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危重症培训细则

合集下载

呼吸重症培训计划方案

呼吸重症培训计划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呼吸重症医学在救治危重患者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升我国呼吸重症医学的诊疗水平,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的呼吸重症医学人才,特制定本呼吸重症培训计划方案。

二、培训对象1. 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高年资医师。

2. 对呼吸重症医学有浓厚兴趣的医护人员。

3. 拥有3年以上急危重症工作经验的医师。

三、培训目标1. 使参训人员掌握呼吸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提高参训人员对呼吸重症患者的识别、诊断和救治能力。

3. 培养参训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提升参训人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培训内容1. 基础知识与理论:-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学-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 呼吸重症医学基本理论- 呼吸重症患者监护与评估2. 临床技能:-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呼吸支持技术(无创通气、有创通气、高流量氧疗等)- 呼吸道管理(气道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 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与调整- 呼吸重症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3. 实践操作:- 呼吸重症患者床旁监护- 呼吸支持设备操作- 呼吸道护理技术- 机械通气参数调整实践4. 病例研讨与分析:- 呼吸重症典型病例分析- 呼吸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最新呼吸重症医学研究进展5. 学术交流与科研:-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呼吸重症医学最新动态- 参与呼吸重症医学相关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五、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邀请国内外知名呼吸重症医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2. 实践操作: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呼吸支持设备操作、气道护理、机械通气参数调整等实践操作。

3. 病例研讨与分析:组织学员进行病例讨论,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4. 学术交流与科研:鼓励学员参加学术会议、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培训时间与考核1. 培训时间:为期一年,共计12个月。

呼吸重症专科培训计划

呼吸重症专科培训计划

呼吸重症专科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呼吸重症专科培训计划的目的是培养具备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呼吸重症专科医生,提升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提高呼吸重症专科医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及推动呼吸重症医学领域的综合发展。

二、培训内容1. 呼吸重症专科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病理学知识- 呼吸重症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 呼吸重症患者的监护、护理技术2. 呼吸重症专科临床实践- 呼吸重症专科诊疗技术的实践操作- 呼吸重症患者的护理实践- 呼吸重症科研实践3. 专科护理领域知识- 呼吸重症专科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呼吸重症患者的护理技能4. 专科管理与指导- 呼吸重症专科管理知识与技能- 呼吸重症患者的综合管理5. 专科科研技能- 呼吸重症领域科研方向与方法- 科研论文写作与发表技巧6. 专科教育培训- 呼吸重症专科教育培训理论与实践三、培训对象本培训计划面向呼吸重症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生、护士,以及相关科研人员。

四、培训方式1. 理论知识授课- 采用专业教材和学术资源进行知识讲解- 设计病例分析、讨论等形式进行交流与学习2. 临床实践操作- 安排实际患者的临床操作实践- 设计模拟患者实践操作3. 论文写作指导- 进行科研课题讨论与指导- 撰写科研论文指导4. 学习交流与考核- 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会,进行成果汇报和交流- 设计考核评价方式,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考核、论文评审等。

五、培养目标通过呼吸重症专科培训计划,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的呼吸重症专科医生和护士:1. 具备扎实的呼吸重症专科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2. 具备独立诊断、治疗呼吸重症疾病的能力;3. 具备呼吸重症患者的综合管理能力;4. 具备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5. 具备一定的教育培训能力。

六、培训师资本培训计划将邀请呼吸重症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作为培训师资,对培训学员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及科研指导。

儿科呼吸培训计划方案

儿科呼吸培训计划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儿科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儿科医生的专业技能要求日益提高。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危重症疾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儿科医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培训计划方案。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儿科医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能力;2. 增强儿科医生对危重症患儿的救治能力;3. 规范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4. 普及呼吸内镜技术,提高儿科医生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水平。

三、培训对象1. 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医生;2. 具有儿科临床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

四、培训内容1. 基础理论培训:(1)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学;(2)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学;(3)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学;(4)危重症患儿的救治原则。

2. 临床技能培训:(1)胸部物理治疗;(2)无创呼吸机使用;(3)气管插管技术;(4)呼吸内镜技术。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病例分析,提高医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能力。

4. 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五、培训方式1. 集中授课:邀请知名专家进行授课,确保培训质量;2.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病例分析,提高医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实操训练:现场操作训练,提高医生的操作技能;4. 学术交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医生之间的经验分享。

