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数应用题

教学案例分数应用题
教学案例分数应用题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创新教学设计

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数量、正确的解答.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老师这里有两个数,一个是6, 另一个是3?你能够用6与3提问并且进行回答吗?

学生回答:

(1) 3是6的几分之几? (2) 6是3的几倍?

(3)3比6少几分之几? (4)6比3多几分之几?

(5) 6占6与3总和的几分之几? (6) 3是6与3差的几倍?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4.

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

1 ?教师提问:根据已知条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2?反馈:

(1)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

(2)水彩画比笔画少多少幅?

(3)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4)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6)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7)……

3 ?教师质疑.

(1)5问和6问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不同)

(2)3问和4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单位1不同)

(二)例题变式.

3

1.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1

3

2.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80幅蜡笔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1 一共有多少幅?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做分数应用题时,需要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

对应关系.

(三)深化.

如果题目中的分数发生了变化,我们还会解答吗?

1.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吨钢材?蜡笔画有多少幅?,水彩画和蜡笔画

1的同时注意找准

1

-,还剩下多少

2

2.仓库里有一些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还剩下15吨, 仓库里有多少吨钢材?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虽然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是数量关系相同. 同

样需要注意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巩固反馈.

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2?列式不计算.

(1)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 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 —个榨油厂榨出菜子油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3)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判断并且说明理由.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20%. ( )

1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一,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

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某体操队有60名男队员,

(3) 女队员比男队员少 1

:',女队员有多少名?

(4)

男队员比女队员少 ,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六、板书设计

分数应用题

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甜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

(2) 水影画比蜡笔画少多少幅?

(3) 蜡筆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4) 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1)女队员比男队员多 (2)男队员比女队员多 ,女队员有多少名? :,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50+80 80—50 (80^50) 4-50

(30-50) ^30 5OH-8O S0 4-50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引蜡笙画

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300题

1.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300题 2.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要8分钟;锯成10段要几分钟?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6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4.92加上84与16的差;所得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 5.137与223的和除以12;得出的商再乘9;积是多少? 6.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16千米;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015.3.4

7.李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米? 8.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9.100千克稻谷可碾米75千克;1000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 10.两个因数的积是8319;一个因数是47;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1.一根钢管长9.8米;用去了3.2 12. 13.米;剩下的比用去的长多少米? 2015.3.6 1.小华步行4千米680米;用了1时18分;平均每分行多少米?

2.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他带了100元;钱够吗 3.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4.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5.一袋米吃去32.18千克;还有17.82千克;这袋米原有多少千克? 2015.3.9

1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0平方米;长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15.一双布鞋7.8元;一双球鞋9.6元;一双球鞋比一双布鞋贵多少元? 16.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10米;腰长是4米;这个三角形底边长多少米? 17.一个长方形长21厘米,是宽的3倍,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1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4米;比宽多8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2015.3.10 19.一台推土机3小时可铺路600米,如果每小时多铺20米,8小时能铺多少米?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教案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 海宴中学主编:黄丽云审核: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2、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掌握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增长率与降低率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做一做: (1)、某林场原有森林木材存量为6万吨,木材每年以25%的增长率生长,则经过一年木材存量达到______ __万吨,经过两年木材存量达到__ _______万吨。(列式表示)(2)、某林场原有森林木材存量为6万吨,木材每年以 x的增长率生长,则经过一年木材存量达到______ __万吨,经过两年木材存量达到__ ________万吨。(3)、某糖厂2002年食糖产量为a吨,如果在以后两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那么预计2004年的产量将是________吨. 二:合作探究: (P46探究2)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 集体朗读,再集体分析:两年前5000元两年变化现在3000元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5000-3000)÷2=1000(元) 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6000-3600)÷2=1200(元) 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较大.但是,年平均下降额(元)不等同于年平均下降率(百分数) 解: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 则一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元,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元,依题意得:,让学生尝试做一做: 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是多少?设乙种药品成本的平均下降率为y. 则一年后乙种药品成本为元,两年后乙种药品成本为元,依题意得:, 比较一下:两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 思考:1、经过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成本下降率一定也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理念: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 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 数乘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最近李老师家在装修房子,提出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 墙的1/5,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贴近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孩子的兴趣能快速调动。) 2.学生列式解答:1/5×4=4/5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刚才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 墙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算? 4.揭示课题: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 用它表示这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培养动手能力,孩子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中,使课堂有序而且有效进行)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是怎样涂的。 2.师: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小组 讨论一下,1/5的1/4应该怎样涂?(合作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团结精神)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3.师:从纸上可以看到,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吗? 4.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 这张纸的1/5,再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 =20份,1份就是这张纸的1/20。所以,1/5×1/4=1×1/5×4=1/20(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1/5×3/4表示什么?(表示1/5的3/4是多少)你能涂色 表示1/5的3/4吗?(有效的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有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案例与反思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案例: 一、引探准备 1、出示准备题。 (1)游戏活动。学生根据教师伸出手指的个数和说出的条件,伸出自己的手指的个数。 (2)3月12日,学校开展植树活动。在这次植树活动中,三年级植树56棵,四年级植树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值树多少棵? 二、引探过程 1、出示思考题。 我们把刚才的准备题改成:3月12日,学校开展植树活动。在这次植树活动中,三年级植树56棵,四年级植树是三年级的2倍多,五年级植的树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少10棵,问五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理解题意。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并说一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

