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毒理学试题(四)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考试《药物毒理学》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考试《药物毒理学》答案一、单选题1.药物(毒物)在组织储存的常见部位有:()[A题目]血浆蛋白结合[B题目]在肝和肾组织储存[C题目]在脂肪组织储存[D题目]在骨骼组织中储存[E题目]以上全部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E2.通过干扰叶酸代谢而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药物为:()[A题目]甲氨蝶呤[B题目]苯妥英钠[C题目]去氧苯比妥[D题目]避孕药[E题目]甲巯咪唑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A3.下列药物中,最常见的能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为:()[A题目]非甾体抗炎药[B题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题目]四环素[D题目]氨基糖苷类抗生素[E题目]利福平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D4.关于药物引起肾脏毒性作用的机制,不包括:()[A题目]产生活性中间代谢产物[B题目]细胞死亡[C题目]离子平衡[D题目]影响细胞内钙稳态[E题目]抗原抗体反应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C5.关于肺源性肺出血,描述错误的是:()[A题目]咯血是肺出血主要的临床表现[B题目]同时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可见出血,如胃出血、血尿等[C题目]抗凝血药还可并发胸膜出血,属于自发性胸膜出血[D题目]抗凝血药如肝素、枸橼酸钠可引起血液系统凝血异常而导致肺出血[E题目]奎尼丁可通过变态反应机制引起血小板减少,也可引起血痰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C6.多柔比星引起周围神经节细胞选择性损伤的机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题目]抑制DNA转录[B题目]影响DNA回旋酶[C题目]影响拓扑异构酶[D题目]抑制mRNA翻译[E题目]嵌入双链DNA中,影响DNA功能,阻止DNA复制和RNA转录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E7.有关有机磷酸酯引起的轴索病,描述错误的是:()[A题目]有机磷酸酯脂溶性强,可进入神经系统[B题目]有机磷酸酯是一类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C题目]有机磷酸酯类可使体内生物大分子物质烷基化和磷酸化,从而导致迟发性神经毒性[D题目]病变必须沿细胞体发展到轴索,出现轴索变性[E题目]轴索变性在急性接触有机磷酸酯后并不立即发生,而是在7~10日后才发生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D8.关于氨基苷类抗生素具有前庭毒性和耳蜗毒性,描述错误的是:()[A题目]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对耳蜗的毒性大于对前庭的毒性[B题目]庆大霉素对耳蜗毒性小于前庭毒性[C题目]氨基苷类抗生素耳毒性发生机制并不完全清楚[D题目]耳毒性发生机制可能由于内耳淋巴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内耳毛细胞膜上钠钾离子泵发生障碍,最终使毛细胞受损[E题目]耳毒性发生机制可能由于内耳淋巴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内耳毛细胞膜上钙泵发生障碍,最终使毛细胞受损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E9.可引起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不包括:()[A题目]洋地黄[B题目]二甲麦角新碱[C题目]吩噻嗪[D题目]吲哚美辛[E题目]长春新碱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A10.突然停用以下哪种药物可引起药源性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 [A题目]氯丙嗪[B题目]胺碘酮[C题目]锂剂[D题目]糖皮质激素[E题目]吗啡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D11.药物引起晶状体病变的原因不包括:()[A题目]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B题目]使晶状体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改变[C题目]使谷胱甘肽含量减少[D题目]使维生素C含量减少[E题目]上皮水肿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E12.发育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题目]药物对精子的损害[B题目]药物对精子生成过程的损害[C题目]药物对胎仔发育的损害[D题目]药物对卵细胞的损害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C13.关于基因突变的碱基置换,下述各项描述错误的是:()[A题目]NA的嘌呤换成另一嘌呤,称为转换[B题目]NA的嘌呤换成另一嘧啶,称为颠换[C题目]NA的嘧啶换成另一嘌呤,称为转换[D题目]DNA的嘧啶换成另一嘧啶,称为转换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D14.与药物依赖机制没有密切关系的脑区是:()[A题目]海马[B题目]杏仁[C题目]橄榄核[D题目]伏核[E题目]腹侧背盖区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C15.