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线网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正式稿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正式稿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公共交通方式,具有快捷、安全、环保等特点,旨在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营,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良好。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和运营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
在建设阶段,主要考虑建设过程中对土地、水源、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这需要对轨道交通项目的选址、设计与施工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在建设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运营阶段,主要考虑轨道交通对周边环境噪声、空气污染、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运营过程中相关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影响评价应该具备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评价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因素,并通过合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来评估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此外,评价应该针对不同的城市环境和交通条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比性。
最后,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影响评价还需要与其他相关规划、设计和环境管理工作相衔接。
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要与轨道交通系统的布局和建设相匹配,并充分考虑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
此外,还需要与环境管理部门协调,建立良好的监测、评估和管理机制,确保评价结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和落实。
总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营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它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能够确保在城市交通建设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和减少。
通过科学评价和合理管理,可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环境和谐共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面向可实施的济南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面向可实施的济南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吕杰;郭建民;周建国【摘要】分析影响济南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在原有线网规划的基础上,重新布局轨道交通线网。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施条件、与已批建设规划项目的衔接以及泉水保护等因素,提出环线设置方案。
客流测试结果表明,环线的设置效果较好。
【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16(042)003【总页数】5页(P72-76)【关键词】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可实施;环线【作者】吕杰;郭建民;周建国【作者单位】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01;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01;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U239.520世纪90年代,济南市开始谋划轨道交通建设,但进展缓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济南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常住人口快速增长,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交通拥堵渐趋严重,市民对轨道交通的期盼日渐强烈。
2009年6月,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受制于泉水保护等因素,线网规划方案直到2013年方才基本稳定。
依据规划方案,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9条线路组成,分别是市区线路M1-M6和市域快线R1-R3,线路总长约331.5 km,设车站155座[1]。
市域快线主要为市域内的组团间提供快速轨道交通服务,沟通都市区各主要功能组团间快速轨道交通联系;市区线主要为中心城区内部提供轨道交通服务。
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5~2019)》,包括市域快线R1线、R2线一期工程和R3线一期工程,长约80.6 km,市区线未能纳入到本次建设规划。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位于山东省中部,辖6区(历下、市中、天桥、槐荫、历城、长清)3县(平阴、济阳、商河)1市(章丘),市域总面积8 177 km2。
2014年底,济南市常住人口707万,中心城区人口约400万,小汽车保有量约131万辆,小汽车年均行驶里程1.4万km。
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轨道交通不仅在城市客运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而且对于引导城市规划建设,促进土地开发利用,带动房地产经济发展,其优势显著。
然而,轨道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轨道交通在施工期和运营期所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对于地面或高架线路,噪声对环境影响最为突出;而对于地下线路,其振动影响是首要的环境问题。
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声环境影响评价和振动环境影响评价通常作为评价重点被列为专题,它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针对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开展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专题评价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特别需要注意。
1 环境保护目标的充分性对于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进行充分的调查,应从敏感保护目标的类型、功能、时间、区域、分布及特点等方面,做到内容全面、调查充分。
