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危害及预防

合集下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静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它产生于物体表面由于摩擦、接触或分离所引起的电荷不平衡。

尽管静电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看起来无害,但实际上静电带来的危害并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静电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击伤害:静电在积累一定程度的电荷后,会导致放电,而人体如在放电的时候接触带电体,就会产生电击。

电击伤害轻者可能只是短暂的疼痛和麻刺感,重者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2. 火灾爆炸:在一些有易燃气体或蒸气的环境中,静电的放电可能会引起火灾或爆炸。

特别是在化工、石油、天然气行业,由于生产设备和管道以及化学产品的摩擦、输送等操作,很容易产生静电,一旦放电就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3. 设备损坏:静电也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静电放电可能对计算机、电视、音响等电子产品的微电子元件造成损坏,造成设备性能降低甚至无法使用。

而在工业生产中,静电带来的放电也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

为了有效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1. 排静电:排静电是指通过导电材料或导电装置将静电释放到大气中。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设备和地面进行接地处理,或者使用导电地坪和导电防静电工具来排除静电。

2.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消除静电的设备,通常采用离子风、雷管、脉冲式放电器等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消除静电,减少静电带来的危害。

3. 环境控制:在易燃气体或蒸气的环境中,需要加强环境控制,采取通风排气等方法,降低静电放电引发火灾或爆炸的风险。

4. 人身防护:在一些静电浓度较大的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穿着防静电服装、鞋等来减少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5. 设备保护:在电子设备中,可以通过使用静电屏蔽材料、增加接地装置等措施来保护设备免受静电损害。

静电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为了有效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

只有加强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以及采取科学、专业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降低静电带来的危害,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促进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静电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静电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教训
在进行油品等易燃物质的装卸作业 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静电措施, 如控制流速、设置静电消除装置等 ,以确保作业安全。
某电子企业因静电引起产品质量问题
01
事故描述
某电子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静电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造成大量
产品报废,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02 03
事故原因
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或物料之间的摩擦产生静电,而企业未采取有 效的防静电措施,导致静电对产品产生影响,如吸附灰尘、改变电性 能等。
影响生产质量
静电会吸附灰尘和微小颗粒,影响产品质量;同时,静电 放电还会干扰电路的正常工作。
电击危险
高电压静电放电可能直接电击人体,即使放电电压不高, 由于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火花,也有可能导致易燃易爆物品 燃烧、爆炸。
电磁干扰
静电放电会产生电磁干扰,影响周围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
02
静电危害预防措施
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是一种添加在材料中可以降低其表面电阻的化学物质,从而减少静 电荷的产生和积累。
工艺控制与培训
工艺控制
通过对生产工艺的控制,如降低生产速度、改善物料流动等,可以减少静电荷的 产生和积累。
培训
对员工进行静电危害及预防措施的培训,提高员工对静电危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事故的发生。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分享研究成果 和技术经验,推动静电领域的发展。
国际合作项目
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静电 研究和开发项目,提高我国在静电领域的国际地位 。
人才培养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具 有国际视野的静电研究人才,推动我国静电 事业的长远发展。

静电危害及防范安全培训

静电危害及防范安全培训

储存和处理
在储存和处理静电敏感物品时, 应使用防静电工具,并确保工作
场所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得当。
安全警示
对于有静电风险的工作场所,应 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告 知员工有关静电的危害和防范措
施。
03 静电安全操作规 程
操作流程
穿戴防静电工作服
操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 ,禁止穿合成纤维材料制成的 衣服。
接触带电
两种不同电位的物体接触时,电位 高的物体将电子转移给电位低的物 体,使物体带电。
感应带电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一个不带电的物 体时,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不带电 的物体靠近带电体的部分会带电。
静电的危害
01
02
03
引发爆炸和火灾
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静 电放电可能引发爆炸和火 灾。
损害电子设备
静电可能对电子设备产生 干扰,影响其正常工作, 严重时可能损坏设备。
事故教训
应加强对易燃易爆环境中的静电检测和防范措施的实施, 定期检查设备状况,避免因静电引发的事故。同时加强员 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对静电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05 静电防范安全培 训的重要性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01
静电防范安全培训能够使员工充 分认识到静电的危害,了解其可 能产生的风险和后果,从而增强 安全意识。
事故描述
某油库在油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管道、泵等设备的 摩擦以及油品与空气的摩擦,产生了大量的静电。这些静 电未得到及时释放,最终导致了一次静电放电引起的油品 燃烧事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影响。
静电危害
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如油库、化工厂等,静电可能引发火 灾、爆炸等严重事故,对人身安全、财产和环境造成极大 威胁。
接地措施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静电是指由于材料带电引起的电荷积累,通常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和潜在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静电产生的问题,如穿着衣服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电击、电脑或手机屏幕积聚了大量的静电,甚至引起火灾等。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避免静电危害。

