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合集下载

中水系统处理原理(完整版)

中水系统处理原理(完整版)

中水系统处理原理(完整版)中水系统,又称再生水系统,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可以回用于冲厕、绿化、洗车、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领域的系统。

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中水系统的处理原理。

一、中水系统概述1. 中水来源:中水的来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

这些水源经过处理后,可以转化为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再生水。

2. 中水用途:中水主要用于冲厕、绿化、洗车、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领域,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3. 中水处理目标:中水处理的主要目标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确保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二、中水处理工艺流程1. 预处理: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初沉池等,目的是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泥沙等,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

2. 主处理:主处理阶段包括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两种方式。

生物处理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物理化学处理主要有混凝、沉淀、过滤、吸附等。

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消毒、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等,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提高水质。

三、中水处理关键技术解析1. 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降低污染物浓度。

其中,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是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

2.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利用混凝、沉淀、过滤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污染物。

3. 消毒技术:采用氯、臭氧、紫外线等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确保水质安全。

4. 臭氧氧化技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水质。

5. 活性炭吸附技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等污染物。

中水系统处理原理(完整版)四、中水处理设施的运行与管理1. 调节池的作用:调节池在中水处理系统中起着均衡水质和水量的重要作用。

它能够缓冲不同时间段的污水排放量,确保处理系统稳定运行。

2. 污泥处理:在生物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泥,这些污泥需要通过浓缩、脱水等手段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中水资源化利用探讨

中水资源化利用探讨

中水资源化利用探讨杨思贤石嘴山市润泽供排水有限公司 宁夏 石嘴山 753000摘 要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

某市作为全国缺水城市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水资源浪费及水资源污染两大问题日益凸现,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紧张,并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水资源的开源节流已成当务之急。

中水回用,是城市水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水;水资源;循环使用1 中水的概念及利用范围中水(reclaimed water)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

中水主要用于厕所冲洗、绿地、树干浇灌、道路清洁、冲洗、基建施工、喷水池以及可以接受其水质标准的其他用水[1]。

2 某市的水资源状况(1)某市水资源状况:某市水资源主要是黄河过境水和地下水,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均采自地下水。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308亿m³,黄河入境实测年径流量277.373亿m³,出境年径流量241.2亿m³;4条支干渠引水量为10亿m³左右,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总量为3.384亿m³/a,地下水日供水能力为31.38万m³,人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07m³,约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10。

(2)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某市城市供水系统由自备井供水系统和城市统建供水系统组成,水源为地下水和部分黄河水。

随着用水量的日益增加,由于在开发利用初期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大部分水源井集中在山前洪积扇地区,先后开凿水源井近700眼,日开采量达19 .61万m³/d,使地下水的开采规模和强度不断增大,已形成区域性降落漏斗,基本涵盖了贺兰山前洪积扇及部分冲湖积平原区,地下水的超采,造成潜水通过弱透水层对地下水进行越流补给,承压水水质有恶化的趋势[2]。

中水回用与污水资源化研究

中水回用与污水资源化研究

中水回用与污水资源化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外,回收利用废水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中水回用和污水资源化是废水利用的两种方式,旨在使废水资源化,达到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增加水资源的目的。

中水回用是指将经过初级、中级处理的污水直接回用于农业、工业、城市绿化等非饮用用途。

中水回用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循环利用水资源;同时可以减轻滞涨压力,改善水环境质量。

近年来,一些城市已经利用中水回用方案,大大减少了饮用水的使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污水资源化则是指将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将其中有价值的物质(如有机物、无机盐等)分离出来或加以转化,制成建材、肥料、科技产品等,以取得资金回报。

污水资源化是水资源利用的一种经济的、可持续的方式。

污水资源化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可以将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减少了对化学肥料、农药的需求。

同时,污水资源化还可以使水体得到净化,真正做到废物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水回用和污水资源化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这是因为,即使污水进行了深层处理,其水质也并非可直接饮用的纯净水,而是适合非饮用用途的中水。

因此,在深度处理后,要将污水作为中水用于农业、工业、城市绿化等领域,实现资源的循环回收利用。

这不仅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而且对于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管理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中水回用和污水资源化是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对中水回用和污水资源化的研究和推广,不断完善技术和管理制度,为推进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中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议书-写作模板 (一)

中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议书-写作模板 (一)

中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议书-写作模板 (一)中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议书一、项目概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人口、工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也日益迫切需要大量的用水资源。

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废水的排放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但会污染环境,还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威胁。

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我们提出中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议书。