1) 类型教学单位、医疗单位、重要科研单位、幼儿园、疗养院、养老院、居民住宅,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性建筑均视为环境保护目标。
2) 功能同一环境保护目标包含多个环境敏感点。
环境敏感点是指轨道两侧评价范围内的学校教室、学生宿舍、医院病房、疗养院和敬老院住房以及居民住宅等。
3) 时间环境保护目标不仅包括既有的建筑,而且拆迁后暴露出来的,需要重新规划且尚未实现规划的未来的环境保护目标,均应列为环境保护目标。
4) 区域环境保护目标不仅包括建成区的既有建筑,而且对于未建成区,应结合城市规划,对已经获得规划部门审批,在建、筹建以及待建的建筑,均应作为保护目标,列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
一般情况下,当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后,发生环境投诉的往往是在轨道交通开通前建成,而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又未被列入评价范畴的保护目标。
5) 分布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而确定。
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保护目标分为受列车噪声影响和风亭、冷却塔噪声影响两类。
受列车噪声影响的保护目标一般分布在高架线和地面线尤其是区间线路两侧,或出入段线两侧及车辆段或停车场周围;而受风亭、冷却塔噪声影响的保护目标一般分布在地下线路车站周围。
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唐永政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有限集团公司摘要:本文根据济南都市圈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济南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规划,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线网规划方法,研究了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各种构架方案,并提出了对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键词:城际轨道线网规划方案构架1。
概述济南都市圈地处山东省中西部,北临渤海,西北接京津冀大都市圈,东接山东半岛城市群,南与鲁南城市带、长三角都市圈紧密相连.它不仅仅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广大腹地,是中国大陆东部的南北交通枢纽地区,也是连接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的地区,更是中国环渤海大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地域优势。
济南都市圈范围包括济南市、淄博市、泰安市、莱芜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等七市市域,总面积5.27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的35。
1%;共包括1个副省级市、6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28个县、401个建制镇.2007年总人口和GDP分别为3219。
3万人和9337。
7亿元,人口密度611人/平方公里,区域城镇化水平39。
83%.2 济南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山东省城镇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在此后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的较高增速。
规划区域内,市辖区人口达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济南、淄博2个;100万—200万人的城市有泰安、莱芜、聊城3个;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有德州、滨州等.2009年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为4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7%近2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平均发展水平。
2.1济南都市圈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济南都市圈的城市节点体系结构为“双核、多心、网状支撑"。
“双核”指济南市区主核和淄博市区次核;“多心"指泰安、莱芜、聊城、德州、滨州等五个城市的中心城区;“网状支撑"指培育若干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县级城镇,使之发展成为规模在20~50万人左右甚至更大的大中型城市,促进城镇体系的网状发展.总体定位:蕴育齐鲁、开放创新的文化性都市圈;山水形胜,生态宜居的环境友好型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连接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中原腹地的枢纽性都市圈;依托济南都市圈,辐射黄河中下游的强势龙头;环渤海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空间发展目标:济南都市圈连绵发展、各中心城市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个中小城市集约优化布局的城镇密集地区;各级城市紧密互动、各项功能整合发展、各地区建设高度协调、城乡空间统筹布局的一体化区域;城乡空间优化集聚、基础设施建设均衡、生态地域保护完整、齐鲁文化发扬传承、水土资源持续发展的和谐空间单元。
济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公示 总长度98千米

济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公示总长度98千米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今日开始环评公示。
记者了解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从环境保护角度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分析,确保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目的。
三条线路中有两个换乘站分别为济南西站、西周家庄站随着环评公示,济南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也浮出水面。
两纵一横总长度为98千米的三条线路,既贯穿了济南市济南西站、济南站、长途汽车站、国际机场等几大交通枢纽,又连接西部新区、东部新区、老城区等几大城市片区。
具体来看,R1线为南北纵向,其站点从北向南依次为:于家庄北—济南西—大杨庄—王府庄—赵营—长清大学城—园博园—前大彦—池东,共9个站点。
R2线为东西横向,其站点从西向东依次为:小高庄—于家庄—济南西—文化中心—西二环—纬十二路—济南站—历山路—南全福庄—西周家庄—工业北路—韩仓—郭店,共13个站点。
R3线为南北纵向,其站点从南向北依次为:龙洞—孟家庄—龙奥—奥体中心西—丁家东—盛福庄—西周家庄—工业北路—王舍人—裴家营—新东站—滩头—川流—遥墙机场,共14个站点。
值得注意的是,三条线路中有两个换乘站点,分别为R1线与R2线之间的济南西站,R2线与R3线之间的西周家庄站。
其中,R2线充分发挥了利用既有铁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思路,利用了闲置的五七铁路专用线和既有胶济铁路走廊,既可以减少对现有公共资源的占用,又能够降低投资。
充分考虑对泉水影响主要以地面线路为主此前,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泉水的影响研究已经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
