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一、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现状1. 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对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逐渐增加。

通过文献调研可以发现,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无卤阻燃剂的种类和性能研究;二是纺织材料和纺织品中无卤阻燃剂的应用研究。

在无卤阻燃剂的种类和性能研究方面,研究人员主要从无机阻燃剂、有机磷氮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硅系阻燃剂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

有机磷氮阻燃剂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和热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棉纺织品中。

在纺织材料和纺织品中无卤阻燃剂的应用研究方面,国内外的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方法和工艺,将无卤阻燃剂引入到棉纺织品中,以提高其阻燃性能,并且不影响其其他性能和质量。

也有部分研究人员尝试将无卤阻燃剂与其他功能材料结合,以实现多种功能的综合应用。

2. 存在问题尽管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市场上无卤阻燃剂的种类仍然较少,且性能和应用范围有限,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溴系阻燃剂。

无卤阻燃剂的研究和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导致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对于棉用无卤阻燃剂的应用技术和工艺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

二、棉用无卤阻燃剂的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领域也将迎来新的技术创新。

未来,研究人员将更加关注无卤阻燃剂的绿色环保性能和高效阻燃效果,积极探索新型阻燃机理和新材料的研发,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环保标准。

2. 多功能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棉用无卤阻燃剂将不仅仅是单一的阻燃功能,还将具备多种功能的综合应用。

将无卤阻燃剂与抗菌、抗UV、吸湿排汗等功能材料相结合,以实现多功能纺织品的研发和生产,满足不同领域和不同需求的市场需求。

3. 工艺改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生产成本将逐步降低,进而提升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内外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续)

国内外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续)

的非 卤阻燃 剂 , 促进 炭 的生成 , 能 提高
炭 层 的 稳 定 性 和 改 善 炭 层 结 构 , 炭 层 该
放速率分别 降低 了 6 %、8 3 4 %和 7 %, 0 但 其 烟密度有所增加 。通过透射电镜对其 炭 层分析表 明 , 层状 硅酸盐 在炭层 中形
成 纳 米 级 的层 状 阻 隔来自层 , 有 效 阻 隔 可 可
还具 有 一 定 的抑 烟 作 用 。 报 道 l, 入 据 6加 ] 1
A ( H S0 可提高 聚丙烯膨胀体 系 1 O )或 i
的绝 热性能 , L I 但 O 却下降; 添加一定量
的有机 硅化 合 物可 使蜂 窝状 炭结 构更 加稳定 和致 密 ,从 而提 高 了聚丙烯 的
积, 能够 吸附高分子 材料燃烧 时所产生
阻燃 剂 的 开发 和应 用 前 景 较 好 。 ② 有 机 硅 系阻 燃 剂 。 有 机 硅 系 阻 燃 剂 既 是 一 种 新 型 无 卤 阻 燃 剂 , 是 一 种 成 碳 型 抑 烟 剂 。 由 也 于 硅 系 阻 燃 剂 在 赋 予 基 材 优 异 的 阻 燃
①无机硅系 阻燃剂 。
泛 关注。
燃气 体 , 到 了阻燃 抑烟作 用。硅酸盐 起
中 的 S0 在 燃 烧 时 生 成 的 白碳 黑 , 是 i 也

生态友好 , 阻燃材料 的循环使用 效果较 好 ,能满足人们 对阻燃剂 的严格要 求 ,
所 以 近 几 年 硅 基 阻 燃 剂 及 其 阻 燃 技 术 得 到 了较 快 的发 展 。有 机硅 系 阻燃 剂 是
的主要原 因所 。与传统的纳米复合材料 相比 ,聚合物 / 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 层
料具 有优异的力学性能f 伸模量 、 如拉 断

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棉用无卤阻燃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材料,其主要作用是在保持棉织物的柔软性和舒适性的同时,提高其阻燃性能。

随着人们对环保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加,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研究棉用无卤阻燃剂的机构和团队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阻燃剂种类的研究。

无卤阻燃剂可分为无机阻燃剂和有机阻燃剂两类。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在有机阻燃剂领域,尤其是磷系、氮系、硅系有机阻燃剂的研发和性能改进。

2. 阻燃机理的研究。

研究棉用无卤阻燃剂的阻燃机理,有助于深入理解阻燃剂和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提高阻燃性能。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分析化学、表面力学和热分析等多种手段。

