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corpulmonale)它是一种心脏病,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部的慢性病变引起,导致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肺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加,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有或不伴有右心衰竭。
它可以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大多数是从中年发展起来的。
老年肺心病主要来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发展而来。
它的发病率很高,尤其是在吸烟者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1、支气管、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慢性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引起的(COPD)最常见的,约80%~90%由此可见,COPD是老年肺心脏病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包括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放疗、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隐源性弥漫性间质性肺炎、铍中毒、进行性系统性硬化、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肺泡硬石等。
2.胸部运动障碍性疾病很少见。
严重脊柱后、侧凸、脊柱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严重胸椎畸形、严重胸膜肥厚、肥胖伴肺通气不足、睡眠呼吸障碍、脊髓灰质炎等神经肌肉疾病,可引起胸活动、肺压力、支气管扭曲或变形、肺功能有限、气道排水不良、肺反复感染、肺气肿、或纤维化、缺氧、肺血管收缩、狭窄、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发展为肺心脏病。
三、肺血管疾病很少见。
肺动脉过敏性肉芽肿病、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和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可使肺小动脉狭窄、阻塞,导致肺动脉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负荷过大,发展为肺心脏病。
肺动脉和肺静脉压力,如纵隔肿瘤、动脉瘤等,也可见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4、其他肺感染不仅加重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一步增加肺小动脉痉挛、肺循环阻力、肺动脉压、右心室负荷甚至补偿损失。
反复肺感染、低氧血症和毒血症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原发性肺泡通不足、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可导致肺源性心脏病;肺切除术后和高原缺氧。
米力农联合地高辛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米力农联合地高辛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摘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米力农和地高辛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但单独使用存在一定局限性。
本文旨在探讨米力农联合地高辛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临床研究,发现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症状、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在总结了该治疗方案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于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米力农,地高辛,联合治疗,疗效,安全性,研究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寻找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患者通常表现为气促、咳嗽和心慌等症状。
目前,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方法。
现有的治疗方法存在疗效不显著、治疗周期长和副作用多等问题,临床效果并不理想。
在这种背景下,米力农和地高辛作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药物备受关注。
米力农能够扩张支气管、抑制炎症反应,提高心肌收缩力;而地高辛则可以增加心脏收缩力和改善心肌供血。
联合应用米力农和地高辛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和临床研究,分析米力农联合地高辛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评估米力农联合地高辛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症状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目前,单一药物治疗疗效有限,因此需要探讨联合治疗方案是否能够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现有文献和临床数据的综合分析,评估米力农和地高辛联合应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治疗建议,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

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已有报道〔1,2〕。
为进一步验证在老年慢性肺心病病人的疗效,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分组纳入2005年7月~2007年4月治疗的病情大致相仿的老年慢性肺心病62例,基础病均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程5~20年。
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60~84岁;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60~82岁。
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与基础治疗,包括吸氧、血管扩张剂和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支气管解痉剂、祛痰剂、利尿剂以及洋地黄等;伴感染加重者给予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粒/次。
每日3次,治疗15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肺功能改变情况。
1.3 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功能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g)。
1.4 疗效判断参照卫生部标准〔3〕:显效(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发绀、哮鸣音等症状、体征消失,心肺功能改善达Ⅱ级);有效(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发绀、哮鸣音等症状、体征减轻,心肺功能改善达Ⅰ级);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2.1 临床疗效对比表1显示观察组疗效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2.2 Hct和Fg治疗前后的对比表2显示两组治疗前Hct和Fg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分别为P=0.96,P=0.60);观察组治疗后Hct和Fg显著低于治疗前(均为P<0.05),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均为P<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与对照组比较:1)P<0.012.3 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出血、过敏和肝肾损害等反应,提示治疗间通心络胶囊用药安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80%~90%的肺心病因慢性支气管炎导致阻塞性肺气肿所致,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及临床观察,确定其健康问题,及时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并采取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控制病情和避免病情加重,降低死亡率。
1 护理诊断及临床观察1.1 清理呼吸道无效,在临床上所见的肺心病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体质虚弱,咳嗽无力,痰液多而粘稠,所以痰液排出困难,影响呼吸道通畅进而影响气体交换,使缺氧加重。