记者了解到,研究报告在探明我市地下水分类和泉水成因的基础上,划定泉水保护敏感区具体范围为经十路以北、明湖路以南、历山路以西、顺河高架路以东的区域。
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一般深埋在15米以内,而泉水保护敏感区以外石灰岩埋深均在15米以下,因此我市绝大部分地区和路段可修建地下轨道交通。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12.31•【文号】环办[2014]117号•【施行日期】2014.12.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14]1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为指导地方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强化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对项目环评的约束指导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必须纳入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或线位规划,规划环评应由环境保护部召集审查,规划环评审查结论和意见作为相关项目环评受理审批的依据,规划及规划环评确定的原则和要求必须在项目环评中得到体现和落实。
凡涉及线路长度、车站数量、线路基本走向、敷设方式、建设时序等重大变化调整,按规定需修编或调整规划的,应重新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并按上述程序完成审查。
二、充分发挥环评优化项目选址选线方案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选址选线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与规划环评审查结论和意见一致,尽量选择沿城市既有交通干线或规划交通干线敷设,与已有敏感建筑物之间设置足够的防护距离。
线路穿越城市建成区和人口集中居住区域时,应当采用地下线敷设方式;穿越城市建成区以外非环境敏感区,可采用高架线或地面线的敷设方式。
三、强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对已有的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声环境敏感目标实施有效保护,重点路段还要考虑未来规划建议的噪声敏感建筑与线路的位置关系是否合理。
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噪声污染,包括噪声源强控制、传播途径阻隔及受声点防护等,涉及环保拆迁和建筑物使用功能置换措施时必须落实相应责任主体、资金来源和进度安排。
对预测超标的敏感路段优先采取声屏障措施,以高架、地面形式穿越规划建成区以外路段应预留安装声屏障条件。
HJ 453-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

境境
境境
施工期与运营期类比调查、测量与评价
声振 电 水 大 固 生
环动 磁 环 气 体 态
境环 环 境 环 废 环
境境
境物境
施工期与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声振 电 水 大 固 生
环动 磁 环 气 体 态
境环 环 境 环 废 环
境境
境物境
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分析及投资估算 向建设、设计单位反馈意见
制定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具有配属车辆,以及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整备保养、检查工作的基本生产单位。 3.14 建设 construction
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安装、调 试、验收以及试运行。 3.15 运营 operation
为实现安全有效运送乘客而有组织开展的一切活动的总称。 4 基本规定 4.1 评价程序
2
HJ453-2008 3.10 车组 set of car
由单节车编成固定的基本行车单元,可在轨道上独立运行的车辆组合体。 3.11 列车 train
在线路上运行的,由一个或多个车组组成的集合体。 3.12 车辆段 wikipedia
具有配属车辆,以及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整备保养、检查工作和承担较高级别的车辆检修 任务的基本生产单位。 3.13 停车场 depot
采用专用导向装置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自动 导向轨道交通,以及直线电机轨道交通。
3.2 地铁 subway 采用专用轨道、专用信号,在全封闭线路上独立运营的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
主要设在地下隧道内,也有部分延伸到地面或高架结构上,高峰小时单向客运能力一般在 30000~70000 人次。 3.3 轻轨 light rail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影响也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评估。
本报告旨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背景介绍(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规模、目的等)三、评价目标和内容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和评价要求,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围绕以下目标和内容展开:1. 空气质量评估: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周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空气质量变化;2. 噪声影响评估: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周边区域噪声环境的影响,包括噪声源的产生、传播和影响范围;3. 水环境评估: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地下水、地表水等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工程建设对水体的影响以及水污染防治措施;4.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周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包括植被破坏、动植物迁移等;5.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考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居民生活、产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包括交通便捷性、就业机会等。
