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美女的建筑梦,这才叫蛮拼的!(纪念林徽因诞辰110周年)

合集下载

民国第一女神--林徽因

民国第一女神--林徽因

爱慕者及 蓝颜知己: 金 岳 霖
林徽因和梁思成就像 齿轴和齿帽,经过旋 转、磨合,很合适地 咬啮在一起,相互成 全为更有用的一个整 体 。
林徽因虽然浪漫,骨子里却是冷静而清醒的 。她能够理智地面对婚姻,就如同她理性地 面对爱情。
家金岳霖因她不婚,用大半生的时间“逐林而居”,将单 恋与怀念持续终生。
关于情感:初恋
林徽因在英国初识徐志摩。林徽因淡淡春山般 的双眉,盈盈秋水般的眼睛、时隐时现的笑涡 和她高贵的气质深深吸引着徐志摩,于是徐志
摩开始了对林徽因热烈而率真的追求。为了追
求林徽因,他以感情不和为由,不顾家人亲友 反对,坚持与夫人张幼仪离了婚。而且徐志摩 还曾坦言他的新诗创作是从认识林徽因开始的, 他还写了很多无数动人心弦的诗。但是碍于彼
民 国 第 一这不息的变幻》、 《北斗》、《病中杂诗》...
林徽因
《你是人间四月天》、 《莲灯》、《九十九度 中》......
建筑学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编写了 《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
关于文学

林徽因的诗多数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
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 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 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

关于建筑
国徽和纪念碑的 设计
1949 年到 1951 年,林徽因相继完成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设计任务和为 碑座设计纹饰和花圈浮雕图案的任务。
周游各省,实地 勘测古建筑
1931 年,受聘于营造学社。数年时间多 次深入晋冀鲁豫浙,实地勘测数十处古 建筑,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论文。
July 10, 2015
此的家庭原因,深爱着他的林徽因还是拒绝了。

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

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

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本文荟萃了多幅林徽因珍贵老照片,相当一部分很少流传出来。

群友“窗子内外”提供了不少照片及背景说明,在此深表谢意。

童年林徽因(1912 年,8岁的林徽因与表姐妹们。

右二为林徽因的亲妹妹麟趾,后夭折)少女林徽因1916年,林徽因在培华女子中学开始接受英国贵族式的教育,优裕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使她和一同上学的表姐们个个文雅出众,谈吐得体。

她们身着五四时代女学生的改良装,在北京最好的一家照相馆拍下合影。

林徽因原籍福建闽侯,父亲林长民是民国初年闻名士林的书生逸士,又是倡言宪政、推进民主政治的著名政治家。

后被段祺瑞政府任命为司法总长。

随着父亲升迁的脚步,林徽因一家也有杭州搬到上海,而后迁居北京。

图为1920 年,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的合照。

1920 年,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被政府派赴欧洲考察。

这次为时一年半的长旅,林长民携女同游,他在给林徽因的信中说道:要汝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近我身领悟我胸怀;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

……”图为林徽因在海轮上与友人在一起)1920 年林徽因在伦敦寓所的壁炉前阅读)在新奇世界里,林徽因敞开心灵取吸收知识,萌生出对未来建筑事业的愿望。

同时她也因远离故土而感到孤独。

此时她结识了徐志摩,两人向彼此敞开心扉,她受到徐志摩迅疾而强烈的追求。

最终十六七岁的林徽因选择郑重珍藏这份感情,报以朋友间的敬重和挚爱。

图为1920 年在伦敦的林徽因。

名媛林徽因(林徽因和她父亲,时任民国司法总长林长民先生,在家一起用餐)(梁启超携梁思庄与林徽因游览长城。

梁思庄是梁启超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左一是梁思成)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后排左一是徐志摩)(1924 年5 月8 日,新月社举行晚会庆祝泰戈尔64 周岁生日,林徽因扮演泰戈尔诗剧中的公主)年代,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美国留学期间参加化装舞会)(林徽因留美期间与同学们的合影。

国民才女林徽因

国民才女林徽因

中国近代才女:林徽因简要:林徽因,中国近代的才女,才高八斗的她用智慧在中国建筑师上刻下千古垂青的牌碑,在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本文章主要是论述林徽因一生当中,是如何一笔一划够了她的辉煌人生。