二、项目目标1.解决城市污水的排放问题,减少环境污染;2.减轻对自然水资源的压力,实现循环利用;3.对城市工业、农业等领域提供稳定的中水资源,降低成本。

三、项目建设内容1.中水处理系统建设投资建设中水处理设施,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分离出可用的中水资源,以用于其他领域的生产和生活。

2.制定并实施污水排放标准建立相应的排放标准,并严格实施,确保污水处理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达到排放标准。

为后期的废水管理提供依据。

3.建立废水资源化利用体系建立稳定的废水资源化利用体系,为日后的运营和管理提供支撑。

可以将处理的废水资源利用于工业、灌溉、城市绿化等领域,减少自然水资源的使用,降低社会成本。

四、项目建设方案1.确定项目总投资金额:2000万元。

2.建立项目立项组织,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申报。

3.招标或自行建设中水处理设施,建设中水管网和家居用水处理设施。

4.编制废水排放标准,建立中水资源管理机构。

5.推广中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五、项目预期效益1.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状况,增加中水资源利用率。

2.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改善城市环境。

3.提高中水资源被利用率,降低生产和生活成本。

4.推广和应用中水处理技术,促进环保行业的发展。

六、项目实施风险1.政策风险:政府环保政策变动,对项目实施造成不利影响。

2.市场风险:市场竞争激烈,尚待市场的认可。

3.技术风险:中水处理技术尚未成熟和普及,存在技术风险。

四、项目实施建议1.加强对项目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尽量减少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2.完善项目实施计划,尽可能的规避环境和技术风险。

中水利用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中水利用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中水利用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中水利用指的是处理好的污水再利用,适用于农业灌溉、城市绿化、工业用水等领域。

随着人口增加和水资源短缺,中水利用已经成为解决水资源使用和环境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其可行性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水利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

首先是经济可行性。

中水处理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包括设备和能源等费用。

此外,中水利用的收益可能不如直接从地下或地表水资源中获得的水资源那么高,当中水处理成本比直接取水的成本高时,中水利用就难以实现。

因此,将中水处理和利用与其他水资源利用方式进行比较,对于可行性评估是很重要的。

其次是技术可行性。

中水处理需要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目前已经有微滤、超滤和反渗透等技术可以实现有效中水处理,但这些技术的使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反渗透等技术需要配备很高压力的泵,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有效的能源利用也是可行性实现的重要因素。

再次是社会可行性。

中水利用是一种新兴的用水方式,市场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相关企业需要在识别这方面的潜力和培育市场中进行资本和技术的积累,并需要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反过来,更多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市场的收益和社会的接受度。

最后是环境可行性。

中水处理和利用可以减轻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开采压力,避免了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污染,同时向土地、森林等生态系统注入了可用水源,促进了生态平衡的发展,这对于环境可持续性是非常有益的。

但对处理后的中水进行细致的安全性和污染源溯源调查以及成本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以上个方面,我们有以下对中水利用实现的建议。

首先,政府可以加强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产业链的规范,鼓励中水成为现代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下的重要资源。

其次,中水处理和利用企业应该国际技术合作,研发更新和高效的中水处理技术,升级生产污水处理效果,以低成本、高效率、高附加值使用中水利用。

再次,还应进行中水利用咨询和公众宣传,提高社会接收度和水里利用的认同度,支持与推动公私合营设立中水利用基金,鼓励中水行业的发展。

中水再利用、实现污水资源化技术

中水再利用、实现污水资源化技术

中水再利用、实现污水资源化技术摘要:论述了中水作为资源的再利用的意义,包括节能、节约资讯、减少污染物排放,指出在中水利用中存在的认证上,管理上的政策及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中水,再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地下水越抽越深,水源地越来越远,远距离取水的城市越来越多,用水成本越来越高。

一方面我们每天在讲节能减排,另一方面,我们又在大量、无限度的消耗着人类赖依生存的水资源。

如果我们在现阶段经济能力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认真对待城市污水的再利用,就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缓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加,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这些都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带来许多城市环境问题。

国家为解决缺水问题,相继出台了大量与污水处理有关的优惠政策。

多年积累的问题是不能马上解决缺水问题。

因此,应在加大节水力度、治理城市水污染的同时,积极开展污水资源化研究,提高污水回用率,从而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再利用。

中水回用是污水资源化的直接措施,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是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协调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根本出路。

因此,政府在结合水资源管理的同时大力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实现污水资源化,节约水资源,以缓解城市缺水的严重问题。

1中水再利用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中水经过处理再利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而且可以减少污染排放、节约能源,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顺利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并将显现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1 . 1 中水再利用是节约水资源、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的节约用水方式与方法,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节水的作用, 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改善,城市用水需求总量在成倍的增加, 而当人均需水量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 如再减少人均用水量,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但再想增加也很难。

