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5画家陈逸鸣

合集下载

海派巨擘陈逸飞

海派巨擘陈逸飞

Art /艺术编辑:吴 辉 邮箱:135****************海派巨擘陈逸飞文/翟海月2021年11月20日,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举办的“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大展嘉宾云集、热闹非凡。

据陈逸飞胞弟、著名艺术家、本次画展总策划陈逸鸣先生介绍:“此次展览经数年策划,以丰富的展品与翔实的文献,梳理了陈逸飞青年时期,即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艺术实践。

”艺术家陈逸飞的早期作品,再次成为广大艺术收藏家瞩目的焦点。

《玉堂春暖》创下纪录自2017年12月19日晚陈逸飞油画《玉堂春暖》在中国嘉德当代夜场以1800万元起拍,1.3亿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1.495亿元成交,创下其作品目前最高拍卖纪录。

据悉,此画被刘益谦竞得,他似乎格外喜欢收藏陈逸飞的作品,已收藏有陈逸飞的《提琴手》以及《长笛手》。

图1 《玉堂春暖》 陈逸飞 1993年 169.5cm×243.5cm 1.495亿元 成交于中国嘉德2017秋季拍卖会海派大师陈逸飞,生于1946年4月12日,是中国上海著名的油画家、视觉艺术家、电影导演,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在西方世界著名的华裔画家之一,其画作多次创下拍卖纪录。

代表作《夜宴》,曾创下中国人在海外拍卖油画的最高价纪录。

其作品一直是海内外艺术收藏界的宠儿。

《中国新闻周刊》很早就认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艺术家陈逸飞都称得上是上海文化的标志性人物”,“通过他,我们可以窥见上海文化的基本属性和特质,也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艺术轨迹”。

而艺术市场,也很早就充分显示出对画家早期作品收藏的喜爱和关注。

图2 《青年肖像》 陈逸飞 1975年 纸本 素描估价2万-3万元 西泠印社2020年春季拍卖会圆梦美专《华夏时报》的记者曾经问陈逸飞“小时候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陈逸飞当时很明确地告诉记者:“做一个好画家,一个大家都说好又有名的画家,不过那时候也不知道画是可以卖钱的。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富有,但其实富有也是个相对的概念,人人都在成功与失败之间追求平衡,好比在杠杆上走路。

油画:波澜不惊

油画:波澜不惊

油画:波澜不惊作者:梁瑞来源:《收藏/拍卖》 2010年第8期文.梁瑞今年的春拍被中国书画屡创亿元的神话抢尽风头,市场注意力的转移恰好给了油画板块调整喘息的时机。

尽管油画舂拍表现平平、波澜不惊,但各项成绩令人感到走势平缓并且有上升的余地。

延续着2009年经典写实油画的热拍,今年的写实油画仍然是市场的中坚力量,陈逸飞的“音乐人物”系列成为近期新贵。

当代艺术的泡沫在金融危机时期被挤兑后,从2009年开始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但今春的当代艺术还处于相对保守、理性的状态,千万元以下的拍品占大多数。

今年春拍油画板块的另一个迹象就是市场上过半数作品的成交价并不高,基本上稍微高于估价成交,可见买家谨慎的心态依然存在。

20世纪早期油画:市场回暖时期的保守选择20世纪早期的油画家又被称为中国第批油画家,指的是民国时期留欧、留日学习西画的艺术家,留欧的如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棵、常玉、常书鸿、潘玉良、张充仁、庞熏粱:留日的有陈澄波、陈抱一、丁衍庸、倪贻德、卫天霖、关良、关紫兰、汪亚尘等人,在油画拍场上流通量较大的有林风眠、颜文粱、常玉等。

民国时期的这一批艺术家首次全面地学习西方绘画,试图改良当时中国艺术腐朽沉闷的状态,在艺术史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不少作品因经历战乱、“文革”等政治事件已经遗失,剩下的作品大多被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只有部分藏在家属手中,无论从作品的稀缺程度或历史角度,作品的价值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中国艺术市场在经历了2008年底的低迷之后,近两年的走势相对平稳并呈现缓缓回升的趋势。

今年春拍油画的状况略显保守,买家在选择作品时大多较为谨慎,具有历史价值的早期油画和经典写实油画都是市场回暖时期的保守选择。

今年春拍中,常玉在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与中国20世纪艺术”夜场中再次拍出好成绩,《红色背景的百合花》估价1200万至1800万港元,以75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2530万港元成交。

