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诗 的 形 式 和 风 格
唐宋时期的山水诗风格对比

唐宋时期的山水诗风格对比这两个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两个时期之一,各自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山水诗,然而风格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比较唐宋时期的山水诗,从内容、艺术手法、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两个时期的山水诗。
1. 引言山水诗是中国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唐宋时期,山水诗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宋时期的山水诗延续了古代山水诗的传统,但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唐代的山水诗追求壮丽、豪放,而宋代的山水诗则注重细腻、含蓄。
在风格上,唐代山水诗更为奔放豪情,宋代山水诗则更加婉约秀丽。
然而,虽然唐宋时期的山水诗有着不同的风格,但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2. 唐代山水诗的风格唐代的山水诗创作在唐玄宗时达到了高潮,唐代山水诗探索了寻找人与自然之间的共鸣,表达人类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2.1 热爱自然在唐代的山水诗中,诗人们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深沉热爱。
他们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赞叹之情。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云千载空悠悠",就表达了诗人对云雾变化无穷的景色的赞美。
2.2 豪放壮丽唐代的山水诗风格豪放壮丽,强调写景的雄伟与壮丽。
诗人们通过大量使用雄伟、壮丽的词语来描绘山水的威严,例如"高山流水触复触,千里蓝波泷复泷",体现了山水的壮丽与壮观。
2.3 表达情感唐代的山水诗不仅仅是描绘自然的景色,还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感。
诗人们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使得作品更富有情感色彩。
3. 宋代山水诗的风格宋代的山水诗相对唐代来说,更加注重细腻、含蓄,强调感官,追求意境的深远和内在的美。
3.1 细腻婉约宋代的山水诗注重细节的描绘,通过描写细腻的自然景色和微妙的情感,营造出一种婉约、柔美的意境。
例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通过对人与自然相比的写照,表达了人事物更替,而大自然仍然不变的思考。
唐代的诗歌风格特点

唐代的诗歌风格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之一,其诗歌更是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其诗歌以多样的体裁、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
唐代诗歌以清新自然、豪情壮志、宛转雅致、典雅雄浑等多样化的风格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蜚声中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洛阳为唐代开启了诗歌繁盛的时期,而王勃创作的《滕王阁序》则是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对后人的诗歌意象和诗歌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统治者崇尚文化、重视诗歌,使得唐代诗歌风格逐渐成熟,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以自由随意为主的风格唐代诗歌不局限于固定的题材、体裁和形式。
它不受传统文学规范和体制的限制,创新性地发展了律诗和绝句的格律体裁,同时提出“诗言志”、“诗言情”等新诗歌理念,使诗歌具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唐代诗歌以“一字千金”为创作原则,强调语言的简练、精悍和朴实,以形式丰富、含义深刻而著名,展现了其自由随意的特点。
二、以浪漫抒情为主的风文唐代诗歌通常以浪漫抒情为主要特点。
唐诗以情感传达为目标,表现出作者对世间一切追求及对人生深刻地认识和感悟。
唐诗的主题围绕着喜怒哀乐、风景人物等方面展开,从而拉近诗歌与常人的距离,并造就了唐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魅力。
三、以清新脱俗为主的审美取向唐代诗歌可谓以风景人物为主要表现目标,以栩栩如生地描绘风景和人物的美丽或危险,使整篇诗歌鲜活而真切。
同时诗人注重感性表达,吸取鲜明的美学特征、新颖的彩色和真切的情感,使作品具有清新脱俗之美、层次丰富之美和充满热情之美。
因此,唐代的诗歌被誉为“雅俗共赏,兼收并蓄的艺术品”。
四、以雄浑豪放为主的表现方式唐代诗歌创作散见诗人面对严峻的现实和压力而呈现出的豪迈和不屈精神。
唐代的诗歌既创造性地吸纳了悠久的文学传统,同时也融合了世俗的情感和亲身的体验,使其在表现形式上卓然独立。
其诗歌既恢宏壮丽,又透着激情澎湃,更有使人心肺悸动的雄浑风格,成为唐代诗歌的显著特点之一。
综上,唐代诗歌风格特点博大精深且影响深远。
唐代诗歌形式的演变及其风格特点

唐代诗歌形式的演变及其风格特点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被誉为“诗歌之魂、古典之巅”。
诗人们在这个时期创造出了极富个性的作品,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唐代诗歌的形式演变和风格特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唐代诗歌形式演变唐代诗歌形式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 初唐五言初唐五言诗是指唐初五律之外的五言诗。
这个时期的诗歌多处于酒宴、游玩和山水游览等场合,而诗歌题材并不限于这些,也有感慨人生、惆怅时事的作品。
