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地理试题2024.11(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大阿尔贝尔山位于德国南部,左图是该山某坡日平均最低气温垂直分布情况,右图是该山坡山麓—半山腰—山顶不同植物新梢长到4厘米时的日期。

调查显示,欧洲越桔与山毛榉的新梢生长速度一致。

据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右图中物候垂直分布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拔高度B.降水分布C.局地环流D.大气环流2.右图显示,大阿尔贝尔山的山毛榉()A.新梢比越桔更耐寒B.海拔越高发芽越晚C.发芽普遍晚于越桔D.5月22日开始发芽3.栽培喜温、惧寒水果的最佳地段是该山地的()A.山顶B.半山腰C.山麓D.洼地【答案】1.C 2.A 3.B【解析】【1题详解】大阿尔贝尔山该坡度相对高差较小,海拔高度相差并不大,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650米到800米高差气温应下降0.9℃,但该山坡在此高度气温却上升,说明海拔高度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A错误;图文信息中没有关于降水量分布信息,无法判断,排除B;大气环流应是影响该山的背景风,德国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若自受其影响,气温应随海拔下降,D错误;图中显示半山腰气温最高,山顶和山麓地区气温都较低,说明影响该山不同地区有多个局地环流,从而导致该山气温不规律分布,C正确。

故选C。

【2题详解】图中显示山毛榉在同一海拔与欧洲越桔相比,新梢长到4厘米时的日期更早,而欧洲越桔与山毛榉的新梢生长速度一致,说明山毛榉较欧洲越桔更早发芽生长,而发芽时气温较低,新梢生长期间更耐寒,A正确,C错误;在650米-750米的空间范围内海拔越高发芽越早,B错误;不同海拔的山毛榉发芽时间不同,D错误。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侧重必修第一、二册+选择性必修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黄河中游大部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貌环境复杂,其北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2000年以来,黄河中游城镇建设用地呈扩张趋势,其中风沙区及黄土丘陵沟壑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最为显著。

黄河中游城镇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城镇向坡度5°以上区域垂直扩张的趋势,城镇“爬坡”现象明显。

城镇“爬坡”可有效缓解当地城镇扩张中所出现的问题。

据此完成1~3题。

1.黄河中游风沙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显著,主要得益于A.矿产资源开发B.旅游产业发展C.地势平坦开阔D.生态环境改善2.推测黄河中游城镇“爬坡”现象最明显的地貌区是A.风沙区B.土石山区C.黄土塬区D.平原区3.城镇“爬坡”有利于当地A.治理水土流失B.增加植被覆盖C.保护优质耕地D.减少污染排放目前,主粮作物饲用成为缓解我国养殖业饲料供应压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会对我国口粮安全产生影响。

青饲料(如紫花苜蓿、青贮玉米、饲用燕麦和黑麦草等)的种植和使用对于缓解当前草饲料短缺、维持可持续的草地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生态工程和农业政策等因素对青饲料播种面积的变化及分布有重要影响。

据此完成4~5题。

4.主粮作物饲用会对我国口粮安全产生影响,主要是主粮作物饲用会导致A.粮食播种面积减少B.农作物生长期延长C.居民粮食供应减少D.单位面积产量下降5.未来我国青饲料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的区域主要有①西北地区②云贵高原③珠江三角洲地区④东北平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都市区内部或外围郊区一般会布局快速公路,将具有长途运输功能的高速公路与地区路网中的干线连接起来。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学业诊断地理试卷(考试时间:下午4:00-5:15)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做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选项的字母填入该大题后面的答题栏中。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消息显示,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0日1时52分在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发生4.5级地震(北纬28.12°、东经105.13°),震源深度为10千米。

据此完成1~3题。

1.地震发生当日,太原较宜宾A.日落时间早B.白昼时间长C.正午太阳高度大D.日出方位更偏北2.地震发生时,兴文县的地方时约为A.2:52B.1:52C.0:52D.23:523.此次地震震源位于A.地壳B.地核C.地幔D.地心位于非洲东部、印度洋西南部的毛里求斯岛四周被珊瑚礁环绕,该岛屿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脉和孤立的山峰。

