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7第十八章中药制剂制备技术汇总
中药制剂技术总结

中药制剂技术总结中药制剂技术是中药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涉及中药的加工、制备、调配等方面。
本文将对中药制剂技术做一个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1. 中药制剂的定义和分类中药制剂是指通过采用特定的生产工艺和配方,将原始中药材加工成适合临床应用的药品形态。
根据其制备过程和用途,中药制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散剂:将中药材粉碎后直接使用,如散剂颗粒、散剂丸。
- 煎剂:将中药材煮煎后使用,如中药煎剂颗粒、煎剂汤剂。
- 膏剂:将中药材制成软膏状,如膏剂贴剂、膏剂霜剂。
- 酒剂:将中药材浸泡于酒精溶液中,如酒剂口服液、酒剂喷雾剂。
- 注射剂:将中药提取物或制剂注射于体内,如中药注射液、中药颗粒注射剂。
2. 中药制剂技术的关键环节中药制剂技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2.1 中药材的采集和质量控制中药材的采集应遵循相应的规范,并注意采集时间、地点和方法。
同时,通过对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确保原料的药效和安全性。
2.2 中药材的加工和制备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和制备,包括破碎、筛选、清洗、炒制等工艺环节,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易于制剂加工。
2.3 配方的确定和比例调配针对不同的病症和药性,确定中药制剂的配方,合理配比各药材。
同时,注意配伍禁忌和负荷量的控制,确保中药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4 制剂工艺的选择和掌握根据中药制剂的种类和形态,选择合适的制剂工艺,掌握相关的操作方法和技术。
这包括煎煮、浸泡、浓缩、吸附等工艺步骤。
2.5 质量控制和稳定性评价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包括对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杂质和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
同时,需要对制剂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确保长期存储和使用的安全性。
3. 中药制剂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中药制剂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制剂工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制剂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 基于药理学和药效学的研究,更好地理解和优化中药制剂的药效与作用机制。
中药制剂技术总结

中药制剂技术总结1. 引言中药制剂技术是将中药药材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处理方法,制备成满足特定需求的中药产品的过程。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提高,中药制剂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中药制剂技术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2. 中药制剂技术的分类中药制剂技术可以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制剂技术和现代制剂技术两大类。
2.1 传统制剂技术传统制剂技术是指基于传统中医理论,通过煎煮、浸泡、蒸馏等传统方法,制备中药制剂的技术。
其特点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但效率较低,易受环境和操作者技术水平的影响。
2.2 现代制剂技术现代制剂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喷雾干燥等,对中药药材进行提取、分离、浓缩和制剂改性的技术。
其特点是高效、精确、可控,能够保留中药的活性成分和提高药效。
3. 中药制剂技术的应用中药制剂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3.1 中药饮片中药制剂技术在中药饮片的制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提取、浓缩和干燥等技术,将中药药材制成易于口服的饮片,方便患者服用,并且能够保留药物的活性成分。
3.2 中药胶囊中药制剂技术还能将中药药材提取物制成胶囊剂型,方便患者口服。
胶囊制剂能够保持药物的稳定性,控制剂量,并且易于服用和储存。
3.3 中药贴剂中药制剂技术在中药贴剂的制备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将中药粉末与粘合剂结合,并利用贴剂技术将其制成贴剂,方便患者外用。
