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契诃夫小说风格

契诃夫的作品风格安东·巴甫诺维奇·契诃夫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卓有成就的戏剧家,在俄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也是一位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
契诃夫的小说总的说来是短小精悍,自然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清新,语言简洁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且寓意深刻,可谓喜笑怒骂皆在简洁清新的描写中。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然后通过幽默讽刺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从而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契诃夫的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开设食品杂货铺。
他少年时期清贫孤苦的生活,使他饱尝人间的饥饿、寒冷、疲乏、忧患等困顿,这也给了他广泛接触小市民阶层的机会,他深深感受到“小市民”的庸俗自私和冷酷无情等坏习惯,为日后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
从契诃夫小说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来看,幽默和讽刺自始至终贯穿于他创作和生命的全过程,即使是后期的创作风格转化为严肃和冷峻,也不乏幽默的笔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要坚持向妻子讲述幽默的故事。
契诃夫的现实主义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讽刺和幽默始终是契诃夫作品的一个基调,既有明快的、又有忧伤的,悲喜交加。
在他的很多小说和戏剧作品中都表现了这种忧郁和幽默共存并溶为一体的状况,这使他的作品变得更深沉,更富抒情和哲理的韵味。
各具特色的幽默便在其作品中逐一表露出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含泪的笑”。
这使他的作品变得更深沉,更富抒情和哲理的韵味。
因为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因此在 80 年代中叶前,他以“安多沙·契洪特”为笔名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但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这是由于他当时自己也被迫于生计的压力,不过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契诃夫的处女作《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表在幽默杂志《蜻蜓》1880年底10期上。
契诃夫小说的简洁艺术

契诃夫小说的简洁艺术俄罗斯的天才作家契诃夫有一句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契诃夫对空话连篇的文风,十分厌恶。
他早期有一个短篇:写一个女作家向一个名作家征求对自己作品的意见。
作品拖沓冗长,折磨得名作家十分不耐烦。
他请求女作家不要继续朗诵,她却一个劲儿地往下读。
名作家无名火起,拔出手枪打死了她。
小说结尾异峰突起,出人意外:法庭竟宣判这位杀人的名作家无罪。
契诃夫这种戏剧式的处理表明,他对冗长简直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
“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事实上,契诃夫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创造出天才的简洁的艺术。
契诃夫早期的作品,主要发表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幽默刊物上。
由于题材和读者对象的限制,这些刊物对作品字数限制极严,长则一、二百行,短则几行、几十行。
这种限制就像脚镣手铐一样,很使契诃夫犯难。
1983年,他给列依金的信中曾这样说过:“在莫斯科各刊物编辑部里,只有我一个人反对冗长,不过我也得承认:‘从这儿起到那儿止’这样一个框子给我带来不少苦恼。
忍受这类限制有时候很不容易。
”不过,“苦恼”、“不容易”又有什么用呢?他还得“苦恼”着、“忍受这类限制”,因为杂志毕竟不是他办的。
然而,契诃夫作为一个有才能的严肃的作家,他对限制的适应同时也成了对限制的征服。
经过努力,他掌握了这一短小题材的规律,得心应手地把深刻的内容注入了这一狭窄的形式之中,大大拓宽了这类作品的生活容量。
它也由解闷逗乐的小玩意儿变成了作家手中的战斗武器。
1888年,契诃夫不无自豪地对林特瓦列娃说:“我善于把长事说得短。
”把生活过程变为戏剧场景,就是这种长事短说的突出表现。
它突破了作品固有的有限的范围,取得了一以当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变生活过程为戏剧场景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些具体例证。
《欢乐》。
作品写一个虚荣心极强的十四等文官米佳?古尔达诺夫,在一家酒店喝得酩酊大醉,滑倒在街上一辆马车底下,惊马拉车飞奔,撞伤了他。
这事被闲得无聊的小报记者发现,在报上大肆渲染了一番。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风格特点

