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q11-13谱系病
1例足月小样儿15q11-q13基因缺失变异至Prader-Willi综合征

1例足月小样儿15q11-q13基因缺失变异至Prader-Willi
综合征
刘敬秋;赵旸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
【年(卷),期】2024(32)2
【摘要】1病史及临床特征患儿女,10 d,因“反应低下10 d”就诊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患儿系第3胎第2产,试管婴儿,孕38+5周剖宫产出生,出生时羊水清亮、量中,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无抢救病史,脐带、胎盘、胎膜未见明显异常,出生体重2.43 kg。
生后家长发现患儿喂养困难,吸吮力弱,体形瘦小,反应差,少哭少动,于当地妇幼保健院就诊,住院10 d,患儿病情好转不明显,遂转入本院。
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均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其母孕期行规律产检,胎动少。
【总页数】4页(P116-119)
【作者】刘敬秋;赵旸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6
【相关文献】
1.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法简便高效检测Prader-Willi综合征的基因缺失(英文)
2.中国部分地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胶原蛋白基因缺失变异分析
3.猪繁殖与呼吸综
合征病毒缺失变异株的基因组特征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缺失变异株的基因组特征5.白斑综合征病毒江苏分离株变异区和缺失区基因的序列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5q11.2-q15.1微缺失产前诊断及遗传学分析

·论著·《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3卷第4期15q11.2 q15.1微缺失产前诊断及遗传学分析郑来萍 郭莉 任丛勉 钟银环 王挺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广东广州 511442)【摘要】 目的 通过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细胞遗传学为1例发育异常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方法 对胎儿及其父母进行高分辨G显带染色体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
结果 脐血G显带核型结果46,XN,del(15)(q11.2q15.1)dn;CMA检测到15q11.2q15.1存约6.0Mb缺失,缺失区域涉及Angelman综合征(Angelmansyndrome,AS)、Prader Willi综合征(Prader Willisyndrome,PWS)区域和15q13.3缺失综合征区域。
胎儿父母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
结论 明确胎儿15q11.2 q15.1区域发生缺失为新发异常。
15q11.2 q15.1缺失综合征存在不完全外显及表现度差异,如果超声筛查提示胎儿发育异常,建议进一步产前诊断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及CMA检测。
【关键词】 15q11.2q15.1缺失;产前诊断;遗传学分析;遗传咨询【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1.04.008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212024) 通信作者:王挺,E mail:kevinwtwt@163.com,13760839450犘狉犲狀犪狋犪犾犱犻犪犵狀狅狊犻狊犪狀犱犵犲狀犲狋犻犮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15狇11.2 狇15.1犿犻犮狉狅犱犲犾犲狋犻狅狀犣犺犲狀犵犔犪犻狆犻狀犵,犌狌狅犔犻,犚犲狀犆狅狀犵犿犻犪狀,犣犺狅狀犵犢犻狀犺狌犪狀,犠犪狀犵犜犻狀犵 犕犲犱犻犮犪犾犌犲狀犲狋犻犮犆犲狀狋犲狉,犌狌犪狀犵犱狅狀犵犠狅犿犲狀犪狀犱犆犺犻犾犱狉犲狀犎狅狊狆犻狋犪犾,犌狌犪狀犵狕犺狅狌511400,犌狌犪狀犵犱狅狀犵,犆犺犻狀犪犆狅狉狉犲狊狆狅狀犱犻狀犵犪狌狋犺狅狉:犠犪狀犵犜犻狀犵,犈 犿犪犻犾:犽犲狏犻狀狑狋狑狋@163.犮狅犿【犃犫狊狋狉犪犮狋】 犗犫犼犲犮狋犻狏犲 Throughcytogeneticsandmolecularcytogenetics,prenataldiagnosiswasmadeforonecaseoffetaldysplasia,whichprovidedthebasisforgeneticcounseling.犕犲狋犺狅犱狊 HighresolutionG bandingtechnologyandchromosomemicroarrayanalysis(CMA)wereperformedonthefetusanditsparents.