能与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作用的药物是:()[A题目]可乐定[B题目]福康片[C题目]洛非西定[D题目]美沙酮[E题目]灵益胶囊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D16.3个月以上的长期毒性实验,每周可给药的次数是:()[A题目]4[B题目]5[C题目]6[D题目]7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C17.过敏反应是药物分子本身为过敏原,进入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哪种抗体?()[A题目]IgE[B题目]IgM[C题目]IgG[D题目]CD4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A18.血管刺激性实验镜下观察,见家兔耳缘静脉及2/3耳壳的静脉坏死或栓塞;2/3耳壳出现水肿、纤维蛋白沉淀、出血或炎性浸润,这属于组织病理学的级数是:()[A题目]4级[B题目]3级[C题目]2级[D题目]1级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A19.溶血实验制备的红细胞悬液浓度为:()[A题目]0.9%[B题目]2%[C题目]4%[D题目]10%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B20.常见的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是:()[A题目]关木通、广防己[B题目]川木通、广防己[C题目]关木通、粉防己[D题目]川木通、粉防己[E题目]关木通、汉防己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A填空题21.光敏性皮炎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反应,另一种是()反应。
2024年12月《药物毒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

2024年12月《药物毒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药物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药物的毒性作用机制B. 药物的药效学C. 药物的毒性评价D. 药物的安全用药指导答案:B2. 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毒性效应属于急性毒性?A. 肝脏损伤B. 肾脏损伤C. 癫痫发作D. 肺纤维化答案:C3.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典型的致癌药物?A. 阿斯匹林B. 非那西丁C. 苯D. 青霉素答案:C4. 哪项不属于药物毒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动物模型B. 体外试验C. 临床观察D. 统计分析答案:D5. 以下哪种药物可能导致胎儿畸形?A. 铅B. 砷C. 阿司匹林D. 镇静剂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药物毒理学的研究目的是确保药物在人体使用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安全性、有效性7. 在毒理学研究中,__________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不同途径给予动物不同剂量的受试物,观察其对动物产生毒性反应的试验。
答案:毒性试验8. 根据毒性作用的性质,药物毒理学将毒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特殊毒性9. 药物的致癌性是指药物能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肿瘤、癌前病变、良性肿瘤10. 在毒理学研究中,__________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或反复给予动物受试物,观察其对动物产生毒性反应的试验。
答案:慢性毒性试验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药物毒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案:药物毒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药物在体内产生毒性作用的生物学机制。
(2)药物的毒性评价:通过实验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评估药物的急性、慢性和特殊毒性。
(3)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评估药物在人体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 C毒素D.毒物 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理学E.职业毒理学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E.家犬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基因启动区域B.转录因子C.转录前复合物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D.炎症E.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药物毒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网教/成教) 专业:药学 20 年12月课程名称【编号】:药物毒理学【1176】 A卷大作业满分:100分一、论述题(第1小题为必作题,第2~7小题选作3题)1、试述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研究的内容。
(40分)2、为何现有药物毒理学评价手段尚不能完全排除新药进入临床时的风险?(20分)3、试述新药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20分)答:(1)了解新药急性毒性的强弱:新药研究早期主要用治疗指数来衡量候选化合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至少大于10,才有进一步作其它新药临床前研究的价值。
