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I系列活动标准竞赛环境
NOC活动竞赛类项目湖北省选拔赛活动方案

NOC活动竞赛类项目湖北省选拔赛活动方案一、项目设置、竞赛规则及有关要求(一)项目设置竞赛按学段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等三组进行:(二)竞赛规则竞赛规则以组委会在中心(馆)网站(http://***************、http://**********、http://*********)上公布的“2016年湖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暨第十七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竞赛类项目湖北省选拔赛竞赛规则”为准(拟于四月中旬在网上发布)(三)有关要求各地负责本地区参赛队伍的组织和报名工作,并委派专人担任领队,负责率队参赛。
各地要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选拔优秀队员和代表队参加竞赛,并于2016年5月20日前将“竞赛类项目”参赛名单(附表1)和“竞赛类项目”(组队)报名表”(附表2)寄到组委会办公室,同时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
逾期不予补报。
报名限额:1、机器人灭火竞赛:每队限报1人;2、机器人足球竞赛:一对一足球项目每队限报1人,其它每队限报2人;3、机器人篮球竞赛:每队限报2人;4、人型机器人全能挑战赛竞赛:每队限报1人;5、能力风暴WER能力挑战赛—“撬动地球”:每队限报2人;6、纳英特智能挑战赛—“九宫建设”:每队限报2人;7、BotBall—“火星救援任务”竞赛:每队限报2人;8、西觅亚FLL工程挑战赛—“资源再生”:每队限报2人。
9、中鸣超级轨迹赛:每队限报1人。
10、人形机器人舞台剧展演:每队限报2人;11、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每队限报2人;12、机器人场地越野:每队限报2人;13、机器人超市购物:每队限报2人;14、物流机器人:每队限报2人;15、城市机器人挑战赛—“灌篮高手”:每队限报2人;16、VEX机器人挑战赛—IQ系列:每队限报2-4人;17、每个选手限报一个项目;竞赛场地及相关器材由竞赛组委会提供。
参赛选手个人使用的器材(机器人、计算机及程序软件)由参赛选手自备,只要符合“机器人”概念的各类机器人产品均可参加竞赛活动。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大纲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大纲
一、总则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负责组织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简称NOIP)是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系列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向中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后备人才。普及的重点是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得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一些核心内容有更多的了解,提高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程序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将注重以下的几个方面:
三、竞赛形式和成绩评定
NOIP分两个等级组:普及组和提高组。每组竞赛分两轮:初试和复试。
初试形式为笔试,侧重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的基本能力,并对知识面的广度进行测试。初试为资格测试,获本省初试成绩在本赛区前15%的学生进入复赛。
复试形式为上机编程,着重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数学抽象能力,编程语言的能力和编程技巧、想象力和创造性等。各省NOIP的等第奖在复试的优胜者中产生。
1.NOIP命题委员会委员应具备如下资格:
从事一线计算机教学或信息学奥赛辅导工作两年(含)以上;
有精力和时间从事该项工作;
对此项工作有兴趣并愿意作为志愿者从事NOIP命题及其相关工作。
2.NOIP命题委员会委员的产生过程:
本人提出申请(填写表格);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及其分区联赛简介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及其分区联赛一、简介经中国科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简称NOI)(NOI in Provinces),是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学科竞赛活动,是计算机知识在青少年中普及的产物。
我国的青少年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于80年代初的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成为继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之后人类必须掌握的第三种通用智力工具。
计算机技术与基础教育的结合,已成为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大趋势。
邓小平同志以老一辈革命家的远见卓识,高度赞扬了在青少年中开展计算机普及活动的做法;发出了“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伟大号召。
从此,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加入到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行列中来,使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掀起了一个高潮。
在邓小平同志发出号召以后,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委托中国计算机学会兴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活动。
这个新的活动形式一出现,就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
王震同志在颁奖大会上发言,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又为青少年办了一件很有意义、很有远见的好事"。
党和政府的支持、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更加激励了广大青少年投身于NOI活动之中,使这项活动从一开始就有了相当的地位和影响,成为我国青少年计算机普及教育活动中最有代表性的形式。
2000年于北京举办的第12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江泽民主席致了贺信。
贺信中说:“在人类即将进入新世纪之际以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为核心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