关键词:才华,出国,诗歌,建筑。

江南水乡,烟雨朦胧,小桥流水,亭台水榭,深深庭院,青石小巷,这么一个令人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古典雅地,孕育了一位素然清淡的才女。

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呢喃过的话语,还温存着最初的梦;她设计的碑牌,雕刻隽永;她挥洒的书香才气,千古垂青;她一聘一回眸,迷倒众生,让世人为之倾倒。

她就是国民才女,林徽因。

在那个世间动乱的烟雨硝烟年代,她用她的鲜明姿态活出了一个永恒的精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林徽因出生在如梦江南之地,她身上从小携带着江南水乡般的秀气灵动,有中国古典的秀外贤内的气质。

孔子曰:“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位女子却偏偏做到了有才又有德。

她自小喜欢阅读诗书,在书香墨气中修炼文学涵养。

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林徽因由杭州移至上海。

八岁的她被父亲送到爱国小学读书,天资聪明的她钻在书本里,看光阴交替,人来人往,感悟世间的纯真美好。

此外,她还接触琴棋书画,修炼了一身古香雅气。

1916年,袁世凯复辟,林徽因居家又搬往北京。

这位从婉约江南来的才情女子,又被送入英国教会所办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开始接触外国文学。

令我佩服的是,在那个浩荡的年代,这个小小的女子,不仅能够照顾好自己的青青昭华,在文学诗书里面穿梭,汲取精华,还可以把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1920年,林徽因跟随家父漂洋过海,来到英国,一个全新的世界出现在林徽因的眼前。

她去感受法国的浪漫风情,去浏览历史上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去领略欧洲城堡的建筑的艺术与华丽,她被异国风情的古典建筑所深深折服。

她领阅过不同的风土人情,参观过风格迥异的美丽建筑后,再也停止不了她对建筑业的追求。

在异国他乡,她依旧孜孜不倦地追求学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圣玛丽学院,开始了另一段诗画人生。

旷世才女林徽因_名人故事

旷世才女林徽因_名人故事

旷世才女林徽因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似乎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

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还致力于建筑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她几乎标志了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气质如兰的多才少女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杭州,原籍福建闽侯。

父亲林长民是诗人兼书法家,早年留学日本,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林觉民、林尹民是堂兄弟。

林长民是新派人物,他思想开朗,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长。

1916年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送入教会学校——北京培华女子中学,接触西方文化,学会一口流利的英语。

1920年4月随父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开拓了自由的视野。

同年入伦敦圣玛丽女校学习。

在此期间,林徽因受邻居女建筑师的影响,立志将来以建筑为业。

这年10月,本来是留学读经济的徐志摩却对文学发生了兴趣,辍学到处游览。

他在伦敦听说著名的书法家兼诗人林长民来了,即上门求教,不意竟因此邂逅了美若天仙的少女林徽因,当即堕入爱河,开始了几乎疯狂的追求。

然而24岁的徐志摩比林大了整整8岁,而且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妻子张幼仪与孩子当时就在伦敦!林徽因了解到这个情况,又为火辣辣的情书所感动,她被折磨得辗转难眠。

在徐志摩发动多次进攻之后,看似牢固的防堤也决了口,她说:我不是个感情随意的女子,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抉择。

浪漫的徐志摩回家后就告诉张幼仪“准备离婚”。

张感到十分突然,但也理智,随即带着孩子往德国留学去了。

徐志摩的父亲是一个银行家,气愤之下宣布断绝了父子关系,停止了对徐志摩的经济供应。

林长民与维新派首领梁启超是好友,临出国前他已将爱女林徽因许配给了梁的二公子梁思成,尽管他们只是订婚,也尊重爱女的选择,但还是感到以后无法交代,就给徐志摩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误解了。

林徽因何等魅力被当时三大才子喜欢徐志摩把她看成梦中情人(组图)

林徽因何等魅力被当时三大才子喜欢徐志摩把她看成梦中情人(组图)

林徽因何等魅力,被当时三大才子喜欢,徐志摩把她看成梦中情人战乱年代可谓是人才辈出,而说到民国那必然要提一下那位民国第一才女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林徽因不只是在建筑学上造诣非凡而且性格十分开朗,在那个思想刚刚解放的年代,可以说是备受追捧,而最后她也是选择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梁思成。