首先,认识静电危害的产生原因是必要的。

静电产生主要有三个条件:摩擦、分离和绝缘。

当两种不同材料相互接触并分离时,可能会导致电子从一个材料转移到另一个材料上,使得它们带电。

一些常见的静电产生的原因包括衣物与人体的摩擦、合成材料与天然材料的摩擦以及人体与金属表面的接触等。

静电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静电电击:当人体与带有静电的物体接触时,可能会发生静电电击,给人带来不适或疼痛感。

尤其是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电击的感受更为明显。

2.静电破坏:静电可以引起电子元器件的破坏,尤其是对于集成电路和其他敏感电子设备来说。

静电放电会产生高能电流和电压,可能导致电路元件的熔断、开路等故障。

3.火灾爆炸:在易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环境下,静电会引发火花放电,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静电火花的能量足以引燃可燃物质,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在这些环境下的防范。

针对静电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1.控制静电产生:主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防止摩擦来控制静电产生。

例如,穿棉质或天然纤维的衣物,避免与合成纤维的材料进行摩擦;在操作敏感电子器件时,可以佩戴防静电手套等防护措施。

2.接地导电:接地是最常用的防止静电危害的方法之一、通过将带电的物体与地面接触,可以将静电电荷迅速释放到地面上。

在静电敏感的工作场所,可以使用防静电垫、防静电脚垫等设备,将人体与地面直接连接起来,以达到防静电的目的。

3.使用除静电设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使用除静电设备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静电除尘器可以清除空气中的静电和浮尘,防止粉尘积聚造成火灾;静电除湿器可以降低空气中的湿度,减少静电产生。

生产中静电的危害及其预防(三篇)

生产中静电的危害及其预防(三篇)

生产中静电的危害及其预防静电是指物体在摩擦、接触、分离等行为中,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产生的电荷积聚现象。

在生产环境中,静电可能会带来很多危害,包括触发火灾或爆炸、损坏电子设备、损坏产品、电击人体等。

因此,对于静电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静电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触发火灾或爆炸:在许多工业领域,如化工、石油、制药等,存在可燃气体或蒸气。

当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引起放电,从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2. 损坏电子设备:静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坏是十分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敏感的电子元件来说。

静电放电可能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进而导致设备的故障或系统的不正常运行。

3. 损坏产品:在一些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对于涉及电子元件、塑料制品、纺织品等的生产,静电可能对产品的质量造成损坏。

静电会导致产品的吸附和粘附、附着灰尘或杂质、引起产品的起毛、损坏产品的表面光洁度等。

4. 电击人体:在干燥条件下,人体与带电物体或积聚的静电之间的放电可能会导致人体电击。

这种电击不仅会给人体带来疼痛和不适,还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特别是在操作电器设备时。

为了避免静电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控制湿度:静电通常在干燥环境中更容易产生,因此,通过控制环境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适当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积聚。

2. 接地处理:将物体接地可以消除或减少静电的积聚。

对于静电敏感的设备和产品,应采取接地措施,将静电释放到大地中,防止静电累积到危险程度。

3. 使用抗静电设备或材料: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可以使用抗静电设备或材料,如抗静电地板、抗静电工作台等,来消除或减少静电的产生。

4. 定期清洁工作环境:定期清洁工作环境,特别是清除积聚在地面、工作台上的灰尘和杂质,有助于减少静电的生成。

5. 增加防护设备:对于操作高压设备或易导电的物质的人员,应增加防护设备,如抗静电手套、抗静电鞋等,减少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6. 增加静电监测与防护系统: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可以安装静电监测与防护系统,及时监测静电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防护的目的。

