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死了_白雪公主呢_对_德伯家的苔丝_的隐喻分析
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分析

由此产生让苔丝去认本家.然后趁机嫁给有钱人的愚蠢想法。
当苔丝受到侵犯并拒绝嫁给亚雷后.苔丝的母亲感到非常沮
丧和失望.她不停地抱怨苔丝只顾着自己,不为家里人着想。 她甚至责备苔丝说如果不想嫁给亚雷就应当更小心一些。苔 丝的母亲从未考虑过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她从来没有警告过
实深刻地了解苔丝。亚雷的引诱从肉体卜.毁了苔丝.他像鬼魂 一样无时无刻不烦扰苔丝。这种烦扰使苔丝羞于见人。不能像 其他人一样正常地生活下去。迫不得已。苔丝远走他乡,去一 个无人认识她的地区。即使这样。她不光彩的过去也总是萦绕
她心头.使她无法释怀。
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苔丝作 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个人.必然会形成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 意识和道德观念。她的思想和行动也必然会受到时代和社会
无形的手——命运——将苔丝玩弄于股掌之中。
苔丝自始至终都承受着社会世俗对她的束缚和偏见。苔 丝在被侵犯后回家不久.她与所谓的表哥不正常的关系就在 被厌倦。这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命运,还是当时同本所有待嫁 或已嫁女人的命运.她们必须成功地依附上一个男人。只有男 人才能保障她们的生活和荣耀。相对来说,紫姬是成功的,虽 然源氏公子一生都在不停地追逐着一个又一个女人.但紫姬 永远是他心灵的港湾。他一手将她养大,她是他的女儿。也是 他的妻子,这种既是亲情又是爱情的复杂情感是源氏公子除 紫姬之外,在任何一个女人那里都无法感受到的。 中国古代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是异常深刻的:一是促 进了Ft本书面文学的萌发和诞生。日本最初没有文字,只有口 头流传的神话、传说等。中国典籍东传之后,日本人才借用汉
一切对于苔丝来说都太迟了。苔丝已经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
那察尔斯基曾指出:“天命是由各种社会情况、疾病、灾难等幻
影片《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分析

影片《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分析作者:王小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4期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Tess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世界著名的经典悲剧小说,在英国及世界文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据其改编成的影片《苔丝》亦影响深远。
本文就主要分析了这部影片的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苔丝不仅是当时经济剥削与社会不公的牺牲品,同时也沦为了注定悲剧命运的牺牲品。
关键词:性格、原因、悲剧、命运Abstract: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is a well-known tragic novel all over the world, play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literature of England and the world. Moreover, it has a deep influence on the following writings. And this research paper concentrat 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ess’ trage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Key Words: character; cause; tragedy; fate作者简介:王小琳,女,( 198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财经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应用英语。
众所周知,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作者是托马斯•哈代。
形象生动的描写了19世纪最后十年佃户们的悲惨生活,影片《苔丝》将这一描写更加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影片的整个基调是灰色的,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观众宇宙中的任何存在物都是受一种强大力量支配的,它无处不在,而且残暴地毁灭着人们对幸福和快乐的渴求。
虽然影片中有对迷人景色和快乐生活的短暂描写,悲剧色彩一直是贯穿全篇的主基调,也决定了主人公苔丝的悲惨命运。
一个大自然女儿的毁灭——《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浅析 (网友来稿)

一个大自然女儿的毁灭——《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浅析(网友来稿)山东聊城一中潘鸿海苔丝是大自然之女,具有大地般朴实的本性,社会、家庭、个人等多重因素交织成一种强大的压力,摧毁了她。
——社会、家庭织就了悲剧的大网。
她的家庭属于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
