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写作》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公文的特点有:鲜明的政治性、作者的特定性、体式的规范性。

2、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署名、成文时间。

3、报告的正文由报告缘由、报告事项、报告结语构成。

4、从请示的目的看,请示的种类一般有: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帮助的指示、请求批准的请示。

5、会议通知的正文要具体清楚地写明四层内容:会议缘由、会议的基本内容、会议安排。

6、须获上级审查批准后才能实施进行某一工作事项,用;定期的、常规性的工作汇报,以便上级即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用;检查工作中的错误或失误,反映遇到的重大问题,用;工作中遇到无章可循的特殊情况或新问题,本级机关不能解决这时应写。(请选择“请示”或“报告”)

7、通报是上级机关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公文。通报具有表彰作用、惩戒作用和交流作用。

8、表彰性通报的正文一般分四层,即先进事迹,评价分析表彰先进事迹的意义,表彰决定,提出希望和要求。

9、在行文方向上,函和会议纪要比较灵活,一般它们适用于作上行文。

10、会议通知一般要写明:会议缘由、会议的基本内容、会议安排、会议要求,结语写特此通知。

二、判断题:

1、在行政公文中,通知的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

2、通知正文一般不需要过渡语。()

3、发通报是为了以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和重要情况来教育工作人员。()

4、表彰性通报中评价可适当拔高,这样更有教育意义。()

5、通知和通报都属于下行文。()

6、会议纪要是对会议基本情况、主要精神、议决事项的综合反映文件。()

7、会议纪要和会议纪录都是公文。()

8、函就是指信函。()

9、会议纪要是与会者会后的“行动纲领”。()

三、案例分析

案例1:尴尬的“签发人”

某单位办公室主任草拟了一份要求下属单位上报工作总结的通知,经局长签字后送交打印室。新来的打字员打印完无误后,主任嘱咐他次日上午交收发室盖章后送到各下属单位。第二天上午,主任发现桌上放着的“通知”居然多了“签发人”,而“签发人”正是自己的名字。当询问打字员原因时,他解释道:另一个打字员打的文件上就有“签发人”,所以在这份通知上也加上了。最后,虽然下发的通知收回了,但仍不时有下属单位的人调侃这位主任:什么时候能再看到你签发的文件?

案例2:果子狸的不同命运

2004年9月29日,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国家将大力支持果子狸等可商业性经营利用的54种野生动物的……。但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在卫生部下发的《2004—2005年冬春季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流感防治工作方案》中,却又要求各地加强对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和家禽暴露人群的防治工作,禁止杀、烹饪、销售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和病禽。收文机关感到无所适从。

案例3:事故报告可以同时抄送下级机关吗?

某单位发生了一起恶性车祸事故,需要立即向上级机关上报事故报告。秘书提议将此报告同时抄送给所属各下级单位,要他们从此次事故中吸取教训,以防止类似事故再度发生。可办公室主任说“报告”不能同时抄送下级机关。秘书内心不服气,但却也说不出理由。

三、写作练习题

1、用以下材料写一份请示

某某食品店是某某市的一家百年老字号商店,此店由于经营有传统特色的食品,加之经营有方,又地处市中心繁华街面上,故生意好,常年的资金利润都高出同行业70%到80%。现在该店即将实行租赁经营,为避免无形资产损失,此店向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意见要求,在资产评估时考虑这一因素,提出租赁方每年应多交4万元,以避免无形资产损失。

2、用以下所给材料以厂财务科的名义写一份向厂长汇报情况的专题报告。

某某厂部门2000年4月一个月内接连发生两起违反财务制度的事,一次是4月6日,采购员张某某到财力科借领了三张空白转账支票,张某某在支票借领登记薄上登记最高款限额是24000元,但他在6日、7日两天内连续填写发出的

金额却是32600元,以致超过该厂账户存款余额6000元。张某某超额填用支票后也未及时告知该厂财务科出纳员。

另一次是4月11日,设备科李某某到厂财务科借购买设备零件款48672元,当时银行存款日记余额虽为64379元,但银行已于10日从该厂账户中转扣上季度贷款利息16548元,故实际存款余额只有47831元。出纳员未及时去银行取回贷款利息的付款通知,不知道存款余额已经减少。

写作要求:

(1)在报告中依次讲清每次违规事实,并认定违规的责任人。

(2)最后提出防止再次发生类似违规现象的责任制的建议,并提出具体执行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