犚犲狊狌犾狋狊 Thekaryotypeofthefetalcordbloodwas46,XN,del(15)(q11.2q15.1)dn.TheresultsofCMAshowed6.0Mbdeletionsin15q11.2q15.1,whichinvolvedAngelmansyndrome(AS),Prader Willisyndrome(PWS)and15q13.3deletionsyndrome.TheparentsofthefetusshowednoabnormalresultsinkaryotypeandCMAdetection.犆狅狀犮犾狌狊犻狅狀狊 Thedeletionsin15q11.2 q15.1wasidentifiedasanovelabnormality.15q11.2 q15.1deletionsyndromehasincompletepenetranceandexpressiondifference.Ifultrasoundscreeningindicatesfetaldysplasia,furtherprenataldiagnosisofkaryotypeandCMAdetectionarerecommended.【犓犲狔狑狅狉犱狊】 15q11.2q15.1microdeletion;Prenataldiagnosis;Geneticanalysis;geneticCounseling 15q11 q13是15号染色体基因组中最不稳定的区域之一,断裂点在BP1与BP5之间是比较常见,可通过介导非等位基因同源重组,从而导致15号染色体微小缺失或重复。
211081156_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及全外显子测序在先心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专家论坛·《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5卷第1期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及全外显子测序在先心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廖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一类出生缺陷疾病,先心病患者合并心外畸形和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通常会增加。
因此,揭示胎儿先心病的遗传学病因,对于临床产前诊断以及遗传咨询非常重要。
目前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已常规用于产前诊断胎儿先心病;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结构异常胎儿,包括先心病胎儿的产前诊断。
本文系统归纳了近年来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及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先心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临床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全外显子测序【中图分类号】 R715.5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23.01.002 通信作者:廖灿,Email:canliao6008@163.com基金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2701002)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efect,CHD)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一类出生缺陷疾病,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约有10名(~1%)患病受累[1]。
根据患病率排序,最常见的先心病类型依次为室间隔缺损(3.07‰)、房间隔缺损(1.44‰)、动脉导管未闭(1‰)、肺动脉狭窄(0.55‰)、法洛四联症(0.36‰)、大动脉转位(0.3‰)、房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0.29‰)[2]。
先心病的病因复杂,包括染色体异常、单基因疾病、表观遗传改变、环境因素、多基因因素、母亲年龄或疾病等[3,4]。
遗传和表型的异质性以及可变外显率,增加了先心病遗传学诊断的复杂性。
由染色体非整倍体所导致的先心病约占13%,染色体缺失重复,即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nt,CNV)约占10%,单基因疾病变异约占11%,环境因素约占10%,其余约55%仍病因不明[5]。
基因融合与癌症发生发展关系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第48卷第2期2022年3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Vol.48No.2Mar.2022DOI:10.13481/j.1671‑587X.20220233基因融合与癌症发生发展关系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in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 fusion andcancer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ts pathogenesis阳雪兰,曾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表观遗传医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摘要]融合基因是由2个或者2个以上不同的基因融合形成的一种基因产物,在基因组中普遍存在。
