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增长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HbA1c可以反应检测前60-90天内血糖平均水平,以了解糖尿病人的血糖情况,但不能反映近期的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用于评价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概念: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中的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 链 N-末端缬氨酸残基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占成人血红蛋白 5%~8%,主要包括 HbA1a,HbA1b,HbA1c,其中 HbA1c 约占糖化血红蛋白的 80% 且浓度相对稳定。
因此,临床上常以HbA1c 代表总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寿命一样,红细胞的寿命约为 120 天,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
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过去60-90天内体内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与患者是否空腹、昼夜节律等因素无关。
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结果以百分数表示,正常值为4%~6%(说明:2023 年美国 ADA 糖尿病诊疗指南提出HbA1c ≥ 5.7% 诊断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前期阶段)。
检测方法: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法、电泳法、亲和层析法、免疫分析法、离子层析法、等电点聚集法、化学发光法等。
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可能因分析手段、样品保存时间和个体差异而不同。
两个平均血糖相同的人,糖化血红蛋白可能会有多至3%的差异。
结果也可能因多种因素而不可靠,如:手术后失血,输血,贫血,高红细胞更新率,慢性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高剂量维生素C摄入,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等等。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1.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
血糖水平过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通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否达标,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指导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制订: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治疗方案的优劣。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医生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饮食控制和运动方案等。
通过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医生可以评估病人的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预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通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提前预测病人的并发症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评估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临床研究发现,经常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病人往往有更好的治疗依从性。
通过定期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医生可以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纪律,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5.指导糖尿病的预防与筛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用于糖尿病的早期预防与筛查。
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史阳性、肥胖、高血压等人群,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血糖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
总之,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指导治疗方案、预测并发症风险、评估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通过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帮助病人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化血红蛋白(HbA1)的测定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的测定及意义正常人有三种血红蛋白:HbA、HbF、HbA2,而成人红细胞中主要含有HbA。
在用层析法分离血红蛋白时,可洗脱出3种含糖成分即:HbA1a、HbA1b、HbA1c,合称为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是葡萄糖化血红蛋白,另两种是其他糖形成的糖化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由HbA在代谢过程中与葡萄糖结合形成,因而它可准确地反映血中葡萄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压液相法、比色法、层析法、电泳法及免疫法等。
正常参考值:健康成人HbA1平均为6.5%,范围5.0%~8.0%。
临床意义:1.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用于评定糖尿病的控制程度。
当糖尿病控制不佳时,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高至正常2倍以上。
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生成后成糖类经非酶促结合而成。
它的合成过程是缓慢且相对不可逆的,持续存在于红细胞120天生命期中,其合成速率与红细胞所处环境中糖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所占比率能反映测定前1-2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
本项目的测定已成为糖尿病较长时间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
如果HbA1的浓度高于10%,胰岛素的剂量就需要调整。
在监护中的糖尿病患者,其HbA1的浓度改变2%,就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2.该项目的测定不能用于诊断糖尿病或判断天-天间的葡萄糖控制,亦不能用于取代每天家庭检查尿或血液葡萄糖。
3.HbA1c水平低于确定的参考范围,可能表明最近有低血糖发作、Hb变异体存在或红细胞寿命短。
4.任何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期缩短,将减少红细胞暴露到葡萄糖中的期间,随之HbA1c%就会下降,即使这一时间平均血液葡萄糖水平可能是升高的。
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可能是溶血性贫血或其他溶血性疾病、镰状细胞特征、妊娠、最近显著的血液丧失或慢性血液丧失等。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种血红蛋白和葡萄糖发生糖基化反应形成的产物。
它是评估糖尿病控制程度的重要指标,也可以用于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内的人群的糖代谢状态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寿命为约120天,而糖化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的寿命大约为6-8周。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临床上将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与血浆葡萄糖浓度相关,利用其计算平均血糖浓度,可以更好地评估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而不受到短期波动的影响。
其次,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浓度高于或等于6.5%可以作为糖尿病的一个诊断标准。
与血浆葡萄糖浓度相比,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因此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还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旦诊断出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以评估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处于正常范围内,说明治疗效果良好;反之,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偏高,说明糖尿病控制不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还可以帮助判断糖尿病患者的风险及预后。
高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意味着血糖控制不良,长期暴露于高血糖水平会导致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等。
因此,通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及时评估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风险,并为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在糖尿病的临床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用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评估和预后判断。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ppt参考课件

HbA1c检测注意事项
(1)糖化血红蛋白可作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但不能取代糖耐量试验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2)对昏迷病人的鉴别:在脑血管急症时,由于应激反 应可使血糖增高,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正常。若糖化血红 蛋白增高预示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
(3)糖化血红蛋白很高的患者要警惕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人口最多的国家!