1.2 气体交换受损由于患者病程长,肺组织弹性降低,残气量增加,肺部感染,痰液较多并粘稠,清理呼吸道无效等,可致气体交换障碍,造成缺氧。
1.3 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心肺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肺心病患者大多数病程长,年龄大,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
1.4 体液过多,慢性肺心病是因肺动脉高压长期得不到缓解,而导致右心衰竭所致,表现为体循环淤血,体重增加,肝大,水肿、尿少等,水肿可导致电介质紊乱。
1.5 意识障碍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处于缺氧状态,加之老年患者一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因而出现意识障碍。
2 护理措施2.1 一般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注意给患者保暖,室温一般保持在18~20℃,湿度保持在50%~70%;注意给卧床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注意口腔护理,加强营养,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心率变化,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及紫绀加重,并出现球结膜水肿、头痛、嗜睡、精神恍惚、烦燥不安、抽搐等,甚至出现昏迷,则提示有可能出现肺型脑病,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同时注意患者出量,尤其是尿量。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液粘稠者可给予化痰药,同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轻拍背部,以利于将痰液排出,对痰液粘稠不易排出者,给予雾化吸入,对意识障碍者应及时吸痰,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

• 3.肺血管疾病 很少见,反复发生的肺小动栓塞、 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均可引起肺小动脉狭窄或阻塞形成肺动脉高压。
• (二)发病机制 • 1.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肺的功能和结构发生不可逆
性改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重构, 产生肺动脉高压。 • (1)功能性因素:缺氧使肺血管收缩,是肺动脉高 压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 (2)解剖学因素:①肺小动脉炎;②肺毛细血管床 减少;③肺血管重塑;④肺微小动脉血栓形成。
(四)动脉血气分析
慢性肺心病在肺功能失代偿期可出现低氧血症或 合并高碳酸血症,当动脉血氧分压<60㎜Hg和(或)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0㎜Hg时,表示有呼吸衰竭。
(五)其他检查
肺功能检查、血液检查和痰细胞学检查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一)诊断 诊断要点:①有慢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其
他慢性胸肺疾病病史和表现;②逐渐出现并加重 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乃至右心衰竭表现; ③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有肺动脉高压、右 心房及右心室肥大的征象;④排除右室肥大的其 他心脏疾病。
• (二)鉴别诊断
•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冠心病) 冠心病与肺心病 均多见于老年人,但冠心病常有心绞痛病史,若有高血 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也有助于冠心病诊断;一般 患者无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症状。X线及心电图检查以 左室肥大为主要征象,一般无肺动脉高压征。
• 2.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 慢性肺心病的相对三尖瓣关 闭不全与风心病的三尖瓣关闭不全产生的杂音相似,易 于混淆。风心病常见于40岁以下患者,常有风湿性关节 炎和心肌炎的表现,其他瓣膜如二尖瓣、主动脉瓣也易 受此累可,予在鉴x别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上常有特殊表现,以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疗效分析【摘要】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随着环境的破坏、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许多患者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陈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有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传统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效果不是很理想,且不良反应重。
步长稳心颗粒是一种新型中成药,其配方系由党参、三七、琥珀、甘松组成,其具有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的功能[1]。
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无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
适用于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属上述症候者[2]。
本研究通过稳心颗粒治疗对60例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稳心颗粒;疗效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60例老年慢性肺心患者,其中男42例,女18例,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73±0.6)岁。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它胸部肺疾病或肺血管病变病史,最长病史41年,最短病史12年。
有肺动脉高压、有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如P2>A2、颈静脉怒张、肝区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下肢水肿及体静脉压升高等体征,有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
60例患者中房性期前收缩(简称房性早博)36例,其中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16例,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性早搏)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4例,其中合并室性早搏16例,房颤病例8例。
见表1。
1.2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成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吸氧,控制感染、控制心力衰竭、控制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给予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等药物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给予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等药物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洋地黄、维拉帕米、胺磺酮等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给予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等药物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疾病研究报告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属部位:胸部就诊科室:心脑血管,呼吸内科病症体征:发绀,代谢性酸中毒,红细胞增多,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呼吸音减弱,端坐呼吸,喘息,昏迷,心室肥大疾病介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怎么回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它可以发生于老年人,但多数是从中年迁延发展而来,老年肺心病大多是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而来,它的发病率很高,尤其在吸烟人群中,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症状体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哪些症状?本病病程进展缓慢,可分为代偿与失代偿二个阶段,但其界限有时并不清楚。
