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审判程序有哪些规定
刑事诉讼法对于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有什么

刑事诉讼法对于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有什么
下⾯这篇⽂章是由店铺⼩编为⼤家提供的⼀篇有关审判监督的知识,希望这样的⽂章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如需了解其他相关知识,可以登录店铺向律师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刑事诉讼法对于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有什么
《刑事诉讼法》
第⼆百五⼗三条当事⼈及其法定代理⼈、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的,⼈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
(⼆)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盾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五)审判⼈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为的。
以上内容由店铺⼩编整理,希望能帮助到⼤家。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的,建议到店铺咨询专业律师。
刑事诉讼程序法

20112011-6-12
案例分析
张子斌,1985年10月11日出生 2000年 日出生, 张子斌,1985年10月11日出生,2000年7月因 涉嫌犯抢劫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涉嫌犯抢劫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执行拘留 后公安机关因忙于调查取证于第4 后公安机关因忙于调查取证于第4日对其进行了 第一次讯问。在第一次讯问时, 第一次讯问。在第一次讯问时,张子斌提出要 聘请一名律师未被批准。侦查人员经过侦查, 聘请一名律师未被批准。侦查人员经过侦查, 在拘留张子斌后的第10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 在拘留张子斌后的第10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 审查批准逮捕张子斌, 审查批准逮捕张子斌,上级人民检察院遂作出 了批准逮捕的决定。 了批准逮捕的决定。此案经侦查终结移送县人 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县人民法院于2000年11月 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县人民法院于2000年11月2 日公开审理此案后,判处张子斌无期徒刑, 日公开审理此案后,判处张子斌无期徒刑,剥 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 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被告人张子斌在接 到一审判决书的第13日以一审判决定性不准为 到一审判决书的第13日以一审判决定性不准为 由提出上诉,经二审法院审理,判决维持原判。 由提出上诉,经二审法院审理,判决维持原判。
刑事诉讼程序法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机械系 陈建军 2010.12.04
刑 事 诉 讼 程 序 法
起诉 审判程序 执行程序
20112011-6-12 机自1004 机自1004 陈建军 2
立案和侦查
立案: 立案: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对控告、举报、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对控告、举报、报 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 案、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依照各 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 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确定有犯罪事实 存在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存在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决定将其作为 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 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
刑事诉讼一般程序怎么做,刑事诉讼普通程序是什么?

刑事诉讼一般程序怎么做,刑事诉讼普通程序是什么?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即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和审判阶段(人民法院)。
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诉讼的普通程序一般都有具体的规定,在相关的法条里面都可以查找,如果你对相关情况有疑问的,下面的解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你的疑惑有所帮助,下面,小编就刑事诉讼的普通程序做出简要的讲解,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刑事诉讼普通程序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即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和审判阶段(人民法院)。
1、侦查阶段:侦查指由特定的司法机关(检察院)或者行政机关(公安机关)为收集、查明、证实犯罪和缉获犯罪人而依法采取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2、审查起诉阶段:起诉有两种,包括公诉和自诉;3、审判阶段: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于依法向其提出诉讼请求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活动;二、刑事案件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区别主要如下:1、审理方式差异,普通程序由合议庭审理,简易程序由独任审判或合议庭审理。
2、审理期限不同,前者审限为二到三个月,后者为二十天到一个半月。
3、程序差异,简易程序可就普通程序中的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予以简化,如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出示证据等可以简化。
4、简易程序针对的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认罪的案件。
5、审理期限:普通程序公诉案件,1个月,最多不超过1个半月。
重大复杂案件经省高批准克延长一个月自诉案件,被告人被羁押的,同公诉案件。
被告人没被羁押的,6个月。
经法院院长决定可以延长3个月。
审限从法院受理之日起计算。
简易程序20天二审:一般上诉抗诉的案件在1个月内审结,最多不超过1个半月四类重大复杂案件经省高批准,可以再延长1个月。
最高院受理的上诉,抗诉由最高院决定再审为3个月,最多6个月。
刑事诉讼法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与法庭规则