和所求问题是什么? (2)与准备题比较,看看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掌握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你能用线段图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吗?“五年级植的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少10棵”,这里的总数是什么意思?五年级植的棵数应当怎样表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在本子上作图)教师抽学生把线段图作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集体订正。 ①三年级植树56棵 ②四年级植的是三年级的2倍 ③五年级植树? 3、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途径。 教师提问:从线段图来看,五年级植树的棵数和谁有直接关系?三、四年级的总数和谁有直接关系?四年级植树的棵数和谁有关系?要求五年级植多少棵树,必须先求出什么?三、四年级的总数能直接求出来吗?还要先求出什么? 各组交流讨论以上问题,然后抽学生板书解答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订正。 (1)四年级植树多少棵?56×2=112(棵) (2)三、四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56+112=168(棵) (3)五年级植树多少棵?168-10=158(棵) 答:(略)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分数乘分数》教学案例与反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Cases and Reflections on "Score by Scor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分数乘分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实录] 一、情境引入: 师:小明与小强是好朋友,他请小强到家里做客,请小强吃西瓜,先切了一半留给自己的父母,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一半的一半,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几分之几? 生1:两人都吃了这个西瓜 生2:两人共吃了这个西瓜,每人吃这的西瓜的× = 师:他用了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板书算式),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原来我们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个算式是分数乘分数,以前我们学的是整数乘分数。 师:你们也能写出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吗? 学生自己写出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并汇报呈现到黑板上。 × ×

× × × × × (老师也来写一个) ………… 二、探索算法: 师:观察所有的乘法算式,分一分类: 生1:假分数与假分数分一类,真分数一类 生2:同分母分数相乘的为一类,另外的一类 生3:同分子的分为一类,另外的一类 生4:分子是一的为一类,分子不是一的一类 生5:我认为× 也可以看成分子是一的这一类,因为可以约分成 师:今天我们研究问题时就用刚才这位同学的分法,即分子是一的为一类。 (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法 1、请学生挑几道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乘法算式,尝试计算。 2、汇报计算情况,提出计算方法。

生1:× = ,我是这样算的,分母相乘,分子不动。 生2:我选的也是这题,两乘数的分母,分子各自乘就可以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预习后知道的。 生2:我算的是× ,结果是,我是根据刚才小强吃西瓜的题来想的,先把西瓜平均分成5份,有6个人一共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把这一份再平均分成6份,一共把西瓜分成了30份,他们每人吃了其中的。 师:有很多同学都确信,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只要分母相乘作分母,分子不变或相乘,你能不能想办法难验证或说明它是正确的? 3、学生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4、每人有了验证或说明的方法后,小组内交流验证情况。 5、组际交流 组1(要求两人来汇报):我们验证的是× = ,因为=1÷3,那么× =(1÷3)×(1÷3)=1÷9= 也可以把一张纸平均分成3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这样一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9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 师:这种方法你听懂了吗?这个9是怎么来的?

