无几
B. 五花八门(正确答案)
C. 屈指可数
D. 一目了然
下列哪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正确答案)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下列哪部作品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A. 《聊斋志异》
B. 《儒林外史》
C. 《水浒传》(正确答案)
D. 《西厢记》。

延安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延安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延安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倔强(juè)迸溅(bèng)瞠目结舌(chēng)B. 锲而不舍(qiè)镌刻(juān)蹒跚(pán)C. 踌躇(chóu)恣意(zì)缄默(jiān)D. 剽悍(piāo)踌躇满志(chóu)蹊跷(qī)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C. 经过老师的耐心教导,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D.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保的重要性。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拘小节,真是“画蛇添足”。

B. 面对困难,他总是“临危不惧”,勇往直前。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当益壮”,精力充沛。

D.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语双关”,让人捉摸不透。

4-2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充)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的名句。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______在《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充)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充)1. 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3. 你从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诗文内容省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填充)1. 这首诗/文的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朝代?2. 请解释文中的“______”一词的含义。

3. 这首诗/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作文(4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024陕西中考语文试题

2024陕西中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著作?
A. 《骆驼祥子》
B. 《子夜》
C. 《朝花夕拾》(正确答案)
D. 《家》
下列哪个成语与“坚持不懈”意思相近?
A. 半途而废
B. 锲而不舍(正确答案)
C. 一曝十寒
D. 浅尝辄止
下列哪句诗出自杜甫的《春望》?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正确答案)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下列哪个字是多音字?
A. 江
B. 湖
C. 行(正确答案)
D. 山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地动仪(正确答案)
下列哪部作品是曹雪芹的著作?
A. 《西游记》
B. 《水浒传》
C. 《红楼梦》(正确答案)
D. 《三国演义》
下列哪个词语与“春天”相关?
A. 银装素裹
B. 烈日炎炎
C. 春暖花开(正确答案)
D. 枫叶似火
下列哪句诗表达了思乡之情?
A.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正确答案)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下列哪个词语是贬义词?
A. 勇敢
B. 慷慨
C. 狡猾(正确答案)
D. 忠诚。

2022年陕西延安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陕西延安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年陕西延安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

全卷总分120分。

考题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题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星宿.(sù)门框.(kuàng)贮蓄.(chǔ)屏.息凝神(bǐng)B.确凿.(záo)翘.首(qiǎo)烟囱.(cōng)潜.滋暗长(qiǎn)C.矩.形(jù)矗.立(chù)擦.拭(chā)强.聒不舍(qiǎng)D.殷.红(yān)遒劲.(jìng)勾当.(dàng)不屑.置辩(xiè)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帐篷辐射鸠占鹊巢大庭广众B.照壁泄气矫揉造做喜出望外C.独裁狼藉无精打彩眼花缭乱D.取缔决别望眼欲穿断章取意3.经典诗文默写。

[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2)_________________,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3)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4)_________________,采葵持作羹。

(《十五从军征》)(5)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6)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7)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8)“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陕西中考语文试题

2024年陕西中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是《红楼梦》的作者?
A. 吴承恩
B. 曹雪芹(正确答案)
C. 施耐庵
D. 罗贯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杜甫
B. 陆游(正确答案)
C. 李白
D. 王维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大名著”?
A. 《水浒传》
B. 《西游记》
C. 《聊斋志异》(正确答案)
D. 《三国演义》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述的是哪种情境?
A. 落榜后的失意
B. 登科后的喜悦(正确答案)
C. 离别时的忧伤
D. 游子归乡的急切
下列哪个词语与“慷慨激昂”意思相近?
A. 心平气和
B. 慷慨陈词(正确答案)
C. 沉默寡言
D. 萎靡不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部作品?
A. 《滕王阁序》(正确答案)
B. 《春江花月夜》
C. 《长恨歌》
D. 《琵琶行》
下列哪项不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常设科目?
A. 进士
B. 明经
C. 算术(正确答案)
D. 明法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国家的忠诚(正确答案)
C. 对未来的憧憬
D. 对命运的抗争
下列哪个成语与“卧薪尝胆”意思相近,都表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A. 守株待兔
B. 悬梁刺股(正确答案)
C. 画蛇添足
D. 杯弓蛇影。

