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教案全套.pdf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写作指导部编版精品PPT优质课件

舅舅非常有爱心,乐于助人。有一次,舅舅放假了,他带我到 公园溜达。看见一个披头散发,坐在一旁啼哭的小女孩。我们走过 去问他:“你怎么了。”小女孩一边哭一边说:“我……我爸妈离 婚了,都……不要我了,我跟……奶奶走散了。”
说完,便又哭了起来。舅舅听了,一手拉着她,一手牵着我回 家了。回到家,舅舅把表姐的衣服拿给她,让她洗个热水澡,还给 她煮了一碗鸡汤面。她看到面好像看见救命稻草一样,狼吞虎咽地 吃了起来。吃完后,舅舅又给了她10块钱,让她打车去找奶奶,还 把她送下楼。我想:“有什么了不起的,说不定还是骗子呢!”我 不理解舅舅的做法。舅舅回来我问了他。他说:“你难道没听说
有时候,真希望自己永远也不要长大,就像那个任性的彼得 潘一样。而在时光的洪流中,我还是悄悄地长大……每天重复着 相同的情景,也演绎着相同的剧本,这让我感觉命运安静得几乎 失去了存在。曾几何时,“时间如飞箭”这句话总在脑海时隐时 现,诧异之余,我发现自己竟已经是初中生了,之后还有高中, 我不禁有些许感慨。
思路指导
1.审题立意:命题作文,题眼是“烦恼”,重点内容既要叙述“ 烦恼”的故事,又要融入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材料选择:烦恼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应侧重一 个方面来写,比如:妈妈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说你这不行那不行; 你总觉得对待他人很真诚,可是却总会面对虚假……注意切入点要 “小”,如:你的日记本又被妈妈翻看了;爸爸总说你走路别老是 慢慢腾腾……诸如此类,要细小而真实。
在死亡的铃声已敲响的最后时刻,她在微笑,在哼着爱的歌声。 她如同凋落的花朵的枝头散落。折翼的翅膀不能再飞翔,但却可以 随风飘向天堂,挥洒大爱。当插上隐形翅膀时,他便是一位圣洁的 天使,虽然面色苍白,头顶已没有乌黑油亮的秀发,但那种无畏与 奉献的精神却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学语文作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学语文作文教案全册语文科第 周第 课时教学内容(或课题)第一单元:叙事要完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l.理解叙事文章需交代清楚的几个记叙要素,学会怎样把经过写具体。
2.理解叙事文章中顺序、插叙、倒叙的作用,并学会合理运用。
3.学会安排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 学会怎样把经过写具体。
教学难点 学会安排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件事:前不久,为了能在“迎国庆歌咏比赛”上获得好成绩,某班班长决定利用假期时间集体练习,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本班同学集中到来,他百思不得其解,来到写通知的小黑板前,只见小黑板上写道:通知我班决定在本周末集中,请准时参加,不得有误!班委会9月23日这时班长才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这份通知上。
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家没来参加集体练唱的原因吗?明确:因为通知上没有交代清楚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内容。
其实,我们写“记叙文”又何尝不需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将叙事写完整。
二、合作探究(一)记叙要素1.把握概念记叙就是把人物的经历、言行和事物发展的过程交代出来。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表达方法。
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应交代清楚,内容完整,这是记叙的最基本的要求。
掌握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时间有现在、过去和将来的区别,叙述时要交代清楚。
地点: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地点包括事件发生的环境、状况和气氛。
人物:事件涉及哪些人物?因为人物是主角,所以要写得有血有肉,个性突出。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发生的经过如何?结果如何?这些是记叙文的三个重要环节。
2.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六年前赖床受罚”片段,请同学们找找它的六要素,并在课文上批注、勾画好,一会起来发言。
时间:一天早晨地点:家里和学校人物:我和爸爸起因:我赖床不起想逃学经过:我被痛打,不得不赶到学校去结果:我认识了错误,理解了父爱3. 叙事要清楚完整在“六要素”中,“经过”是事情的主体,要分几步写清楚。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岭三章》优秀教案.pdf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 2 梅岭三章课时1课时一、课标要求1.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4.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5.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分析《梅岭三章》是陈毅的经典之作,字里行间饱含着无产阶级革命者投身革命、勇于献身的凛然正气。
体裁上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
因此,学生通过这组诗的学习,既能学到诗歌方面的知识,又能够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游击战争的艰难不是很了解,所以背景的渗透很重要。
学生对诗歌的意象在九年级上学期中有所了解,第一课中也是教学重点,本节课继续拓展加深。
四、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诵读诗歌,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理解诗歌中多种意象的含义。
3. 体会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意象,赏析修辞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六、教学过程一、学习方法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下面我们将进行诗歌《梅岭三章》的学习,这是陈毅的一组现代诗,我们用一课时完成学习。
二、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作者陈毅元帅,一生极具传奇色彩。
他在赣粤边梅岭开展革命斗争的传奇经历令人难忘。
他不仅身经百战,而且写诗甚多,郭沫若先生称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教案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导学目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法指导: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及名师导航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战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名师导航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践写作。
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
5.学生自主修改。
6.教师批阅。
学法指导: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是多读。
看看别人在碰到一件事时怎么说,有几种说法,雅的怎么说,俗的怎么说,书面的怎么说,口语的怎么说,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读时应注意一点——尽可能读出声来。
二是多写。
多写更能提高表达能力。
古人曾说,诉之笔端,半折心始。
意思是,有好多话要说,但真正能写到纸上的,也就只有一半。
这个道理说明,思路可能是很多的,只有通过多写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自己想要说清的问题表达清楚。
三是多调查研究。
对所要说清的事情,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样话题才会多。
对所要说清的事情一知半解,就不仅是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了。
四是多思。
要先想一想再发表意见,使自己的话有条理,比如说问题,可围绕这个问题是什么、是谁造成的、原因是什么、错在什么地方、如何解决等小题目去展开。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让学生欣赏一组人物图片,看看每张脸的不同。
教师旁白: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飘落,我们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雕刻家可以用刻刀去展现,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一支笔去写。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写法指导名师导航(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
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
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由这个外貌特征可以知道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教案