初唐五言的特点主要是明快简洁,语言流畅,取材广泛,以“清新、拟古”为主要特点。
2. 先唐七言先唐七言诗是指唐代初期七言诗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七言诗成为了唐代诗歌的主流形式,特点主要是情感真挚,表达深沉,多写爱情、离别和怀古等题材。
3. 唐中八股唐中八股是指唐代中期的八股诗歌,主要取材于“史论辞赋”等古文体例。
这一时期的诗歌形式比较规范化,因为史论辞赋具有明确的文体和格式要求,因此也成为了诗歌的一种教科书式的写作方法。
4. 晚唐绝句晚唐绝句是指唐代晚期四行诗的主要形式。
诗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语言结构的严谨性都超过了以往阶段。
晚唐绝句拥有鲜明的个性,它有着舒缓明朗的节奏,对语言形式和意境表现的要求较高,成为晚唐诗歌的代表。
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取决于不同的文体,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高超的艺术性唐代诗歌追求完美的艺术形式,力求在措辞上精挑细选,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2.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唐代诗人既注重感性的表达,在情感和形式上倾注了深情款款的风采,同时又注重理智的展示,在文学上极富思辨。
这种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形成了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
3. 内容丰富唐代诗歌的内容包括了人生、爱情、自然、历史、政治和哲学等方面,这些内容都得到了对称的表达,唤起了广泛的共鸣,达到了优美的创作意境。
4. 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唐代诗歌的语言、思想和形式上都具有多样性,既有自然派,又有拟古派,既有感性的多情派,又有理性的思辨派等多重文学风格的表现。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唐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因其文化繁荣、士族阶层强大以及社会富足而备受赞誉。
在唐代的文学中,诗歌尤为重要,而李白和杜甫则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
他们在自己的时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之后的诗歌史上被广泛传颂。
本篇文章将从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李白的诗歌风格和特点李白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其诗歌风格非常奔放自由、豪放淋漓、清新洒脱,他笔下的自然万物和个人情感常常充满激情、热烈和豪迈。
他的诗歌中冲破了旧有的诗歌创作模式,不拘泥于朴实、慷慨的写作风格,而是从自己的情感出发,以独特的表现手法来展示个性化的诗歌形态。
李白的诗歌中特别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以期高度地表现诗人的感情,表达出诗人的生命力和生命热情,在李白的诗歌中,自然与人格彼此交流,形成了一种生命与情感融合的意象,使他的诗歌看起来就像一篇篇沸腾的怒潮。
李白的诗歌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诗句优美流畅、活跃生动,常常以意象和意境来展示出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将进酒》一首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其诗句简洁明快,句子间旋律各自迸发出强烈的感情和力量,能够让读者深刻领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和情理思考。
李白的诗歌风格也体现了一种新时代的特征,他的笔触充满了对生命、爱情、梦想的热爱,唤起了当时普通民众强烈的生命感和独立精神,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
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相对于李白的奔放,杜甫的诗则更为深沉和细腻,更注重用文学手法来展示社会问题、历史背景和人性的深刻内涵。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能够呈现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政治、历史、自然和人性问题。
从诗歌的角度来看,杜甫的诗歌内容与李白十分不同。
杜甫的诗歌不是只展示自然风景和个人情感,而是采用了宏观抒情、铺陈叙述、讽刺批评、呈现社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写作。
在杜甫的诗歌中,人物的塑造和人性问题的表现是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手法。
唐宋时期诗歌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唐宋时期诗歌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唐宋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成为了中国诗歌文化的典范。
唐代的诗歌形式丰富多样,风格朴素自然,宋代则更加注重情感的丰富性,文字的留白和意境的深远。
在唐宋时期的诗歌中,文化内涵深厚,表现了当时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状态。
本文将从唐宋时期诗歌的风格和文化内涵两方面,来探究中国诗歌的历史风貌。
一、唐代诗歌的风格与特征唐代以其沉淀了千年的汉唐文化为基础,创造出了丰富而精美的诗歌文化。
在唐代诗歌中,除了汉魏六朝诗歌文化的影响外,还受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庐山谷中的玉屏风和花间集等诗集的创作,推动了唐代诗歌的鼎盛。
