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曲 蒙古马(简谱)

合集下载

第1课《草原》导学案(学生案)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1课《草原》导学案(学生案)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草原》导学案(教师案+学生案)——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景色,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 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朗读、默读、讨论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

2.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对表达文章情感和描绘景色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团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通过文字所传达的情感和对草原的热爱。

2. 想象课文所描写的迷人景色,通过对文字的品味和理解,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二)难点1. 深入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包括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草原的眷恋之情。

2. 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

三、教学方法(一)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背景知识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二)朗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多媒体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草原的风光和风土人情,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草原的美丽和魅力。

少数民族蒙古族民俗风俗介绍PPT

少数民族蒙古族民俗风俗介绍PPT
• 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 • 由于南下或西征,蒙古族民众被征调各地,因此,蒙古族分布散遍及各地。 • 1368年,元朝灭亡,残余力量退居蒙古草原。
大蒙古国
元朝
北元
蒙古族的历史发展
元朝灭亡后,明朝在辽东 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 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 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 所长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领 主担任。
• 玉出汗擅长墨竹画:《风烟翠图》 • 也先帖木儿:《山水壁画》 • 伯颜守仁:《竹石图》 • 张彦辅:《江南秋思图》 • 张彦辅:《江南秋思图》 • 布颜图:《潇湘图》
蒙古族的文学
蒙古族文学历史悠久,神话传说、英雄史 诗和歌谣祝赞等,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氏 族社会和奴隶制初期部落民的渔猎畜牧业 生产,原始部落之间激烈频繁的征战,以 及古代劳动者渴求征服自然力和社会邪恶 势力的理想和愿望。
布里亚特和达尔哈特人常称熊为祖先、 神圣的,称呼熊“斡拖葛”,意思是长 者、老人,他们认为人是从熊变来的, 并直呼熊为祖父、父亲、祖先,这正 是人们把熊看成与自己有血缘亲属关 系的表现,所以才用相应的亲属称谓 称呼它们,像亲属一样对待它们。
蒙古族的交通习惯
蒙古人有马背民族之称。 古代时期童叟 均以马代步。 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 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蒙古人熟识马性,通常采用粗放 式牧马。 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 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科 尔沁马等等。
长调民歌
好来宝
乌力格尔
马头琴
蒙古牧民在长期游牧劳动 好来宝,又作“好力宝”。 中创造了长调民歌形式, 是一种由一个人或者多人 用以抒发情感,表现游牧 以四胡等乐器自行伴奏, 生活。 长期流传过程中, 坐着用蒙古族语言进行 长调民歌已形成完整的体 “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 系,包括草原牧歌、赞歌、 大约形成于公元十二世纪 思乡曲、婚礼歌、情歌等 前后。 不同歌曲种类。

内蒙古油画创作中蒙古马的作用和意义

内蒙古油画创作中蒙古马的作用和意义

80 |(下)2018.03 丨内蒙古油画创作中蒙古马的作用和意义摘要:蒙古马在北方游教胬族的生活中#演着重要餘食色》.蒙古族餘生減、.军:事、文北都禽不开i可马背肩负着整个游牧民族的荣辱兴袁。

内蒙古艺水象通过各种以'•蒙古马”为主题的艺术形式来展现内蒙古艺求,展现草原文化,甚至从草原先民们创造的艺术中提炼精华,吸取营养,与个人的艺术观念统一起来,在当代社会语境下将+人成长经猃与草原生存状态相沟通,是对草原艺**升华。

,关键词::參教腾痛f草原文隹,:蒙古马I内蒙古'袖適基金项目:本文系奶!8年内蒙古大学.业学院科研基金资助《蒙古马在内蒙古1由画姻作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成果。

一、蒙古马与蒙古人的文化渊源“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T,然后别雄雌。

”这 是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中所唱到的。

而“蓝獅■,食 云飘,食云下面马儿跑”歌词所现的草原情境也并无夸张之意,而是草原上真实生活的写照,北方游牧民族被称作马曹上的民族,马在整个游牧社会中 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维系着整个游牧社 会》人与:马因此成为相苴依赖、酿依存的统一体。

