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合集下载

血液科病例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

血液科病例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

添加标题
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耳鸣、 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02
添加标题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 恶心、腹胀、舌炎
03
添加标题
泌尿生殖系统:轻度蛋白尿、夜尿 增多、月经失调、性功能改变
红细胞生成减少 性贫血
造血原料不足或 利用障碍
出凝血性疾病
非出凝血性疾病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贫血发病机制和病因分类
骨痛: 骨痛的主要原因与骨髓腔内白血病细胞大量增长,压迫和破坏临近骨质及骨膜浸润有关。
眼部:粒细胞白血病形成的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是白血病细胞聚 集而形成的局部包块。由于此类细胞内含丰富的过氧化酶,瘤块 切面呈现绿色而得名。一般多侵袭骨膜、硬脑膜及韧带组织,最 常见于眼眶,可引起不对称的突眼、复视或失明。
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获取信息。
贫血的一般临床表现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皮肤粘膜苍白:睑结膜、口唇、舌及甲床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疲乏 困倦 软弱无力
机体代偿表现
呼吸系统:活动后气急 循环系统:活动后心悸、气短、心率加快、脉搏充实、脉压
增加。心脏听诊出现杂音。严重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组织缺氧表现
01
PART ONE
口腔和皮肤:AL尤其是M4和M5,由于白血病细胞 侵润可使牙龈增生、肿胀;皮肤可出现蓝灰色斑丘疹, 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紫蓝色结节。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白血病细胞侵犯脑实质和(或)脑 膜时即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
其他浸润: 睾丸
血液科病历书写注意事项
四.白血病细胞浸润
白血病浸润可造成患者肝、脾轻至中 度肿大,肿大的肝脾表面光滑,质软, 淋巴结肿大较轻,多局限于颈部、颌 下、腋下和腹股沟等处。

疾病诊断的流程

疾病诊断的流程

疾病诊断的流程一、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疾病诊断的第一步,医生会与患者进行详细的访谈,了解患者的主诉、病情发展过程、症状表现、疼痛特征、伴随症状等。

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以及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信息,这些都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和触诊患者的身体来获取有关疾病的体征和症状的信息。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皮肤、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等部位的症状和体征,比如皮肤颜色、肿块、压痛等。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通过检验患者的体液、组织或细胞样本来获取有关疾病的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免疫学指标等信息。

根据需要,医生可以要求患者进行血液、尿液、粪便、组织活检等样本的检查,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免疫学指标等。

四、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来观察和诊断患者的病变情况。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扫描、MRI、超声波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患者的内脏器官、骨骼结构以及其他异常病变,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五、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通过组织或细胞的镜下观察来诊断疾病。

当患者进行手术或活检时,医生会将患者的组织或细胞样本送往病理科进行检查。

病理学检查可以提供关于病变性质、程度、组织类型以及其他重要信息,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即将可能的疾病进行排除,最终确定最可能的诊断。

七、治疗与随访在做出诊断后,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

治疗过程中,医生会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并进行随访。

随访的目的是评估治疗效果,判断疾病的复发与转移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诊断学基础必过关键要素

诊断学基础必过关键要素

诊断学基础必过关键要素引言诊断学是医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学科,它为医生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来确定疾病的种类和原因。

要掌握诊断学基础,有几个关键要素是必须要过关的。

1. 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诊断学的基础。

医生通过与患者交谈,收集到详细的病史信息,包括疾病的起始时间、症状的描述、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等。

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医生可以初步推断可能的疾病,并指导后续的检查和诊断。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触摸、听诊等手段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医生通过仔细检查患者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寻找异常的体征,从而获得更多的诊断线索。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缩小诊断范围,提高诊断准确性。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医生可以获得更为客观的数据,辅助诊断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常规、生化指标、影像学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并正确解读结果。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通过使用X光、CT、MRI等技术,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可视化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帮助医生发现病变部位,进一步明确诊断。

医生需要熟悉不同影像学检查的适应症和解读方法,在必要时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

5. 诊断推理诊断推理是医生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信息,进行逻辑推断,得出最可能的诊断结果。

医生需要将各项检查结果综合考虑,排除其他可能性,形成合理的诊断。

诊断推理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良好的推理思维能力。

结论诊断学基础必过关键要素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推理。

掌握这些要素,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努力学习和实践这些基本技能,是每个医学生和医生必经的关键过程。

