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知识点及题目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练习题(含解析)

1.甘蔗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生长期长的特点,对热量要求尤其高,冬季如果气温低于零度就有可能遭受冻害。

我国北方地区不能大规模种植甘蔗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大部分地区()A.地形复杂B.河流稀少C.冬季寒冷D.土壤贫瘠2.在某超市的农产品销售处的标签上,产品原产地的标注错误的是()A.蔗糖﹣﹣广西B.花生油﹣﹣山东C.茶叶﹣﹣新疆D.面粉﹣﹣河北3.如图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4.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普遍种植小麦和玉米,且是全国三大棉区之一。

你知道这是哪个地区吗?()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新疆南部5.冬小麦收获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粤菜有一道菜肴名为“潮汕鱼丸”,其原料鱼肉产自()A.种植业B.畜牧业C.渔业D.林业7.为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发展农业生产,下列地区的农业发展方案,最合理的是()A.东南丘陵种植苹果B.华北平原种植棉花C.山东丘陵种植茶林D.青藏高原种植经济林8.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A.工业B.农业C.交通运输业D.采矿业9.我国有“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记载,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性质不同B.气候条件不同C.地形类型不同D.市场需求不同10.北京郊区的农民过去种植小麦,近些年来多改种蔬菜、花卉和瓜果类,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自然条件变化B.更新农机具C.市场的需求变化D.种植技术提高11.阅读资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1:大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剂,既可增味,又可杀茵。

好冷凉环境,最适温度﹣5℃℃~26C,以肥沃,疏松透气,保水排水性能好的土壤为佳。

耗水量大,生长中要保持足量水分,种植大蒜白露嫌早寒露嫌迟,秋分种蒜正当时。

在北纬35°以南地区冬季平均最低温度在﹣6℃以上,幼苗能在露地越冬,可以秋播,翌年初夏收头,在北纬38°以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10c以下,大蒜在露地不能越冬,宜早春播种,夏季收获。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第2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第2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含答案)

第2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读我国某地区1976年与2021年同一比例尺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A.晋B.冀C.新D.苏2.该地区农业结构的合理变化反映出农作物的种植应()A.因地制宜B.节约用水C.推广良种D.出口创汇读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该地区位于()A.珠江三角洲B.江淮平原C.黄河三角洲D.东北平原4.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不断升高B.降水不断减少C.市场需求变化D.土壤肥力下降下图为我国某地的气候和地形图,图中王村距某大城市最近,仅5千米。

据图完成第5~7题。

5.该地最有可能位于下列地形区中的()A.珠江三角洲B.华北平原C.辽东丘陵D.东南丘陵6.该地农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的是()①在甲地大力发展苹果种植②在乙地发展蔬菜、花卉种植③在丙地发展淡水养殖④在丁地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近年来,王村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通过吸引游客垂钓、采摘等活动增加了农民收入,其主要利用的人文优势是()A.优越的自然条件B.优美的山水景观C.先进的农业科技D.优越的区位优势8.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众多的河湖发展淡水养殖B.在内蒙古高原利用夏季高温的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C.在西双版纳利用丰富的热量资源大量种植棉花D.在山地迎风坡利用降水较多的优势大面积种植水稻9.读我国某流域农业结构随海拔分布图,该流域可能在()A.长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塔里木河流域10.根据农业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图中三地对应的农业部门正确的是()A.①地为林业,②地为种植业B.②地为林业,③地为种植业C.①地为种植业,③地为林业D.①地为渔业,③地为畜牧业11.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列行为属于不正确运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的是()A.采用无土栽培,节约耕地,省水省肥,绿色环保B.运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生产无公害产品C.将信息技术用于畜牧业,实现生产过程中全流程监控,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D.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12.读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第2课时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第2课时习题含答案