静电的危害与防护(2篇)

静电的危害与防护(2篇)

静电的危害与防护一、静电的危害(一)爆炸和火灾爆炸和火灾是静电危害中最为严重的事故。

在有可燃液体作业场所(如油料装运等),可能因静电火花放出的能量超过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值,引起爆炸和火灾;在有可燃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或粉尘、纤维爆炸性混合物(如氧、乙炔、煤粉、面粉等)的场所如果浓度已达到混合物爆炸的极限,可能因静电火花引起爆炸及火灾。

静电造成爆炸或火灾事故情况在石油、化工、橡胶、造纸印刷、粉末加工等行业中较为严重。

(二)静电电击静电电击可能发生在人体接近带电物体时,也可发生在带静电的人体接近接地导体或其他导体时。

电击的伤害程度与静电能量的大小有关,它所导致的电击,不会达到致命的程度,但是因电击的冲击能使人失去平衡,发生坠落、摔伤、造成二次伤害。

(三)妨碍生产生产过程中如不清除静电,往往会妨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

静电对生产的危害有静电力学现象和静电放电现象两个方面。

因静电力学现象而产生的故障有:筛孔堵塞、纺织纱线纠结、印刷品的字迹深浅不均等。

因静电放电现象产生的故障有:放电电流导致半导体元件及电子元件损毁或误动作,导致照相胶片感光而报废等。

二、静电危害的防护清除静电危害的方法有:加速工艺过程中的泄漏或中和;限制静电的积累使其不超过安全限度;控制工艺流程,限制静电的产生,使其不超过安全值等。

(一)泄漏法这种方法是采取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添加剂等措施,使已产生的静电电荷泄漏、消散、避免静电的积累。

1.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

静电接地的连接线应能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连接牢固可靠,不得有任何中断之处。

静电的接地电阻要求不高,1000欧姆即可。

2.增湿增湿即增加现场的相对湿度。

随着湿度的增加绝缘体表面上结成薄薄的水膜能使其表面电阻大为降低,从而加速静电的泄漏。

还可以通过安装空调设备、加湿喷雾器来增加湿度。

增湿应根据生产具体情况而定,从消除静电危害角度考虑,保持相对湿度在70%以上较为合适。

静电危害及预防

静电危害及预防

静电危害及预防目 录1一、静电的产生方式二、静电危害三、人体静电五、静电的控制和预防一、静电的产生方式1静电是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多种,如接触、摩擦、电器间感应等静电的特点是长时间积聚、高电压、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人体自身的动作或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分离,摩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

静电在多个领域造成严重危害。

摩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常常造成电子电器产品运行不稳定,甚至损坏。

静电的产生有以下来源:ü物体的接触分离带电: 因接触分离而引起的静电产生ü摩擦起电:摩擦只不过是接触分离的一种特殊形式。

摩擦的作用仅在于增加两种物质达到一个分子距离以下的接触面积,再把两物体分开时就各带有不同符号的静电ü静电感应带电ü其它原因带电1当你从袋子中倾倒粉状物质的时候,粉与袋子之间产生流动摩擦,于是产生了静电。

粉上和袋子上带了不同种的电荷喷嘴上的静电粉尘流动气旋产生的静电行走摩擦产生静电物料传送系统的静电一、静电的产生方式--举例不怕产生静电,就怕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而无法发泄,就像人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无法发泄一样!安全状态!静电积累导致放电!产生电荷较高释放电荷较少静电危害主要有四类: 一、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二、造成人体电击三、造成产品损害 四、造成对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工作干扰ESD(静电放电)对电子产品造成的破坏和损伤有突发性损伤和潜在性损伤两种。

所谓突发性损伤,指的是器件被严重损坏,功能丧失。

这种损伤通常能够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中能够发现,因此给工厂带来的主要是返工维修的成本。

而潜在性损伤指的是器件部分被损,功能尚未丧失,且在生产过程的检测中不能发现,但在使用当中会使产品变得不稳定,时好时坏,因而对产品质量构成更大的危害。

这两种损伤中,潜在性失效占据了90%,突发性失效只占10%。

也就是说90%的静电损伤是没办法检测到,只有到了用户手里使用时才会发现。

化工行业静电危害及预防(三篇)