人教版《分数应用题复习课》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分 数 应 用 题 复 习 课 马上五小吕艳花

《分数应用题复习课》教学案例 马上乡第五小学吕艳花 教学内容:分数应用题复习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分数应用题的数 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让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找准单位“1”,理清单位“1”的量、分率及分率对应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的班集体吧!我们班一共有(70)人,其中男生有(40)人,女生有(30)人。那老师出个问题考考你们,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这是个什么问题呢?不错,是分数应用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创设教学情境串进行分数应用题教学 师:分数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最主要部分,也是很多同学头疼了半年的敌手。分数应用题就像一道无形的鬼门关——关键而艰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破解鬼门关的神秘魔咒吧!既然闯关老师就要送你们闯关宝典。 (一)闯关宝典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下面问题: 1. 分数应用题由哪几个基本数量构成?

2. 分数应用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 3.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二)第一关:自主复习 自主复习1—找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 3/8 。 (3)故事书的本数比科技书多 1/3 。 (4)汽车的速度比飞机的速度慢 4/5 。 小结:我发现了找单位“1”的小秘密() (师:偷偷的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发现的小秘密。) 自主复习2——回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首先审题,找出关键语句:()其次按四字口诀进行分析解答,即: 一():() 二():() 三():() 四() 师:你解决了自主复习的问题了吗?如果“yes”,那么恭喜你通过了第一关! (三)第二关: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1 —我会连线 1.菜店运来白菜120千克,,萝卜有多少千克? A.萝卜比白菜少1/5 a. 120÷1/5 B.萝卜比白菜多1/5 b. 120×1/5 C.萝卜是白菜的1/5 c . 120×(1+ 1/5) D.白菜比萝卜多1/5 d. 120÷(1- 1/5) E.白菜比萝卜少1/5 e. 120×(1 - 1/5) F.白菜是萝卜的1/5 f. 120÷(1+ 1/5) 小结:我发现了:() (师:小组讨论交流个人的发现。)

【应用题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应用题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用题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应用题中提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 摘要:数学一向被喻为训练思维的体操,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积极调动各 种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主发现、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纵横联系,达到相互沟通,深化知识,灵活变通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数学一向被喻为训练思维的体操,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中学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学重视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广大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 概括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一、精心设问,引发思维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积极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主发现、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与获得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渠道。例如教材九年级的下册中:“某商店经营T恤衫,已知成批购进时单价是2.5元,根据市场调查,销售量与销售单价满足如下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单价是13.5元时,销售量是500件,而单价每降低1元就可以多售出200件;当销售单价是多少时,可以获利最多?”的教学时,我精心设计如下 问题:(1)销售量可以表示为多少?(2)销售额可以表示为多少?(3)所获利润可以表示为多少?(4)当销售单价是多少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解题思路是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边思考,边分析,边画图,边尝试解答的思维活动。并通过和同桌讨论交流,并找到答案。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以合作交流学习,独立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并在探求新知的思维活动中,学会教师教给的四种方法与学习方法。二、 抓住特点,启迪思维学起与思,思源于疑。学生独立探索获得知识的思维活动全过程,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所谓启迪思维,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启发下,明确题目要求,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向,抓住知识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去发现规律,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增长率应用题“甲公司前年年缴税40万元,今年缴税48.4万元,该公司 缴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多少?”的教学时,我抓住该题的特点,精心设计如下自学提纲:(1)前年缴税多少元?(2)去年缴税_____元?(3)今年缴税_____元?(4)怎样列式并计算, 分组讨论,自学探讨并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思维也得到发展。 三、一题多解,开拓思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能使学生对所 学知识进行纵横联系,达到相互沟通,深化知识,灵活变通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培养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⒈解答下面应用题。 (1)一个服装厂平均每天做75套服装,已经做了5天,一共做多少套? 【75×5=375(套)】 (2)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服装,已经做了375套,还剩多少套? 【660-375=285(套)】 (3)一个服装厂要做285套衣服,要在3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285÷3=95(套)】 ⒉观察上面三道题的关系,谁能把这三道题综合成一道应用题? ⒊今天我们就研究这样的应用题按怎样的步骤来解答。 (二)探求新知 ⒈教学例1。 例1.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服装,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在3天内完成,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读题,摘录已知条件和问题。 前5天,每天做75套。 计划做660套 后3天,每天做?套。 (2)分析数量关系。 想: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就要求出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要求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先要求出已做了多少套。 (3)小组讨论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出分步算式后再列综合算式。 (4)交流:分步解:〈1〉已经做了多少套? 【75×5=375(套)】 〈2〉还剩多少套? 【660-375=285(套)】 〈3〉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285÷3=95(套)】 列综合算式:(660-75×5)÷3