刑事诉讼法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与法庭规则刑事诉讼法是我国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法律基础,它规定了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和法庭规则。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审判的公正和公平。
下面将从刑事案件的起诉、审判、证据规则以及法庭规则等多个方面,来论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审理程序和法庭规则的要求。
一、刑事案件的起诉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刑事案件的起诉程序主要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和审查。
首先是立案,即公安机关在接到案件报告后,经过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其次是侦查,公安机关进行对案件的调查、取证等活动。
然后是起诉,即公安机关将侦查取得的证据、罪名等材料提交检察院。
最后是审查,由检察院对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刑事案件的起诉程序是刑事诉讼的重要环节,保证了案件的合法性和严谨性。
二、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主要分为一审、二审和再审。
一审是指基层法院对案件进行第一次审理,对被告人进行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判决。
二审是指上级法院对一审判决不服的案件进行审理,对一审判决进行复核和认定。
再审是指对已经经过一审、二审判决的案件,经再审法院重新审理作出新的判决。
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确保了被告人在司法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刑事审判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三、刑事案件的证据规则刑事案件的审理离不开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而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的证据规则也有明确的规定。
首先是证据的合法性要求,即证据必须是合法获得的,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其次是证据的充分性要求,即证据必须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再次是对证据的公开审查要求,即在庭审中,各方当事人有权质证、辩论证据,并有责任提供证据。
刑事案件的证据规则保证了审判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四、法庭规则法庭规则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规定了开庭审理、庭审秩序、辩论等方面的规则。
例如,法庭审理应当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进行,保证了争议的公开和公正进行。
法庭秩序要求法庭主持人对庭审秩序进行管理,确保庭审的有序进行。
刑事诉讼法审判程序有哪些规定

Learning this matter is not a lack of time, but a lack of effor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刑事诉讼法审判程序有哪些规定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即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和审判阶段(人民法院)。
刑事诉讼是我们常常在生活中会使用到的一种诉讼方式,它是指审判、法院、检查、等机关在当事人以及诉讼人参加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诉讼行为。
刑事诉讼法审判程序有哪些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刑事拘留。
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代理申诉、控告。
受委托的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的案件情况。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
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二、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
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审理程序的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审理程序的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是指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对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进行审理和判决,保护社会安全、维护公平正义的一种司法活动。
为了保证刑事案件审理的公正、高效和规范,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本文将依据刑事诉讼法的法律规定,介绍刑事案件审理程序的主要流程和要求。
一、立案阶段刑事诉讼的第一步是立案,即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根据报案人提供的证据和相关线索,对犯罪行为进行初步调查和审查,以决定是否立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必须在接到报案之日起24小时内作出立案决定,并告知报案人。
二、侦查阶段立案后,公安机关将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侦查活动,收集证据、勘察现场、审查证人等。
侦查期限一般为两个月,但在复杂案件或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并向人民检察院报告。
侦查期满后,公安机关必须将案件移交给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
三、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收到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后,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起诉。
审查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是否应当起诉以及起诉何罪作出决定。
在审查起诉阶段,如果检察机关认为不应当起诉,必须作出不起诉决定,并及时告知当事人。
如果检察机关认为需要起诉,将会向法院提起公诉。
四、审判阶段审判是刑事诉讼的核心环节,也是保障公正司法的重要程序。
刑事案件一般由人民法院依法组成三审庭对案件进行审理。
在审判阶段,法院将组织开庭审理,听取公诉机关、辩护人和被告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调查、认定事实,适用法律。
审判庭最终将对被告人是否犯罪以及刑罚的大小做出判决。
五、执行阶段刑罚执行阶段是指被判处刑罚的被告人根据判决结果,按照执行法院的规定,进行刑罚的实施。
刑罚执行的形式包括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罚金等。
在执行阶段,法院有权监督刑罚的执行情况,并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总结:刑事案件审理程序遵循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的基本流程。
这一过程旨在保障刑事案件的公正、高效和规范进行。
刑事诉讼法刑事案件审理流程