马似乎有 _于其他动物具有其自:身的很多优越品质。

:草原上的蒙古马沉 稳、耐劳、坚忍,是最具吃苦耐劳和贡献精神的。

这恰好与我 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性格特点相吻合《同时,马=自身的优越性涉 及到各个方面,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如经济、军事'交通、文化等都离不开马,而骑乘驮运、军事作战更禽本开如今成为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对象,一方面,马成为游牧民族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水草牧 场为游牧R族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憧轉、褰马成为了经济 愚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面,蒙古人在恵史上的三次大规 模西征靠的就是马的助力。

为了征战,蒙古人从年幼起便培葬 孛习骑马,直到成人。

甚至将三岁孩童与马配合作为作战后备 力量,自小与马为伴的他们,与马的感情极为深厚。

此外,草庳游牧民族的文化是在生产、生活中与自然界的 和谐相处卞发展起来的,他们将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与: II然统一起来,正如《折杨柳歌辞》中所唱的一样,习惯于游 牧生活的蒙古民族,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

《万马奔腾》音乐PPT课件(6篇)

《万马奔腾》音乐PPT课件(6篇)
情绪:热烈地 节奏:紧凑 旋律:流畅、富有动感
变换拍子:在乐曲中,各种拍子交替出现称为变换拍子。变换 拍子的拍号,可以记写在拍子变换的地方,也可以在乐曲开始 处一并标记出 。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齐.宝力高(1944——)中国著名的马头 琴演奏家、作曲家。蒙古族人,出生于内 蒙古科尔沁。他是第一位在蒙古共和国举 办音乐会的中国人;第一位在马头琴艺术 节上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人。(《万马奔 腾》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第一位在 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世界上第一场马头琴 专场音乐会的人。齐.宝力高还荣获中国 文联、文化部双重“非物质文明传承人” 光荣称号。他的代表曲目有:《万马奔 腾》、《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献给 母亲的歌》、《苏荷的白马》、《初升的 太阳》等。
作曲家介绍:
其·宝力高——马头琴演奏家,蒙古族 人。其演奏风格热情奔放,雄浑沉实, 乃是内蒙古新一代马头琴学派的杰出 代表,是当今马头琴艺术世界第一 人 。1986年创建“其·宝力高野马马 头琴乐团”,2001年《万马奔腾》获 攫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蒙古国授予成 吉思汗奖章,2005年在世界最高音乐 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举世 瞩目的马头琴专场音乐会。他先后三 次改进马头琴,多次演出访问亚、欧、 美、非四大洲国家和地区。其演奏曲 目有《草原连着北京》、《万马奔腾》 等。
• 体格不大,身体粗壮, 四肢坚实有力。

内蒙古呼伦湖的导游词(18篇)

内蒙古呼伦湖的导游词(18篇)

内蒙古呼伦湖的导游词(18篇)内蒙古呼伦湖的导游词(通用18篇)内蒙古呼伦湖的导游词篇1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

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

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

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

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

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

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

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内蒙古呼伦湖的导游词篇2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根据《史记。

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

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

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2019年马头琴万马奔腾评价-范文模板 (12页)

2019年马头琴万马奔腾评价-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马头琴万马奔腾评价篇一:万马奔腾万马奔腾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内容:聆听《万马奔腾》教学目标: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的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3、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重点: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人(播放课件)1、多媒体播放内蒙古的风光,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并坐好。

2、师:同学们刚才听见的、看见的音乐画面是哪个地方的吗?生:??(播放课件)3、多媒体播放蒙古民间风俗场景。

(1)、播放民间风俗场景,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2)师:同学们看完画面,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二、走进大草原,感受蒙古音乐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蒙古族又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那你们对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以及音乐风格都有哪些了解呢?生:??师:同学们的知识很丰富!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内蒙古大草原,走进令人神往的梦中天堂!(播放课件)1、聆听《万马奔腾》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聆听问题(1)想象自己坐在大草原上,聆听这首乐曲,你认为乐曲《万马奔腾》描绘了一种怎样的场面?(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宏大景象)问题(2)你能听出来作品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马头琴)那你觉得马头琴的音色是怎样的呢?(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浓郁的草原特色。

