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精)
查血脂有7项注意

■健康提示血脂是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的总称。
在多数医院提供的化验单中,血脂检验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两组指标,其中总胆固醇又被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检测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提前做好以下准备,可以保证检查结果更加可靠。
1.采血前应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
既不能为了结果“好看”而刻意节食或吃素,也不宜大鱼大肉,否则容易影响杳脂有医生对平时血脂水平的判断。
2.采血前3天内不宜大量饮酒。
大量饮酒可抑制脂蛋白酯酶活性,使肝脏合成坏胆固醇增多,血中坏胆固醇清除速度减慢,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影响检测结果。
3.采血前24小时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短跑、打球、跳高等运动均应避免。
运动量过大、过强,会导致血中的"3、饮水)。
5.采血前一晚正常服用降脂药,当天早上无需停用其他日常治疗药物,但应告知医生所用药物的种类与剂量。
6.采血前至少静坐休息5分钟,不要在等待化验时四处走动或赶去做其他检查,采血时一般取坐位。
7.有创伤、感染时不建议测血脂肪酶活性增加,血脂相应降低,影响脂。
血脂水平可随一些生理及病理状检测的真实水平。
态变化,如创伤、急性感染、发热、4.采血前须空腹。
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容易受食物中心梗等,尤其是急性感染期,血脂会脂肪含量的影响而升高,因此建议抽血前12小时内不要吃任何食物(包括正餐和各种零食)。
采血前一晚可以少量饮水(一明显异常。
因此,应在无急性病、感染、外伤、手术,身体状态比较稳定般不超过500毫升),但当日晨起不宜饮水(如果服药可少量的情况下进行化验。
注意科学饮食冬季不宜食用过注意防寒保暖冬季室温不应低于18T。
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出时最好戴口罩,避免迎风疾走。
在室内不要将门窗开得过大,以防冷空气刺激诱发心绞痛和心梗。
当室内需要换气时,可把门窗开一条缝,使少许新鲜空气进入,又不至于使室内温度降得过低。
冬季谨防心梗发作文/周滔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应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临床血脂测定的标准化

临床血脂测定的标准化作者:赵奕项海靖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71-01【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都发生很大变化。
对人们血脂水平现状和异常特征,是现代人类关注健康的话题。
本文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对临床血脂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临床;血脂分析;现状一血脂分析的方法学近年来,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针对临床TC、TG、HDL、C、LDL、C、apoAI、apoB、Lp (a)的测定方法与临床应用等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了《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包括前言、分析前变异对血脂测定结果的影响、血脂测定的方法学、试剂的选择原则与血脂测定的技术指标、血脂异常水平的划分及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等五部分内容。
试剂的选择原则与血脂测定的技术指标要考虑下列因素:1)不精密度与不准确度;2)灵敏度;3)可检测上限;4)特异性;5)干扰因素;6)试剂稳定性;7)反应速度;8)校准物及方法学等。
各级临床实验室可按照文件有关具体要求与建议执行。
对血脂测定的方法,最好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二血脂测定项目的合理选择与临床意义我国目前尚无涵盖全国范围的系统性血脂调查资料,总的来说,人群血清TC、TG水平均明显低于西方人群,男性血清HDL-C高于西方人群而女性与之接近。
不同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和职业人群间血脂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于1997年参考国外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了“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其中TC、TG、HDL-C 和LDL-C等4项血脂指标的合适范围和升高水平的划分为临床冠心病危险个体的筛选提供了具体标准,而且规定了饮食与药物治疗指针以及治疗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值。
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GEP)提出了检测、评估、治疗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的第3版文件( ATPIII),除再次明确规定降LDL-C治疗为冠心病防治的首要目标,要求将患者的 LDL-C控制在2.59mmol/L以下外,还提出应将具有冠心病等同危险性状态(CHD risk eguivalents)的个体血浆也降至2.59mmol/L以下。
