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课 岳阳楼记_图文.ppt

合集下载

《岳阳楼记》课件(共24张PPT)

《岳阳楼记》课件(共24张PPT)

二、翻译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第五段
曾经
古时品德 高尚的人
或许不同 于(以上) 两种心情。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
思想(感情心思)
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
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中做官就担忧百姓
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千古名篇: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一楼,名胜古迹
岳阳楼的前世今生
始建于三国
多次重新修建


明代
宋 代
至今保存完整
清代
一人,万世师表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 正。北宋诗人,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有《范 文正公集》传世。

选入教材的作品有:

《渔家傲。秋思》
《苏幕遮》
《岳阳楼记》
一文,千古名篇
学习目标:
或: 1)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空: 1)浊浪排空 天空 2) 长烟一空 消散
通: 1)政通人和 顺利 2)北通巫峡 通向
一、检查预习: 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 (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 (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内
3)后天下之乐而乐 容 (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
多:大多。会:聚集。 得无异乎?
看到自然景物而引 发的情感,怎能不 有所不同呢?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 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 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 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 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 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 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 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 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 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 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 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 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岳阳楼记》ppt课件94张

《岳阳楼记》ppt课件94张

上页 返回 下页
16
预习课文 正确朗读
上页 返回 下页
17
朗读:
zhé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
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zhǔ
上页 返回 下页
18
朗读:
fú hūi
shāng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 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 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上页 返回 下页
28
注释日:光 那
水流浩大 这样, 的样子 那么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涯 楼远;之山朝大,晖观吞夕也长阴,江,前,气人降调浩象之职 的浩万 述远人千 备汤诗。 矣汤人此, 。则横 然岳无 则阳北际
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壮丽 景象
聚集

上页 返回 下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52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 客骚人,多会于此。
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迁客骚人 “会”于此?
• 屈原、贾谊、李白、杜甫 、孟浩 然、柳宗元、刘禹锡、张说…… • 现在又有了一个滕子京。
上页 返回 下页
53
指出第三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 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一起
的玉 精神愉快
上页 返回 下页
35
说文解字:集
上半部分是一只鸟的象形。 本意是鸟落在树上,即栖止。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岳阳楼记 课件 (共23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岳阳楼记 课件 (共23张PPT)

3.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齐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 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 又富于错综变化。要注意,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 不散相对称的。其次,在炼字上也很有特色,如 “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和“吞”把客观事 物写活了,把视觉跟感觉结合起来了。又如“予 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观”字用得准 确,因为“观”是集中目力看,用“望”,用 “视”,用“看”,都不合适。“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是千古传诵的警句名 言,值得仔细体会。
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段写了什么?着重于哪一方面?
2. 看第二段,划出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3. 找出从空间上描写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的句子 4. 然 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
“异”!。
第3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 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⒈岳阳楼大观:横无际涯,气象万千 岳 阳 二.巴陵胜状 楼 览物之情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记 ⒉ 迁客骚人 阴——悲 抒情 览物之情 晴——喜 三.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忧 后…乐(主旨) 议论
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 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 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 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 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 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 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 本句自对:

• • • •
政通——人和 迁客——骚人 虎啸——猿啼 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

《岳阳楼记》-优秀课件PPT(共35张)精选全文

《岳阳楼记》-优秀课件PPT(共35张)精选全文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 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译文: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上做官的人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
(七)成语积累 1. 先忧后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 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2. 心旷神怡:形容心情开朗,精神愉快。 3. 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4. 政通人和:政治修明,人民和乐。 5.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三)一词多义 1. 极: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直到,动词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穷尽,动词 2. 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聚集,动词 会天大雨 适逢,副词 3. 夫: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指示代词 夫环而攻之 句首发语词,不译 未几,夫齁声起 丈夫,名词 4.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动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名词 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 考察,动词 5. 国:去国怀乡 国都,名词 死国可乎 国家,名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名词

若夫 淫雨 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 ,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课标下册《27 岳阳楼记》课件(共42张PPT)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课标下册《27 岳阳楼记》课件(共42张PPT)
同学们,这里有一副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它涉及的是哪篇文章,哪一个人 吗?
宋 范仲淹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苏
州吴县人,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
少有大志,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
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
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探求
嗟夫,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有的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朝廷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
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 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士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 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 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第二年六月,重 修的岳阳楼行将落成,滕子京嘱托范仲淹 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从而成就 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第二段译文: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 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 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 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 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 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放晴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qiá ng) (jí ) 迫近
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7课《岳阳楼记》教学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7课《岳阳楼记》教学课件