家庭的贫困成为她的悲剧的重要因素。
社会把她逼上了绝境。
——亚雷时时伸出罪恶之手,“撒旦”蹂躏了自然之花。
——克莱也是受害者,他的始恋终弃,摧毁了苔丝的精神和心灵,使她走到了生命的边缘。
——苔丝本身的性格造成她美丽的悲剧。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他一生优秀作品很多,《德伯家的苔丝》是他代表作品中一部分量颇重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描写了出身贫苦农家,具有大自然纯朴本性的女子苔丝的悲剧一生。
她为家庭境遇所迫,外出谋生,为富家子弟诱奸,从此在生活、婚姻等方面接二连三受到肉体和精神的摧残和打击,最后在绝望中走上杀人的道路,被处死,使悲剧达到项峰。
苔丝的悲剧是凝聚着社会和个人多重的色彩,各种复杂的因素交织成一种强大的压力,摧毁了这位生于自然,具有大地般朴实本性的女儿。
小说的副标题称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在作家的眼中,苔丝虽失身又杀人,但这位大地之女是无辜的。
她拥有大自然所赐予的美好资质,是那种让人看了还想看的美,她具有草原一样的美好本性、良好品德,她勤劳纯朴、善良无私,能吃苦耐劳,不慕虚荣,具有自我牺牲精神。
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以独有的方式和命运抗争,但社会、家庭、个人等多重因素终使这位纯真的大自然之女慢慢走向了毁灭。
一、社会、家庭织就了悲剧的大网苔丝的悲剧是社会和家庭造成的。
她的家庭属于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
19世纪末的英国农村,主要是农场主和农村工人两个阶级构成,在这两个阶级之间,有个手工和小商人之类构成的阶层。
这一阶层受农场主排挤,随时都有可能失去房屋和土地,变得一贫如洗,苔丝的家庭正属于此。
苔丝在小说中露面时,家庭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浅析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

浅析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作者:王祎凡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苔丝,一位甘于奉献自己的淳朴农村姑娘,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之一。
她本是善良纯真的,但命运将她的人生道路指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以奔赴刑场而告终。
本文试从苔丝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入手,主要分析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关键词:苔丝;悲剧命运;成因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052-01《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
它讲述了一位农村姑娘——苔丝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出外做工而遭遇的不幸和悲剧。
在哈代的笔下,苔丝的不幸似乎是带有神秘预言色彩的。
从德伯家神秘的马车传说,到苔丝与克莱尔结婚当天中午公鸡诡异的啼叫;从令人恐惧的十字手路标,到逃亡中经过的异教神坛……一切情节似乎都在把苔丝的命运引向注定的悲剧。
最终,在社会、家庭的双重影响下,苔丝携带者她善良本真的纯洁品质走向了刑场。
《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意义在于批判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虚伪和阶级法律的残酷,进一步凸显出哈代对当时农民命运的探索和思考。
本文试从苔丝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入手,主要分析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一、社会背景苔丝是19 世纪末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人物。
在那个年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宗法社会迅速解体,个体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
苔丝所经历的生活苦难,也是当时大多数农民都会经历的生活苦难,这是无法逃避的时代大背景。
农民们悲惨的命运注定与社会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苔丝也不例外。
正是由于资产阶级对底层人民的压迫,苔丝才不得不走上了为了维系家庭而求助于冒牌本家阿历克·德伯贝尔的道路。
她曾经试图进行过反抗,但生活的巨大压力让她不得不再次回归到被欺凌的状态中。
此外,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形成的资产阶级道德伦理也促成了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形成。
她的灵魂本是纯洁、高尚的。
【历史】德伯家的苔丝赏析

【关键字】历史外国文学史课程论文题目:爱情与婚姻----论苔丝的性格悲剧学院:文学院班级:对外汉语教育班学号:09姓名:林文爱情与婚姻----论苔丝的性格悲剧如果你想让整个世界倾听,那么你现在就必须说他们在此后五年到二十年内想些什么和说些什。
如果你这么做了,那么你必然要得罪你那些守旧的朋友。
----托马斯·哈代哈代也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当我们回顾英国辉煌的文坛时,哈代无疑是一颗灿烂的巨星。