岛上全年分凉、热两季,夏季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表现得尤为明显。

图示意毛里求斯岛位置及地质地貌分布。

据此完成4~6题。

4.毛里求斯岛属于A.珊瑚岛B.大陆岛C.火山岛D.人工岛5.毛里求斯岛上孤立山峰的主要成因是A.地壳拾升B.岩浆喷发C.风力堆积D.海水侵蚀6.毛里求斯岛夏季的降水分布特点为A.东南多,西北少B.东北多,西南少C.西南多,东北少D.西北多,东南少位于贵州省的九洞天风景区,是伏流(地表河流经过地下的潜伏段)侵蚀下形成的庞大的洞穴系统。

图为暑期一位游客乘船沿伏流自西向东顺流而下进入该景区第三洞天伏流大厅的照片,恰好拍到一缕阳光从洞顶射入洞中照在船上。

据此完成7~9题。

7.第三洞天伏流大厅侵蚀更强烈的洞壁位于A.北壁B.南壁C.洞顶D.洞口8.该游客拍摄阳光射入洞中的时间约为当地A.早晨B.上午C.下午D.黄昏9.游客在九洞天景区内还可能看到A.石笋B.孤峰C.落水洞D.石芽苏门答腊岛是印尼第一大岛屿,岛上西部山地纵贯,山脉以东为冲积平原,遍布沼泽和湖泊。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含解析

成都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期半期考试地理试卷(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上世纪80年代,江苏省宿迁市耿车镇大众村大力发展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产业,使人均年收入大幅增加,但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产业也使大众村陷入了垃圾围村的境地。

2016年耿车镇全面打响了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工作,大众村在放弃废品塑料产业之后,以绿色生态发展为主,大力发展板式家具等产业,依靠电商走出了一条集约发展之路,成为“淘宝村”。

然而后来随着电商交易总额的增长,也出现简易家具产品同质化严重、款式过时等问题。

据此完成1-3题。

1.大众村放弃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产业的根本原因是A.生态环境污染严重B.村内同质竞争较大C.塑料市场需求减小D.塑料加工技术落后2.大众村转型发展板式家具产业的突出优势是A.林木资源丰富B.工人技术熟练C.物流信息发达D.家具市场扩张3.大众村家具产业为提高竞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A.降低生产成本B.挖掘本地市场C.鼓励产品创新D.加大宣传力度兰萨罗特岛地处大西洋东侧,是西班牙以保护自然风光原始风貌来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火山岛。

岛上环形山众多,大片的黑色土壤广布,植被稀少,只有少许棕桐树和仙人掌。

当地居民根据环境特点开辟了小块的种植园地。

其中,这里的葡萄种植衍生出一种特殊的种植技术:单株葡萄种植在单个坑里,坑宽3--4米,坑深1-1.5米,坑边用当地的火山石垒成半圆形的石墙,看上去葡萄仿佛种在一个浅浅的石井里。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答案在最后)2024.1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

下图示意某研究小组为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植被对绿色屋顶径流的调控效益而设计的实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绿色屋顶在城市建设中推广应用,将会()A.增强城市热岛效应B.减小城区日较差C.增加城市内涝频率D.减少城区蒸腾量2.该实验设计排水孔测量的水量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A.降水B.地下径流C.下渗D.地表径流3.若在实验中增大植被覆盖率,则会出现的结果是()A.塑料壶中收集到的雨水更多B.导流槽中雨水汇集的速度会更快C.植被蒸腾损耗的水量会更少D.导流槽中径流峰值出现时刻滞后【答案】1.B 2.B 3.D【解析】【1题详解】若绿色屋顶广泛应用于城市中,绿色屋顶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和土壤的保湿作用,可以降低城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从而减小城区日较差,A错误,B正确。

绿色屋顶还能吸收和滞留雨水,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并增加城区蒸腾量,C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降水之后,水分不断下渗,当土壤中水分饱和之后,多余的水分会从排水孔流出,这部分水属于地下径流,故排水孔主要是为了模拟测量水循环中地下径流量,B正确,ACD错误。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5届高三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地理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请监考员认真核对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

