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之创新思维

创新设计之创新思维创新设计是指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创造出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创新设计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之一、而创新思维则是支撑创新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思维是指以开放、积极、灵活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创新思维强调主动观察、多元思考、跳出固有思维模式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创新思维的要素:1.观察力: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发现用户需求和市场机会。
观察不仅是看到表面现象,更是通过深入的观察来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多元思考:多元思考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去思考问题。
通过多元的思考,可以避免陷入固有思维模式,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多元思考也包括跨学科思考,即从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中寻找灵感和启发。
3.感知力:感知力是指对环境的敏锐感知和及时的反应能力。
创新思维需要对市场动态和技术趋势有敏感的感知力,及时发现新的机会和挑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判断。
4.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估的能力。
创新设计需要不断挑战和质疑现有的观念和方法,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创新设计需要不断挑战和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观念。
传统思维模式往往是基于经验和习惯,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用户需求。
而创新思维则要求从全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突破的机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创新思维方法:1.反转思维:通过反转问题,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如果传统的设计理念是追求更大、更强的产品,那么通过反转思维,可以设计出更小、更轻的产品,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2.联想思维:通过联想不同的事物和概念,寻找创新的灵感。
创新设计往往来自于不同领域的交叉思考,通过将不同的想法和概念联想在一起,找到全新的解决方案。
3.分解思维: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部分,逐步解决。
论创新思维方式与产品创新设计

论创新思维方式与产品创新设计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
创新对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科学成为历史上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变革的有力杠杆。
创新为建立现代科学体系奠定了知识基础,也使人类视野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创新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体现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剧烈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
20 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世纪。
21 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提高国民经济质量和效益,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决定性的意义。
创造强调新颖性和独特性,而创新是创造的某种实现。
技术创新的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
技术创新的内容包括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的整个过程。
设计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种生产实践活动,它是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文明的重要环节。
创新设计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
工程设计是建立技术系统的第一道工序,它对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起决定性的作用,据统计,产品成本的75%~80%是由设计阶段确定的。
设计的本质是革新和创造。
强调创新设计是要求在设计中更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在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设计出更具有竞争力的新颖产品。
设计一般分为产品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等四个阶段。
产品规划阶段进行详细的需求调查、市场预测、确定设计参数和制约条件,最后给出详细的设计任务书作为设计、评价、决策的依据。
方案设计阶段确定产品的工作原理,并对产品的执行系统、原动系统、传动系统、测控系统等作方案性设计,将有关机械机构、液压线路或电控线路用简单形式表达。
设计设计师的创新思维与设计理念

设计设计师的创新思维与设计理念设计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设计师们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创新思维和独特的设计理念,为我们带来了无数令人惊叹的作品。
本文将从设计师的创新思维、设计理念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来探讨设计设计师的创新思维与设计理念。
一、创新思维的定义和重要性创新思维是指能够超越常规思维模式,打破传统限制,寻找独特解决方案的思考方式。
设计师的创新思维是其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创新思维的引领下,设计师能够超越传统框架,提供出更有影响力的作品。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第一,创新思维能够帮助设计师在竞争激烈的设计领域中脱颖而出。
只有与众不同的设计作品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创新思维能够引领设计师打破常规,通过独特的创意来吸引受众。
第二,创新思维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设计的期望也在不断提升。
通过创新思维,设计师能够提供符合人们新需求的作品,不断满足受众的期待。
第三,创新思维能够推动设计领域的发展。
设计是一个不断进步的领域,只有具备创新思维的设计师才能引领潮流,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设计理念的定义和重要性设计理念是指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所遵循的原则和思想。
它是设计的灵魂和核心,能够将设计师的创意转化为具体的设计作品。
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给作品带来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每个设计师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
一个好的设计理念能够赋予作品以独特的内涵和创意,让人们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设计师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理念还能够为设计师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在设计过程中不至于迷失。
三、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可以培养和提升的,设计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创新思维:1.拓宽知识面:不断学习和了解新知识,不仅限于设计领域。
多读书、多看报,关注各个领域的创新成果,可以激发设计师的思维。
2.开展头脑风暴:与团队成员或同行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激发各种灵感。
创意思维与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创意思维与创新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创意思维的基本概念,掌握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2. 学生能了解创新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课本知识,分析案例中的设计元素;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具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2. 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提高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3. 学生掌握设计草图、模型制作等基本技能,能够将创意想法具体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创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造潜能;2. 学生形成积极探究、勇于尝试的精神风貌,增强自信心;3. 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创新设计在国家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需引导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创意思维基本概念:创意思维的定义、特点、类型,以及创意思维与创新设计的关系。
2. 创新设计原理:设计原则、设计流程、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将创意思维应用于设计过程中。
3. 创新设计案例分析:分析课本中的经典设计案例,了解设计元素、设计思路和创新点。
4. 创新设计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和创作,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优化。
5. 设计草图与模型制作:教授设计草图绘制技巧,指导学生制作模型,将创意具体化。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创意思维基本概念,导入创新设计课程,激发学生兴趣。
创新思维与设计总结报告