化工行业静电危害及预防(三篇)

化工行业静电危害及预防化工行业是一个充满了危险的行业,其中一个常见的危害就是静电。

静电在化工行业中产生的原因很多,例如物体的接触、摩擦、分离等,电荷的累积导致静电的生成。

静电的累积和释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险,包括火灾、爆炸、电击等。

在化工行业中,静电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和爆炸风险:静电的累积和释放可能引起火花,当静电接触到易燃物质或可燃气体时,就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火花的能量和密度足以引起可燃物质的点燃,导致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2. 电击危险:静电的累积和释放可能导致人员电击。

尤其在处理高电压设备或操作电气设备时,如果发生静电放电现象,就有可能对人员造成电击,持续电击甚至可以导致生命危险。

3. 仪器和设备故障:静电的累积和释放也可能对仪器和设备造成故障。

静电的较大能量可以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问题,给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 接地:接地是防止静电积聚最常用的措施之一。

通过将设备和物体接地,可以有效地将静电荷释放到地面,避免积聚和释放可能引起危险的静电火花。

2. 消除静电:使用一些专门的静电消除器具,如静电消除棒、静电消除器等,可以有效地消除物体表面的静电电荷,降低静电带来的危险。

3. 控制湿度:在适当的条件下,控制空气中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累积。

湿度越高,空气中的静电电荷越容易被湿气中的水分吸引和中和。

4. 使用导电材料:在化工行业中,选择使用导电材料,如导电地板、导电管道、导电涂层等,可以帮助快速释放静电荷,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累积。

5. 静电防护服和防静电鞋:在一些特殊工作环境中,穿戴静电防护服和防静电鞋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累积,从而降低静电带来的危险。

6. 定期维护和检查:定期对化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防止设备故障引发危险的静电现象。

总结起来,化工行业中静电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带来的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起电的实质
• 接触分离起电
• 任何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 可产生静电
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 接触分离起电(本质) • 摩擦起电 • 摩擦实质上是一种接触分离造成正负电荷不
平衡的过程
• 工作时常接触到的物体有: • 桌面、地板、椅子、衣服、纸张、卷宗、包 装材料、流动空气。
1.3静电带电序列
人在地毯上走动 在工作台上操作 从工作椅上站起

器件所能承受的静电电压
静电破坏电压 (V) 30~1800
器件类型
VMOS
OP-AMP
190~2500

几千伏到几万伏
几十伏到几百伏
器件
人体静电电压ຫໍສະໝຸດ 要密切注意元件在不易察觉的放电电压下发生的损坏,这一 点非常重要。人体有感觉的静电放电电压在3000 — 5000V之间, 然而,元件发生损坏时的电压仅几百伏。
电子工业中静电问题的产生
承受的静电电压越来越低,另一方面, 产生和积累静电的材料如塑料,橡胶等大量 使用,使得静电越来越普遍存在,仅美国电 子工业每年因静电造成的损失达几百亿美圆, 因此静电防护已成为电子工业的隐形杀手。 是电子工业普遍存在的"硬病毒",在某个 时刻内外因条件具备时就要发作。
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的 四种形式
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 的四个特点
• 隐蔽性:人体感知的静电放电电压2-3KV • 潜在性:操作后性能没有明显的下降 • 随机性:从一个元件产生以后,一直到它损坏 以前的所有过程 • 复杂性:分析困难,掩盖了失效和真正原因
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的特点
1. 隐蔽性 人体不能直接感知静电除非发生静电放电,但是 发生静电放电人体也不一定能有电击的感觉,这 是因为人体感知的静电放电电压为2-3 KV,所以 静电具有隐蔽性。 2. 潜在性 有些电子元器件受到静电损伤后的性能没有明显 的下降,但多次累加放电会给器件造成内伤而形 成隐患。因此静电对器件的损伤具有潜在性。
静电放电防护意义
• 1、减少损失(例如:美国一年的损失达200多 亿美金,仅电子工业的损失超过100多亿美金) • 2、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 3、提高生产效率 • 4、静电防护回报达1:95以上
静电放电的培训人员
• • • • • • 领导管理人 设计工程师 现场工程师 维护、修理技术人员 仓储人员 质量控制和检测人员
金属与金属的接触起电
• 两种不同的金属I和II相接触时,当它们之 间的距离小于25×10-10m时,由于量子力学的 隧道效应,两种金属内的电子穿过界面而互相 交换。 • 由于两金属的功函数不同,对电子的吸引力不 同,当达到平衡时,一种金属失去电子带正电, 另一种金属得到电子带负电,界面两侧出现了 等量异号电荷(偶电层),两金属之间产生了 一定的电位差(接触电势差)。
静电放电造成微电子电路 损伤的模式
• 静电放电引发的瞬时大电流(静电火花) 引燃引爆易燃、易爆气体混合物或电火 工品,造成意外燃烧、爆炸事故。 • 静电放电使人体遭受电击引发操作失误 造成二次事故、静电场的库仑力作用使 纺织、印刷、塑料包装等自动化生产线 受阻。第三类静电危害是由于静电放电 的电磁辐射或静电放电电磁脉冲(ESD EMP)对电子设备造成的电磁干扰引发 的各种事故。
+ +
静电感应引起放电

