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治

经济负担: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04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01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肪、高纤维的饮食
0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03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的体重范围
04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适量饮酒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02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03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04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01
健康问题: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健康问题
02
生活质量下降: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03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社区干预:通过社区活动、健康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意识
提高健康素养: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心血管疾病防治政策,提高防治意识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治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的定义
心血管疾病是一组涉及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

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
01
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血脂等心脑血管病危险 因素指标
02
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 图等心脑血管系统检查
03
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 查和干预
04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 行长期健康管理和监测
心理干预和压力管理
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帮 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心 理韧性
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心脑血管病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两 大类。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脑血管 疾病主要包括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发病率
心脑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 上升趋势。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心脑血管病的研究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通过深入的基础研究,揭示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 理过程;在临床实践方面,国外不断推出新的诊疗指南和治疗方案,为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 ,国外还注重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康复研究,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02
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
社会功能评估
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和社会参与程度,以确定 康复目标和计划。
个性化康复计划制定
运动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 如散步、太极拳等。
营养膳食计划
针对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以控制 体重和血脂等。
药物治疗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制定药物治疗计划,并告知患者 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学习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放 松训练、冥想等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策略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策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木胡牙提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人类健康无可争议的“第一杀手”。
2003年世界212dz组织报告,全球每年约1670万人死于CVD,占总死亡人数的1/3;每年至少2000万的心脏病和卒中生还者需长期医疗护理;每年全世界用于CVl)治疗的费用高达3300亿美元。
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的心脏病和卒中统计—2010更新数据显示,近50年美国CVD所致死亡率持续下降,但2006年美国CVD致死人数仍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4.3%。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我国每年死于CVD的人数约3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5%。
2008年,CVD所致死亡人数仍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
因此,正确认识CVD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是当务之急。
一、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自1961年公布的FraminR—ham随访6年报告首次提出“危险因素”概念以来,欧洲、美国和亚洲开展的多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一致证明了CVD的三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吸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心血管疾病前瞻性研究高潮,不仅发现了新的危险因素,而且对三大危险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1、传统危险因素(1)年龄和性别:是不可控制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随年龄增长,暴露于心血管疾病危险的时间增加,患CVD的可能性增加。
近年的研究显示,男性的CVD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的发病年龄晚于男性,致死性心肌梗死更为常见。
(2)家族史:研究表明一级亲属出现早发CVD时,个体患CVD的危险增加。
而男性在55岁前或女性在65岁前患CVD即为早发。
(3)高血压:大量研究表明血压水平与CVD密切相关,50岁以上成人,与舒张压(DBP)相比.收缩压(SBP)更显重要。
(4)糖尿病::Franfin~ham研究的30余年随访结果证实,与非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脑卒中’、心衰危险增加2~10倍;中美队列随访到1997年的分析显示,糖尿病是中国中年人群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仅低于高血压.高于吸烟和总胆固醇升高。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方案(2)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方案(2)实施方案(续)四、综合干预措施1. 生活方式干预(1)健康饮食:提供健康饮食指导,推荐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促进患者选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减少烟雾、油炸食物的摄入。
(2)适量运动:制定个人的运动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喜好,推荐适量的体育锻炼方式。
鼓励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同时加入力量训练,以提高肌肉强度和骨密度。
(3)戒烟限酒:提供戒烟和限酒的相关宣教,为有吸烟和酗酒习惯的患者提供戒烟和酗酒的支持服务,如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
2. 药物干预(1)血脂调控: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具体情况,针对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等异常指标,推荐或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以稳定和达到理想的血脂水平。