2024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2024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3000年历史演进,“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予了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直到清末,“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书当中。
(摘编自《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材料二秦】
秦始皇帝陵一号铜车马,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帝陵封土的西侧。一号铜车马是伞盖高车,高152厘米,长225厘米,相当于真车马的一半,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形体最大的陪葬车马。车舆、驷马、配饰一应俱全。车马以青铜制造,马身佩戴金银装饰的配件,局部施以彩绘,车体附件多以工整的几何纹为主要装饰纹样。这辆铜车马重量超过一吨,然而它并非凝固的雕塑,而是由3000多个零部件组成的灵敏机械,数量庞大、形状各异的零件挑战了金属铸造与组装的技艺。修长或大体量的构件采用空心铸造法,宽而薄的则使用铸锻结合的工艺。复杂的组件被分解成简单的元件单独制作,再通过活页、子母扣、销钉或纽环连接合为整体。严密拼接的青铜车马再现了大秦制造的优良品质。
1.请确认片首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1)横贯(A.hèng B.héng)(2)漫溯(A.sù B.shuò)
2.校对片首语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1)滂礴_________(2)险竣_________
【人文气象】
3.下面是第二集《神韵》的解说词,请补充完成。
漫游三秦,避近文人墨客,探访古今先贤,感悟人文情怀:(1)我们登上潼关古城,眺望群山,凝视黄河,张养浩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壮观景象浮现眼前;(2)与友人漫步西安古城墙,感受都市繁华,憧憬美好未来,吾辈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3)远望古蜀之地,同挚友道别,一起为友情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告别长安,坐高铁,穿秦岭,达汉中,拜谒武侯祠,诸葛亮出师北伐时铿锵的誓言——“攘除奸凶,____________,还于旧都”(《出师表》),依然萦绕在耳边;(5)“____________,再回延安看母亲!”(《回延安》)心中无数次默诵着贺敬之的诗句,乘飞机由陕南奔向革命圣地延安,畅饮延河水,拥抱宝塔山。

陕西省志丹县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陕西省志丹县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

陕西省志丹县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近日,日本“购岛”闹剧始作俑者东京都知事石原宣布辞职并着手组建新党。

作为一个老牌右翼分子,他的每一次政治“噱头”都是为了迎合日本社会的右翼势力。

B . 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能像封建官老爷那样,扮官样、装官相、示官威,官气熏天,不可向迩;而应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勤务员,从内心深处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C . 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但此事也折射出国人漠不关心传统文化的心态。

D . 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报告大厅,用一场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平实、淡定、从容、自信,让人见微知著,于“中国故事”中品味“中国精神”。

2. (2分) (2018高一下·江苏月考) 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 时间它是一件衣服,换换洗之中洗,不知不觉就穿小了。

B . 多只小虫都被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

C . 它(鸟的歌声)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

D . 我们的贫困地区,需要更多像姜仕坤这样的“贴心人”。

3. (2分)下列对《长亭送别》【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A . “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 . “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 .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 . “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5题;共18分)1. (7分)(2017·白银) 古诗文默写(1) 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2)绿树村边合,_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3) ________,西北望,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会当凌绝顶,________。

(杜甫《望岳》)(5)《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2分)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荻港(dí)阻遏(è)溃退(kuì)B . 逃窜(cuān)要塞(sài)督战(dū)C . 芜湖(wú)歼灭(qiān)泄气(xiè)D . 区域(yù)绥靖(suì)阌乡(wén)3. (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顶是()A . 荣鹰谈笑风生影影绰绰B . 荫庇天伦之乐断壁残垣C . 馈赠万赖俱寂如坐针毡D . 休憩无精打采周道如坻4. (2分)依次填入句中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地________在我们身上。

②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________在我的眼前;每当我________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A . 飘落浮现捧起B . 吹落闪现捧起C . 散落展现拿起D . 飘落呈现拿起5. (5分)请你就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南人永不复反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点评。