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

血脂检验的临床应用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等也发生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两大因素而引起,即遗传因素和外界的环境,其中血脂代谢紊乱是较为关键的致病因素。
对此类患者,进行血脂检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血脂主要指的是血浆中含有的脂类物质,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总胆固醇以及自由脂肪酸等。
血脂不仅可以在机体内肝脏、脂肪组织等合成以后释放入血,又可以从脂类食物中经消化吸收入血,血脂水平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习惯、年龄、职业以及代谢等,并且其变化的范围比较大。
一、血脂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一种慢性且由多种因素而引起的动脉内膜疾病,在内膜的表面位置处逐渐形成斑块,此斑块主要由坏死的脂质以及纤维帽组成,而纤维帽中含有的胶原细胞以及胶原基质的数量对于斑块的稳定性具有关键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是血管壁粥样斑块中存在的代谢物主要为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脂类物质。
血管壁中的脂质沉积与血脂水平关系比较密切。
二、临床常用血脂检验指标以及采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脂指标主要有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载脂蛋白等。
在2003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脂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其建议中表示至少检测TC、TG、HDL-C、LDL-C四项,另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检测脂蛋白、载脂蛋白等,如果仅仅检测血浆中的TG和TC水平,是不能够真正反映患者脂代谢紊乱的现象,TG、TC指标水平在正常的范围内,但是不表示HDL-C、LDL-C指标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血脂检测,需要禁食、禁水,抽取静脉血,采血时,一般取卧位姿势,另外注意在静脉穿刺时候,止血带的应用不宜超过1min。
血清或者血浆标本均可以用于血脂以及脂蛋白的检测中。
三、血脂指标检验的临床意义LDL-C水平异常上升属于冠心病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另外HDL-C也是一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检测指标。
临床血脂测定的方法学与标准化进展

TG ID2MS 法 (NIST)
目前美国已建立较完整的 TC、TG测定的参考系统[5 ,9] 。 其决定性方法都是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 (NIST) 建 立的 核 素 稀 释2质 谱 法 ( ID2MS 法) , 一 级 参 考 物 质 分 别 为 NIST 的 SRM911b 和 SRM1595 (三软脂酸甘油酯) ,参考方法分 别为 CDC 改进并维持的 ALBK 法和二氯甲烷2硅酸2变色酸 显色 法 , 二 级 参 考 物 质 有 NIST 的 SRM909 、SRM1951a 、CAP RM026 及 CDC 的多种冰冻血清 。ALBK 法除用于 TC 测定 外 ,也用于 HDL2C 和 LDL2C 参考方法中的各组分胆固醇测 定 。与 CRMLN 成员不同 ,欧洲部分国家则使用 ID2MS 法作 为胆固醇和 TG(总甘油) 测定的参考方法 。由于 TG 测定中 的变色酸显色反应步骤多 、需要强酸试剂 ,最近 CRMLN 拟将 此步 (甘油测定) 改为酶法 。HDL2C、LDL2C 目前暂没有决定 性方法和一级参考物质 ,只有参考方法和二级参考物质 ,参 考方法为超速离心结合 ALBK法 ,二级参考物质为 CDC 冰冻 血清 、NIST SRM1951a 及 CAP RM 026。鉴于此参考方法所需 血量大 、操作复杂 、影响因素多 ,CDC 也在考虑进行改进与完 善。
血脂测定标准化临床化学的重要课题(精)

血脂测定标准化??临床化学的重要课题在临床化学试验中,首次提出标准化要求并已具备完整的参考系统为准确性基础的是胆固醇测定。
根据美国的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总胆固醇(TC)测定成为独一无二的用作全民普查的临床化学项目[1]。
现在NECP提出的血脂基本项目除TC外,还有高密度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与LDL-C)及甘油三酯(TG)。
NCEP的实验室标准化专家组(LSP)已发表了做好这些试验的指南,制定了试验的技术目标[2,3],即要求不同实验室对同一批标本的测定值落入在可允许的不精密度(CV)与不确定度(与靶值的偏差)范围内。
十年来,国内在不同学术团体与不同形式的多次血脂研讨会上,都强调了血脂测定标准化的重要性[4,5]。
某些心血管病流行病学与冠心病防治试验的国家计划中正在推行血脂测定标准化。
但不少临床化学检验人员及有的试剂生产厂家还没有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以至有碍于标准化的实施。
简言之,血脂测定标准化就是要做到测定结果准确,使实验室之间的测定值有可比性,使常规测定的准确性可溯源于公认的参考系统。