青年是人类的未来,也是世界科技发展的未来。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对年轻一代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养成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与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接轨的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举办NOI 活动的宗旨就是在青少年中普及计算机科学,通过组织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了解计算机在现代化社会中的战略地位培养并促其能力得以发展;通过竞赛发现人才,对有才华的青少年起到激励作用。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竞赛规则为保证NOI竞赛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保证竞赛环境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并为竞赛的承办单位规范化组织竞赛提供实施标准的指导,特制订本规则。
竞赛环境场地全体参赛选手分布在不超过4个相距30米之内的竞赛场地。
每位参赛选手拥有面积不小于1.5M2的工作场地和正面面宽不小于0.8M的工作台,独立使用一台配备有规定的操作系统和编程工具的计算机。
竞赛组织者将在竞赛场地为选手提供草稿纸、饮水、以及必要的食品。
设备选手竞赛用机的配置不低于下列指标:CPU Intel 赛扬866 或相同及更高指标的其它类型CPU内存256MB硬盘10GB,其中选手可用空间不小于0.5GB。
网卡100M显示器15"键盘标准英文输入键盘鼠标标准双键鼠标选手竞赛用机上配备下列软件系统:操作系统:Linux,内核版本:2.4桌面系统:GNOME/KDE;浏览器:Firefox, Konqueror编辑工具:mcedit, vim, kate, kwrite, kdevelop, rhide编译系统: gcc ≥3.2.2, g++ ≥3.2.2, Free Pascal ≥2.0.1调试工具: gdb, ddd上述软件都配有英文说明文档。
操作系统和编译系统的具体版本以及对各种编程语言的使用限制见附件1。
对该附件的修改在每次竞赛至少5个月前公布。
竞赛内容NOI竞赛的题目以考查选手对算法和编程能力的掌握为主。
题目类型有以下三种:非交互式程序题非交互式程序题要求选手提交答案程序的源文件。
该程序从一个正文文件中读入数据,并向指定的输出文件中写入计算结果。
非交互式程序题的题面包括下列内容:求解问题的描述输入文件名和输出文件名(可以是标准输入/输出)输入数据格式、输出数据格式、以及输入数据范围对程序使用计算资源的限制,以及其它可能的限制交互式程序题交互式程序题要求选手提交答案程序的源文件。
该程序通过调用所提供的库函数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2021信息学竞赛江苏省队选拔的通知

2021信息学竞赛江苏省队选拔的通知一、选拔第一条根据中国计算机学会2020年12月24日公布的《CCF关于NOI2021省内选拔的若干规定》及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省选拔规定。
参加省选的选手根据NOIP成绩(下同)依次选取,参加人数不得低于本省参加NOI人数的3倍。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及承办校机器性能情况,限定获得NOIP全国一等奖(女生可放宽到NOIP二等奖)的选手具有选拔资格。
第二条根据《CCF关于NOI2021省内选拔的若干规定》,“考虑到今年疫情及减少聚集必要性,NOI2021省选成绩按照三部分组成:NOIP2020(A)成绩、NOI2021冬令营(B)成绩和统一省选(C)成绩。
组合方式可以是A+B(成绩比例60%+40%),或A+C(40%+60%),或A+B+C (30%+30%+40%)。
各省可选择上述三种方式之一作为省选方案。
”我省省选成绩采用A+C,省选最终成绩=(NOIP成绩/NOIP最高分)*40+(省选成绩/省选最高分)*60。
在计算标准分时所使用到的“最高分”,都以参加省选的高中选手中的最高分来计算。
如有选手超出了该部分的标准分,则该部分以标准分的满分来计算。
第三条根据《CCF关于NOI2021省内选拔的若干规定》,由CCF NOI竞赛委专家负责命题、测试和评分。
我省选择A套题目,时间定于4月10-11日,选拔活动进行两天,每天一试,每试3道题。
时间为每天上午8:30-13:00,题型均为上机编程题。
第四条选手的总成绩将根据公式A+C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根据CCF给定我省的名额17人,依次录取前17名选手组成江苏省代表队,参加当年NOI全国比赛,省选总成绩排在前5名的选手(4男1女)进入A队(女选手的成绩可单独排序),其他选手根据给定名额和所得分数依次进入B队,若前17名不含女选手,则取前16名选手和分数最高的女生1名。
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手总成绩相同以致不能决出省队名单时,根据《CCF关于NOI2021省内选拔的若干规定》,“如有若干选手的省选总成绩分数相同,则应按照NOIP成绩选择;如NOIP分数仍然相同,则高年级选手有较高的优先权;如选手年级仍相同,则可参照CSP-J/S2020第二轮成绩;如有必要,省组织单位可组织面试或加试。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大纲参考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大纲参考总则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负责组织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 简称NOIP)是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系列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向中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后备人才。
普及的重点是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得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一些核心内容有更多的了解,提高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程序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将注重以下的几个方面:想象力与创造力;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客观问题和主观思维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文精神:包括与人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恒心和毅力,审美能力等。
二、命题程序和组织机构命题是考核和选拔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计算机的普及的内容具有导向性作用。
命题应注重趣味性、新颖性、知识性、应用性和中学生的心智特点,不直接从大学专业教材中选题。
在 命题和审题工作中,坚持开放和规范的原则。