(2)降压治疗:对于血压增高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推荐或开具降压药物,如ACEI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以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3)抗凝治疗:对于存在高凝倾向、高血黏度或有血栓形成危险的患者,推荐或开具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3. 心理支持与教育针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服务,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逐步调整心态,增强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减少心理和情绪上的压力,改善生活质量。
5. 定期随访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定期随访和评估机制,对参与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的患者进行定期回访和复查,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干预效果,及时调整干预措施,确保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
同时,与患者建立稳定的长期管理关系,为其提供持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以上就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的实施方案,通过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改善生活方式,规范药物治疗,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服务,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总结及实践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方案
高危人群
加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严格控制危险因素。
中危人群
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辅以必 要的药物治疗。
低危人群
以健康教育为主,提高自我保 健意识和能力。
特殊人群
如老年人、孕妇等,根据具体 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04
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个案一
患者A,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 的调整,成功降低了血压和血脂水平,减少了心脑血管病 发作的风险。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确定了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
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提出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筛查等多方面的防治措施。
验证了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验证了上述防治措施在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 死亡率方面的有效性。
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防 治措施总结及实践
汇报人:XX 2024-02-03
目 录
• 引言 • 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 • 防治措施总结 • 实践经验分享 •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总结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防 治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背景
心脑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 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加强防治知识宣传
利用媒体、社区等渠道,广泛宣传心脑血管病防治知识,提高公 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05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发病率和死亡率
通过统计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 率,评估防治措施的总体效果。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方案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方案为落实国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工作,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下发的2020年度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技术方案及管理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一)完成县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工作,建立心血管病流行趋势监测网络,掌握我县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全县心血管病防控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和综合干预适宜技术,建立并完善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工作的综合防控体系,提高防治水平,有效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降低社会和家庭心血管病的总体负担。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一)项目范围。
在**共7个乡(镇)开展项目工作。
其中**为既往项目点,**为2020年度新增项目点。
(二)工作任务。
1.初(复)筛调查:长山头农场项目点初筛任务数为600人,既往项目点石空镇、宁安镇、鸣沙镇复筛任务数各200人。
2.高危对象调查和干预:初(复)筛项目点任务数共250人。
3.高危对象短期随访管理:初(复)筛项目点任务数共250人。
4.高危对象长期随访管理:石空镇、大战场镇、宁安镇、鸣沙镇、余丁乡项目点每个项目点任务数为500人,舟塔乡项目点任务数为250人,全县共2750人。
(三)工作内容。
1.初筛调查。
(1)初筛对象确定:①年龄在35-75岁之间的居民(1945年1月1日至1985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根据人群年龄结构进行选择。
②筛查对象为项目点的常住居民,即筛查前12个月内在项目点居住6个月以上的居民。
③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初筛主要内容:对象判别、知情同意、信息登记,血压、身高、体重、腰围测量,空腹指尖血快速血糖和血脂检测以及初步询问心血管健康状况。
(3)组织实施:以乡(镇)为单位进行。
疾控中心负责项目工作的筹备;长山头农场医院组织村医按照1:3比例登记建立辖区内的初筛对象花名册,并组织初筛对象在乡镇卫生院集中开展筛查工作;疾控中心抽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筛查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
XX市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方案

XX市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方案XX市是国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XX省五个项目县之一。
为使项目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由市卫生局牵头并成立项目办公室和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督导和技术指导,推选XX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本次项目承担单位。
现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通过项目的实施,了解我市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现状,提高我市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和综合干预适宜技术,提升心血管疾病防治队伍的能力,逐步建立防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增强居民心血管健康素质,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二、项目内容(一)项目筛查点与初筛对象选取原则1. 项目筛查点确定。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有较完善的居民健康档案,有一定项目工作基础的枫桥镇作为项目筛查点,XX 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本项目承担医院。
2. 筛查数量。
项目点年度筛查人数不少于2万人,每项目点对其中不少于4000高危人群进行调查和干预随访管理。
3. 初筛对象。
初筛对象确定应同时符合以下三项:①年龄40-75岁(1939年1月1日至1974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②筛查对象为项目点的户籍居民(居民户口所在地、居住地和项目点所在地一致)③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选定区域最小单位内满足初筛对象条件的需全部纳入本项目初筛。
(二)筛查内容1、初筛内容初筛是所有符合筛查对象要求人群,通过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心血管病风险,确定心血管病高危对象。
初筛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象判别、知情同意、信息登记、血压测量、快速血脂检测以及问卷等初筛调查。