只有做到标准化,才能使今后地区间与城市间人群血脂水平的调查资料有可比性,才能使我们的研究资料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才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作血脂的前瞻性观察。
鉴于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80年代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血脂异常的划分标准和治疗对策,甚至东南亚国家和港台地区也有类似的防治对策出台。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所增加,引起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学界(特别是心血管病专业)的广泛重识。
为了改变我国医学界对血脂异常的划分标准及治疗指针和治疗目标的混乱局面,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的推动下,部分心血管病及有关专家组织了“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参考美国及日本的方案初步制定了我国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6]。
根据经验制定了TC,HDL-C,LDL-C和TG等四项血脂的合适范围和升高水平的划分界限。
临床血脂测定建议

附件1临床血脂测定建议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于2003年发表“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 26(3): 182-184] o此建议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脂专家委员会周新、范侠、庄一义、朱立华、李清华、钱士匀和鄢盛恺等7位委员分项目起草,后由鄢盛恺执笔整理,曾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基础医学、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专家的意见,李健斋、陈保生、诸骏仁等教授提出宝贵建议。
现根据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综合全国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委员会意见,就血清TC、TG、HDL-C、LDL-C、apo ΛK apo B及Lp(a)等项目的临床测定提出以下建议,以使临床实验室常规血脂测定进一步规范化与标准化,促进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分析前变异对血脂测定结果的影响影响血脂准确测定的因素很多,如标本的来源、测定方法、仪器和试剂等,其中分析前即临床实验室进行测定之前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往往被忽视,应特别引起关注。
主要包括:1.生物学因素:如个体间、性别、年龄和种族等。
研究发现,TC、TG、HDL-C. LDL-C>apo AKapoB 和Lp(a)的平均生物学变异分别为 6. 1%~11. 0%, 23. 0%~ 40.0%, 7.0%~12.0%, 9.5%, 7.0%~8.0%, 6. 5%~10. 0% 和 8. 6%。
2.行为因素:如饮食、肥胖、吸烟、紧张、饮酒、饮咖啡和锻炼等。
3.临床因素:如疾病(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肝胆疾病及其他)和用药(抗高血压药、免疫抑制剂及雌激素等)等情况。
4.标本收集与处理:如禁食状态、血液浓缩、抗凝剂与防腐剂、毛细血管与静脉血、标本贮存等。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减少血脂和脂蛋白测定分析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1.血脂分析前受试者应处于稳定代谢状态,至少2周内保持一般饮食习惯和体重稳定。
2.测定前24h内不应进行剧烈体育运动。
2022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要点全文

2022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要点(全文)近日,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委员会共同于2022年10月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发表了临床检验相关指南-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
本指南对推荐类别及证据等级的定义表述借鉴欧美相关血脂指南,具体表述如下。
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或有效的治疗或操作,推荐使用。
II类:有用和/或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治疗或操作。
∏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应用这些治疗或操作是合理的。
∏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和/或有效,可考虑应用。
D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治疗或操作,不推荐使用。
本指南对证据级别水平的定义表述如下。
证据水平A:证据基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证据基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基于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结果。