其另一件作品《仰躺的豹》估价800万至1200万港元,以2194万港元成交,分别位列全场成交价的第二、三位。

陈培勋钢琴曲《卖杂货》的艺术特色分析

陈培勋钢琴曲《卖杂货》的艺术特色分析

132艺术家The artists钢琴曲《卖杂货》,创作于1952年,是陈培勋先生著名的作品之一。

陈培勋先生出生于香港,自幼跟随叔父学习钢琴。

中学时跟随著名管风琴师学习钢琴及作曲技术,受到了正规的西方音乐教育。

1939年来到上海,师从李维宁学习作曲。

1947年再到上海,跟随谭小麟学习现代作曲技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培勋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一直工作到1981年。

早在20世纪初,中国的音乐家就为钢琴的民族化做了各种尝试。

中央音乐学院成立后,继续推进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发展。

当时,学院钢琴系师生虽然希望多演奏中国风格作品,但可供选择的作品很少。

鉴于这种情况,钢琴系副教授朱一工先生邀请作曲系教师来创作中国风格的钢琴曲。

陈培勋、江文也、马思聪等作曲系教师应邀创作了一系列包含民族元素的钢琴作品。

陈培勋编创的作品为《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四首》,即《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

其中最早改编的为《卖杂货》和《思春》,学生反响很好,在大家的肯定与鼓励下,随后又创作了后两首作品[1]。

一、《卖杂货》的结构特色分析很多研究者认为,这首作品的结构为A-B-A1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笔者认为,这首作品的结构远比单三部曲式复杂。

其中的“con moto”与最后的Allegro部分,各自内部材料形成呼应关系,构成了完整的段落结构。

它的材料使用与A 段虽然有一定联系,但也有较为明显的不同。

它在作品中出现了三次,从全曲来看,或许视为新的主题更为合适。

这就形成了比较接近回旋曲式(插部领先)的结构布局。

插部一,曲式结构为乐段变化重复。

A段为起承转合的四句式乐段。

a为同质歌唱性主题,力度mf,以短节奏为主,包括附点四分节奏、均等十六分节奏。

旋律线平行结合大跳,向下,呈波浪形。

演奏法连奏与断奏相结合,活跃欢快。

可分为2+2两个扬抑格乐节,前乐节围绕主音进行装饰,后乐节落在商音上。

b与a形成对比,旋律从低向上再向下,形成大波浪形。

徐悲鸿“一怒定天下”书法联考趣

徐悲鸿“一怒定天下”书法联考趣
才喜 爱绘 画艺术 , 与当时 的文化界人 士关系 亲厚 , 往来 密
先生属 。 悲鸿戊寅。 另据《 名人名家楹联赏析 》 书载 , 差不多
同一时期 .徐悲鸿 曾以这联 书赠 民国时期 贵州省议员 、 画 家林 君默 。
切。 民国三十四年也就是 14 , 95年 中国迎 来了举国沸腾的
抗战胜利 。在这弥漫着喜悦的氛 围里 , 善结人缘 的艺圃先 生集 结了当时居 留于重庆 的艺术界 、 化界 、 文 政治界 的名
入 2 世 纪 , 身 于社 会 变 革 的 大 背 景 下 , 0 置 中国 画创 新 具 有
鲜 明 的 时代 特 色 当下 多元 发 展 的 江 苏 中 国 画坛 . 术 创 艺
新 与 个 性 自 由 相 贯 通 . 时 代 生 活 相 契 合 . 然 成 就 艺 术 与 自
史发 展 的新 篇 章 关键词 : 国画. 中 创新 . 性 。 个
这部《 玫瑰 的岁 月》 的小说的灵感 部分也 来 自他与书 画界 朋友的交往 , 小说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名 叫藏丽花的女书法 家。此推 断未经叶兆言先生核实 , 纯属估猜 这从另一 个侧面说 明徐悲鸿这 副对联 内容的流 传之 广。我想这一 方面是因为徐 悲鸿 先生的艺术成就 . 另一方 面大概是 因为这 副对联 文字 内容 言简意赅而又气势磅礴 . 以及 其所蕴合 的深刻意义 。据考 证 , 这副对联应该 化出之
在 中国画论 中 ,创新是一个 自古以来 延续不断 的话 题, 有不变的丰旨 , 更有具体的内涵 , 日益明晰与丰富 。 唐代张 彦远《 代名同记 》 一 在 i 历 ’书 仑及“ 传授 南北 时 代” 中有“ 出于蓝 ”冰寒干水” 自开户牖” 青 “ “ 之说。北宋郭
熙、 郭思《 林泉高致》 出现 “ 这 词 , 新” 更从人类心理出发 分析 “ 人之耳 目, 喜新厌故 , 天下之 同情也 ”道 出了个 体创 .