所有对象判别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三项入选标准,方可正式参加研究。
详细介绍项目具体内容后,筛查对象明确表示自愿参加本项目,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正式入选。
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职业、婚姻状况以及联系方式等,在项目数据采集系统中进行登记。
通过扫描身份证获取身份证号等信息。
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总结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但女性在绝经后风险也会增加。
家族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史
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人群。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的交互作用会进一步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不良生活习惯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下 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
增加食物纤维的摄入,如全谷 类、蔬菜、水果等。
补充适量的抗氧化营养素,如 维生素C、维生Leabharlann E等。适度运动锻炼01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02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如快走、游泳等。
03
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肌 肉力量和耐力。
04
避免久坐不动,适当进 行伸展和放松运动。
04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
定期体检筛查
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 检测。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冠脉 CT等筛查。
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心血管系 统检查。
及时发现并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 素。
03
防治措施-药物篇
降压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利尿剂
通过增加尿液排泄来减少血容 量,从而降低血压。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减缓心率、降低心肌收缩 力来降低血压。
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从 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ACE抑制剂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来 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进
而降低血压。
调脂药物治疗
01
02
03
他汀类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兰陵县人民医院刘秀广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生活和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从总体看,人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寿命逐年延长。
但研究表明,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
这种上升趋势主要与下列两项因素有关:(1)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上升;(2)人口老龄化。
由于心血管病的高致残率和死亡率,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如何应对和遏止我国心血管病的上升势头是摆在政府和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严峻挑战。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家族史;可干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吸烟、缺少运动、心理压力、不良生活方式。
常见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周围血管病(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
图1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图2各种危险因素的关系高血压病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是血压偏高(即所谓的“高血压前期”),高盐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体重增长过快和过量饮酒。
血压升高又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衰、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致死致残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当3次非同目诊室测量血压的平均水平收缩压≥140 mm Hg及(或)舒张压≥90 mm Hg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一经诊断应立即进行全面的诊断评估和危险分层,在此基础上,根据血压水平以及伴随疾病、靶器官损害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情况。
我国有2亿高血压患者,三高(患病率高、危害性高、增长趋势高);三低(知晓率、治疗率、达①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验证(BHS、AAMI和ESH)的电子血压计。
②使用大小合适的气囊袖带,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
大多数成年人的臂围25~35cm,可使用气囊长22~26cm、宽12~14cm的标准规格袖带(目前国内商品水银柱血压计的气囊的规格:长22cm,宽12 cm)。
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儿童应使用小规格气囊袖带。
③测血压前,受试者应至少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30分钟内禁止吸烟,饮咖啡、茶和排空膀胱。
④受试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
如果怀疑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左、右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必要时加测下肢血压,选择宽度>16cm的袖带。
特殊情况下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
站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1分钟和5分钟时测量。
⑤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的上臂,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
将听诊器探头置于肱动脉搏动处。
⑥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时,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30 mmHg,然后以恒定的速率(2~6mmHg/s)缓慢放气。
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
获得DBP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⑦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第一音)和第Ⅴ时相(消失音)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
SBP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DBP读数取柯氏音第Ⅴ时相。
12岁以下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可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音)为DBP。
⑧血压单位在临床使用时采用毫米汞柱(mm Hg),在我国正式出版物中注明毫米汞柱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关系,1 mm Hg=0.133kPa。
⑨应间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如果SBP或DBP的2次读数相差5 mm Hg 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⑩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压读取血压数值时,末位数值只能为0、2、4、6、8,不能出现1、3、5、7、9,并应注意避免末位数偏好。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高血压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降压达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年轻的患者尽量到正常;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SBP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更宜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mmHg,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mmHg。