(2)为长期毒性和特殊毒性试验的剂量设置提供依据:一般而言,长期毒性和特殊毒性试验的高剂量,都是根据急性毒性资料为依据而设置的。
由于长期毒性试验剂量设计中,有价值的是最低无毒剂量,因此参考急性毒性试验动物出现中毒症状的缓急、持续时间的长短作全面考虑很有价值。
(3)获取新药毒性反应信息:在新药临床前急性毒性试验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毒理学信息,如毒性反应症状、靶器官致死原因等,就可以为该药物进一步安全性和临床上尽早识别和处理人体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4)其它:新药研制过程中,工艺路线尚未定型时,对产品除了理化性质分析外,还可通过LD50值的比较,观察生物效应的显著差异,以明确试验产品的质量。
此外,复方制剂新药研究时,用以判断配伍后与单药应用的毒性大小。
4、试述微核试验的原理及首选细胞。
(20分)5、从药物毒理学角度论述药物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0分)答:(1)碳氧血红蛋白的形成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与Hb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CO与Hb的亲和力要比O2与Hb的亲和力大300倍;而且在碳氧血红蛋白存在时,又能阻碍氧合血红蛋白的离解,加深组织缺氧。
高浓度的CO还可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二价铁结合,使细胞呼吸受到抑制,所以CO对全身组织均有毒性作用,可导致贫血性组织缺氧。
(2)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 Hb中的铁离子可发生化学氧化,失去一个电子从二价变为三价,结果血红素的颜色从绿棕色变为黑色,这种带三价铁的Hb称为高铁血红蛋白(MetHb)。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 (4)

C. 精神依赖
D. 心理依赖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5. 通过干扰叶酸代谢而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药物为:()
A. 甲氨蝶呤
B. 苯妥英钠
C. 去氧苯比妥
D. 避孕药
E. 甲巯咪唑
正确答案:A
6. 关于肾脏毒性作用机制中细胞死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3)明确重复用药对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4)明确是原形药物还是某种特定代谢产物引起的毒性反应;
(5)明确动物毒性剂量和临床剂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4. 药物致遗传突变的类型有哪些?
参考答案:按照其表现型划分有:形态突变型、营养缺陷型、抗性突变型、致死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产量突变型
5. 一般长期毒性实验为3个月的受试药物,大鼠的高剂量选择临床剂量的倍,中剂量用倍,低剂量用倍。
试题满分:3 分
答: 50—100 30—50 10—20
第 1 空、 满分:1 分
第 2 空、 满分:1 分
第 3 空、 满分:1 分
6. 急性毒性实验常用实验方法有、半数致死剂量法、、上下法、累积剂量设计法、。
A. 2%红细胞悬液
B. 受试药物
C. 生理盐水
D. 蒸馏水
正确答案:D
16. 药物(毒物)在组织储存的常见部位有:()
A. 血浆蛋白结合
B. 在肝和肾组织储存
C. 在脂肪组织储存
D. 在骨骼组织中储存
E. 以上全部
正确答案:E
17. 胺碘酮引起药源性甲状腺疾病的机制不包括:()
D. 口服避孕药可致肺血管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凝固性增高而促进血栓形成
(完整版)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 C毒素D.毒物 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理学E.职业毒理学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E.家犬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基因启动区域B.转录因子C.转录前复合物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D.炎症E.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 C毒素D.毒物 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理学E.职业毒理学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E.家犬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基因启动区域B.转录因子C.转录前复合物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D.炎症E.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药物毒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52428)一、名词解释1.突变: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间接致癌物:4.药物毒理学:5.特异质反应:6.促癌剂:7.直接致癌物:8.轴突病:9.机制毒理学:10.肝硬化:11.基因突变:12.脂肪肝:13.发育毒性:14.母体毒性:15.血脑屏障:二、单选题1.药物与毒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剂量B.给药途径C.剂型D.用药对象2.药物的急性毒性主要损害()。
A. 呼吸系统B. 肝脏C.肾脏D.骨髓3.关于胎盘屏障描述错误的是()。
A. 通透性与一般毛细血管相似B. 几乎所有药物均能穿过胎盘屏障C.对于母体与胎儿之间的营养交换有重要意义D.在保护胎儿方面几乎无效4.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药物的毒性反应()。
