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期间液体疗法

合集下载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精品课件
20
3、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
• 动脉血气、电解质、血糖、胃粘膜 pH(pHi) 及血乳酸
在循环血容量和组织灌注不足时需及时进行动脉 血气监测
胃粘膜 pH(pHi)及血乳酸是评估全身及内脏组 织灌注的有效指标。
精品课件
21
3、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
• 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
大手术应常规测定 Hb 和 Hct,以了解机体的氧供 情况以及及时了解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变化和血 乳酸水平
精品课件
17
三、监测方法
尚无直接、准确监测血容量的方 法
需进行综合监测、评估、判定
• (3)尿量
尿量 >0.5mL/(kg·h)
颈静脉充盈压
肢体皮肤色泽\温度
• (4)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波形 • (5)超声心动图
精品课件
18
2、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
• (1)中心静脉压(CVP)
重症患者和复杂手术须连续监测CVP 零点设置 呼气末测 动态变化 负荷试验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 专家共识(2014)
精品课件
1


概述
人体液体分布
监测方法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术中液体治疗的相关问题
麻醉手术期间的血液稀释
某些电解质紊乱的液体治疗
术中液体治精品课疗件 的最终目标
2
一、概述
液体治疗
• 维持循环容量正常 • 维持组织灌注正常 • 维持器官功能正常 • 维持术中平稳正常 • 维持术后平稳恢复
组织间液(IFV) (16%)
•细胞内液以K+为主 细胞外液以Na+为主 •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量诊疗规范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量诊疗规范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量诊疗规范麻醉手术液体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避免输液不足引起的隐匿性低血容量和组织低灌注,避免输液过多过快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和外周组织水肿,必须保证满意的血容量和适宜的麻醉深度,对抗手术创伤可能引起的损害,保证组织灌注满意,器官功能正常。

所以,为了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制定以下指导意见,望遵照执行。

一、病人进入手术室短时间补充禁食禁水期间的丢液。

按0.7ml/kg乘以禁食时间(小时)为补充量,用5%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开始输入,在30—45分钟内输完。

由麻醉医师在病历临时医嘱中开具,手术室护理执行。

急诊病例和未禁食禁水病例不需补充。

如某女性患者,体重50kg,禁食禁水8小时,择期手术,则此类补液量为50×0.7×8=280ml二、手术开始后,补入不显性丢水和术野蒸发量,按每小时3-4ml /kg补入。

若病人出汗或有发热,须适量加量补入。

补液种类为5%葡萄糖液内加入1/2、1/3或1/4生理盐水。

汗多的病人可输乳酸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

如某女性患者,体重50kg,手术时间0.5小时,则此类补液量为50×3×0.5=75ml(冬季),50×5×0.5=125ml(夏季),由麻醉医师在病历临时医嘱中开具,手术室护理执行。

三、囿禁于术野组织内的液体量如下腹部位,按8ml/kg计算,所计算液量,应除以6-12h,算出每小时的应补量;但如为短时间或小手术,约6h左右即达平衡;长时间手术或手术巨大则按12h计算。

