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练25 我们的中华文化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练25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知名学者于丹认为:每一个汉字都会讲故事,探讨汉字作为交流工具之外的美学价值,能为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搭建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这是因为( ) A.汉字带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B.汉字书写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C.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

D.汉字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答案:C

解析: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而不是“汉字”,A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但材料强调的是汉字的“沟通”“传播”功能,不选;于丹认为汉字能为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搭建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说明汉字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C当选;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D说法错误。

2.国家语委主任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语言文字监管体制建设,规范重点领域语言文字使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使用的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国家之所以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是因为( )

A.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B.汉字显示了中华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C.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为世界人民所通用

D.汉字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

答案:D

解析:A与题意无关,题目考查的是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而不是文字。汉字不能显示中华各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B不选。C表述错误,汉字没有为世界人民所通用。国家之所以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是因为汉字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D正确。

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中华文化拥有五千年历史,是中国的一张王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说明①②正确。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③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因此④不符合题意。

4.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下边汉字“马”的不同字体中,我们能感悟到(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②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④汉字的内涵会因时而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汉字“马”从古至今的演变,既体现了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也说明了中华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①③正确;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排除②;材料说的是汉字字体的变化,不是汉字内涵的变化,排除④。

5.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②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

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④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中国不同地区家庭院落的结构不同,说明在我国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文化具有差异性,①②正确且切题,故选A。③④与题意不符。

6.2017年,孔子学院迎来十三周岁的生日。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孔子学院之所以成功,原因在于正确对待和处理了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基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在文化传播中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①③正确。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等力量的增强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②错误。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并不能“随之带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而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④排除。

7.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具有的特点是( )

①辉煌悠久的历史②实用性和整体性③鲜明独特的风格④唯我独尊的气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①③正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②错误。④中“唯我独尊”说法错误,排除。

8.一直有一些人担心,圣诞节的流行将为西方文化“入侵”中国推波助澜。然而,现实告诉我们,圣诞节在中国快速流行的这些年,很难说是它改造了年轻人,还是它被年轻人改造了。中国年轻人实际是在把圣诞节拿来“为我所用”,使得这个节日迅速“中国化”了,圣诞节成了年轻人放松身心、营造浪漫的机会和理由。这启示人们( )

①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正在逐步消失,不必要杞人忧天②对于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③中华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我们需要树立文化自信④文化创作要关注和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错误,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不会消失。②不符合题意。

9.3 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海南地理环境是黎族文化的一个影响因素,而非其性质的决定因素,③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错误。

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10.千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民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大批同名村。“台湾有板桥,大陆也有板桥!”在厦门集美板桥村举行的两岸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能( )

①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③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④坚实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故选B。②与恳亲会的举办无关。④说法错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11.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

A.中华各民族使用的乐器都是不同的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答案:C

解析:审题时抓住“陆续传入内地”“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等,反映了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A项观点是不准确的;B、D两项与题干无关。

12.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中华各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不同的地域决定不同的文化④不同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安徽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②符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自然环境影响文化,③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借鉴、融合,④不选。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

13.二十世纪电脑时代的开始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时代,今天我们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电脑,而电脑在中国的运行又离不开汉字,因此今天中国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进入电脑时代,汉字应用问题的解决功不可没。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了汉字文化的复兴。据此有人认为,汉字复兴就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复兴。

请运用有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3分)

答案:(1)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并借助信息技术加速传播。汉字复兴,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传承中华文明中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为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作贡献。(7分)

(2)汉字复兴并不意味着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复兴。要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就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就应立足实践,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努力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6分)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属于认识类题目,首先应指出汉字复兴对于中华文化复兴的意义,然后指出两者不能等同,最后指出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需要坚持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引,需要进行文化创新等。

14.“摩挲掌上日相将,袖中常见烟云绕”。有文字记载的中国赏石文化至少可追溯到

春秋时代。长期以来,奇石的美学特征让世人神往,它那来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特有之美,集形、色、声、韵于一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近代以来,我国在继承传统赏石文化优秀精髓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赏石文化中对真的追求,从而把观赏石的真、善、美全面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分析中华文化的特征。(15分)

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中国赏石文化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代赏石文化继承了传统赏石文化精髓。(5分)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赏石文化集形、色、声、韵于一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5分)③中华文化具有它特有的包容性。近代以来,我国赏石文化吸收了西方赏石文化中对真的追求。(5分)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然后审读材料找出各自对应的有效信息,具体分析说明即可。