其他起电方式
• • • • • • 热电起电 压电起电 断裂起电 电解带电 亥姆霍兹层 喷射起电等
人活动产生的静电电压 (参考数据)
人体活动 静电电压 (KV) 相对湿度 (10-20)% 35 6 18 静电电压 (KV) 相对湿度 (65-90)% 1.5 0.1 1.5
代表性的培训内容
• • • • • • • 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 静电防护操作要求 防护器材 测量与标准 敏感度分类 包装、标志 防静电工作区
静电起电定义
• 静电起电包括使正、负电荷发生分离的一切过 程,如通过固体与固体表面、固体与液体表面 之间的接触、摩擦、碰撞,固体或液体表面的 破裂等机械作用产生的正、负电荷分离。也包 括气体的离子化、喷射带电以及在粉尘、雪花 和暴风雨中的带电现象。

4
侦察兵
S-112
1964
38-42
3.09-1.86
5
侦察兵
5128
1964
38-42
3.09-1.86
6 7
大力神 IIIC 大力神 IIIC 德尔安
C-10 C-14
1967 1967
26 17
8.94 52
8
2313
1974
电子工业中静电问题的产生
静电是时时刻刻到处存在的,但是在二十 世纪40-50年代很少有静电问题,因为那时是 晶体三极管和二极管,而所产生静电也不如现 在普遍存在。在60年代,随着对静电非常敏感 的MOS器件的出现,静电问题也出现了,到 70年代静电问题越来越来严重。80-90年代, 随着集成电路的密度越来越大,一方面其二氧 化硅膜的厚度越来越薄(微米-纳米),其承
生产场所中的静电危害源
物体或工艺加工 材料或活动

工作服 椅子 组装、清洗、测试 和维修区
站起 行走 操作
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小 结
• 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现分离即可产 生静电。 • 摩擦的实质是一种接触分离过程。 • 当带电物体接近不带电物体时会感应静电。 • 大部分器件的静电破坏电压都在几十至几百伏, 而在干燥的环境中人活动所产生的静电可达几 千伏到几万伏。
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的特点
• 3. 随机性 • 电子元件甚么情况下会遭受静电破坏呢?可以这么说, 从一个元件产生以后,一直到它损坏以前,所有的过程 都受到静电的威胁,而这些静电的产生也具有随机动性 性。其损坏也具有随机动性性。 • 4.复杂性 • 静电放电损伤的失效分析工作,因电子产品的精、细、 微小的结构特点而费时、费事、费钱,要求较高的技术 并往往需要使用扫描电镜等高精密仪器。即使如此,有 些静电损伤现象也难以与其他原因造成的损伤加以区别, 使人误把静电损伤失效当作其他失效。这在对静电放电 损害未充分认识之前,常常归因于早期失效或情况不明 的失效,从而不自觉地掩盖了失效的真正原因。所以静 电对电子器件损伤的分析具有复杂性。
高科技工业生产中静电危害的 形成
• 高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以及高分子材料的迅速 推广应用,一些电阻率很高的高分子材料如塑 料,橡胶等的制品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生产过 程的高速化,使得静电能积累到很高的程度, • 另一方面,静电敏感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如轻 质油品,火药,固态电子器件等,工矿企业部 门受静电的危害也越来越突出,静电危害造成 了相当严重的后果和损失。
人类对静电的认识
• 静电学是电学中最古老的学科 • 据有资料记载,古希腊哲学家塔勒斯 (Thales)公元前640-546年在研究天然磁石 的磁性时发现用丝绸、法兰绒摩擦琥珀 (Amber)之后也有类似于磁石能吸引轻 小物体的性质。电这个词起源于希腊语 (琥珀)
二十世纪中后期静电危害震 惊世界