难句解释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要按是“唐今贤 人”,即唐代和当代的贤人。这叫“互 文”。
• 在上面刻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
14
予观夫(那)巴陵胜状(美景) ,在洞庭 一湖。衔(连接)远山,吞(吞吐)长 江,浩浩汤汤(水流浩大的样子),横 (宽广)无际涯(边);朝晖夕阴(一天 里阴晴不定(互文) ),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雄伟景象)也,前人之述 备(详尽)矣。然则(虽然这样,那么)北通 巫峡,南极(尽)潇湘,迁客(贬谪的政客) 骚人(诗人),多会(会集)于此,览物之 情,得(能够)无异乎?
19
至若春和 景明,波涛不惊,上下天光,
至于 和煦 日光 起、动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一片
停歇 美丽的鱼 水中小洲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圆形的玉 有时

消散
洁白,明亮
尽头,穷尽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开旷阔神怡愉,快宠辱偕一忘起,把端酒,临执风,面其对喜洋洋者矣。
岳 阳 楼 记

四大名楼总图



岳阳楼(湖南岳阳)
黄鹤楼(湖北武汉)


鹳雀楼(山西永济) 滕王阁(江西南昌)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1、课文三、四两段文字描画了洞庭
湖哪两幅画面?
一、阴雨凄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7课 岳阳楼记(共3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7课 岳阳楼记(共33张PPT)

赞美 劝勉 自勉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记叙)
课文分析
第二段写的是什么景色?是从哪两个 角度来写的?
本段写在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的 雄伟远景。 先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浩淼: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再从时间上表现景物的千变万化: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本段中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 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 (武汉)
滕王阁 (南昌)
岳阳楼 (岳阳)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登岳阳楼 陈与义 (宋)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中心思想
本文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 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所产生的 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 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讨论本文写作特色:
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因事即景 由景入情 由情入理。
2、剪裁详略得当 作者把文章的中心放在议论表达志向上,因此写作缘由 和巴陵胜状只寥寥几笔带过。 写迁客骚人登楼所见、所感,纵情铺叙,目的是反衬下文 的“古仁人之心”,故详其所详。 3、文字齐整对称,语言凝练。 找出文中的对偶句,并说明它们是怎样构成对偶的? 一种是两句相对,如“北通巫峡”对“南极潇湘”; 一种是本句自对,如“迁客”对“骚人”
课文分析

岳阳楼记课件(共22张PPT)

岳阳楼记课件(共22张PPT)

任务一:反复诵读文本,感受作者语气语调。 1.请同学们诵读课文,划出语气词及相关提示性语句,想象自己 就是范仲淹,把握各段的语气、语调,完成下面这张表格。
疑问 悲伤 喜悦
感慨
任务二:赏读写景段落,感受迁客骚人之“异”
1.岳阳楼前的洞庭湖,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登楼 观景的迁客骚人,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请选择第 二、三、四段中最有感觉的词句,读一读,品一品。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岳阳楼记》预习安排:
1.根据你学习文言文的经验,结合课下注释,你弄 清了本文中的哪些词语的意思?请列举出来。 2.你有哪些不懂的词句?(重点关注没有课下注释 的词语) 3.阅读《范仲淹——岳阳楼头吹笛人》。 4.读完题3中提及的文章,你对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 景有了哪些了解? 5.你对文章还存在哪些疑问?
是源于诗人有恢弘的想象力,“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他 看过的书,走过的路,加上他的才气,都必不可少。
是源于他想借此劝勉朋友,“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他想把这样恒定的心态 传递给面对外界阴晴不定的政治形势而心 绪不宁的朋友。
我认为是源于
,“
”(文中相关语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任务三:品读抒情议论句,探究古仁人之“异”
2.请同学们结合下面材料,探究作者写古仁人之心的用意何在?
【材料1】
公元1015年,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进士及第,二人政治志趣相投,成为终身好友。庆历二 年(1042年),二人曾在西北泾州合力守城,在不利条件下将西夏军击退。1043年,滕子京被 诬陷贪污公款,范仲淹积极为其辩护。1044年,滕子京在岳州期间,迁建岳州学宫、兴水利、 重修岳阳楼,并写信邀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深知重修楼宇必然花费颇多,担心有人 会再次借机弹劾滕子京,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对滕子京政绩给予肯定和颂扬。1047年, 滕子京因治理巴陵郡有功,调任江南重镇苏州知州,这也算是朝廷对他的最后肯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