部分基因融合的产生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在白血病、胃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中通过调控激酶活性及表观遗传修饰等多种方式异常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诊断和预后分析,是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
现就染色体重排产生的融合基因与癌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其具体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基因融合在恶性肿瘤中新的发生机制提供思路,为开展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基因融合;染色体重排;肿瘤;融合蛋白;靶向治疗[中图分类号]Q75[文献标志码]A基因融合是指2个或者多个不相关的异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重排,使这些基因处于同一套调控元件控制下,形成一种新的基因产物嵌合基因。
与融合前比较,融合基因常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
大部分基因融合是由于DNA双链断裂导致染色体畸变而形成的[1],但是在恶性肿瘤中特定的外部或者内部因素是否对基因融合的发生有实质性作用,目前的研究尚未阐明。
染色体重排包括平衡重排和不平衡重排2种形式[2-3]。
典型的不平衡重排是染色体间质片段丢失,而平衡重排中保留重排染色体片段,不发生遗传物质丢失。
表观遗传变异与人类疾病

表观遗传(epigenetic inheritance): 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 裂来传递非DNA序列信息的现象。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则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
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可遗传变化的。或者说是研究从基因
一对矛盾非整倍体非整倍体单体单体细胞质基因的遗传与变异细胞质基因的遗传与变异线粒体叶绿体三系法杂交水稻线粒体叶绿体三系法杂交水稻母体贡献大多个作用单元的随机分配有一即可或母体贡献大多个作用单元的随机分配有一即可或缺一不可缺一不可医学医学pptppt22医学医学pptppt33基因表达模式一个多细胞生物机体的不同类型细胞相同的基因型不同的表型医学医学pptppt44基因表达模式在细胞世代之间的可遗传性不依赖细胞内dna的序列信息
( ) 失活中心 X-chromosome inactivation centre,XIC
Xq13, 产生失活信号,关闭X染色体 上基因,在XIC区内有一个失活特异 转录子(XIST) ,编码不是蛋白,而是许多终止信号的 RNA,调控了X染色体失活。
逃避失活基因
失活的X染色体上RPS4 X基因仍在
印迹基因的DNA甲基化型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建立
B、X染色体失活
1961年M.F.Lyon就提出了关于雌性哺乳动物体 细胞的两条X染色体中会有一条发生随机失活的假 说,并认为这是一种基因剂量补偿的机制。以后的 研究表明在给定的体细胞有丝分裂谱系中,有一条 X染色体是完全失活并呈异染色质状态,而在另一 个细胞谱系中同一条X染色体又可以是活化的且 呈常染色质状态。
这种修饰有一整套分布于染色体不同部位的印迹中心 来协调,印迹中心直接介导了印迹标记的建立及其在 发育全过程中的维持和传递,并导致以亲本来源特异 性方式优先表达两个亲本等位基因中的一个,而使另 一个沉默。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中相当数量的印迹 基因是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和胎盘的功能密切相关的。
BTBR T~(+)tf.J小鼠:孤独症谱系障碍理想的动物模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Neurology 国际神经精神科学杂志, 2014, 3, 13-19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journal/ijpn/10.12677/ijpn.2014.33003BTBR T~(+)tf/J Mouse: AnIdeal Animal Model for AutismSpectrum DisordersBing Wang, Lin Du, Ling Shan, Honghua Li, Junyan Feng, Feiyong JiaDivision of Pediatric Neurorehabilitation of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Email:erkekangfujia@Received: Jul. 15th, 2014; revised: Aug. 10th, 2014; accepted: Aug. 25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is a complex heterogeneous of