)问题(3)你从乐曲《万马奔腾》中体会到了蒙古人民怎样的性格及精神?(豪放)师:同学们刚才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回答的也很好,那对于马头琴你又了解多少呢?生:??(播放课件)2、出示图片—马头琴介绍马头琴构造、演奏特点以及名称的由来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

《万马奔腾》

《万马奔腾》

《万马奔腾》第一篇:《万马奔腾》《万马奔腾》《万马奔腾》是人音版六年级第二单元《草原牧歌》是的一首欣赏曲目,是一首由蒙古族演奏家齐·宝力高创作的一首马头琴独奏曲。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2、了解乐曲的相关知识和文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热爱我国民族音乐。

3、聆听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表现印象,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抓住音乐特点,感受蒙古族风格的音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初始阶段:(感受)1、游戏导入1)猜猜看,什么变了?(请出三位同学表演不同的速度、力度、音的高低)(2)听听想想:像什么?(教师或者用双响筒、串铃发出不同的声响,想像声音像什么?)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了解变化的因素,并能从不同的体验去发现。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通过你的观察,能发现许多变化。

因为我们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想法不同、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不同的感受,展开想像,一起来欣赏一首民族乐曲。

2、板书课题:民族乐曲二、展开阶段:(鉴赏)1、初听乐曲。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和表现感受)设问: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你用什么方式记录的?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哪些地方能表现出这种场面?比如说:旋律速度非常快、急促。

节奏紧凑、音乐中模拟了马蹄声、马铃声、马嘶鸣声……)小结: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节奏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场景。

、复听乐曲。

(PPT)(认识马头琴,听辨其浑厚、悠扬的音色。

并了解打击乐器的作用)设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的声音有哪个民族的特色?(是哪种类型的乐器?——吹管、拉弦、打击、弹拨?有哪个民族的特点?声音听起来有什么特色?(用一些词来形容一下)小结:这是蒙古族的拉弦乐器——马头琴。

它是草原人民心中的神器。

因他琴杆上雕饰有马头,因此而得名——马头琴。

也是世界上唯一雕有动物的乐器。

万马奔腾

万马奔腾

《万马奔腾》
展现了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前部 分节奏缓慢舒展,描绘了一望无际 的草原上,马儿悠闲地状态,后面 情绪热烈,节奏紧凑、粗犷、激昂, 仿佛难以计数的骏马疾驰而过,犹 如旋风,又像黑色的闪电。
速度:先慢在快 情绪:热烈 节奏:紧凑 旋律:动感、流畅
情景画面补充
→ →
情景画面补充
→ →
乐曲创作背景 补充
关于这首乐曲,作者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在一次赛马活动中,作者看到一匹烈马 背负着它的主人飞驰向前.这匹马以最快 的速度,竭尽全力冲向终点。当他们冲 过终点的时候,这匹马突然倒地而死。 马的主人抱着它的头痛哭不止。这件事 深深地触动着作者。他忘不了这匹马那 种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出于对 大草原的热爱、对马的热爱,写了这首 乐曲。
欣赏:《万马奔腾》
马头琴:
蒙古族特有的一种拉弦乐器,两 根琴弦。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 表性的乐器 ,因为琴头上雕有马 头装饰 ,故称之为马头琴 。
马头琴音色柔和,独具特色。演 奏技术丰富,既可以为民歌、说 唱音乐伴奏,也可以独奏,当地 人也称它为“莫琳胡儿”。
情景描绘

→ →
情景描绘


→ →
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 另有一部分散居于新疆、青海 云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人口约六百余万。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音乐文化,人文地理。



蒙古族民族音乐:长调、短调
和乐器:马头琴。
欣赏:《万马奔腾》
作曲家介绍: 齐·宝力高
——马头琴演奏家。 蒙古族人,出生于内蒙古自 治区的科尔沁,现任内蒙古 歌舞团独奏演员。
欣赏:《万马奔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