2024/3/9
4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人类血液中葡萄糖 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的非酶促的稳定糖 基化产物。是不可逆反应,其量与血糖浓度成 正相关,其中以HBA1c为主。红细胞在血循环 中的寿命为120天,所以可以观测到之前120 天的平均血糖水平。
餐后血糖11.1 mmol/l ( ≥200mg/dl )。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 ( 126mg/dl )或
餐后血糖11.1 mmol/l ( 200mg/dl )者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 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 ( 126mg/dl )或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 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
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
不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 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的干 扰,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 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 水平。
2024/3/9
7
国内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
(一)确诊为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 ( 126mg/dl )或
的空腹高血糖,还要控制负荷状态的餐后高血糖, 这两个血糖都控制好了,糖化血红蛋白才能降到 理想水平,进而延缓和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 因此,普及糖尿病知识,更新治疗理念,监测并保持糖化 血红蛋白达标,更早、更合理地使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 对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目前临床提 倡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方法:尽早药物治疗、 尽早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 案调整后,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 达到目标后也应每年至少检查2次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2014.1.6 刘萌萌
最新资讯
• 2000年时预计2025年糖尿病患者达3亿,可在2008年时全 球糖尿病患者已达2.45亿 •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中国DM发病率为9.7%, 几乎十个人中有一个人是糖尿病患者(2010年) • 美国于2009年6月开始,已将A1c作为DM诊断标准。 • ……
A1c的局限性
• A1c也不是万能的,如下情况需用替代方法:
– – – – – 任何溶血性疾病 一些血红蛋白变异性疾病 Hb可能被修饰的疾病(如尿毒症) 特殊人群:老年人(比年轻人高)或孕妇 不同种群人类(黑人A1c比白人高)
• 这也需要在临床上广泛推广A1c需要更充分的临床数 据,且要求不宜用A1c诊断DM的患者改用传统的诊断 方法。
HbA1c的形成过程
A1c的命名由来
HbA1c概念
HbA( α 2 β 2)
HbA0 HbA1a、b HbA1 HbA1c
(4.5%~6.5%)
Α、ξ(16) + ε、β、γ、δ (11)
Hb
HbF ( α 2 γ 2)
HbA2( α 2 δ 2 )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有何差别?
• 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 萄糖。 • 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 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和治疗监测的“金标准”。 • 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 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糖化血红蛋 白仪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 • 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 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 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种可以反映血糖平均水平的指标,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了解体内血糖控制的情况,并评估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于疑似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也有一定的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通常通过血液检测进行,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而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的时间通常为3个月,因为血红蛋白的寿命为120天左右,而血糖的变化会影响其糖化水平,因此可以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了解患者近3个月内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通常为4%~6%,其中4%对应着正常人群的平均血糖水平,而6%以上则表示患者的血糖控制较差。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与发生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的风险程度有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也越高。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低,患者的血糖控制越好,治疗效果也越好。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还可以用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说明患者体内长期存在高血糖的情况,因此可以提醒医生进一步进行糖尿病的确诊。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种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后形成的化合物,其浓度可以反映血糖平均水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1. 血清法检测血清法是一种最常用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