六、培训时间1. 基础理论培训:为期一周;2. 临床技能培训:为期两周;3. 案例分析:为期一个月;4. 学术交流:不定期举行。

七、培训考核1. 理论考核:考试形式,占总成绩的40%;2. 技能考核:实际操作,占总成绩的30%;3. 案例分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20%;4. 学术交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占总成绩的10%。

八、培训保障1. 保障培训经费,确保培训顺利进行;2. 提供培训场地、设备和资料;3. 组织专家团队,确保培训质量;4. 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危重患者理论培训计划(2篇)

危重患者理论培训计划(2篇)

第1篇一、培训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危重患者救治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领域。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特制定本危重患者理论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疾病的认识,掌握危重患者救治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 增强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救治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救治成功率。

3. 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护理的技能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4. 培养医护人员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整体救治水平。

三、培训对象1. 全院各级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

2. 医护人员新入职培训。

3. 针对性培训,如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

四、培训内容1. 危重患者概述- 危重患者的定义、分类、特点- 危重患者的诊断标准、评估方法2. 危重患者常见疾病及救治- 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常见疾病的救治原则、流程、护理要点3. 危重患者救治流程- 危重患者的接诊、评估、诊断、治疗、护理等流程- 危重患者的转运、监护、治疗、康复等环节4. 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急处理- 常见突发状况的处理方法- 危重患者的急救技能、操作规范5. 危重患者护理技能- 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护理评估、病情观察-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康复护理6. 危重患者救治团队协作- 团队成员的角色定位、沟通技巧- 团队协作在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五、培训方式1. 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危重患者救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分析,提高学员对危重患者救治的实战能力。

3. 实操培训:组织学员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等。

4. 角色扮演:模拟危重患者救治场景,让学员在角色扮演中提高救治能力。

5. 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危重患者救治相关资料,方便学员随时学习。

六、培训时间与安排1. 培训时间:每月开展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为2天。

危重患者理论技能培训计划

危重患者理论技能培训计划

危重患者理论技能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本培训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和技能,使之能够在危急情况下迅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救护和处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目标:1. 掌握危重患者的常见病情及救治要点;2. 学习和掌握急救、抢救技能;3. 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技能,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气道管理、血压监测等;4. 培养应急联动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医护人员的危机处理能力;5. 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在应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二、培训内容危重患者理论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与监测(1)了解危重患者的定义和分类;(2)熟悉危重患者的常见病情及救治要点;(3)学习和掌握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评估;(4)学习和掌握危重患者病情的迅速评估及监测。

2. 急救与抢救技能(1)学习和掌握基本心肺复苏(BLS)技能;(2)学习和掌握危重患者常见的心脏骤停救治技术;(3)学习和掌握意识障碍、呼吸困难、休克等急救处理技能;(4)学习和掌握危重患者药物应用技能;(5)学习和掌握危重患者气道管理技能;(6)学习和掌握危重患者外伤处理技能。

3. 护理技能(1)学习和掌握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技能;(2)学习和掌握危重患者基本护理技能,包括洗澡、翻身、饮食等;(3)学习和掌握气道管理、呼吸机操作等危重患者护理技能;(4)学习和掌握静脉通道的拔管和插管技术;(5)学习和掌握肠外营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应急联动协作(1)学习和掌握应急联动协作的原则和技巧;(2)学习和掌握应急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3)学习和掌握危重患者应急情况下的团队交流和沟通技巧。

5. 心理承受能力培养(1)了解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2)学习和掌握缓解压力、保持冷静的方法;(3)学习和掌握在应急情况下处理情绪的方法。

三、培训方法本培训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模拟实操、角色扮演等方式,以增加培训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危重症护理培训内容计划

危重症护理培训内容计划

危重症护理培训内容计划一、培训目的危重症护理是一项专业的护理工作,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本次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护士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危重症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病人的救治率和护理质量。