《临床医学基础课件: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技巧及注意事项》

《临床医学基础课件: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技巧及注意事项》

消化系统的检查
消化系统的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听诊等,以评估消化器官的功能和疾病。
泌尿系统的检查
泌尿系统的检查包括检查尿液、观察腹部肿块等,以评估肾脏和泌尿系统的 功能。
皮肤的检查
皮肤的检查包括观察皮肤颜色、湿度、纹理等,以评估皮肤健康和可能的疾 病。
五官的检查
五官的检查包括观察眼睛、耳朵、鼻子和口腔等,以评估感觉器官的功能和 可能的疾病。
《临床医学基础课件:病 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技巧及 注意事项》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本课件将介绍它们 的定义、步骤、技巧以及注意事项,并探讨它们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
什么是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是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其疾病发展、症状和相关因素的过程。体 格检查是通过观察、触诊、听诊、叩诊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3
探询家族史
了解患者的家族中是否有某种疾病
详细询问病史
4
的遗传倾向。
根据患者的症状,有针对性地询问 病史,包括生活习惯、饮食、工作
环境等。
病史采集的注意事项和常见误区1 倾听患者2 Nhomakorabea避免偏见
确保充分倾听患者的陈述,不要打断或 干扰。
不要对患者产生偏见或主观判断,要客 观、中立地收集信息。
3 详细记录
精神状态的评估
精神状态的评估是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的重要手段,包括焦虑、抑郁、 思维障碍等。
神经系统的检查
神经系统的检查包括测试感觉、运动、反射等,以评估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心血管系统的检查
心血管系统的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心律等,以评估心血管健康。
呼吸系统的检查
呼吸系统的检查包括观察呼吸频率、深度、音响等,以评估呼吸功能。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共23张)

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共23张)
他各项要求同上。
病 程 记 录(一)
个体化: 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 有分析、有判断、有总结地记录; 不能成为“流水账”、“千篇一律”。 危重病人应每天记录,必要时数小时记录一次 慢性病人不必每天记录(新入院后连续3天,每天记
录,以后根据病情2-3天记录1次) 病情有变化时随时记录。 阶段小结: 住院达4-5周应完成。
诊、腹部触诊; 哭吵时,检查咽喉部,以及某些肺部体征和神经
系统检查。 不同疾病的重点不同: 应熟悉专科疾病特点。
入院病历格式和要求
体格检查 一般测量: T R P W Bp*
头围* 胸围 腹围 身长 一般情况: 发育营养/体位/面色/病容/意识/精神 皮肤及皮下组织: 颜色/瘀点(斑)/皮疹/脱屑/
其他要求
入院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 危重病人记录6小时内完成, 24小时内查房。
病程记录
➢ 重点突出而及时、准确。 ➢ 反映病情变化、治疗效果。 ➢ 对疾病认识、处置的思维过程的动态体现。 ➢ 是否禁食, 何时检查; ➢ 如抗生素使用、停用、更换 ➢ 诊疗水平的体现, 也是循证医学的要求。 ➢ 鉴别诊断; ➢ 辅助检查的选择
籍贯
病史完成时间
籍贯
病史完成时间
(对患儿有刺激而不易接受的部位最后查)
不同疾病的重点不同: 应熟悉专科疾病特点。
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入院病历格式和要求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籍贯
入院病历
入院日期
采史日期
供史者及其可靠性 联系人及地址 * 病史完成时间
入院病历格式和要求
主诉(20字以内) 主要症状/体征 + 持续时间 不宜用诊断或检查结果代替 举例:“发热咳嗽气急=肺
个人史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采集方法
询问病史:详细询 问患者的病史,包 括症状、发病时间、 持续时间等
观察病情:观察患 者的体态、表情、 呼吸、脉搏等,了 解患者的病情
体检:对患者进行 身体检查,包括心 肺功能、肝肾功能 、神经系统等
辅助检查:根据需 要,进行血液、尿 液、影像学等辅助 检查,以辅助诊断
注意事项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保密原则
检查过程中应尊重患者的 隐私,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检查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 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
检查结束后应及时整理检 查结果,并做好记录和归 档工作
03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的重要 性
对诊断的意义
病史采集:了解患 者的病情和病史, 为诊断提供重要依 据
体格检查:通过观 察和触摸患者的身 体,了解患者的身 体状况和疾病特征
检查方法
视诊:观察患者的 外貌、表情、皮肤、
眼睛等
触诊:触摸患者的 皮肤、肌肉、骨骼