林徽因何等魅力,被当时三大才子喜欢,徐志摩把她看成梦中情人。

当时大婚可谓是在民国有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让两人在婚姻的宴会上出足了风头,而后两人开始一起研究建筑学为我国建筑做了很大的贡献。

林徽因也是为梁家生下了一儿一女,分别取名为梁从诫和梁再冰而林徽因的一生可谓是十分的幸福。

当然提到林徽因,那么就不得不提短命才子徐志摩了,徐志摩可以说是林徽因对爱情的向往。

这个短命的徐志摩可以说是民国最多情的一个文人。

林徽因也是徐志摩最心仪的理想伴侣,曾经徐志摩曾公开表示过林徽因也是他挚爱一生的人,可惜他的一生有些短暂。

而她对儿子的爱也是十分的让人羡慕,她的知名度最高的经典作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更是源自于儿子出生所激发创作灵感。

其中更有一句,你是爱,你是暖,你是希望。

你是人间四月天。

其实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这首诗是为了悼念徐志摩而作的。

但是这首诗距离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去世已经过了两年多。

所以也是不确定如此佳作到底是为儿子还做而是为徐志摩而作。

林徽因曾经也是对徐志摩有过动心,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梁思成她也曾经亲自对儿子说过: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和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

可我并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一个。

梁从诫也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决不爱徐志摩,可见林徽因在爱情上对徐志摩的是清醒和理性的。

所以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表达的可能只是对一个儿子出生的喜悦。

而林徽因这一生从小到大就非常的顺利,不管是家事还是后来的婚姻都是非常的幸福的,而从小就随着父亲游历欧洲的她,更是说了一口流利的英文。

而那个年代的知识女性非常的少,所以让徐志摩非常的喜欢她,同时他也被当时三大才子所喜爱不管是徐志摩,梁思成还是金岳霖,在当时就非常的迷恋她这也不难想象,在那个充满知识分子的光棍民国里,突然出现一个如此漂亮又知识丰富的女性,那么待遇自然不会差。

女建筑学家林徽因

女建筑学家林徽因

发现佛光寺大殿的经过
梁林从敦煌壁画中看到五台山佛境中有佛光寺,1937年6月他们赴山西考察古建筑,到 五台山打听,得知佛光寺还在,在一个偏僻的小村。交通不便,于是骑骡前往,来到佛光寺。
他们从大殿的外观和斗拱的形制判断可能是唐构。他们钻进 “住着成千上万只蝙蝠”和“千百万臭虫”,沉积了“厚厚的 尘土”和“蝙蝠尸体”的顶棚,“一连测量、绘图和用闪光灯 拍照了数小时。”他们发现大殿木构用人字形叉手支撑脊檩, 这是该殿早于宋、辽的证据。
林徽因和梁思成于1927年夏从 宾大毕业,林徽因获学士学位,梁 思成获硕士学位。暑期后林徽因去 耶鲁大学进修舞台美术,梁思成去 哈佛大学进修,研究东方建筑和美 术史。
林徽因在宾大1926年曾被聘为设计课助教
梁林1928年3月在加拿大渥太华梁思成姐夫家结婚。在梁启超的建议下, 梁林在婚后,取道欧洲回国。梁启超在给他们的信中写到:“每日有详细 日记”,“所记范围切不可宽泛,专记你们最有兴味的那几件——美术、 建筑、戏剧、音乐便够了”,“到意大利,要把文艺复兴时代的美术彻底 研究了解”。梁林于1928年8月回到中国,结束了四年的留学生活。
的发现,证实了他们的信念。
梁思成回忆,我的妻子也是个建筑师,但她同时又是作家和戏剧爱好者, 比我更经常地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并热烈坚持不惜任何代价把有些东 西照下来。五台山佛光寺梁下的题记和经幢上“佛殿女弟子宁公遇”的 文句也是林徽因发现的,从而确定了佛光寺的建造年代:唐大中十一年, 公元857年。
月涵我师:
母校工学院成立以来,已十余载,而建筑学始终未列于教程。国内大学之 有建筑系者,现仅中大、重大两校而已。然而居室为人类生活中最基本需要之 一,其创始与人类文化同古远,无论在任何环境之下,人类不可无居室。居室 与民生息息相关,小之影响个人身心之健康,大之关系作业之效率,社会之安 宁与安全。数千年来,人类生活程度随文化之进展而逐渐提高,营建技术亦随 之演变。最近十年间,欧美生活方式又臻更高度之专门化、组织化、机械化。 今后之居室将成为一种居住用之机械,整个城市将成为一个有组织之Working mechanism,此将来营建方面不可避免之趋向也。… …