二、培训内容1. 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和护理要点(1)了解危重症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2)掌握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和重点(3)学习如何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心理护理2. 呼吸系统危重症护理(1)掌握危重症患者的呼吸评估技巧(2)学习呼吸机的操作和护理(3)掌握急救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能3. 循环系统危重症护理(1)了解危重症患者的循环系统特点(2)学习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和血压监测(3)掌握心肺复苏方法和技巧4. 神经系统危重症护理(1)学习危重症患者的神经系统评估技巧(2)掌握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脑电监测和脑电刺激治疗(3)了解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和重点5. 消化系统危重症护理(1)了解危重症患者的消化系统特点(2)学习监测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代谢情况(3)掌握急救消化系统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能6. 泌尿系统危重症护理(1)了解危重症患者的泌尿系统特点(2)学习监测危重症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情况(3)掌握对泌尿系统危重症患者进行导尿和膀胱冲洗的技巧7. 感染性疾病护理(1)学习感染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了解感染性疾病护理的原则和方法(3)掌握感染性疾病护理的常见病例分析和护理方法8. 急诊意外护理(1)掌握突发意外事件的护理方法(2)了解突发意外事件的快速评估和处理技巧(3)学习护理常见急诊意外伤患者的方法三、培训方法1. 理论培训采用专家讲解、病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学员充分理解危重症护理的理论知识。

2. 技能培训通过模拟操作、实地演练等方式,使学员熟练掌握危重症护理的相关操作技能。

3. 病例分析借助真实病例的分析,使学员深入了解危重症护理的实际应用和处理方法。

呼吸疾病应急人员培训计划

呼吸疾病应急人员培训计划

呼吸疾病应急人员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呼吸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应对呼吸疾病应急情况的能力,本培训计划旨在对呼吸疾病应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全面提升应急处理的效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助。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对象为医院呼吸科及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包括呼吸内科医生、护士,急诊科医生等。

三、培训内容和时间安排1. 呼吸系统常见病症及应急处理技巧(2小时)- 深入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病症,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并介绍其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 学习呼吸疾病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包括氧气疗法、呼吸辅助技术等。

2. 呼吸系统急救技术与设备使用(3小时)- 学习急救技术与设备的使用方法,如人工气道插管、吸痰、自主呼吸机设备操作等。

- 强调实际操作,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应急处理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呼吸系统应急场景模拟演练(4小时)- 模拟呼吸系统应急场景,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突发哮喘等情况,让参训人员在真实情景下实践应急处理。

- 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医务人员的紧急情况应对能力,提高处理复杂病情的能力。

四、培训评估培训结束后,将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评估方式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评估。

考试合格者将颁发呼吸疾病应急人员培训合格证书。

五、培训后续跟踪为了确保培训效果能够持续,建立相关制度,开展培训后续跟踪工作:1. 定期组织呼吸疾病案例讨论会,分享处理复杂病例的经验与技巧;2. 将培训内容纳入日常职业培训计划,进行定期复习与巩固;3. 不定期开展模拟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次呼吸疾病应急人员培训计划,相信能够进一步提高医院呼吸科及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为呼吸疾病的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并为呼吸疾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呼吸危重症培训计划

呼吸危重症培训计划

呼吸危重症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呼吸危重症患者面临着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甚至濒临死亡的危险。

因此,培训呼吸危重症护理人员,提高他们的护理水平和技术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本培训计划的目的在于提高呼吸危重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对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减少因护理不当而导致的患者恶化和死亡。

二、培训对象本培训计划的对象为呼吸危重症护理人员,包括呼吸危重症病房护士、呼吸科医生、急救护理人员等,以及病房其他护理人员和医护人员。

三、培训内容1. 呼吸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和监测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首先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监测。

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呼吸道通畅和气道管理、动脉血气分析的判断、病情变化的评估等内容。

2. 呼吸支持和辅助通气技术呼吸危重症患者的呼吸功能严重受损,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和辅助通气。

培训内容包括呼吸机的使用和操作、不同类型呼吸机参数的设置、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的操作技术等。

3. 吸痰和气道管理呼吸危重症患者常常伴有大量痰液,需要进行定期吸痰。

培训内容包括吸痰的方法技巧、吸痰时的注意事项、气道湿化和气道管理等内容。

4. 氧疗和呼吸治疗呼吸危重症患者需要进行氧疗和呼吸治疗,以缓解缺氧和呼吸困难。

培训内容包括各种氧疗方法、氧疗时的注意事项、呼吸治疗器械的使用和操作等内容。

5. 呼吸危重症护理的常见并发症处理呼吸危重症患者常常伴有各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气道梗阻、气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

培训内容包括这些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和护理技巧。

6. 呼吸危重症监护呼吸危重症患者需要进行严密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培训内容包括呼吸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监护技术、监护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等内容。

四、培训形式本培训计划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培训内容的介绍和讲解由具有丰富护理和呼吸科临床经验的专家进行,实际操作环节由专业技能培训人员进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细则(试行)按照八部委《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5】97号)要求,制定本细则。