创新思维与设计总结报告
创新思维与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指通过对问题的深度分析和创意思维的运用,为解决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设计方案。
创新思维强调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寻找问题的本质并探寻新的解决方案。
设计则是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服务或环境的形式,满足人们的需求。
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多元思维。
多元思维是指将不同的想法、知识和经验融合在一起,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多元思维需要开放的心态、广泛的阅读、跨学科的知识和反思能力的支持。
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避免从传统、刻板的思维模式出发,以及对问题的表层现象和成见的理解和认知。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
设计过程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实施等阶段。
在概念设计阶段中,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从而发掘用户潜在的需求,提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创新方案。
详细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材料、制作工艺等因素,将概念设计转化成更具体的产品或环境。
创新思维与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在新产品开发、广告宣传、城市规划、室内设计等领域中。
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商业价值的增长,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创新思维与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和实践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深度分析和创意思维的运用,为解决问题提供创新设计方案。
它是社会进步和商业价值增长的推动力量,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创意实践

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创意实践在时尚的舞台上,服装设计如同一场永不停歇的创意盛宴。
它不仅仅是关于布料的裁剪与缝合,更是创新思维与创意实践的生动体现。
创新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无限可能的大门。
它让设计师摆脱传统的束缚,勇敢地探索未知领域。
想象一下,当设计师不再满足于常规的款式和色彩搭配,而是从大自然的奇妙景观、古老文化的神秘符号,甚至是未来科技的幻想中汲取灵感,那会创造出多么令人惊叹的作品。
比如,有些设计师从流动的瀑布中获得灵感,设计出线条流畅、动感十足的裙装;有的从传统的青花瓷图案中获取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现代服装的剪裁中,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韵味。
这就是创新思维的魅力,它能够打破常规,将看似毫不相干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视觉和审美体验。
创意实践则是将这些创新思维转化为具体作品的过程。
它需要设计师具备精湛的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从挑选合适的面料开始,每一种面料都有其独特的质感和特性,需要设计师根据设计理念进行精准选择。
再到裁剪和缝制,每一个针脚、每一条缝线都关乎着服装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在创意实践中,设计师还需要不断尝试和改进。
一件服装的雏形可能并不完美,但通过多次的修改和调整,才能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
这就像是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需要耐心和毅力。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服装设计的创意实践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数字化设计软件让设计师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设计效果,进行虚拟的试穿和修改;新型的面料和制作工艺则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3D 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复杂的结构和造型,智能面料能够根据环境和人体需求进行调节。
然而,创新思维与创意实践并非一帆风顺。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
市场的压力、消费者的需求、生产成本的限制等,都可能成为创新的阻碍。
但正是这些挑战,促使设计师不断思考、不断突破。
为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现创意实践,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
关注时尚潮流的动态,参加各类设计展览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这些都能拓宽视野,激发灵感。
创新与创新思维教学设计

创新与创新思维教学设计摘要: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
针对当前学生需要培养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探讨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套创新思维教学设计的方案,旨在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个人发展。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然而,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学生们往往被训练成习惯性地接受知识和遵循规则,而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兴趣。
通过提供实践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机会,学生能够更加有动力地去探索新的领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2. 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和分析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和职业领域中的挑战。
3. 促进个人发展创新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知识传递,更是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并在职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机会。
三、创新思维教学设计方案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际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和认识。
学生应被引导思考创新的意义,并明确创新与传统思维的区别。
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分享他们的创新经验,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灵感。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探究的方式,学生可以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除了课堂内的学习,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创新实践。
例如,学生可以组织创意竞赛、参与社区服务项目,或加入科技创新俱乐部等。
创新设计创新思维