浅谈建筑中水回收及利用

浅谈建筑中水回收及利用

浅谈建筑中水回收及利用摘要:城市建筑区域内部常用中水,依据中水来源和中水的存储位置,可以被分为建筑物中水以及建筑小区中水两种类型。

这两种类型的中水在回用系统当中的应用特点和应用要求虽然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是实际的应用效果和回用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却高度一致。

与市政供水不同,建筑中水在城市当中的应用范围相对狭窄,如何促使其实现水资源配置优化,是建筑设计领域主要应当考虑的设计问题。

关键词:建筑;中水;回收;利用1建筑中水回收及利用的必要性1.1水资源短缺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的也以迅猛之态,不断攀升。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的短缺和浪费现象也随之而来,这种现象不但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增长,甚至影响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水资源浪费现在人们的节水意识还比较差,对目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人们的一般活动中,浪费水的现象仍然不断出现。

不管是在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方面,人们使用的都是干净的、可以喝的自来水,这就更加重了水资源的浪费。

其实在一些生产领域、或者生活方面,并不需要使用这些优质、干净的自来水,他们可以使用水质较差的水,例如城市绿化方面,在给城市中树木、花草浇水时完全可以利用一些水质并不高的水。

还有道路清洁方面,马路上喷洒的水也可以使用一些水质并不高的水。

像这些领域还有很多,比如生活中的厕所用水,洗车用水等等。

利用这些水,我们一方面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缓解人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

1.3水污染问题严重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将工业污水排放至河流中,造成了许多水资源的严重污染,不仅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还影响了我们的生命安全。

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饱受水污染的危害。

因此排除污染,回收利用水资源成为了我们现阶段发展的首要工作。

2建筑中水回收及利用的可行性2.1建筑中水的含义建筑中水属于再生水,一般是指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污水,工业中的各种废水,经过技术人员处理之后,水质能达到一定标准的,不可直接饮用的水。

中水利用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中水利用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中水利用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中水利用是指对废水进行处理并复用的过程。

近年来,水资源日益紧缺,水污染情况严重,中水利用越来越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因此,本文将对中水利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中水的复用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提高了中水的可利用性。

采用先进的中水处理技术可将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等污染物去除,使其达到特定的处理要求。

目前主流的中水处理技术有微滤、逆渗透、电渗析等。

采用这些技术可以将中水处理成具有高水质的水源,用于工业、建筑等领域。

2. 经济可行性中水的利用可以节约大量的自来水和污水处理费用。

工业企业午夜新闻msg基本是不可避免的污染物排放,为了达到环保要求,企业需要支付巨额的污水处理费用。

如果采用中水利用技术,废水处理费用将大大降低。

此外,中水的利用可以提高用水效率,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降低自来水的价格。

这也为很多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3. 环保可行性中水的利用对环境保护有利。

在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中水利用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

把被污染的废水经过加工后再利用,可以减少废水的直接排放,避免对自然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通过中水利用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水环境的污染和压力。

二、建议1. 强化立法和规范政府可以制定和加强中水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引导和规范市场化的中水利用行为。

这可以进一步提高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我国中水利用技术水平还有很大提高空间,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政府应该加大对中水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中水利用技术创新。