民国女神林徽因简介

民国女神林徽因简介

民国女神林徽因简介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可以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一生中写过很多小说,也得到过很多人的倾慕,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民国女神林徽因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民国女神林徽因简介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出自《诗·大雅·思齐》中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来因为常被误认为是林微音,所以才改成了林徽因。

她是中国非常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与作家,是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林徽因是福建闽县人,1904年在浙江杭州出生,她的父亲林长民曾到日本留学,是新派人物。

林徽因幼时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五岁时由她的大姑母林泽民启蒙授课,八岁时移居到上海,在虹口爱国小学上学。

1916年,林长民到北洋政府任职,林徽因一家都迁到北京居住,在北京培华女中就读,后随父亲到欧洲各地区游历,在伦敦受到了女房东建筑师的影响,立志读建筑学,又结识了徐志摩,对新诗有了兴趣。

1924年,林徽因与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一起去美国攻读建筑学,1928年二人在加拿大渥太华举办婚礼。

林徽因与梁启超婚后一同考察欧洲建筑,后又一起走了中国十五个省、一百九十多个县,共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为中国建筑业与文物古迹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林徽因的著作也很多,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等,其中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等。

民国女神林徽因生平林徽因,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于浙江杭州,出身于官宦世家。

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

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

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

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

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

她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民国第一美女林徽因

民国第一美女林徽因

因和志摩 的关系 ,非情爱而是浪漫 ,更多的还
是文学关系。在我的印象里 ,徽因是被徐志摩 的性格 、热忱和他对 自己的狂恋所迷 惑 ,然 而
她 只有 十六岁 ,并不是像有些 人想象 的那样世
故 。徐志摩 的热烈追求 并没有 引起这个未经世 事女孩子 的对等反应 。他 的出现只是她生活里 的一个奇遇 ,不 至于让她背弃 家里为她 已经选 择好的婚姻 。” 多年 以后 ,林徽 因也 曾对 自己的儿女说 : “ 徐志摩 当初爱 的并不是真正的我 ,而是他用 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 因,而事实上 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同时 ,她的理性也使她 能够 游刃有余地 把握着距离的分寸 ,让 自己永 远理想地存活在诗人的梦里。
言 ,他 在二 十四岁 以前 ,与诗 “ 全 没有相 完 干 ” 。是在 “ 整十 年前 ” 由于 “ 吹着 了一 阵
奇 异 的风 ” ,照着 了 “ 奇异 的 月色 ” ,他这
吣瞻5



一…
脱的诗人与稳重儒雅的建筑学家之间 ,她一定 要选择脚踏实地的那个 。 林徽 因的朋友 费慰梅女 士 曾说过 :“ 因 徽
光”的爱的最 终放 弃 ,终究是 因为她 的明智 。
选择一个一生的爱人 ,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林徽 因的家庭背景 、教养 ,以及她天生 的
对徐 志摩 的回忆 ,总是 离不开那些文学大家 的
名字 ,如雪莱 、曼殊斐儿 、吴尔芙 。我猜想 , 徐在对她 的一片深情 中,可能 已不 自觉地扮演 了一个导师的角色领她进入英 国诗歌和英国戏 剧 的世界 ……同时也迷惑 了他 自己。我觉得徽
与林徽 因相见之时 ,徐志摩 已是一个两岁
12 年 5 林徽 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 8 月,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第一美女的建筑梦,这才叫蛮拼的!(纪念林徽因诞辰110周年)2014-10-24AVID伟烨设计集团
先看一张被珍藏多年的考察地图:
林徽因亲手绘制,想必如今众人多以欣赏创意手绘图的眼光去看它。

10月18日下午,一场云集了海内外名流的特殊盛会——《永远的四月天——林徽因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开幕式在位于天山公园内的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隆重举行。