用乳酸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都可以。

如某女性患者,体重50kg, 短时手术,则此类补液量为50×8÷6≈70ml,术后返病房输液。

四、全麻或硬脊膜外麻醉或腰麻,皆可使全身血管或麻醉范围内的血管扩张,血压因而波动。

此时可适量补液,使血压恢复或接近血压原水平即可。

一般用乳酸林格液或生理盐水。

此类补液量由麻醉医师现场根据术中病人血压波动情况在临时医嘱开具,由手术室护理执行。

麻醉学-围术期液体治疗

麻醉学-围术期液体治疗

??
21+kg:1ml/kg/hr
大手术:8ml/kg/hr
50公斤成年男性病人,中等大小手术, 手术时间4小时,术中补液量
+ + + 2100ml/24hr
×4hr=350ml
1ml×50kg× 10hr=500ml
6ml×50kg× 4hr=1200ml
?
= 2050ml+?
术后危重病人输入1000ml乳酸 林格氏液后,仅有不足20%的液体 滞留在血管内,而80%进入组织间 隙。 2050ml
increases ECF
Replace acute/ abnormal loss
ICF
ISF
Plasma
800 ml 200 ml
Hypotonic infusion
• 5% dextrose
increases ICF > ECF
Replace Normal loss (IWL + urine)
总渗透压的0.5%左右
Starling定律
Q=kA[(Pc-Pi)+σ(i-c)]
Q:液体转移量;k:毛细血管滤过系数; A:毛细血管横截面积;Pc:毛细血管静 水压;Pi:组织间隙静水压;σ:反应系数; i: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c:毛细血管 胶体渗透压
Q=kA[(Pc-Pi)+σ(i-c)]
生理情况下白蛋白 提供的渗透压不到血浆 总•渗贷透款压的的0.5%,但却是
术前液体损失量 术中液体损失量
额外损失量
+ + + 1 kcal能量消耗需 2散10失0m1ml/l2水4h分r ×4hr=350ml
11~m10lk×g:45m0lk/kgg×/hr 111~02h0krg=:25m0l0/kmg/hl r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

麻醉手术是一种很常见的手术方式,显然,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患者需要一些额外的支持措施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麻醉期间的液体治疗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的专家共识,以及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管理及其重要性。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一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液体管理不当会引起许多问题,如术中失血、低血压等等,所以液体管理需要严格控制。

因此,专家对于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的共识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下面是一些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的专家共识:1.麻醉期间液体治疗需进行计算,制定个体化液体管理方案。

2.术中应保持体液平衡,在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基础上,避免过多给予液体。

3.应積极输血,以維持足夠的器官灌注,降低输液量。

4.治疗恢复期也需要维持合适的液体灌注。

专家建议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管理要个体化,以满足每个病人的个体差异。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管理的重要性对于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管理,不仅是医护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关乎到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

手术期间,如果液体管理不当,患者出现低血压现象,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

此外,还有一些术后并发症可能与液体管理不当有关联,如肺水肿、急性肾衰竭等等。

因此,在麻醉手术期间,正确的液体管理与监测,以及适当的液体应用,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项治疗措施。

对于医生和患者而言,了解液体管理的重要性、麻醉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以及正确的液体管理方法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应该时刻关注患者的液体管理情况,从而帮助患者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质量。

麻醉期间的液体治疗.pptx

麻醉期间的液体治疗.pptx
麻醉期间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是维持组织良好灌注的基础 是保证生命体征平稳的基础 是开展麻醉期间治疗工作的基础 也是术后良好恢复的基础
是麻醉医生每天面对的头等大事 又是到目前为止争议最多的一件事
于布为、姚尚龙、杭燕南、徐惠芳、王保 国、田玉可等
围术期液体治疗指南(2007) 现代麻醉学:金熊元、钱燕宁
ml
常用的液体种类
晶体液:RL 胶体液:白蛋白、羟乙基淀粉、
明胶、右旋糖酐、缩合 葡萄糖 晶、胶复合液
扩容效果
指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和存留量。
主要由分子量和代谢速度决定。 临床需要不同扩容效果的制剂。
大量输注平衡液的问题
难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大量水份渗到组织间隙 产生组织和细胞水肿
脑水肿、肺水肿、 肠道水肿
麻醉期间输液的目的
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保证重要器官和组织的氧供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 维持止血功能正常 血液稀释,节约用血 特殊用药的给予
人体水分的分布比例 功能性细胞外液 组织间液中可与血浆交换 的部分
体液总量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组织间液 血浆
新生儿 80% 35% 40% 5%
生理维持量
计算方法
体重
液体维持量(ml/h)
<10kg 10-20kg
4ml/kg/h 40ml +(体重kg-10) ×2ml/kg
>20kg
40ml+20ml+(体重kg-20)×1ml/kg
例如:25kg小儿每小时生理液体维持量为 60+5=65ml
术前禁食水
▪ 液体周转率及代谢率高,禁食时间过长会导致
急性超负荷的盐水排出体外(22ml/kg需2天 组织水肿风险
Holte K et al, BJA, 2002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一)麻醉手术期间液体需要量: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需要量包括1. 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2. 术前禁食所致的液体缺失量或手术前累计缺失量;3. 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再分布;4. 麻醉导致的血管扩张;5. 术中失血失液量。