15.材料“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拿破仑的这句话揭示出上层建筑拥有比物质力量更深远的影响力。我国文化强国战略主要包括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等大思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外,还必须增强民族自信,而民族自信的关键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有人说,坚持文化自信,必然会妄自尊大,影响到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请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角度批驳之。(24分)

答案: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以坚持文化自信,不一定会妄自尊大,一样会与其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平等相处。(5分)②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所以坚持文化自信不会影响到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吸收。(5分)③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坚持文化自信有利于在文化交流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5分)④坚持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来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从而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担负起文化发展的重任。所以坚持文化自信不一定妄自尊大,题干观点太绝对。(5分)⑤如果盲目自信,必然会妄自尊大,忽视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借鉴,就会导致封闭主义、守旧主义、盲目排外,就违背了包容性,也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4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要结合材料,从包容性的含义以及包容性的意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角度对题中观点进行批驳。

刷题加餐练

刷高考真题—找规律

1.(2017·天津卷)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体现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符合题意。传统建筑的保护有利于文化传承,但不能说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③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说法不准确。

2.(2015·广东卷)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

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 A.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B.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C.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答案:D

解析:岭南和北方关于“冲凉”(“洗澡”)的方言不同,体现了岭南和北方对“冲凉”(“洗澡”)作用和方式的认识不同,这些认识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当地的地理环境不同,D符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自然环境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文化,B错误;A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冲突”;C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涉及洗浴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地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答案:①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西文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②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西文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西文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西文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解析:解答本题,一要注意分观点和理由两部分作答,第一部分亮明观点,第二部分说明理由;二要注意赞成或反对只答角度,并说明理由即可,不可画蛇添足;三要注意联想,反对收录的理由可由《现代汉语词典》联想到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赞成收录的理由可由“西文字母词”联想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

刷仿真模拟——明趋势

4.(2018·滁州联考)《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科教频道周末黄金时间播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键盘冲击”引发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是因为( )

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夸大了普及书法艺术的作用。④说法错误,文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③关于汉字的地位和作用表述正确。

5.(2018·福建省联考)围棋发源于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纵横十九路,方寸之内是尖跳飞断,棋盘之外有文理哲思。用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这说明( )

①围棋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泉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围棋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围棋发源于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符合题意。方寸之内是尖跳飞断,棋盘之外有文理哲思,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④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①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③说法错误。

6.(2016·中原名校联考)许多地方竖立英雄人像以表纪念,中国则多用汉字立碑记。这是基于汉字( )

A.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

B.具有展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独特作用

C.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D.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答案:A

解析: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文化内涵丰富,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中国多用汉字立碑记,A正确;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对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科学技术则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C、D排除。

7.(2018·四川省内江市期末)蜀锦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遍布古人生活各个方面的锦缎是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堪称国粹。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更是历史文化的融会,留下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的古老记忆。中华锦缎艺术( )

①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是中华文化独领风骚的重要表现③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基本载体④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堪称国粹。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更是历史文化的融会,留下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的古老记忆”,表明中华锦缎艺术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独领风骚,①②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基本载体,③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说法错误。

8.(2018·淮北一模)“中国智慧自成语境”。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表达着臧否人性善恶的中国价值观。材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答案:C

解析: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①符合题意;成语表达着中国价值观,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③不选;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④不选。

9.(2018·云南省云天化中学期末)藏族文化是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高原文化,也是在一种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下形成并发展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藏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 )

①藏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身的民族特性②中华文化通过藏族文化体现出特有的魅力

③藏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藏族文化促进了藏族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①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③说法正确。题目中考查藏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而不是藏族文化与民族发展的关系,而且只有优秀的藏族文化才能促进藏族的发展,④说法不准确。

10.(2018·太原测评)我国有修史的传统,在夏商时期就有史官,史官的设置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在清代,全国各省、府、州、县都开馆修志,甚至一些家庭现在还保留续修家谱的习惯,“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是基于( )

①文化典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答案:B

解析:整理文化典籍可以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而且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所以必须继承修史的传统,③④符合题意;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①错误;优秀的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必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②错误。