A.长期用药B.过量用药C.正常用药D.肝肾受损时未调整药物剂量5.药物的毒性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
A.终毒物在靶部位的浓度B.终毒物在血液中的浓度C.原型药物在靶部位的浓度D.原型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6.关于肝药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专一性高B. 活性有限C.个体差异大D.可被诱导或抑制7. 关于药物的变态反应描述错误的是()。
A. 与免疫系统有关B. 与药物的固有药理效应不同C. 与用药剂量有关D. 使药物的特异拮抗剂不能缓解8. 毒物从机体的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A.肝脏B.肾脏C.肺脏D. 皮肤9.急性毒作用带为()。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D.最小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10. 体内对药物进行生物转化的酶主要是()。
A.胆碱酯酶B.细胞色素P450酶C.乙酰化酶D.环氧酶11. 研究药物变态反应最理想的动物是()。
A.家兔B. 豚鼠C.小鼠D.E. 大鼠12. 下列损伤可逆的是()。
A.肝硬化B.脂肪肝C.再生障碍性贫血D.慢性肾功能衰竭13.药物从呼吸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毒理学试题(单选题)1: 缺乏6-G-P的患者应用以下哪种药物易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A: 伯胺喹B: 青霉素C: 氢氯噻嗪D: 阿司匹林正确答案:(单选题)2: 吗啡药物依赖性的特征是()。
A: 有身体依赖性没有精神依赖性B: 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耐受性C: 有身体依赖性没有耐受性D: 有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和耐受性正确答案:(单选题)3: 以下引起药物性哮喘的药物致病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A: 对花生四烯酸环氧酶通路抑制B: 特异性抗体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C: β受体激动剂D: 对咽喉、气管的直接刺激正确答案:(单选题)4: 氯丙嗪引起溢乳-闭经综合症的机制是()。
A: 催乳素分泌减少B: 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乙酰胆碱受体C: 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多巴胺受体D: 激动结节-漏斗通路的乙酰胆碱受体正确答案:(单选题)5: 下列分子中,哪些通常不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分子()。
A: ATPB: 脂质C: 核酸D: 蛋白质正确答案:(单选题)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引起咳嗽的毒性机制是()。
A: 过敏性支气管痉挛B: 直接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C: 肺抗氧化防御机制破坏D: 引起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物质浓度增高正确答案:(单选题)7: 与速发型过敏反应有关的是()。
A: IgAB: IgEC: IgGD: IgM正确答案:(单选题)8: 关于药物,不正确的描述是()。
A: 蓄积过多,也会发生毒性反应B: 新药上市前需要做临床前研究C: 新药上市前需要做临床研究D: 获取新药生产上市证书后,就是绝对安全的。
正确答案:(单选题)9: 内分泌器官对药物损害作用敏感性最强的是()。
A: 甲状腺B: 胰腺C: 肾上腺D: 垂体正确答案:(单选题)10: 首次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可能出现()。
A: 砜综合征B: 超敏反应综合征C: 氨苯砜综合征D: 红人综合征正确答案:(单选题)11: 药物毒性作用的发生()。
A: 与滞留靶器官的量及时间相关B: 与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能力相关C: 与靶器官对药物的易感性相关D: 以上均是正确答案:(单选题)12: 常见的肾毒性药物不包括()。
A: 对乙酰氨基酚B: 头孢噻吩C: 庆大霉素D: 青霉素正确答案:(单选题)13: 药物引起自身免疫的典型疾病是()。
A: 药物源性狼疮B: 哮喘C: 过敏性皮炎D: 荨麻疹正确答案:(单选题)14: 皮质类固醇全身使用可导致的最常见眼毒性作用是()。
A: 角膜着色B: 变态反应C: 白内障D: 青光眼正确答案:(单选题)15: 毒物在组织的存储形式不包括()。
A: 肝和肾组织B: 骨骼组织C: 脂肪组织D: 血清正确答案:(判断题)16: 某毒物的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摄入后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是约50小时。
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17: 内分泌器官对药物损害作用的敏感性最强的是甲状腺。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18: 药物引起内分泌系统的损伤机制包括直接作用和干扰肾上腺所引发的间接作用。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19: 最有效的毒物排泄器官是肾。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20: 化学致癌的阶段学说认为,化学致癌是一个多阶段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先后次序为:加强、渐进、始动。