唐代诗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朴素清新,形象生动唐代诗人常常运用的是生动自然的语言,表现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状况。
例如王之涣“登高”中的开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清新朴素的语言,让读者马上想到山间的秋景,体现了唐代诗歌作品的视觉意象的重要性。
2. 技巧高超,艺术感强烈唐代的诗词创作是非常尊重艺术技巧的过程,注重表现诗人对于自然、生命和历史情感的感受。
唐代诗歌中的头韵、夹层、句式、修辞等都被诗人运用自如,包括了多种技巧和艺术手法,构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
例如杜甫《春望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句诗言简意赅,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的悲痛和困惑之情。
3. 情感丰富,抒情感性唐代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涵义,诗人们通过语言、形象的表达,塑造了自己的情感状况。
这些情感涵盖了生命、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使得唐代诗歌成为了具有深刻感性和生命体验的艺术作品。
唐朝诗人韩愈的《洛阳女儿行》:“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傍花难语。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现实的痛感和对于命运的向往与无奈。
二、宋代诗歌的风格与特征在唐代的承续和发展下,宋代诗歌更加注重情感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宋代的诗歌创作具有更多的唯美因素,追求艺术风格的深刻和意境的玄妙。
试论唐诗与宋诗风格及形式特征的差异

试论唐诗与宋诗风格及形式特征的差异诗歌发展本是一脉相承的。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经由重情到重理。
唐诗、宋诗正是最璀璨的两颗明星。
他们风格特异、各有千秋,千百年来激回响。
唐宋诗风格的特色,正如《诗词散论·宋诗》中所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下面就是我对唐宋诗风格及其差异的二三浅见。
(一)唐诗主情韵,宋诗主理趣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为例。
同样是游庐山,李白重情韵,苏轼重理趣, 格调韵味完全不同。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样写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诗情辞华美,兼具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
而苏轼的《题西林壁》是这样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全诗既没有引人入胜的景致描写,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感情抒发,而是洋溢着一种理性思维的气息。
深刻阐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来告诉读者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由此可见,宋代诗人多喜说理、善议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层意蕴,从而给人们以新的启迪。
宋代诗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使宋诗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洋溢着理性的光辉。
而唐诗则善于言情,激情澎湃,直抒胸臆,极富浪漫色彩。
唐不论山水诗、送别诗、怀古诗、爱情诗都情韵丰华,深深地打动着读者。
(二)唐诗蕴藉含蓄,宋诗深析透辟同样是说理,唐宋诗也有很大区别。
唐诗中也有富于理趣的诗,像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人虽然只是叙事写景,但新雨松林、山风秋月、鸣琴一曲,均可悟道。
最后以不答作答,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寓理于景,意馀于词,这是唐诗言理的特色。
而宋代诗人多善于思考,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层意蕴,从而给人们以新的启迪,因此宋代的“理趣诗”不胜枚举。
唐宋诗歌的风格与特点

唐宋诗歌的风格与特点唐宋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诗歌史上高峰之一,其风格与特点独具一格,深深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唐宋诗歌的风格与特点,分别是审美意境、语言表现、题材文化、形式结构。
一、审美意境唐宋诗歌的审美意境强调内涵、情感,讲究意蕴和意象之美。
唐代诗歌以豪迈、奔放的气势和雄浑、恢弘的审美意境为主,表现了壮志豪情、激烈感情和豪迈的精神风貌。
而宋代则更多地体现文人雅士的婉约、含蓄和细腻,注重意境的微妙表达和写意的雅致。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即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篇,描述了自然的壮美景象,但又注重人的情感表达:“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在这里,王之涣以自己的身份情感渲染了整个作品,表达了登高远望的喜悦和胸襟开阔的感受。
二、语言表现唐宋诗歌的语言表现力丰富,意蕴深刻,独具一格。
唐代的诗歌语言豪放、雄浑,音律韵味浓郁,语言表达鲜明有力。
宋代的诗歌则更加细腻、含蓄,把握了“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发挥了语言表达的细微之处。
例如唐代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此诗通篇气势磅礴,形象鲜明,以风雪山林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心中豪情壮志,语言的美感也得以体现。
