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带答案)

合集下载

历史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答案

历史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答案

一、历史的足迹(共10 分)
1.(4 分) D → B → F → E → A → C
2.(3 分)
实物史料:B、C 文献史料:F
模拟、示意、复原:A、D、E
3.(3 分)
根据基本要素的涵盖度、叙述的完整性、历史语言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分层赋分。

二、中国近代化历程(共10 分)
1.(4 分)
洋务运动( D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A )
新文化运动( B )2.(6 分)
1史料价值最高的是D,理由:D 是研究李鸿章的一手文献史料,直接证据。

2史料价值最低的是A,理由:A 是文学作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可信度低。

(言之成理即可)
(三).复兴之路(共10分)
1.第一次鸦片(1 分)侵略与屈辱;侵略与危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

(2 分)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从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走向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等。

(2 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工人运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等。

(任答三条,得5 分)。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李世民B. 李隆基C. 李渊D. 李亨2. 宋朝时期,下列哪位科学家编写了《梦溪笔谈》?A. 沈括B. 苏轼C. 欧阳修D. 王安石3. 元朝时期,下列哪位航海家曾七次下西洋?A. 郑和B. 郑成功C. 玄奘D. 张骞4. 明朝时期,下列哪位皇帝实行了“一条鞭法”改革?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元璋D. 朱厚照5. 清朝时期,下列哪位皇帝是康熙帝的儿子?A. 乾隆B. 嘉庆C. 雍正D. 咸丰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2. 宋朝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 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曾访问中国。

()4. 明朝时期,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抵抗倭寇。

()5. 清朝时期,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变法。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

2. 宋朝时期,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军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一种著名的火器是______。

3. 元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制度。

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起点是______。

5. 清朝时期,为了巩固边疆,康熙帝组织了______之战。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唐朝的“贞观之治”。

2. 请简述宋朝的“靖康之耻”。

3. 请简述元朝的行省制度。

4. 请简述明朝的“土木堡之变”。

5. 请简述清朝的“康乾盛世”。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分析唐朝的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 请分析宋朝的商业发展对当时经济的影响。

3. 请分析元朝的统一对当时民族融合的影响。

4. 请分析明朝的海禁政策对当时海外贸易的影响。

5. 请分析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当时国家发展的影响。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唐朝盛世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请分析清朝衰落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奠定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答案】D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战国时期的变法D. 秦朝的建立【答案】C4.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A5. 下列哪个战争奠定了汉朝统治的基础?A. 淝水之战B. 巨鹿之战C. 楚汉战争D. 官渡之战【答案】C二、填空题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由______建立的。

【答案】嬴政2.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

【答案】郡国3. 楚汉之争的胜利者是______。

【答案】刘邦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措施。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修筑万里长城,推行法治,强化国家机器等。

2. 请简要介绍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答案】汉武帝时期,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太学,选拔人才,推广儒学,统一思想;开辟丝绸之路,加强对外交流;征服南越、东胡、朝鲜等,拓展疆域。

四、论述题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楚汉之争的历史意义。

【答案】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战争结束后,刘邦建立了汉朝,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统一。

楚汉之争的历史意义在于:一是奠定了汉朝统治的基础,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三是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经验教训,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A. 商朝B. 唐朝C. 宋朝D. 秦朝答案:D2.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指从公元前多少年到公元多少年之间的时间段?A.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B.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C.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D.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答案:C3. 下列哪个工具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最早使用的?A. 石斧B. 陶器C. 石锛D. 磨盘答案:A4. 以下哪个宗教起源于中国?A.B. 教C.D.答案:D5. 以下哪位皇帝是明朝的创始人?A. 宋太祖B. 刘邦C. 朱元璋D. 康熙答案:C第二部分:简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它起源于隋朝,盛行于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最终通过殿试的人可以成为官员。

2. 说说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答案: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商路,连接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

它起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时期,对于促进东西方文化和商品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品不仅有丝绸,还有瓷器、茶叶、药材等。

3. 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答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于人类的科技进步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简要描述一下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结构。

答案: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结构是以皇帝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社会分为皇帝、官僚、地主、农民和奴隶等不同阶层。

皇帝统治全国,官僚负责政务,地主收取农民的租税,农民务农生活,奴隶为奴隶主工作。

5. 请简述一下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

答案: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是指远古时代的传说时期,据说由三皇和五帝统治。

三皇分别是伏羲、女娲和神农,他们是人类的始祖和文明的创造者。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子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子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子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火药B. 电视C. 飞机D. 印刷术答案:D2.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商朝B. 明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D3. 中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A. 23B. 34C. 45D. 56答案:D4. 以下哪个国家是中国的邻国?A. 韩国B. 英国C. 加拿大D. 澳大利亚答案:A5. 以下哪个城市是中国的首都?A. 上海B. 广州C. 北京D. 成都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长城。