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21: 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分子通常有大分子的RNA蛋白和小分子的膜脂质。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22: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23: 全身用药的毒理研究包括:刺激性试验、体外流血试验、过敏性试验、热原试验。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24: 基因突变不包括点突变和移码突变。
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25: 体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中最受重视的是衰老。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单选题)1: 缺乏6-G-P的患者应用以下哪种药物易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A: 伯胺喹B: 青霉素C: 氢氯噻嗪D: 阿司匹林正确答案:(单选题)2: 吗啡药物依赖性的特征是()。
A: 有身体依赖性没有精神依赖性B: 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耐受性C: 有身体依赖性没有耐受性D: 有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和耐受性正确答案:(单选题)3: 以下引起药物性哮喘的药物致病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A: 对花生四烯酸环氧酶通路抑制B: 特异性抗体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C: β受体激动剂D: 对咽喉、气管的直接刺激正确答案:(单选题)4: 氯丙嗪引起溢乳-闭经综合症的机制是()。
A: 催乳素分泌减少B: 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乙酰胆碱受体C: 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多巴胺受体D: 激动结节-漏斗通路的乙酰胆碱受体正确答案:(单选题)5: 下列分子中,哪些通常不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分子()。
A: ATPB: 脂质C: 核酸D: 蛋白质正确答案:(单选题)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引起咳嗽的毒性机制是()。
A: 过敏性支气管痉挛B: 直接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C: 肺抗氧化防御机制破坏D: 引起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物质浓度增高正确答案:(单选题)7: 与速发型过敏反应有关的是()。
A: IgAB: IgEC: IgGD: IgM正确答案:(单选题)8: 关于药物,不正确的描述是()。
A: 蓄积过多,也会发生毒性反应B: 新药上市前需要做临床前研究C: 新药上市前需要做临床研究D: 获取新药生产上市证书后,就是绝对安全的。
正确答案:(单选题)9: 内分泌器官对药物损害作用敏感性最强的是()。
A: 甲状腺B: 胰腺C: 肾上腺D: 垂体正确答案:(单选题)10: 首次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可能出现()。
A: 砜综合征B: 超敏反应综合征C: 氨苯砜综合征D: 红人综合征正确答案:(单选题)11: 药物毒性作用的发生()。
A: 与滞留靶器官的量及时间相关B: 与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能力相关C: 与靶器官对药物的易感性相关D: 以上均是正确答案:(单选题)12: 常见的肾毒性药物不包括()。
A: 对乙酰氨基酚B: 头孢噻吩C: 庆大霉素D: 青霉素正确答案:(单选题)13: 药物引起自身免疫的典型疾病是()。
A: 药物源性狼疮B: 哮喘C: 过敏性皮炎D: 荨麻疹正确答案:(单选题)14: 皮质类固醇全身使用可导致的最常见眼毒性作用是()。
A: 角膜着色B: 变态反应C: 白内障D: 青光眼正确答案:(单选题)15: 毒物在组织的存储形式不包括()。
A: 肝和肾组织B: 骨骼组织C: 脂肪组织D: 血清正确答案:(判断题)16: 某毒物的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摄入后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是约50小时。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17: 内分泌器官对药物损害作用的敏感性最强的是甲状腺。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18: 药物引起内分泌系统的损伤机制包括直接作用和干扰肾上腺所引发的间接作用。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19: 最有效的毒物排泄器官是肾。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20: 化学致癌的阶段学说认为,化学致癌是一个多阶段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先后次序为:加强、渐进、始动。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21: 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分子通常有大分子的RNA蛋白和小分子的膜脂质。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22: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23: 全身用药的毒理研究包括:刺激性试验、体外流血试验、过敏性试验、热原试验。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24: 基因突变不包括点突变和移码突变。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25: 体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中最受重视的是衰老。