重要知识点共计19条:L临床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为TGTG x LDL-C和HDL-C o ApoA I、ApoB s Lp (a)等项目已被越来越多临床实验室作为常规血脂检测项目2、血脂检测注意事项1.检验前阶段影响血脂检测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行为因素、临床因素及样品因素,应采取措施减少检验前因素对血脂检测结果的影响。
2.早期发现血脂异常和监测其水平变化,是有效实施ASCVD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
3.推荐采用空腹血清样品进行临床血脂检测以减少样品类型对结果的影响。
4.非空腹血脂检测主要适用于ASCVD 风险评估、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血脂状况、诊断高TG血症、筛查FH 患者,儿童、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状况时了解血脂水平。
3、基线确定若初次测定血脂异常,建议间隔1~ 2周再测1次,2次的差异若<15% ,可取平均值作为个体基线水平。
血脂指标检测结果解读及建议

血脂指标检测结果解读及建议作者:刘敏来源:《大健康》2019年第04期小黄最近老是感觉头晕,食欲下降,他猜想可能与平时缺乏睡眠有关,可是他自从这些症状出现以后就改掉了自己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发现还是于事无补,最终他还是决定去医院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医生先询问了小黄的基本情况,接着又嘱咐小黄去检查血脂,最终发现小黄存在高胆固醇血症。
小黄发现他的血脂检查报告单中有几项异常,可他也不清楚这些指标有什么含义,他仔细询问医生血脂检查意义是什么?检查具体指标有什么含义?检查血脂前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来听听医生怎么跟他解答的。
一、什么是血脂血脂是存在于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类脂的总称,类脂包含有磷脂、固醇和糖脂,其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占比最高,甘油三酯主要参与人体能量代谢过程,胆固醇则是合成胆汁酸和某些激素的重要物质成分,这些物质都是人体代谢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相比于全身脂类含量,血浆脂类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但脂类物质与脂蛋白结合后才能在血液中循环,借助血液循环运转于机体各组织之间,所以血脂能比较直观反映机体脂类代谢情况。
血脂根据来源可分为内源性血脂和外源性血脂,前者是在人体肝脏和脂肪组织中存在,机体可自行合成;而后者是从食物中获得,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在经过胃肠道消化后吸收入血的那一部分脂类。
正常情况下,内源性血脂和外源性血脂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两者相互制约,共同维持血脂代谢平衡。
一般食物获得外源性脂类含量较多时,肝脏及脂肪组织合成的内源性脂类含量就会相应减小,相反食物中摄入外源性血脂较少时,机体合成内源性血脂就会相应增加。
机体这种血脂平衡调节机制是有限的,如果长期摄入高脂饮食,又缺少运动就会引起高血脂症,出现一系列疾病。
二、血脂检测的指标及意义通常血脂常规检查包含4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其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都对人体健康有损伤,而高密度脂蛋白则对身体有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作者]:鄢盛恺[单位]:北京协和医院[摘要]: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针对目前临床血脂测定项目,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的测定方法与[作者]:鄢盛恺[单位]:北京协和医院[摘要]: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针对目前临床血脂测定项目,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 的测定方法与临床应用等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了《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包括前言、分析前变异对血脂测定结果的影响、血脂测定的方法学、试剂的选择原则与血脂测定的技术指标、血脂异常水平的划分及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等5部分内容。