林徽因水彩画《故乡》
直至今日,一代才女林徽因依然拥蹙者众多。

但人们好奇她的传世风华远超于她的建筑才华,赞美她写得音韵极美的新诗远胜于她绘得精细严谨的地图,想像她作为高级文化沙龙女主人的高大上远多于她作为古建筑研究者骑骡子,住鸡毛小店,颠簸在穷乡僻壤、荒山野岭的低粗土,关注她是美丽与哀愁爱情故事女主
角的人远广于知晓她是中国现代第一女建筑师的功绩。

1920年代的林长民和林徽因
借机,我们穿越时空的尘埃,重循这位民国第一美女的建筑梦,作为当代建筑后辈对其的追思与尊崇。

青春梦,建筑梦
林徽因不到二十岁就立下了学建筑的志愿。

因为她觉得建筑是一个“把艺术创造与人的日常需要结合在一起的工作”。

而且建筑所需的不只是奔放的创造力,更需严谨的测量、技术的平衡以及为他人设想的体恤和巧思,这能让她的聪慧、才干和天分都得以施展。

而当时的梁思成,还在清华校园里又吹小号又吹笛,兴趣未定的小伙子。

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林徽因以梁思成必须去学建筑为条件。

梁思成说:“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

徽因告诉我,那是融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

因为我喜欢绘画,所以也选择了建筑专业。

”在当时的社会,女性能够自我实现并
对此有充分自觉,是需要理性与智慧的。

身体力行的建筑梦
难以想象,为了加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林徽因和丈夫结婚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花了三个多月去欧洲考察古建筑。

回国后和丈夫梁思成一起承担组建东北大学建筑系,挑起中国建筑学大梁的工作。

一旦走出“太太的客厅”,离开典雅的艺术沙龙,林徽因更是一位严谨求实的科学工作者。

从1930年到1945年,她与梁思成共同走了中国的十五个省,两百多个县,考察测绘了两百多处古建筑物,获得了许多远溯唐宋的发现,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人的认识并加以保护,比如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1936年,为了实地测量古建筑,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登上了宁静肃穆的天坛祈年殿屋顶。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

林徽因不信神,也不信权威,她所信的只有自己对建筑的一片挚诚的爱。

林徽因早年患有肺疾,抗战期间颠沛流离,最终恶化为肺结核,这在当年属于不治之症!她病体支离,却还陪着梁思成翻山越岭到处寻访古建筑。

寻访古桥、古堡、古寺、古楼、古塔,透过岁月的积尘,勘定其年月,揣摩其结构,计算其尺寸,然后绘图、照相、归档,他们的足迹刻印在了中华大地诸多的历史和地理场所。

美国学者费正清教授曾这样评价说:“倘若是美国人,我相信他们早已丢开书本,把精力放在改善生活境遇去了。

然而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却能完全安于过这种农民的原始生活,坚持从事他们的工作。

”最难得的是,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还保持着一种“倔强的幽默感”,以戏谑的眼光来看待杂沓纷乱的这一切。

梦想与情怀
1946年开始,林徽因受聘为清华大学一级教授,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

1949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工作。

1951年,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主持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任务也圆满完成。

英雄史诗的完整表现、民族文化特色的突出和整体气势的营造均得到完美呈现,受到了广泛的称赞。

在新中国文化的发展上,林徽因始终注重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她说:“建筑本是有民族特性的,它是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新中国的建筑必须建立在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中国国徽图样
1951年林徽因调查研究景泰蓝新图案,亲自参与测试。

1953年当选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建筑学报》编委、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

随着“破旧立新”之风愈演愈烈,古都北京成为了“社会主义大发展”的工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对于林徽因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

一次出席文化部酒宴,她竟在大庭广众下谴责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保城墙不力,痛心疾首地预言:等你们有朝一日认识到文物的价值,却只能悔之晚矣,造假古董罢。

1955年,林徽因“在寒风凛冽的北京,在最后一堵庞大的古城墙颓然倒塌之时”去世。

终于几十年后的今天,梁林所提出的城墙改造方案,在西安得到了完美演绎,但北京的古建很多已经一去不返。

不管受到了什么样的挫折,林徽因终怀着一颗建筑师的诚挚之心,为建筑梦想奋斗到人生的终点。

思及最近网上被热议的话题:建筑师这样的工作,可以做一辈子吗?我们觉得此文即是最好的诠释!
举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