3. 尿素-甲醛树脂阻燃剂的研究。

尿素-甲醛树脂阻燃剂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工艺之一,其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目前,研究团队正进行尿素-甲醛树脂阻燃剂的改性研究,提高其阻燃性能,并探索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4. 阻燃剂与材料的匹配。

阻燃剂的选择和材料的匹配很重要,正确的选择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目前,有研究指出,Sil-Matrix技术可以提高阻燃剂的稳定性和纤维中的分散度,从而提高棉用无卤阻燃剂的阻燃性能。

1. 研究多功能阻燃剂。

除了阻燃功能之外,一些研究团队还在探索多功能阻燃剂,例如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紫外线等多种功能的阻燃剂。

2. 探索新型绿色阻燃剂。

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绿色阻燃剂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未来,将有更多的绿色阻燃剂出现,其研究和应用将成为棉用无卤阻燃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3. 推广应用。

随着棉用无卤阻燃剂在安全防护、装饰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其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

未来,还将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需要棉用无卤阻燃剂。

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3 阻燃剂市场前景 70年代以来,阻燃剂已成为塑料橡胶助剂中用量仅次于增塑剂的精细化学品。近年来在美国、欧洲、日本 的发达国家仍然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根据美国Freedonia集团公司的调研结果报道,1995年至2000年美国阻燃 剂市场用量将保持4%的年增长速度,到2000年用量达到590 kt,销售额达到11亿美元。从现在到2000年,欧洲阻 燃剂市场用量将保持3.5%的年增长率。由于欧洲阻燃剂厂商受环境保护组织的压力较大,有机卤阻燃剂将以3% 的速率逐年递减,其他有机阻燃剂可望有2%~4%的年增长率,而无机阻燃剂将有大的发展,预计有6%的年增 长率。 总之,阻燃剂正向高效、低烟、低毒方向发展,同时要求其不致过多引起高聚物的加工工艺问题和不致过 度恶化基材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电器性能。无卤阻燃体系,特别是无卤、低烟、低毒的膨胀型阻燃剂将受到用户 的青睐[8]。因此,大力开展性能优异的无卤阻燃剂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化工进展980507
化工进展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1998年 第17卷 第5期 No.5 Vol.17 1998
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科技期刊
李巧玲 欧育湘 (北京理工大学六系,北京,100081)
王亚昆 (北京新技术推广研究所,北京,100081)
万方数据
file:///E|/qk/hgjz/980507.htm(第 4/5 页)2010-3-22 22:21:30
化工进展980507
3 American Fire Retardant Chemicals Association(FRCA).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re Safety. Lancaster:FRCA,March 1994 4 Reshetnikov I,Antonov A,etc.Some aspects of intumescent fire retardant systems,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1996,54:137~141 5 Michel L B,Serge B,etc.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1997,56:11~21 6 Penton H R.Inorganic and Organometallic Polymers.ACS Symp Ser 360,1988,277 7 Ou Yuxiang.Proceedings of American FRCA ncaster:FRCA,1997.125~138 8 Horacek H,Grabner R.Advantages of flame retardants based on nitrogen compounds,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1996,54:205~215开发与应用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棉用无卤阻燃剂是一种在棉纤维制品中添加,能够提高其防火性能的化学物质。

由于常规的棉纤维具有易燃性和易于熔融的特性,因此阻燃处理是必要的。

传统的阻燃剂通常使用含有卤素的化合物,如溴化合物或氯化合物,来改善棉纤维的阻燃性能。

这些卤素化合物被认为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因而引起了人们对无卤阻燃剂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无卤阻燃剂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主要的无卤阻燃剂类型包括无卤磷化合物、无卤氮磷化合物、无卤铝磷化合物和无卤硅化合物等。

这些无卤阻燃剂在棉纤维制品中添加后,可以提供良好的阻燃性能,并且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无卤磷化合物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类无卤阻燃剂。

它们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可以有效地抑制棉纤维的燃烧过程。

无卤磷酸酯和无卤磷氨酯是较常见的无卤磷化合物阻燃剂,它们在棉纤维制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无卤铝磷化合物是一种新兴的无卤阻燃剂。