建议检验界参考此文件进一步规范临床实验室的血脂测定方法,以适应当前我国血脂测定及血脂分析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推动血脂测定和研究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字]:血脂脂蛋白测定前言血脂分析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已经应用于其他诸多临床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肾病以及绝经期后妇女内分泌代谢改变等的研究。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于1995年分别就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测定提出推荐方法,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负责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血清总胆固醇的酶法测定”(WS/T 120-1999)和“血清载脂蛋白AI及载脂蛋白B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法”(W S/T 121-1999),对于临床实验室提高血脂分析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但在实际应用工作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 如对TG的两步酶法测定有些不同意见;用沉淀法测定HDL-C与LDL-C 的单位已越来越少,许多实验室已改用直接匀相测定法(homogeneous method);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poAI、apoB与Lp(a)时参数设置与多点定标问题;应反复强调分析前变异对血脂测定的影响等等。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脂专家委员会就当前临床血脂测定项目,包括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的测定方法与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讨论与研究,并参考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的有关文件,就临床实验室常规血脂测定提出以下建议,以适应当前我国临床实验室在血脂测定及血脂分析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推动血脂测定和研究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分析前变异对血脂测定结果的影响对于血脂测定,应特别注意分析前变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主要来源于: 1.生物学因素:如个体间、性别、年龄和种族等。
研究发现,TC、TG、HDL-C、LDL-C、apoAI、apoB和Lp(a)的平均生物学变异分别为6.1%~11%,23%~40%,7%~12%,9.5%,7%~8%,6.5%~10%和8.6%。
2.行为因素:如饮食、肥胖、吸烟、紧张、饮酒、饮咖啡和锻炼等。
3.临床因素:如①继发疾病(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肝胆疾病及其他);②药物诱导(抗高血压药,免疫抑制剂及雌激素等)。
4.标本收集与处理:如禁食状态、血液浓缩、抗凝剂与防腐剂、毛细血管血与静脉血、标本贮存等。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减少血脂和脂蛋白测定分析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1.血脂分析前受试者应处于稳定代谢状态,至少2周内保持一般饮食习惯和体重稳定。
2.测定前24h内不应进行剧烈体育运动。
3.如血脂检测异常,在进一步处理前,应在两月内进行再次或多次测定,但至少要相隔一周。
4.虽然有人认为TC测定可不用禁食,但应注意饱餐后TC会有所下降;对于TG和其他脂蛋白检测则需至少禁食12h采血。
5.除卧床不起者外,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抽血前受试者至少应坐位休息5min。
6.静脉穿刺过程中止血带使用不应超过1min。
7.血清或血浆标本均适用于血脂、脂蛋白测定,但现在主张一律用血清。
如用EDTA作抗凝剂,分离血浆后应马上放在2℃~8℃保存,以防组分改变,测定结果需乘以1.03。
8.血清标本应及时测定,如24h内不能完成测定,可密封置于4℃保存1周,-20℃可保存数月,-70℃至少可保存半年;应避免标本反复冻溶。
血脂测定的方法学一、测定方法 1.血清TC测定:化学抽提法—ALBK法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参考方法。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生化室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也推荐作为我国TC测定的参考方法。
建议酶法[如胆固醇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CHOD-PAP法)](以胆固醇酯酶水解血清中的胆固醇酯,同时以胆固醇氧化酶将胆固醇氧化成胆甾烯酮并产生过氧化氢,终点产物的测定应用最广的是Trinder显色反应系统,试剂含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
)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TC的常规方法。
2.血清TG测定:目前尚无公认的TG测定的参考方法,二氯甲烷-硅酸-变色酸法是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测定TG采用的参考方法。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建立的HPLC 测定总甘油和游离甘油的方法拟推荐为我国TG 测定的参考方法。
建议酶法[如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GPO-PAP 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TG的常规方法。
一般临床实验室可采用一步GPO-PAP法,有条件的实验室(如三级以上医院)应考虑开展游离甘油的测定或采用两步酶法。
3.血清HDL-C测定:超速离心结合ALBK法为HDL-C测定的参考方法。