曼谷时间10月1日12时50分,吉先生坐的航班从泰国素万那普机场起飞,于伦敦时间19时10分安全降落在希思罗国际机场,之后他在伦敦、巴黎和伯尔尼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商务之旅。

如图为“本次航班的航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该航班飞行的时长约为()A.6小时20分钟B.13小时20分钟C.14小时D.16小时2.飞机到达伦敦时,与其处在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比重最接近()A.5/24B.7/24C.17/24D.19/243.吉先生此次商务之旅所经过的城市中,昼长最长(不考虑天气因素)的是()A.伦敦B.巴黎C.伯尔尼D.曼谷我国华北地区某城中湖湖陆风现象较为显著。

如图为“某日该湖泊附近某观测点观测的湖陆风风向、风速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此日,该观测点观测到陆风转湖风的时刻最接近()A.0时B.9时C.14时D.21时5.观测点最可能位于该湖泊的()A.南岸B.北岸C.东岸D.西岸6.观测发现该观测点湖风的年平均风速要大于陆风,其主要原因是()A.背景风强弱变化B.湖水性质的变化C.热岛效应的叠加D.昼夜长短的变化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南部,流经俄罗斯联邦及哈萨克斯坦,注入里海,全长2428千米,是世界第四大内流河,为欧洲与亚洲的界河。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宜昌市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地理(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0年我国正式进入老年型社会,但不同类型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存在差异。

下表示意2000~2020年我国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

据此完成1~3题。

年份分类总人口/万占全国比重/%老龄人口/万老龄化率/%2000资源型38358.4930.852561.87 6.68非资源型85986.2969.156370.457.292010资源型39462.1929.593497.448.86非资源型93912.1370.418402.108.952020资源型38499.3927.315406.4614.04非资源型102472.3772.6913657.7413.331.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近20年来资源型城市()A.总人口数量较多B.老龄化率一直较高C.老龄化速度较快D.老龄人口数量较多2.推测2000~2010年资源型城市人口特征是()A.平均预期寿命较低B.老年人口大量迁出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老龄人口比重升高3.2010~2020年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老龄化率差异发生变化,其直接原因是资源型城市()A.经济发展速度较快B.大量年轻人口迁出C.社会保障体系完善D.生态环境优美宜人闽南一带称传统民居为“厝”,受地形、气候、人文、战乱等因素影响,闽南某低山丘陵区“厝”在空间组合上表现出明显的“圆形”“条带形”和“船形”三种形态。

2024-2025学年鲁教版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鲁教版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鲁教版地理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临太平洋,西接中亚,北濒北冰洋,南邻南海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面积较小,分布不均C、气候类型多样,但以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D、河流众多,以长江、黄河为主,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2、关于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地理位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与菲律宾隔海相望B、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与蒙古国接壤C、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日本隔海相望D、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部,与印度、不丹接壤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地球自转周期为一个回归年B. 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慢C. 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的夹角约为23.5度D. 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圆形的椭圆4、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特征D. 人口密度5、以下关于中国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的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年降水均匀。

B、中国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山区面积较小。

C、中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形成众多的内河航运系统。

D、中国的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6、下列关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表述,错误的是:A、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B、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C、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人口数量的控制,忽视人口素质的提高。

D、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求。

7、以下关于我国青藏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A.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盆地B.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C.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D.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丘陵8、以下关于我国长江的描述,正确的是:A.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脉B. 长江流经我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C. 长江全长约5800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D. 长江流域的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9、题干:以下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盆地B、黄土高原是我国最大的沙漠C、云贵高原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地区D、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 10、题干: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B、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温差较大C、气候类型多样,南北差异显著D、全年降水集中在冬季11、题干:以下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 黄河的全流域都位于我国北方地区B. 长江的源头位于青藏高原,最终注入东海C.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珠江,流经新疆地区D. 我国海拔最低的地方是珠穆朗玛峰附近的湖泊12、题干:以下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并存B. 我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C. 我国河流众多,但内流河较少,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D. 我国森林资源丰富,人均森林面积位居世界前列1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和丘陵较少B. 我国的气候类型单一,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C. 我国的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D. 我国的自然资源种类繁多,但人均占有量较少14、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B.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七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青藏C.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五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D.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六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台湾15、以下关于我国地理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南北差异小,东西差异大B、东西差异小,南北差异大C、南北差异大,东西差异小D、南北东西差异均不明显16、关于世界地理环境中的自然带分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带,向两极逐渐变为温带草原带B、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带,向两极逐渐变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森林带C、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带,向两极逐渐变为寒带草原带和寒带森林带D、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带,向两极逐渐变为热带沙漠带和温带森林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上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6高三上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