《农业》(第2课时)一、基础达标1.下列农业生产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半干旱草原地区垦荒种粮B.开垦山地陡坡种粮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D.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生产2.以下有关各地农业建设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B.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充足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C.闽、粤沿海滩涂广阔,可大力发展种殖业D.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所有的山区都应发展林业3.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形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是()A. 长江中下游平原——渔业B. 大兴安岭——林业C. 内蒙古高原——种植业D. 东北平原——畜牧业4.我国农业生产在“确保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是由于()A.土地面积广大,人口众多B.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C.气候复杂多样,人口众多D.国家建设和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5.在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原因是()A.该地牧业发达,牲畜需要大量的饲料B.该地人口稀少,粮食需求量少C.该地气候干燥,生态环境脆弱D.该地少数民族擅长种植牧草6.阅读下列资料:中国科学院在河南封丘、山东禹城以及河北南皮三个中、低产试验区,贯彻正确的农业政策,适当投入资金、采取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使粮食每公顷产量从1964年以前的750-1500千克提高到近年来的6000-10500千克.据此,为了保持农林牧及水产各业的稳步增长,必须()A.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B.增加开垦荒地,以增加粮食产量C.开垦草原,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D.坚持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提高农业生产力7.下列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行为,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是()A.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B.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C.云贵高原陡坡开荒D.东北林区伐木种粮二、综合提升1.下图为我国东部某一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将图中字母与其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连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农业》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农业》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农业》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生产不稳定、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区域不同,形态不同”,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应当会有五种形态:一是规模化的大田种植业(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二是现代设施园艺业(种植蔬菜、少量水果、个别花卉等);三是现代化、集约化的养殖业(猪禽牛羊、水产养殖等);四是特色种植业与养殖业(种植香菇、茶叶、药材等);五是休闲观光农业(传承农耕文化)。

结合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完成1-4题。

1.甲代表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B.小麦C.花生D.甘蔗2.甲与乙农作物的分界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线的地理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B.北方旱作区和南方水田区的分界线C.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D.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3.未来农业发展形态中,属于畜牧业的是:()A.现代化、集约化的养殖业B.现代设施园艺业C.大田种植业D.休闲观光农业4.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未来农业形态与分布地区搭配不合理的是:()A.休闲观光农业——交通便利的农村B.现代设施园艺业——大城市的郊区C.特色种植业与养殖业—山地、丘陵地区D.规模化的大田种植业——丘陵、高原地区下图为中国四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读图完成下面5-6题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B.b——800mm年等降水量线C.c——人口分界线D.d——亚热带、暖温带分界线6.下列农业区与耕作制度、农作物搭配正确的是()A.甲——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一年两熟B.乙——小麦、玉米、棉花、花生——两年三熟C.丙——水稻、甘蔗、柑橘、咖啡——一年三熟D.丁——小麦、玉米、甜菜、大豆——一年一熟粮食储备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起着“蓄水池”的作用。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2024版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2024版新教材)

2.我国东部 地区南北方的主 要农产品有哪些 不同?试举例说 明这样规划所依 据的自然条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自然因素: 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壤等。
2.社会经济条件 (主要条件): 市场、交通、科技、国家政策等。
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 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这叫“宜林则林”。
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 土壤
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 因是什么?
(3)“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被誉为 水源
塞上江南?
自然环境条件
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农业事例的主要因素
(1)大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有农副产品基地。市场
(2)冬季,北京、石家庄等北方城市居民想吃到
南方四川等省区的蔬菜很方便。
这里地势低平,耕地以水田为主。 这里种植水稻,也种植棉花、油菜 等农作物。一年当中,可收获两次 或者三次呢!
地区 北方
耕地 类型
旱地
熟制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 大豆、棉花
秦岭—淮河
南方
水田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水稻、油菜、 甘蔗、棉花
1.说出我国 西部地区的农产 品主要产区的分 布状况。这些地 区发展种植业最 主要的自然条件 是什么?
渔业
海洋捕捞 淡水养殖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这里耕地多为旱地,种植的小麦、 玉米、大豆品质优良。同时,这里 还是有名的甜菜基地呢!受气候条 件限制,这里大部分地区一年只收 获一次。
这里是全国三大棉区之一,耕地多 为旱地,小麦、玉米的种植很普遍。 这里还是全国重要的花生产地。这 里大部分地区两年收获三次。
数字农业 数字中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2节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2节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含答案)