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单选题1.关于胺碘酮引起的肺纤维化,描述错误的是:()(分值:1分)A.长期应用此药,约有10%的患者可发生肺纤维化B.胺碘酮可能通过诱发机体过敏反应,增加肺内巨噬细胞数目,并激活巨噬细胞等表达与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C.药物毒性是否发生与药物的剂量和药物使用时间的长短无关D.严重的病例则需要停用胺碘酮,但必须考虑停用胺碘酮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等危险2.关于药物导致的Ⅲ型变态反应,描述正确的是:()(分值:1分)A.该型过敏反应也与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有关B.此型一般与免疫复合物疾病无关C.最常累及的靶部位是位于肺泡组织间隙、淋巴管、关节和肾脏的血管内皮D.免疫病理学包括补体活化及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关节和肾小球沉积E.临床特征可表现为发热、皮疹,并伴有紫癜和(或)荨麻疹3.传统上,评定化学药物为无致畸性的致畸指数范围为:()(分值:1分)A.小于10B.10~60C.60~100D.大于1004.砒霜的化学成分为:()(分值:1分)A.硫化砷B.三氧化二砷C.氯化汞D.氧化铅E.碳酸钙5.溶血实验中受试药物在多久时间内不引起溶血,可用于临床注射?()(分值:1分)A.4hB.3hC.2hD.1h6.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药源性甲状腺疾病的是:()(分值:1分)A.甲状腺毒症B.甲减C.单纯性甲状腺肿D.甲状腺炎E.亚临床甲状腺疾病7.接触下列哪种化合物,常引起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分值:1分)A.甲醇B.乙醇C.苯D.甲烷E.氯仿8.胺碘酮引起药源性甲状腺疾病的机制不包括:()(分值:1分)A.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B.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C.抑制外周脱碘酶的作用D.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E.诱导肝药酶的作用使之代谢加快9.下列哪种酶缺乏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分值:1分)A.二氢叶酸还原酶B.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NA合成酶D.拓扑异构酶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下列哪种药物为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分值:1分)A.纳洛酮B.丁丙诺啡C.美沙酮D.可乐定E.洛非西定11.下列药物中,由于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而引起药源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的是:()(分值:1分)A.氯丙嗪B.胺碘酮C.锂剂D.糖皮质激素E.美替拉酮12.可治疗药源性糖尿病的常见药物不包括:()(分值:1分)A.二氮嗪B.呋塞米C.普萘洛尔D.氯氮平E.阿司匹林13.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对眼部的损害不包括:()(分值:1分)A.中毒性弱视B.幻视C.皮质盲D.眼球震颤E.色视障碍14.癌症的基因理论认为基因的发展过程是:()(分值:1分)A.癌基因、原癌基因、细胞癌变B.细胞癌变、癌基因、原癌基因C.癌基因、原癌基因、细胞癌变D.原癌基因、癌基因、细胞癌变15.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分值:1分)A.中药不良反应有辅助致癌作用B.中药不良反应有特异质反应C.中药不良反应有耐受性D.中药不良反应没有成瘾性E.中药不良反应有毒性反应16.吗啡的药物依赖性特征是:()(分值:1分)A.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身体依赖性B.有身体依赖性,没有精神依赖性C.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耐受性D.有身体依赖性,没有耐受性E.有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和耐受性17.药物容易引起眼部损伤的原因,不包括:()(分值:1分)A.眼睛中含有大量的色素细胞B.眼睛的血液循环状态旺盛C.眼睛的代谢旺盛D.眼睛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E.眼睛血液循环不丰富18.关于神经系统毒性的防治原则,正确的表述是:()(分值:1分)A.临床上,凡遇到疑有药源性神经病变者,应立即详细询问病史B.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发现是否有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C.应判断是原发疾病还是药源性神经损害等所致D.如诊断为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必须立即停药19.关于药源性红斑狼疮样肺炎,描述错误的是:()(分值:1分)A.红斑狼疮样肺炎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B.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气急、胸痛、胸腔积液、胸膜肥厚和肺间质纤维化C.灰黄霉素、呋喃妥因、青霉胺等可引发患者体内产生抗核抗体从而引起此类疾病D.青霉素类不能引起狼疮性肺炎E.链霉素与异烟肼或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应用治疗结核病时,也易导致药源性红斑狼疮样肺炎20.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的特征是:()(分值:1分)A.特征性地损害3带B.特征性地损害2带C.特征性地损害1带D.