作为19世纪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他用小说的方式抨击、教育了那个时代的人们。
他的作品突出地反映了人物性格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以及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无奈和弱小。
因此,他把自己的作品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他认为性格和环境的冲突造成了个性的毁灭。
他的作品在此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威塞克斯”系列小说。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德伯家的苔丝》。
著名的“布里丹毛驴问题”到中国一下就迎刃而解了,为什么?因为中国人向来是全面地分析了问题起因,自然就没选择上的问题。
而本文仅从性格方面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主人公苔丝悲剧命运的产生,即认为苔丝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通过阅读小说,我们可以发现苔丝身上的种种优缺点:单纯质朴、不谙世事;自立、自尊、要强;孝顺,强烈的责任感、真诚;反抗、保守。
而这些也正是她命运悲剧产生的因素,与其说苔丝的悲剧源于她的性格中的不完整,还不如说是源于她性格的完整。
一、单纯质朴、不谙世事约翰·德北在听当地牧师讲他是骑士家族德伯氏的嫡传子孙后,这个阿Q似的人物为了解决自家的窘迫处境,竟荒唐地让女儿去附近素不相识的农场主德伯家认亲。
作为受过正规教育的女儿苔丝自然是回绝了父亲的要求,从中可以看出她的单纯和质朴。
然而不幸的是家里的老马“王子”的死亡,使苔丝家陷入了困境,苔丝在强烈的责任感和母亲的说长道短中踏上了去德伯家认亲的路。
初探回来,苔丝仍然不情愿离家,却无奈家庭的压力,去了亚雷·德伯家务工。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颜色隐喻-2019年精选文档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颜色隐喻引言哈代对色彩的研究在他创作于1891年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时透彻的表现出来,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黑色,白色,红色和绿色烘托环境,塑造人物命运。
哈代认为小说只是一个印象,印象通过意境来表现,而意境则是从颜色以及颜色的交替来表现的。
哈代对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六百年的绘画艺术也有着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见解。
他曾在1887年四次造访意大利,并把旅行中见到的色彩用到了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
这篇论文从概念隐喻的角度来探讨颜色隐喻在此篇小说中的应用。
概念隐喻将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认知方式。
概念隐喻即人们对隐喻的认识靠的是以前的身体的经验和知识。
一般地,人们用自己能感知的、直观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那些无形的、抽象的概念。
据Lakoff理论, “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隐喻是由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投射产生的,即用一个范畴的认知域去建构或解释另一个范畴。
赵艳芳在《隐喻学概论》中讲到“人类认知体系是一个隐喻性结构系统。
为了深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人们本能的寻找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点从而创造隐喻,发展语言。
所以,隐喻不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成为人们基本的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用颜色的基本范畴去表达和解释其他认知域的范畴时,便形成了颜色认知隐喻。
Angacker认为颜色域像时间域,空间域,情感域一样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认知域之一。
隐喻化思维的认知基础是想象和联想,人们在交际中也是通过想象和联想赋予颜色词以象征意义。
颜色隐喻使得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更加鲜明而生动。
这些颜色词不只是那些字面意思,而是有了更多的隐喻意义和与之密切联系的特质。
20世纪70年代末,人类学家Berlin和Kay(1969)调查了98种语言,所有语言都包含“黑色”和“白色”。
如果某一语言有3个颜色词,其中会有“红色”;如果某一语言有4个颜色词,其中或有“绿色”或有“黄色”或“蓝色”。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意义

外国文学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意义薛伟辽宁大学 外国语学院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时代意义,小说中象征意义的运用更深化了主题。
本文主要分析小说中运用的象征手法,旨在突显其反映小说主题的作用。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象征意义;苔丝《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作品。