第一单元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1.学习并运用写出人物鲜明个性的方法。
2.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讨论法和演练法;写作——修改——点评。
一、导入新课先请学生做个小游戏。
猜猜他是谁?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
头上戴了一顶青色帽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不知)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猪八戒)为什么?——有代表性,写出了他最典型的特征: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二、写作指导如何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2.写好心理,倾诉心声: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
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也可以间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3.写好行动,扣住细节,形神兼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
行动描写生动,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
写人物切忌空洞地叙说,要让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4.写好环境,以景写人:因为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情心态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具有表现个性的意义。
作文一:我的好朋友写作提示:1.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
当然,也不排斥对他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这些方法运用得好,也可以有效突显人物的精神气质。
2.可以叙述你和他相处的时光、共同经历的事情,在描写和叙述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
例文欣赏:我的好朋友(片断)在我众多朋友中,她是最真的一个。
我戏称她为“黑煞女金刚”。
一女生,虎背熊腰,打人基本靠脚,讲话基本靠吼,再加上天生像掉进过煤堆一样,和我站一块就是“黑白无常”,不给她取这外号我怕上帝不允许。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抒情手法的概念与作用;2.常见的抒情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3.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4.结合课文《春》、《荷叶母亲》等,分析文章中的抒情手法和表达效果;5.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抒情手法进行写作。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抒情的技巧,培养他们用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表达的真挚与自然: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出现矫情、夸张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真实情感,学会用真挚、自然的文字表达内心感受。如分析课文中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出对春天、母爱的真挚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学习抒情》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难以表达内心情感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抒情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抒情的基本概念。抒情是运用一定的手法表达内心情感的过程。它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手法,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春》为例,分析文中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体会抒情在文章中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单元写作课件(2021年春修订)

第2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写出人物精神的一 般方法,课后让大家以《争论》为题进行写 作,描摹争论中人们的不同表现。这节课, 我们先一起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我诊断,方 法如下:
自我诊断方法 是否有错别字、语病或标点符号误用? 语言是否流畅?条理是否清晰? 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典型? 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是否突出?
四条要求评出写得好的片段作文。
①无错别字和病句,语言流畅; ②选材典型; ③通过细节描写以形写神; ④突出人物精神。
小组合作,按上面的点评要求互 相修改习作。
(1)小组长组织评出不能突出人物 精神的习作,并明确修改方案。 (2)在全班选取三组修改前后的习 作,集中展示并点评。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人发生争论,有时 候,只是两个人参与;有时候,则是数人参加。 每次与人争论总会给我们带来独特的感受。讲 讲使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争论的经历或见闻是 什么?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
d. 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做 点睛式的概括。
通过以上对具体语段和文章的分析, 我们知道了写出人物的精神不仅要选取 典型的材料,而且还要综合运用不同的 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接下来我们进行 一个课堂小练笔,看看大家能否灵活运 用这些方法来写出人物的精神。
写好这个片段作文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②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 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 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问:“你不 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 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它的美好了,不爱惜, 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 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孙涵泊却 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 真该做我的老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内容: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人物的精神特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要点,包括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心理等方面。
2. 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描写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
三、示范与实操(15分钟)1. 展示一篇写人的范文,解读作者如何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
2.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已经给出的人物素材,写一篇关于人物精神特点的短文。
四、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修改自己的作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优秀的作品,展示不同思路和表达方式。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期待。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人物素材,写一篇关于人物精神特点的短文。
2. 提醒学生在写作时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并且合理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评估:课后布置的作业是对学生掌握程度的一种评估方式。
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内容和表达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描写人物精神特点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来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描写人物的文学作品,以提升对人物心理描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抓住细节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通过练习,提高抓住细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