功能代偿期患者都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逐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
体检示明显肺气肿表现,包括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度清音、肝浊音上界下降、心浊音界缩小,甚至消失。
听诊呼吸音低,可有干湿罗音,心音轻,有时只能在剑突下处听到。
肺动脉区第二音亢进,上腹部剑突?有明显心脏搏动,是病变累及心脏的主要表现。
颈静脉可有轻度怒张,但静脉压并不明显增高。
功能失代偿期肺组织损害严重引起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呼吸和(或)心力衰竭。
1、呼吸衰竭缺氧早期主要表现为紫绀、心悸和胸闷等,病变进一步发展时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各种精神神经障碍症状,称为肺性脑病。
表现为头痛、头胀、烦躁不安、语言障碍,并有幻觉、精神错乱、抽搐或震颤等。
动脉血氧分压低于3.3KPA(25MMHG)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过9.3KPA(70MMHG)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更明显,出现神志淡漠、嗜睡,从而昏迷以至死亡。
2、心力衰竭多发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因此常合并有呼吸衰竭,患者出现气喘、心悸、少尿、紫绀加重,上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右心衰竭症状。
体检示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心前区可闻奔马律或有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引起的收缩期杂音,杂音可随病情好转而消失。
新活素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分析

新活素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新活素(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静脉泵入治疗在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据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49例)和联用新活素治疗组(37例)。
常规治疗组给予包括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平喘、解痉、祛痰、利尿、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方案,联用新活素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泵入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7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包括24小时尿量、肺动脉收缩压(PAS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等指标变化。
结果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记录24小时尿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且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两组患者监测NT-proBN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其中联用新活素组患者下降更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有P<0.05),两组患者监测PASP 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P>0.05)。
结论:对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新活素泵入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心衰症状、增加患者尿量,明显降低患者NT-proBNP及肺动脉收缩压水平,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对于降低肺动脉收缩压亦有效果,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活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NT-proBNP;肺动脉收缩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 是由于缺血、缺氧导致肺组织结构异常,引起的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进而引起右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1]。
既往研究表明,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参与,其中脑钠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内皮素等血管舒缩因子在肺循环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措施发表时间:2016-12-28T11:41:51.8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3期作者:张秀兰[导读]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多发性的心脏疾病类型,主要指的是老年患者的肺动脉血管。
黑龙江省嫩江县伊拉哈镇中心卫生院 161437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近年来收治的3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总结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效果。
结果 3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显效6例(20.0%),有效19例(63.3%),无效5例(16.7%),治疗有效率为83.3%。
结论针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可以使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死率。
关键词: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治疗[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elderly. 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3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o summariz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elderly. Results in 30 cases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6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20%), 19 cases were effective (63.3%), 5 cases (16.7%) were ineffective,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3.3%.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the symptomatic treatment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the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rate.[Key words] old age;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diagnosis; treatment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多发性的心脏疾病类型,主要指的是老年患者的肺动脉血管,肺组织或胸廓因出现慢性病变而使得肺部功能和组织结构出现变化[1],使得患者的肺动脉压得以升高,使患者的心室出现肥大、扩张等情况。
一般情况下,需要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如果没有及时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进行处理,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
为了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3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3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男女比例2:1,年龄60~80岁,病程1~10年。