它通过收集患者的静脉全血样本,离心分离,提取血清,然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等技术来测定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
离心法是一种直接测定全血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
它不需要提取血清,因此操作简便,且结果稳定可靠。
通过离心测定仪器和相关试剂,可以直接将全血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检测。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高度精准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测定不同类型的糖化血红蛋白,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成分。
HPLC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1. 诊断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大于6.5%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其优点在于不受饮食和运动等因素影响,可以反映患者血糖稳定水平。
2. 稳定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患者的饮食和运动,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预测并发症风险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和神经受损,加速衰老。
通过定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帮助医生预测并发症的风险,并进行定期随访和治疗。
4. 监测治疗效果5. 指导个性化治疗不同人群对糖尿病的治疗反应不同,因此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化血红蛋白特性与临床关系示意图
HbA1a (数量很少,占总血红蛋白的4—6%)
血红蛋白Hb HbA 97% HbA1b 糖 HbA1a 其中HbA1c占80%
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HbA1b
HbA2 2.5% HbA1c 血
红
HbF 0.5%
蛋
白(HbA1c)
合成过程缓慢连续进行、
葡萄糖
直到细胞衰老;合成产
物不可逆,只进不出。
合成速率和总量
与3个月前葡萄糖
浓度成正比
溶血性贫血RBC寿命 RBC
缩短HbA1c
HbA1c值不受当时
血糖浓度的影响
(120×24):1 的关系
控制糖尿病后HbA1c下降速
度要比血糖、尿糖晚3-4周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1)
HbA1c检测近年在方法学上也有很大发展,例如自动高压液相色谱法、亲和层析法、 动生化分析免疫试剂法和快速床旁检测法等,具有方便快速的特点。现简要介绍M 2000原理如下: 非糖化血红蛋白带正电荷,糖化血红蛋白几乎不带电。MQ-2000根 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化血红蛋白带电量不同,采用弱酸性阳离子交换色谱层析法将两种 红蛋白进行分离. 1.标本要求: 静脉抽取病人全血,采血量为2ML,任意时刻,无空腹要求,可以餐前或餐后抽血。建议真 采血,抗凝剂与血常规的一致,为EDTA类型,建议用EDTA-K2. 病人样本建议及时检测,在4℃环境下,能保存48小时。
糖化血红蛋白的特性(3)
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比例高 低的决定因素
取决于血糖浓度、血 糖与血红蛋白的接触时间和 红细胞的存活时间;血糖浓 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 HbA1c的比例就越大。
糖化血红蛋白的特性(4)
HbA1c 为 什 么 能 反 映 1 - 2 个 月 内血糖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分HbA1a、 HbA1b 和 HbA1c , 因 后 者 占 总 量的80%,基本代表了糖化 血红蛋白的总体水平。HbA1c 在红细胞内合成是连续不可 逆的进行。红细胞平均寿命 为120天左右,在红细胞死亡
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现 和预防;临床研究显示: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 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HbA1c 水平密切相关,并发现HbA1c<7 %时,糖尿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 危险性很小,而一旦HbA1c﹥7% 时,则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 显著增高。
沟通与协作→发展才是硬道理
HbA1c的临床意义(3)
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危险性(1)
美国DCCT研究组Tanaka等对几千名糖尿病患 者6-9年研究结果证实了HbA1c平均水平与糖 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数据显示:HbA1c未超 出参考值上限1%(即7%),患者不会出现糖 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性肾病。如果超出上限1 -2个百分点,出现合并症,略有上升,超过2 %,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就大大增加。
HbA1c的临床意义(6)
怀孕期间HbA1c是反映糖尿病控制 的一个特别有用的指标
怀孕期间血糖控制对母婴 健康极为重要。糖尿病患者怀 孕期间母亲的高血糖与胎儿的 发病率、死亡率上升都有关。 保持严格的血糖控制,尤其是 在胚胎发生的头3个月,母亲 HbA1c结果对健康胎儿的孕育极
HbA1c的临床意义(7)
影响HbA1c形成的因素