创新设计创新思维
2.3.3 走出经验型思维误区
n 生活世界中各种现象和事件进入头脑构成丰富的经 验。
n 经验型思维的作用:
1.经验思维方法是获得经验知识的重要工具。 2.经验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导致过分依赖乃至崇 拜,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减低人们创新思维能力。
n 经验的狭隘性:表现在经验的时空狭隘性、主体狭隘性和
2.3.2 走出权威思维误区
n 权威性思维:不加思考地认为权威的言论、看法就 是真理,一旦发现与权威违背的观点或理论,便想 当然地认为必错无疑。
n 权威思维定势的产生:“教育权威”和“专业(专 家)权威”。
n 权威思维定势的两面性:一是在日常思维中具有积 极意义,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束缚了创 新思维。
PPT文档演模板
创新设计创新思维
形象思维
右脑支配——左半身神经和感觉;左脑支配——右半身神经和感觉 语言中枢在左脑,主要完成语言的、逻辑的、分析的、代数思考认识和行
右脑则主要负责直观的、综合的、几何的、绘图的思考认识和行为,右脑是 创新能力的源泉
左脑具有根强的工具性质,它负责把右脑的形象思维转换成语言
2. 潜心加工阶段:人脑对积累的信息进行融合综合,创造
和再生新的信息,也称探索解决问题的潜伏期、孕育阶段。
3. 顿悟阶段:问题解决会一下子豁然开朗,也叫“直觉的跃
进”、“思想上的光芒”。
PPT文档演模板
创新设计创新思维
2.3 走出思维的误区(思维定势)
n 思维定势:“是过去的思维影响现在的思维” n 思维定势对常规思考有利,如举一反三、触类旁
2.3.4 走出书本型思维误区
n 如何做到既不为所学困扰,又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1. 尝试跨出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外行人的身份分析和研究创 新的对象; 2. 在学习过程中尝试在书本中寻找错误; 3. 在学习过程中能举一反三,找到书本之外的知识; 4. 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通过辩证的方法,从对立面揭示知 识的局限性以及知识与现实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Dynamics 动态性
16. Partial or excessive actions 部份或过量动作 17. Another dimension 移至新的维度 18. Mechanical vibration 机械振动
35. Parameter changes 转换物体之物理、化學状态
36. Phase transitions 相变化 37. Thermal expansion 热膨胀 38. Strong oxidants 使用強氧化剂
10
TRIZ的定义及核心
TRIZ的定义: TRIZ是基于知识的、面向人的解决发明问题 的系统化方法。 TRIZ的核心: 技术系统进化原理。
11
TRIZ的来源和内容
专利和技术信息
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
TRIZ
分析、总结、抽象
人类自然知识
概念: 资源的分析描述 发明级别划分 技术进化模式 理想化及理想设计 工具及模型: 39个工程参数 40条发明创造原理 分离原理 物—场分析模型 物—场问题标准解 效应 ARIZ法
5
发现
1%
所有已知的知识
100 000
28
TRIZ的重要发现
通过对大量专利的分析,Altshuller得出了以下 三条发现: 1.类似的问题与解在不同的工业及科学领域交 替出现。 — 创新的规律性 2.技术系统进化的模式在不同的工程及科学领 域交替出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创新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往往属于其他领域。 — 拓宽思路、打破思维定势
23. Feedback 反馈 24. Intermediary 调节器 25. Self-service 自我服务 26. Copying 复制 27. Cheap short-living 以便宜物体取代 28. Mechanics substitution 置换机械系统 29. Pneumatics and hydraulics 气压或液压构造 30. Flexible shells and thin films 可挠性薄板或薄膜 31. Porous materials 使用多孔性材料 32. Color changes 改变顏色 33. Homogeneity 均质性 34. Discarding and recovering 去除且重新产生零件
37
原理31:多孔材料
1)使物体多孔或通过插入、涂层等增加多孔元素 如在一结构上钻孔,以减轻质量。 2)如果物体己是多孔的,用这些孔引入有用的物质或功 能 如利用一种多孔材料吸收接头上的焊料;利用多孔钯 储藏液态氢;用海绵储存液态氮。 例:为了实现更好的冷却效果,机器上的一些零部件内 充满了一种已经浸透冷却液的多孔材料。在机器工作 过程中,冷却液n 分割
21. Skipping 急冲
2. Taking out 提炼
3. Local Quality 局部品质 4. Asymmetry 非对称性 5. Merging 组合 6. Universality 普遍性
22. Blessing in disguise 转变害处为利处
问题 求解工具 解题流程 理论来源
专利分析
自然科学
13
TRIZ的优势
■ 实现新产品研发的突破; ■ 获得能增加市场占有率的专利; ■ 使研发的新产品避开竞争对手的专利; ■ 技术预测:预测下一代产品的研发和技术; ■ 缩短R&D时间和成本。
14
传统问题的求解方法
传统解决 问题的方法: 试凑法(试错法)
4
发明与发现