3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出现的症状有:咳痰、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等。
1.2方法1.2.1诊断方法采用心电图、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方式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并已经被确诊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有患者均不患有肾、肝、脑等方面的疾病。
1.2.2治疗方法入院后,给予所有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症治疗与抗感染治疗、控制性氧疗。
如果患者存在并发症,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3] 如果患者紫绀明显得到缓解,咳嗽、呼吸困难、水肿及肺部干湿性啰音消失或者明显减少,心率降至100次/min以下,呼吸频率恢复到正常状态,则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显效;如果患者上述症状得到部分缓解或者有所好转,则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有效;如果患者上述症状没有出现任何变化和改善,则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2.1临床表现咳嗽30例,肺部湿啰音24例(80.0%),咳白黏痰23例(76.7%),呼吸困难18例(60%),口唇及肢端紫绀16例(53.3%),哮鸣音及干啰音15例(50.0%),双下肢水肿15例(50.0%),肝肿大10例(33.3%),发热9例(30.0%),黄浓痰7例(23.3%),胸腔积液1例(3.3%)。
2.4合并症 3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20例患者合并右心室功能衰竭,6例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3例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2.5治疗效果 3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显效6例(20.0%),有效19例(63.3%),无效5例(16.7%),治疗有效率为83.3%。
3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也被称作肺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4]。
该病主要是因为胸廓病变以及肺组织病变病变或者肺动脉血管病变引起的肺部功能以及结构组织出现异常引起的一种心脏病,会引发多种脏器功能出现衰竭。
相关研究结果提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较多[5]。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比较复杂,这是因为老年人体质比较衰弱,机体抵抗力有所下降[6],故老年人患肺源性心脏病以后会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而加重病情。
一般情况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气喘、气短、咳嗽、心慌、咳痰、乏力等,如果病情严重的话,患者还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7]。
相关研究结果提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是肺气肿与慢性支气管炎。
这主要由于其发生与患者呼吸道感染以及常年吸烟有很大关系[8],因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戒烟是阻止该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戒烟对于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9]。
此外,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普遍存在咳嗽、咳痰或者是哮喘等症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10]。
在听诊过程中,患者上腹部剑突部位的心脏搏动明显,且肺动脉声音较为亢进等现象均是疾病对患者心脏造成损害的一种病变过程。
患者的颈静脉存在轻度怒张现象,但静脉压变化不明显。
通过进行相关实践,笔者发现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
由于很多老年机体各脏器功能的衰退,并且病情较为复杂,发作现象较为频繁,同时还可能合并多个器官的损害[11],肺部啰音与咳嗽是其主要的体征与临床症状,发热主要也以低中热为主。
超过一半的患者体内的白细胞计数不会增高,但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含量却会升高。
在本组研究中,3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白细胞总数<10×109/L的患者共18例,占60.0%;白细胞总数≥10×109/L的患者共10例,占33.3%。
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最好合用或者采用对厌氧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效果较好的抗生素,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或者对患者进行实验室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为患者设计最佳的治疗计划,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2]。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因右心功能不全致胃肠瘀血,进食减少,以及利尿剂的使用,临床多数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尤以低钾、低钠多见。
本组研究中,出现低钠16例,占53.3%;出现低钾9例,占30.0%。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多存在阻塞性通气障碍,还有的患者可能合并有限制性通气障碍,在此基础上如果患者再合并呼吸道感染,可引起和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此时极易出现呼吸性酸碱失衡。
机体在缺氧的情况下除常有上述的电解质紊乱和呼吸性酸碱失衡外,代谢性酸碱失衡也就时常发生。
因此,对于病情重危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当对血浆渗透压和电解质进行及时或定期检测;限制饮食中盐的摄入量,以避免低钠血症发生,降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死率。
针对本组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给予所有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症治疗与抗感染治疗、控制性氧疗。
对于存在并发症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
结果显示,显效6例(20.0%),有效19例(63.3%),无效5例(16.7%),治疗有效率为83.3%。
综上所述,应当针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这样可以使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1]唐文清.105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9,28(04):691-692.[2]莫宏强.8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06(27):952-953.[3]陈德勇,黎晓强,罗春花.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4,10(05):169-169.[4]陈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5(01):74-75.[5]蒋智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30).[6]卢国良,魏玲,刘绍华,王莲,杨晓华.比索洛尔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23).[7]王集红,刘少滨,刘宇,刘歆,黄浩.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04).[8]张煜.超声心动图在临床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6).[9]刘永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的比较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30).[10]曾义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经验总结[J].吉林医学,2011(18).[11]周树龙.3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02).[12]李静.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30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药论坛,2008,5: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