一、培训对象满足下列条件并自愿参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专培)的医师:1.完成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临床工作的医师或需要进一步整体提升专业水平的医师。

2.具备中级及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需要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

3.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培训目标通过全面、系统、严格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使专培医师从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内科住院医师成长为具有高素质的、合格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能够独立完成呼吸内科疾病及常见危重症的基本操作和临床诊疗工作,同时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临床科研能力。

三、培训模式培训时间为3年(36个月),以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为主,同时接受相关科室的轮转培训和有关临床科研和教学训练。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一)轮转要求1. 呼吸疾病的诊疗与会诊、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与处理。

(1)第一年在病房担任高年资住院医师。

(2)自第二年培训起不再书写大病历,可负责书写会诊报告。

(3)第二年起,听取住院医师进行新患者汇报,并制定初步诊疗方案;带领住院医师完成早查房,上级医师查房时负责汇报诊疗方案。

2. 参加病区值班。

3.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规定的临床操作。

4.参与本科室教学工作,协助上级医师完成教学查房。

5.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准备教学会议。

6.对本人、上级医师、下级医师进行定期评价。

7.完成年度考核及毕业考试。

8.参加全国、国际或地区学术会议。

(二)培训内容(三)病种要求1.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气道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等。

(2)肺部感染性疾病,包括分枝杆菌、真菌,以及免疫抑制引起的特殊感染。

(3)肺部肿瘤,包括原发和转移性肿瘤。

(4)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5)肺血管疾病。

(6)肺血栓栓塞与其他肺栓塞性疾病,如羊水、空气、脂肪栓塞。

(7)胸膜疾病。

(8)纵隔疾病。

(9)睡眠呼吸障碍。

(10)与职业、放射、环境有关的肺疾病。

(11)医源性呼吸疾病,包括药物引起的肺损害等。

(12)吸入性肺损伤与肺创伤。

(13)全身疾病的肺部表现,包括结缔组织病或原发于其他器官的疾病。

2.危重症的处理和器官支持(1)呼吸衰竭,包括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神经肌肉疾病等。

(2)大咯血的止血与气道维护。

(3)急性代谢紊乱,包括处理药物过量与中毒。

(4)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

(5)过敏性休克与过敏状态的处理。

(6)心血管疾病危重症。

(7)多器官功能衰竭。

(8)危重症状态下的血液和凝血功能变化。

(9)危重症状态下的免疫抑制问题。

(10)危重症营养。

(11)危重症状态下的肾脏疾患,包括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与急性肾损伤。

(12)危重症状态下肌松剂、镇静剂、止痛剂的使用。

(13)危重状态下医源性损伤的及早察觉和预防。

(14)围手术期危重情况管理。

(15)产科病人危重情况管理。

(四)技能操作(五)专业学习每周1~2次,要求在一年之内完成以下系列讲座。

1.专业理论(1)气道疾病,包括哮喘、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

(2)肺部感染,包括结核、真菌、免疫抑制引起的特殊感染。

(3)肺部肿瘤,包括原发与转移。

(4)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5)胸膜与纵隔疾病。

(6)肺栓塞与其他肺栓塞性疾病,如羊水、空气、脂肪栓塞。

(7)全身疾病的肺部表现,包括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部损害。

(8)与职业,放射及环境有关的肺疾病。

(9)肺血管疾病,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血管炎、肺出血综合征。

(10)睡眠呼吸问题。

(11)医源性呼吸疾病,包括药物引发的疾病。

(12)危重患者气道管理。

(13)吸入性损伤与肺创伤。

(14)大咯血止血与气道维护。

(15)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

(16)急性代谢紊乱,包括处理药物过量与中毒。

(17)呼吸衰竭,包括ARDS,阻塞疾病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神经肌肉疾病。

(18)过敏性休克与过敏反应处理。

(19)心血管疾病危象。

(20)休克。

(21)危重情况下的免疫抑制、代谢、营养、内分泌问题。

(22)危重情况下的血液与凝血功能变化。

(23)危重情况下的肾脏问题,包括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与急性肾衰。

(24)严重器官功能紊乱所导致的危重情况,包括消化道、神经系统、内分泌、血液、肌肉骨骼、免疫系统乃至于感染与恶性肿瘤。

(25)多器官功能衰竭。

(26)危重情况下肌松剂、镇静剂、止疼剂的使用。

(27)围术期危重情况管理,包括血流动力学与呼吸功能监测与支持。

(28)危重情况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与情感的影响。

(29)产科病人危重情况管理。

(30)及早察觉预防危重情况下的医源性错误。

(31)临终关怀。

2.其他相关知识掌握生物医学、临床科学、流行病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各方面的知识,以及本学科领域的新进展,包括已明确的和正在发展中的知识,并应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