(二)术中液体治疗方案: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麻醉手术期间的生理需要量应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开始计算,直至手术结束送返病房。

人体的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见表1。

表1 人体每日生理需要量体重输入速度ml/(kg.h)第一个10kg 4ml/kg.h 第二个10kg 2ml/kg.h 以后每个10kg1ml/kg.h术中失血量手术失血主要包括红细胞和凝血因子丢失及血容量减少,需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精确评估失血量可采用称重法,切除的器官和组织会影响失血量的估计。

红细胞丢失及其处理临床研究证实,手术患者在Hb100g/L 或Hct 0.30 以上时可安全耐受麻醉手术。

麻醉手术期间的重症患者(心肌缺血、肺气肿等ASA Ⅲ-Ⅳ级),应维持Hb>100g/L(100-120g/L)。

当患者的Hb<70g/L(或Hct <0.21)时应及时补充浓缩红细胞。

麻醉手术中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的补充量: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Hct 实际观察值×55×体重)/0.60 。

推荐意见11:Hb70g/L(Hct 0.21)时必须立即输血,重症患者应维持Hb>100-120g/L(Hct>0.30)。

麻醉手术中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的补充量: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Hct 实际观察值×55×体重)/0.60 。

推荐意见11:Hb70g/L(Hct 0.21)时必须立即输血,重症患者应维持Hb>100-120g/L(Hct> 0.30)凝血因子、血小板的补充主要依靠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冷沉淀和血小板(PLT)。

新鲜冰冻血浆(FFP)含有血浆中所有的蛋白成分和凝血因子,其主要治疗适应证包括:①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治疗;②华法令等抗凝药物的逆转替代治疗。

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

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

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摘要】良好的体液治疗不仅可以实现对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还可以确保器官组织的灌注量稳定性,可以促使患者术后呈现出更加理想的预后。

因为心脏手术患者手术迁的病理生理状态,导致患者的身体功能相对较差,正是因为这样导致许多研究者担心容量过多导致患者的身体无法负荷,从而呈现出较差的负面效应导致器官功能出现损害,从而对患者的预后呈现出负面危害。

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麻醉手术综合水平,本文简要分析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麻醉手术;液体治疗;临床效果近些年随着每搏量变异度在液体治疗中的持续发展和围术期液体管理的广泛性应用,临床中对于液体治疗的依赖性以及需求量均在不断的提高。

对于麻醉手术患者而言,在手术过程中液体治疗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持患者的机体容量循环性,并保障充足的组织灌注量,促使患者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维持接近于正常水平。

但是目前来看,麻醉手术因为存在手术时间长的特征,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存在着较高的手术风险,近些年也有研究认为采用液体治疗可以实现对手术风险的防控。

对此,探讨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1.液体治疗液体治疗(fluidtherapy)主要是借助补充或者是限制的方式实现对某一些液体维持体液平衡,从而实现对脏器或功能的维护。

从广义角度上来看,静脉营养、胶体液的输入、输血与腹膜透析等治疗方式均属于液体治疗[1]。

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液体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非电解质液体,其涉及到饮用白开水和静脉输入10%葡萄糖注射液,从而实现呼吸、皮肤蒸发以及排尿所丢失水分的补充,并且可以实现对患者高渗状态的纠正,但是不能补充液体丢失量。

另一种则是等渗含钠液,例如生理盐水与林格氏液等,其主要的功能在于补充损失的体液,纠正体液低渗的状态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其不能应用以补充不显性丢失和排稀释尿期间所需要的液体。

临床中主要是应用上述两种溶液基于不同的比例完成配置,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麻醉液体疗法