序列表中的物质离得越远,各自所带的电荷数量也越大。 常见物质的磨擦起电序列如下表所示:
(+) 兔毛 玻璃 云母 人发 尼龙 羊毛 毛皮 铅 丝 铝 棉花 钢 木材 琥珀 封腊 硬橡胶 铜、镍 银、黄铜 金、白金 硫磺 醋酸酯纤维 聚酯 赛璐珞 硅 聚四氟乙烯
感应静电起电 物体不接触也能起电
• 当带电物体A接近不带电物体C时 • 在导体C的a端和b端分别感应出负电和正电 图1 • + ++ + + • A+ C B ++
静电放电造成火箭飞行失败统计表
序号 1 2 3 火箭名称 民兵I 飞行试验 代号 FTM-502 FTM-503 F-II 发射时间 1962 1962 1971 高度/KM 7.6 21.8 27 真空度 /mmHg 316 39.6 7.94 故障简况及原因 静电放电造成制导计算机故障,I 级发动机关闭前自毁,发射失败 静电放电造成制导计算机故障,I 级发动机关闭前自毁,发射失败 静电放电使制导计算机阻塞,姿 态失控,约一分钟后,火箭I、II级 过载自毁发射失败 电爆管桥丝和壳体之间因电弧 击穿,II级发动机自毁系统爆炸, 发射失败 电爆管桥丝和壳体之间因电弧 击穿,II级发动机自毁系统爆炸, 发射失败 静电放电使制导计算机故障后 自动转移到应急后备状态 静电放电使制导计算机故障后, 经地面发射指令,修正到预定 轨道 制导系统控制器件故障,火箭 翻滚,发射失败 民兵I 欧罗尼II
• 美国从1960年到1975年由于静电引起的火灾爆 炸事故达116起。 • 1969年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荷兰、挪威、 英国三艘20万吨超级油轮洗舱时产生的静电引 起相继发生爆炸以后引起了世界科学家对静电 防护的关注。 • 我国在石化企业发生了30多起较大的静电事故, 其中损失达百万元以上的有数起。
机理分析
• 一般说来,静电放电都是在微秒或钠秒量级完 成的,因此这一过程是一种绝热过程,放电瞬 间通过回路的大电流,形成局部的高温热源。 对微电子器件而言,其静电放电能量通过器件 集中释放,其平均功率可达几千瓦,热量很难 从功率耗散面向外扩散,因而在器件内形成大 的温度梯度,造成局部热损伤,电路性能变坏 或失效。
静电放电造成微电子电路 损伤的模式
• 金属布线与扩散区(或多晶)接触孔产生火花, 使金属和硅的欧姆接触被破坏。 • 使节点的温度超过半导体硅的熔点(1415℃) 时,使硅熔解,产生再结晶,造成器件短路。 • 金属化电极和布线熔解、“球化”,造成电路 开路。 • 大电流流过PN结产生焦耳热,使结温升高,形 成“热斑”或“热奔”,导致器件损坏。
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
• 如果元件全部破坏,必能在生产及 品管中被察觉而排除,影响较小,如果 元件轻微受损,在正常测试下不易发现, 在这种情形下,常会因经过多层之加工, 甚至已在使用时,才发现破坏,不但检 查不易,而且其损失亦难以预测。要耗 费多少人力及财力才能清查出所有问题, 而且如果在使用时才察觉故障,其损失 将可能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