=(660-375)÷3 =285÷3 =95(套) 答:后3天平均每天做95套。 (5)检验: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1〉可以按照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依次重新检查列式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正确。〈2〉也可以把得数当已知数,根据题里数量关系,一步步计算,看得数是否符合原题中的已知条件。 ⒉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呢?小组讨论总结,组长记录,然后汇报。 ⒊汇报: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三)练习 1.工程队要修一条8.1千米的公路,开始4天平均每天修0.65千米,剩下的要在5天内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2.中和小学五年级学生要种320棵树,前4天平均每天种55棵,剩下的要2天种完,平均每天种多少棵? (四)课堂小结,学生质疑 小结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强调应用题的检验方法。

资料分析中增长率问题

走进申论“材料”大门 公务员申论试卷是由注意事项、材料和作答任务三个部分构成,其中材料是主要的答案来源。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想要申论拿高分,要充分了解和认识材料。 一、材料类型 申论材料是由6000-8000个文字构成,根据材料的本质属性不同,可以把材料分成理论性材料和实时性材料。这些文字一般分为4-10则材料,看似每个材料都在说不同的内容,实际上申论材料是形散神不散的,也就是每年申论材料的大主题是唯一的。 理论性材料是指材料中所涉及的某一特定主体,对社会发表的态度、观点,由于特定主体不一致,可根据主体的不同权威理论性材料和一般观点性材料。权威理论性材料主要包括副省级以上领导的言论,副省级以上党委和政府的文件,法律法规;一般观点性材料是指社会各界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包括专家学者的观点、基层政府的观点、舆论媒体的观点和群众网友的观点。在看材料的过程中,和问题相关的权威理论性材料我们直接默认它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直接可以当成答案要点的,一般观点性材料则需要辩证的来看。 实时性材料是指对某个事实问题的描述和介绍。包括事实陈述和个别案例。对于申论材料中个个别案列大家千万不能忽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案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二、材料范围 在国考申论考试中,材料一般包括新闻报道和学术文章两个部分,其中新闻报道占一多半,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几个方面。从近五年申论材料主题来看,越来越少考单一领域的问题了,虽然主题是唯一的,但是内容一般是在这一主题下多个领域的表现,而且为了体现申论考试的公平性,材料通常专业性比较弱,通俗易懂。比如2013年文化遗产保护主题,涉及到的领域是文化领;2014年社会心态主题,考察社会社会领域;2015年科技发展方向主题,涉及的是文化科技领域,可见2013年到2015年所属领域都是单一领域。而2016和20117年都是多领域,如2016年副省级主题是国民素质提高,涉及到的是社会和思想道德领域;2016年地市级主题是好政策的制定,涉及到政治和社会两个领域;2017年主题是生态建设与传统文化,涉及到生态、文化和社会三个领域。从单领域考察到双领域到多领域,可见,考生在平时备考的过程中,要多关注这几个领域的新闻动态、时事政治,多看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基础好的考生还可以做更广泛的关联,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在申论答题中,有一个不变的宗旨就是“材料为王”,无论答什么题型,要以材料为依据,千万不能脱离材料。 - - 1 - -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页例3,第11 页例4。 【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更注重的是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教学中我改变以往例题、示、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为了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三个措施:1、实践操作,《新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画、涂,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2、自学探究,《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我把算理的分析思路设计成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制作成学习稿,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纲来一步一步思考,给学生提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去领悟算理。3、说算理。通过“小老师”说算理,小组合作人人说算理等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分析思路,完成思维的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材分析】 《分数乘分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教学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是学生在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且计算算理较难理解,这部分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第10页例3从实际问题引入,用工作粉刷墙壁的