麻醉液体疗法
麻醉液体疗法
目录 CONTENT
• 麻醉液体疗法概述 • 麻醉液体疗法的基本原理 • 麻醉液体疗法的应用 • 麻醉液体疗法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01
麻醉液体疗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麻醉液体疗法是指在麻醉过程中,通 过输注不同种类的液体,以维持患者 的血容量、血压和心肺功能的治疗方 法。
特点
麻醉液体疗法具有个体化、精准化的 特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液体种类和输注速度,以达 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麻醉液体疗法的重要性
维持血容量
麻醉液体疗法能够快速补充血容量, 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稳定,保证重要 器官的血液供应。
改善组织灌注
稳定血压
麻醉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波 动的情况,通过麻醉液体疗法可以及 时调整患者的血压水平,防止低血压 或高血压对机体的影响。
不良反应是麻醉液体疗法中不可避免 的问题之一。在麻醉过程中,患者可 能会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律失 常等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可能由麻醉 药物的直接作用或与其他药物的相互 作用引起。此外,手术后也可能出现 恶心、呕吐、疼痛等不良反应。
为了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医生应严 格掌握麻醉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和剂量。同时, 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及时发 现和处理不良反应。在手术后,应采 取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减轻 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创新药物
研发新型麻醉药物,提高 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减少 副作用。
药物组合
研究不同麻醉药物的协同 作用,开发更有效的药物 组合,提高麻醉效果。
药物靶点
深入挖掘麻醉药物的靶点 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理 论支持。
个体化治疗
患者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全面掌握麻醉期间的输液原则,必 须对输液的基本概念、定义,体液平衡 失调类型,常用输液制剂特性及其临床 应用作进一步了解。
一、体液的基本生理概念
体内水的分布,成人体液占体重的60%,女性 占55%
分为细胞外液(ECF)和细胞内液(ICF).前 者可分为血浆和组织间隙,是细胞进行新陈代 谢的内环境,细胞外液只含小量蛋白质,其它 基本成分与血浆相似。
胶体渗透压:溶解在体液中的大分子非离子物 质(分子量大于30000)溶质颗粒产生的 渗透压。对维持血管内容量和防止组织水肿方 面起到重要作用。
注意有效渗透分子与无效渗透分子是相 对的。葡萄糖对于细胞膜来讲是有效渗 透分子,而对于血管壁则是无效渗透分 子。
正常人体的血浆渗透浓度为280-32 0mmol/l。
体内水分布特点
年龄差别:小于2个月,水份占体重的 64.5%,1~10岁为61.7%,18~60岁男性占 60.6%,女性占50.2%,大于60岁男性占 51.5%,女性为45.5%
男女差别:肌肉含水量大于脂肪含水量。
代谢差别:细胞内液占40%,细胞外液 占20%
所以计算体液总的渗透浓度可以通过 Na+、糖和尿素氮来计算。
正常人体的血浆渗透浓度为280-32 0mmol/l。
注意有效渗透分子与无效渗透分子是相 对的。葡萄糖对于细胞膜来讲是有效渗 透分子,而对于血管壁则是无效渗透分 子。
功能性细胞外液:组织液中可以和血浆交换的部 分称为血管外功能性细胞外液。它和血浆(血 管内细胞外液)共同维持循环的稳定。
渗透间隙(OG):血浆渗透浓度的实际值与 计算值之差.正常为5-8 mmol/l,当其大于 20-30,提示高脂血症,高蛋白血症,内 源性有毒物质增多
非电解质:凡是在溶液中既不导电, 又不能离解成离子,而保持分子状态 的溶质,如葡萄糖称为非电解质。
晶体:溶质分子和离子小于1nm或1光束通过时 不出现反射现象者称为晶体。
晶体渗透压:溶解在体液中的离子和小分子非 离子物质(分子量小于30000)溶质颗粒 产生的渗透压。
胶体:溶质分子大于1nm,而小于100nm或出 现光反射现象者,称为胶体。