小说主要叙述了一个农村姑娘苔丝的悲惨命运,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提出了挑战。
小说运用了多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深化主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五大类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一、人名的象征意义A.安琪·格莱尔(Angel Clare)安琪·格莱尔是苔丝深爱之人,在他和苔丝结婚当晚苔丝告诉他自己失去了贞洁,而后他离开了苔丝。
Angel意为天使,但他是否是苔丝的天使?这也是留给读者思索的问题。
B.亚历克(Alec)亚历克是财富和邪恶的代表,他诱奸了苔丝,造成了苔丝一生的不幸。
后来,他讽刺地成为了一名传教士。
然而,一个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
他再次遇到苔丝之后,又露出了真面目。
哈代在小说中表达出了对他的厌恶,认为他是当时社会的代表。
二、地名的象征意义马洛特(Marlott)是苔丝的出生地,mar有毁灭之意,暗示着苔丝今后会遭遇苦难。
在塔尔波塞(Talbotheys)奶场,苔丝与克莱尔相爱,tale有童话之意,both有成对之意,这也暗含着这个地方是苔丝享受快乐时光的地方。
三、颜色的象征意义小说中运用了很多色彩的词汇,这些词汇间接地展现了人物形象及其悲惨命运。
小说开头在希瑞丝节日上,很多女孩聚在一起,大家都穿了白色衣服,但苔丝头上系了一根红色的丝带。
在西方,白色象征着纯洁、天真,而红色则代表着邪恶和危险。
后来,家庭陷入经济困难,苔丝只身前往杜伯维尔家认亲,苔丝首先看到的是红色的房子,这也预示着危险正一步步逼近苔丝,后来亚历克出现,喂苔丝吃草莓,在她身上插玫瑰花,暗示了亚历克的情欲及苔丝今后的悲惨。
《德伯家的苔丝》色彩隐喻解析

《德伯家的苔丝》色彩隐喻解析胡伶俐(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宿迁223800)摘要:用色彩的基本范畴去理解和解释其他认知域的范畴时便形成了色彩隐喻认知。
色彩隐喻是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的重要方面。
本文分析了《德伯家的苔丝》中色彩隐喻的运用及其象征意义。
色彩隐喻刻画了女主人公苔丝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强化了她的悲惨命运,深化了作品主题。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色彩;隐喻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726(2019)01-0049-04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 )是19世纪末英国伟大的文学巨匠,创作了十余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短篇小说及诗歌。
哈代的作品不仅人物塑造成功,情节构思巧妙,而且色彩艺术技巧应用得更为精绝。
哈代从小就对光和色彩敏感,还在孩童时,他就喜欢坐在父母房间的椅子上看落日给楼梯间的威尼斯红墙壁涂上一层特别浓重的红色。
哈代和妻子四次访问意大利,旅行中对光和色彩的体验在其后来的许多作品中得以深刻地体现。
《还乡》《远离尘嚣》等小说,尤其是《德伯家的苔丝》,将色彩艺术应用得淋漓尽致。
一、色彩隐喻隐喻是一种最普遍的语言现象,在人类语言中无处不在。
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
概念隐喻将隐喻看作人们思维、行为及表达思想的认知方式,即人们用已知的、具体的、直观的概念去认知未知的、抽象的、无形的概念。
色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颜色不仅能刺激人的视觉神经,而且会触发人的不同情趣,给人以冷暖、兴奋或压抑等不同感受”[1]。
人们用色彩的基本范畴去理解和解释其他认知域的范畴时,便形成了色彩隐喻认知。
罗纳德·W.兰艾克(Langacker )认为色彩域像空间域、时间域和情感域一样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认知域之一[2],是人类对外部世界认知和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黑、白、绿、蓝、黄是人们使用频繁的颜色,在特定文化和历史中其隐喻意义又不尽相同。
黑色,是昏暗的颜色,使人视线不好,容易使人产生心理上的不舒服或恐惧感,因而象征阴险、非法、罪恶、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ademicEditionSeptember2006Vol.3No.2CollegeEnglish一、引言“隐喻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在语言方面,而且存在于思想和行动方面。
”自从Lakoff&Johnson的Metaphorswelive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后,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不再把隐喻只当作一种修辞方式,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并且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正是由于Lakoff等人提出的这些关于隐喻的革命性的理论,使我们能够比以前更好的认识世界。
隐喻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发挥核心性的作用,所以,研究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就是一种对日常生活中隐喻研究的延伸。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对托马斯哈代的世界著名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背景从隐喻的角度进行分析。