契诃夫短篇小说的风格特点1.以小见大。
契诃夫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用心去体验、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以小现象揭示其中包含的重大社会问题。
例如:《变色龙》选取了社会生活一个片断—-警察在街头巷尾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
通过小事情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正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另外,他擅于从平静的生活中揭示不平静的社会实质.如他的短篇小说如《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都通过一些平凡小事反映俄罗斯城市,乡村的贵族、商人、小市民、小官吏和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的生活。
从生活中筛选出来的,具有某种意义,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描写的,勾勒出当时时代的面影,揭示旧社会的本质。
2。
追求客观性.契诃夫能很好地把对生活的感受溶解在客观的描绘中,而又随着生动画面展开,对社会生活各种人物,常常“冷眼旁观”. 例如小说《安纽黛》,人物性格都是通过最冷静的客观描述刻画出来的.
3.简练和朴素.《套中人》在结构上,作者便采用了故事里套故事的结构方式。
主要故事情节是以作品中人物亲谈的方式叙述出来的.契诃夫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讲故事和听故事的两个猎人的肖像和性格特征,生动地构画了两个月夜闲谈的环境。
4。
幽默讽刺的手法.《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自始至终采取了幽默讽刺的手法来展示别里科夫的性格.以如:写别里科夫的丑态。
说别里科夫的“那张小脸像黄鼠狼的脸”,再如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等。
有时作者还用一种含蓄的对比来增强讽刺效果,如写他白天压得全城人战战兢兢难以入睡。
这些描写都深刻地揭露了别里科夫貌似强大实则是虚弱的本质。
浅谈契诃夫的《变色龙》的艺术特色

周刊220理论博览|教师论坛摘 要:契诃夫被称为“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变色龙》是作者讽刺小说的代表,本论文从选材、人物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小说的特点和个物个性。
关键词:契诃夫;变色龙 ;艺术特色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创作,特别是他的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列宁和斯大林都非常喜爱他的作品,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都借用过契诃夫作品的人物形象。
同样,契诃夫的作品,也深受我国人民的欢迎。
鲁迅先生称赞契诃夫的作品时说:“我以为没有一篇是可以一笑就了的。
”契诃夫创作在思想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变色龙》是契诃夫讽刺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写于1884年,当时作家刚24岁,它表现了契诃夫的非凡的写作才能。
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社会,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民粹派采取个人恐怖手段,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加强了书报检查制度,封闭进步刊物,对反动统治进行无情的揭露。
契诃夫的《变《普里希别叶夫中士》《装在套子里的人》等短篇小说,一、契诃夫善于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选取题材契诃夫善于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选取题材。
习以为常的事——街头巷尾极为平常的狗咬人专制制度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
小事情反映大问题,以小见大,正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变色龙》的艺术构思是巧妙的。
平淡无奇的故事,能引起哄堂大笑。
引人入胜,这是作者根据人物的独特性格提炼情节的结果。
在短暂的时间内,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最初,他摆出一副公正的面孔,企图收揽人心,决定惩办狗的主人,要教训不遵守法令的老爷。
可是作家出人不意,掉转笔锋。
人群中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于是奥楚蔑洛夫马上改变了态度,替狗辩护起来:“它怎么会咬着你?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吗?它是那么小。
”这好像很突然,但完全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后来巡警猜断“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这时他第二次改变了态度:“你呢,赫留金,受了害,那我们绝不能不管。
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讽刺艺术

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讽刺艺术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一位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托马斯?曼断言:“毫无疑问,契诃夫的艺术在欧洲文学中属于最有力、最优秀的一类”。
?契诃夫来自下层社会,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始终坚持民主主义立场,揭露、嘲讽俄国社会的丑恶现象,对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最后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本文着重研究和探讨契诃夫短篇小说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一、创作的基调——哀伤和苦恼19世纪80年代,民主党人炸死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三世即位,就借机疯狂地残害革命者,压制人民革命运动,八十年代的俄国社会呈现出停滞状态。
在文艺界,进步作家处境艰难,进步刊物被查封,唯美主义思潮复兴,幽默刊物风行一时。
契诃夫正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登上文坛的。
由于他脱离人民革命运动,没有深刻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使得他的思想始终没能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
19世纪80年代契诃夫创作的数百篇作品题材多样,涉及俄国社会,反映了从俄国城市到乡村的诸如贵族、商官吏、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的生活。
俄罗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创作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讽刺艺术,他继承了果戈理,谢德林等大家的幽默传统,将政治讽刺与幽默合成为讽刺幽默,对俄国社会现实的灰色生活用温和的幽默来进行批判,以唤起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冷静的讽刺风格往往表现为不重情节,性格的描述,却重事件的情趣的幽默特色,因此,契诃夫不仅继承和发扬的由普希金开创,果戈理奠定基础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而且也使与之同步发展的讽刺文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契科夫作品赏析:《变色龙》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契诃夫小说风格