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下面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

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A.①大豆、②棉花B.①甘蔗、②油菜C.①油菜、②大豆D.①棉花、②甘蔗2.我国有四大牧区,它们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共同特征是()A.湿润、半湿润的平原,水源丰富B.河湖众多C.降水较少,有广阔的天然草场D.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3.某外商计划在南方投资建制糖厂,从原料来源考虑,他可在下列哪一组省级行政区域中选择厂址? ()A.湘、滇、蜀B.粤、琼、浙C.闽、粤、皖D.粤、桂、闽4.下表是我国某地自然要素统计表。

请判断该地所处地区与主要农作物的组合,正确的是()A.山东丘陵——冬小麦B.四川盆地——棉花C.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D.黄土高原——谷子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地面积之和。

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

下表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分别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某年的相关数据。

读表,完成第5~6题。

5.四省级行政区域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①降水的差异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③地形类型的差异④土地面积的差异A.①B.②C.①③D.①③④6.表中甲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A.油菜B.棉花C.大豆D.椰子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提高粮食安全性,稳定粮食价格,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

下图为我国中央储备粮直属库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7~9题。

7.以下四地粮库数量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8.甲地粮库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多,粮食消费量大B.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C.气候干冷,便于粮食储存D.自然灾害频发,赈灾粮食需求量大9.根据我国粮食作物分布规律推测,乙地粮库储备的粮食主要为()A.稻谷B.小麦C.玉米D.高粱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

据此完成第10~11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农业 第一课时 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农业 第一课时 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一课一练·提素养1.下列生产活动中不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的是 ( C )①收获水稻②养殖草鱼③加工木材④纺织棉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对象。

农业指的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①属于种植业,②属于渔业,而加工木材、纺织棉花属于工业生产活动。

2.下图反映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 )A.种植业B.牧业C.渔业D.林业【解析】本题考查主要农业部门的知识。

图示为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小麦种植属于种植业。

3.(2017·连云港学业考)下列四幅图中,阴影表示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地区的是( B )【解析】本题考查粮食作物水稻的分布。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作物,我国南方是水稻集中分布区。

A图是小麦集中分布区,C图是畜牧业集中分布区,D图是林地集中分布区。

(2017·石家庄学业考)下表为我国某地气候统计资料,据表完成4、5题。

4.该地可能位于 ( C )A.东北平原B.珠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塔里木盆地5.该地区适宜发展( C )A.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B.以甜菜、棉花为主的绿洲农业C.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作农业D.以瓜果、甘蔗为主的灌溉农业【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读表分析能力。

分析表中气温、降水资料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平原,适宜发展旱作农业,农作物以小麦、花生、棉花为主。

【知识拓展】地理位置对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影响(1)海陆位置的影响。

①西部地区: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距海洋远,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大部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②东部地区: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距海洋近,受夏季风的影响显著,降水丰富,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2)纬度因素的影响。

①对农作物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增高,气温逐渐降低,农作物的变化规律是南方的甘蔗、水稻→华北的冬小麦、棉花→东北的春小麦、甜菜。

②对作物熟制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自南向北作物熟制的变化规律是由南方的一年两熟或三熟→华北的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的一年一熟。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同步测试(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同步测试(含答案)

第二节农业一、选择题1.精准扶贫,园地制宜,适合湘西山区种植的经济作物有A. 柑橘、茶叶B. 荔枝、核桃C. 甘蔗、芒果D. 甜菜、菠萝2.甲、乙两地分别为我国四大分区中的两处,都出产西瓜。