(1)相关临床知识。

①经皮气管切开。

②体外膜肺氧合 (ECMO)。

③心包穿刺。

④肾脏替代治疗。

⑤肺移植的指征,并发症、效果评价及长期管理。

⑥危重症常用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局限性、结果解读。

⑦危重情况下药物吸收、代谢与排泄。

⑧危重症与呼吸疾病常用的影像技术,包括危重症超声。

⑨呼吸治疗技术的实施与管理。

(2)基础科学知识,重点包括遗传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胚胎学,生理,病生理,免疫学的进展。

(3)ICU管理的原则与技术。

(4)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根据证据做出临床决策。

(5)监督和领导特殊类型照护,包括呼吸管理病房,肺功能实验室。

管理内容包括技术操作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效率标准。

(6)危重医学有关的伦理,经济学与法律知识。

(7)重大灾难下的危重症认识与管理,包括化学与生物制剂泄露等。

(8)危重症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与精神影响。

3.教学会议系列(六)科研与教学活动1.参与科研工作。

2.专培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一篇论著和一篇综述。

3.参与住培医师、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

五、培训记录要求轮转、操作、教学等培训相关内容均有可查询的记录。

六、综合能力培训(一)自我学习能力必须有能力评估自己管理病人的水平,学会利用科学依据,通过自我评估与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知识与能力上的长处、不足与局限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付诸实践;制定学习与提高的目标;以提高实践水平为目标,利用质量改进方法系统分析自己的临床实践。

1.让固定形式的评估回馈成为日常活动的常规部分。

2.查找文献并进行批判性阅读,然后利用文献证据解决所管理患者的健康问题。

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

4.参与各方面的教育活动。

5.学会向患者介绍各项操作的使用指征,技术及并发症,并获得针对性的知情同意。

(二)人际交流能力必须掌握人际交流技术,以利于与患者,家属及同事有效地交流信息,促进合作。

1.可以与不同文化社会背景的患者、家属乃至公众进行有效交流。

2.与医生同事、其他医卫工作者以及与健康有关的中介人员进行有效交流。

3.能够有效地作为医卫团队的成员或领袖参与工作。

4.能够向其他医生或医卫人员提供咨询。

5.保持全面、及时与清晰的病历记录。

 (三)敬业精神专培医师必须保证执行专业职责,遵守伦理道德原则。

1.具有同情心,人品正直,尊重他人。

2.让满足病人的需求高于满足自己的利益。

3.尊重病人的隐私与自主权。

4.向病人、社会以及行业负责。

5.理解尊重病人的多元性并付诸行动。

病人的多元性包括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种族、宗教、残障,及性取向等。

6.以最高道德标准约束自己行为,包括与其他医生及医卫工作者保持恰当的人际界限与业务关系,避免工作中的任何利益冲突。

7.以人道与专业价值观为基础,保持不断学习与关怀他人的态度。

(四)充分利用系统资源的能力1.在不同的医疗形式与体制下都能有效地实施本专业的工作。

2.能够在整个体制范围内协调病人的医疗,包括转诊。

3.在处理具体病例时应重视费用、风险-效益分析,以及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4.推崇最高医疗质量以及最佳医疗体制:(1)能够与非医学专业工作者合作,提高患者安全,改善医疗质量。

(2)积极参与发现体制错误及解决办法。

(3)学习掌握技术,能够组建、管理、领导ICU。

(4)学习掌握技术,能够组建、管理、领导呼吸治疗团队。

七、参考书目1. Cecil, Russell L. Cecil medicine. Saunders Elsevier. 2008.2. Loscalzo, Joseph. Harrison’s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McGraw-Hill Medical. 2013.3. 王辰.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5-201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八、纪律与权利专培医师是专培基地和专科基地医师队伍的一部分,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基地的规章制度,执行培训计划,按时完成专培日志等培训信息登记,并享受相关待遇。

对于在专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专培医师应与基地协商解决,并有向中国医师协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委员会申诉的权利。

九、说明本细则由中国医师协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委员会负责修订和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