它们通常由铝和磷元素的化合物组成,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

无卤铝磷化合物可以通过生成气体和形成炭层等方式来阻止火焰蔓延。

研究显示,无卤铝磷化合物在棉纤维制品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其防火性能。

未来,无卤阻燃剂的研究和开发仍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无卤阻燃剂的综合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热稳定性、耐水性和防腐性等方面的表现。

无卤阻燃剂的生产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以提高其在棉纤维制品中的应用。

无卤阻燃剂是一种对环境友好且有效的棉纤维阻燃处理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要求日益增加,无卤阻燃剂的研究和开发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无卤阻燃剂将在棉纤维制品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3000字--无卤阻燃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3000字--无卤阻燃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无卤阻燃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胡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0902班学号090103033摘要综述了无卤阻燃剂具有阻燃、安全、无毒、对环境基本无污染等优点,目前已迅速推广。

应用无机金属化合物阻燃剂、磷系阻燃剂、硅系阻燃剂及氮系阻燃剂等几类新型的无卤阻燃剂的目前研究发展情况,简要介绍了其有关阻燃机理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无卤阻燃剂阻燃机理阻燃技术应用进展引言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但几乎所有的高分子材料都易燃烧,一部分高分子材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雾,由此而带来的火灾隐患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高分子材料阻燃剂应运而生,溴系阻燃剂是最早使用的一类阻燃剂,由于价廉、阻燃效率高和优异的性价比等特点,在阻燃剂中占主导地位。

当前,卤素阻燃剂仍占主导地位,但其发烟量大,燃烧时释放出卤化氢气体,进而吸水形成具有强腐蚀性的氢卤酸而造成二次公害[1],欧盟已从2006年7月1日起,在电子产品中停止使用溴系阻燃剂。

基于以上原因,目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更多的关注于无卤阻燃剂的研究上,对无卤阻燃剂的研究已成为热点[2-3]。

1 阻燃剂作用机理1.1隔离作用燃烧时,阻燃剂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覆盖膜,阻止了热和物质的传递,进而阻止燃烧。

形成覆盖膜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阻燃剂在高温下分解成不挥发的玻璃状致密物质,覆盖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起到隔离作用;另一种是在高温下,阻燃剂的热降解产物促进高分子材料表面迅速脱水炭化,形成炭化层,利用单质炭不产生火焰的蒸发燃烧和分解燃烧,达到阻燃的效果。

1.2冷却作用高温时,阻燃剂发生脱水吸热,相变、分解或其他吸热反应,降低了高分子材料表面和燃烧区域的温度,阻止或减缓了高分子材料的热降解,降低了可燃性气体产生量,最终破坏了维持高分子材料持续燃烧的条件,达到阻燃目的。

1.3游离基的捕获作用高分子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游离基O·和OH·,促进了气相燃烧反应,如果能够设法消除这些游离基,切断游离基的连锁反应,就可以控制燃烧,从而达到阻燃的目的。

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阻燃剂市场的不断扩大,对环保无害的阻燃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无卤阻燃剂因其环保性和有效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阻燃剂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就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1. 棉纺织品的阻燃需求棉纺织品具有柔软、透气和吸湿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和工业用品等领域。

由于棉纤维本身易燃,使得棉纺织品在火灾中容易燃烧,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棉纺织品进行阻燃处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传统的棉纺织品阻燃剂主要是溴系和阻燃磷系化合物,如溴化烷基菲、五氧化二磷等。

这些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阻燃效果不佳以及不易降解等。

研究开发环保无害的棉用无卤阻燃剂愈发显得重要。

3. 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和企业纷纷投入到了棉用无卤阻燃剂的研究中。

他们通过合成新型的阻燃剂、改性已有的阻燃剂以及开发新的阻燃技术等手段,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进展。

有些研究者通过掺杂阻燃填料或者纳米材料的方式来提高棉纺织品的阻燃性能,同时也保持了棉纤维的优良性能。

有些研究者则通过在阻燃剂分子结构中引入吸附剂或者化学反应剂的方式来提高阻燃效果。

这些新型的棉用无卤阻燃剂在阻燃性能、环保性和生产成本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1. 环保性和健康性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意识不断提高,环保无害的阻燃剂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棉用无卤阻燃剂因其无毒、无臭、易降解等特点,将更符合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 高效性和耐久性未来的棉用无卤阻燃剂将更加注重阻燃效果的提升和持久性的保持。