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八十七至九十回的内容是:建兴三年(225),为报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诸葛亮以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赵云、魏延为大将,率蜀兵五十万,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征犯境侵掠的蛮王孟获。

经七擒七纵,终使孟获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匍匐帐下,肉袒谢罪,称永不复反。

诸葛亮乃请孟获上帐,设宴庆贺,令其永为洞主。

所夺之地,尽皆退还。

二、阅读理解 (共5题;共68分)6. (2分)《望岳》中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 . 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_______②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③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8. (15分)(2017·广丰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褚裒,字季野,康献皇后父也。

“裒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矣。

在官清约,虽居方伯,恒使私童樵采。

顷之,征为卫将军,领中书令。

裒以中书铨管诏命,不宜以姻戚居之,固让,诏以为左将卦、兖州刺史、都督兖州徐州之琅邪诸军事、假节,镇金城,又领琅邪内史。

季野初渡江,尝入东,至金昌亭,吴中豪右燕集亭中。

褚公虽素有重名,于时造次不相识别,敕左右多与茗汁,少著粽,汁尽辄益,使终不得食。

褚公饮讫,徐举手共语云:“褚季野。

”于是四坐惊散,无不狼狈。

永和初,复征裒,将以为扬州、录尚书事。

吏部尚书刘遐说裒曰:“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

”长史王胡之亦劝焉,于是固辞归藩,季野南下,孙长乐于船中视之。

言次,及刘真长死,孙流涕,因讽咏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褚大怒曰:“真长平生何尝相比数,而卿今日作此面向人!”孙回泣向褚曰:“卿当念我!”时咸笑其才而性鄙。

永和五年卒,年四十七,远近嗟悼,吏士哀慕之。

赠侍中、太傅,本官如故,谥曰元穆。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敕/左右多与茗汁B . 吴中豪右燕/集亭中C . 时/咸笑其才而性鄙D . 于是/四坐惊散(2)解释文中划线词。

①敕 ________②辄 ________③咸________(3)翻译文中句子①褚公虽素有重名,于时造次不相识别。

②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也,足下宜以大政付之。

(4)结合文章内容,评价选文中的褚太傅?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①我的故乡,高考中榜很不容易。

一年中有一两个人如愿以偿,就很好了。

我高考的第一年名落孙山,从此一蹶不振,整天浑浑噩噩,像一棵蔫了的草。

一张没有带给我荣耀的成绩单将我隔离在理想世界之外。

当时我一气之下想撕毁课本,认命与庄稼为伍,从此不再读书。

父亲一直是乐观的,他没有责怪我,默默地拉住我的手,说:“孩子,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活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土地不长庄稼!”②那段时间,他从不提及落榜之类的字眼,我知道他是在小心的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

我内心深处用消极的生活态度筑起的壁垒被父亲的安慰一点点瓦解。

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命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③在父亲的关爱下,我拿起书本,加入到复读的行列之中。

送我上学的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干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

父亲一直没有说话,只在我上车时说了一句:“你肯定能行!”车开动了,车窗外九月的阳光将父亲结实的身影照耀得格外高大,我鼻子一酸,几乎摔下,但我强忍着没有让脆弱的泪水掉下来。

父亲如此相信他的儿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④高三的学习是很紧张的,每当想偷懒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你肯定能行”!于是奋起,埋头苦学。

那年冬天,期末考试我考得并不怎么理想,回到家里我如实相告自己的成绩,父亲说没事的。

有一次在河边放牧,累了,我和父亲坐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父亲抽烟,埋头,一脸的心事。

看着河面上结得厚厚实实的冰,父亲突然问我,“你知道冰什么时候开始融化的?”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脱口而出,“天气变暖,气温升高的时候。

”父亲笑了,一脸的执著,“不,孩子,你错了。

冰看似在一夜之间融化,但实际上是在很早以前,从最冷的那一天起,冰就开始融化了,只是没人注意到。

”⑤忽然间,我恍然大悟:是啊!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送我上学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千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