11.(2018·江西赣州模拟)赣州福寿沟地下排水系统防洪排涝造福百姓、延寿千秋,其精巧设计可给今日的“海绵城市”作借鉴:根据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将居民用水、池塘储水与地下排水结合;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为避免江水倒灌入城,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顿息”。这告诉我们(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传统思想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③古代城市建设科技具有实用性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文化的特点。赣州福寿沟地下排水系统防洪排涝造福百姓、延寿千秋,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科技具有实用性的特点,③正确;赣州福寿沟地下排水系统,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同时也造福了百姓,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古代科技,而不是传统思想,②排除。

12.(2018·山东济宁期末)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参加里约奥运会接受采访时使用的“洪荒之力”一词红遍网络。一些热心编辑对古代一直沿用至今的“力”进行了梳理,如力挽狂澜、力敌千钧、回天之力、不遗余力、尽心尽力、缚鸡之力、绵薄之力等,发现每个“力”背后都有渊源典故。这( )

①显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做到了兼收并蓄③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说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国古代有很多一直沿用至今的“力”,每个“力”背后都有渊源典故,显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正确;通过梳理古代一直沿用至今的“力”,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②排除;材料并不是强调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排除。

13.(2018·北京丰台期末)作家王蒙说过:“百十年来谈中华文化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就是汉字。汉字给我们的信息量实在是太丰富了,它既是一幅美术作品,也表达着声音,还表达着历史的典籍,表达着已经不能够说话的那些人的智慧和感情。”可见,汉字( )

①以其丰富的内涵传承了中华文明②以其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记载了中

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④集中表达了民族情感与文化韵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汉字给我们的信息量十分丰富,它既是一幅美术作品,也表达着声音,还表达着历史的典籍,表达着已经不能够说话的那些人的智慧和感情,说明汉字以其丰富的内涵传承了中华文明,也说明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①③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错误。

14.(2018·豫南五校联考)2016年12月,“天上西藏文化遗产数字艺术展”在曼谷举行。本次展览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全息技术介绍西藏地区,让观众体验西藏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色,感受世界屋脊的魅力。该展览的可取之处在于( )

①发挥了科技在藏域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作用②增强了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以浓重手法书写了中华文化的新辉煌④在海外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该展览利用现代技术在海外展示西藏文化,发挥了科技在藏域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作用,也展示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①④正确。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对中华民族而言的,②错误。③夸大了该艺术展的作用。

刷最新原创——抓重点

15.第十三届全运会于2017年9月在天津市举行。其中会徽由书法字“津”“13”“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构成,呈“火炬”造型,取名为“奔向未来”。吉祥物取名为“津娃”,取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全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表明( )

①中国文化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②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民族性③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④文化在发展基础上继承,在继承过程中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第十三届全运会会徽由书法字“津”“13”“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构成,吉祥物取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②符合题意。吉祥物取名为“津娃”,取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表明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说法错误。

16.在世界绘画发展史上,中国画以鲜明的面貌,形成了独特的绘画体系。其中最能体现其艺术特质的是中国画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意象思维是指在创作中所采取的以主观情意为主导的创造性活动和思维方式。在这一过程中,画家要对现实生活客观物象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选取并凭借那些具体的感性特征的事物,塑造出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到今天,中国画的这一特点仍然突出。材料表明( )

①中华绘画中的艺术思维具有稳定性②艺术思维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类发展③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④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贯穿中国绘画史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到今天,中国画的这一特点仍然突出”说明中华绘画中的艺术思维具有稳定性,①正确;在世界绘画发展史上,中国画以鲜明的面貌,形成了独特的绘画体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③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艺术思维影响人类发展,②排除;材料并未体现传统思想贯穿中国绘画史,④排除。

刷易错易误——排难点

易错点1不能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7.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建立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

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要求各族人民在文化上( )

①既要保持各自的民族特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统一③互相吸收和借鉴,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④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维护民族文化的纯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实现四个认同,要求各族人民在文化上既要保持各自的民族特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互相吸收和借鉴,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①③正确;文化是多样的,②中“实现文化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借鉴吸收,而不是完全抵制,④错误。

易错点2误认为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18.以古琴台为代表的“知音文化”,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以原始农耕祭祀文化为代表的“神农文化”,以土家族生活习俗为代表的“清江文化”等,都体现了湖北和谐文化的深厚底蕴,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知音文化”“道家文化”“神农文化”“清江文化”是湖北不同地区文化的代表,说明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①正确;这些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②正确;地域影响文化,但不起决定性作用,③错误;④中的“融合统一”违背了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