在NOI科学委员会主持下成立的NOIP命题委员会负责命题工作,命题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参加NOIP的省( 包括直辖市、自治区,下同。
每个省最多派一名委员),也可来自社会计算机界。
NOIP命题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提供NOIP的备选题目,并承担对所提供的题 目保密的责任。
1. NOIP命题委员会委员应具备如下资格:从事一线计算机教学或信息学奥赛辅导工作两年(含)以上;有精力和时间从事该项工作;对此项工作有兴趣并愿意作为志愿者从事NOIP命题及其相关工作。
2. NOIP命题委员会委员的产生过程:本人提出申请(填写表格);中学教师需得到所在单位同意或省奥赛主管部门同意;科学委员会批准,由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发聘书(每一聘期为两年)。
3. NOIP命题委员会委员的职责:每年为NOIP提供备选题题目若干,在9月1日之前提交科学委员会;备选试题的保密期为2年,在该段时间内不得泄密或另作他用;搜集本省信息学奥赛的有关信息并向科学委员会通报;4. 题目一经提交,即表明同意授权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委员会全权处理,包括使用、修改和出版。
NOC活动微课程评优赛项简介

NOC活动微课程评优赛项简介作者: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年第04期微课程评优赛项的意义和目的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科技三大特征,催生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等信息化教学创新,并且已经开始影响中小学教学实践,这将引起资源观、教学观和教师发展观的新变革。
微课程评优赛项面向“云计算”教学环境,以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制作配套微型教学视频(即“微课”)为基本竞赛模式,旨在推动教师职能从授课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转型,使之提升多元整合的教育技术能力,能够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微课程评优赛项细则说明1.赛项内容微课程评优赛项分为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
分别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三个组别。
赛项内容包括某年级、某学科中构成某一课时教学活动的三个互相配套的方面: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详见模板);与“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相配套的微视频。
(1)初赛参赛者自选学科、课题,完成并提交:①自主学习任务单;②微视频;③作品申报表。
全国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初评,确定入围决赛名单,并在NOC网站上公布。
(2)决赛决赛采取展示与答辩方式。
2.赛项要求(1)展示参赛选手按序展示微课程作品:①自主学习任务单(同时介绍设计理由,时间不超过8分钟)。
②播放微视频(时间不超过10分钟。
注意:只播放,不作任何说明)。
(2)答辩评委就作品及其介绍的情况提问,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回答评委给出的问题。
回答问题必须简明扼要,有针对性,切忌漫无边际,不可回避评委提出的问题。
答辩时间不超过2分钟。
微课程评优赛项的报名组织1.参赛范围参赛学科:学科不限。
参赛人数:限1人独立参赛。
每人限参加一个赛项,限提交一件作品。
2.赛事组织报名方式:参赛选手须通过NOC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报名和提交初赛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由当地组委会统一组织报名)。
地方选拔:由地方组委会负责组织,确定地方奖项后报送全国组委会,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评审出入围全国决赛的作品(无地方组委会组织的作品,由全国组委会负责评审)。
高中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大纲

高中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大纲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命题评测大纲一、总则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旨在向中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后备人才。
普及的重点是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得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一些本质和核心的东西有更多的了解,提高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程序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l 想象力与创造力;2 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对客观问题和主观思维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5 人文精神。
包括与人的沟通和理解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恒心和毅力,审美能力等。
二、命题程序和组织机构(略)三、竞赛形式和成绩评定联赛分两个年龄组:初中组和高中组。
每组竞赛分两轮:初试和复试。
1 初试形式为笔试,侧重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的基本能力,并对知识面的广度进行测试。
程序设计的描述语言采用Pascal或Basic,各省市初试成绩在本赛区前百分之十五的学生进入复赛。
2 复试形式为上机,侧重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数学抽象能力,驾驭编程语言的能力和编程技巧、想象力和创造性等。
程序设计语言可采用Pascal、Basic、C/C++或Java。
各省市参加联赛的等第奖在复试的优胜者中产生。
中国计算机学会积极准备复试网上阅卷工作,一待时机成熟,各省市联赛复试的阅卷评分统一在网上进行。
每年复赛结束后,各省市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将全国一等奖候选人的资历、源程序和可执行程序报送NOI科学委员会。
经复审确认后,由中国计算机学会报送教育部备案。
中国计算机学会对各省市获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人数提出指导性意见,各省市在名额限定的范围内按照成绩排序确定具体获奖人员名单。
四、试题形式每次联赛的试题分四组:初中组初试赛题;初中组复试赛题;高中组初试赛题;高中组复试赛题。
其中,初中组初试赛题和高中组初试赛题类型相同,初中组复试赛题和高中组复试赛题类型相同,但初中组和高中组的题目不完全相同,高中组难度略高,以体现年龄特点和层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