四、评价方法和指标(根据评价目标和内容,介绍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五、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方法和指标,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列出具体结果和分析)六、环境保护措施基于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大气污染物控制:采取先进的污染防治设施,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能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2. 噪声控制:采用隔声、降噪等技术手段,减少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3. 水环境保护:强化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轨道交通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4. 生态保护与恢复: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保护和恢复轨道交通建设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5. 社会经济合理协调: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合理规划轨道交通线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本轮《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远景线网包括三条快线(R1、R2、R3),七条普线(环线、M1-M6)。2020线网方案由8条线构成,分为快线(R线)和普线(M线)两个功能层次,完整覆盖“一城两区”,增加居民出行的可达性和便捷性,取得良好的网络整体效益。快线包括R1、R2、R3共3条线,支撑带型城市空间骨架;普线包括M1~M4、环线,形成覆盖中心城的骨干网。
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线网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 作者:
———————————————————————————————— 日期:
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3)及线网规划修编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委托单位: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5)M4线
走向:起点兴隆山站,终点毛庄站,经市中区、历下区、历城区;路由:舜耕路、经十一路、历山路、华山北路、响泉路、钢化路;长度:约33.4km,均为地下线;设站:29座,其中换乘站7座;场段:温梁车辆段、石青崖停车场、华山北停车场(预留)。M4线的建设运营能够加速主城区功能的提升,起到强化中心地位的作用。
图1.1-1本轮建设规划示意图
(1)环线
走向:银座中心——历山路——银座中心,经天桥区、市中区、历下区;路由:沿线经过纬十二路、卧龙路、旅游路、CBD 南北中轴线、花园路、历山路、标山南路、黄岗路;长度:约36.5km,均为地下线;设站:29座,其中换乘车站11座;场段:西周家庄车辆段,崔家庙停车场。环线串联西部商埠区、南部居住区、中央商务区、洪楼片区、北湖新区等主要客流集散点,解决沿线交通问题。
(3)M2线
走向:起点南康站,终点老屯站,经市中区、天桥区;路由:S103省道、英雄山路、纬二路、济洛路、G309;长度:约26.6km,全部为地下线;设站:19座,其中换乘站6座;场段:南康车辆段、老屯停车场、泺口西停车场(预留)。M2线为南北向骨干线,支撑了主城区内重要的南北发展轴。
(4)M3线
(6)R2线一期调整
R2线本轮新增项目为西延段,走向:起点王府庄站,终点闫千户站,经槐荫区;路由:刘长山路延长线、腊山北路、张庄路;长度:约9.7km,均为地下线;设站:4座,其中换乘站2座;场段:王府庄停车场。
R2线闫千户站(含闫千户站)以东段线路为第一轮建设规划项目,在本轮中将与M1线拆解,并进行了调整。调整项目走向:起点闫千户站,终点彭家庄站,经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路由:张庄路、三角线街、胶济铁路北侧走廊、天桥东街、北园大街、下穿铁路货场、七里堡路、祝舜路、西周南路、飞跃大道;长度:约26.8km,均为地下线;设站:13座,其中换乘站8座。
2015年11月,对《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修编,并完成了《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该成果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上报住建部。
第二轮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于2015年11月正式启动,除结合第一轮建设规划对R2线一期进行调整外,新建项目包含环线(36.5km)、R2线西延(9.7km)、M1线(29.9km)、M2线(26.6km)、M3线(43.2km)、M4线(33.4km),R1线北延(2.6km),R3线北延(12.2km),共约194.1km。本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由3条R线、5条M线组成的“快慢结合、环+放射”式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构架。
公交线网中心区重复系数过大而外围新兴公交线网覆盖不足,BRT系统现状运营效率和客量均较低,难以承担大运量的公交出行需求。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才能解决未来济南所面临的交通问题。
《济南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5-2019)》于2015年1月获批,规划包括R1、R2一期、R3一期共3条线,总长80.6km。《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于2013年获市政府批复,远景线网共由9条线路构成,线网长332km,车站155座,其中换乘站30座。
评价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二○一六年四月
1总论
1.1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
规划名称:《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3)》(以下简称第二轮建设规划),《济南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以下简称线网规划修编)。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目前,济南市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67.52万辆,道路交通压力逐年增加,早、晚高峰时间道路拥堵现象加剧,交通问题日益显著。济南市公共交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公交优先落实不够。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80%道路空间资源由20%小汽车交通占用,城市公交投资占通建设的比重不到10%,机动车排放尾气占空气总污染物1/4以上。
(2)M1线
走向:新增项目起点闫千户站,终点梁王东站,经槐荫区、市中区、历下区、历城区;路由:经一路、明湖西路、大明湖路、山大南路、CBD绸带公园中轴线、礼耕路、凤凰路、济南新东站前街;长度(新增):约29.9km,全部为地下线;设站:24座,其中换乘站9座;场段:温梁停车场。M1线呈“L”型,是沿城市最重要的东西向发展轴而规划的。M1线闫千户以西段线路(含位里庄车辆基地)为第一轮建设规划项目,在本轮中将与R2线一期拆解,独立运营。
1.3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济南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除结合第一轮建设规划对R2线一期进行调整外,新增项目由环线、M1线、M2线、M3线、M4线、R1线北延、R2线西延、R3线北延等8个项目组成,新增规模约194.1km,共设车站143座;新建停车场、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共计10处,预留2处;设运营控制中心一处。新增总投资1733.72亿元。
走向:起点小高庄站,终点董家镇站,经槐荫区、市中区、历下区和历城区;路由:青岛路、顺安路、经十路、唐冶中路;长度:约43.2km,原规划为全部地下线,环评提前介入后,为保护济南市地下水及泉水,建议将部分线路改为地上线,规划单位采纳了该建议,敷设方式调整后,地下线38.9km,高架线4.3k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站:32座,其中高架站3座,地下站29座(换乘站10座);场段:位里庄停车场,梁王车辆段。M3线为东西向骨干线,支撑了主城区重要的东西发展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