图创设问题情境,给出条件,提出问题。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为突破重难点,教材用操作(涂色)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操作的过程与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经历算理的推导过程。教材第11页例4从蜂鸟飞行的实际问题引入。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分数乘分数计算也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并掌握怎样先约分。教材接着提出“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的问题,这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前面已经学过,这里一方面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另一方面提出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的问题,使学生知道分数的分母与整数可以直接约分。 【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就比较抽象了。根据教者所任教的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习惯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因此能适应本课时的“根据自学稿自学”的教学活动。利用画图的直观性理解和分析问题,也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活动已有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的三个地方是:(1)学生自学时,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2)“小老师”归纳算理时,教师的引导作用;(3)小组合作,人人说算理时,怎样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期中,让活动取得最大的效果。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乘分数意义和算理。 (3)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会用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基本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观察、交流、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2)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分数乘分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分数乘分数教学与设计反思 寻乌县城关小学邱小玲 教学内容:课本44—45页,分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和直观图示,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并分数乘分 数的计 算方法。 2、 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推理能力。 3、 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获 得成功 的学习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小明与小强是好朋友,他请小强到家里做客,请小强吃西瓜,先切了一半留 给自己的父母,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一半的一半,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几分之 几? 1 生1:两人都吃了这个西瓜- 4 1 1 11 生2:两人共吃了这个西瓜-,每人吃这的西瓜的-X -=- 2 2 2 4 师:他用了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板书算式),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原来我 们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个算式是分数乘分数,以前我们学的是整数乘分数。 师:你们也能写出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吗? 学生自己写出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并汇报呈现到黑板上。 X 3 2 X 3 2 二、探索算法: 师:观察所有的乘法算式,分一分类: 生1:假分数与假分数分一类,真分数一类 生2:同分母分数相乘的为一类,另外的一类 生3:同分子的分为一类,另外的一类 生4:分子是一的为一类,分子不是一的一类 1 2 2 1 生5:我认为-X —也可以看成分子是一的这一类,因为 -可以约分成- 4 4 4 2 师:今天我们研究问题时就用刚才这位同学的分法,即分子是一的为一类。 (一)探究几 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法 1、 请学生挑几道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乘法算式,尝试计算。 2、 汇报计算情况,提出计算方法。 1 1 X - 5 3 (老师也来写一个)

《列方程解应用题》案例分析

《列方程解应用题》案例分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案例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列方程解应用题》案例分析师:谁愿意把你家有几口人告诉给大家? 师:想不想知道老师家有几口人?猜猜看。 生:积极性很高。 师:没有猜对,告诉大家:老师家的人口比文斐家人口的2倍还多1口,谁知道了? 生:5口。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如果把条件改一改,你会做吗? 出示例题 师:六(1)班有16名女生,女生比男生的3倍少2人,男生有多少人? 生:高高举手。 师:该怎样列方程? 生:设男生有X人。列式:3X-2=16 X=6 师:做的对。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根据女生比男生的3倍少2人,找数量关系式,男生的3倍少2人,就等于女生人数。所以设男生有X人。列式:3X-2=16 X=6