在DM患者中,HbA1c水平与血液循环中的 葡萄糖水平有关。平均血浆或血清葡萄糖浓 度是HbA1c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基础研究 显示下,在4℃的条件下,红细胞和葡萄糖 孵育时可发现葡萄糖浓度与HbA1c的形成之 间存在线性关系;而在37 ℃的生理条件下, 红细胞HbA和葡萄糖的非酶促糖化反应除受 葡萄糖浓度影响外,还受氧张力和红细胞内 2,3-DPG水平影响。此外,氢离子、氯化 物等也可影响红细胞Hb的糖化过程。但在这 些影响HbA1c形成的诸多因素中,血浆葡萄 糖浓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决定HbA1c的形成, 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其 临床意义
西安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赵雅
糖尿病概述(1)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现已接近5%。200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 人数已达2.46亿,预计2025年将增加55%达3.8亿。传统的诊断以空腹血糖 (FPG)和糖耐量(OGTT)作为参考指标。但是血糖测定只能反映被测者 当时血糖水平,受病人身体状况、饮食、用药情况、抽血时间等多种因素影 响,波动较大。不能反映病人较长时间范围内的血糖情况。
3.操作步骤: 开机→装载试剂→执行定标∕输入校正值→执行
质控→输入样本ID→加载标本→报告。
糖化血红蛋白参考值
性能参数:
线性范围:HbAlc的线性范围4%-18%。
参考范围: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其 临床意义
HbAlc的线性范围 4%-6.5%
准确性:
质控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在质控品范围内
重复性:CV≤3.0%
糖化血红蛋白的特性(1)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GHb)是 血液中葡萄糖分子和血红蛋白A 组分的某些特殊部位,在红细 胞内经缓慢而不可逆非酶促反 应,最后形成HbA1c酮胺化合物,
称为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的特性(2)
HbA1c是一个宏观控制指标。在过去的20多年中已 成为评价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和糖尿 病管理的基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大糖尿病临床 研究,美国I型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DCCT) 和英国II型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关系研究(UKPDS) 均把HbA1c作为糖尿病控制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且都充分肯定了强化治疗在预防血管并发症发生、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HbA1c的临床意义(2)
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诊断(2)
Yoshihiko等联合使用HbA1c和FPG联合对109 例病人进行检查,根据HbA1c结果筛选出18例 FPG结果正常的糖尿病人,以此证明HbA1c可 以替代OGTT对糖尿病的筛选。而且HbA1c较 OGTT操作更简单方便,更适合于糖尿病的诊 断。其主要原因就在于HbA1c可反映前几个月 来的血糖整体水平而不是某一时刻的浓度,较 少受到干扰有更好的敏感性。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2)
2.校准品和校准: a) 标准:可使用厂方配套的1、2号定标品。也 可以使用每盒试剂出厂时附有的O值和F值,在更 换试剂时按仪器提示输入,不同批号试剂不能混 用,使用同一批号试剂时可不用更改O、F值。 b) 质控:可以使用厂方配套的1、2号质控品, 分别为正常值和异常值质控。
糖尿病概述 (2)
Abraham等于1978年首次报导了 采 用 微 小 柱 法 检 测 HbA1c 以 来 , 美 国国家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调查 (DCCT),经历时9年的调查,公布 确 认 了 测 定 HbA1c 是 对 糖 代 谢 的 控 制程度和血糖水平长期控制的有效方 法。理应成为实验室的一项重要指标。 因 此 近 年 HbA1c 的 检 测 , 受 到 了 关 注 , 以 下 对 糖 化 血 红 蛋 白 ( HbA1c ) 基础和临床作简要的讨论。
HbA1c的临床意义(3)
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危险性(2)
Wisconsin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 学研究表明:HbA1c每增加1%,可导致视网膜 病变增加70%,尿蛋白增加20%。冠心病增加 10%。调查结果显示:高血糖对微血管并发症 的危险性要大于心血管疾病。英国流行病学调 查:对冠心病作用认为LDL-C是最重要的危险 因子,其次是HbA1c .
其 它:
仪器在分析前会对样品进行自动混匀
HbA1c的临床意义(1)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糖尿病的诊断, 二是有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现和预
防,降低并发症的危险性。
HbA1c的临床意义(2)
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诊断(1) 大多数血糖高于正常的糖尿病患
者,其HbA1c增高;对空腹血糖正 常 而 耐 量 下 降 的 病 人 HbA1c 也 可 增 高。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建立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日本糖 尿病协会(JDS)也修改了标准,大 部 分 内 容 与 ADA 相 符 。 在 JDS 标 准 中,可以使用HbA1c≥6.5%作为糖尿
HbA1c的临床意义(4)
用于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诊断
各种应激如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意外可使血糖 升高,但这种高血糖、HbA1c不一定升高, 若为糖尿病、HbA1c则升高。两者的鉴别对 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HbA1c的临床意义(5)
糖尿病长期血糖的监测:
观察饮食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特别是怀疑口服药物失效而不得 不用胰岛素治疗时HbA1c有较高价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