陈逸鸣 画的是两个人的梦

陈逸鸣  画的是两个人的梦
最 高 成 绩。 遗 Βιβλιοθήκη 以 弟 份 年
管 管
如今哥哥陈逸飞已经去了天国,而弟弟陈逸呜依然传承着兄长未 竟的事业继续画画.他也是在画兄弟两人的梦想。 在上海古北 .一个绿化环境极佳的洋派小区.一间5米多层高的

层住宅被陈逸鸣耗资百万设计、 装修成简洁糯潮的画室, 在绘画区域,
红绿两色沙发显露主人年轻跳跃的心态,电视墙上挤满了陈逸鸣从世 界各地带来的画册.沉重 .厚实。在一个秋B的下午,阳光通过落地
之所以受到东西方^士 的广泛关注 ,也许就因画面中体现 出来的人 文精神的光芒。 谈到未来 ,陈逸 呜说 ・ 哥哥虽然走了,但赦一直感觉他还在藏 “ 身边,没有他的 日子里 ,敖还会努 力地画画,哥哥是我的榜样,也
是我前进的动力。 ”

促使自己以更认真、更专注的态度 。不断地创作出令人满意 的商质量的作品。
选择了更为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创作。 “ 学无止境。人贵在有 自知之明。 ”胨逸呜说 - 我总是以这两 “
句话来鞭策自己。作 为一个职业画家.深深体验到只有虚心学习.
取长补短 . 才能使自己不断提升。在油画界, 同样也存在激烈的竞争, 常言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 ,只要肯 下功夫,任何^都能够在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 “
希望能够把他们的藏品拿出来展示,也是对太哥的一种崇敬。 ”
“ 我很高兴是陈逸飞的弟弟的身份 ,人们在我面前谈到他时,可见大家依旧很喜欢他,还能记得他。
换句话说,陈逸飞存在的身份 不仅仅他是我哥哥 ,而是因为他是中国的陈逸飞 ,是不会让人遗忘的陈
逸飞 “
“ 哥哥是我的榜样.是我前进的力量”
很多人都说陈逸鸣的作品和哥哥 的风格很像,其实仔细研 究,

试论常玉绘画作品中色彩的“少即是多”

试论常玉绘画作品中色彩的“少即是多”

试论常玉绘画作品中色彩的“少即是多”作者:吴璋南来源:《美与时代·中》2024年第03期摘要:以“少即是多”这一艺术创作理念对常玉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常玉的艺术生平及所造就出的独特绘画方式,分析常玉绘画作品中色彩的专有语言表达,同时,围绕主题、色彩、表现技巧方面试论“少即是多”理念在绘画创作中的指导意义。

常玉一生的绘画作品中都贯穿着“少即是多”理念,他用最少的色彩表达最丰盈的内心,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自由不拘泥地以中国美学手法演绎西方绘画。

关键词:常玉;绘画;“少即是多”;中国美学;情感表达一、常玉艺术生平及所造就的独特绘画风格常玉年幼跟随父亲学习中国传统书画,为艺术启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幼便有着过人的艺术造诣。

家境殷实的常玉是第一代留法画家,由于艺术观念不同,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比较规范的学校开展学习,而是选择一所开放自由的私立美术学校“大茅屋”画馆(Giande Chaumiceie)。

参与其中,对艺术画作深入探究,成为常玉绘画创作呈现独特性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在海外另辟蹊径的学习方式与儿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为常玉一生的绘画风格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作品就是内心情感的表达,是喜怒哀乐的自然宣泄。

常玉虽一生坎坷不定,却又锋芒毕露,对于艺术永远抱有“自由、纯粹、抒发、反思、再造”的理念。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创作者主观情感和画面意境的呈现,西方传统绘画则将客观物象作为主要内容,强调写实与再现。

常玉一生经历过中国社会的不同阶段,也旅居过很多国家,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他的艺术观念产生碰撞,在矛盾与统一的基础上为他的绘画创作带来了影响。

文章在分析常玉绘画作品的色彩运用时,一方面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内部价值,另一方面也思考西方文化引起的外部价值。