师:不错,先找数量关系式,再解答。如果再把条件改一改,你会做吗?六(1)班有16名女生,男生比女生的3倍少2人,男生有多少人? 师:先找数量关系式,再解答。 生:纷纷举手。 师:同桌互相选择数据编题,再解答。 生:非常乐意。 【分析】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寻找例题,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教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例题教学,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掌握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一个合作者。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发现探索 《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若是省去了前面几步,直接开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则忽视了学生的认识发展的规律,他们的学习必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解决问题是一种相对比较灵活,能够与数形、生活情境等有机结合的数学题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紧抓联系,创造认识契机,鼓励学生在积极探索的实践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一、联系生活,创造发现契机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经验的带动下,学生能够有效地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认识体验,将学习内容与认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密切联系起来。在观察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关键,

找到具体的数量关系,从而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展开具体的认识实践过程,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认识效果。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成语“朝三暮四”的故事。用成语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激发下,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感。 师:为什么都是给七个橡子,猴子们都不同意朝三暮四,但是换种方式就很开心了呢? 生1:早上给猴子三个橡子,猴子会饿一整天,所以猴子不愿意。 师:你真棒,能够发现猴子的这个心理。 生2:老师,早上给猴子四个橡子,虽然吃不饱,但是猴子已经差不多半饱了。跟三个比起来,四个最起码多了一个,所以猴子很开心。 师:非常棒!你能够分析猴子的心理,发现猴子的具体的想法,很不简单。那么你是如何发现猴子的这种心理的呢? 生3:从材料中给出的内容里找到的。 在成语故事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因而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去。 二、提取信息,展开发现体验 1.观察例题,提取信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名师教案

第二课时 分数乘分数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5页例3及相应练习。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和算法,为教学例4、例5的小数乘分数等分数乘法做准备。 (二)核心能力 会运用数形结合和归纳推理的思想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2.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运用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思想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法则。 (四)学习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学习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六)配套资源 《分数乘分数》PPT 课件、一张长方形纸、水彩笔等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只列式,不计算。 (1)10m 的 2 1是多少米? (2)21 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 2.李伯伯家有一块15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 1,种玉米的面

积占5 3。 根据上面信息,提出两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二)课堂设计 1. 迁移导入 出示:李伯伯家有一块15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 1,种玉米的面积占5 3。 师:谁来说一下补充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师:大家同意吗?谁来说一说列式依据和计算方法? 15×51=3(公顷) 15×5 3=9(公顷) 师:如果李伯伯家的这块地只有2 1公顷,又该怎样来求土豆和玉米的面积呢? 出示例3情境图。 学生列式汇报。 预设:2 1×51和21×53。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列式依据是什么? 师:与刚才的算式15×51和15×5 3对比,它们的意义相同吗? 小结:它们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2 1×51和21×53应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乘分数。(师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对分数乘整数意义与方法的回顾,也是对本节课分数乘分数的一个铺垫。】 2. 问题探究 (1)初识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师:大家猜测一下,21×51=?(可能是72、10 1……) 师:仅凭猜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动手实践一下,验证哪个结果是正确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教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与反思 在参与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教学案例与反思 【说明,本案例是苏教版第十一册教材P9-1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师生共同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而应更关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数学的思维品质发展了没有。可以这样说:一堂好的数学课,学生的数学思维一定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下面就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为例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师:中秋节快到了,学校要买一些月饼送给幼儿园小朋友:每箱月饼5千克,24箱月饼重多少千克, 箱月饼的重量呢, 15 22生:5×4=20(千克) 5× = (千克) 153 11师:如果每块月饼千克,4块月饼重多少千克, 块月饼呢, 82 1111生1: ×4= (千克) × 是……老师,分数乘分数我们没学过。 8282 111生2: × 是。 8216 1生3:我算的答案也是,我们只要用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16 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 师:说的很对~你们是怎么知道用这种方法计算的, 生1:我是在一次看电视时知道的。 生2:我是在预习时知道的。…………