发明:Invention, technical feasibility proven 是一切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时间 性的技术成果。 想出一个技术系统,它没有从前的系统所存 在的矛盾。 发现:Discovery in science 是对科学研究中前所未知的事物与(或)现 象及其规律性的一种认识活动。 想出一种(科学系统),它没有过去的理论 所含的矛盾。
6
创造力发挥的最佳时间
Ribaut、Altshuller、and Zlotin有关创造力发挥的比较
7
如何实现创新—创新三要素
有效的 创新方法 广博的 技术知识
实现 创新 !
希望打破 “常规”的人
8
TRIZ的产生和主要内容
TRIZ 之父(Father of TRIZ)
Genrich Saulovich Altshuller
40条发明原理
39 个 工 程 参 数
类似的标 准问题
类似的标准 解决方法
我的问题
头脑风暴法
我的解 决方法
25
TRIZ解决问题的方法
运算
标准问题 ax2+bx+c=0 标准解 x=[-b±(b2-4ac)]1/2/2a
抽象
特殊问题 3x2+5x+2=0
应用
特殊解 x=-1,-2/3
头脑风暴法
26
TRIZ使搜索解的空间缩小、有效
创新思维与创新设计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王德发
主要内容
TRIZ基本介绍
40条发明创造原理
技术系统进化理论分析
2
设计的重要性—产品质量杠杆
3
1.TRIZ基本介绍
创造与创新 创造:Creation, original idea, generation 创造就是破旧立新。就是一切具有独创性、新颖性、 实用性、时间性 的人类活动。 创新:Innov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指技术方面一切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时间 性的人类活动。人们通过实施新构想而创造价值。 在技术方面提供与以往不同的新的知识、新的概念、 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新的产品、新的艺术形象等。
40 条 发 明 创 造 原 理
7. Nested doll 重叠放置 8. Anti-weight 配重 9. Preliminary anti-action 事先的平衡动作 10. Preliminary action 事先动作 11. Beforehand cushioning 进一步缓衡 12. Equi-potentiality 均衡潜能 13. The other way around 反置 14. Spheroidality 球体化
19. Periodic action 周期性动作
20. Continuity of useful action 利用动作连续性
39. Inert atmosphere 钝气环境
40. Composite material 复合材料 31
原理4:不对称
1)将物体形状由对称变 为不对称 2)如果物体是不对称的, 增加其不对称的程度
29
2.40条发明创造原理
冲突普遍存在于各种产品的设计中。
按传统设计中的折衷法,冲突并没有彻底解决,而是
在冲突双方取得折衷方案,或称降低冲突的程度。
TRIZ理论认为,产品创新的标志是解决或移走设计中 的冲突,而产生新的有竞争力的解。 发明问题的核心是发现冲突并解决冲突,未克服冲突 的设计并不是创新设计。
23
典型发明时间表
应用瞬间压力差原理产生的典型发明时间表
1945 迅速去除青椒籽和蒂的发明 1950 迅速剥除松子、葵花籽和花生的壳的发明 1972 使钻石沿内部原有的微裂纹分割的发明 1979 船用发动机冷却水过滤器的快速清洁系统 应用该原理产生的发 明已多达200多种
24
TRIZ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该车不舒适、不能转向等。
• 1861年,基于“木房子”的新一代自形车设计成功,该车是现 在所说的“早期脚踏车”,“木房子”的缺点依然存在。 • 1870年,被称为“Ariel”的自行车车设计成功,该车前轮安装 在一个垂直的轴上,使转向成为可能,但依然不安全、不舒适、
36
Aircraft in plasma cloud
• The prototype has been tested on models and on board a real fighter aircraft. • It is expected that Su-32/34 will become the first aircraft equipped with such a system.
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代替人进行计算”
机床的主要功能是“加工零件”。
• 既从历史的观点看,产品处于进化之中。
42
技术性能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S—曲线
分段S—曲线
43
技术进化过程实例分析—自行车的发展
• 1817年发明的称为“木房子”的第一辆自行车由机架及木制的 轮子组成,没有手把,骑车人的脚是驱动动力。从工程的观点
18
TRIZ解决问题的方法(例)
甜糊椒爆裂法(8个大气压)
19
TRIZ解决问题的方法(例)
松子去壳法
20
TRIZ解决问题的方法(例)
向日葵去壳法
21
TRIZ解决问题的方法(例)
清洗过波器 (5-10个大气压)
22
TRIZ解决问题的方法(例)
钻石生产公司遇到的问题: 需要把有裂纹的大钻石,在裂纹处使其 破碎,以生产出满足用户尺寸大小要求的 产品。 解决方法:加压减压爆裂的方法。
38
会“呼吸”的花盆
39
原理36.状态变化
在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实现某种效应。
利用“状态变换”原理实现强压
40
例:弹簧端部的固定
41
3 技术系统进化理论分析
• 从历史的观点研究一类产品,会发现这些产品今天的 实现形式与其刚诞生时相比已有很大或根本性的变化。 但这些产品的主要功能并没有变化。 • 如:汽车与自行车的主要功能是“运送货物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