neuro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which originate from the early childhood with the core symptoms of impaired communica-tion, social impairments, and restricted and repetitive behaviors and interests. Research has so far indicated that ASD exists genetic basis and may be induced bursting ou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which include the factors such as maternal immunity, autoimmune disorder, natu-ral environment etc., and children with ASD exist cerebral dysplasia. However, the pathogene-sis of ASD is still inadequately understood which needs us to make further study on it. Animal model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refore, to establish an appropriate ASD model is the foundation of experiment. Since ASD is a kind of disease caused by many factors and may include many kinds of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whe- ther we can choose an animal model which can accurately replicate the path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AS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ASD. BTBR T~(+)tf/J (BTBR for short) mice is a kind of inbred strain mice which not only possesses the core symp-toms such as reduction of social intercourse, lack of ultrasonic on social occasions and severe repeated grooming behavior, but also possesses cerebral dysplasia and immune biochemical index abnormalities similar to ASD. Based on this, BTBR mice is currently the ideal model for the study of autism.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summar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TBR mice and ASD.KeywordsASD, Animal Model, BTBR MiceBTBR T~(+)tf/J小鼠:孤独症谱系障碍理想的动物模型王冰,杜琳,单玲,李洪华,冯俊燕,贾飞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神经康复科,长春Email: erkekangfujia@收稿日期:2014年7月15日;修回日期:2014年8月10日;录用日期:2014年8月25日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是一组起源于儿童早期的以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和重复刻板的行为和兴趣为主要症状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精品医学课件

CD117。 ④巨和核系:CD41、CD42。 ⑤ RBC系:CD36、血型糖蛋白A、H。
⑥造血干祖C:CD34、CD90、CD38、Lin。
③伴t(1;19)的儿童型ALL预后较差。 ④伴 t(1;22)儿童型AML预后很差。
缺陷:
①报结果时间长、代价高。 ②分裂相少、造成分析困难。 ③不够特异,往往几种AL同时出现一种染色体异常。
大约40~70%的MDS患者有克隆性染色体畸变,其 对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MDS国际预后计分系 统(IPSS)将核型和细胞减少的细胞系列的数目、原 始细胞百分比一起列为MDS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根 据核型可将MDS分为3种不同的预后类型:①低危:正 常核型、-Y、5q-或20q-;②高危:-7/7q-、复杂异常 或核型演变;③中危:其它异常,如+8等。
融合基因
TTG1-TCR TAL1-TCR MYC-TCR MLL-AF4 BCR-ABL BCR-ABL BCR-ABL E2A-PBX1 TEL-AML1 MLL-ENL MYC-IgH MYC-Ig MYC-Ig
AML常见染色体移位及融合基因
FAB
核型
融合基因
M1
t(9;22)(q34;q11)
AML 遗 传 学 分 型
分 型
ALL
意义
1、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有助于急性白血病 的诊断和分型