叩诊:用手指叩击 患者的胸部、腹部

听诊:用听诊器听 患者的心音、呼吸
音等
嗅诊:闻患者的呼 吸、体液等气味
实验室检查:进行 血液、尿液、粪便
等检查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检查工具、检查环境 等
检查过程中应保持安静, 避免干扰患者
体格检查:通过观 察、触摸、听诊等 方法检查患者的身 体状况
诊断依据:结合病 史和体格检查结果 ,做出准确的诊断
治疗方案:根据诊 断结果,制定合适 的治疗方案,包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治疗、手术治 疗等
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病 情、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触

医生如何进行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医生如何进行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医生如何进行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步骤。

通过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医生可以获取大量的关键信息,从而帮助判断疾病的原因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医生在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时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一、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医生获取患者病情信息的首要步骤。

医生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述说,细致询问,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医生在病史采集中的注意事项:1. 主诉:医生应首先询问患者的主诉,即患者对自己的症状的主观描述。

医生要仔细聆听,并根据主诉给予恰当的关注和反馈。

2. 现病史: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当前的症状、疾病的发展过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等。

还应注意询问患者在发病前是否有明显诱因,以及所采取的任何治疗措施和效果。

3. 既往史: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手术史、外伤史、过敏史等,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与当前问题可能相关的因素。

4. 家族史:医生应询问患者的家族成员是否有与当前问题相关的疾病,以了解患者可能的遗传风险和相关疾病的家族聚集情况。

5. 社会史: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婚育史、危险行为、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以及对患者身心健康可能有影响的社会因素。

6. 心理状况: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可能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医生通过观察、触摸、听诊等方法对患者身体各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的过程。

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仪容仪表:医生应该保持整洁、严肃、亲切的形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 观察检查:医生应通过观察来判断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意识状态,包括面色、精神状态、行走姿势、立位姿势等。

3. 体征检查:医生需要通过触诊、听诊、叩诊等方法来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脏器状态等。

其中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等常规生命体征,以及对心脏、肺、腹部、神经系统等进行具体检查。

术前检查常规

术前检查常规

术前检查常规术前检查常规是指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医生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术前检查常规一般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内容。

以下是术前检查常规的详细内容:1. 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

同时,医生还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手术史、过敏史、家族病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患者手术的风险和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非常重要。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

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3. 实验室检查:术前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血液状态、肝肾功能以及凝血功能,以便在手术中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4. 影像学检查:根据手术的需要,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手术所需的详细解剖结构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手术方案和评估手术风险。

5. 心电图检查:对于心脏手术或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要求进行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律是否正常。

6. 其他特殊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医生还可能要求进行其他特殊检查,如肺功能检查、骨密度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肺功能、骨质状况等,以制定更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案。

总之,术前检查常规是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和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充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从而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麻醉方式。

这些检查不仅可以减少手术风险,还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

因此,术前检查常规对于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效果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思维过程属于一种最基本的临床 实践活动,它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应用基本的临床知识,特别 是过去诊疗过程中的经验形成临床诊断 模板。但要注意因人而异、灵活掌握。
第二,推理过程由临床经验和典型表现 来对比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各种主要 表现的概率予以平衡,然后再进行联 系和整合。 第三,检验诊断的过程即挑选具有诊断意 义的主要问题予以复核、核实。

此外,听诊时闻及某肺野的支气管呼 吸音,该体征除正常情况下可与气管和 主支气管区域闻及外,则应考虑到该区 域有实变的可能,如大叶肺炎。如与某 肺野闻及湿性啰音,则可能局部肺泡或 支气管内有渗出液滞留,其病理生理基 础多系支气管-肺炎症或有肺水肿存在 等。