二、常玉绘画作品中色彩的专有语言表达每一位画家都有自己专有的色彩语言表达,并在作品创作中伴随一生:凡·高的黄,炙热又闪光;高更的绿,清澈又纯粹;莫奈的紫,通透而温柔;常玉的粉,浪漫又轻盈。

陈逸飞弟弟陈逸鸣油画作品

陈逸飞弟弟陈逸鸣油画作品

陈逸飞弟弟陈逸鸣油画作品
陈逸鸣先生,1951年生于上海,著名旅美油画家,“海派油画”代表画家。

早年就读上海美术专及上海戏剧学院油画系,1981年赴美留学深造,至今已有整整30年。

1990年,他与胞兄陈逸飞在美国著名的哈默画廊举办“陈逸飞、陈逸鸣兄弟画展”,并与哈默画廊正式签约。

此后,陈逸鸣先后在哈默画廊举办过7次个人画展,在美国艺术界获得巨大成功,得到美国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陈逸鸣的油画创作以女性题材为主,兼及风景和静物。

近年来,陈逸鸣创作了一系列“女人体”油画作品。

绘画风格从原先色彩柔和、体态静谧
转向色彩沉着、动势明显,绘画语言更为简洁,表现手法更为朴实。

他笔下的女人体,单纯到了极致,他将她们作为一种寓意和象征,预示人的生命意义和精神价值,同时也将她们作为虚拟的自然和人生,而本质则在于精神的伸张和创造。

陈逸鸣从鲜活的生命本体、从一种原生的体验出发,生动地表现出对象体内的肌肉的弹性、骨骼的压力和血脉的贲张。

他灵活而生动地运用光影的转折、透视的伸缩,让人体在空间中转动,空间环绕着人体展开,空间和体积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使作品通过对于空间的强化和体积的纯化赋予有血有肉的人体,生动地表现出一种饱满而鲜活的生命的存在。

分享到:0。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或填写在答题栏内)。

在天津考生领取答案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香,具有超越有形世界的特点,尤其是那淡淡的幽香,(),氤氲流荡,可以成为无影无形的境界气象的象征。

中国艺术家重视香,与他们所推崇的以神统形的美学()有关。

清初王士祯咏扬州瘦西湖曾有诗云:“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这两句诗真把瘦西湖的神韵说活了。

造园家非常注意这香影的创造,香影是无形的,然而无形是为有形()出一种精神气质。

瘦西湖四季清香馥郁,游人匆匆一过,就连衣服上都染上这异香。

这里很少有繁花艳卉的袭人,只有淡香幽影的缱绻。

清人李慈铭写下“山气花香无着处,今朝来向画中听”的诗句。

中国画中追求“香”,真是奇妙,到画中“听香”,原是对超脱于形式之外的灵韵的追求。

早在顾恺之时代,他就要造录“目送归鸿”的画外之“香”了。

北宋画院常常出诗题考那些入画院的考生,据俞成《费雪丛说》记载,当时出了“______________”的考题,很多人画得很复杂。

主考官都不满意,其中有一名画者,只是画一群蝴蝶飞逐马后而已,最后得魁。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若隐若现观念勾勒B.似有若无观点勾画C.似有若无观念勾勒D.若隐若现观点勾画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画中追求“香”,原是对超脱于形式之外的灵韵的追求,到画中“听香”,真是奇妙。

B.到画中“听香”.,真是奇妙,中国画中追求“香”,原是对超越于形式之外的灵韵的追求。

C.到画中“听香”,真是奇妙,中国画中追求“香”,原是对灵韵超脱于形式之外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陈逸鸣艺术展上海美术馆展出
REN-YU制作
陈逸鸣早年就读上海美术专及上海戏剧学院油画系,1981年赴美留学深造。

1990年,他与胞兄陈逸飞在美国著名的哈默画廊举办“陈逸飞、陈逸鸣兄弟画展”,此后,陈逸鸣先后在哈默画廊举办过7次个人画展,获得很多赞誉和很大成功,其画风颇似陈逸飞,被喻为“海派油画”的代表画家。

序曲
依春
华灯初上
西厢
祖母的化妆盒
红妆仕女
粉红嫁衣
海棠依旧
芭蕾舞演员
雕花门
芭蕾演员
中国红
芭蕾双珠
水彩人像习作
烛光
早春
清风
春姑
大山水
菱花
绸扇
风月
渔家女
钢琴课
忽闻岸上踏歌声
风调
切磋
清涩依旧
铜镜
枉凝眉
绣花扇
金丝雀
今夜难以入眠
完2012年2月1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