答案:中国的长城是古代中国修筑的防御工事,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长城横贯中国北方,总长度约21,196公里。

2.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答案: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起源于东汉时期。

通过将纸浆制成纸张,造纸术极大地改进了人们的书写和记录方式,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5分)1. 请解释什么是封建制度。

答案: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政治组织形式,指君主授予贵族土地和特权,贵族提供军事和政治支持,以保证封建君主的统治。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直到近代才被废除。

2. 请解释什么是农耕文明。

答案:农耕文明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文明形态。

农耕文明的特点是人们依靠农业生产为生,形成稳定的定居生活方式,并出现城市、政治组织、文化等各种社会形态。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的国旗是红色的。

(√)2. 中国的首都是上海。

(×)3.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

(√)4. 中国的国花是玫瑰花。

(×)5.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五、附加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答案: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字叫孔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初一下学期历史科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

初一下学期历史科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

初一下学期历史科期末考试题目与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西周的建立D. 秦朝的建立答案:D2.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A. 秦始皇B. 汉武帝C. 汉文帝D. 汉景帝答案:B3. 下列哪个战役是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之间的决战?A. 马陵之战B. 桂陵之战C. 长平之战D. 巨鹿之战答案:C4. 下列哪个文档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制定的,规定了土地、人口、赋税等制度?A. 《农战法》B. 《九章算术》C. 《汉律》D. 《推恩令》答案:D5. 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行省制度?A. 秦朝B. 汉朝C. 三国D. 元朝答案:D6. 下列关于岳飞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他是南宋的建立者B. 他在抗金战争中表现出色C. 他是北宋的著名词人D. 他是明朝的名将答案:B7. 下列哪个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中英《南京条约》B. 中法《北京条约》C. 中日《马关条约》D. 中英《天津条约》答案:C8. 下列哪个事件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A. 九一八事变B. 七七事变C. 九一八事变D. 一二八事变答案:B9. 下列哪个会议确立了为党的指导思想?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三大D. 中共七大答案:D10.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 1949年1月1日B. 1949年10月1日C. 1950年1月1日D. 1950年10月1日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

答案:秦朝2. 汉武帝时期,发明了____,使我国古代数学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答案:十进位制3. 隋朝时期,开通了____,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答案:大运河4.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____、杜甫、白居易等。

答案:李白5. 宋朝时期的两大发明是____和指南针。

七下历史科目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下历史科目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下历史科目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西周的建立D. 秦朝的建立答案:D2.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A3. 隋朝时期,哪位人物开创了科举制度?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太宗D. 武则天答案:A4.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A. 秦朝B. 汉朝C. 元朝D. 清朝答案:C5. 明朝时期,哪位人物领导了农民起义?A. 李白成B. 张献忠C. 洪秀全D. 孙中山答案:A6.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7. 下列哪位人物是辛亥革命的首领?A. 孙中山B. 毛泽东C. 周恩来D. 邓小平答案:A8.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A. 五四运动B. 南昌起义C. 抗日战争胜利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D9. 以下哪个政策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 抓革命、促生产答案:B10.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A. 四人帮被粉碎B. 中共十大C. 邓小平复出D. 毛泽东逝世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__。

答案:秦朝2. 汉朝时期,______成为了中国的主要货币。

答案:铜钱3. 隋朝时期,______开创了科举制度。

答案:隋文帝4. 唐朝时期,______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答案:长安5. 宋朝时期,______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

答案:江南6. 明朝时期,______领导了农民起义。

答案:李白成7. 1840年,英国发动了______,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初一历史下半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初一历史下半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初一历史下半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火药B. 电话C. 太阳能D. 电视答案:A. 火药2.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下列哪个?A. 汉字B. 英文字母C. 埃及象形文字D. 阿拉伯文字答案:C. 埃及象形文字3. 以下哪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A. 李白B. 威廉·莎士比亚C. 费尔南多·佩索阿D. 亚历山大·普希金答案:A. 李白4. 以下哪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A. 高斯B. 爱因斯坦C. 居里夫人D. 神农氏答案:D. 神农氏5. 以下哪个是我国的长江?A. 尼罗河B. 亚马逊河C. 小清河D. 长江答案:D. 长江二、填空题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火药。

火药。

2.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北京。

3.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

4.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

秦始皇。

5.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

牡丹。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答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这些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长江。