贴剂的制备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中药的渗透性和吸收性。
4. 中药制剂技术的挑战与展望虽然中药制剂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药材质量的不稳定性、加工工艺的不一致性等问题。
未来,应加强对中药制剂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以提高制剂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
5. 结论中药制剂技术是中医药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技术之一,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中药制剂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物治疗选择。
第十八章其他中药制剂生产技术

•第一节 栓剂生产技术 栓剂的特点
• 1.局部作用 栓剂可在腔道发挥药效,起到润滑、抗菌、杀虫、 收敛、止痛、止痒等局部作用。 • 2.全身作用 栓剂经腔道吸收进入血液后可发挥全身作用, 并且,与口服给药不同的是:①药物不会受酶和胃肠道pH的破坏 而失去活性;②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性;③药物直肠吸收, 大部分不受肝脏首过作用影响;④直肠吸收比口服干扰因素少。 •
➢气雾剂的缺点
•(1)生产成本高,生产时需要特殊的生产机械设备、 耐压的包装容器、特制的定量阀门控制系统,使得生 产成本增高。 •(2)安全系数低,包装容器需坚固和耐压,否则遇 热和碰撞易发生爆炸。 •(3)易失效,气雾剂借抛射剂蒸汽压的压力而工作, 一旦封装不严密,可因抛射剂的泄漏而失效。
第十八章其他中药制剂生产技术
第十八章其他中药制剂生产技术
•第三节 膜剂与涂膜剂生产技术 ➢膜剂的附加剂
•增塑剂:常用的有甘油、三醋酸甘油酯、山梨醇等。 •其他辅料: •着色剂:如食用色素; •遮光剂:如二氧化钛; •矫味剂:如蔗糖、甜叶菊苷等; •填充剂,如碳酸钙、二氧化硅、豆磷脂等。
第十八章其他中药制剂生产技术
•第三节 膜剂与涂膜剂生产技术 ➢膜剂的制备
•酒类 •矫臭矫味,有利于气泡逸散。
•明矾
•加速胶液中的固体杂质沉淀,以提高成 品胶的透明度。
•阿胶
•增加黏度,易于凝固成型,并在药理上 发挥相加作用。
第十八章其他中药制剂生产技术
•第四节 胶剂生产技术
➢胶剂制备工艺
•原料处理→煎取胶汁→滤过澄清→浓缩收 胶→凝胶切胶→干燥包装
第十八章其他中药制剂生产技术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药剂学第十八章制剂新技讲义术(第5节脂质体)-2024鲜版

2024/3/28
改进制备工艺
优化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参数,如控制粒径 分布、提高包封率等,有助于提高脂质体 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加强质量控制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对脂质 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进行全面检 测和控制,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06 脂质体未来发展 趋势与挑战
2024/3/28
23
创新制备技术
超声制备技术
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使脂质体在溶液中均匀分散,提高包封率和稳定性。
薄膜分散法
将脂质膜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蒸发去除溶剂,形成脂质薄膜,再加入水相 进行分散,得到脂质体。
2024/3/28
逆向蒸发法
将药物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液注入到含有脂质材料的水相中,蒸发去除有机溶剂,形成脂 质体。
14
04 脂质体在药物传 递系统中的应用
2024/3/28
15
靶向给药系统
01
脂质体的被动靶向 性
利用脂质体在体内的自然分布, 将药物选择性地传递至特定组织 或器官。
02
脂质体的主动靶向 性
通过修饰脂质体表面,使其具有 与特定细胞或组织结合的能力, 实现药物的精准传递。
03
脂质体的物理靶向 性
利用外部物理因素(如磁场、超 声波等)引导脂质体至目标部位 ,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
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脂质体的稳定性变化过程,预测其有效期和储存 条件。
20
安全性评价策略
急性毒性试验
通过给动物注射不同剂量的脂质体,观察其急性毒性反应 ,评估脂质体的安全性。
01
长期毒性试验
长期给动物注射脂质体,观察其毒性反 应和靶器官的损伤情况,评估脂质体的 长期安全性。
第十八章 中药制剂

压力和温度都可以成为调节萃取过程的参数。
超声波提取法
UAE 在超声波作用下,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的方法。
提取原理 机械效应 空化效应 热效应
特点 适于对热敏感物质的提取 溶剂用量少,节约成本 效率高、节约能源 物理过程,不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生理活性