我们知道,为了突出苔丝的悲剧和她的个性,哈代用了很多的隐喻,最典型的一个就是他把苔丝家的老马叫做“王子”。
“王子”这个名字有着深刻的隐喻意义,读者据此可以大致推测出苔丝的命运,背景中的另一些隐喻也可以推测出她的悲剧。
在本文中,作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背景的隐喻意义:红色,鸟的意象,地点,和自然景物。
二、文献回顾关于《德伯家的苔丝》这部世界名作,有很多学者和学生从很多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大多数都将焦点聚集于悲剧的原因上。
例如,朱彦的《男权世界中的性牺牲者》,认为是男全社会让苔丝变成了一个牺牲品;祁寿华的《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旋律》,他认为这部小说有着内在的旋律,而这个旋律通过自然,季节,和地点等色彩的变化反映出来。
由于篇幅有限,仅举着两个例子。
然而,很少有人从隐喻的角度来研究这部小说,而隐喻却恰恰是一种重要的认知途径。
三、隐喻分析《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悲剧,可是在这部小说的开始哈代却描绘了一幅美丽幸福的画面:“这是一片肥沃的绿意葱茏的田野,草木从不枯竭,泉水从不干涸。
”(P9)“这是马洛特的年轻的居民都和感兴趣的一件事”(P10)“在每个姑娘都感到外在的太阳的温暖的同时,她们的灵魂也还沐浴在各自的小太阳的光中,那是一种美梦,一种纯情,一种习惯,至少是一种渺茫辽远的幻想。
”(P11)“那是一个俊美可爱的姑娘———也许未必比某些女伴更俊美———但那灵动王子死了,白雪公主呢?———对《德伯家的苔丝》的隐喻分析申淼李福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083)摘要:Lakoff认为:隐喻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表现在语言层面,而且还表现在思维和行动层面,并且隐喻于特定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化不同,隐喻的表达方式也会不尽相同。
隐喻在日常生活使用的语言中起着中心作用,而研究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则是一种延伸。
本文章中作者分析了哈代的世界知名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背景的隐喻意义。
关键词:隐喻;悲剧;认知:文学1882006年9月第3卷第2期学术版大学英语的牡丹样的嘴唇和天真的大眼睛却给她的颜色和形象增添了魅力。
”(P12)以次可以看出这幅画面和女主角是多么美丽!那么我们又是如何推断出这部小说是悲剧呢?好吧,继续读下去,当魅力的女主人公回到家后,一切都不同了:那是一个贫穷的家庭,贫穷的可怜的父母和可怜的弟弟妹妹。
然而她生命的真正的转折点确实她家中老马“王子”的死去,而它正是这个贫穷家庭的生活来源。
请注意“王子”这个名字,我们知道,在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里,单纯,美丽,高尚的白雪公主昏睡了一百年后,被她的白马王子的一个吻唤醒,并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在这部小说中,“王子”却早早地死去,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苔丝———这个像白雪公主一样的姑娘的悲剧命运。
1.红色在Lakoff&Turner所著的MoreThanCoolRea-son:AfieldGuidetoPoeticMetaphor一书中,提到“研究隐喻九十余人自己的思想和他的文化的某些隐藏的方面发生碰撞,要理解诗学隐喻,就必须了解规约隐喻。
”在中国的文化中,红色的主要隐喻性意义是快乐,幸福和好运。
在结婚仪式上,新娘通常都穿红色的衣服;春节的时候,中国人会在自家的门口贴上红色的对联。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通常意味着血腥,暴力和犯罪,如霍桑小说《红字》种红色象征犯罪和不忠等。
《苔丝》这部书中充斥着红色。
例如一开始,苔丝头戴红色的发带;当亚雷出现的时候,红色变得更加夺目———他家的房子是红色的。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砖的门卫室。
”(P36)此外,苔丝的“胸前对着玫瑰,帽子上带着玫瑰,篮子里玫瑰和草莓堆得冒了尖。
”“胸前留下的一朵玫瑰在她的下巴上扎了一下,她觉得那是不吉利的兆头,是那天她所注意到的第一个不吉利的兆头。
”(P43)都知道玫瑰是爱情的象征,所以当主人公苔丝被玫瑰花刺给扎到了时候,我们可以推测出她的爱情不会进展的顺利。
书中还有很多红色出现过,老马死去的时候“它的生命的血流,正从伤口像泉水一样喷出。
”苔丝的“脸上和裙子上溅上了殷红的血迹。
”(P31)当苔丝杀死亚雷后,房东布鲁克斯太太发现“长方形的白色天花板正中天上了这么一滩红---看上去简直就像是一个硕大无朋的红心A”(P49).亚雷是一个富家子弟,寻欢作乐,所以美丽单纯的苔死去他家人亲干活时非常危险的。
红色正好可以折射出这一点来。
2.鸟的意象基本和中国文化相同,在西方文化里,鸟也是一种可爱,弱小的生物。
但是在这部小说里,鸟的意象却代表苔丝自己:她被自然的冷漠的力量追逐着,就好像鸟被猎人追杀一样。
苔丝早先的不幸使她明白一个道理:“毒蛇总是在甜蜜的鸟儿歌唱的地方发出嘶嘶的声音。
”(P81)当苔丝被亚雷诱奸以后,她非常痛苦。
她看到那些被打鸟的集团逼到这的鸟时,“产生了一种冲动:她能体会到命运跟自己相同的受苦者的痛苦,她的第一个年头就是结束那些还活着的鸟的痛苦。
”她说:“可怜的小家伙———看到你们的灾难,我还能说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生灵吗。
”“她在怀着深情杀死一只只鸟儿时禁不住泪流满面。