研究者将会着重于提高阻燃剂的耐洗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以满足棉纺织品在实际使用中的各种需求。

3. 多功能性未来的棉用无卤阻燃剂很可能会具备更多的功能特性,比如抗静电、抗紫外线、抗细菌等。

聚碳酸酯无卤阻燃剂研究进展

聚碳酸酯无卤阻燃剂研究进展

综述专论邹业成*申长念摘要:综述了当前国内外聚碳酸酯(PC)及其合金的无卤阻燃体系)的研究开发进展,包括有机硅、芳香族磺酸盐、无卤磷酸酯、膨胀型阻燃剂等几大体系,介绍了其相应的阻燃机理。

关键词:聚碳酸酯无卤阻燃剂中图分类号:TQ314.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T1672-8114(2013)03-015-04(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030051)聚碳酸酯(PC)是一种非晶型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综合均衡的机械、电气及耐热性能:(1)以优异的抗冲击强度和耐蠕变性著称;(2)具有优良的透明性,可见光透过率在90%以上;(3)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较高的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4)PC 本身具有一定的阻燃性,根据接枝情况的不同,PC 的极限氧指数为21%~24%,UL-94达到V-2级,优于普通塑料,并且能够自熄,属于自熄型工程塑料。

由于PC 具有上述优异的综合性能,因此,PC 本身及其与其他高聚物的共混体(或合金)广泛用于电子、电气、机械、汽车、航天航空、建筑、办公及家庭用品等诸多领域。

虽然PC 具有一定的阻燃性,但是仍难以满足某些应用领域,如电视机、汽车部件、建筑材料等对PC 阻燃性能的要求,因此对PC 阻燃改性势在必行。

目前用于聚碳酸酯中的阻燃体系主要有卤系阻燃剂卤系、磷酸酯系、磺酸盐系、磷-氮系、硼系、有机硅及含溴聚碳酸酯齐聚物等。

由于卤系阻燃剂需要与聚碳酸酯无卤阻燃剂研究进展锑类化合物复配使用而使PC 变得完全不透明,而且卤系阻燃剂在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甚至有些卤系阻燃剂燃烧时还会产生致癌物质Dioxin (二噁英)而逐渐被无卤环保型阻燃剂所取代。