契诃夫的作品风格安东·巴甫诺维奇·契诃夫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卓有成就的戏剧家,在俄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也是一位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
契诃夫的小说总的说来是短小精悍,自然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清新,语言简洁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且寓意深刻,可谓喜笑怒骂皆在简洁清新的描写中。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然后通过幽默讽刺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从而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契诃夫的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开设食品杂货铺.他少年时期清贫孤苦的生活,使他饱尝人间的饥饿、寒冷、疲乏、忧患等困顿,这也给了他广泛接触小市民阶层的机会, 他深深感受到“小市民”的庸俗自私和冷酷无情等坏习惯,为日后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从契诃夫小说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来看,幽默和讽刺自始至终贯穿于他创作和生命的全过程,即使是后期的创作风格转化为严肃和冷峻,也不乏幽默的笔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要坚持向妻子讲述幽默的故事。
契诃夫的现实主义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讽刺和幽默始终是契诃夫作品的一个基调,既有明快的、又有忧伤的,悲喜交加。
在他的很多小说和戏剧作品中都表现了这种忧郁和幽默共存并溶为一体的状况,这使他的作品变得更深沉,更富抒情和哲理的韵味。
各具特色的幽默便在其作品中逐一表露出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含泪的笑”。
这使他的作品变得更深沉,更富抒情和哲理的韵味.因为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因此在 80 年代中叶前,他以“安多沙·契洪特”为笔名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但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这是由于他当时自己也被迫于生计的压力,不过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契诃夫的处女作《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表在幽默杂志《蜻蜓》1880年底10期上.这是一篇包含着讽刺的幽默小说,嘲讽一个自以为很有学问其实头脑空空的土地主。
俄语毕业论文——论契诃夫小说的创作特点

在《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创作特点》论文中主要剖 析了契诃夫短篇小说的情节与艺术成就。并且与中国伟大 的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进行对比研究。叙述了当时俄罗斯 社会历史环境下,各个阶层人物的心理特征。并且结合了 中国伟大作家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通过情节与内容的对 比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作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的契诃夫,他一生共写了700余部短篇小说,广泛地反映 了俄国社会生活,富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其短篇小说 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朴素、自然、含蓄和简洁。 通过对其短篇小说的分析,总结出了俄罗斯语言的文化内 涵,以及文化伴随意义。同时说明了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 必须深刻了解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伴随意义,才能真正 掌握语言艺术。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读完《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我深深地被契诃夫的文学才华所打动。
他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现实主义为基础,通过对人物和社会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他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出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同时也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这种现实主义的描绘方式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此外,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中充满了幽默和讽刺的元素。
他通过幽默的语言和诙谐的情节,揭示了社会的荒诞和不合理。
这种幽默和讽刺的元素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社会的问题和矛盾。
在阅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他的作品不仅让我认识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性的本质。
同时,他的作品也给了我许多启示和思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摘要: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剧作家。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
关键词:简洁朴素短小精悍
(一)朴素、自然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
如《苦恼》中写一位马夫姚纳,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几次想跟别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怀心事的乘客的冷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
作者借助这一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会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无告的悲惨遭遇,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对于人生困顿的更为概括的思考。
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含蓄、冷峻
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含蓄,就是子弹顶在枪膛里。
其威力是巨大的。
如《瞌睡》写13岁的小女孩瓦尔卡白天不停地为主人干活,晚上还得整夜地给主人的小孩摇摇篮。
她
困极了,可小孩总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无法入睡。
最后她捏死了摇篮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着了。
作者在冷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瓦尔卡的命运究竟将会如何?对此作者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思考。
(三)简洁、凝练
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大艺术特色就是高度的简洁。
为了达到这种简洁,通常运用开门见山的手法。
如《胖子和瘦子》的开头。
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其小说大多是速写式的,尽可能不在人物的外表上浪费笔墨。
从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虽简洁凝炼,但传神、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
在平淡中见幽默,在幽默中见深沉。
比如《变色龙》中仅仅写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断案一个场面,四个人物,故事情节发展极其简单,作者仅仅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的五次“变色”加以描绘、便收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他不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恰恰相反,他的深刻的现实主义形象常常升华为富有哲理的象征。
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契诃夫不重于细致交待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只求从人物的行为举止中看出其内心活动和变化。
契诃夫具有高超的抒情艺术才能,善于找准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巧妙而多样地流露他对觉醒者的同情及赞扬,对堕落者的否定和厌恶,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以及对丑恶现实的抨击,而且浓郁的抒情意味常以“客
观”而含蓄的叙述笔法为载体。
契诃夫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基于所描绘的人物和事件的性质各异,他巧妙地发出有着微细不同的感情色彩的笑声,淡淡的幽默往往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
契诃夫的小说紧凑精练,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
无论是作为一个作家,还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契诃夫的成长和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他的作品的社会艺术价值是永远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