”(P305)3.地点预示着悲剧地点在小说中一直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东方文学还是西方文学中。
在《苔丝》种,地点的变化象征苔丝命运的变化.先看她的家乡马洛特吧,位于美丽的黑原谷中,“这是一片肥沃的绿意葱茏的田野,草木从不枯竭,泉水从不干涸。
”(P9)就是在这个简单又自然的环境中,苔丝过着简单的生活。
当她来到川特里奇的时候,红专门卫室首先映入她的眼帘,这是“纯粹为了享乐而建造的乡间别墅。
"(P36)在西方,红色象征危险和犯罪,所以通过对德伯维尔家的处所的描写,可以推测出川特里奇的隐喻意义:这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对于苔丝来说。
在苔丝遭受了很多的痛苦,决定开始她的新生活的时候,她来到了美丽的泰波特斯。
“也许是因为空气的质地从浓稠变得轻灵,也许是觉得换了场景,她一时感到通体舒畅。
”“每一声鸟鸣似乎都蕴藏了一片欢乐。
”(P113)哈代这样写的意图似乎就是要告诉读者苔丝将会在牛奶场开始她崭新的幸福生活。
但是当克莱尔离开她之后,她的生活又陷入痛苦之中。
在燧石顶“者的空气有干又冷,长长的大路189AcademicEditionSeptember2006Vol.3No.2CollegeEnglish就会被吹得焦干,变成白色,这没有树,即使有也不多。
”(P307)预示着干燥的土地,寒冷的风等等就在高速读者苔丝的处境:她正艰难而痛苦的生活着。
杀了亚雷逃跑的路中,他们来到了石神庙———这是古时候人们用生出来祭祀上帝的地方。
这也就是在高速读者苔丝将很快会死去。
但是她的死是因为残酷的社会规范,虚伪的伦理道德。
4.自然景物的隐喻意义在这部小说中,苔丝思想和命运的发展也通过对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来。
开头对她家乡马洛特的欢快幸福场景的描写,能够反映出苔丝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而川特里奇黑黑的森林预示着亚雷对苔丝的毁灭;而泰波特斯绿绿的草和潺潺的溪水等美丽的画面预示着苔丝将会有伊甸园一样的幸福甜美的时光;而哈带对燧石顶寒冷的冬天萧条的景物描写也体现出了苔丝失望和痛苦的心境;最后当苔丝的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古代的石神庙和她不幸的经历融于一体。
哈代并没有仅仅对然景物进行简单的描写,而是着力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结语通过上述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隐喻在文学作品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根据Lakoff等人的观点:隐喻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
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推测出“王子”和背景的隐喻意义。
隐喻也与具体文化相关;它不仅是语言的问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作为一种认知途经,隐喻在我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非常重要。
正是因为隐喻,当我们读到“王子”死的时候,我们可以推测出苔丝———这个像白雪公主一样的姑娘的命运:她不会和她的王子过幸福的生活,她无法从她的苦难中挣扎出来,她是注定会死的。
这就是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所告诉我们的。
大学英语参考文献:1.Lakoff,G&Johnson,M.1980.Metaphorsweliveby.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2.Lakoff,G.1993.Thecontemporarytheoryofmetaphor.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3.Lakoff,G.2005.Tenlecturesincognitivelinguistics.BeiJing:4.Lakoff,G&Turner,M.1989.MoreThanCoolReason:AfieldGuidetoPoeticMetaphor.ChicagoandLondon.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5.Liu,B.S.1994.AshorthistoryofEnglishliterature.HeNan:HenanPeople'sPress6.Chang,Y,X.2003.AsurveyofAmericanliterature.TianJin:NankaiUniversityPress7.托马斯.哈代.1993.《德伯家的苔丝》.南京:译林出版社Abstract:“Metaphorispervasiveineverydaylife,notinlanguagebutinthoughtandaction.”(LakoffandJohson,1980)“Thelocusofmetaphorisnotinlanguageatall,butinthewayweconceptualizeonementaldomainintermsofanother"(Lakoff,1993)justbecausemetaphoriscentraltoordinarylanguageandthestudyofliterarymetaphorisanexten-sionofthestudyofeverydaymetaphor.Therefore,inthispaper,theauthorisgoingtoanalyzethemetaphoricalmeaningofsettingsinThomasHardy’sworld-famousnovelTessoftheD’Urbervilles.Keywords:metaphor;tragedy;cognition;literature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