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血压管理。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降压治疗药物应用应遵循以下4项基本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1)钙拮抗剂(CCB):主要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包括二氢吡啶类CCB和非二氢吡啶类CCB。
我国以往完成的较大样本的降压治疗临床试验多以二氢吡啶类CCB为研究用药,并证实以二氢吡啶类CCB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
此类药物可与其他4类药联合应用,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反射性交感神经激活导致心跳加快、面部潮红、脚踝部水肿、牙龈增生等。
二氢吡啶类CCB没有绝对禁忌证,但心动过速与心力衰竭患者应慎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一般不推荐使用短效硝苯地平。
临床上常用的非二氢吡啶类CCB,也可用于降压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抑制心脏收缩功能和传导功能,有时也会出现牙龈增生。
二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患者,禁忌使用。
因此,在使用非二氢吡啶类CCB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应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在用药2~6周内复查。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作用机制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降压作用。
ACEl降压作用明确,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
限盐或加用利尿剂可增加ACEl的降压效应。
尤其适用于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伴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预防、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患者。
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持续性干咳,多见于用药初期,症状较轻者可坚持服药,不能耐受者可改用ARB。
其他不良反应有低血压、皮疹,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味觉障碍。
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血钾升高,应定期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
禁忌证为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及妊娠妇女。
(3)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作用机制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l型受体发挥降压作用。
ARB可降低有心血管病史(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病)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降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及微量白蛋白尿。
尤其适用于伴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预防、糖尿病肾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患者,以及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懈。
不良反应少见,偶有腹泻,长期应用可升高血钾,应注意监测血钾及肌酐水平变化。
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妇女、高钾血症者禁用。
(4)利尿剂:主要通过利钠排尿、降低高血容量负荷发挥降压作用。
用于控制血压的利尿剂主要是噻嗪类利尿剂。
在我国,常用的嚷嗪类利尿剂主要是氢氯噻嗪和吲哒帕胺。
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嚷嗪6.25-25mg)对代谢影响很小,与其他降压药(尤其ACEI或ARB)合用可显著增加后者的降压作用。
此类药物尤其适用于老年和高龄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患者,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哪!。
其不良反应与剂量密切相关,故通常应采用小剂量。
噻嗪类利尿剂可引起低血钾,长期应用者应定期监测血钾,并适量补钾,痛风者禁用。
对高尿酸血症,以及明显肾功能不伞者慎用,后者如需使用利尿剂,应使用襻利尿剂,如呋噻米等。
保钾利尿剂如阿米洛利、醛周酮受体拈抗剂如螺内酯等有时也可用于控制血压。
在利钠排尿的同时不增加钾的排出,在与其他具有保钾作用的降压药如ACEI或ARB合用时需注意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
螺内酯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男性乳房发育等不良反应。
(5)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发挥降压作用。
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β1受体有较高选择性,因阻断β2受体而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既可降低血压,也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β受体阻滞剂尤其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者。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乏、肢体冷感、激动不安、胃肠不适等,还可能影响糖、脂代谢。
二、三度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患者禁用。
慢性阻塞型肺病、运动员、周围血管病或糖耐量异常者慎用。
糖脂代谢异常时一般不首选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也可慎重选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长期应用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反跳现象,即原有的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表现,较常见有血压反跳性升高,伴头痛、焦虑等,称之为撤药综合征。
(6)α受体阻滞剂:不作为一般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适用于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患者,也用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开始给药应在入睡前,以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使用中注意测量坐、立位血压,最好使用控释制剂。
体位性低血压者禁用。
心力衰竭者慎用。
(7)肾素抑制剂:为一类新型降压药,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但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尚待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评估。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方案:(1)我国临床主要推荐应用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是:二氢吡啶类CCB+ARB;二氢吡啶类CCB+ACEI;二氢吡啶类CCB+噻嗪类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β受体阻滞剂。
ARB+噻嗪类利尿剂;ACEI+噻嗪类利尿剂;(2)次要推荐使用的联合治疗方案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仅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CCB+保钾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3)不常规推荐的但必要时可慎用的联合治疗方案是;ACEI+β受体阻滞剂;ARB+α受体阻滞剂;ACEI+ARB;中枢作用药+β受体阻滞剂。
多种药物的合用:(1)三药联合的方案:在上述各种两药联合方式中加上另一种降压药物便构成三药联合方案,其中二氢吡啶类CCB+ACEI(或ARB)+噻嗪类利尿剂组成的联合方案最为常用。
(2)4种药联合的方案:主要适用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可以在上述三药联合基础卜加用第4种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可乐定或α受体阻滞剂等。
(3)固定配比复方制剂:是常用的一组高血压联合治疗我国传统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包括复方利血平(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O号)、珍菊降压片等。
以当时常用的利血平、氢氯噻嗪、盐酸双屈嗪或可乐定为主要成分,此类复方制剂组成的合理性虽有争议,但仍在基层广泛使用。
新型固定配比复方制剂:一般由不同作用机制的两种药物组成,多数每天口服1次,使用方便,改善依从性。
目前我国上市的新型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主要包括:ACEI+噻嗪类利尿剂,ARB+噻嗪类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ARB,二氢吡啶类CCB+B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等。