3. 完善中水利用产业链政府可以加大对中水利用相关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促进中水利用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同时,大力推广中水利用技术和模式,通过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中水利用的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3.臭氧消毒
臭氧除了可以利用其强氧化作用来杀灭细菌和病毒外, 还可以氧化分解水中的各种杂质(如有机物腐殖质、部分 的芳香族化合物等),因此能有效去除水中的色、臭、味, 脱色效果明显优于氯和活性炭。臭氧还可以降低水中杂质 的电位,从而提高混凝和过滤对杂质的去除率。研究表明, 采用臭氧预处理可以提高混凝沉淀和过滤的处理效果,臭 氧和传统处理结合可去除部分的THMS前体,近一半的色 度,80%的COD。臭氧的生产成本很高,为了提供污水中 臭氧的利用率,接触反应池水深约为5~6m,或建成封闭 的多格串联的接触池,或设管式或板式微扩散器散布臭氧, 以提高臭氧的扩散速度。臭氧消毒迅速,接触时间采用 15min,维持剩余臭氧量为0.4mg/L。Leabharlann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对于不同的用途采用适当的工艺处理,出水应达到相 应的标准方成为可用水源。
1.回用工业用水
再生水回用于工业用水,一般可以用于工艺低水质用 水,再生水产品直接接触产品的洗涤、冲灰、除尘、产品 用水,约占工艺回用水量的37%~50%,因各行业生产工 艺不同,很难制定统一的水质标准,可参照以自然水体为 水源的行业水质标准。再生水可用于工业冷却水,处理目 标水质应该满足《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CECS61: 94)给出的水质标准。由于冷却水对水质要求较低,目前 国内外污水回用多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污水回用于工 业冷却水时应满足其水质要求,循环冷却系统水质要求高 于直流冷却水系统,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常见的处理工 艺流程有: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22.2 中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控制 与管理
22.2.1 混凝工艺 1.混凝
混凝是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让其与水 快速混合,使得水中的悬浮性杂质和胶体 物质脱稳而凝结成大颗粒的过程。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混凝剂的正确选用以及合理确定混凝剂 的投量是混凝沉淀处理技术的关键,对于 给水处理的技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 但是对污水的深度处理尚缺乏足够可以直 接引用的数据。需要通过实地试验才能选 定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的混凝剂,确 定其最佳工艺技术参数。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吸附法也可与生化法联用,向生物池中投加活性炭 粉末,形成生物流化床;吸附法与臭氧联合使用构成臭氧 活性炭工艺等。
22.2.4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有电渗析(ED),反渗透(RO),超 滤(UF)和微滤(MF)等。随着材料制造工艺的提高和 市场的发展,一度被认为昂贵的膜分离技术正变得越来越 经济,具有越来越强的竞争力,膜分离技术在污水深度处 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可以预测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对 未来的供水产生巨大的影响。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22.2.3 活性炭吸附工艺
在污水处理中,活性炭处理的主要对象是污水中残存 的胶体粒子,微生物,余氯,用生化法难于降解的有机物 或用一般氧化法难于氧化的溶解性有机物,包括木质素、 芳香烃衍生物、杂环化合物、洗涤剂、合成染料、DDT等, 以及痕量的重金属离子等。当用活性炭对这类污水进行处 理时,它不但能够吸附这些难分解的有机物,降低COD, 还能使污水脱色、脱臭,把污水处理到可重复利用的程度, 所以吸附法在污水处理的深度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用活性炭去除有机物时,吸附质的分子量以控制在1000以 下为宜。实践已证实,活性炭对某些金属及其化合物有很 强的吸附能力。据报道活性炭对锑、铋、锡、汞、铅、镍、 六价铬等金属离子都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2.回用农业灌溉
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在国内外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 我国1992年颁布实施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对污水浇 灌提出较严格要求,严禁使用污水浇灌生食的蔬菜和瓜果; 对于水作、旱作和蔬菜,必须将污水处理达到灌溉水质标 准才能灌溉。对于旱作和蔬菜,常规的二级处理加消毒就 可以满足要求。对于水作,对于氮磷要求高,需要采用强 化二级处理脱氮除磷,或采用常规二级处理加过滤等补充 处理才能达标。也可以与清水混灌,降低氮磷含量。回用 水根据灌溉作物对水质的要求和作为加工用途,选择合理 的处理工艺。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城市的污水排放后经过污水管道收集,输 送到污水厂集中处理达到相应标准,再输送到 工业用户、居民或作为市政再用水,水质水量 稳定,减少了大量新鲜自来水的使用,并减少 了污水排放水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开辟这类非 传统水源,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对缓解水资 源紧缺的矛盾,保障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的战略意义。中水回用是污水资源化利用的 重要方面,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纵观国内外的回用水现状,处理工艺主要 有: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膜分离 技术、消毒等。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2.沉淀与气浮