再比如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此诗旨在表达对历史名人的景仰,以流水流年为比喻,语言中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敬仰。
三、题材文化唐宋诗歌的题材文化广泛,从自然景物到人类情感,从历史名人到政治军事,皆有涵盖。
唐代诗人更倾向于写叙事诗和哲理诗,以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哲理为主,写作指向更广泛;而宋代则更多地关注欲望和感情的表达,喜好诗歌抒情,涉及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等领域,成为文人雅士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
例如唐代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唐代的诗词理论与文学风格

唐代的诗词理论与文学风格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期,其诗词理论和文学风格至今仍然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唐代古诗词不仅语言精妙、典雅优美,更蕴含深刻的文学思想,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文将从唐代的诗词理论和文学风格两方面来探讨唐代古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一、唐代的诗词理论1.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唐代的诗词理论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原则。
唐代古人认为,一首好的诗词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和感情,还要在形式方面有独特的表现力。
这种表现力并不是单纯的花哨,而是一种包含着情感和意境的表达方式。
唐代的古诗词常常通过富有意象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使读者更易于领会诗人所想所感。
2. “格”与“意”的平衡唐代的古诗词注重“格”与“意”的平衡,即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既注重技巧的使用,也注重思想的表达。
在古代诗词中,“格”是指诗词的音律、韵律、词语的组织和语言形式的美。
而“意”则是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内容。
唐代的古诗词常常通过艺术性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情感与思想,是“形与神”的完美融合。
这种平衡的追求,成为唐代古诗词语言风格又一重要特征。
3. 追求自然真实的格律唐代的诗词理论中强调要追求自然真实的格律,即要用符合自然语言习惯的语言,把情感和思想表达得尽量真实自然。
唐代诗人往往会在诗句中用自然景色,描绘出自然的美和生命的活力,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挚爱。
二、唐代的文学风格1. 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强烈唐代古诗词常常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特别是在措辞和寓意的选取上,尤其突出。
唐代的古诗词语言优美、形象易懂、抒情深沉,以及诗句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思想使诗词不仅具有文学意义,更有社会、历史、哲学等多元价值。
无论是音律和韵律的措辞,还是诗人对自然、生命、爱情等话题的表达和思考,都表现出较强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2. “别样的美”唐代古诗词被认为是一种“别样的美”,它不同于流行的旋律和时尚的风格,更不同于寻常的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
主讲:灵武市第一小学曾前英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
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
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全唐诗》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凡二千五百二十九人”,后人多从其说。
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唐诗的派别:
1、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
特点: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代表作: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浩然:《过故人庄》2、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
特点: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作:高适:《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诗派:代表人物李白。
特点: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作: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4、现实诗派:代表人物杜甫。
特点: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
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三吏》、《三别》、《兵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