Na+
K+
Ca++
Mg++

Cl-
HCO3-
HPO4-
SO4-




血清(血浆)
142
5
5
3
155
104
27
2
细胞外液
145
4
3
2
154
115
28
3
1
5
16
2
5
1
细胞内液
30
150
10
5
195
5
10
100
15
65
名词解释
体液——溶剂:水,溶质:电解质和 非电解质。
电解质:凡是在液体中离解成阴阳离 子的溶质叫电解质;
成人血容量约60-65ml/kg,其中15%分布于动脉, 85%分布于静脉系统。
体内水分布具有三个差别,年龄、性别、代谢 差别,在计算液体量时应予以考虑。
由于细胞膜通渗性(由钾钠泵控制)的限制, 细胞内液和细胞间液的成分相差悬殊(见表一)
但是阳离子总和与阴离子总和相等,并且保持 渗透压的平衡和酸碱平衡,是构成机体内环境 稳定的重要条件
第三间隙再分布:又称第三间隙丢失,主 要由于组织水肿或跨细胞体液转移所致, 是属于非功能性细胞外液. 内环境稳定:机体具有调节溶质浓度, 体液量和酸碱平衡的能力:神经内分泌 系统调节.
记住三句话:
第一句:渗透浓度取决于溶液中溶质的 微粒数
第二句:基本微粒所产生的渗透浓度均 相等
第三句:Na+构成细胞外液渗透微粒之 90%。
血液高渗状态:血浆渗透浓度低于320 mmol/l.临床常见高钠性高渗,高糖性高渗, 诊断重点是病因.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积极 液体复苏,消除额外的溶质.
二、体液平衡失调
体液平衡失调
三种类型
容量失调:细胞外液过多或过少 浓度失调: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 成分失调:酸/碱中毒、低/高钾血症、
低/高钙血症、低/高每血症
麻醉期间液体疗法
几乎所有的手术麻醉病人,都应该开放 静脉输液通路,既可及时输液以维持有 效的循环容量,又便于使用静脉麻醉药, 麻醉辅助药及急救药物。
麻醉期间输液的掌握直接关系到病人术 中的安全,术后的恢复,经历了输等渗 盐水,等渗糖水,平衡液,胶体液时代 变迁。
术中宜予以输晶体液还是输胶体液,一 直存在争议。
细胞外液容量过多:输液过多,创 面吸水过多,检测:尿素氮,血红 蛋白,血细胞比积。
(二)、浓度失调
血l/L,低容量低钠血 症,如呕吐、瘘管、引流、腹泻。用电 解质含量较多液体,不用利尿药。
正常容量低钠血症:用等渗含钠液,不 用利尿药。
高容量低钠血症:用5%NaCl液和利尿药 高钠:Na+>145mmol/L,见于摄水量不足,
计算公式:
渗 透 浓 度 = Na+×2+( 葡 萄 糖 / 1 8 ) + (尿素氮/2.8),
例如:Na+135mmol 血糖 90mg/dl, 尿 素 氮 1 8 mg/dl, 则 渗 透 浓 度 =270+5+6.4=281.41 Osm/L
体液渗透平衡失衡
血液低渗状态:血浆渗透浓度低于280 mmol/l,临床常见低钠性低渗状态,低蛋白血 症,水中毒,原则是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减少水的摄入,适当补充所缺的溶质.
渗透浓度:
即单位体积或重量溶剂中所含溶质的有效 渗透克分子数,以毫摩每升(mmol/L)和 毫摩每千克(mmol/Kg)作为渗透浓度的 单位。法定单位为mmol/L,临床上习惯用 mOsm/L 。 如 葡 萄 糖 为 不 离 解 物 质 , 以 1 mmol/L=1 Osm/L;Nacl 为 离 解 物 质 , 1Na+ + 1Cl- ,1mmol/L=2 Osm/L;CaCl2 1Ca+2 + 2Cl-,1mmol/L=3 Osm/L。
(一)、容量失调:
渗透调节:渗透压受体: 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系统(潴水) 肾——醛固酮系统(潴钠)
——心房钠利尿因子(排钠) 非渗透调节:容量受体
压力受体 通过交感神经——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
张素调节
细胞外液容量不足:呕吐、腹泻、 肠梗阻、引流、创伤、烧伤、感染。 表现为脱水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