沉淀和气浮均是混凝反应后的固液分 离手段,沉淀设备简单而体积稍大,气浮 设备稍复杂而体积较小,管理上沉淀工艺 较气浮简便。混凝工艺主要去除原水中悬 浮状和胶体杂质,对于溶解性杂质去除能 力较差,因此对原水中残留的洗涤剂处理 效果不佳。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结垢控制可以通过软化和除盐除去水中结垢成分或加阻垢 剂;污垢控制根据污垢的成分采取控制措施,若是油污引 起的可采用表面活性剂控制,若是由于悬浮物引起的可加 强混凝沉淀或采取旁滤来控制;黏垢的控制需要采用杀菌 剂控制,药剂投加量为新鲜补充水的1~10倍。 ⑶ 腐蚀 吸收过量氧的水对设备管道有腐蚀性。循环水 系统都使用了杀菌剂,所有循环冷却水都要定期排污,以 防止溶解的和悬浮的非蒸发物的积累。在循环冷却水决定 补充水和排污量的是循环浓缩倍数。浓缩倍数越高,排污 量越低,就容易导致结垢现象,要进行化学清洗,处理成 本提高,因此要防止垢的形成。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国内城市污水回用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有,华能北京 热电厂冷却水系统补给水为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 后的出水,经过石灰凝聚澄清过滤法回用处理水。对于其 他用途的工业用水,如原料用水、生产工艺用水、锅炉用 水等,虽然没有相应的回用水水质标准,但必须符合有关 行业的用水水质标准。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⑷ 起泡 回用水容易起泡的问题直到现在还没有很好 的预防措施,虽然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洗涤剂,使得问题的 解决容易了很多,但生物降解洗涤剂的使用没有得到普及, 因此要控制回用水磷的含量,使得回用水中的直链烷基磺 酸盐的含量保持在0.5mg/L以下,必要时还要使用消泡剂。 ⑸ 氨 氨对铜有腐蚀性,氨与氯反应会减少杀灭微生物 的效果。 ⑹ 磷酸钙垢及其他垢的形成 由于回用水中磷的存在, 易形成磷酸钙垢,过高就必须用酸化控制或去磷控制。 ⑺ 卫生方面 冷却塔循环水及其淤积物会四处抛散,虽 然病原菌由于温度、氯化和阳光作用而部分死亡,但不能 保证所有的传染菌都死亡,所以这个问题也要引起重视。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污水厂二级出水
絮凝沉淀
过滤
杀菌
水质稳定剂 回用 消毒
回用
污水厂二级出水
填料生物接触氧化 生物接触氧化 混凝沉淀
双层滤料过滤 絮凝沉淀 精密过滤
污水厂二级出水
回用
污水厂二级出水
消毒
回用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在污水二级出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过程中,应该从以 下几个方面做好控制工作: ⑴ 微生物的生长 热循环水经过冷却吸收空气中氧, 水里面的生物生长活跃,在冷却塔受阳光照射的一侧藻类 生长活跃,可以采用氧化型杀菌剂(如液氯、二氧化氯、 次氯酸钙等)、非氧化型杀菌剂、表面活性剂杀菌剂。由 于氯在循环的过程中容易损失,可用氯和非氧化型杀菌剂 联合使用。 ⑵ 污垢和黏泥 冷却水在循环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蒸 发损失,进水中的悬浮物、铁锈、其他腐蚀产物、从大气 中冲刷下来的灰尘及死去的微生物等都被浓缩。通常情况 下回用水的盐、碱度含量比其他水源高,水蒸发后溶解性 盐不断浓缩,沉淀物通常包括碳酸钙、硫酸钙、二氧化硅 等物质组成。废水中含有碳、氨、磷时,会出现黏泥和藻 类。需要通过结垢、污垢和黏垢控制措施加以控制。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如美国对直接实用性粮食作灌溉的再生处理流程为: 二级处理、混凝澄清、过滤、消毒,大肠粪类大肠杆菌不 得超过2.2个/100ml;对于果园只能用于水果未成熟初期 地表浇灌,可采用一级出水消毒灌溉;对于种子作物食用 前深加工的,可采用一级出水消毒灌溉;对于牧场、苜蓿 及其他动物饲料用作物,二级处理、消毒、大肠菌群不超 过23个/100ml。农业灌溉回用过程中,重点要考虑水的盐 分、钠离子、微量元素、余氯、营养物质和病原体等。
1.氯消毒
氯消毒工艺应用最为广泛,工艺成熟。液氯的耗量与 水中的浊度、干扰物质等有关,氨、腐殖质以及其他有机 物都会增加氯的耗量,PH值会影响有效消毒成分HOCl的 比例,具体对于某水质氯剂量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2.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水银灯发出的紫外光,能 穿透细胞壁被核酸和蛋白质等生命物质吸收,破 坏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而达到消毒作用,其中波长 在250~290nm范围内的紫外线杀菌能力最强, 紫外线消毒要求处理水具有较高的透光性,故污 水中的悬浮物、浊度,有机物和氨氮都干扰紫外 线的消毒效果。紫外线消毒对已经脱氮或部分脱 氮的二级出水中的大肠菌、粪大肠菌群、肠道球 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去除效果与氯消毒相似, 但能减少致癌性消毒副产物的产生。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电子教案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第22章
第22章 中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22.1 缺水现状及中水利用的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建设及工业农业生产 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及自然水体污染日益加重, 使本来就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缺。 水是自然界中不可替代但是可以再生的资源。 污水如果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重复利用,实现 水在自然界中的良性循环。开源与节流是解决水 资源危机的两个不同方面,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而且是密切相关的。污水再生利用既开辟了新水 源,又是规模大、效率高的节约用水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