微波提取法 microwave extraction, ME 利用微波的强力热效应, 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的方法。
水:
应能最大限度地 最常用,但选择性差,霉变。
浸出时间 浸出时间,浸出量
浸出温度
温度,溶解, 扩散,浸出 ;
但温度应保持在不破坏有效成分的范围内。
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浸出速度。
浸出压力
组织坚实的药材,压力,润湿,浸出。
新技术的应用
课堂练习:
1. 药材预处理时需测定含水量,是因为( BC ) A. 药材中水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 B. 药材中的含水量关系到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 各批投料量的准确性 C. 水分易使药材变质 D. 药材中一定的水分可使药材长期放置稳定 2. 含脂肪油较多的药物的粉碎,宜采用( C ) 方法粉碎 A. 串研粉碎 B. 加液粉碎 C. 串油粉碎 D. 低温粉碎
中药浸膏的干燥方法有: 1. 常压干燥
2. 减压干燥
3. 喷雾干燥
4. 冷冻干燥
第三节
常用中药制剂
1. 汤剂 decoction(煎剂)——药材加水煎煮, 熟悉汤剂、合剂与口服液、酒剂、酊剂、 去渣取汁浓缩后制成的液体制剂。 流浸膏剂、浸膏剂、煎膏剂、中药丸剂、 1. 煎药用具 片剂、注射液等常见的中药制剂的定义、 2. 药材加入的顺序 煎煮法 特点与制备。 3. 煎煮量、火候、时间 4. 浓缩顺序 2. 中药合剂(mixture)
第十八章 提取技术与中药制剂

3、浸出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 浸出新技术、新工艺是充分利用影响浸出 的有力因素而设计的,其原理是外加能量, 最大限度增加接触面,增强润湿森头作用, 增大浓度梯度,降低扩散层厚度,达到强 化提取的目的。
(二)常用浸出方法
常用基本浸出方法有: 煎煮法 渗漉法 浸渍法 蒸馏法
1.煎煮法
• 煎煮法(decoction process)泛指用加热煮沸浸出药 材成分的方法,包括以水为溶剂煎煮和以不同浓 度乙醇水溶液为溶剂回流浸出。 • 适用于有效成份能溶于水、乙醇,对湿热均稳定 的药材,溶剂易得、价廉,该法至今仍为最广泛 应用的基本浸出方法之一。 • 其一般工艺流程如下:
U= W A = k•tm Hv
• W为蒸发量;A为蒸发器传热面积;k为传热系数; △tm为加热饱和蒸汽温度与药液沸点之差; △Hv 为蒸发时水的汽化潜热
由以上两个公式可见,影响浓缩因素及提 高效率的方法是:
• • • • 增大液体表面积S 沸腾、薄膜、喷雾等蒸发方法 降低大气压p 减压蒸发 降低实际蒸气压f 吹散、吸除或冷凝蒸汽 增大传热温度差△tm 增大加热蒸汽压力,减压降
(二)化学纯化法 chemical purification process
• 中药浸出物的化学纯化法是利用浸出物复 杂成分的不同化学性质,用与无效成分或 杂质发生简单的化学反应,使之从浸出物 中分离出去的方法 • 包括:生成不溶性物质、离子交换法、调PH
第四节 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
一、浓缩
浓缩(concentration)是用加热蒸发从药液中 分离过多溶剂,使药液体积减少到一定标 准的过程。
4.蒸馏法
• 蒸馏法(distillation process)是指将含有挥 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共蒸,使其挥发性 成分随水蒸气一并馏出的一种浸出方法。 • 在生产实践中可采用水中蒸馏、水上蒸 馏与水蒸气蒸馏三种方式。 • 该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药材的浸出。
药剂每章习题及答案:第十八章 提取技术与中药制剂

第十八章提取技术与中药制剂1、说明药材的浸出过程及影响浸出的因素。
2、常用的浸出方法,各有何特点及适用性?3、常用浸出溶媒(如水,乙醇等)的特点及选用,浸出辅助剂的作用及选用、4、常用浸出药剂的种类,特点,彼此间有何异同?5、试述汤剂,浓缩煎剂,内服膏剂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这些水浸出药剂在生产上一般容易发生哪些主要问题?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6、试述冲剂的特点,以感冒退热冲剂为例,概述冲剂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7、酊剂及酒剂的制法有哪些?酒剂、酊剂在在生产上一般容易发生哪些主要问题?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8、试以桔梗流浸膏及颠茄浸出药剂为例,说明渗漉法制备酊剂,流浸膏,浸膏的制备过程及注意事项。
9、试述浸出药剂质量控制的项目及实践意义10、简述粉碎的原理及常用粉碎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11、简述撞击式粉碎机的主要构造,粉碎原理及其性能12、试述药筛,粉末分等及过筛效率13、试述蒸发过程及影响蒸发效率的因素14、试述干燥过程及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15、简述中药胶囊及颗粒剂制备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6、试述中药制粒与西药制粒的异同。