2、染色体异常可作为监测病情缓解或复发的重 要指标,最初核型异常完全消失提示病情缓解, 而重新出现则预示复发。
3、性染色体标志可用来验证异基因骨髓移植成 功与否或确定白血病的复发及其来源。
医学遗传学复习

医学遗传学复习·生殖与遗传1.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 sisterchromatin exchange):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
作为染色体断裂的指标,用于环境暴露评价。
2.X染色体失活—lyon化,莱昂化假说:人类中,大部分异染色质状态的X染色体不具有遗传活性。
遵循一下规律:如果两条染色体都正常,那么父源母源的失活选择是随机的;当一条染色体失活后,所有子代细胞都将延续相同的失活模式。
莱昂化的意义:X-连锁隐性遗传病,女性杂合子患病,但症状比男性患者轻。
**当细胞内X染色体数目超过2条时,仍只有1条保持活性,其余的都形成异固缩的X染色质。
正常男性只有1条X染色体,所以X染色质数目为零。
45,X性腺发育不全的女性,因为只有1条X染色体,所以细胞内无X染色质,一个细胞内的X染色质数目等于X染色体数目减1。
**失活的X染色体上基因并非都失去了活性,有一部分基因仍保持一定的活性,因此X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个体在表型上有别于正常人,出现多种异常临床症状。
如47,XXY的患者不同于46,XY的正常男性;47,XXX的患者不同于46,XX正常女性。
·遗传的染色体基础1.染色质(chromatin):细胞间期遗传物质的形式,是细胞间期核内延伸开的DNA蛋白纤维。
2.染色体(chromosome):细胞分裂中期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是高度凝集化的DNA蛋白纤维。
3.常染色质(euchromatin):指细胞间期成松散状,染色较浅而且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4.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指在细胞间期成凝集状态,染色较深,转录活性低的染色质。
其复制时间也晚于其他染色质。
5.结构异染色质(constitutiveheterochromatin):在各种细胞中总是处于凝集状态,一般为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没有转录活性。
如,着丝粒区,端粒,核仁组织者区等。
6.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heterochromatin):在特定细胞或在一定发育阶段,由常染色质转变而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慢波
2016/10/26
15
出院后随访
出院不足2周 患儿惊跳进行性加重,表现为全身突然抖动一下
,多不伴摔倒,发作间期一般情况好,不伴发热,呕吐及意识
障碍
查体:间断发作,欢快面容,步态不稳,余同前 脑电图:监测到频繁肌阵挛发作,伴不典型失礼,后头部游走
性慢波
2016/10/26
16
诊断思路
2016/10/26
20
2016/10Βιβλιοθήκη 2621染色体:Prader willi and Angelman syndrome
2016/10/26
22
Angelman syndrome (AS) 天使人综合征/快乐木偶综合征
疾病简介
临床特征
遗传机制
诊断流程及方法
治疗,预后、预防
2016/10/26
genes are expressed in a parent-of-origin-specific
manner(是一种不依赖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现象,是一
种亲源性的特殊基因表达方式)
If the allele inherited from the father is imprinted,
it is thereby silenced, and only the allele from the 沉默,仅遗传于母亲的基因表达)
癫痫,多种发作形式,可增加SUDEP的风险,部分患者没有癫
2016/10/26
自闭症
51
15q Dup综合征
2016/10/26
52
疾病简介
临床特征
遗传机制
诊断流程及方法
治疗,预后、预防
2016/10/26
53
诊断策略
2016/10/26
54
疾病简介
临床特征
遗传机制
诊断流程及方法
NSE 步态不稳
头颅MRI (-) 脑电图
1、左中央,双侧枕区棘波、棘慢波发放
血常规
无明显异常
生化 及代谢 未见明显异常
腰穿 压力200mmHg、脑脊液常规生化无异常
诊断思路
定向? 定位? 定性?
病因?
进一步处理,治疗,辅查?
??
诊断思路
定性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即病因诊断
”入院
临床表现
自幼发育落后
运动:6月不能独坐,至今3岁独走不稳,摇晃 认知:至今不会说话,仅能发叠音(双音),可以动作表达诉求
发热,惊跳 体温最高38.6度,伴频繁惊跳,呕吐2次,非喷射性 惊厥发作 全面性发作,持续约10分钟,镇静后缓解
治疗
1岁至今诊断中枢协调障碍,康复治疗至今 本次予头孢、炎琥宁等治疗
定性?
病因?
进一步处理,治疗,辅查?
??
诊断思路
癫痫
肌阵挛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综合征? 病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
代谢性( metabolic)
遗传性 ( genetic)
结构性(stracture)
先天性
后天性