答案:长江是中国境内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它流经中国多个省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带和交通要道。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对”,错误的写“错”。

1. 中国的首都是上海。

(错)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喜马拉雅山。

(对)3. 中国的国花是菊花。

(错)五、问答题请回答以下问题:1. 你认为历史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它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指导我们的行为。

2. 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哪个方面最感兴趣?答案: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最感兴趣,尤其是古代诗词。

它们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启发和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是对中国古代哪一工程的评价?A 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通惠河2、“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重视纳谏B.吸取隋亡教训C.轻徭薄赋D.任用姚崇为相3.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最主要的原因是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令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③令玄奘西游天竺④鉴真东渡日本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5、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来到唐朝,不可能看到的画面是A 新科进士鱼贯而出B筒车灌溉C携贡品来长安的外国使节和少数民族D活字排版6、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X Kb1.C o m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7.“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A.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 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8. 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

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A.契丹族 B.女真族 C. 蒙古族 D.党项族9.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

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A. 西周B.秦朝C.元朝D.清朝10、人们常说“读史使人聪明”,宋神宗则评价一本史书:“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此书也因此得名。

这本史书是A.《史记》B.《资治通鉴》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11、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④火药的广泛使用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12.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表现为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相权矛盾B.设锦衣卫、东西厂,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D.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13、下列战役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是A.安史之乱B.澶州之战C.郾城大战D.雅克萨之战14、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①戚继光②郑成功③渥巴锡④岳飞⑤文天祥A. ②③④⑤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⑤15、历史课上,同学们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下列图片不能入选的是A.秦朝中央与地方机构B.明朝锦衣卫印C.军机处D.广州十三行16、元朝和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中,其不同之处是A.加强对西藏的管辖B.抗击外来殖民侵略C.加强对台湾的管辖D.设立行政机构管辖和开发边疆17、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以下关于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B.改变了魏晋以来按门第选拔官员的传统C.考试只允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分成八个部分D.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18、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

其中无法通过小组审核的是A.漫话“焚书坑儒”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文天祥抗元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19、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A.景德镇盛产青花瓷B.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C.出现许多较大的商业城市D.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20.“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

这是周杰伦弹唱的歌曲《本草纲目》。

下列对《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B.它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C.它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D.外国学者称它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二、非选择题:1、(16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6分)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2分)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三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

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

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的主要原因。

(4分)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2分)2、(16分)2012年9月中国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大运河”的申遗文本。

“运河”的昨日今天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都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工程的描述?(2分)分别写出它们所处的朝代。

(4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变化?(2分)材料三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功在隋朝,利在千秋。

文史专家顾一平先生说,大运河凝聚着决策人隋炀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办前人不敢办的大事的自信和决心。

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四唐朝人李敬方在《汴河直进船》中指出:大运河的开通使百姓遭受到的苦难很深重,“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东南四十三州的广大地区,民脂民膏都被这条河运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贵族去享用了。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关于大运河的观点。

(8分)(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50字以内。

)3.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12分)材料一: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图一图二图三请回答:(1)如果要给图一加上标题,你认为用什么标题最合适?(2分)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深远影响?(2分)与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2分)(2)图三反映了明朝时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2分)它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3)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4)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出填入表格内。

每小题2.5分,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D C A D D C C C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B D C D B C C B D二、非选择题1、(16分)(1).形式:和亲(或联姻)和会盟(4分)。

藏族(2分)。

(2).特点:出现民族大融合盛况(2分)。

原因:元朝实现了全国大统一;元代疆域空前辽阔(2分。

)(3).原因:①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

②乾隆帝反分裂态度坚决果断,举措得当。

(4分)意义: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分)2、16分(1).工程:大运河。

(2分)材料一:隋朝。

(2分)材料二:元朝。

(2分)变化:元朝运河不再是以洛阳为中心,而两段新运河的开凿大大缩短了北京到杭州的距离。

航道更加通直。

(或:截弯取直,航道缩短)(2分)(2).材料三观点: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功在隋朝,利在千秋。

(2分)评述: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2分)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分)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1分)所以说: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功在隋朝,利在千秋。

(1分)材料四的观点:大运河的开通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2分)评述:开凿大运河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被役使的百姓苦不堪言。

(2分)隋炀帝乘龙舟游江南的举动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1分)运河的开通也便利了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

(2分)所以说:大运河的开通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1分)3、18分(1)丝绸之路示意图(2分)影响: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分)鉴真东渡(2分);(2)郑和下西洋(2分);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4分)(3)导致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2分)。

(4)由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到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