”体会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3)请分析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命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4)请在结尾横线上把“我”的感情补充完整。

(不超过60字)是啊!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17分) (2019九上·鸡西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小题。

小棉袄妈只生了我一个闺女,她很满足。

她常说:“闺女好,闺女是娘的贴身小棉袄。

”而我这唯一的小棉袄却并不暖和,长大后越走越远,远到几乎只成了妈心里的一个念想。

然而提及我这个唯一的小棉袄,妈还是很满足,总乐呵呵地说:“闺女好,虽不能贴身,但是贴心啊,走得再远里都有娘。

”如我这般的好闺女、小棉袄,“远、忙、孩子小…”却都成了冠冕堂皇不能经常回家的理由,很多时候,回家甚至成了“顺路”,这不,我又在离家大半年后借着出差顺路回去看看。

到家的时候,爸正在给妈按摩腰,见我回来,老两口激动得像孩子似的,又是招呼吃、又是招呼喝。

正是初冬,妈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翻身都很费劲,穿裤子、袜子都要爸帮着。

电话里能装健康,如今面对面,自是装不了了。

“没事,老毛病了。

”妈见我看她,强撑着站起来,眉头却死命地皱了皱,我起上前扶她。

“我真的没事,那天不小心翻身扭了一下,”妈不停地解释着,双手不停地搓着,像做了错事般。

半夜,我起来上厕所,见妈屋里灯亮着,就悄悄走过去。

妈正坐在床前做针线,背驼着,戴着老花镜的眼睛努力眯着。

见我进来,她赶紧把手里的针线收起来。

“天冷了,给孩子缝件棉袄,你走的时候捎着。

”妈没事人一般捶了捶腰说,“本来早就能做好了,我这老腰不争气。

”“妈,什么年代了,谁还穿这种老棉袄。

”见妈如此不顾惜身体,我有点没好气。

“里、表三新的,小孩穿着暖和。

”妈用手抻了抻正在上领子的棉袄,手指佝偻着,青筋像蚯蚓般趴在上面,顶针卡在中指,明显看出手有些浮肿。

“妈,以后别做了,我们在南方,根本穿不着。

”我有些生气。

“谁说穿不着?南方冬天湿冷、没暖气更难受,十层单不如一层棉。

”妈赔着笑,“你一个人带孩子不容易,妈也没啥用,帮不上你什么忙,让孩子穿得暖和和的,姥姥也放心。

”“妈,你快睡吧,真的别做了,现在哪里还有人穿这个。

”说罢,我收起妈手中的活计,随手把灯给关了。

因为第二天要开会,我只在家住了一晚上。

走的时候,妈给我拿了个大袋子,里面塞着乡土味很浓的老棉袄。

“妈,我还要去开会,背着这个像难民似的,人家不得笑话死啊。

”我执意不肯拿。

“……”妈低着头,抱着我推开来的棉袄,当了三十多年老师的她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

车来了,我急匆匆地走了。

会开好已下午三点多了,我走出宾馆准备去机场回自己南方的小家,却见老爸在宾馆外面的树下蹲着。

寒风过处,他的神情有些枯槁,怀里紧抱着早晨那包棉袄,仿佛要从中找到热气一般。

“爸,你怎么来了?”“闺女,知道你在这个宾馆开会,我把孩子的棉袄拿来你捎着。

”爸不知在这里等了多久。

腿有些站不直,手也在抖。

“让你拿你就拿着吧,你妈有类风湿,手指都不太能打过弯来,腰也不行,很久不敢下床了。

”爸顿了顿又说,“现在眼睛也看不清楚了,为了给孩子做件棉袄,忙活了个把月,以后不知还能不能再做了,好看不好看的,你就拿着吧。

”“爸。

”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随手把口袋里吃剩的半盒润喉片递给他,“我听你晚上老是咳,润润嗓子吧。

”“还是闺女这个小棉袄贴心。

快去赶飞机。

我也得回家了,你妈一个人在家不行”爸接过润喉片,轻轻拍了下我的肩,帮我理了下丝巾,转身离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