不明原因(unknown) 感染性(infectious) 免疫性(immunity)
基因表达
IC有两部分结构,一部分负责在配子形成时将父源印迹转化为母源
印迹,另一部分负责母源转化为父源
2016/10/26
40
不明原因
2016/10/26
大片段缺失
基因突变
父源性二倍体
印迹异常
41
4、基因突变
突变发生在10-20%的患者中,是编码泛素蛋 白连接酶的UBE3A基
因突变
多数突变是新发生的,J Clayton-Smith等报道约20%患者的母亲带
2016/10/26
38
不明原因
2016/10/26
大片段缺失
基因突变
父源性二倍体
印迹异常
39
3、基因印迹异常
见于约5-7%患者中
没有缺失或UPD,但有15号染色体的异常甲基化 ,提示存在印记
缺陷
Buiting等发现在15q11-13 中存在印迹中心(imprinting
centre ,IC),通过顺式作用元件调节染色体结构、DNA甲基化及
治疗,预后、预防
2016/10/26
55
治疗与预后
治疗
康复,特殊教育 对症治疗
预后
与并发症有关
与病因有关
预防
基因突变要作产前咨询 染色体缺失再发风险低
2016/10/26 56
总结
15q11-13包含数个受基因印迹调控的基因,影响智
力运动发育
尽管很多原因可导致此区的异常,但是异常的结果目
15q11-13相关疾病
(AS、PWS、15qDup syndrome)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儿童医院
— 田茂强 2016-06
2016年10月26日星期三
2
2016年10月26日星期三
3
2016年10月26日星期三
4
2016年10月26日星期三
5
病情特点总结
肖** 女 3岁1月 慢性发作性病程,急性加重 主因“自幼发育落后,发热惊跳半天、抽搐1次
有相同的突变
但也有报道称,某些家系中有多个患儿的母亲,其UBE3A基因检测结
果是阴性的
2016/10/26
42
不明原因
2016/10/26
大片段缺失
基因突变
父源性二倍体
印迹异常
43
UBE3A 基因定位在AS 所在的15q11-13 区域,它至少含有16 个外
显子,覆盖的基因组约120kb
24
疾病简介
临床特征
遗传机制
诊断流程及方法
治疗,预后、预防
2016/10/26
25
AS简介
Angelman综合征(简称A综合征,AS)又叫快乐木
偶综合征,由英国儿科医师Harry Angelman于
1965年发现
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 在白人中发病率为1/10000-1/40000,国内该病的
围产史、既往史
34周早产,出生体重2kg 1岁左右疫苗接种后抽搐1次,全面性发作
生长发育史里程碑 如前述 家族史 (-)
查体
T 37℃,P 102次/分,R 24次/分,WT 22kg 一般情况好,呼吸规则,卡疤(+),双侧瞳孔正圆等大,直径约
2mm,对光反射灵敏。咽充血,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 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四肢末梢暖,脉搏有力
发病率未见统计
2016/10/26
26
疾病简介
临床特征
遗传机制
诊断流程及方法
治疗,预后、预防
2016/10/26
27
临床表现
一致表现(100%)
行为特征:频繁大笑;明显的兴奋动作;易激惹,常伴有手扑翼样运动
;多动;注意力仅能短暂集中(是诊断Angelman综合征的最有用的标 志)
编码区约2. 6kb,从8号到16号外显子 已发现9号和16号外显子的点突变,而16号外显子含有高度保守的
HECT区域,许多已报道的突变都位于HECT区域
2016/10/26
44
Yong-hui Jiang,1999
2016/10/26
45
Prader-Willi(PWS)综合征与AS的遗传特征
父源 表达 母源
Prader-Willi综合征(PWS): 隐睾-侏儒-肥胖-智力低下综合 征 肌张力减退-智力减退-性腺功 能减退与肥胖综合征
PWS产生的遗传机制
父源性异常(15q11-13)
印迹区的缺失:70%
母源性单亲二倍体(UPD):25%
基因印迹异常(<5%)--less than 5% of individuals with PWS have
急性病程 血管性、感染性、代谢、中毒、外伤性
亚急性起病 免疫性炎症、感染炎症
慢性病程:脱髓鞘性、变性
进展性:感染、代谢性 静止性、脑瘫、染色体异常、发育异常,继发性损伤等
治疗? 进一步检查?
2016/10/26 12
症状定位
发热 惊跳 惊厥发作
定位
中枢神经系统(CNS)
皮层?脑干?
前是具有特征性的,主要导致三个疾病:AS、PWS 及Dup15综合征
一些可治疗方法可能会改善患者症状(特别是激素替
代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6/10/26
57
2016/10/26
58
Genomic imprinting
Is the epigenetic phenomenon by which certain
14:10–26. [PubMed: 22237428]
2016/10/26 50
临床表现
15q Dup综合征
可有2者共有的表现,即便是基因相同的患者,其他上述症状严重程度、
差异性较大:
中枢性几张力低下(~100%)
发育迟缓、智力障碍 惊厥发作(60%) 一般5岁前,婴儿痉挛症 痫发作,EEG正常 LGS,难治性
父源性单亲二倍体(UPD):8% 基因印迹异常(7%) UBE3A基因缺失( loss of function mutation):11%,与PWS不同
的是本病是单基因遗传病
Cassidy SB, Schwartz S, Miller JL, Driscoll DJ. Prader-Willi syndrome. Genet Med. 2012; 14:10–26. [PubMed: 2223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