硫酸葡聚糖-镁沉淀法(DS法)结合ALBK法被美国胆固醇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CRMLN)作为指定的比较方法(DCM法)。
1995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在国内推荐的磷钨酸镁沉淀法(PTA-Mg2+法),但此法的主要缺点是标本需预先离心处理,结果易受高TG影响。
建议匀相测定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HDL-C的常规方法。
可供选择的方法主要有:清除法(Clearance method),PEG修饰酶法(PEGME法),包括反应促进剂-过氧化物酶清除法(SPD 法)和过氧化氢酶清除法(CAT法),选择性抑制法(PPD法),免疫分离法(IS法)包括PEG/抗体包裹法(IRC法)和抗体免疫分离法(AB法)。
4.血清LDL-C测定:超速离心结合ALBK法为LDL-C测定的参考方法。
1995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曾在国内推荐聚乙烯硫酸沉淀法(PVS法)作为LDL-C测定的常规方法,但此法的主要缺点是标本需预先离心处理,结果易受高TG影响。
建议匀相测定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LDL-C的常规方法。
可供选择的方法主要有:表面活性剂清除法(SUR法),过氧化氢酶清除法(CAT法),杯芳烃法(CAL法),可溶性反应法(SOL法)和保护性试剂法(PRO法)。
5.血清apoAI和apoB测定:目前尚无公认的血清apoAI和apoB测定的参考方法。
目前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apoAI、apoB含量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浊度法[包括免疫散射比浊法(INA)和免疫透射比浊法(ITA)]。
建议免疫浊度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apoAI、apoB的常规方法,首选ITA法,其次为INA法。
6.血清Lp(a)测定:目前尚无公认的血清Lp(a)测定的参考方法。
目前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Lp(a)的方法主要有ELISA和免疫浊度法,其中以ITA法最为常用。
建议免疫浊度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Lp(a)的常规方法。
试剂所用抗体应为多克隆抗体或混合数株识别 apo(a)上不同抗原位点的单克隆抗体。
首选ITA法,其次为INA法。
二、测定所需仪器设备性能符合要求或经检验合格的分光光度计、自动(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均可用。
所用加样器、稀释器和微量与常量吸管等均需校正合格。
建议用自动(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临床血脂常规测定。
三、参数设置应按照仪器和所用试剂盒的要求合理设置测定及校准参数。
一般不宜随意更改参数。
四、质量控制采用符合要求的质控血清进行室内质控。
质控血清应至少包括有参考范围内水平和病理异常水平的两个值。
有条件的实验室可购买商品化的血脂质控专用的质控血清。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质控血清时,应考虑血脂测定的项目和所用测定方法以及质控血清的适用范围。
更换室内质控物时应提前做好准备,确保前后衔接。
还应重视室间质评工作。
试剂的选择原则与血脂测定的技术指标一、不精密度与不准确度各实验室进行血脂测定并非要求统一测定方法,而是要求对同一批标本的血脂测定值取得基本一致,要求测定值在可允许的“不精密度”(用变异系数CV 表示)及不准确度(用偏差表示)范围内。
对于TC、TG、HDL-C和LDL-C四项,建议不精密度应分别不大于3%、5%、4%和4%,不准确度应尽量分别不大于±3%、±5%、±5%和±4%,总误差应分别不大于9%、15%、13%和12%。
总误差=偏差%+1.96CV(与参考血清的靶值比较)。
对于apoAI、apoB和Lp(a)三项,建议不精密度应分别不大于3%、3%和4%,不准确度应分别不大于±5%、±5%和±10%。
二、灵敏度酶法测定血清TC显色剂用酚时,TC 5.17mmol/L时的吸光度A500nm 约0.30~0.35,故A500nm=0.005时的TC浓度约0.08mmol/L。
酶法测定TG灵敏度为2mmol/LTG时A500nm≥0.2。
匀相测定法测定HDL-C、LDL-C时,最小检测水平至少为0.01mmol/L。
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apoAI、apoB检测下限至少为0.5g/L,Lp(a) 至少为5mg/L。
三、可检测上限酶法测定血清TC血清与酶试剂用量之比为1:100时,测定上限为13mmol/L,过高地提高血清用量的比例,会使测定上限降低。
酶法测定TG线性至少应达11.3mmol/L。
匀相测定法测定HDL-C、LDL-C时线性至少分别应达2.59mmol/L 和7.77mmol/L。
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apoAI、apoB线性至少不低于2.0g/L,Lp(a) 至少应达800mg/L。
四、特异性酶法测定血清TC时,血清中多种非胆固醇甾醇会不同程度地与本试剂显色。
正常人血清中非胆固醇甾醇约占TC的1%,故在常规测定中这种影响可以不计。
酶法测定TG时,脂蛋白脂酶(LPL)除能水解TG外,还能水解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血清中后两者约占TG的3%),所以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亦被计算在TG中,实际上测定的是总甘油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