二、单选题1、用乙醇加热浸提药材时可以用()A、浸渍法B、煎煮法C、渗漉法D、回流法E、B和D2、植物性药材浸提过程中主要动力是()A、时间B、溶剂种类C、浓度差D、浸提温度E、药材粉碎度3、下列浸出制剂中,那一种主要作为原料而很少直接用于临床()A、浸膏剂B、合剂C、酒剂D、酊剂E、糖浆剂4、除另有规定外含毒剧药酊剂浓度为()(g/ml)A、5%B、10%C、15%D、20%E、25%5、下列不是酒剂、酊剂制法的是()A、冷浸法B、热浸法C、煎煮法D、渗漉法E、回流法6、需作含醇量测定的制剂是()A、煎膏剂B、流浸膏剂C、浸膏剂D、中药合剂E、糖浆剂7、将药材用适当溶剂在常温或温热下浸泡一定时间,使其有效成分浸出的方法称之为( B )A.煎煮法 B.浸渍法C.渗漉法 D.回流法三、多项选择题1、影响浸出的因素有()A、药材粒度B、药材成分C、浸提温度、时间D、浸提压力E、溶剂用量2、浸出制剂防腐可通过()A、控制环境卫生B、加防腐剂C、药液灭菌D、用茶色容器分装E、加抗氧剂3、浸出制剂的特点有()A、具有多成分的综合疗效B、适用于不明成分的药材制备C、服用剂量少D、药效缓和持久E、不良反应少4、制备中药酒剂的常用方法有()A、溶解法B、稀释法C、浸清法D、渗漉法E、煎煮法5、下列说法属于浸出制剂特点的有()( ABCE ) A.成分较复杂,除有效成分、辅助成分外,往往还含有无效成分B.具有原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疗效C.作用缓和持久,毒性作用较低D.提高有效成分的浓度,减少用量,便于服用E.水性浸出制剂易发生沉淀、水解和氧化等问题。
第十八章 中药制剂制剂简介

多次浸渍法:定量溶媒多次浸渍,减小药渣吸液损失。
浸渍罐
3. 渗漉法
将药材粗粉装入渗漉筒中,不断添加浸出溶 媒,由于重力作用使其渗过药粉,从下端出口 流出浸出液,在流动过程中浸出有效成分的方 法。所得浸出液称“渗漉液”。 特点: ① 良好的浓度差,提取完全 ② 省去分离浸出液的时间和操作; ③ 粒度和操作要求高; ④ 不适宜易膨胀、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提取。
2.作用缓和持久,毒性较低。
3.提高有效成分的浓度,减少剂量,便于服用。 4.但浸出制剂中由于多种成分共存,有效成分会发生水 解、氧化、沉淀、霉变等理化性质的变化,有时会严重 影响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水浸出制剂 含醇浸出制剂
A
常用浸出制剂 的分类
B
C
含糖浸出制剂 精制浸出制剂
D
浸出制剂的制备
煎煮法 浸出、精制、浓缩、 干燥、调整浓度五 个步骤。 稠浸膏剂、干浸膏 剂
穿心莲浸膏
甘草浸膏
五、煎膏剂
煎膏剂(electuary):系指中药材用水煎煮,去渣
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制剂,亦
称膏滋。
特点:浓度高、体积小、保存性好,
便于服用;药性滋润,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
控制药材的质量 严格控制提取过程 控制浸出制剂的理化指标 保证浸出制剂 的有效性、安 全性、稳定性, 采取措施:
提高浸出制剂质量的措施
一.控制药材的质量
浸出制剂所用药材质量好坏,会影响浸出制剂 的质量与药效。----药材好,药才好. 对药材的来源、产地、采收、炮制、所含成分、 药材的外形、质地、色、味等特征要加以鉴别。 鉴别时,常把把传统的经验鉴别与显微、理化 鉴别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内容
• 常见中药剂型的概念、特点 • 中药材前处理的基本步骤 • 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的常用溶剂与方法 • 常见中药制剂的制备
中药制剂
中药传统制剂 ☆汤剂 ☆酒剂 ☆酊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煎膏剂 ☆丸剂
中药新剂型
☆中药注射剂 ☆中药合剂与口服液 ☆中药颗粒剂
☆中药栓剂 ☆中药硬膏剂
汤剂
汤剂亦称“煎剂”,用煎煮法制备
1. 药材加入的顺序:如先煎药、
后下药、包煎药、另煎药、烊化 药、取汁兑服药、冲服药等
2. 煎药用具:如不锈钢、陶瓷、砂
锅、紫砂药壶等
汤剂的特点
可随症增减 体现有效药物成分的多效性和综合作用 易于吸收,作用迅速 设备简单易行,一般以水为溶剂
滴制丸
传统丸剂的作用特点
作用缓和、持久,减小了毒性和不良反应 可容纳固体、半固体、液体药物 制作简单 剂量大,不易吞服 崩解时间难控制;易污染微生物而霉烂变质
丸剂的质量要求
• 外观 • 水分 • 重量差异限度(丸剂服用方法有按重量
服用和按丸数服用两种)
• 装量差异 • 溶散时限 • 微生物限度
提取药料→炼油→下丹成膏→去火毒→摊 涂→质量检查
橡胶膏剂的组成
• 裱背材料 • 膏料层 • 膏面覆盖物
中药材的前处理基本流程
中药材 洗涤 干燥 净制 切制 炮制
中药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辅助成分 无效成分、组织物质
浸提溶剂的要求
❖浸出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无效成分 ❖本身无药理作用 ❖不应与药材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安全无毒,价廉易得
中药新剂型
中药合剂 与口服液
中药 注射剂
中药 硬膏剂
中药 颗粒剂
中药 片剂
中药 栓剂
中药制剂与化 学制剂的主要 区别是什么?