经调查,在西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7月份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 甲地所产西瓜更甜B. 甲地最可能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C. 乙地所产西瓜在本地市场狭小D. 甲地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3.如图,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适宜发展渔业的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4.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A. 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B. 西部内陆地区C. 亚热带山地、丘陵、高原地区D. 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5.下列不属于发展农业所需的自然条件的是A. 光B. 热C. 水D. 技术6.下列著名畜种与牧区搭配正确的是A. 三河牛新疆牧区B. 滩羊青海牧区C. 牦牛西藏牧区D. 细毛羊内蒙古牧区7.北方地区中主要分布在东北的经济作物是A. 棉花B. 甜菜C. 花生D. 油菜8.张亮在某超市购物时发现一种水果的产地标签有错误,它是A. 品名:葡萄产地:新疆吐鲁番B. 品名:柑橘产地:江西南昌C. 品名:香蕉产地:辽宁沈阳D. 品名:苹果产地:山东青岛9.某采购员到下列四地采购农产品,对应正确的是A. 甲——辽宁省——小麦B. 乙——广东省——花生C. 丙——河北省——大米D. 丁——黑龙江省——大豆10.《晏子春秋·杂下》中有这样一段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气候B. 土壤C. 地形D. 河流11.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

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

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山地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三)水源:
(1)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2)东部有湿润、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四)土壤
(1)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
(2)黑土:东北平原肥沃的黑土适宜种植小麦、玉米
(3)红土: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土壤呈酸性,适宜茶树生长
(4)沙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A.吐鲁番盆地,长江三角洲
B.东北平原,云贵高原
C.东北平原,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珠江三角洲
答案:D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
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
(二)林业
我国三大林区:
1、东北林区:我国最大的自然林区
2、西南林区:我国树种最丰富的林区
3、东南林区:我国最大的人工林区
(三)渔业
1、分类:
海洋渔业、淡水渔业
捕捞渔业、养殖渔业
2、分布地区:
海洋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
(2)热量:热量条件不同,农作物的耕作制度不同
①寒温带、中温带:一年一熟
②暖温带:、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③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
④热带:一年三熟
(3)降水:南方年降水量800mm以上,以水田为主。北方年降水量800mm以下,以旱地农业为主
(二)地形
(1)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2)坡度较小的山地、丘陵适宜发展梯田
答案:C
7.东部地区是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的主要分布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 的平原地区
B.人工林集中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
C.沿海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D.南方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旱作农业区
答案:A
9甲地每年9月下旬种植冬小麦,次年6月收货后再种植玉米。乙地每年4-7月种植早稻,冬季种植油菜。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三、农业类型的分布
(一)西牧东耕:依据400mm年等降水量线划分
1、种植业
(1)粮食作物:
①北方:小麦、玉米
②南方:水稻
③青藏:青稞
(2)经济作物:
①油料作物:北方花生、大豆,南方油菜
②糖料作物:北方甜菜,南方甘蔗
③纤维作物:棉花(三大主产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新疆南部)
④饮料作物:东南丘陵的茶
2、畜牧业
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
答案:B
5.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A.东北林区伐木种粮B.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
C.云贵高原陡坡开荒D.西北牧区退耕种草
答案:D
6.山东省滕州市龙阳镇的农民以大姜种植取代了小麦,大姜成为该镇的主导产品,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市场需求D.技术水平
温室大棚
维持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
地膜覆盖
形成理想的生态农业系统
立体农业
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
培育新品种
劳动力
农业的生产者,影响农业生产率及产量
南方地区精耕细作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地租
地租影响农业地域分布的类型和范围
郊区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答案:D
3.以下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家住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C.我家在华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甘蔗是这里主要的糖料作物
D.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
答案:D
4.我国南北方耕作方式不同,北方以旱作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产生这种差异最主要因素是
(5)紫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2、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形式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郊区农业
桑基鱼塘、花基鱼塘
交通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园艺业、乳畜业等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
机械
打破农业生产时间、空间限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知识点及题目练习(含答案)
一、农 业及其重要性
1、定义: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获得产品的生产活动,统称农业
2、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
3、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自然条件
(一)气候
(1)光照:瓜果生长成熟需要充足的光照。牧草可以再光照较差的条件下旺盛生长
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淡水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发达。
题目练习及答案
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A.国民经济的主导B.国民经济的关键
C.国民经济的基础D.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答案:A
2.下列搭配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渔业B.大兴安岭—林业
C.内蒙古高原—畜牧业D.东北平原—畜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