特征性地损害肝小叶E.特征性地损害肝腺泡单选题1.关于胺碘酮引起的肺纤维化,描述错误的是:()(分值:1分)A.长期应用此药,约有10%的患者可发生肺纤维化B.胺碘酮可能通过诱发机体过敏反应,增加肺内巨噬细胞数目,并激活巨噬细胞等表达与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C.药物毒性是否发生与药物的剂量和药物使用时间的长短无关D.严重的病例则需要停用胺碘酮,但必须考虑停用胺碘酮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等危险2.关于药物导致的Ⅲ型变态反应,描述正确的是:()(分值:1分)A.该型过敏反应也与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有关B.此型一般与免疫复合物疾病无关C.最常累及的靶部位是位于肺泡组织间隙、淋巴管、关节和肾脏的血管内皮D.免疫病理学包括补体活化及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关节和肾小球沉积E.临床特征可表现为发热、皮疹,并伴有紫癜和(或)荨麻疹3.传统上,评定化学药物为无致畸性的致畸指数范围为:()(分值:1分)A.小于10B.10~60C.60~100D.大于1004.砒霜的化学成分为:()(分值:1分)A.硫化砷B.三氧化二砷C.氯化汞D.氧化铅E.碳酸钙5.溶血实验中受试药物在多久时间内不引起溶血,可用于临床注射?()(分值:1分)A.4hB.3hC.2hD.1h6.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药源性甲状腺疾病的是:()(分值:1分)A.甲状腺毒症B.甲减C.单纯性甲状腺肿D.甲状腺炎E.亚临床甲状腺疾病7.接触下列哪种化合物,常引起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分值:1分)A.甲醇B.乙醇C.苯D.甲烷E.氯仿8.胺碘酮引起药源性甲状腺疾病的机制不包括:()(分值:1分)A.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B.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C.抑制外周脱碘酶的作用D.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E.诱导肝药酶的作用使之代谢加快9.下列哪种酶缺乏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分值:1分)A.二氢叶酸还原酶B.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NA合成酶D.拓扑异构酶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下列哪种药物为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分值:1分)A.纳洛酮B.丁丙诺啡C.美沙酮D.可乐定E.洛非西定11.下列药物中,由于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而引起药源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的是:()(分值:1分)A.氯丙嗪B.胺碘酮C.锂剂D.糖皮质激素E.美替拉酮12.可治疗药源性糖尿病的常见药物不包括:()(分值:1分)A.二氮嗪B.呋塞米C.普萘洛尔D.氯氮平E.阿司匹林13.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对眼部的损害不包括:()(分值:1分)A.中毒性弱视B.幻视C.皮质盲D.眼球震颤E.色视障碍14.癌症的基因理论认为基因的发展过程是:()(分值:1分)A.癌基因、原癌基因、细胞癌变B.细胞癌变、癌基因、原癌基因C.癌基因、原癌基因、细胞癌变D.原癌基因、癌基因、细胞癌变15.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分值:1分)A.中药不良反应有辅助致癌作用B.中药不良反应有特异质反应C.中药不良反应有耐受性D.中药不良反应没有成瘾性E.中药不良反应有毒性反应16.吗啡的药物依赖性特征是:()(分值:1分)A.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身体依赖性B.有身体依赖性,没有精神依赖性C.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耐受性D.有身体依赖性,没有耐受性E.有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和耐受性17.药物容易引起眼部损伤的原因,不包括:()(分值:1分)A.眼睛中含有大量的色素细胞B.眼睛的血液循环状态旺盛C.眼睛的代谢旺盛D.眼睛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E.眼睛血液循环不丰富18.关于神经系统毒性的防治原则,正确的表述是:()(分值:1分)A.临床上,凡遇到疑有药源性神经病变者,应立即详细询问病史B.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发现是否有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C.应判断是原发疾病还是药源性神经损害等所致D.如诊断为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必须立即停药19.关于药源性红斑狼疮样肺炎,描述错误的是:()(分值:1分)A.红斑狼疮样肺炎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B.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气急、胸痛、胸腔积液、胸膜肥厚和肺间质纤维化C.灰黄霉素、呋喃妥因、青霉胺等可引发患者体内产生抗核抗体从而引起此类疾病D.青霉素类不能引起狼疮性肺炎E.链霉素与异烟肼或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应用治疗结核病时,也易导致药源性红斑狼疮样肺炎20.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的特征是:()(分值:1分)A.特征性地损害3带B.特征性地损害2带C.特征性地损害1带D.特征性地损害肝小叶E.特征性地损害肝腺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