中药合剂
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 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 经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 剂。单剂量灌装的中药合 剂可称“口服液剂”
中药合剂的特点
能浸出多种有效成分 体积较汤剂小,服用和携带方便 可省去临时煎煮的麻烦 能较大量的制备和贮存 不能随症增减
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
回流法与水蒸气蒸馏法
浸提液的固液分离
沉降分离法
滤过分离法
离心分离法
方法
其他分离方法
浸提液浓缩 方法
蒸馏
蒸发
☆常压蒸发 ☆减压蒸发 ☆薄膜蒸发
常见中药制剂的制备
1、酊剂的制备 ❖溶解法 ❖稀释法 ❖浸渍法 ❖渗漉法 2、药酒的制备 ❖浸渍法
常见中药制剂的制备
3、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制备 ❖煎煮法 ❖浸渍法 ❖渗漉法 4、煎膏剂的制备 ❖炼蜜、炼糖 ❖制膏(采用煎煮法)
硬膏剂
系指药物溶解或混合于 粘性基质中,摊涂或均 匀涂布于裱背材料上, 供贴敷于皮肤的外用剂
型
硬膏剂的种类
膏药
基质:铅 肥皂
橡胶膏剂 巴布膏剂
贴剂
基质:橡 胶混合物
基质:亲水 性高分子化
合物
基质:高分 子材料
黑膏药的制备
• 基质的原料:植物油、红丹 • 药料的处理:加工炮制 • 黑膏药制备工艺流程:
蒽醌、内酯、香豆精
碱
以及酚类成分溶出,
还有去除杂质的作用
甘油
加入制剂中作 稳定剂
表面活性剂
能增加药材的 浸润性
药材浸提过程
传质过程, 以扩散原理
为基础
提高浓度差,加快 浸出速度
置换浸出阶段
细胞内
溶剂
(动态平衡 )
扩散阶段
有效成分从组织中
解吸、溶解
解吸、溶解阶段
溶剂润湿药材,
渗入细胞
浸润、渗透阶段
常用的浸提方法
常用的浸提溶剂
水
乙醇
亲脂性 有机溶剂
☆常用的水 为纯化水 ☆最常用 ☆选择性差 ,易霉变
☆具作用防腐 ☆不同浓度乙 醇可选择浸出 不同有效成分
☆脂肪油、挥发 油、蜡质、生物 碱等某些有效成 分的提纯、精制 ☆脱脂或脱蜡溶 剂
常见的浸提辅助剂
提高浸
出效果 主要在于促进
酸
生物碱的浸出
可使有机酸、黄酮、
丸剂
指药物细粉或药材提 取物中加适宜的粘合 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 或类球形制剂
丸剂
微丸
含义
指直径<2.5mm的 丸剂
丸剂分类
粘合
水丸
剂
水、黄酒、醋、稀药汁等
蜜丸 蜂 蜜
按赋形剂 水蜜丸 蜂蜜和水
不同
浓缩丸 浓缩水丸、蜜丸、水蜜丸
糊丸
米糊或面糊
蜡丸
蜂蜡
丸剂分类
泛T制ext丸
in here
塑制丸 (搓丸)
流浸膏剂、浸膏剂
流浸膏剂: 蒸去部分溶剂 液体制剂 1ml:1g原药物 溶剂为乙醇 作其它制剂的 原料
浸膏剂: 蒸去全部溶剂 固体制剂(膏状、 粉末状) 1g:2-5g原药物 作其它制剂的原 料
煎膏剂(膏滋)
糖膏、 蜜膏
药材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糖或 炼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制剂,以滋补为主。
不利于抢救危重病人
有效物质利用率低
服用量大,味苦,口服、携带运输不便
容易霉败变质
缺点
酒剂
酒剂系指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 制剂。
酒剂有何质量要求?
酊剂
酊剂系指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 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毒剧药:1ml :0.1g原药物 其 它:1ml :0.2g原药物
酒剂与酊剂有何区别?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
药液纯化方法 水提醇沉法 醇提水沉法 石硫法 离子交换法 超滤法
小结
常见中药剂型的定义、特点 浸提过程、浸提辅助剂 相似中药制剂的区别 常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