总之,在问诊和体格检查过程中所 发现的每一个症状和体征,大多存在 着生理性、功能性表现或异常病理生 理改变的可能性,需要我们在综合分 析和思考这些临床表现的过程中作出 正确的判断;同时对于涉及到的正常 与异常的鉴别,特别是涉及到异常的 临床征象间的初步鉴别诊断,对于我 们最后作出正确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㈢疾病的诊断思维
诊断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实践活动, 要把调查的资料如问诊、体格检查、实 验室及其他检查取得的资料经过分析综 合、推理判断,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诊断的过程即是认识疾病客观规律的过 程,它往往通过调查研究、搜集资料, 分析综合形成假设,最后通过临床实践 验证或修正诊断。
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一个诊断是否正 确,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客观、 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提出问题、查 找资料寻找证据,或展开讨论才能不断解 决疑难问题。高明的医生,不是靠大撒网 的方式诊断疾病,而是根据问诊体检提出 的初步诊断安排必要的检查,以确定、补 充、修正或排除诊断
病史采集是医生诊治患者的第一步,其 重要性还在于它是医患沟通、建立良好 医患关系的最重要时机,正确的方法和 良好的问诊技巧,使病人感到亲切和可 信,有信心与医生合作,这对诊治疾病 有十分重要意义。
2.症状和体征
症状是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 验和感觉。如发热、疼痛、胸闷、呕吐和眩晕等, 这种异常感觉出现的早期,临床上往往尚未能客观 的查出,但在问诊时则可由患者的陈述中获得。症 状是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症状的发生、发展 及演变,对作出初步诊断或印象可发挥重要作用。 体征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 变,如巩膜黄染、肝脾肿大、心脏杂音等。体征对 临床诊断的建立可发挥主导的作用。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何向民
第一节
一、临床技能

病史采集
㈠基本的诊疗知识 临床医学的诊疗知识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它是从医人员从基础医 学各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其主要内
容包括病史的采集,从而全面系统地掌握患者的症状.通过视
3.体格检查
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 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对患 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 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进行体 格检查时应做到既不使患者感到不适, 又能获得准确结果,以期尽早达到明确 诊断的目的。
4.实验室检查
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 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 标本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 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 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当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临床 表现不符时,应结合临床慎重考虑或进行必要的复 查。实验室检查偶尔阳性或数次阴性的结果,均不 能作为肯定或否定临床诊断的依据。
5.辅助检查
如心电图、X线、超声和各种内镜检 查,以及临床上常用的各种诊断操作技 术等,这些辅助检查在临床上诊断疾病 时,亦常发挥重要作用。
㈡诊断和鉴别诊断
通过问诊确切而客观地了解病情,正确运用视 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珍等物理检查方法来发 现和收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而了解这些临床表 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以阐明哪些征象为正常生理 表现,而哪些属于异常病态征象。通过反复的推敲 和分析思考,便可以得到诊断疾病的某些线索,从 而对可能发生的疾病作出诊断。临床资料是诊断疾 病的基础,病史、体征、化验和辅助检查结果的收 集与正确判断至关重要。
又如视诊时发现患者皮肤黄染,最常见 的是病毒性肝炎所造成的肝细胞性黄染;但 同时也要注意到有否胆道疾病所致胆汁淤积 性黄染或梗阻性黄染,亦或由于溶血性疾病 发生的溶血性黄染。另外最容易忽视的是患 者近期是否仅是大量的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的 食物引起的 么其病理生理基础可能是肿大的胆囊,也 可能是来自于肝脏的肿瘤。再如叩诊时发 现一侧下胸部叩诊浊音,则必须考虑是否 存在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或胸膜增 厚的病理生理改变。
诊、触诊、叩诊和听诊,仔细了解患者所存在的体征,并进行 一系列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进行血液学、生物化学和病原学
的检查,必要时辅以器械检查如心电图、X线和超声等检查,来
解释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
1.病史采集

即问诊,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 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只要患者神志清晰,无论在 门诊或病房的场合下均可进行。许多疾病经过详细 的病史采集,配合系统的体格检查,即可提出初步 的诊断。通过问诊所获取的资料对了解疾病的发生、 发展及诊治经过,既往健康状况和曾患有疾病的情 况,对现患疾病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 问诊,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往往就能对某些患者提出 准确的诊断。
临床资料的获得重要的是要亲自掌 握和全面了解。某些局限与系统器官的 疾病可有全身性的临床表现。而某些全 身性的疾病也可反映出某局部器官的临 床征象。
因此,我们要学习掌握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 并结合病史分析才可能发现重要的线索,从 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例如问诊时患 者诉腹痛,那么必须注意该症状所引起的 原因:有否不洁饮食史、有否受过外伤、 有否慢性消化性溃疡病史,女性注意有否 月经异常史;儿童除要注意上述病史外, 还要注意有无精神因素引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