PC 的无卤阻燃剂有以下几大类:磷系阻燃剂、芳香磺酸盐系阻燃剂、有机硅系阻燃剂、硼系阻燃剂、无机类阻燃剂、纳米阻燃剂等。

下面介绍其中的几类PC 用无卤阻燃剂的特点,阻燃机理及各自的优缺点。

1阻燃剂的阻燃机理[1]一般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可分为:(1)气相阻燃:阻燃剂受热会分解释放出自由基,抑制在燃烧反应中起链增长作用的自由基;(2)凝聚相阻燃:在固相中中止聚合物的热分解和阻止聚合物释放出可燃性气体;(3)中断热交换:将聚合物产生的热量带走而不反馈到聚合物上,使聚合物不再持续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
A(H: I )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当 O
作者简介 :杨海洋 ,男 ,18 年生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玻纤增强阻燃 P T的研究和新产品开发。 93 B hi n1845 i . a ag932 @s a cm y n o
-7 - 0塑ຫໍສະໝຸດ 料工业20 06年
用量很高时才能获得适中的阻燃性,这会降低塑料制 品的力学强度。解决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调节粒 径大小及其分布。为了提高阻燃剂的分散 ,增加阻燃 剂的阻燃效果,一般要求阻燃剂的颗粒越细越好。现 在所用的阻燃剂颗粒一般在微米级 ,阻燃填充量大, 阻燃效率不高,如果尺寸降低到纳米级,阻燃剂的填
低烟无毒能中和燃烧过程中的酸性腐蚀性气体。其阻
2 膨胀型阻燃剂 ( R I ) F
膨胀型阻燃剂是以碳氮磷为核心成分的一类阻燃 剂 ,它 主要 由三部分组成 :碳 源 ( 成炭剂 ) ,酸源
燃机理与AH T 相似。它们的差别在于 M (H: g )的起 O 始分解温度 ( 0 40℃)比A (H3 3 一0 5 1 )的起始分解 0 温度 ( 0℃)高 。M (H: 2 5 g )耐酸性差, O 会急速溶 解, 也容易受乳酸影响使制品表面留 下指纹[0 [ 3 l M (H: 是一种极性很强的无机化合物,且常 g ) O 温条件下采用传统工艺合成的M (H: g )表面极性较 O 强, 易于团聚形成粒径为 1 一 0 u 0 1 m的二次粒子, 0
硼酸锌 (B F )是热稳定性 良好的阻燃剂,是一 种无毒、无味的白色粉末,在 30℃以上才失去结晶 0
进行的研究表明[: [ 采用包覆红磷与纳米 C-T 2 l GAH对
P 6 进行协效阻燃时,可 以获得较好的阻燃效果的 A6
协效阻燃体系。当 P6、包覆红磷、纳米 C -T A6 GA H
剂还是环保的要求。为此欧盟 20 年公布了 W E 03 EE
和 RH 两个指令,将卤素阻燃剂的毒性与环境问题 oS 的争论推向高潮。并于同年向中国发出贸易通碟 ,如 果到20 年中国还不能解决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外 06 壳高分子材料中的含卤阻燃剂问题 , 那么欧盟将停止 进口中国的相关产品。由此我国将损失 2 亿元的 50 0
(.oe oCe i Mt a c , ua o l v s , h 300 , h a S . F i NraUirt Fz u 07 Ci ; 1Clg f ms a arl i jn m n ei u o 5 e h t n e s y r d i y n 2Zu o T e Eg e n P sc P dc C . t ,Zuh 420 ,Ci ) L . hz u 01 h a . hu s i e g ts ut o, d hz i m n n r l i r s i a o o 1 n
性、热稳定性问题,得到的纳米 M (H: g )样品粒度 O
均匀 ,颗粒结晶完好 ,形状规则。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和合肥工业大学[联合经蛇纹 [ 6 l
石酸浸滤液所制粗硫酸镁净化后 ,制备精制硫酸镁溶 液的方法;并以此精制硫酸镁和氨水为原料,直接利 用表面活性剂在固/ 液界面的 “ 双亲性” ,使其吸附在
氧化钙等,其中最典型的是A(H 3 M (H2 IO )和 gO ),
其它的除硼酸锌以外很少使用。 11 I H) . A( 3 O
A(H3 l )作为阻燃剂占整个阻燃剂用量的4%以 O 0
上 ,占无机阻燃剂的 8 %以上 ,它具有阻燃、消烟、 0 填充三个功能,不挥发、无毒、腐蚀小、价格低等优
用也进行 了阐述 。
关键词: 。对一些新的合成方法 、新的复配体系及其应用也进行了阐述。
P ors i R sac o H oe- e me adn lgnfe Fa R trat rges eerh a n f r l e
YN Hia , I P 扩 H B g u t A G -n X O , U -a ay g A e n i hn n
摘要 :综述 了无机金属化合物阻燃剂 、膨胀型阻燃剂 、磷系阻燃剂 、硅系阻燃剂及氮系阻燃剂 目前 的研究发展状
杨海洋’ ,肖 鹏“ 。胡炳环,
况 ,简要介绍了其有关的阻燃机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一些新的合成方法 、新的复配体系及其应
自2 世纪 0 5 年代以来,塑料制品在生产生活中 0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绝大多数塑料都是可以燃烧 的,在使用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火灾隐患,阻 燃剂也就成为了塑料助剂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阻燃剂
全,或是环保要求,还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无卤阻 燃剂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就 目 国内外较常见 前 的无 卤阻燃剂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总厂〔将膨胀型阻燃剂和硼酸 “ 〕