刑事诉讼法刑事案件审理流程一、刑事案件的立案与侦查阶段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刑事案件的审理流程首先经历的是立案与侦查阶段。
具体流程如下:1. 立案阶段刑事案件的立案是指检察机关根据刑事案件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的情况作出刑事立案决定。
立案程序主要包括:(1)接到报案:当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其他单位或个人了解到刑事案件发生时,应立即报案。
(2)审查立案:公安机关经过初步核实,确定案件涉及刑事责任的,将其送交人民检察院审查立案。
(3)检察院审查: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移送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若决定不立案,则应予以退回。
2. 侦查阶段刑事案件立案后,进入刑事侦查阶段。
主要程序包括:(1)侦查活动:公安机关依法进行侦查工作,包括取证、勘验、检查、调查、询问、抓捕等。
(2)检察机关的监督: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进行监督,包括对侦查措施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确保侦查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3)强制措施的适用:在侦查阶段,如有必要,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等强制措施。
二、刑事案件的审查起诉阶段1. 提起公诉在刑事案件侦查终结后,人民检察院根据审查的结果,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具体流程如下:(1)起诉审查:人民检察院组织检察人员对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对案件事实、证据、涉嫌罪名等进行综合评估。
(2)提起公诉:如果检察院认为案件证据确实、罪名成立,便会向法院提起公诉,将案件移送至法院审理。
2. 确认公诉一审法院在接到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决定后,要进行案件的审查与确认。
具体流程如下:(1)案件登记:一审法院收到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决定后,要对案件进行登记,确保案件信息的准确性。
(2)案件受理:一审法院对案件进行受理,并通知检察院、辩护人和公诉人等相关当事人。
(3)审查与确认:一审法院对起诉书、相关证据等进行审查,并确认起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三、刑事案件的审判阶段1. 开庭审理刑事案件在一审法院进行审理时,一般会进行开庭审理。
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流程有哪些?

Anything can be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ending point, but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at the starting point does not determine the ending point.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流程有哪些?导读:一)开庭法庭审理的开始,是为从实体上审理案件作好准备。
二)法庭调查法庭审理的中心环节。
三)法庭辩论法庭经过调查,如果认为案情已经查清,当事人也没有再提出需要补充调查的事实和证据,即由审判长宣布法庭调查结束,开始法庭辩论。
刑事诉讼法是规定刑事案件审理监督流程以及相关问题的程序法,我们都知道刑事案件的性质及社会危害性较其他犯罪来讲要恶劣得多,刑事案件一般都是由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然后人民法院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公开审判,那么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流程是什么呢?接下来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流程分为五个阶段: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判决和宣判。
这五个阶段,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流程具体是什么。
(一)开庭法庭审理的开始,是为从实体上审理案件作好准备。
开庭时,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告知当事人有权对上述人员申请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辩护权。
(二)法庭调查法庭审理的中心环节。
在这一阶段,法庭要在公诉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核对,以查明案情,从事实方面为正确判决奠定基础。
开始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之后,审判人员审问被告人。
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可以向被告人发问。
审判人员、公诉人询问证人,应当告知他要如实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应负的法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诉讼法审判程序有哪些规定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即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和审判阶段(人民法院)。
刑事诉讼是我们常常在生活中会使用到的一种诉讼方式,它是指审判、法院、检查、等机关在当事人以及诉讼人参加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诉讼行为。
刑事诉讼法审判程序有哪些规定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刑事拘留。
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代理申诉、控告。
受委托的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的案件情况。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
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
个月。
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二、审查起诉阶段: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
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
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三、审判阶段:
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除涉及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
辩护律师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开庭审理时,辩护律师为被告人辩护。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
有刑事诉讼法第163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法庭审理后,人民法院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刑事诉讼是指我国的相关案件,触犯到个人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安全的一类严重的案件,我国对这类案件的立案审理和判决都有相关的规定。
相关的当事人一定要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办理,我国的办案机关也会根据法规定对这类人进行判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