图示意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
A.1970年
B.1985年
C.2005年
D.2013年
2.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A.限制人口迁移
B.提高教育水平
C.提倡早婚
D.鼓励生育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数的比值。

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人口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之就没有人口红利。

下图表示日本人口红利消失前后经济走势。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根据材料和图,可以得出结论是()
A.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抚养比持续下降
B.经济减速增长时期抚养比大幅度上升
C.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增速的主导因素
D.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4.为应对人口抚养比转变产生的影响,日本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迟退休年龄②调整生育政策③输出国际劳工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
6.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在上述两大因素影响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聚落在衰落。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a
B.b
C.c
D.d
8.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宗教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平坦④河流交汇处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9.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下图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四个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功能分区分别是()
A.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
C.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
D.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
读下图,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小题。

10.四个地区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四个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沙尘暴影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从气候条件考虑,不适宜乙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乳畜业
D.园艺业
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大国俄罗斯(面积1700万平方千米)和“袖珍”小国卡塔尔(面积1.14万平方千米)举办。

读两国简图,回答下题。

13.两国都具有的优势能源资源是()
A.石油
B.太阳能
C.森林资
D.煤炭
14.近年来,卡塔尔出现外籍人口大量迁入的现象,导致人口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该国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吸引人们大量涌入
B.该国石油资源丰富,资源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
C.该国政治稳定,成为周围动荡国家人们的避难所
D.该国沙漠化防治工程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
15.两国在农业生产中垦殖指数都不高,其自然原因()
A.相同,都是因为水资源缺乏
B.不同,俄罗斯地广人稀,卡塔尔地少人多
C.不同,俄罗斯气温低、冻土广布,卡塔尔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D.相同,都是因为地形崎岖所致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当地气温与降水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6.该地区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高山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7.结合地形的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应以()
A.小麦种植为主
B.山地林、牧业为主
C.水稻种植为主
D.淡水养殖业为主
18.该地区工业原料与其工厂组合,正确的是()
A.橡胶──轮胎厂
B.棉花──纺织厂
C.甜菜──制糖厂
D.茶叶──茶厂
下图是三类工业投入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下列地区所建企业与图中乙类工业投入相符的是()
A.广西建制糖厂
B.成都建集成电路厂
C.云南建棉纺织厂
D.珠江三角洲建核电站
20.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工业投入结构由甲类向丙类转变的地区是()
A.辽中南地区
B.黄河河套地区
C.京津唐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
读某工业产品价格和成本与市中心距离相关曲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21.该工业由③地迁到①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环境污染较轻
B.地租价格较低
C.交通运输便利
D.接近消费市场
22.从经济效益考虑,图中③地适合发展()
A.经济林业
B.棉花作物
C.蔬菜、花卉
D.粮食作物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甲产业乙产业丙产业
1990年主要生产省份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
河南、江苏、四川
2001年主要生产省份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北
京(39%)、
广东(26%)上海(35%)、广东(28%)、江苏(20%)
23.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24.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力因素
25.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比较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二、综合题(50分)
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汉市城区图:
材料二:武汉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图及武汉市迁入人口就业结构图:
材料三:主要人口迁出省份迁往武汉市的人口统计图:
(1)简述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答出三点即可,6分)
(2)根据材料说明武汉市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4分)
(3)分析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3分)
27.(17分)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直到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
的国际商埠。

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
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

喀什
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镍、锌、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
膏产量居全国前茅,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
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二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图甲)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图乙)
(1)材料二两图中城市多分布在较为平坦地区,其地形成因有何
异同?(3分)
(2)分析喀什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出三点即可,6分)
(3)试比较说明深圳和喀什各自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答出四点即可,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