锌协效剂以及其它助剂按照质量比为 2:: 用于 P 522 P 时, 综合性能最佳。阻燃 P P的氧指数大于 3%,除 0
拉伸强度略有下降外,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均提高近 3%。该膨胀型阻燃体系就是由聚磷酸按作酸源和气 0 源,季戊四醇作炭源复合而成。在膨胀型体系阻燃过 程中,由于新生炭不容易形成理想 的微 泡、闭孔结 构,会使阻隔层的效果大为降低。通过硼酸锌这种低 熔点玻璃体将块状炭之间的缝隙封闭起来 ,可提高阻 隔层的阻燃效果。 未来膨胀型阻燃剂的发展趋势为:热稳定性高 ,
的质量比为 10 1:0 0 : 2 时,可以得到阻燃性能和力学 3 性能都 比较 优 良的 P 6 A 6复合 材 料,其 氧指数为 3 %。另外一种解决方法是对粒子进行表面处理 :既 3 可以用表面活性剂进行涂覆 ,也可以使用硅烷偶联剂 以提高机械性能。
水。陈登龙川以氧化锌和硼酸为原料制备了阻燃剂水 合硼酸锌 (Z032335 ) 其最佳配比为Z0 2n - 0-. B 姚。 , n
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在合成材料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 都很差 ,无法直接用于材料的阻燃。北京化工大学教 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利用 N O aH经过环境水热处
( 脱水剂)和气源 ( 发泡剂) F 体系的阻燃机理[ 。I R 4 l
主要与膨胀炭层的绝热效应有关,属于凝聚相阻燃机 理,受热时成炭剂在酸源作用下形成脱水成炭,并在 发泡剂分解的气体作用下形成蓬松有孔封闭结构的炭 层 ,其绝热效应就在于束缚在膨胀炭层的气体导热比 固体差一个数量级以及热辐射的反射作用。炭层还可 以限制氧气扩散到聚合物表面,防止可燃气体的放 出,从而终止聚合物的燃烧。
Asa ; c rt rs h eah o ho nr ern , airn el Te e p gsit rec 讨s e g -eraas s h ng imt c - br t h u n r e n sr tc r o e m a e fe d t u s ac a o l t c o m
第3 4卷增 刊 20 年 5月 06
塑料 工 业
C NA L T CS HI P AS I I NDUS RY T
6 9
无卤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 1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 福州 300 ; 株洲时代工程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株洲 420) 507 2 1 1 0
充量将会大大降低, 其效果则加倍提高川。北京化工
大学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制备的无机阻燃剂纳 米改性氢氧化铝 (GA H C -T )和包覆红磷对 P 6 进行 A6 了协效阻燃,对阻燃效果以及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新生成的M (H: g )微粒上,制备纳米 M (H2 O g )。结 0
果表明,样品晶型发育完善、呈针状、直径为 5 0 一1 n 、长径比为 1 一 0 m 5 2 且分散性好。 13 硼酸锌 .
pud a at iu e et e r n, s o u fm ra at si n e rat nr eos on r r n, m s n fm ra at po hr s e r n, c fm ra n ad o nu ed t n t c l e d a t hp o l a ed t iol l a e d n ig t t l e r n, e e d Te hn m ot l e r tn t xtg l s r li a n fm ra at ir i e . m cai s h fm ra ao, e sn p b m ad o tn i- a ed t s w v h e s f a e d i h ii r e n e uo r e t e o s e tdcd ey Sm nv s t s m t d, cm one s t ad iapc i s ds i d a r ue b f . e e y h i e os nw pudd e n t r lao a e r e, rl o o l es h i n e o y m h p i tn r cb s e e K y od :H l e-e;F m Rtdn; g s i Rs r ew rs a gnfe l e a at P r s e a h o r a er o r e n e c
面积,如果能在材料中很好地分散,则可解决材料阻 燃性能与力学性能之间的矛盾。
需〔 求‘ ] 。
印万忠等[以帕岩菱镁矿为原料, l [ 5 经锻烧后先和
盐酸生成氯化镁溶液 ,然后与 N O a H通过化学反应制 备出粒度小于 1 n 0 m的纳米级、片状、粒度均匀且 0
满足聚合物高温加工成型需要[; [ 从极性相似相容的 3 ]
相关产 品的出 口收人 。因此 ,不 管是从生命 财产安
点, 被誉为无公害阻燃剂。 其阻燃机理川被认为是几 种机理协同作用的结果: l H3 A( )作为填充剂使可燃 O
性高聚物的浓度降低;在 30℃以上脱水吸热,抑制 0 高聚物的温度升高; 脱水放出的水汽稀释可燃性气体 和氧气的浓度,可阻止燃烧;脱水后在可燃物表面生 成金属氧化物保护层 ,起 隔离作用 ,阻止其继续燃
1 无机金属化合物阻燃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