师:你们能从其他途径或提前预习知道这些知识,真不简单~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不过,老师想问一下:为什么要用“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 1 案例与反思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呢, …………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评析】教师能紧紧扣住“中秋节”这一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在现实情境11中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问题解决,在问题解决中生疑: × 倒底是82多少呢,教师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猜测,但学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而使“中秋节这一话题”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催化剂。实践证明:紧张的内在的智力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思维处于高度的运作状态,并形成跃跃欲试的心理冲动,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二、动手操作提升思维 师:“一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半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整块月饼的多少,”同学们,你们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小圆纸片动手折一折,同位可以讨论与交流,看看每人倒底分到多少, 学生操作,气氛异常热烈。 1生1:一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块。 4 1生2:半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的也是整块月饼的。 4 1生3:不对,应是整块月饼的。 8 1生4:是,我可以证明给大家看。 8 1(生4上台用折纸的方法进行了证明: 是 ) 8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及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案例及反思 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是算术中和倍与差倍问题,由于是逆向思考题,解法特殊,不易掌握,现在用方程来解,不仅思路较简单,而且这两类问题的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解应用题的能力,是小学学习分数等应用题的基础,也是学习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提供数学信息把学生带到生活数学学习的园地中,调 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能提出问题,同时还能解决问题, (一)课件出示 师:“今年,我的年龄是女儿年龄的4倍;我比女儿大24岁。” 1、师:看到这条信息,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生:想知道老师今年的年龄,还想知道老师女儿的年龄。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问题:今年老师几岁,老师女儿几岁?师:这道应用题与我们前面学习到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有什么不

同吗? 生:这道题有两个求知数,要求两个未知数。 师生一起分析,课件出现线段图: 师:从图上看,如果要用方程解,有两个未知数该怎么办呢?可以先设哪个量为X?另一个未知数呢? 学生回答,并说明为什么? 课件出示:解:设女儿为X岁,老师为4X或(X+24)岁。 师强调:在题里要求两个未知数时,如果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我们一般设1份数(1倍数)即单位“1‘的量为X,另一个未X 4X(X+24)课件标出:的式子来表示。X知数则用含有未知数.师:你们能根据线段图,找到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吗?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列各种不同的方程进行解答,让学生把自己与别人所不同的方程写在黑板上。(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3、请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讲解自己所列的方程是根据什么样 的等量关系列出来的。 4、师:如果我们要检验一下,做得是否正确,有什么办法? 师强调:把两个得数进行列式计算,检验:32÷8=4 32-8=24(岁) (二)课件出示 五年三班有学生48人,男生是女生的1.4倍。 1、师:你想知道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内容:《分数乘分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第2单元第2课(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比较困难。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区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理念: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最近胡老师家在装修房子(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提出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2.学生列式解答:1/54=4/5 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刚才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算? 4.揭示课题: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它表示这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是怎样涂的。 2.师: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小组讨论一下,1/5的1/4应该怎样涂?

画斜线表示分数乘分数计算结果

六上第45页例题强化训练 姓名:_______ 认真态度:________ 效果:_________ 一、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再填空。(例题强化) (20分) (1) 21 × 41 = )()( (2)21 ×43 = )() ( (3)32 ×51 = )()( (4) 32 ×54 = )() ( 二、分层要求: (1)请发生错误的同学自觉订正。 (2)没有发生错误的同学,考虑并且写出完成任务经历的三个步骤。 成功的同学写步骤:

三、我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独立画图,验证自己的能力,给自己信心。 (1)54 × 41 = )()( (2)83 × 52 = )() ( (3)分层要求:根据我自己的实际能力,我能画而且有时间画出两幅图。或者是我只选择 一幅图画一画,但是我绝对认真。 四、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默写三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正确熟练计算,欣赏我自己。 (1) 83 × 83 = (2)53 × 72 = (3)65 ×209 = (4)715 ×20 21 = (5) 103 ×95 = (6)10 33 ×35 = (7)15 × 3 7 = (8)2722 ×11 5 = 六、解决问题。 (1)学校买的足球比排球多 4 1 ,排球买了36个。买的足球比排球多多少个? (2)学校买了36个排球,买的足球是排球的 4 5 。买了多少个足球? 七、整理工作(1、订正:五、六中的错误,先查出错因;2、写出进步或者成功的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